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一区,夜色福利少妇专区,亚洲日本va中文字带亚洲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文言文人物傳記類閱讀

    時間:2024-10-15 09:50:59 文言文名篇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文言文人物傳記類閱讀

      在我們的學(xué)習(xí)時代,大家一定沒少背過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國文化的瑰寶,古人為我們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相信很多人都在為看懂文言文發(fā)愁,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文言文人物傳記類閱讀,歡迎閱讀與收藏。

    文言文人物傳記類閱讀

    文言文人物傳記類閱讀1

      人物傳記類文言文閱讀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下面談?wù)勅宋飩饔涱愇难晕牡拈喿x技巧。

      一、要把握人物的名、字、號

      人物傳記類的開頭幾乎是一種公式化的開頭,如2004年選的許逖傳:(許)君諱逖,字景山,世家歙州;2008年選的白居易傳:居易,字樂天,太原下邽人;2010年選的胡叟傳:胡叟,字倫許,安定臨涇人也;2011年選的張文瓘傳:張文瓘,字稚圭,貝州武城人。都簡略地介紹人物的字和哪里人,特別是單個的字,在下文中常常會出現(xiàn),因此你在閱讀的時候要特別重視,這雖然是一個小小的細(xì)節(jié),但是在翻譯句子的時候如果是斷章取義就會出現(xiàn)翻譯的錯誤,所以一開始讀人物傳記的時候就要留心人物的字,這對考查時出現(xiàn)在翻譯的句子里是很有用的。

      如2009福建卷考的是《張自新傳》,其中有要求翻譯的句子:且鴻寧以衣食憂吾母耶?如果你注意到人物傳記的開頭:張自新,原名鴻,字子賓,蘇州昆山人。就很清楚句中的“鴻”是張自新的原名,翻譯成:況且我怎么能因為衣食問題讓我母親擔(dān)憂呢?如果不仔細(xì)閱讀,翻譯的時候就容易望文生義了。

      古人有取字、號的習(xí)慣,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單指名,幼年時由父母命名。男子20歲時舉行加冠禮時取字,女子15歲許嫁舉行笄禮時取字。名和字一般由意義上的聯(lián)系。號是名和字以外的稱號,古代為了尊重別人一般不直呼其名,也不稱其字,而稱其號。號和名不一定有意義上的聯(lián)系。

      二、要熟悉官職變動常用的詞語。

      在人物傳記類的文言文閱讀中,往往會寫主人公一生的身世沉浮,所以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一些官職的變動的詞語,如果能夠熟練掌握是有助于閱讀和理解的。

      2008年浙江卷中考了白居易傳,在實詞的解釋中有這樣一道題目:11.對下列句子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12.A.會昌初致仕(致仕:做官)、13.B.居易累以忠鯁遭擯

     。ɡ郏簩掖危

      14.C.與胡杲李文爽燕集

      (燕:通“宴”,宴飲)

      15.D.不賞艱難(艱難:艱澀)。

      如果你熟悉人物傳記中官職的變動,你會很快判斷出“致仕”的意思是指“交還官職,即退休”。

      在傳記類文言文閱讀中,常見的官職變動有:

     。1)表授予官職的:除(任命、授予官職)、拜(授予官職)、授(授予官職)、征(由皇帝征聘社會知名人士充任官職)薦(由地方官向中央舉薦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職)、選(通過推薦或科舉選拔任以官職)、起(起用人任以官職)等;

     。2)表罷免官職的:罷(免去、解除官職)、黜(廢掉官職)、免(罷免)、奪(削除)等;

     。3)表提升官職的有:擢(在原關(guān)上提拔)、拔(提升本來沒有官職的人)、加(加封)、拜(授予官職,一般用于升任高官)等;

     。4)表降低官職的:謫(因罪降職或流放)、貶(降職)、左遷(降職)、出(離開京城外調(diào))、廢(廢黜)、黜(貶退)等;

      (5)表官職調(diào)動的:遷(調(diào)動官職,一般指提升)、調(diào)(變換官職)、出(京官外調(diào))、轉(zhuǎn)(調(diào)動官職)等;

     。6)表辭去官職的:懸車(辭職居家)、致仕(交還官職,即退休)、乞骸骨(自請退職)、請老(告老、古代官吏請求退休)等。

      三、要注意表示時間的詞語,有助于綜合閱讀中對人物的理解。在人物傳記類文言文的綜合閱讀中,抓住表示時間的詞語,能夠把握住人物在各階段的主要活動和功績,因為高考試題中常常會出現(xiàn)“時間前后倒置”的命題陷阱。

      抓住表示時間的詞語,弄清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弄清作者記載了幾件事,表現(xiàn)了人物的哪些性格特點和精神風(fēng)貌,在通讀全文的基礎(chǔ)上把握文本的有效信息,從而歸納出內(nèi)容要點,概括文本的中心。當(dāng)然,在傳記類文言文閱讀中,還應(yīng)該把握常見的實詞、虛詞的用法,把握基本的特殊句式,這跟閱讀所有的文言文是一致的。從以上三方面去閱讀傳記類文言文,有時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傳記類文言文閱讀訓(xùn)練】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題。

      方山子傳

      【北宋】蘇軾

      方山子,光、黃間隱人也。少時慕朱家、郭解為人,閭里之俠皆宗之。稍壯,折節(jié)讀書,欲以此馳騁當(dāng)世,然終不遇。晚乃遁于光、黃間,曰岐亭。庵居蔬食,不與世相聞;棄車馬,毀冠服,徒步往來山中,山中人莫識也。見其所著帽,方聳而高,曰:“此豈古方山冠之遺象乎?”因謂之方山子。

      余謫居于黃,過岐亭,適見焉。曰:“嗚呼!此吾故人陳慥季常也。何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問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環(huán)堵蕭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聳然異之。獨念方山子少時,使酒好劍,用財如糞土。前十九年,余在岐山,見方山子從兩騎挾二矢游西山。鵲起于前,使騎逐而射之,不獲;方山子怒馬獨出,一發(fā)得之。因與余馬上論用兵,及古今成敗,自謂一世豪士。今幾日耳,精悍之色猶見于眉間,而豈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勛閥,當(dāng)?shù)霉。使從事于其間,今已顯聞。而其家在洛陽,園宅壯麗,與公侯等。河北有田歲得帛千匹亦足以富樂皆棄不取獨來窮山中此豈無得而然哉?

      余聞光、黃間多異人,往往陽狂垢污。不可得而見;方山子儻見之歟?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閭里之俠皆宗之

      宗:尊奉

      B.使酒好劍,用財如糞土

      使酒:因酒使性

      C.方山子亦矍然問余所以至此者

      矍然:精神矍鑠的樣子D.方山子儻見之歟

      儻:或許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見其所著帽,方聳而高

      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B.過岐亭,適見焉

      積土成山,風(fēng)雨興焉

      C.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正襟危坐而問客曰D.此豈古方山冠之遺象乎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方山子年輕的時候好飲酒弄劍,揮金如土。十九年前,我們騎著馬討論起用兵方略及古今成敗之事,以一代豪俠自居。

      B.方山子世代有功勛,河北地方有田莊,每年可以得絲綢上千匹,完全可以享受富有的快樂,可是精神上受到了打擊,終于成了一名隱士。

      C.通過對蘇軾與方山子的相遇與相識,了解了他的人生經(jīng)歷,通過對人生經(jīng)歷的描述,表達了作者對方山子特立獨行性格和人生取向的贊賞。

      D.這是一篇人物傳記,突出表現(xiàn)了方山子舍棄功名富貴而甘愿隱遁貧賤的品格,也寄托了作者對自己仕途坎坷的感慨。

      4.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jǐn)嗑洹?/p>

      河北有田歲得帛千匹亦足以富樂皆棄不取獨來窮山中此豈無得而然哉

      5.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稍壯,折節(jié)讀書,欲以此馳騁當(dāng)世,然終不遇。

