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草綱目文言文 推薦度:
- 本草綱目文言文 推薦度:
- 本草綱目文言文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本草綱目文言文[推薦]
在我們的學(xué)習(xí)時代,大家都背過文言文,肯定對文言文很熟悉吧?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漢語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五四”運動以前漢民族所使用的語言。你知道的經(jīng)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本草綱目文言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本草綱目文言文1
作者:李時珍
釋名
亦名硭硝、苦硝、焰硝、火硝、地霜、生硝、北帝玄珠。
氣味
苦、寒、無毒。李明珍認(rèn)為:應(yīng)該是辛、苦、大溫、無毒。
主治
頭痛欲死。以硝石末吹鼻內(nèi),即愈。
心腹痛。以硝石、雄黃各一錢,研細(xì)。每點少許在眼眶內(nèi),即愈。此方名“火龍丹”。
腰腹痛。也用火龍丹。
眼紅腫痛。用硝石研細(xì),臥時取黍米大點眼眶內(nèi)。次早,鹽水洗去。
眼目障翳。用硝石一兩,熔于銅器中,加水飛過的.鉛丹二分、片腦二分。點眼。
喉痹。用硝石一兩半、白僵蠶一錢、硼砂半兩、腦子少許,共研細(xì),吹喉內(nèi)。
伏暑瀉痢,腸風(fēng)下血。用硝石、硫磺各一兩,白礬、滑石各半兩,面粉四兩,共研細(xì),滴水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清水送下。
五種淋疾(一、勞淋:勞倦虛損,小便不通,小腹急痛。二、血淋:小便不出,只是下血,疼痛滿急。三、熱淋:小便紅熱,臍下急痛。四、氣淋:小腹?jié)M急,尿后常有余滴。五、石淋:尿不能出,只下石砂,小腹脹痛)。用上等硝石一兩,研細(xì),每服二錢。勞淋者,用葵子末煎湯送下,通后應(yīng)服補虛丸散。血淋者,熱淋者,都有冷水送下。氣淋者,用木通煎湯送下。石淋者,用溫水送下,但須先將藥末在鍋內(nèi)隔紙炒過。此方名“透格散”。一般小便不通者。也可服透格散,小麥湯送下。
背疽初起(惡寒,背上現(xiàn)瘡腫癮疹)。用硝石三兩,溶開水一升中泡化。然后以厚毛巾浸水?dāng)Q干 在患處。巾冷再換。
女勞黑疸(傍晚時便惡寒發(fā)熱,膀胱急,小腹?jié)M,全身發(fā)黃,只是額頭黑,故稱“黑疸”)。用硝石、礬石(燒過),等分為末,每服一茶匙,大麥汁送下。一日服三次。服后,如小便變黃,小便變黑,即為將愈之象。
附方
硝石初煎煉時,有細(xì)芒,狀如樸硝,因此也有“硭硝”之名。與來源于樸硝的硭硝是不同類的東西。(按硝石的主要成分是硝酸鉀,樸硝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鈉。)
本草綱目文言文2
釋名
黃躑躅、黃杜鵑、羊不食草、鬧羊花、驚羊花,老虎花、玉枝。
氣味
。ɑǎ┬、溫、有大毒。
主治
風(fēng)痰注痛。用羊躑躅花、天南星,一起生搗作餅,蒸四、五遍,以衡布袋收存。用時取焙為末,加蒸餅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丸,溫酒送下。腰腳骨痛,空心服;手臂痛,飯反服。
