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的素材[優(yōu)]
誠信的素材1
立木取信
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為新法。秦孝公有些擔心,猶豫不決。商鞅終于說服了秦孝公實行變法,發(fā)布了新的政令。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國都市南門,招募百姓中有能把此木移到北門的,給予10金。百姓對這種做法感到奇怪,沒有敢去移動這塊木頭的。然后,商鞅又布告國人,能移動者給予50金。有個大膽的終于移動了這塊木頭,商鞅馬上就給了他50金,以表明誠信不欺。這一立木取信的'事實,終于使百姓確信新法是可信的,從而推行了新法。
卓恕交友守信
三國時期吳國有位名士卓恕,是浙江上虞人,他為人誠實,重信譽。他答應別人今天辦的事,絕不拖到明天。一次從任所建業(yè)(今南京)返抵故鄉(xiāng)會稽(今紹興);將要回建業(yè)時,諸葛恪問他下一次什么時候還鄉(xiāng),他回答了具體的時日。
到了那一天,諸葛恪做東宴客,可是不見卓恕的大駕,便停下筷子等待他?腿藗兌颊f建業(yè)與會稽相距千里,卓恕即使不愿爽約也難哪!豈料,不一會兒,卓恕便趕到了席間,頓使?jié)M座皆驚。此事很快傳為口碑。人們從這區(qū)區(qū)小事上,看出了卓恕守信重諾的人品。
誠實的晏殊
晏殊是我國宋朝時候的文學家。像我們所熟知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雁歸來”、“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等名句,都出自他的筆下。而我們所熟悉的文學家范仲淹、韓琦和歐陽修等,也都曾是他的學生呢!
晏殊還在7歲的時候,就能寫一手好文章。但他從不以此招搖過市,沽名釣譽。而是事事誠實,處處坦率。因此,在他還是個小孩的時候,他就在大人中有了很好的名聲。
晏殊14歲的時候,有個叫張知白的朝廷官員,把他介紹給當時的宋真宗皇帝。當張知白帶他去見皇帝時,真宗皇帝正在主持進士考試;实勐犝f晏殊的文才特好,就叫他也一同參加考試。晏殊把考卷拿起來一看,便說:“這篇文章我在十天前就已經(jīng)寫過,作文的稿紙還在呢,還是請皇上另外出道題吧!”真宗皇帝聽了晏殊的話,覺得他非常誠實,因而也特別喜歡他這種毫不隱瞞的態(tài)度。
誠信的素材2
1、誠信像那天空中的驕陽,失去它你將永墮黑暗;誠信像那航船上的羅盤,失去它你將迷失方向;誠信像那沙漠中的綠洲,失去它你將身陷囹圄。
2、誠信像水,滋潤著小樹舒枝展葉,天天向上。
3、誠信像根,將魄力與智慧提供給生長中的樹干,使小苗長成大樹。
4、誠信是荒原上流淌的一汪清泉;誠信是寒冬臘月傲放的一枝臘梅;誠信是夜晚行路時前方如豆的不滅之燈;誠信是在浮浮沉沉漂泊不定的人海中導航的`一座燈塔。
5、誠信是燈,點亮前進之路的燈;誠信是石,鋪就理想之基的石;誠信是水,澆灌成功之花的水;誠信是金,永遠綻放光芒的金。
6、假如人是船誠信就是帆,有了誠信人這只船走的更遠。
7、誠信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梁;誠信是友誼的翅膀;誠信是你生活的伙伴;誠信是你成功的助力。
8、誠信是兩根纖纖的手指;誠信是拉過鉤兒就永不反悔;誠信是一張精致的信用卡;誠信是不能透支的諾言。
9、誠信像海灘里的貝殼,盡管埋在沙子里,但卻能發(fā)出耀眼的光芒。
10、誠信像一面鏡子,一旦打破,你的人格就會出現(xiàn)裂痕。
11、誠信像雨,洗滌著人們心靈的塵埃。
12、誠信像土,為無數(shù)幼苗提供了營養(yǎng)。
13、誠信像鄉(xiāng)間的野花,盡管很不起眼,但卻可以傳遞遼遠的芬芳。
14、假如人是項鏈,那誠信就是項鏈上的寶石,人因誠信更加光彩。
誠信的素材3
法國著名作家巴爾扎克曾經(jīng)說過:“遵守偌言就像保衛(wèi)你的榮譽一樣。’’的確, 曾經(jīng)有一件事讓我理解了誠信的可貴。
那是發(fā)生在暑假的一件事。那天,我和表弟一起去逛一家商店。商店里的商品數(shù)不勝數(shù),有香腸,瓜子,雪糕等,我們看得眼花繚亂。顧客也很多,工作人員都忙 不過來。
表弟到哪兒去?我驚奇的發(fā)現(xiàn)表弟不見了。我心急如焚,怎么辦呢?要是把表弟弄丟了,家里人一定會罵我的。我焦急的喊著表弟的名字。突然,我看見一個很像表弟的人,走過去一看,果然是他,他正盯著三元一袋的小奶油餅出神。我問他:“是不是想吃?”“恩,好表姐,你給我買一袋吧!”我根本不想給他買,可他又不肯走,就只好哄他:“今天的`錢不夠,明天給你買,好嗎?”表弟爽快的答應了。
第二天,表弟來找我買奶油餅干,我說;"今天我沒空。”
三天過去了。我去找表弟玩,他卻說:“我才不和你玩,你騙人!蔽疫@時才明白,臉頓時紅了起來。我忙說:"走,我現(xiàn)在帶你去買!北淼苓@才高興起來,和我一起去那家商店買餅干。
這件事使我明白了,做事一定要講誠信,不然,別人會看不起你的,那你的榮譽就沒有了!