     。2)余聞光、黃間多異人,往往陽狂垢污。不可得而見

     。ǘ╅喿x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題。

      孟德傳

      【北宋】蘇轍

      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少而好山林,既為兵,不獲如志。嘉祐中,戍秦州。秦中多名山,德出其妻,以其子與人,而逃至華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餅,攜以入山,自念:“吾禁軍也。今至此,擒亦死,無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復(fù)恤矣!蔽┥街钫咄,食其餅既盡,取草根木實食之。一日十病十愈,吐、利、脹、懣,無所不至,既數(shù)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饑。然遇猛獸者數(shù)矣,亦輒不死。德之言曰:“凡猛獸類能識人氣,未至百步,輒伏而號,其聲震山谷。德以不顧死,未嘗為動,須臾,奮躍如將搏焉,不至十?dāng)?shù)步,則止而坐,逡巡弭耳而去,試之前后如一。”

      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為候者所執(zhí),德自分死矣。知商州宋孝孫謂之曰:“吾視汝非惡人也,類有道者。”德具道本末乃使為自告者置之秦州張安道適知秦州德稱病得除兵籍為民至今往來諸山中亦無他異能。

      夫孟德可謂有道者也。世之君子皆有所顧,故有所慕,有所畏。慕與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見于面顏,人望而知之。故弱者見侮,強者見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今孟德其中無所顧,其浩然之氣,發(fā)越于外,不自見而物見之矣。推此道也,雖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獸之足道哉!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吾不復(fù)恤矣

      恤:體恤

      B.然遇猛獸者數(shù)矣,亦輒不死

      輒:每每、總是C.德自分死矣

      分:料想、意料D.乃使為自告者

      自告:自首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德以不顧死,未嘗為動

      不賂者以賂者喪B.不至十?dāng)?shù)步,則止而坐

      于其身也,則恥師焉C.為候者所執(zhí)

      人為動物,惟物之靈

      D.世之君子皆有所顧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孟德是禁軍神勇營的逃兵,年少時喜好山林生活。當(dāng)了兵,“好山林”的志愿沒能夠?qū)崿F(xiàn)。但是他對大自然非常熱愛。

      B.孟德得了十多次,出現(xiàn)過嘔吐、痢疾、腹脹、胸懣,但是都治愈了,幾個月以后,就像吃這些如吃五谷的平民一樣健康平安。

      C.后來孟德來到商州,被哨兵抓住,差點被處死。商州知府宋孝孫看他是個有道之人,就讓他作為自首的人,把他安置在秦州。

      D.作者認(rèn)為孟德是有道之人,孟德心中沒有眷念,盛大剛直之氣表現(xiàn)在外,自己意識不到自己的浩然之氣,但眾人卻感覺到了。

      4.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jǐn)嗑洹?/p>

      德具道本末乃使為自告者置之秦州張安道適知秦州德稱病得除兵籍為民至今往來諸山中亦無他異能

      5.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惟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餅既盡,取草根木實食之。

     。2)推此道也,雖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獸之足道哉!

      【參考答案】

     。ㄒ唬1.C.矍然:驚視的樣子

      2.D.助詞,的(A.代詞,他/語氣詞,還是,還要B.代詞,他/兼詞,于此C.連詞,表轉(zhuǎn)折,可是/連詞,表修飾,地)

      3.B.“精神上受到了打擊”無中生有

      4.河北有田/歲得帛千匹/亦足以富樂/皆棄不取/獨來窮山中/此豈無得而然哉5.

     。1)(等到他)長大后,一改以前的興趣而發(fā)憤讀書,想以此做一番大事業(yè),但始終不得志

     。2)我聽說光州和黃州地方有很多才能特異的人,常常假裝顛狂來污辱自己,人家不能夠看見他們。

     。ǘ1.A.恤:憂慮

      2。A介詞,因為(B.連詞,表承接,就/連詞,表轉(zhuǎn)折,卻C.介詞,被/動詞,是D.助詞,的/助詞,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

      3.A“對大自然非常熱愛”錯誤,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宋代兵役之害。

      4、德具道本末/乃使為自告者/置之秦州/張安道適知秦州/德稱病/得除兵籍為民/至今往來諸山中/亦無他異能。

      5、(1)只管向山的深處去。他的餅已經(jīng)吃完了,(于是)采草根和樹的果實來吃。

     。2)把這個道理推廣開來,即使同天地并列也是可以的,猛獸又何足掛齒呢!

      而人物傳記這種文學(xué)樣式大都有較為相似的格式,這對于我們的閱讀和解題有很大的幫助:

      1、人物傳記通過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來塑造人物形象。

      2、分類:自傳、評傳、回憶錄

      3、試卷中人物傳記閱讀材料的一般特點

      (1)所選材料以人物生平較為突出的事跡為主

      (2)一般都要寫到下列內(nèi)容:傳主的姓名、字號、朝代和籍貫,傳主的官職及其變動情況,傳主的工作地點及其變動情況,傳主的主要政績、成就、特長、特點,傳主生前和死后受到的封賞。所選文章的內(nèi)容都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符合人們傳統(tǒng)的正義觀念如:俠、義、孝、忠、智等。一般肯定贊揚所記人物,弘揚正義,貶斥邪惡。

      (3)所選的材料篇幅較短,大多為節(jié)選,400字左右,文后或有一定量的注釋,注釋往往給閱讀提供一定的信息,有時信息較重要。

      (4)涉及到的實詞和虛詞及考題中的例句往往在教材能找到出處或原形。

      把握了文言人物傳記的一般規(guī)律后,是不是就一定能做好題目呢?筆者認(rèn)為,讀懂文章是做好題目的基礎(chǔ),主觀臆測是大忌,根據(jù)平時的教學(xué)積累,我一般采取先題后文的辦法,下文敘述詳細(xì)過程。

      一、讀題

      很多人認(rèn)為做文言試題應(yīng)該先讀文本,筆者覺得先粗讀題目較好,就目前的文言文閱讀命題來看,翻譯題除外題目往往有三至四道,第一道實詞的理解一般三個解釋是對的,只有一個是錯的,其中第四道題是關(guān)于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一般也只有一項錯誤,而且錯誤點很小,還有一道是對人物的表現(xiàn)歸類的選擇,每個小項都直接的表現(xiàn)了所記人物的事跡、性格。粗讀這些內(nèi)容后我們就可能對人物有一個簡單的輪廓,同時帶著問題讀文本也能幫助自己快速的找到問題在文本中的出處,帶著疑問審視文本,在讀文本的過程中就可以有意識的做好標(biāo)記,也為最后的解題節(jié)省了時間。

      二、讀文

      帶著問題讀文本,能不能讀懂是能不能做好題的關(guān)鍵。考試中的閱讀不同于課外閱讀,時間非常要緊,這就要求我們對文言文閱讀材料進行整體的、初步的、快速的把握。一般不要求局部推敲,不要求深入分析,不要求品味細(xì)膩。(難點和考點除外)

      文言文與現(xiàn)代文的一個很大不同點,在于語言。理解詞語、句子是閱讀文言文的一項基礎(chǔ)和重要的工作。常言說:理解文章,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這對于文言文顯得尤為必要和重要。而對于覺大多數(shù)考生來說做到這一點是不容易的,尤其是基礎(chǔ)不是很好的同學(xué),這首先要求考生要有良好的心理準(zhǔn)備。這里的心理準(zhǔn)備,不是指一般意義的平靜、專心等等,而是指由知識、技能等積累而成的一種文言文閱讀的“前經(jīng)驗”,有了這種閱讀心理準(zhǔn)備,閱讀時就能指向明確,關(guān)注集中,閱讀時就會對文章的重要內(nèi)容產(chǎn)生敏感,并快速地抓住這些關(guān)鍵信息,從而為正確把握全文內(nèi)容和解答后面的試題打下基礎(chǔ)。這種“前經(jīng)驗”需要學(xué)習(xí)過程中尤其是高考前有一定數(shù)量和質(zhì)量的訓(xùn)練。有了充分的心理準(zhǔn)備我們就會有信心、耐心讀文本,讀的時候要遵循以下幾點:

      1、通讀全文。

      對于閱讀材料,要從頭到尾,慢慢讀完。速度不能太快,太快了不能理解詞句,也不能把握內(nèi)容;速度也不能太慢,字斟句酌既沒有必要,考試時間也不允許。詞句意思和所寫內(nèi)容能夠大致理解就可以了。通讀要完整,如果有文章出處和疑難注釋,也要一并讀完。

      2、圈畫信息。

      對于一些重要信息和可能干擾閱讀理解的文字要圈畫出來,各層意思之間可以用豎線斷開!爸匾畔ⅰ敝饕競髦鞯男彰⒐俾毤捌渥儎忧闆r、工作地點及其變動情況等等;“可能干擾閱讀理解的文字”主要指文中的一些名詞術(shù)語,如人名、地名、官職名、官府宮廷名、科舉考試和官職升降專用術(shù)語等,這些詞語往往有特定含義,如果誤以為是普通詞語,那就會在理解上出差錯。有些同學(xué)通讀文言文材料時,不習(xí)慣動手,不留下閱讀的痕跡,這不利于提高閱讀的效率。

      3、跨過“難”點。

      高考文言文考查,一般都會選用淺易的文言文閱讀材料。即:詞語都是常見或次常見的文言實詞和虛詞;句式多為跟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句式,或者幾種常見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文中所寫之景、所記之事、所說之物、所議之理比較好懂,不會有像《尚書》那樣古奧難懂和《春秋》那樣微言大義的文字;專用名詞術(shù)語較少,而且一般都是中學(xué)教材中出現(xiàn)過的,不是非查工具書不可的文字。盡管如此,由于學(xué)生各自的情況不同,有些人難免會碰到一些一下子理解不出的詞語和句子。這時候不要緊張,正確的做法是先“跨”過去?赡茏x到后面再返回來看就迎刃而解了,也有可能文后有注釋,或在你先看的題目中有些啟示,或者命題回避了這一難點。因此,閱讀文本時,一般不要在個別詞句上多作推敲,以免浪費時間;即使答題時非得弄清這一難點,到時候再說也不遲。

      4、借助語境。

      在通讀全文時碰到的問題,能夠借助上下文,根據(jù)語言環(huán)境推斷是很重要的方法和能力。一般詞語具有多義性,但是,在具體語境中,詞語的意思是唯一的。實踐證明,把握語境,根據(jù)上下文意思推斷詞義的確是明確詞義的好方法。如試解釋下文“廉”的含義:

      參軍郭景祥守和州,人言其子持槊欲殺父,帝將誅之。后曰:“景祥止一子,人言或不實,殺之恐絕其后!钡哿。

      要解釋“廉”的含義,需要整體把握上下文的語境:有人說郭的兒子要殺郭,皇帝要殺郭的兒子,皇后表示懷疑,皇帝經(jīng)過“廉”之后,發(fā)現(xiàn)郭果然冤枉。在這個語境中,“廉”的含義,就可以明確為“調(diào)查”。

      中華民族的文化是傳承而來的,今天的文化、事理同古代有著延續(xù)性,所以我們在閱讀傳記文本時要大膽運用今天的事理邏輯借助具體語言環(huán)境來推測詞義、句意。

    文言文人物傳記類閱讀2

      一、建立正確的閱讀觀——整體閱讀1.看整體

      文言文閱讀不僅要關(guān)注一字一詞一句,還要關(guān)注文章的整體,看文章整體寫了什么內(nèi)容,哪些人、哪些事、什么性格品質(zhì),這些是先要把握住的。不要急于做題,不要急于破解哪個詞、哪句話,首先要弄清文章整體的內(nèi)容及行文特點,這是整體閱讀的核心內(nèi)容之一。

      2.整體看

      不要以為閱讀完文本材料,就算整體把握了。文本本身固然重要,但標(biāo)題、尾注、試題這些內(nèi)容也絕不可忽視,它們是整體把握文意、解決疑難的重要輔助內(nèi)容。整體看,就是先抓住文本本身;其次,看標(biāo)題、選文出處、尾注及題目,看這些項目為整體把握提供了哪些或明或暗的輔助信息?傊,就是要看標(biāo)題,看正文,看出處,看注釋,看試題。全都看完了,才能整體把握文意。

      二、根據(jù)傳記特點去閱讀1.選文特點

      高考傳記類文本一般包括史傳文、各類文人筆記及小說中的人物傳記。多為四五百字的淺易文言文,一些疑難生僻的字句都有恰當(dāng)?shù)奶幚,或加注釋。一般記載幾個人,有的人物關(guān)系簡明,有的人物關(guān)系復(fù)雜。所選人物不僅有帝王將相,更有普通的清官廉吏、良母孝子、義士隱士、販夫走卒等。這些人的品格,不外乎“忠、孝、仁、義、禮、智、信、勇”。選文以敘事為主,含有一定的議論和抒情。雖然經(jīng)過了命題人的刪減調(diào)整,但不管是一篇還是一段,都有一定的獨立性和完整性。

      2.行文特點

      傳記文體結(jié)構(gòu)固定,行文線索明顯。古人作傳,常在文首介紹人物的籍貫、字號、家世、官職以及主要性格特點等,這些文字對把握全篇內(nèi)容往往能提供有效的信息。接著,以時間為序,依次介紹傳主何時何地做了何事有何結(jié)果,這是傳記的主體內(nèi)容。我們在閱讀時要特別注意表示時間、地點、事件起始的詞句。這些文字有助于我們劃分主體部分的層次,理解全文內(nèi)容。傳記的結(jié)尾一般為對傳主的'逝前身后作一交代,或作“蓋棺論定”。有的結(jié)尾作者通常以“贊”等形式作出自己對傳主的評價。這些文字特別有助于我們把握人物的性格品質(zhì)。

      3.用語特點

      傳記的語言通常凝練概括,間有傳神的細(xì)節(jié)描寫,尤其是對傳主的評價或用“春秋筆法”,或用最概括的幾個字詞點到為止。這些特點告訴我們要細(xì)讀,不放過每一個字。

      傳記中慣常出現(xiàn)的詞語有國名、朝代名、人名、地名、官職名、廟名、謚號及重要的典籍名稱。對于這些詞語,一方面平時要積累一些常用語,尤其是官職方面;另一方面,在閱讀時這些文字一般都是“死字”,可以不必去理會,更不必拆開硬譯(這種做法很危險)。

      還要注意古人的用語習(xí)慣,如稱人一般只稱“名”,如“王祎”稱“祎”,“沈通明”稱“通明”。

      4.文言傳記常見詞語(1)官職變遷類①表授予官職的詞語

      征:由皇帝征聘社會知名人士充任官職!疚难晕娜宋飩饔浀拈喿x方法】文言文人物傳記的閱讀方法。如:公車特征拜郎中。(《張衡傳》)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薦舉,任以官職。如:連辟公府不就。(《張衡傳》)舉:由地方官向中央舉薦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職。如:舉其偏,不為黨。(《左傳·襄公三年》)拜:授予官職。如:拜相如為上大夫。(《廉頗藺相如列傳》)安帝雅聞衡善術(shù)學(xué),公車特征拜郎中。(《張衡傳》)選:通過推薦或科舉選拔任以官職。如:延、至治間選丞相東曹掾。(《元史·賈魯傳》)除:任命,授職。如:余除右丞相兼樞密使。(《指南錄后序》)授:授給、給予官職。如:秦定初恩授東平路儒學(xué)教授。(《元史·賈魯傳》)賞:指皇帝特意賜給官銜或爵位。如:八月初一,上召見袁世凱,特賞侍郎。(《譚嗣同》)②表罷免官職的詞語

      罷:免去,解除官職。如:竇太后大怒,乃罷逐趙綰、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傳》)黜:廢掉官職。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賞。(《封建論》)免:罷免。如:免官削爵。(《漢書·貢禹傳》)奪:削除。如:使者遂逮守,脅服奪其官。(《書博雞者事》)③表提升官職的詞語

