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唐宋詞之《李清照《永遇樂》》原文、鑒賞和賞析
《永遇樂》
李清照
元宵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①,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②,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jié),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fēng)雨③。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中州盛日④,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⑤。鋪翠冠兒⑥,撚金雪柳⑦,簇帶爭濟楚⑧。如今憔悴,風(fēng)鬟霜鬢⑨,怕見夜間出去⑩。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注釋
、佟奥淙铡眱删洌毫问烂馈逗檬陆罚骸奥淙账劢穑斓簾熌!甭淙杖劢,落日的顏色如同熔化的金屬一樣燦爛。璧,一種圓形玉器。
、诖得返言梗骸稑犯s錄》:“笛者,羌樂也,古有梅花落曲。”③次第:接著,轉(zhuǎn)眼。
、苤兄荩汉幽系靥幘胖葜胁,故稱,此處專指北宋的汴京(今河南開封)。
、萑澹杭词澹颂帉V刚率。
、掬伌涔趦海猴椨恤浯溆鹈拿弊。吳自牧《夢粱錄》:“官巷口、蘇家巷二十四家傀儡,衣裝鮮麗,細(xì)且戴花朵肩、珠翠冠兒,腰肢纖裊,宛若婦人!
、邠咏鹧┝核未呐訉闅g度元宵所戴的飾頭之物。雪柳,以白綾或白絹做成的柳狀裝飾物,插在髻中。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六:“市人賣玉梅、夜蛾、蜂兒、雪柳、菩提葉、科頭圓子、拍頭焦!薄独m(xù)骫骳說》:“都下元宵觀游之盛,前人或于歌詞中道之。
又婦女首飾至此一新,髻鬢篸插,如蛾、蟬、蜂、蝶、雪柳、玉梅、燈球,裊裊滿頭,其名件甚多!敝苊堋段淞峙f事》:“元夕節(jié)物,婦人皆戴珠翠、鬧蛾、玉梅、雪柳、菩提葉、燈球、銷金合!
、啻貛В核螘r口語,插戴得很繁盛。簇,叢聚。帶,同“戴”。濟楚:齊楚。宋時口語,妝束整潔、漂亮的樣子。
、犸L(fēng)鬟霜鬢:發(fā)已亂,鬢已白,晚年之形象。
、馀乱姡核螘r口語,猶言怕得、懶得。
鑒賞 這首《永遇樂》是李清照晚期的作品,宋張端義《貴耳集》上卷載,李清照“南渡以來,常懷京、洛舊事,晚年賦元宵《永遇樂》詞”。此詞一般認(rèn)為作于紹興九年(1139),此時詞人56歲。全詞描繪的是元宵佳節(jié)的景象,流露出了作者對物是人非、今昔之別的深深感傷。
上片寫今年元宵節(jié)的情景。開篇兩句是日暮時的景象:“落日熔金,暮云合璧!薄敖稹薄拌怠倍,給元宵節(jié)涂上了絢麗奪目的色彩,落日的余暉,像熔化的黃金,幻化成一片璀璨;天上的圓月,被暮云圍攏,透露出璧玉般的臉。這兩句對仗工整,辭采流麗,帶給人以美的感受。但緊接著一句“人在何處”,筆調(diào)蕭瑟,語意陡轉(zhuǎn),使詞間充斥了黯淡與沉郁,詞人剛置身于元宵節(jié)的氣氛中,卻又生發(fā)出一聲痛苦的長嘆,“人”字一語雙關(guān),既是詞人自指,又指代趙明誠。南渡之后,李清照離鄉(xiāng)背井,漂泊輾轉(zhuǎn),本來還有丈夫的陪伴,不料他也溘然長逝,剩下她形單影只,孑然一身。這一句“人在何處”既是對丈夫的呼喚,又是對自己的痛惜。又值元宵佳節(jié),卻已是山河淪陷,故鄉(xiāng)難回,只能客居他鄉(xiāng),惆悵憔悴,況且無丈夫的陪伴,教她如何享受這個人月兩圓的盛宴?