……
誠信的素材4
名人誠信故事1:晏殊信譽的樹立:
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和政治家晏殊,14歲被地方官作為“神童”推薦給朝廷。他本來可以不參加科舉考試便能得到官職,但他沒有這樣做,而是毅然參加了考試。事情十分湊巧,那次的考試題目是他曾經(jīng)做過的,得到過好幾位名師的指點。這樣,他不費力氣就從千多名考生中脫穎而出,并得到了皇帝的贊賞。但晏殊并沒有因此而洋洋自得,相反他在接受皇帝的復試時,把情況如實地告訴了皇帝,并要求另出題目,當堂考他;实叟c大臣們商議后出了一道難度更大的題目,讓晏殊當堂作文。結果,他的文章又得到了皇帝的夸獎。
晏殊當職時,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員便經(jīng)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內(nèi)的酒樓茶館舉行各種宴會。晏殊家貧,無錢出去吃喝玩樂,只好在家里和兄弟們讀寫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為輔佐太子讀書的東宮官。大臣們驚訝異常,不明白真宗為何做出這樣的決定。真宗說:“近來群臣經(jīng)常游玩飲宴,只有晏殊閉門讀書,如此自重謹慎,正是東宮官合適的人選!标淌庵x恩后說:“我其實也是個喜歡游玩飲宴的人,只是家貧而已。若我有錢,也早就參與宴游了!
這兩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樹立起了信譽,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名人誠信故事2:以小見大說誠信
據(jù)《玉泉子》一書記載,呂元膺任東都留守時,有位處士常陪他下棋。有一次,兩人正對局,突然來了公文,呂元膺只好離開棋盤到公案前去批閱公文,那位棋友趁機偷偷挪動了一個棋子,最后勝了呂元膺。其實呂元膺已經(jīng)看出他挪動棋子了,只是沒有說破。第二天,呂元膺就請那位棋友到別處去謀生。別人都不知道辭退他的原因,他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被辭退。臨走時,呂元膺還贈送了錢物。
呂元膺之所以要辭退這位棋友,是由于他從這位棋友挪動一個棋子、搞了一個奷詐的小動作中發(fā)現(xiàn)了他的不誠信。誠信者,真誠守信之謂也。誠信,是人生的無形資產(chǎn),是思想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叭藷o信不立”,不誠信的人,不可能做好人,也難處世。與沒有誠信的人交往,是十分危險可怕的。
挪動一個棋子,看起來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似乎不值得認真。但小事不小,小中可以見大。誠信,是一種美德,是一種可貴的善良;而不誠信,卻是一種惡德,世間的無數(shù)不幸和災禍的根源,無不是由惡德所滋生、引發(fā)的。小與大,并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
名人誠信故事3:一諾千斤的故事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shù),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保ㄟ@就是成語“一諾千斤”的由來)后來,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
結果他的舊日的朋友不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著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綞使他免遭禍殃。
一個人誠實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獲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誼。反過來,如果貪圖一時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實惠”。但為了這點實惠他毀了自己的`聲譽而聲譽相比于物質(zhì)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無異于失去了西瓜撿芝麻,得不償失的。
名人誠信故事4:列寧打碎花瓶的故事:
有一次母親帶著列寧到姑媽家中做客。小列寧把姑媽家的一只花瓶打碎了。于是,姑媽問孩子們:“是誰打碎了花瓶?”小列寧因為害怕受姑媽批評,便跟著其他孩子一起說:“不是我!“然而,母親猜到花瓶是淘氣的小列寧打碎的,因為這孩子特別淘氣,在家里經(jīng)常發(fā)生類似的事情。
但是,小列寧向來是主動承認錯誤,從未撒過謊。她裝出相信兒子的樣子,一直沒有提起這件事,而是給兒子講誠實守信的美德故事,等待著兒子能主動承認。
有一天,小列寧突然在媽媽講故事時失聲大哭起來,痛苦地告訴媽媽:“我欺騙了姑媽,我說不是我打碎了花瓶,其實是我干的!甭犝f孩子羞愧難受的述說,媽媽耐心地安慰他,告訴他只要向姑媽寫信承認錯誤,姑媽就會原諒他。
于是,小列寧馬上起床,在媽媽的幫助下,向姑媽寫信承認了錯誤。從此以后,列寧沒有再說謊,長大以后,他也通過誠信這可貴的品質(zhì)獲得了人民的支持。
名人誠信故事5:誠信贏得了愛情
30年前,他和她剛認識。當時,他們兩家都沒有裝電話,手機、尋呼機就更不用說了,那時候根本就沒有。
有一次他約了她晚上看電影,結果他臨時早上有事出差到臺北去,他認為能夠很快地趕回高雄,后來發(fā)現(xiàn)來不及了。回高雄坐的是最后一班飛機,到家時快晚上11點了。她也差不多該睡覺了。他在臺北也沒打電話給她,回到家也沒法打電話,于是他騎著摩托車到了她家的門口,她家已經(jīng)熄燈,他想他們休息了。于是他就立刻在電燈桿底下借著路燈寫了一封簡單的信,裝進了事先準備好的信封,投到她家的信箱里。
第二天一大早,她發(fā)現(xiàn)了信。她本來有些失望,覺得他這個人不守信用,但是看了這封信,她接受了他。她的父親其實并不認為這個年輕人是最理想的候選人,比他條件好的人多得很。但是她對父親說:“就是他,我就這么決定了,就嫁給他!”