風(fēng)濕痹痛(手足身體收攝不遂,肢節(jié)疼痛,言語蹇澀)。用凌晨躑躅花,酒攔后蒸過,曬干,研為末。每服五分,以牛乳一合、酒二合調(diào)服。
本草綱目文言文3
釋名
沐猴、胡孫、王孫、馬留、狙。
氣味
肉:酸、平、無毒。
主治
肉:治風(fēng)勞、久瘧、避瘴疫。屎:小兒臍風(fēng)撮口及急驚風(fēng)(用猴屎燒為末,和生蜜少許灌下)。
附方
李時珍在《本草納目》中的獼猴項下人記載母猴“逐月天癸(按:即月經(jīng))”,并末作進一步的`闡述。越學(xué)敏在他著的《本草納目拾遺》一書中則對此群猴聚居的地方,可在草間找到,顏色紫黑,成塊狀,混有細(xì)草屑,這是母猴月經(jīng)的干血所形成,以產(chǎn)于廣西最好。能治干血勞。
本草綱目文言文4
釋名
礞石有青、白二種,以青者為好。打開須有白星點,無星點者不入藥。
氣味
甘、咸、平、無毒。
主治
濕熱痰癥。用礞石、焰消各二兩,煅過,研細(xì),水飛,曬干。取一兩,加酒蒸大黃八兩、酒洗黃芩八兩、沉得五錢,共研為末。水調(diào)成丸子,如梧子大。平常只服一、二十丸。如大便結(jié),可增至一、二百丸,溫開水送下。妊婦和患水瀉者忌服。此方名“滾痰丸”。
一切虛冷久積(滑痢,腹有癖塊,婦女月經(jīng)過多而又持久)。用礞石半斤,研細(xì);硝石二兩,也研細(xì)。共放坩鍋內(nèi),蓋嚴(yán),炭火煅過,以盡灰二十斤左右為度。冷后取出,再加入赤石脂末二兩,滴水為丸,如芡子大。等干后,又放坩鍋內(nèi)以小火煅過,待冷即收存?zhèn)溆谩C糠煌柚寥。空心服,溫水送下。瀉痢日久者,可加至七丸。此方名“金寶神丹”。
急慢驚風(fēng)。風(fēng)礞石一兩、焰消一兩,同煅過,研細(xì)。每服半錢至一錢。急驚風(fēng)痰熱者,用薄荷汁和生蜜調(diào)勻送下。慢驚風(fēng)脾虛者,用木香湯和熟蜜調(diào)勻送下。此方名“奪名散”。凡痰壅咽喉,命在旦夕者,服此都有效。
本草綱目文言文5
《本草綱目·木部·蘇方木》
作者:李時珍
釋名:蘇木。
氣味:甘、咸、平、無毒。
主治:產(chǎn)后血暈。用蘇木三兩,加水五升,煎取二升,分次服。
產(chǎn)后氣喘,面黑欲死,是血入肺所引起。和蘇木二兩,加水二碗,煮成一碗,再加人參末一兩服下。極效。
破傷風(fēng)。用蘇木末三錢,酒送服。此方名“獨圣散”。
腳氣腫痛。用蘇木、鷺鷥藤,等分銼細(xì),加定粉少許,水煎,先熏后洗。
偏墜腫痛。用蘇木二兩、好酒一壺同煮,頻頻飲服。
刀傷指斷。用蘇木末包敷,外層再用蠶繭裹牢。幾天后斷處即接合。
本草綱目文言文6
《本草綱目.草部.莽草》
作者:李時珍
釋名
芒草、鼠莽。
氣味
。ㄈ~)辛、溫、有毒。
主治
賊風(fēng)腫痹(風(fēng)入五臟,恍惚)。用莽草一斤,烏頭、附子、躑躅各二兩,切細(xì),以水和醋泡一夜。取出,和豬油一斤同煎,去渣 ,手蘸藥汁摩病處幾百次,可愈。此法亦治癬疥雜瘡。耳鼻疾,可以棉裹藥汁塞。此方名“莽草膏”。
小兒風(fēng)闡(抽筋、翻眼,重者一天發(fā)病數(shù)十次)。用莽草、舅丸各一雞蛋黃大,和豬油一斤同煎,去渣,手蘸藥汁摩病處幾百次,可愈。此法亦治癬疥雜瘡。耳鼻有疾,可以棉裹藥汁塞住。此方名“莽草膏”。
頭風(fēng)久痛。作莽草煎湯洗頭。勿令藥汁入目。
瘰疬結(jié)核。用莽草一兩,研為末加雞蛋白調(diào)勻,涂布上幟瘡。一天換藥二次。
乳腫不消。用莽草、小豆,等分為末,加苦酒和勻,敷患處。6、風(fēng)蟲牙痛及喉痹。用莽草葉煎湯。熱時含口中,過一會吐去,很有效。
本草綱目文言文7
釋名
單、落首、海蘿。
氣味
苦、咸、寒、無毒。
主治
項下瘰疬。用海藻一斤,裝薄布袋中,泡酒二升。每服二合,一天服三次。藥渣曬干,研為末,每服一匙。一天服三次,此酒名“海藻酒”連服幾劑,即消瘰疬。
