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秋登萬山寄張五》唐詩鑒賞
無論在學(xué)習(xí)、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很多優(yōu)秀的古詩吧,古詩作為一種詩歌體裁,指的是與近體詩相對的古體詩,又稱古風(fēng)、往體詩。那么什么樣的古詩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秋登萬山寄張五》唐詩鑒賞,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秋登萬山寄張五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隱者自怡悅。
相望始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fā)。
時(shí)見歸村人,平沙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舟如月。
何當(dāng)載酒來,共醉重陽節(jié)。
注釋
、盘m山:一作“萬山”。萬山,一名漢皋山,又稱方山、蔓山,在湖北襄陽西北十里。張五:一作“張子容”,兄弟排行不對,張子容排行第八。有人懷疑張五為張八之誤。
⑵“北山”二句:南北朝陶弘景《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8]:“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這兩句由此變化而來。北山:指張五隱居的山。北:一作“此”。隱者:指張五。
、窍嗤夯ハ噙b望。試:一作“始”。
⑷“心隨”句:又作“心飛逐鳥滅”、“心隨飛雁滅”、“心隨鳥飛滅”等。
、杀∧海喊恚柨炻渖降臅r(shí)候!冻o·天問》:“薄暮雷電,歸何憂?厥嚴(yán)不奉,帝何求?”
⑹清秋:明凈爽朗的秋天。晉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詩:“獨(dú)有清秋日,能使高興盡!币蛔鳌扒寰场薄
、藲w村人:一作“村人歸”。
⑻沙行:一作“沙平”,又作“平沙”。渡頭:猶渡口。過河的地方。
⑼“天邊”二句:隋薛道衡《敬酬楊仆射山齋獨(dú)坐》中有:“遙原樹若薺,遠(yuǎn)水舟如葉。”這兩句似是據(jù)此變化而成。薺:薺菜。洲:又作“舟”。
、魏萎(dāng):商量之辭,相當(dāng)于”何妨“或”何如“。
⑾重陽節(jié):古以九為陽數(shù)之極。九月九日故稱“重九”或“重陽”。魏晉后,習(xí)俗于此日登高游宴。
譯文
面對北山嶺上白云起伏霏霏,我這隱者自己能把歡欣品味。
我試著登上高山是為了遙望,心情早就隨著鴻雁遠(yuǎn)去高飛。
憂愁每每是薄暮引發(fā)的情緒,興致往往是清秋招致的氛圍。
在山上時(shí)時(shí)望見回村的人們,走過沙灘坐在渡口憩息歇累。
遠(yuǎn)看天邊的樹林活像是薺菜,俯視江畔的沙洲好比是彎月。
什么時(shí)候你能載酒到這里來,重陽佳節(jié)咱們開懷暢飲共醉。
創(chuàng)作背景
關(guān)于此詩題中的“張五”指誰,歷來有爭議。一說指張諲。張諲曾隱居于襄陽東南三十里的鹿門山。孟浩然園廬在峴山附近,北對萬山(一說蘭山),因登臨以望張五,并寫此詩寄意。
鑒賞
這是詩人秋天登覽萬山寄給他的朋友張五的一首五言古詩,描繪了登高遠(yuǎn)眺的景色,并抒發(fā)了對友人的思念之情。全詩情景交融,渾然一體。情思飄逸而真摯,景物疏淡而優(yōu)美,是孟詩代表作之一。
萬山,又名漢皋山,在今湖北省襄陽市西北十里,孟浩然園廬在峴山附近,與萬山相望。張五,名子容,是孟浩然的同鄉(xiāng)好友,隱居于襄陽峴山附近的白鶴山。
開頭兩句點(diǎn)出張五及其隱居之所,然后想象居住于北山白云深處的張五。晉代陶弘景《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詩云:“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薄氨鄙桨自评,隱者自怡悅”似由此脫化而來,勾劃出了怡然自樂的隱者的形象。三、四兩句寫登山相望的情思。在晴朗的秋天,詩人登上萬山,遙望隱居在遠(yuǎn)山的友人,只看見雁群向天邊飛去。詩人的心也仿佛隨之飛到了友人的身旁。
思念之情,躍然紙上。黃昏時(shí)分,詩人心頭不禁泛起縷縷愁思。清秋季節(jié)愈發(fā)勾起詩人登高相望的興致。
因此特地寄了這首詩,約他到重陽節(jié)同來登高,從而點(diǎn)明了題意。
“時(shí)見歸村人,平沙渡頭歇。天邊樹若薺,江畔舟如月!泵枥L詩人登上高丘,縱目遠(yuǎn)眺所見到的景象。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山下暮歸的村人。有的在江邊行走,有的在渡口停歇待渡。紛亂的人群襯托出詩人不見友人的惆悵心情。接著詩人放眼向遠(yuǎn)處望去,眼前是一片蒼茫的景色:遠(yuǎn)處的樹木顯得很矮小,好像薺菜一樣,而停泊在江邊的小船卻象一彎新月。從而揭示出詩人在朦朧的暮色中感到茫遠(yuǎn)、孤寂的心境。
這四句詩用樸素的語言,描繪了一幅自然界的景象,自然,平淡,而又富有情味。
結(jié)尾兩句用“何當(dāng)”一轉(zhuǎn),以“重陽節(jié)”照應(yīng)開頭,寄托了自己的希望,說明了寄詩的原因,表現(xiàn)出他們友情的真摯。
這首詩先寫因懷人而登高眺望,然后通過對自然景物的細(xì)致描寫,抒發(fā)了對友人的思念之情。詩人善于捕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景物,由近及遠(yuǎn),用寫意法構(gòu)成了一幅水墨畫。在這幅畫面上,點(diǎn)綴著暮歸村人、平沙渡頭、天邊樹影、江畔小舟,同時(shí)將自己的情思融入被描寫的景物之中,從而創(chuàng)造出一個幽遠(yuǎn)、淡雅的境界,使人感到淡而有味。
作者簡介
孟浩然(689~740),唐代詩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稱為孟山人。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頓、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隱士終身。曾隱居鹿門山,生了六子。詩與王維并稱“王孟”。其詩清淡,長于寫景,多反映山水田園和隱逸、行旅等內(nèi)容,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在藝術(shù)上有獨(dú)特的造詣。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編詩二卷。
【《秋登萬山寄張五》唐詩鑒賞】相關(guān)文章:
《秋登蘭山寄張五》唐詩賞析08-07
《秋登蘭山寄張五》古詩原文及鑒賞02-13
孟浩然 《秋登蘭山寄張五》唐詩譯文及賞析08-07
古詩秋登蘭山寄張五賞析10-14
《夜雨寄北》唐詩鑒賞11-25
張籍《秋思》唐詩鑒賞08-05
《秋夕》杜牧唐詩鑒賞01-21
《登幽州臺歌》唐詩鑒賞01-23
《登鸛雀樓》唐詩鑒賞08-28
《登廣武原》唐詩鑒賞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