這個年輕人就是臺灣著名培訓師余世維博士,是他的誠信贏得了愛情。
名人誠信故事6:門德爾松的誠實
門德爾松是德國著名的作曲家。
一次,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在白金漢宮為正在英國訪問的門德爾松舉行盛大的招待會,歡迎這位著名的作曲家的到來。當門德爾松演奏完署有自己名字的《伊塔爾茲》這支曲子時,女王倍加贊賞,說:“單憑這一支曲子,就可證明你是天才!
門德爾松并沒有喜形于色,而是安詳?shù)貙ε跽f:“不,那是我妹妹的作品。”
原來她妹妹芬妮亞也是個極有音樂造詣的作曲家,她寫了這首曲子,幾位兄弟不贊成署女人之名,一致商定用門德爾松的名字發(fā)表。盡管門德爾松譽滿國內(nèi)外,藝術才華出類拔萃,但他并不相奪人之美,貪他人之功為已有,表現(xiàn)出較高的素質(zhì)和修養(yǎng)。
誠信的素材5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shù),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成語“一諾千斤”的.由來)后來,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結果他的舊日的朋友不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著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終使他免遭禍殃。一個人誠實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獲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誼。反過來,如果貪圖一時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實惠”。但為了這點實惠他毀了自己的聲譽。而聲譽相比于物質(zhì)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無異于失去了西瓜撿芝麻,得不償失的。
誠信的素材6
口惠不至 ? 搖禍及其身
明代劉基《誠意伯文集》中記載了一則“賈人重財”的故事,說的是一個商人不守信用,結果喪失了性命。故事大意是:
濟陰地方有個商人渡河時翻了船,攀附在浮動著的干枯樹木上,大聲哭叫。有個打魚的人劃了船去救他,還沒到跟前,商人急著喊:“我是濟陰地方的富家大族,如果能救我,我將酬謝你百金!贝螋~的人救他上了岸,他只給了十金。打魚的人說:“你原先答應給百金,而現(xiàn)在只給十金,恐怕不行吧 ? ”商人發(fā)怒變臉,說:“你是個打魚的人,一天能收入幾個錢 ? 現(xiàn)在,你突然得到十金,還能不滿足嗎 ? ”漁人默不作聲,沒精打采地走了。過了些日子,商人通過呂梁山的.龍門而下,船撞著大石,又翻了,而又被那個打魚的人碰見了。有人問打魚人:“何不去救他呢 ? ”漁人回答說:“這個家伙不守信用,上次救他,他答應給我錢,完了就賴賬!彼堪哆呅涫峙杂^,結果商人被淹死了。
誠信的素材7
我們讀了這么一則小故事:故事發(fā)生在英國南部的一所小學里,一位教師調(diào)任一個較差班的班主任,該班孩子大都很調(diào)皮,愛搗蛋。老師第一堂課就跟他們玩,玩得天昏地暗。下課了,老師說:“孩子們,你們要是能把學習成績搞上去,我就去吻校外放牧場里的一頭豬!边@些調(diào)皮的孩子問:“老師,這是真的嗎?”老師說:“真的,而且我要吻的是一頭你們認為最大的母豬!焙⒆觽兒闷,都希望老師去吻豬。從那天起,他們的課堂紀律好了,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即使有貪玩的,別的孩子也會提醒“難道你不希望看到老師去吻那頭大豬嗎?”半年后,孩子們的學習成績有了很大的進步。圣誕節(jié)的前夜,孩子們對老師說:“老師,你可以去吻那頭豬了嗎?”老師說:“當然可以。”于是,老師帶著這群孩子穿過公路,來到放牧場。孩子們在豬圈里看到一頭特大特肥的豬。老師走近那頭大豬,輕輕地吻了它。孩子們在豬圈外笑得前仰后合,老師吻了豬也和他們一樣大笑了。
讀這個故事,我們不是看到這位英國教師的滑稽可笑,而是看到了這位英國教師平易近人的態(tài)度和師生平等的意識,看到了教育所追求的`親近自然的境界,看到了教育所擁有的和諧歡愉的氛圍;同時,也看了這位教師誠實守信的一面。因此,我要說,誠信教育是不能空喊口號,光說不做的。身教重于言教。教師應首先做到誠信,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履行誠信,把誠信的種子播撒到學生的心田,才有望看到滿園誠信之花,收到滿園誠信之果。
