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實守信的有關辦報素材:打造誠信社會的對策
社會誠信的重建必須依靠全社會共同努力。黨的十六大報告明確提出要以誠實守信為重點,加強全社會的思想道德建設。中央領導也在各種不同的場合多次強調加強誠信建設的極端重要性。我們應通過長期不懈地努力,構建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相協(xié)調、反映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要求、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xiàn)代化的社會誠信觀。
第一、加強道德教育,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共鑄誠信社會,應該從每個人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要通過各種有效方式,教育和幫助全體公民牢固樹立誠實信用是一種財富、信用的建立不容易而失去是很容易的觀念;使人們真正認識到誠心誠意、說話算數(shù)是現(xiàn)代人應當具備的基本素質和品格;真正理解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只有樹立起真誠守信的道德品質,才能適應社會生活的要求并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真正把誠信的要求視為一種謀利和促進發(fā)展的手段,視為一種神圣的使命和內在的義務。要教育各類企業(yè)家認識到市場經濟越發(fā)達,越要強化信用倫理,這是融入世界經濟、參與國際競爭的先決條件。只有守信用的企業(yè),才能得到社會公眾的信任,也才有從事商業(yè)活動、提高企業(yè)效益的良好環(huán)境。未成年人正處在思想觀念形成階段,應高度重視其品德培養(yǎng)。要通過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使學生了解誠信的基本內容,懂得誠信是做人的基本準則,牢固樹立守信為榮、失信可恥的道德觀念;培養(yǎng)學生誠實待人,樂于助人,言行一致,不說謊話的習慣;培養(yǎng)學生承諾的事情一定要做到、遇到失誤勇于承擔應有的責任、知錯就改的品行。學校要主動與家庭、社區(qū)緊密配合,共同促進中小學生誠信素養(yǎng)的提高。要加強對在校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加強各類學生的道德實踐活動。各級教育行政部門領導和教職員工要加強職業(yè)道德教育,將誠實守信首先落實到自身的教育行為上。各機關單位也要結合自身特點開展多種方式的道德教育活動。要充分發(fā)揮婦聯(lián)、共青團和工會等群眾組織的作用,充分利用現(xiàn)實生活中有關誠信的典型案例、典型人物,使人們真切感受誠信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在全社會努力形成“人人知誠信、人人講誠信”的良好氛圍。要大力開展如百城萬店無假貨、評選誠信企業(yè)誠信公民、打造誠信地區(qū)等道德教育實踐活動活動,使人們在廣泛參與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
第二、健全法制,加大懲處力度,使失信者無利可圖。防范和治理失信,僅僅靠道德規(guī)范是不夠的,還必須建立起一整套對社會公民和市場主體相互關系進行管理的法律、法規(guī)、制度、準則,把社會誠信納入法制的軌道,形成有法可依、違法必究、執(zhí)法必嚴的法制環(huán)境,維護和培育良好的市場信用秩序。要結合我國實際盡快頒布制訂有關規(guī)范誠信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建立和完善失信懲戒機制,加大對失信的懲處力度,例如,對直接損害消費者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的食品藥品、家用電器等制假販假者以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論處;修改《消法》第49條,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或服務退一賠一的賠償金額增加到100倍,同時對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經營者、批發(fā)商(中介機構)、廠商三者予以并罰。政府各部門應依據自身特點,建立健全相關失信處罰制度,例如,工商部門對制假販假者不能只罰款了事,除了給予經濟重處外,還應有失信紀錄,性質惡劣或屢犯者則限制其終身不得從事商業(yè)活動;其他部門對不守誠信的人,除予以處罰外,應記入黑名單,累計多次便取消其從業(yè)資格。通過嚴厲的制裁措施,加大失信者的經濟成本,使其無利可圖,以起到震懾作用。
誠實守信的手抄報圖
第三、加強信息網絡建設,使失信者無處藏身。要建立各類企業(yè)、組織、個人的誠信信息的征集和公開機制,建立統(tǒng)一集中或政府、行業(yè)、信用中介機構三個層次的資信數(shù)據庫,及時有效地向全社會提供和發(fā)布信用信息。大力發(fā)展社會信用中介組織,為客戶提供規(guī)范的資信調查服務和信用評估服務。通過信用信息網絡化,使失信者無處可躲,無機可趁。
第四、加強輿論監(jiān)督,讓失信者身敗名裂。輿論監(jiān)督是全體公民獲得知情權,廣泛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和監(jiān)督的重要途徑,也是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維護市場經濟秩序健康發(fā)展、弘揚社會主義思想道德的重要力量。在揭露市場欺詐和弄虛作假、維護公民和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聞媒體應充分發(fā)揮輿論監(jiān)督作用,通過對誠信者的社會褒揚和對失信者的輿論譴責,促進社會形成更好的誠信氛圍,使失信者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加大失信者的道德成本。
第五、政府和領導干部要做表率,提高公信力。政府誠信是社會誠信的核心和關鍵,政府的公信力對全社會影響極大。要社會講誠信,首先政府要做好表率,領導要以身作則。任何政府和制度都要按照誠信的原則來組織和建構,各級干部都應按照誠信的原則行使其職權。一旦背離了誠信的原則和精神,政府就會失信于民。歷史上孔子認為,建立民眾對政府的信任,甚至比擁有強大的軍隊和充足的糧食更為重要。荀子也認為,政令取信于民則國家強大,政令失信于民則國家衰弱。在現(xiàn)代社會,建設政治文明要求按照誠信的原則規(guī)范政府及其官員的行為,增加政府行為的透明度,避免行政壟斷和行政工作的暗箱操作,做到政務公開,依法行政,建立誠信政府。政府部門應進一步轉變觀念,轉變職能,轉變作風。切實從“重審批、輕監(jiān)督”的傳統(tǒng)做法中解放出來,從“重收費、輕服務”的管理模式中解放出來,從“重局部、輕全局”的本位主義中解放出來,盡快從“管理型”向服務型、效能型政府轉變。要認真貫徹《行政許可法》,堅持誠信原則,進一步提升行政執(zhí)法部門的公信度,取信于民。組織部門應當把誠信作為考核干部的一個重要內容。
誠信作為一個科學的道德范疇,是現(xiàn)代社會的產物。在現(xiàn)代社會,經濟的市場化和全球化、政治的民主化和法制化以及文化的多元化和交往方式的現(xiàn)代化,無不凸顯著誠信的價值并要求踐行誠信。加強誠信建設,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制,但更重要的是靠全社會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