人生感悟:更新觀念,尋求快樂
看了瑢芳田智老師的《放下》帖,感到她講的是經驗談,很受啟發(fā)。
可是過后想想,卻感到放下是件難事兒,于是想也來聊聊這個話題,作為補充。
我覺得,想放下這是好的,可是,這不是說放下就能放下得了的。
為什么?因為觀念沒改變啊!如果觀念這個根兒沒被摳出來,那就是你再強迫自己放下,也是放不下的。若從這根兒上解決了,那他也就沒有什么東西可不放下了。
這觀念是什么?主要的是有些老年人,不承認自己已經老了的現實,不愿意從說了算的位置退下來,不相信下一代的能力和能量會比自己高,……
所以常常該管的要管,不該管的也管,結果自己累得夠戧,精神上很緊張,他們常常不無埋怨別人地說,自己的“塵勞”(修行的人常用語,指在塵世里的負擔)重,是命苦!是“業(yè)”重。覺得孩子們不關心、不體貼自己,有時,因此家庭關系也變得不那么和諧了。
其實,解決這些問題并不難,辦法就是老人自己必須肯主動更新觀念。這就是:承認自己老了,應該退下來向孩子們交班了,要相信“長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的事實,知道世界上離開誰,地球都會照樣轉的道理。
我們?yōu)槭裁赐诵萘?因為老了,不能完全勝任在崗的工作了。所以要把崗位騰出來,交給青年人去上崗。因為青年人的體力、精力、學識,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等等,都比我們老一代人要好得多。只有讓他們去接我們的班,社會才能進步和發(fā)展得更快。老年人雖然經驗豐富,但大都思想僵化、保守、圓滑、世故,這維持現狀是可以的,要想創(chuàng)新,就很難很難。這道理應該都是懂得的。
這種退休的理兒,也適用于家庭。老了,就別再把著“當家人”不放,別想事事都說了算,該退下來的時候,就要退下來。
一個家庭到底是誰的家庭?歸根結蒂,應該是孩子們的家庭。我們老年人,現在到應該是這個家庭的“過客”了。其實我們再精明強干,也不能陪孩子一輩子。一般說來,我們總是要先走的,那我們走了,孩子們的日子就不過了嗎?不會的,也許他們會過得更好。
明智的做法是:果斷地把家庭的這個擔子交給他們,不放心地話,可以再幫他一程,這就夠了。這樣,當我們走的時候,孩子已經會管理好這個家了,那我們不是心里也可以放心了嗎?
要勇于承認自己老了,要敢于面對自己已經老了的現實,知道自己的精力、體力都不那么強了,這時,要明白哪些事情自己還能出出力,哪些事情已經是力不從心了。
譬如,照顧一下孫輩們,搞搞衛(wèi)生,養(yǎng)養(yǎng)花,遇事當當參謀,提提建議,幫助孩子們分析分析一些事物的利弊,等等,這些是自己還能出力的地方。
婚戀問題、婚后要不要小孩或什么時候要的問題;對隔代人的如何教育的問題;經濟管理的問題;人情往份的問題;孩子們的穿著、嗜好(如玩智能手機)的問題;等等,這都是孩子們自己的事情或權利。
特別是對隔代人的教育問題,寵、慣、當保護傘都不應該,人家當父母的才是真正有監(jiān)護權的,是教育孩子的主體人物。有說“養(yǎng)不教,父之過”的,卻沒有說“養(yǎng)不教,‘祖’之過”的,這就是說教育孩子的直接責任者,是他們的父母,而不是他的爺爺或奶奶,更不是他們的外公和外婆。
以上這些,就是我們沒法出力、也因而不能管得太多的問題。我們要尊重他們自己的選擇。事實上,你想管也管不了,弄不好,就弄得大家都不愉快,也得不到最好的解決。在這些事情上,我們不要越位,不要把手伸得太長。在這些問題上,我們可以提提參考意見,但人家采用不采用就不要管了,讓孩子們自己最后拿主意。
說到放下的問題,或者說自己“塵勞重”的問題。其實這是老人們自討苦吃的結果,你摟的東西太多,那些“塵勞”是你自己主動去找、往身上背,那能不重嗎?