強化學生的道德建設,要加強教育和宣傳,使全社會都能夠從誠信做起。要以正面教育為主,但也要配合反面教育,讓孩子在成長道路上有一種警惕性,懂得失去誠信就意味著犯罪。孩子還小,思想和品德都未定型,我們應該抓緊實施誠信教育,時時事事處處都不放過,有理有利,讓他們從小養(yǎng)成道德好品質(zhì)——誠信。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誠信的素材8
誠信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基礎(季布一諾千金)
季布是秦朝末年楚地(泛指今江淮流域)人。他年輕的時候很喜歡結交朋友,很講義氣和信用,凡事答應過人,就一定會竭盡全力去做到。季布言而有信的品質(zhì)使他在同輩的朋友中贏得了聲譽。后來他的名聲更加遠揚,連北方的許多游俠之士都知道了,以至民間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
為政應取信于民(商鞅立木取信)
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為新法。秦孝公有些擔心,猶豫不決。商鞅終于說服了秦孝公實行變法,發(fā)布了新的政令。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國都市南門,招募百姓中有能把此木移到北門的,給予10金。百姓對這種做法感到奇怪,沒有敢去移動這塊木頭的。然后,商鞅又布告國人,能移動者給予50金。有個大膽的終于移動了這塊木頭,商鞅馬上就給了他50金,以表明誠信不欺。這一立木取信的事實,終于使百姓確信新法是可信的,從而推行了新法。
誠信的本質(zhì)是不違心(季札掛劍墓樹)
季札子是春秋時吳國貴族,吳王諸樊的弟弟。公元前544年間,他奉命出使徐、魯、齊、鄭、衛(wèi)、晉等國。他首先經(jīng)過徐國時,徐君十分欣賞季札子身上佩戴的寶劍,卻說不出口。季札子明白徐君的意思,不過,他還要出使其他的國家,寶劍暫時不能送給徐君,他打算等他出使各國后,再送給徐君。不料,待季札子出使完各國,再途經(jīng)徐國回國時,徐君已經(jīng)死了。季札子感到非常遺憾,想到自己曾打算把寶劍送給徐君,便解下身上的寶劍,掛在徐君墓前的樹上。
季札子對于除了自己之外沒有人知道的許諾贈劍的事,也毫不馬虎,不做違背己心的事,可見他守信的思想境界更純更高!
失去誠信甚至可以導致亡國(幽王失信亡國)
周幽王是西周最后一個國王。有一年,褒國為了討好周幽王,把美女褒姒送給幽王,周幽王十分喜歡褒姒。不久,褒姒生了一個兒子,取名伯服。周幽王便廢了申后和太子宜,立褒姒為后,伯服為太子。褒姒雖然深得周幽王的寵愛,又貴為皇后,但卻從來沒見她笑過。周幽王千方百計引她笑,但都徒勞。為了博得美人一笑,周幽王竟想出個舉烽火的辦法來。烽火是當時為了保障國家安全在邊界設的,相當于現(xiàn)在的報警設備。如果敵人在夜里入侵,則在烽火臺點燃柴禾;如果敵人在白天來犯,則點燃干狼糞放煙,而且是一處接一處,一直點燃到遠方。諸侯看見煙火,就會立即趕來救援。這天,周幽王帶著褒姒到驪山去玩,下令點起烽火。各路諸侯看到煙火,立即率兵匆忙趕來。褒姒看見千軍萬馬從四面八方趕來,樂得開口笑了。褒姒笑了,諸侯們白白跑了一趟,怏怏而返。幽王為了欣賞褒姒笑的媚態(tài),屢次點起烽火,諸侯屢次上當,就不再來了。這時,敵人真的入侵了,這是申后的父親申侯恨幽王廢皇后和太子,便發(fā)動繒國和西夷犬戎起兵攻打幽王,幽王勢孤力單,無兵救援,被殺于驪山下,西周從此滅亡了。
守信是一種承諾(李苦禪燒畫)
李苦禪是我國當代著名畫家,他為人爽直,凡答應給人作畫,從不食言。
有一次,有位老朋友請他作一幅畫,李苦禪欣然應允。無奈,李苦禪因有事在身,未能及時成畫作。不久,當他接到老友病故的訃告后,面有愧色,即趨畫案,畫了幅“百蓮圖”,并鄭重其事地題上老友的名字,蓋上印章,隨即攜至后院,肅立將畫燒毀。事后,李苦禪還對兒子說:“今后再有老友要畫,及時催我,不可失信。
失信的后果會很嚴重(“狼來了,狼來了”的教訓)
有個民間小故事,說的是有個小孩在山上放羊,他大概出于一種好奇心理,有一天突然大喊:“狼來了,狼來了!”山下的大人聞聲趕來,才知道是個玩笑。后來他又如此再三,人們就有點生氣了。有一天果真狼來了,孩子又拼命喊:“狼來了,狼來了!……”可是這一次誰也沒有來,孩子被狼吃掉了。
誠信是企業(yè)成功的保障(“全麥面包”暢銷的秘訣)
美國“棕色漿果烤爐”公司是生產(chǎn)“全麥面包”的公司,近年來,“全麥面包”在美國市場上暢銷不衰,究其原因,是以信譽贏得顧客。一是價格合理,既不貴賣,也不賤賣。為了防止經(jīng)銷商隨意改動價格,該公司在包裝紙上標明成本和利潤,這樣經(jīng)銷商就不能隨便改動價格。二是保證質(zhì)量,公司明確承諾:超過三天的面包絕不出售,過期的.面包由公司收回。剛開始實行這個諾言的時候,的確遇到不少困難,一方面處理過期面包會增加費用,減少利潤,另一方面,經(jīng)銷商大都怕麻煩,他們不愿意天天檢查,換來換去。為了實現(xiàn)這個諾言,公司專門派人把新制的面包用車子送到經(jīng)銷店,如果有脫銷,一個電話就立刻送貨上門。