      升:升官。如:升(魯)臺都事。(《元史·賈魯傳》)擢:在原官上提拔。如:擢為后將軍。(《漢書·趙充國傳》)拔:提升本來沒有官職的人。如:山濤(人名)作冀州(長官),拔三十余人。(李白《與韓荊州書》)遷:一般指提升。如:孝文帝說之,超遷,一歲中至太中大夫。(《賈誼傳》)陟:進用。如:陟罰臧否,不宜異同。(《出師表》)④表降低官職的詞語

      謫:因罪被降職或流放。如: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岳陽樓記》)貶:降職。如:貶連州刺史。(《劉禹錫傳》)放:放逐。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復(fù)見。(《卜居》)左遷:貶官,降職。如:予左遷九江郡司馬。(《琵琶行》)⑤表調(diào)動官職的詞語

      遷:調(diào)動官職,一般指提升。如:遷東郡太守。(《漢書·王尊傳》)徙:一般的調(diào)動官職。如:徙王信為楚王。(《淮陰侯列傳》)調(diào):變換官職。如:調(diào)為隴西都尉。(《漢書·袁盎傳》)轉(zhuǎn):調(diào)動官職。如:再轉(zhuǎn)復(fù)為太史令。衡不慕當(dāng)世,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張衡傳》)補:補充空缺官職。如:太守察王尊廉,補遼西鹽官長。(《漢書·王尊傳》)改:改任官職。如:改刑部詳覆官。(《宋史·王濟傳》)出:京官外調(diào)。如:出為河間相,時國王驕奢。(《張衡傳》)⑥表兼代官職的詞語

      兼:兼任。如:余除右丞相兼樞密使。(《指南錄后序》)領(lǐng):兼任。如:桓溫鎮(zhèn)江口,復(fù)引(喬)為司馬,領(lǐng)廣陵相。(《晉書·袁喬傳》)行:代理官職。如:太祖行奮武將軍。(《三國志·魏書·武帝紀(jì)》)署:代理、暫任。如:太守奇之,署守屬監(jiān)獄。權(quán):暫代官職。如:時韓愈吏部權(quán)京兆。(《劉公嘉話》)判:高位兼低職。如:除鎮(zhèn)安武勝軍節(jié)度使,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韓琦傳》)(2)跟俸祿有關(guān)的:俸、祿、秩、餉(3)表少數(shù)民族的:蠻、夷、戎、狄(4)表人物地位的:貴、賤、卑、官紳、豪

      (5)表人物個性的:埂、鯁、耿、(仁)厚、(仁)矜、耿介、靜愨、剛毅、周密、寬厚、骨鯁、正直、愷悌、鯁切、聰、慧、敏、木訥、奸、佞、詐、狡猾、危坐(儼然)、阿諛、獻媚、諂讒、譎

      (6)表人物品行的:行、德、操、節(jié)、清(廉)、淫(靡)、貪(濁)(7)表受到誣陷的:中、譖、誣(8)表敬重的:敬、重、尊、恭

      (9)表贊揚的:多、嘉、稱、譽、與、許、嘆

      (10)表內(nèi)心嫉恨的:惡、厭、憎、貶、銜、怨、患、疾、恨、怒、詛(11)表責(zé)備的:過、責(zé)、咎、誅、讓、譴、尤、折(12)表寬容的:容、貸、恕、寬(13)表喜樂的:樂、欣(然)、悅(說)、歡

      (14)表哀怒的:怒、憤、惱、忿恚、涕泣、切厲、罵、責(zé)、罹、戾、詬、謾(15)跟馬有關(guān)的:馬、駒、廄、策、羈、縻、轡、逸、馭、御、駕、轅、轍(16)表害怕的:畏、懼、憚、駭、患、遽(17)表揭發(fā)的:劾、訐、揭

      (18)跟皇帝有關(guān)的:上、帝、祚、踐祚、登基、用事、朕、孤、寡人、御、詔、召、浩、(駕)幸、膳、對策、輪對、奏、表、疏

      (19)表死亡的:(駕)崩、山陵崩、薨、卒、不祿、死、沒(歿)、終、圓寂(20)跟科舉考試有關(guān)的:貢舉、第、登第、中第、狀元、解元、鄉(xiāng)試

      (21)表說話的:曰、云、謂、詔、誥、告、敕、白、陳、對、語、諭、喻、曉、辯、問、謝、折、詰、訴、咨(諮)(22)表勸說的:說、勸、規(guī)、諷、譏、謗、諫(23)跟京城有關(guān)的:禁、闕、畿、京、京畿

      (24)表刑罰的:辟、大辟、髡、笞、磔、刖、族、杖、流、赭衣、械(25)表監(jiān)獄的:囹圄、獄

      (26)跟學(xué)校有關(guān)的:庠、序、太學(xué)、博士、太傅

      (27)表布匹的:布、麻、匹、絲、絹、錦、練、綾、綃、縑、綢、羅、緞、綺、紗、絳、縞、縑、繒、蠶、桑

      (28)表穿戴的:紈绔、布衣、結(jié)、履、印、綬、冠、冕、巾、弁、弱、冠、笄禮、免冠、帶

      (29)表房舍的:宇、舍、館、宅、第、邸、廡、屋

      (30)跟水利有關(guān)的:堤、決、潰、溢、漲、灌溉、澇、旱、堰

      (31)跟糧食有關(guān)的:粟、黍、禾、谷、稻、菽、稼穡、耕耘、稔、熟、刈、糴、糶、廩、荒、兇、歉

      (32)表食物的:糗、饌、肴、膳、羞(饈)、蔬、果、脂膏

      三、閱讀方法和步驟1.閱讀方法

      (1)勾畫圈點法:邊閱讀,邊畫出人名、地名、時間詞、事件起訖詞語及文中評議性詞句,畫出較難理解的詞句等,同時思考總結(jié)“何人何時何事”等內(nèi)容。

      (2)主線閱讀法:閱讀時牢牢抓住“什么人什么時候什么地方做過什么事,事情的結(jié)果”這條主線來篩選信息、劃分層次、把握內(nèi)容提要。(3)借題解文法:文言文試題的最后兩題,近年來一般都是考查信息篩選和文意把握。信息篩選往往將文中能表現(xiàn)人物某一方面特點的若干信息抽出來讓考生辨析,據(jù)此可判定文中寫的是什么樣的人物,有怎樣的性格,或有怎樣的品質(zhì),或行為有何特征等。文意把握則考查對文言文文意的概述或分析,所給的幾個備選項正是命題人對文意的概括。其中雖有一項“不正確”,但卻有三項是正確的,這正是給我們整體把握文意的“提示”。借助于信息篩選題,我們可以把握傳主的性格品質(zhì);借助文意概括題,我們能更好地讀懂內(nèi)容。

      2.閱讀步驟——三讀

      第一讀:粗讀。概覽全文,了解大意?梢钥纯次沧,讀讀題目。

      第二讀:細(xì)讀。邊讀邊圈點批注,結(jié)合注釋和信息篩選題、文意概括題,認(rèn)真、仔細(xì)地閱讀,弄清文中具體的人與人、人與事、事與事之間的關(guān)系,把握人物的命運結(jié)局及性格品質(zhì),如遇到難字難句,不必深究。

    文言文人物傳記類閱讀3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題。

      季布者,楚人也。為氣任俠,有名于楚。項籍使將兵,數(shù)窘漢王。及項羽滅,高祖購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陽周氏,周氏曰:“漢購將軍急,跡且至臣家,將軍能聽臣,臣敢獻計;即不能,愿先自剄!奔静荚S之。乃髡鉗季布,衣褐衣,置廣柳車中,并與其家僮數(shù)十人,之魯朱家所賣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買而置之田。

      朱家乃乘軺車之洛陽,見汝陰侯滕公。滕公留朱家飲數(shù)日,因謂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數(shù)為項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敝旒以唬骸熬暭静己稳缛艘?”曰:“賢者也。”朱家曰:“臣各為其主用,季布為項籍用,職耳。項氏臣可盡誅耶?今上始得天下,獨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廣也!且以季布之賢而漢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壯士以資敵國,此伍子胥所以鞭荊平王之墓也。君何不從容為上言邪?”汝陰侯滕公心知朱家大俠,意季布匿其所,乃許曰:“諾!贝e,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當(dāng)是時,諸公皆多季布能摧剛為柔,朱家亦以此名聞當(dāng)世。季布召見,謝,上拜為郎中。