“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三句,又轉(zhuǎn)筆寫早春之景:日暮時分,煙靄沉沉,籠罩柳樹,給它披上了一身凝重。不知誰家,吹起了蘆笛,綿綿的《梅花落》是那樣得哀怨、凄厲,一“濃”、一“愁”,使詞的色調(diào)更加凄寒。春本是生機盎然,而此刻作者竟問春意有幾許,好似在說春意尚淺,其實這是作者心語的流露,已成漂泊況客,自然無心欣賞這個春天的意趣了,“知幾許”猶言“不知”也。
江南的元宵節(jié),與北方的“正月十五雪打燈”顯然不同,寒意已去,已值“融和天氣”,本應(yīng)欣慰,作者又帶出一句“次第豈無風(fēng)雨”,也許這是江南春天的表征,陰晴未定,但是更深處流露著作者對人生的體悟:人生也是陰晴未定,有太多的不如意,自己本應(yīng)享受幸福的生活,卻要遭受無盡的辛酸與折磨,想至此,她已經(jīng)消受不起元宵的盛景了,于是詞人謝絕了乘著“香車寶馬”前來邀請自己的“酒朋詩侶”,獨守獨居。這幾句雖平淡,卻折射出詞人飽經(jīng)憂患后幾近漠然的心理狀態(tài),生活的悲苦給她的內(nèi)心劃上了深深的傷痕,難以撫平,揮之不去。
下闋作者轉(zhuǎn)入對往昔元宵節(jié)的回憶中!爸兄菔⑷铡绷渥髡咪仈(dāng)年佳節(jié)的盛景,那時正是汴京升平繁盛的時代,閨中的女子有足夠的時間閑暇游樂,而大家不約而同對元宵最看重。那天晚上,女伴們戴上嵌插著翡翠羽毛的時興帽子,插上和金線捻絲所制的雪柳,妝扮得漂亮齊整,前去游樂!颁伌涔趦,撚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幾句集中寫當(dāng)年的穿戴打扮,她們每人都是鮮麗奪目、光艷四射,既切合青春少女愛美的特點,體現(xiàn)了那時她們的欣喜歡愉,也從側(cè)面反映了汴京元宵節(jié)的繁華熱鬧。此六句,筆調(diào)輕松,色彩明麗,滿是自豪和快意。
其實作者并沒有用夸張之筆,北宋汴京城的元宵節(jié)的確是熱鬧非凡,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正月十五日元宵,大內(nèi)前自歲前冬至后,開封府絞縛山棚,立木正對宣德樓,游人已集御街。兩廊下,奇術(shù)異能,歌舞百戲,鱗鱗相切,樂聲嘈雜十馀里!薄盁羯缴喜,金碧相射,錦繡交輝!薄靶聵巧希源裹S綠,簾中一位,乃御座……宮嬪嬉笑之聲,下聞于外!薄叭f姓皆在露臺下觀看,樂人時引萬姓山呼。”難怪趙鼎有詞云:“記得當(dāng)年全盛時;ㄅ,月流輝。水精宮殿五云飛!(《鷓鴣天》)
但是,昔日的繁華歡騰早已化作舊夢,“如今憔悴,風(fēng)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才是她此時真實的情狀,飽嘗了國破家敗、夫亡親逝之痛,詞人由“簇帶爭濟楚”的少女變?yōu)椤帮L(fēng)鬟霜鬢”的老嫗,她的韶華蕣顏已在歲月的風(fēng)刀霜劍中消散、逝去。人老了,心也倦了,外面的熱鬧繁華再也激不起她的興趣,她甚至懶得夜間出去。如何度過這個元宵節(jié)呢?“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便是她的回答,這使全詞波瀾又生,詞人是眷戀元宵佳節(jié)的,但是而今的元宵節(jié)會勾起她物是人非、今衰昔盛之痛,又是月圓的佳節(jié),她卻只能在隔簾笑聲中聊溫舊夢,這一切深深地震撼著讀者的心扉,令人感傷,惹人感嘆。