“棕色漿果烤爐”公司說到做到,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實踐自己的諾言,以信譽贏得了顧客,贏得了效益,贏得了市場。
誠信贏得美名(只載一名乘客的大客機)
一架由東京直飛倫敦的波音747客機有353個座位,20名機組人員,然而在一次航行中,該機僅載一名女乘客。為什么這架飛機的主人——英國航空公司會這么不惜血本呢?原來,這架飛機由于技術故障,延遲了20個小時起飛。當時,幾乎所有的乘客都改變了計劃,轉(zhuǎn)乘其他客機,只有山本莉子留了下來。英國航空公司按照民航的慣例,寧可損失巨額成本費用,為這一名乘客照常飛行,贏得了信譽。
誠信的素材9
“謊言”之所以稱為“謊言”,是因為它是虛假的、不真實的、騙人的話語。一個人如果經(jīng)常有謊言流與口中,從而去哄騙他人,久而久之,他便會失去人們的信任。就如同《撒謊的孩子》文中的那個孩子一樣,每天都喊“狼來了”以尋求刺激、開心,而當狼真的來時,他只有一個人獨立去面對,自己去承受,再怎么喊叫也無濟于事,也不會有人再來幫助他。因為,可能來幫助他的人已經(jīng)習慣了他的喊叫,以為又是他在“逗你玩”呢,可見,謊言有礙于誠信。
但是今天,我們談到的“謊言”,還有個定語——善意的,加上了這個限定詞后,謊言的本質(zhì)也就發(fā)生了根本的改變!吧埔獾闹e言”是人們對事物寄托的美好愿望,是人們善良心靈的對白,是人們彼此之間相互安慰的一絲暖意,是人們心底里流露出來的一種柔情……誰也不會去追究它的可信程度,即使聽到善意謊言的人明知道是謊話,也一樣會去努力相信,不會覺得說謊者的虛偽,有時還要從心里感激呢。
當一位身患絕癥的病人,被醫(yī)生判了死刑時,他的父母、愛人、子女以及所有的親人,都不會直接地告訴他:“生命已無法挽救”,“最多還能在這個世界上活多久”之類的話。雖然這些都是實話,但是誰會那樣殘忍地如同法官宣判犯人死刑一樣,向已經(jīng)在病痛中的親人以實情相告呢。這時,大家就會形成一個統(tǒng)一的戰(zhàn)線,閉口不談實情,而以善意的謊言來使病人對治療充滿希望,讓病人在一個平和的心態(tài)中度過那殘年余日。難道這會有礙于誠信嗎!
當一個不韻世事的孩子,突然遭遇不幸,失去了自己的親人,該怎樣向他說明自己的親人到哪里去了呢。我們覺得最好的辦法還是:暫時不要告訴他真實情況,只是說到很遠的地方出差去了,或者是在國外學習工作之類的。待孩子懂事了,有了一定的承受能力的時候,再以實情相告,孩子也會理解親人的做法,不會因為沒有早知真情而生氣的。難道這樣的話也有礙于誠信嗎!
當一個正在外地執(zhí)行任務的軍人的母親病入膏肓,炎炎一息的時候,多么希望能見上兒子最后一面啊,但是,兒子是不能回來的,不能為老母親盡一點孝心,照顧一下曾經(jīng)為兒子操碎了心的'母親,他非常歉疚,也很是惦念。而老母親非常理解兒子,告訴身邊的親人,自己走了以后不要告訴遠方的兒子,不能讓他分心,要說病情已經(jīng)穩(wěn)定,讓他安心為國盡忠。難道這樣善意的謊言有礙于誠信嗎!
所以,我堅持認為:善意的謊言不僅無礙于誠信,而且還會極大地增進人與人之間的友誼和感情,對社會穩(wěn)定亦有不可磨滅的作用。建議大家:善意的謊言該用則用,跟誠信與否沒有太大的厲害沖突。
我們知道,人們身處在這個社會,背負著許許多多的義務,而義務與義務之間有時候是會存在矛盾的,當一個義務凌駕于另一個義務之上時,就要緩解另一個義務。因此,善意的謊言的本質(zhì)是一種更緊迫更重要的義務,而這種義務是要以緩解誠信義務為代價。
很久以前,西方有位哲人曾經(jīng)說過:這個世界上只有兩樣東西能引起人內(nèi)心深深地震動:一個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一個就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準則?誠信。顯而易見,沒有什么比心靈美更美麗無邪的,而誠信恰恰是內(nèi)心美的表現(xiàn)之一。我想對方同學從中不難看出,既然是謊言就有礙于誠信,其獲得的效用和好處,終究還是要以犧牲誠信為代價的。
在此我想請問對方同學,當一個人在失去了誠信之后,他的出發(fā)點還是善意的嗎?
對方辯手請注意,今天我們辯論的題目是善意的謊言是否有礙誠信,而不是謊言是否有礙誠信。
首先,《現(xiàn)代漢語詞典》解釋“謊言”為不真實的話,在感情色彩上顯然是中性的。出于不同的目的說謊,將導致迥然相異的結果:一種出于損人利己的目的用狡猾奸詐的手段騙人,它是惡意的欺詐,必然會導致社會道德的淪喪和秩序的混亂。另一種出于有利他人的目的把真實情況隱藏起來,它是善意的隱瞞,將會讓感情更融洽,社會更和諧。因此,善意的隱瞞和惡意的欺詐從動機到結果都有著天淵之別,不可混為一談。當貧窮的母親把僅有的飯菜留給兒女,同時隱瞞了自己還餓著肚子的事實,難道您還要指責善良崇高的母愛“不誠信”嗎?