      季布母弟丁公,為楚將。丁公為項羽逐窘高祖彭城西,短兵接,高祖急,顧丁公曰:“兩賢豈相厄哉!”于是丁公引兵而還,漢王遂解去。及項王滅,丁公謁見高祖。高祖以丁公徇軍中,曰:“丁公為項王臣不忠,使項王失天下者,乃丁公也!彼鞌囟」,曰:“使后世為人臣者無效丁公! (選自《史記·季布欒布列傳》)

      臣光曰:高祖起豐、沛以來,網(wǎng)羅豪桀,招亡納叛,亦已多矣。及即帝位,而丁公獨以不忠受戮,何哉?夫進取之與守成,其勢不同。當(dāng)群雄角逐之際,民無定主,來者受之,固其宜也。及貴為天子,四海之內(nèi),無不為臣;茍不明禮義以示之,使為臣者,人懷貳心以徼大利,則國家其能久安乎!是故斷以大義,使天下曉然皆知為臣不忠者無所自容;而懷私結(jié)恩者,雖至于活己,猶以義不與也。戮一人而千萬人懼,其慮事豈不深且遠(yuǎn)哉!子孫享有天祿四百馀年,宜矣! (選自《資治通鑒第十一卷·漢紀(jì)三·太祖高皇帝中》)

      1.對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求布千金 購:重金收買 B季布匿其所 意:料想 C軍中 徇:殺 D季布能摧剛為柔 多:贊賞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劃線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 )

      A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廣也! 力不及此。 B不忠受戮 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 C能久安乎!

      太子遲之,疑其有改悔。 D臣不忠者無所自容 愿舉國為內(nèi)臣,比諸侯之列,給供職如郡縣。 3.下列句子中,分別表明高祖“倡導(dǎo)禮儀”、“鄙棄二心”的一項是 ( )

      A.敢有舍匿,罪及三族

      民無定主,來者受之,固其宜也

      B.季布召見,謝,上拜為郎中

      使后世為人臣者無效丁公!

      C.短兵接,高祖急,顧丁公曰:“兩賢豈相厄哉!”

      人懷貳心以徼大利,則國家其能久安乎!

      D.戮一人而千萬人懼,其慮事豈不深且遠(yuǎn)哉!

      丁公為項王臣不忠,使項王失天下者,乃丁公也

      4.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高祖之所以要緝拿季布,是因為在項氏手下為將時,屢次使高祖身陷絕境。

      B.朱家不僅冒險收留了季布,而且為他奔走,辨說道理,當(dāng)季布最終被赦免后,朱家也名聞天下。

      C.丁公當(dāng)年遇到身處危難之中的高祖,被高祖的好話所打動,不僅沒有將高祖殺掉,還主動撤回了軍隊。

      D.當(dāng)年的仇敵季布最后被封官,有救命之恩的丁公卻被找了個借口處死,高祖這樣做,是從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地位的角度考慮的。

      5.下列對司馬光一段話的認(rèn)識,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司馬光不僅認(rèn)為高祖處置季布和丁公是必要的和恰當(dāng)?shù)模覍μ幹玫纳钸h(yuǎn)意義評價很高。

      B.司馬光認(rèn)為高祖之所以這樣做不是恩將仇報,而是由于“進取”與“守成”的形勢發(fā)生了根本的變化。

      C.司馬光認(rèn)為,高祖將丁公處死的目的是要讓天下千千萬萬人明白禮儀并引以為戒。

      D.司馬光寫這段話的目的是贊揚高祖富有遠(yuǎn)見、與時俱進的政治才能。

      6.將下列文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7分)

     、.斷以大義,使天下曉然皆知為臣不忠者無所自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C

      3.B

      4.D

      5.D

      6.

      用治理國家的大義而殺丁公,使天下人都清楚地知道做臣子不忠于國家是不能活下來的; ②知道這件事的太子和賓客,都穿著白衣戴著白帽來給他送別

      【解析】

      1.徇:示眾

      分)

      2.A“之”,的,助詞;B“以”:因為,介詞;C“其”,上句的意思是“怎么;語氣副詞”。下句的意思是“他”代詞,指荊軻。D“為”:意思是“作為”動詞

      3.A上句是寫高祖起初對季布的態(tài)度,下句是司馬光對“來者”的看法;C上句寫高祖臨危求丁公,下句寫司馬光對“貳心”人的看法;D上句言司馬光對高祖對殺丁公的評價,下句寫高祖“鄙棄貳心”的話語,非“表明”

      4.并非“找借口”,而是根據(jù)丁公當(dāng)初的表現(xiàn)和自己統(tǒng)治的需要處死的

      5.目的是啟發(fā)君王吸取高祖的治國經(jīng)驗

      【小題1】①“斷以大義”狀語后置準(zhǔn)確譯出給1分,“無所自容”準(zhǔn)確譯出給1分,語句通順給1分②“知其事”是定語后置;準(zhǔn)確譯出給1分“白衣冠”是名詞活用為動詞“穿白衣、戴白帽準(zhǔn)確譯出給2分,語句通順1分;

    文言文人物傳記類閱讀4

      人物本身:姓名表字、家鄉(xiāng)、功名、官職、性格【第二至四段內(nèi)容】

      事件:

      三、四個事件、按照時間、地點順序、次要——主要【最后一段內(nèi)容】

      人物卒。(正常/非正常)、謚號、評價。

      1、功名:漢代——孝廉

      隋唐——科舉制明經(jīng)、進士宋元明——殿試級別最高

      2、官職:①表官職的

      (1)宰相:總攬政務(wù)的大官。宰,主持;相,輔佐。(2)御史大夫:其權(quán)力僅次丞相。(3)六部:吏、戶、禮、兵、刑、工。(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5)中書省:中央行政機要機關(guān)。(6)尚書:六部最高行政長官。(7)太尉:軍事首腦。(8)郎中:尚書屬下部員。(9)宦官:宮廷內(nèi)侍,又稱太監(jiān)。(10)侍郎侍中:官府侍衛(wèi)。(11)校尉:漢代軍事長官。

      (12)翰林學(xué)士:管文件,圖書,侍讀。(13)太史:記史,管文件。(14)國子監(jiān):中央教育機構(gòu)。(15)左右拾遺:唐代諫官。(16)總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長官。(17)巡撫:總攬一省行政軍事長官。(18)知州:州一級行政長官。知,管理。(19)太守:郡一級行政長官(20)主簿:秘書。

      (21)別駕:官名。全稱為別駕從事史,亦稱別駕從事。漢置,為州刺史的佐吏。因其地位較高,刺史出巡轄境時,別乘驛車隨行,故名。②表官職變化的

     。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遷

     。3)表調(diào)動的:調(diào)、徙、轉(zhuǎn)、改、放、出、出官(4)表降職的.:左遷、遷謫、謫、逐、貶、詘(黜)(5)表罷免的:奪、黜、罷、免、去、廢、蠲(6)表恢復(fù)的:復(fù)、還

      (7)表辭去的:辭、致仕、告退、退、歸故里③和官職有關(guān)的詞語(1)廩錫:俸祿(2)致仕:退休

      (3)乞骸骨:請求告老還鄉(xiāng)(4)下車:官員初到任

     。5)丁憂:遭父母之喪,又叫“丁艱”(6)歸沐、休沐、出沐:官吏例行休假(7)用事:執(zhí)掌政權(quán)(8)當(dāng)國:當(dāng)權(quán)(9)處分:處理,處置

      3、性格

     、俦砣宋飩性的:

      耿、(仁)厚、(仁)矜(莊重)、耿介(光明正大;正直;孤高)、剛毅、周密、寬厚、正直、梗(正直)、鯁(直,梗直)、骨鯁(正直,剛強,如“骨鯁之臣”)、鯁切、聰、慧、敏(敏捷;聰慧)、木訥、佞、詐、阿諛、諂讒、譎②和性格品行有關(guān)的詞語至性:性情淳樸沖虛:淡泊虛靜