蛇盤瘰疬,頭項交接。用海藻(蕎面炒)、白僵蠶(炒),等分為末,加白梅湯調(diào)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六十丸,米湯送下。毒氣必泄。
本草綱目文言文8
釋名
解毒、黃結(jié)、中藥。
氣味
甘、寒、無毒。
主治
急黃。用山豆根末,水送服二錢。
赤白痢。用山豆根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服,白開水送下。三服后即可止痢。
水盅腹大,皮膚變黑。用山豆根研為末,酒送服二錢。
頭風(fēng)熱痛。用山豆根末,調(diào)油涂兩太陽。
牙齦腫痛。用山豆根一片,含在痛處。
喉中發(fā)癰。用山豆根磨醋,噙口中。病重不能言語者,不斷地以雞毛掃藥汁入喉,引出涎水,即可言語。
疥癬。用臘豬油調(diào)山豆根末涂搽。
喉風(fēng)(牙關(guān)緊閉,水米不下)。用山豆根、白藥等分,水煎噙咽。
本草綱目文言文9
《本草綱目?菜部?芝》
作者:李時珍
釋名
囚。
氣味
青芝:一名龍芝,酸、平、無毒。
赤芝:一名丹芝,苦、平、無毒。
黃芝:一名金芝,甘、平、無毒。
白芝:一名玉芝、素芝,辛、平、無毒。
黑芝:一名玄芝,咸、平、無毒。
紫芝:一名木芝甘、溫、無毒。
主治青芝:明目,補肝,安神,增強記憶力。
赤芝:解胸胃郁結(jié),補中益氣,使人神志清明。
黃芝:益脾胃,安神。
白芝:止咳益肺,安神,亦增強體力。
黑芝:利水道,益腎氣。
紫芝:益精氣,堅筋骨,利關(guān)節(jié),療虛勞。
附方
芝即現(xiàn)今能額外的靈芝。近年臨床實踐證明靈芝糖漿治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有顯有著療效。
注釋
翻譯
本草綱目文言文10
《本草綱目蟲部蛙》
作者:李時珍
釋名
長股、田雞、青雞、坐魚、蛤魚。
氣味
甘、寒、無毒。
主治
水腫。用活蛙三個,每個口內(nèi)放一銅錢,錢上涂黃連末少許;另取豬肚一個,以茶油洗凈后,包蛙在其中,扎好,煮一領(lǐng)先取出,去掉蛙的皮、腸,只吃蛙肉和豬肚,酒磁定。忌食酸、咸、魚、面、雞、鵝、羊肉,宜吃豬、鴨。此方名“蛤饌”。
水蠱腹在。動有水聲,皮膚變黑。用干青蛙二個,以油炒干;螻蛄七枚,炒過;苦戎蘆半兩,炒過。共研為末。每服二錢,空心服,溫酒送下。三服可愈。
毒痢噤口。用青蛙一個,連腸肚搗碎,瓦上烘熱,加麝香五分,作餅貼臍上,氣通后即能進食。
諸痔疼痛。用青蛙一個,燒存性,研為末,加米糕作丸,如梧子大。每空腹時,先吃飯二匙,再服藥十五丸,枳殼湯送下。
惡瘡如眼(上高下深,顆顆累垂如眼,頂上露出舌狀物,毒孔透里)。用蛙皮燒存性,研為末,蜜水調(diào)勻敷患處。
附方
蛙、蛤蟆、蟾蜍,都是脊椎動物。屬于無尾兩棲類。
本草綱目文言文11
釋名
蛤蟹、仙蟾。
氣味
咸、平、有小毒。
主治
久嗽肺癰(肺積虛熱成癰,久嗽不愈,咳出膿血。喉中所塞,胸膈噎痛)。有蛤蚧、阿膠、鹿角膠、生犀角、羚羊角各二錢半,加水三程式,熬至半升,濾出汁,墮是仰臥細(xì)飲。一天一次。
喘嗽臉腫(或兼有四肢浮腫)。用蛤蚧(頭尾全者)一雌一雄,涂上酒和蜜,炙熟,加紫團人參半兩,共研為末,化蠟四兩,和作六餅,每煮糯米稀飯一碗,投入一餅攪化,乘熱細(xì)細(xì)吞服。
本草綱目文言文12
作者:李時珍
氣味
甘、寒、無毒。
主治
下痢禁口。用沙糖半斤、烏梅一個,加水二碗,煎至一碗,隨時飲之。
痘不落痂。用沙糖調(diào)水服,一天服二次。
腹中緊張。用酒煮沙糖飲食。
上氣喘嗽。進食即吐。用沙糖、姜汁等分,一起慢火煎開數(shù)次,每服半匙。
食韭口臭。用沙糖可解。
附方