第二,何為“誠信”?誠實守信也。古人早就倡導“誠”和“信”,強調(diào)言行一致、知行合一;誠信原則要求人們自覺守法、真誠守信。卻沒有一個是簡單化地要求人們100%地說大實話。不分情形地說大實話是極其可怕的:戰(zhàn)爭中你能把我方的軍事情報向敵人俱實以告嗎?商場上你能把你的商業(yè)機密向?qū)κ趾捅P托出嗎?因此,既然誠信原則并不意味著簡單化的100%真實,那么在必要時候的善意隱瞞就不會與誠信原則發(fā)生矛盾。
第三,善意的謊言作為一種正確而友善的處世方式,其動機、目的和結果無一不與“誠信”相一致。社會弘揚誠信的意義在于培養(yǎng)人的高尚道德情操,建立起人際間互信、互利了良性互動,而那些充滿仁慈和惻隱之心的善意的謊言用樣是為了使感情更融洽、生活更溫馨、社會更和諧!按髮W之道,止于至善”,出于同樣的善意,二者之間便是密切統(tǒng)一的。綜上,重申我方觀點:
第一,謊言視其本質(zhì)差異分惡意欺詐和善意隱瞞,二者不可混為一談。
第二,“誠信”并不意味著不作具體分析的100%真實,特定情況下,善意的隱瞞是并不可少的。
第三,善意的謊言與誠信原則從目的到結果都相一致。
因此,我方認為:善意的謊言不妨礙誠信。
正方:人要講誠信,不能說謊。
正方:以下就是我方的看法:
善意的謊言本身即是謊言,這一點是無庸質(zhì)疑的。謊言,說謊是欺騙,欺騙是不道德的,不道德的事不得人心,這些都是打小師長們就諄諄教誨過。但我們捫心自問,又有誰沒有說過謊言呢?無論是對自己的親人、朋友、還是不相識的人,目的也有很多種,但當我們給謊言加上一個“善意”時,仿佛大家都可能接受了,這正是人性的弱點的集中表現(xiàn)。
馬克·吐溫曾經(jīng)說過這樣一段話:“當你拿不定主意時,就說實話。它將令你的對手感到窘困,令你的朋友感到釋然!币虼,心理學專家們的觀點是:不要輕易扯謊,哪怕是善意的謊言。 人要講誠信,不能說謊。
誠信的素材10
宋慶齡守信故事
許多偉人也是誠信的堅守者和力行者。宋慶齡任國家副主席的時候,有一次許諾幼兒園的孩子們“六一”要去看望他們,但“六一”那天天氣突變,傾盆大雨下個不停,老師和孩子們都以為她不會去了?傻搅思s定的時間,宋慶齡熟悉的身影又出現(xiàn)在他們的視野,孩子們興奮不已,也感動的留下了眼淚,事后她說:“既然我說了,就得守信!
曾子殺豬
有個人叫曾子,他是孔子的學生。一天,曾子妻要去趕集,兒子哭鬧著也要去。于是曾子妻便哄他說,回來殺豬給他吃。兒子信以為真,就不再鬧了。曾子妻趕集回來,看見曾子要殺豬,連忙制止他。曾子卻說:“做父母的如果說話不算數(shù),孩子就會學著欺騙,不講信用,將來怎么在世上立足呢?”最終,曾子還是把豬殺了。雖然,殺豬給家里的經(jīng)濟帶來了不少的損失,但是,誠信的種子卻在孩子心里生下了根。帶給了孩子一輩子的財富。
徙木立信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當時處于戰(zhàn)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商鞅擔心老百姓不會相信自己,于是在都城南門豎起一根三丈長的木頭,并許下承諾:只要有人把這根木頭從南門搬到北門,賞十兩銀子。但是老百姓覺得這么輕而易舉的事不可能拿到那么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搬。商鞅見沒人搬,又把賞金提升到五十兩。終于,有人出來把木頭搬到了北門,于是商鞅就給了他五十兩銀子。商鞅用實際行動表明了自己沒有欺騙老百姓,最后順利頒布了法令,秦國也因此變得更強盛。
尾生抱柱/柱下期信
古代有一名青年名叫尾生,與一女子相愛,情深意切。一日,兩人相約在某橋下相會。后來,恰遇泛潮,江水上漲,那女子還沒有到來。尾生卻始終堅守諾言,死守在橋下,抱著橋柱不放,最后被江水淹沒而死。后人常以“尾生抱柱”或“柱下期信”作為守信的代詞
季布“一諾千金”免遭禍殃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shù),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成語“一諾千斤”的由來)后來,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結果他的舊日的朋友不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著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使他免遭禍殃。
反例
狼來了
有個小孩在山上放羊,他大概出于一種好奇心理,有一天突然大喊:“狼來了,狼來了!”山下的大人聞聲趕來,才知道是個玩笑。后來他又如此再三,人們就有點生氣了。有一天果真狼來了,孩子又拼命喊:“狼來了,狼來了!……”可是這一次誰也沒有來,孩子被狼吃掉了。
周幽王烽火戲諸候
周幽王有個寵妃叫褒姒,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臺上點起烽火。烽火是邊關報警的信號,只有在外敵入侵需召諸侯來救援的時候才能點燃。結果諸侯們見到烽火,率領兵將們匆匆趕到,弄明白這是君王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憤然離去。褒姒看到平日威儀赫赫的諸侯們手足無措的樣子,終于開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舉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諸侯未到,誰也不愿再上第二次當了。結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虜。
楚厲王有警