    文言文人物傳記類閱讀5

      羊祜,泰山南城人也。世吏二千石,并以清德聞。(晉武)帝有滅吳之志,以祜為都督荊州諸軍事。祜率營兵出鎮(zhèn)南夏,開設(shè)庠序,綏懷遠(yuǎn)近,甚得江漢之心。與吳人開布大信,降者欲去者皆聽之。吳石城守去襄陽七百余里,每為邊害,祜患之,竟以詭計令吳罷守。于是戍邏減半,分以墾田八百余頃,大獲其利。祜之始至也,軍無百日之糧,及至季年,有十年之積。

      進據(jù)險要,開建五城,收膏腴之地,奪吳人之資,石城以西,盡為晉有。自是前后降者不絕,乃增修德信,以柔懷初附,慨然有吞并之心。每與吳人交兵,克日方戰(zhàn),不為掩襲之計。人有略吳二兒為俘者,祜遣送還其家。吳將陳尚、潘景來寇,祜追斬之,美其死節(jié)而厚加殯斂。景、尚子弟迎喪,祜以禮遣還。祜出軍行吳境,刈谷為糧,皆計所侵,送絹償之。每會眾江沔游獵,常止晉地。若禽獸先為吳人所傷而為晉兵所得者,皆封還之。于是吳人翕然悅服,稱為羊公,不之名也。

      祜與陸抗相對,使命交通,抗稱祜之德量,雖樂毅、諸葛孔明不能過也?箛L病,祜饋之藥,抗服之無疑心。人多諫抗,抗曰:“羊祜豈鴆人者!”抗每告其戍曰:“彼專為德,我專為暴,是不戰(zhàn)而自服也。各保分界而已,無求細(xì)利!睂O皓聞二境交和,以詰抗。抗曰:“一邑一鄉(xiāng),不可以無信義,況大國乎!”

      祜寢疾,求入朝。及侍坐,面陳伐吳之計。疾漸篤乃舉杜預(yù)自代祜卒二年而吳平群臣上壽帝執(zhí)爵流涕曰此羊太傅之功也

     。ㄟx自《晉書·羊祜傳》,有改動)

      1.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每為邊害,祜患之 患:病患

      B.竟以詭計令吳罷守 詭:巧妙的

      C.吳將陳尚、潘景來寇,祜追斬之寇:攻打、侵犯

      D.人有略吳二兒為俘者 略:俘虜

      2.下列各句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祜之始至也,軍無百日之糧/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

      B.乃增修德信,以柔懷初附/今君王既棲于會稽之上,然后乃求謀臣

      C.景、尚子弟迎喪,祜以禮遣還/愿以十五城請易璧

      D.若禽獸先為吳人所傷而為晉兵所得者/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yuǎn)

      3.下面六句話編為四組,都能表示羊祜磊落有德的一組是( )

     、凫镏贾烈,軍無百日之糧,及至季年,有十年之積。②每與吳人交兵,克日方戰(zhàn),不為掩襲之計。③人有略吳二兒為俘者,祜遣送還其家④祜出軍行吳境,刈谷為糧,皆計所侵,送絹償之。⑤若禽獸先為吳人所傷而為晉兵所得者,皆封還之。⑥抗每告其戍曰:“彼專為德,我專為暴,是不戰(zhàn)而自服也。

      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D(zhuǎn).①④⑤⑥

      4.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東吳石頭城的'守軍常騷擾邊地,羊祜認(rèn)為是一大禍患,就用計策罷免了石頭城的太守。

      B.羊祜在晉吳邊界,采用懷柔政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吳國人對他非常敬重,尊稱他為“羊公”。

      C.吳國將領(lǐng)陸抗生病,羊祜贈送他藥,雖然眾人勸諫,但陸抗并不懷疑,認(rèn)為羊祜不會害他。

      D.孫皓聽說陸抗在邊境上和敵人互通信息,很是不滿,就責(zé)怪陸抗,陸抗認(rèn)為鄉(xiāng)邑之間尚且講信義,大國之間更應(yīng)該如此。

      5.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祜之始至也,軍無百日之糧,及至季年,有十年之積。

     。2)每與吳人交兵,克日方戰(zhàn),不為掩襲之計。

      6.用“/”給下面這段話標(biāo)上句讀。

      疾漸篤乃舉杜預(yù)自代祜卒二年而吳平群臣上壽帝執(zhí)爵流涕曰此羊太傅之功也

    文言文人物傳記類閱讀6

      關(guān)鍵詞:從職經(jīng)歷,人生軌跡,評價性語句

      傳記是記錄傳主生活歷程和生命軌跡的一種文體,兼具史學(xué)性、文學(xué)性和思想性的特點。近年來,高考文言試題的選文多為人物傳記,而且多為敘述和描寫的片段。這些傳記選文大多集中在南北朝至宋代這段歷史時期之內(nèi),傳主大多為有聲望的文臣武將、文人雅士和道德楷模,人物皆為正面形象,選文主要圍繞傳主展開記敘,敘述其生平簡歷和突出事跡。文章思想性強,選文一般突出人物敬業(yè)奉公的品行和卓異的才能。傳記文在高考考查中占有諸多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我們在日常文言教學(xué)尤其是復(fù)習(xí)備考中,要特別注意引導(dǎo)學(xué)生把握傳記文特點、考查重點和應(yīng)試策略,將此類文體的閱讀理解訓(xùn)練作為備考的重點。

      一、掌握人物傳記類文言文的基本特點

      1.傳記文的布局結(jié)構(gòu)。傳記文的結(jié)構(gòu)一般比較簡單:開篇介紹傳主的姓名字號、祖籍族望、家境師學(xué)、父兄仕途、布衣聲名等基本信息,時有關(guān)于傳主的特殊才能的記述。正文主要記載傳主生平事跡,大多由具有典型性的生活片段組成。這些材料多以時間為線貫穿始終,以品行為核心決定取舍,以任職與官銜為行文標(biāo)志,以事跡片斷為表意載體。結(jié)尾交代傳主官位所至、朝野名望、人生結(jié)局、卒年賜謚等。了解傳記文謀篇布局上的這些特點,有助于消除對陌生材料的恐懼感,同時也有助于整體閱讀時全面感知材料信息。

      2.傳記文字的寫作手法。傳統(tǒng)傳記類文字最經(jīng)典的寫法是橫鋪直敘。所謂直敘,即指按照時間自幼而老將傳主生平貫穿寫來,所謂橫鋪即指將傳主某個人生階段的主要事件鋪開敘寫。這樣的寫法使得文章縱有線橫有面,縱橫點面相結(jié)合,可以使傳主的人生軌跡和所歷重大事件歷歷在目。這種寫法在短篇傳記或者傳記節(jié)選中體現(xiàn)得最充分,高考文言選文大都是此類寫法。此外,一般敘事與細(xì)節(jié)描寫相結(jié)合,正面描寫與側(cè)面描寫相結(jié)合,直接描寫與間接描寫相結(jié)合,敘事描寫與抒情議論相結(jié)合,傳主勾勒與次要人物相比較,日常生活與高潮人生相比較,等等,都是傳記文寫作中常見手法。

      二、了解人物傳記類文言文的設(shè)題思路

      歷年的高考文言文設(shè)題數(shù)基本控制在4~5道題,其中1~2題考查文言字詞句意義、用法和現(xiàn)象,3題考查人物性格特征,4題考查對文章的綜合理解,5題考查文言文翻譯能力。