沙糖即現(xiàn)今所稱沙糖,亦即紅糖。唐本草說沙糖性寒,李時珍則認(rèn)為蔗漿甘寒,沙糖性溫。
本草綱目文言文13
釋名
解離、石解。
氣味
辛、平、無毒。
主治
皮膚水腫(水氣在皮膚中,按之下陷,但不怕風(fēng))。用防己、黃芪、桂枝各三兩,茯苓六兩,甘草三兩,混合后,每取一兩,加水一升,煎成半升服下。一天服二次,此方名“防己茯苓湯”。
關(guān)節(jié)風(fēng)濕微腫。用防己一兩、黃芪二兩二錢半、白術(shù)七錢半、炙甘草半兩,共銼為末。每取五錢,加生姜四片、棗一枚,水一碗半,煎至八成,溫服。過一段時候再服。此方名“防己黃芪湯”。
小便淋澀。用木防己、防風(fēng)、葵子各二兩,搗碎加水五升,煮成二升半,分三次服。此方名“三物木防己湯”。
喘滿(心不痞堅,面黑,脈沉緊)。用木防己三兩、人參四兩、桂枝二兩、石膏如雞蛋大者二枚,加水六升煮成二分,分次服。如無效,可去石膏,加硭菹三錢。
傷寒喘急。用防己、人參,等分為末。每服二錢,桑白湯送下。
肺痿喘嗽。用漢防己二錢,加漿水一碗,煎至七成,細(xì)細(xì)飲服。
咯血多痰。用漢防己、葶藶,等分為末。每服一錢,糯米湯送下。
堆亂吐利。用防己、白芷,等分為末,水沖服二錢。
本草綱目文言文14
釋名
落蘇、昆化瓜、草鱉甲。
氣味
。ㄇ炎樱└、微寒、無毒。
主治
婦女月經(jīng)血黃。用黃茄子切開,陰干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diào)下。
腸風(fēng)下血。用經(jīng)霜茄連蒂燒盛存性,研為末。每天服二小匙,空心服,溫酒送下。又方:取大茄種三枚,每用一枚包濕紙中煨熟。泡酒一升半。蠟封三天,去茄飲酒(暖飲)。
腰腳拘攣(腰腳風(fēng)血積 冷,筋急拘攣疼痛)。取茄子五十斤(按:這是古秤,所得重量約合今秤的十分之一),切細(xì),以水五斗煮取濃汁,濾去渣,再煮至一升左右,即加入生木木栗粉,令稀稠適當(dāng),更配以麝香、朱砂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日服三十丸,秫米酒送下。一月后可望病愈。
跌打損傷。用大黃茄一個,切片如一指厚,在新瓦上焙、研為末。臨臥時服兩小匙,溫酒調(diào)服。一夜傷消無痕。
熱毒瘡腫。用生茄子一枚,割去二分,去瓤二分,如罐子形,合在瘡上即消。
癜風(fēng)。用茄蒂蘸硫磺附子共研成的`藥末摻敷。白癜用白茄蒂,紫癜用紫茄蒂。
牙痛。和秋茄花(干品)燒存性,研末涂痛處。
血淋。用茄葉熏干為末,每服二錢,溫酒或鹽湯送下。隔年的茄葉更好。
久痢。用茄根澆灰、石榴皮,等分為末,沙糖水送服。
取去痛牙。用茄莖浸馬尿中三日,取出曬、炒為末,點在痛牙上,牙自脫落。
本草綱目文言文15
作者:李時珍
釋名
異翹、旱蓮子、蘭華、三廉,根名連軺、竹根。
氣味
。ㄇo、葉)苦、平、無毒。(翹根)甘、寒、平、有小毒。
主治
瘰疬結(jié)核,用連翹、脂訂等分為末,隨時吞服。
痔瘡腫痛。用連翹煎湯熏洗,后以綠礬加麝香少許敷貼。
癰疸腫毒。用連翹草及根各一升,加水一斗六升,煮成三升服。出汗為見效。
附方
連翹的主要功用是清熱解毒,稱為瘡家的良藥。
【本草綱目文言文】相關(guān)文章:
本草綱目文言文07-01
本草綱目文言文08-22
《本草綱目》文言文原文06-30
(精華)本草綱目文言文08-23
本草綱目文言文(合集)08-23
【熱】本草綱目文言文08-24
(通用)本草綱目文言文05-15
本草綱目文言文【優(yōu)】08-23
本草綱目文言文(薦)08-23
【熱門】本草綱目文言文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