楚厲王與百姓約定,如果遇到了敵情,就擊鼓為號,召集大家前來守城。一天,厲王喝醉了酒,胡里胡涂地拿起鼓槌猛敲。百姓們聽到鼓聲,都驚慌地跑了過來。楚厲王連忙派人制止,說:“我喝醉了酒,擊鼓和身邊的人鬧著玩。這鼓打錯了,請大家回去吧!”百姓們一聽都回去了。過了幾個月,敵人真的來入侵了,厲王趕緊擊鼓發(fā)出警報。但百姓以為厲王又是在跟大家鬧著玩兒,因而沒有一個前來守城。厲王只好更改了原來的命令,重新申明了報警的信號,老百姓這才相信。
誠信的素材11
“狼來了”
如果你在小事上經(jīng)常失信于人,在大事上人們就會對你持懷疑態(tài)度。有個民間小故事,說的是有個小孩在山上放羊,他大概出于一種好奇心理,有一天突然大喊:“狼來了,狼來了 ! ”山下的大人聞聲趕來,才知道是個玩笑。后來他又如此再三,人們就有點生氣了。有一天狼果真來了,孩子又拼命喊“狼來了,狼來了 ! ……”可是這一次誰也沒有來,孩子被狼吃掉了。
誠信的`素材12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沒有誠信的人是難以讓人接受的。誠信的完人的核心價值。承諾思想行動一致,客觀證明有信用。相反無誠信者是偽君子。
誠信就如同一盞生活中的明燈指引我們前進的路。一個人只要講誠信,別人才會贊賞他、親近他、在有困難時才會幫助他。否則,人們將不會信任他。
我曾經(jīng)看過這樣一個故事:濟陽有個商人過河時船馬上就要沉下去了,他抓住一根打麻桿大聲呼救。有個漁夫聞聲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濟陽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給你一百兩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卻翻臉不認賬了。他只給了漁民十兩金子。漁夫責怪他不守信用,出爾反爾。富翁說:“你一個打魚的一生都掙不了幾個錢,突然得了十兩金子還不滿足嗎?”漁民只得快快而去。不料想的是后來那位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個曾被他騙過的漁夫說:“他就是那個說話不算數(shù)的人!庇谑巧倘搜退懒恕I倘藘纱畏鐾粷O夫而是偶然的,但是商人的不得好報卻是在意料之中的。因為一個人你若不守信用,便會失去別人對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陷入困境之中便沒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難,只有坐以待斃。
在我們周圍,常常看到一些不負責任的行為。例如,答應別人的事,并不兌現(xiàn);明明是自己職責范圍內(nèi)的事,卻百般推卸責任或者嫁禍于他人;為了到達自己的目的',不擇手段、千方百計的想各種招數(shù),不惜損害他人的利益;不珍惜自己的人格,做事投機取巧;等等。海涅曾說過:“生命不可能從謊言中開放出燦爛的鮮花!狈笱芰耸拢撟骷,就做不好事,更做不成大事。
當然,誠信并不是一味地說實話,在特定的交往情境中,有時需要我們隱瞞事的某些真相,說些“善意的謊言”的謊言也是可以的。但是這不是出牙個人的“私利”,而恰恰是維護對方個人利益的需要。
無數(shù)事實告訴我們,正因我們擁有了誠信的智慧,生活才會越來越精彩。誠信是金,誠信是寶,誠信是一筆無形的財富,讓我們一去做個誠信的人吧!
誠信的素材13
商鞅的立木為信
春秋戰(zhàn)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當時處于戰(zhàn)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并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于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于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tǒng)一了中國。
周幽王的烽火戲諸候
在商鞅“立木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卻曾發(fā)生過一場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戲諸侯”的鬧劇。周幽王有個寵妃叫褒姒,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臺上點起烽火——烽火是邊關報警的信號,只有在外敵入侵需召諸侯來救援的時候才能點燃。結果諸侯們見到烽火,率領兵將們匆匆趕到,弄明白這是君王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憤然離去。褒姒看到平日威儀赫赫的諸侯們手足無措的樣子,終于開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舉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諸侯未到——誰也不愿再上第二次當了。結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虜。一個“立木取信”,一諾千金;一個帝王無信,戲玩“狼來了”的游戲。結果前者變法成功,國強勢壯;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國亡。可見,“信”對一個國家的興衰存亡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華盛頓砍樹
華盛頓是美國第一位總統(tǒng)。他是孩子的時候,砍掉他父親的兩棵櫻桃樹。他父親回來了,非常生氣。他暗自思量,“如果我查明誰砍了我的樹,我要狠狠揍他一頓!彼赣H到處詢問。當他問兒子時,華盛頓開始哭了起來!拔铱沉四愕.樹!”華盛頓和盤托出。父親抱起他的兒子說:“我好聰明的孩子,我寧愿失去一百棵樹,也不愿聽你說謊!