如果把“塵勞”用“破爛兒”來比喻的話,那我們可以這樣想:你不自己主動去劃拉那些破爛兒,那破爛兒還會自己跑到你家里來?
——老年人好撿破爛兒,這好像是天生的,據說,還是老年人要癡呆的早期癥狀。他們到外面看人家扔的東西:人家動遷上新樓了,一些家具,如舊床、沙發(fā)、音響,一些過時了的衣物、鞋帽等,都不要了?伤麄兛粗陀X得這可惜了、那扔了白瞎了!于是就往家里劃拉。沒過了多久,那大廳可就擺滿了,成了破爛的倉庫了。這時孩子們肯定不滿意了,讓他們再重新扔掉,可這老頭、老太太(尤其是老太太),還真舍不得呢!扔哪件都心疼,最后還要進行一番比較和思想斗爭之后,才肯撒手。
看,這是不是就是自己給自己找麻煩?很明顯的,如果你不主動劃拉破爛兒,那哪來的“放下”的事兒?所以“塵勞重”或者放不下,這都是自己找的。
有些事情在年輕力壯的時候,是應該想、應該做的,但在年老的時候,已經沒能力做了,就不但不能勉強去做,甚至連想都不要去想,——想也是空想,空想是沒用的!可“想”是會增加不必要的心理壓力或精神負擔的。有壓力或負擔,那能快樂嗎?所以“想”得太多,也是不好的。
生活中的另類“破爛兒”也很多。譬如某親朋好友中:家庭關系緊張,出現了父母和兒女之間不愿履行義務的情況;經濟困難,出現了維持生活有問題的情況;財產糾紛,出現了分割矛盾而無法解決的情況;住房緊張,出現了家人難于分配的情況;就業(yè)、求學,出現了解決不了的困難的情況;疑難絕癥,社會上出現了大量的需要經濟上的幫助的情況;等等,都是。這些情況,按人情、按常理都是應該關注、幫助、調節(jié)或支援的,F在的問題是你沒有能力做了,精力、經濟和能力上都辦不到了。愛心應該有,可是沒能力當救世主了,因為這是廣泛存在的社會問題,你一個人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的。你參與進去之后,除了討人嫌、徒增自己的煩惱之外,解決不了任何實際問題。
那怎么辦?就是不主動去搜集這些消息,不要逞強,不要到處去攬載。耳不聽,心不煩,別沒事兒找事兒,別讓自己煩心,弄得食難進、寢難安的!……
塵勞重,其實和撿破爛是一個道理,你不主動去搜集“塵勞”,那就沒有“拿得起”什么來,那也就無需“放得下”什么了。
還有些事情老人管得太細,管得太寬,雞毛蒜皮,油鹽柴米,事事都要插手,事事都想自己說了算,一句話,這個家長還沒當夠。在這個家還想當總指揮,總覺得孩子們不會過,這也看不慣,那也看著不舒服。其實在自己走了以后,人家小日子也能過得蠻好的?墒沁@些老人們,總覺得這過日子,離開他們的指揮,天就會塌了下來,其實這不過是一種可憐的自戀而已。越是這樣,越讓青年人瞧不起,甚或產生對立情緒。
人老了,要有老了的修養(yǎng)和尊嚴,要更知道好歹了。管好自己,能潔身自好、掃好自己的門前雪就不錯了。管好自己,這也能給孩子們減輕了負擔。
老人,要求個能靜下心來,心靜,就能身安。而想心靜,就要心凈,不“八街閑事兒都管”,不該管的事兒不管,就能凈心了,也就能快樂了!能快樂地度過晚年,這于己,于孩子,于社會都是好事兒,那我們?yōu)槭裁床蝗ジ掠^念、尋求快樂呢?
更多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