      三、閱讀人物傳記類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人物傳記類文言文的閱讀要遵循初讀全文、細(xì)讀題目和重讀全文等三個步驟。初讀的主要目標(biāo)是大概明了時間、人物、事件的前因后果等,不要在個別語句上糾纏,第一遍看不大懂是很正常的。第二步細(xì)讀題目很重要,必須落實要求答題的字、詞、句、段在材料中的對應(yīng)位置,利用好如實詞解釋、分析概括等設(shè)題中大量文段理解的信息,尤其是最后的`綜合理解題的信息量非常大,一定要利用好。重讀全文是從更高的層次上認(rèn)知全文,加深對文意的理解,對前兩步出現(xiàn)的偏誤作糾正,這是一個深入兼復(fù)核的過程。在這個重新整體認(rèn)知的步驟中,學(xué)生要注重對主要設(shè)題點的相關(guān)文字作有針對性的重讀和細(xì)讀。通過這一步閱讀之后,我們解答一些綜合性比較強的題目也就有把握多了。

      人物傳記類文言文的閱讀,有一些與文體對應(yīng)的特殊要求,注意遵循這些文體閱讀要求與規(guī)律,進一步提高閱讀的有效性和解題的正確性。

      1.利用傳主生平事跡,為傳主畫出一條人生軌跡線,是閱讀中很重要的一步。這條軌跡由很多事件組成,但我們可以從傳主的從職經(jīng)歷入手,特別是將那些在該職位上經(jīng)歷的主要事件簡要概括下來,有這樣一條軌跡線,傳主的人生與事業(yè)的發(fā)展脈絡(luò)就非常清晰而直觀地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如果傳主沒有從職經(jīng)歷,就抓住其主要經(jīng)歷和相應(yīng)的事件拉出一條軌跡線,局部探究文中的典型細(xì)節(jié),從中感悟傳主的思想性格。

      2.在完成第一步梳理不同生活片段的工作后,快速劃出文中評價性語句,并明確是傳主自評,還是他評亦或是作者評。要把握好這一點,就要學(xué)會從閱讀傳記文本身需要理清的問題出發(fā)和從題目設(shè)項的考點出發(fā),及時做好圈點勾畫工作,不做無用功,也不漏掉一個點,提高閱讀效率。

      下面以2012濰坊三縣市聯(lián)考卷文言文閱讀為例,說明依據(jù)人物傳記類文言文閱讀要求展開閱讀應(yīng)對考試的具體做法。該卷考查的文言語段出自《梁書·呂僧曾傳》,是一篇人物傳記類文言文。閱讀時我們首先圈點時間標(biāo)志,用以畫出人物生平軌跡線。畫出來的線索是這樣的:事太祖為門下書佐———隨太祖討唐瑀,知行軍眾局事———建武二年———為中兵參軍———天監(jiān)四年冬———授南刺史袞州———當(dāng)直禁中———疾病,卒于領(lǐng)軍府舍。其中,呂僧曾一生的重要事件都發(fā)生在知行軍眾局事之后,我們將他每一個人生階段的重要事件都勾畫出來,使之成為研究的片斷。它們依次是:過家門不入,臨危請命,委以心膂,忙于軍機,當(dāng)直禁中。這幾個重要生活片段勾勒出來之后,人物性格和形象已經(jīng)基本清晰了,考生腦海中把傳主的基本輪廓勾勒出來。然后劃出文中評價性語句:第一段,“容貌甚偉”;第二段,“卿有貴相,后當(dāng)不見減”;第三段,“高祖甚嘉之”;第六段,“僧曾在任,平心率下,不私親戚”;第七段,“有大功,任總心膂,性甚恭慎”,結(jié)合這些點睛句傳記的主題就逐步明朗了。對第1、3、4三個選擇題,基本可以作出正確判定了。但我們還要根據(jù)設(shè)題情況回觀細(xì)讀,局部研究。至于第2題還需要考生平時的一些虛詞用法的積累。

      四、復(fù)習(xí)人物傳記類文言文的應(yīng)對策略

      首先,要熟悉課內(nèi)作品,熟讀成誦利于知識的正面遷移。而且要梳理并準(zhǔn)確把握人物傳記類文言文中常見的詞匯意義,形成專題詞庫,便于記憶和調(diào)用。

    文言文人物傳記類閱讀7

      wx.jtyjy.com

      非人物傳記類文言文閱讀訓(xùn)練之

      韓愈散文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

      新修滕王閣記

      韓愈

      愈少時則聞江南多臨觀之美,而滕王閣獨為

      束縛,參觀滕王閣的愿望沒有機會實現(xiàn)。十四年,因為談?wù)撌虑椋ǚ鸸牵┍毁H留守揭陽,因為想近便,走了捷徑,以至取道海上,又不能夠過往南昌來看看所說的滕王閣。這年冬天,因為皇帝慶祝年號,在國內(nèi)施加恩德,轉(zhuǎn)任袁州。袁州是南昌的附屬地方,我私下里高興僥幸地對自己說,認(rèn)為應(yīng)當(dāng)能夠親自到南昌府,接受您的管制,在您的手下做官,等到?jīng)]有事情將要返還的時候,或許可以有一機會到滕王閣的所在,我私下里寄托眼睛滿足所期望的事情啊。到了袁州七月的時候,把中書舍人太原王公作為御使中丞的詔書下達了,考察江南西道;洪.江.饒等地都是所屬管治的地方。八個地方的百姓,以前不方便的以及要求不能滿足的,王公到了之后,都停止了,一切都正常運行。大的事情通過使者告知,小的事情立刻就改變了,過了一些時日,在短時間內(nèi),百姓有美好的品德,然而您在很遠(yuǎn)的地方游山玩水。我雖然想提出些意見,談?wù)摾婧捅锥,在你的府下聽從命令,但是我的地方(jīng)]有一件事情可借來出行,又怎么能放下自己的事情來麻煩你的接待之人?于是滕王閣又沒有機會來到達啊。

      這年九月,百姓和官員融洽,您和監(jiān)軍讓人設(shè)宴在這個地方,文官武將賓客士人都在酒席上。宴會進行中途,匯合各種言辭說,這閣子若不修整,將毀壞。以前您作為這里的官員,有恰當(dāng)理由來使它新,您的文章,確實寫在墻壁上,F(xiàn)在三十年后,您來到南昌做地方長官,今天剛好一周月,您又來這設(shè)宴。您怎么能沒有情感呢?您說是。于是棟梁,腐爛變黑彎曲折斷的楹柱屋梁椽子木板欄桿,破敗殘缺的屋蓋瓦片臺階磚子,色彩中浸壞模糊不鮮艷的,修治他就停止。沒有比前人奢侈,沒有荒廢作為后人的景觀。

      工程已經(jīng)完成,您和大家喝酒,同時寫信命令我替你記錄這件事情。我既然因為沒有到達景觀做嘆息,私下里高興名字能列在它的上面,文章列在三王的下邊,有榮耀啊。于是不推辭接受了您的命令。那山河的優(yōu)美,登臨眺望的快樂,即使年齡很大了,如果能獲得機會和您一起游玩,還能為您做文章。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題。

      送李愿歸盤谷序

      韓愈

      太行之陽有盤谷。盤谷之間,泉甘而土肥,草木叢茂,居民鮮少;蛟唬骸爸^其環(huán)兩山之間,故曰盤!被蛟唬骸笆枪纫,宅幽而勢阻,隱者之所盤旋!庇讶死钤妇又。愿之言曰:“人之稱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澤施于人,名聲昭于時,坐于廟朝,進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則樹旗旄,羅弓矢,武夫前呵,從者塞途,供給之人,各執(zhí)其物,夾道而疾馳。喜有賞,怒有刑。才畯滿前,道古今而譽盛德,入耳而不煩。.曲眉豐頰,清聲而便體,秀外而惠中,飄輕裾,翳長袖,粉白黛綠者,列屋而閑居,妒寵而負(fù)恃,爭妍而取憐。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當(dāng)世者之所為也。吾非惡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窮居而野處,升高而望遠(yuǎn),坐茂樹以終日,濯清泉以自潔。采於山,美可茹;釣於水,鮮可食。起居無時,惟適之安。.與其有譽于前,孰若無毀于其后;與其有樂于身,孰若無憂于其心。車服不維,刀鋸不加;理亂不知,黜陟不聞。大丈夫不遇于時者之所為也,我則行之。

      金太陽新課標(biāo)資源網(wǎng)

      wx.jtyjy.com

      金太陽新課標(biāo)資源網(wǎng)

      wx.jtyjy.com

      伺候于公卿之門,奔走于形勢之途;足將進而趑趄,口將言而囁嚅。處污穢而不羞,觸刑辟而誅戮,僥幸于萬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為人,賢不肖何如也?”昌黎韓愈聞其言而壯之,與之酒而為之歌曰:“盤之中,維子之宮。盤之土,維子之稼;盤之泉,可濯可沿;盤之阻,誰爭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繚而曲,如往而復(fù)。嗟盤之樂兮,樂且無央;虎豹遠(yuǎn)跡兮,蛟龍遁藏;鬼神守護兮,呵禁不祥。飲且食兮壽而康,無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車兮秣吾馬,從子于盤兮,終吾生以徜徉!