不善長跑的士兵得了第一名
一個士兵,非常不善于長跑,所以在一次部隊的越野賽中很快就遠落人后,一個人孤零零地跑著。轉(zhuǎn)過了幾道彎,遇到了一個岔路口,一條路,標明是軍官跑的;另一條路,標明是士兵跑的小徑。他停頓了一下,雖然對做軍官連越野賽都有便宜可沾感到不滿,但是仍然朝著士兵的小徑跑去。沒想到過了半個小時后到達終點,卻是名列第一。他感到不可恩議,自己從來沒有取得過名次不說,連前50名也沒有跑過。但是,主持賽跑的軍官笑著恭喜他取得了比賽的勝利。過了幾個鐘頭后,大批人馬到了,他們跑得筋疲力盡,看見他贏得了勝利,也覺得奇怪。但是突然大家醒悟過來,在岔路口誠實守信,是多么重要。
國王的牡丹花
有一個國王沒有兒子,打算從民間遴選一個小孩做王子,于是給候選者每人一棵牡丹花種,看誰種的花最漂亮、花朵最多。到了評比的時候,幾乎所有的小孩都捧著鮮艷漂亮的牡丹花相互爭奇斗艷,只有一個小孩捧著那棵種子傷心落淚,他沒有種出花來。但是,恰恰是他被選中了。原來,之前所有的花種都煮熟了,是不能成活的,國王用此來試驗他的繼任者的品質(zhì)。
誠信的素材14
沒有誠信就沒有金斧頭
一個工人把斧頭掉進了河里,他坐在河邊傷心地哭起來。財神便跳進水中幫他打撈,很快拿出了一把金斧頭,工人卻搖頭說: “這不是我的!柏斏裼帜贸鲆话雁y斧頭來,工人還是搖頭。最后,他拿出一把鐵斧頭,工人說:“這才是我失去的斧頭!必斏窬桶呀鸶^和銀斧頭一起送給了他。
一個貪心的家伙知道了,他故意把斧頭扔進河里。很快,財神拿出一把金斧頭來,沒等財神問他,他馬上說:“這就是我丟失的那一把!必斏窈匏徽\實,就和金斧頭一起消失了。這個人最終連自己的'斧頭也找不到了。
誠信的素材15
1、曾子殺豬
曾子的妻子到市場上去,她的兒子要跟著一起去,一邊走,一邊哭。媽媽對他說:“你回去,等我回來以后,殺豬給你吃!逼拮訌氖袌龌貋砹,曾子要捉豬來殺,他的妻子攔住他說:“那不過是跟小孩子說著玩的!痹诱f:“決不可以跟小孩子說著玩。小孩本來不懂事,要照父母的樣子學,聽父母的教導,F(xiàn)在你騙他,就是教孩子騙人。做媽媽的.騙孩子,孩子不相信媽媽的話,那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痹佑谑前沿i給殺了。
2、郭沫若與芭蕉花
郭沫若小時候很淘氣,但是很孝順。有一次,他的媽媽得了一種“暈病”,郭沫若聽說芭蕉花可以治這種病。這種花賣得很貴,并且難得一開,于是他就和哥哥一起跑到一座花園內(nèi)找這種花,恰好那座花園里的芭蕉開了一朵大黃花,郭沫若和哥哥把花偷偷地摘下來送給了媽媽。媽媽雖然知道郭沫若這樣做是孝順她,可是兒子的行為很讓他傷心。從此,郭沫若再也不偷拿別人的東西了。
3、郭汲不失信于孩子
郭汲,東漢人,官至大司空、太中大夫。他一貫注重恩德,在當時聲譽很好。
郭汲在并州任職時,一次下去考察,途經(jīng)美稷縣,當?shù)氐暮⒆觽兟動嵑,自發(fā)地聚集到一起夾道歡迎他。郭汲不知情,就問:“小朋友,你們這是在干什么呀?”孩子們回答說:“聽說您要來,我們特來歡迎!”郭汲聞言趕忙下馬,一一答謝。在美稷縣辦完事后,孩子們又聞訊趕來送郭汲,并問他什么時候返回。郭汲立即讓隨從計算返程的日期,告訴了他們。
由于事情辦得十分順利,返回美稷縣的日子比預期早了一天,但為了不失信于孩子們,郭汲下令在縣城外的野亭露宿一晚,等到第二天才入城……
4、華歆以誠待人
華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逃難。有人想與他們一起逃走,華歆立即拒絕了他。王朗說:“幸好船上還寬裕,有什么不可以呢?”后來強盜追到了,王朗想丟下那個人。華歆說:“既然已經(jīng)答應了他怎么能因為情況緊急就扔掉呢?”于是仍帶著那個人逃跑。
5、彭德懷為民請命
彭德懷為人剛正耿直,敢說真話。1959年,他因反對盲目冒進而遭到錯誤的批判。一次,他指著茄子秧對侄女說:”茄子不開虛花,小孩不說假話。我這個老頭子就像小孩一樣不說假話!
【誠信的素材】相關文章:
誠信的素材07-03
誠信作文素材:論“誠信”11-08
誠信的熱點素材02-19
關于誠信的素材02-20
誠信的作文素材06-21
誠信的素材(精)07-04
(通用)誠信的素材07-04
“誠信”的作文素材06-24
【經(jīng)典】“誠信”的作文素材06-25
關于誠信的素材事例 誠信素材事例摘抄大全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