作者緊緊扣住“元宵”這個主題,在追憶中展現(xiàn)了今昔的巨變,打上了鮮明的南渡烙印。這個元宵節(jié)天氣融和,明月如璧,但是詞人經(jīng)歷了太多的坎坷辛酸,已經(jīng)沒有興致體會其中的真意。全詞語言凝練,格調(diào)沉郁,借元宵節(jié)唱出了一曲家國興亡、物是人非的挽歌,攝人心魄。(張雅莉)
集評 宋《張炎:“昔人詠節(jié)序,不惟不多,附之歌喉者,類是率俗,不過為應(yīng)時納祜之聲耳……至于李易安永遇樂云:‘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嗽~亦自不惡。而以俚詞歌于坐花醉月之際,似乎擊缶韶外,良可嘆也。”(《詞源《節(jié)序》)
清《謝章鋌:“若夫?qū)W士微云,郎中三影,尚書紅杏之篇,處士春草之什,柳屯田曉風(fēng)殘月,文潔而體清;李易安落日暮云,慮周而藻密。綜述性靈,敷寫氣象,蓋骎骎乎大雅之林矣!(《賭棋山莊詞話》卷三)
鏈接 繁榮的北宋都城與街巷制的形成。北宋時期商業(yè)和手工業(yè)取得了重要的發(fā)展,在國都汴梁(今河南開封)出現(xiàn)了“工商外至,絡(luò)繹無窮”的繁榮局面。在經(jīng)濟繁榮的催生下,開放的街巷制逐漸形成。北宋的汴梁改變了隋唐時代用圍墻包繞里坊和市場的舊制,把內(nèi)城劃分為八廂一百二十一坊,外城劃分為九廂十四坊。道路系統(tǒng)呈井字形方格網(wǎng),街巷間距較密,住宅、店鋪、作坊均臨街混雜而建。中國古代城市的街巷制布局,大體自北宋開始而沿襲下來。北宋都城汴梁的繁華盛況可在宋代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中得到形象而生動的反映。汴梁的主要街道和商業(yè)區(qū)位于可通漕運的城東南區(qū),通往遼、金的城東北區(qū)和通往洛陽的城西區(qū),這些地方人煙稠密,屋舍鱗次,有不少二至三層的酒樓、店肆等建筑。
宋都汴京“三重城墻”的都城模式。五代十國時期的后梁、后晉、后漢、后周四朝均定都于開封,并正式命名為“東京開封府”,又稱汴京,北宋相沿。開封城自后周世宗開始擴建以后,即形成了“三重城墻”的模式。所謂“三重城墻”是指羅城、內(nèi)城、宮城,每重城墻外都挖有環(huán)繞城墻的護城河。羅城處于最外圍,又稱“新城”,主要用于軍事防御,周長十九公里,南有五門,東、北各四門,西五門,城門均設(shè)有甕城,城門上建城樓和敵樓。內(nèi)城又稱“舊城”,主要用于布置衙署、寺觀、府第、民居、商店、作坊等,周長九公里,四面各三門。宮城又稱“大內(nèi)”,南面有三門,其余各面有一門,宮城的四角都建有角樓,城中即為皇室所居的宮殿。這種宮城居中的“三重城墻”的格局,成為金、元、明、清時期都城的基本格局。
【唐宋詞之《李清照《永遇樂》》原文、鑒賞和賞析】相關(guān)文章:
李清照的宋詞名句賞析12-09
永遇樂古詩原文及鑒賞10-27
李清照《聲聲慢》宋詞賞析02-20
宋詞賞析:李清照《醉花陰》11-24
感皇恩宋詞鑒賞賞析08-29
經(jīng)典誦讀宋詞原文及賞析08-18
《長壽樂·南昌生日》李清照宋詞賞析07-10
《木蘭花》宋詞原文及鑒賞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