      【注】這篇贈別的'序文作于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當(dāng)時韓愈34歲,到京城謀職。自從貞元八年中進士以來,在將近十年的時間里,韓愈一直汲汲于仕進,卻始終得不到重用。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C)A.曲眉豐頰,清聲而便體便體:體態(tài)輕便

      B.處污穢而不羞,觸刑辟而誅戮辟:法律

      C.謂其環(huán)兩山之間謂:算是,算作D.膏吾車兮秣吾馬膏:用油脂涂抹參考答案:

      解析:“謂”通“為”,因為。

      10.以下各項全都屬于李愿隱居盤古的原因的一組是(C)

     、僬亩鴦葑琚诜菒捍硕又,是有命焉③采于山,美可茹;釣于水,鮮可食

      ④車服不維,刀鋸不加,理亂不知,黜陟不聞

     、萦|刑辟而誅戮⑥嗟盤之樂兮,樂且無央

      A.①②③⑥B.②③⑤⑥C.①③④⑥D(zhuǎn).②④⑤⑥參考答案:

      解析:②是作者激憤之辭,并非真正的原因,⑤講的是鉆營小人的情況,不是隱居的原因。故有②⑤項的都不對。

      11.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D)

      金太陽新課標(biāo)資源網(wǎng)wx.jtyjy.com

      金太陽新課標(biāo)資源網(wǎng)

      wx.jtyjy.com

      A.這是一篇送友人歸隱的序言。作者借李愿之口寫了三種人:志得意滿、窮奢極欲的大官僚,卑躬屈膝、攀附權(quán)貴之徒以及“窮居而野處”的山林隱士。從文中不難看出,作者對這三種人的態(tài)度是不同的。

      B.文章最后一段,用一首古詩的形式和濃郁的抒情筆調(diào),詠嘆、贊美、祝福友人的隱居生活,也流露出歆羨之意。

      C.本文在寫作藝術(shù)上很具特色,融鋪敘、議論、抒情于一爐,兼有辭賦、駢體、散文之美。

      D.文中作者的觀點很明確,他并不是厭惡抱負(fù)于當(dāng)世的大丈夫的所作所為,而是自己不能僥幸得到,于是安于命運,過著貧寒的生活。參考答案:

      解析:“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當(dāng)世者之所為也。吾非惡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边@句話極盡嘲諷。從全文來看,作者對貧寒的隱居生活,恰恰是心向往之的。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題。

      河南令張君墓志銘

      韓愈

      君諱署,字某,河間人。君方質(zhì)有氣,形貌魁碩,長于文詞,以進士舉博學(xué)宏詞,為校書郎,自京兆武功尉拜監(jiān)察御史。為幸臣所讒,與同輩韓愈、李方叔三人俱為縣令南方。三年,逢恩俱徙掾江陵。半歲,邕管奏君為判官,改殿中侍御史,不行。

      拜京兆府司錄。諸曹白事,不敢平面視,共食公堂,抑首促促就哺啜,揖起趨去,無敢闌語?h令丞尉,畏如嚴(yán)京兆。事以辦治,京兆改鳳翔尹,以節(jié)鎮(zhèn)京西,請與君俱。改禮部員外郎,為觀察史判官。帥他遷,君不樂久去京師,謝歸。用前能拜三原令,歲余,遷尚書刑部員外郎,守法爭議,棘棘不阿。

      改虔州刺史。民俗相朋黨,不訴殺牛,牛以大耗;又多捕生鳥雀魚鱉,可食與不可食相買賣,時節(jié)脫放,期為福祥。君視事,一皆禁督立絕。使通經(jīng)吏與諸生之旁大郡,學(xué)鄉(xiāng)飲酒喪婚禮,張施講說,民吏觀聽,從化大喜。度支符州,折民戶租。歲征綿六千屯,比郡承命惶怖,立期日,惟恐不及事被罪。君獨疏,言“治迫嶺下,民不識蠶桑”。月余,免符下,民相扶攜,守州門叫歡為賀。

      改澧州刺史。民稅出雜產(chǎn)物與錢,尚書有經(jīng)數(shù),觀察使牒州征民錢倍經(jīng)。君曰:“刺史可為法,不可貪官害民!”留牒不肯從,竟以代罷。觀察使使劇吏案簿書,十日不得毫毛罪。改河南令,而河南尹適君平生所不好者。君年且老,當(dāng)日日拜走仰望階下,不得已就官。數(shù)月,大不適,即以病辭免。

     。ㄟx自曾國藩纂《經(jīng)史百家雜鈔》,有刪節(jié))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形貌魁碩魁碩:壯偉貌

      B.用前能拜三原令用:任命C.觀察使牒州征民錢倍經(jīng)倍經(jīng):常數(shù)的兩倍D.觀察使使劇吏案簿書案:查看

      6.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現(xiàn)張署“剛正”或“愛民”特點的一項是(3分)

      ①君方質(zhì)有氣②諸曹白事,不敢平面視

     、劭h令丞尉,畏如嚴(yán)京兆④守法爭議,棘棘不阿

     、菅浴爸纹葞X下,民不識蠶!雹蘖綦翰豢蠌,竟以代罷A.①②③B.②④⑥C.①③⑤D.④⑤⑥7.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張署為人方正質(zhì)樸有氣度,擅長文詞。邕管奏請任張署為判官,后改任殿中侍御史,而張署沒有就任。

      B.張署平時做事認(rèn)真,為人嚴(yán)肅,下屬稟報事務(wù)都不敢平視。后來他因為辦事能力強,由京兆尹改任鳳翔尹。

      C.張署在虔州任上非常重視教化,派人到別的大郡學(xué)習(xí)禮儀,回來進行宣講和教導(dǎo),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D.張署為人正直,勇于擔(dān)當(dāng),竭力為民謀求利益,不惜違逆上級意旨,甚至不懼因此而獲罪,深受百姓愛戴。

      8.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為幸臣所讒,與同輩韓愈、李方叔三人俱為縣令南方。(3分)譯句:▲▲

      (2)帥他遷,君不樂久去京師,謝歸。(3分)

      譯句:▲▲

     。3)改河南令,而河南尹適君平生所不好者。(4分)

      譯句:▲▲參考答案:5.B(用:因為)

      6.D(②③與直接表現(xiàn)張署“剛正”或“愛民”特點無關(guān))7.B(“由京兆尹改任鳳翔尹”的不是張署。)

      8.(1)張署被寵臣讒害,和同輩的韓愈、李方叔三人一起被貶到南方做縣令。評分建議:被動句、“南方”的語序及整個句意的通順各1分。

     。2)大帥調(diào)任別處,而張署不樂意長久地離開京師,所以就辭官回家。評分建議:“去”、“謝歸”及整個句意的通順各1分。(3)張署改任河南令,可是河南尹恰好是他平時所不喜歡的人。評分建議:“改”、“適”、“好”及整個句意的通順各1分。

    【文言文人物傳記類閱讀】相關(guān)文章:

    人物傳記文言文及翻譯01-20

    人物傳記文言文翻譯01-19

    文言文閱讀需要的閱讀法06-07

    語文人物傳記文言文的知識點06-04

    文言文比較閱讀11-17

    文言文整體閱讀07-18

    周書文言文閱讀09-29

    狼文言文閱讀02-17

    《口技》文言文閱讀02-11

    文言文的閱讀方法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