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一区,夜色福利少妇专区,亚洲日本va中文字带亚洲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完整版古典詩詞名篇鑒賞

    時間:2024-09-20 08:48:06 曉璇 詩詞名句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完整版古典詩詞名篇鑒賞(精選23首)

      人們在鑒賞中的思維活動和感情活動一般都從藝術(shù)形象的具體感受出發(fā),實現(xiàn)由感性階段到理性階段的認識飛躍,既受到藝術(shù)作品的形象、內(nèi)容的制約,又根據(jù)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jīng)驗、藝術(shù)觀點和藝術(shù)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豐富。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完整版古典詩詞名篇鑒賞(精選23首),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完整版古典詩詞名篇鑒賞(精選23首)

      1、點絳唇林逋

      金谷年年,亂生春色誰為主?余花落處,滿地和煙雨。

      又是離歌,一闋長亭暮。王孫去,萋萋無數(shù),南北東西路。

      【注釋】:

      ①金谷:即金谷園,指西晉富豪石崇洛陽建造的一座奢華的別墅。

     、谕鯇O:貴人之子孫。也是草名。

     、圯螺拢翰菔⒚病

      【賞析】:

      林逋的《點絳唇》是一首詠草的杰作。以擬人手法,寫得情思綿綿,凄楚哀婉。語言美,意境更美。為歷代讀者稱誦。此為詠物詞中的佳作。全詞以清新空靈的筆觸,物中見情,寄寓深意,借吟詠春草抒寫離愁別緒。整首詞熔詠物與抒情于一爐,凄迷柔美的物象中寄寓惆悵傷春之情,渲染出綿綿不盡的離愁。

      “余花”兩句,寫無主荒園細雨中春色凋零,絢爛的花朵已紛紛墜落,連枝頭稀疏的余花,也隨蒙蒙細雨而去。“滿地和煙雨”,境界闊大而情調(diào)哀傷,雖從雨中落花著筆,卻包含著草盛人稀之意。眼看“匆匆春又歸去”,詞人流露出無可奈何的惆悵情懷。

      過片直寫離情。長亭,亦稱十里長亭。古代為親人送行,常長亭設(shè)宴餞別,吟詠留贈。此時別意綿綿,難舍難分,直到太陽西下。“又是離歌,一闋長亭暮”,詞人正是抓住了黯然銷魂的時刻,攝下了這幅長亭送別的畫面。最后“王孫”三句,活用《楚辭意,是全詞之主旨!巴鯇O”本是古代對貴族公子的尊稱,后來詩詞中,往往代指出門遠游之人。凝望著親人漸行漸遠,慢慢消失了,唯見茂盛的春草通往四方之路,茫茫無涯。正如李煜》清平樂《詞所說:“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話外音】:

      金谷園曾經(jīng)是錦繡繁華的麗園,如今已是雜樹橫空、蔓草遍地了。

      寫春色用“亂生”二字,可見荒蕪之狀,其意味,與杜牧《金谷園》詩中的“流水無情草自春”相近!罢l為主”之問,除點明園的荒涼無主外,還蘊含著作者對人世滄桑、繁華富貴如過眼煙云之慨嘆。

      【集評】:

      石崇《金谷詩序》里說,征西將軍祭酒王詡回長安時,他曾金谷澗為其餞行。所以后來南朝江淹的《別賦》中就有“送客金谷”之說,成了典故。“金谷年年,亂生春色誰為主?”人既去,園無主,草木無情,依舊年復(fù)一年逢春而生。

      薛礪若《宋詞通論》:林逋的《點絳唇》為詞中詠草的杰作,詞境極冷絕凄楚,與歐陽修的《少年游》,梅堯臣的《蘇幕遮》,都為詠春草的絕唱。

      2、江鄉(xiāng)故人偶集客舍

      唐·戴叔倫

      天秋月又滿,城闕夜千重。還作江南會,翻疑夢里逢。

      風(fēng)枝驚暗鵲,露草覆寒蟲。羈旅長堪醉,相留畏曉鐘。

      賞析:

      這首詩描寫了作者羈旅之中與故人偶然相聚的情景。首聯(lián)寫與故人相聚的時間、地點;頷聯(lián)寫在亂世中相聚實屬出其不意;頸聯(lián)寫秋夜的凄涼景色,暗寓他鄉(xiāng)生活的辛酸況味;尾聯(lián)寫長夜敘談,借酒澆愁,深刻地表達了對故人相聚的珍惜和朋友間深厚的友誼。全詩敘事寫景,情景交融,含蓄婉轉(zhuǎn),真切感人。

      “天秋月又滿,城闕夜千重!鼻镆估,一輪圓月高高地掛在天空,城池沉浸在夜色重重的包圍之中。詩的開頭兩句,一寫時間:秋天的滿月之夜,一片清輝;一寫地點:京城長安,已沉睡在靜靜的深夜里了

      “還作江南會,翻疑夢里逢!蔽覀儾黄诙,一起在江南相聚,卻令大家懷疑,是相逢在夢里。雖身在長安,還能與江南故人偶集客舍,倒反而使人懷疑起來,這莫不是在夢中相會吧!斑作”、“翻疑”,感情真摯,筆底傳神。為什么會有這樣動人的感情呢?因為自己離家在外,心境也是極為凄苦的。

      “風(fēng)枝驚暗鵲,露草覆寒蟲!鼻镲L(fēng)颯颯,驚飛了樹枝梢頭棲宿的烏鵲,玉露冷冷,秋草里寒蟲唧唧地啼泣著。第三聯(lián)所寫的“驚暗鵲”、“泣寒蟲”,固切時序?qū)懬锞,實寓有懷鄉(xiāng)的悲涼況味!绑@”、“泣”二字,含意深刻,寫盡了身世飄泊之感和宦海浮沉之痛。

      “羈旅長堪醉,相留畏曉鐘!逼丛谕獾娜硕汲磷碛陲嬀,酒醉方能解千愁,大家相互挽留著不肯散去,心里只怕聽到報曉的鐘聲又要分手。末聯(lián)里,作者直抒胸臆“羈旅長堪醉,相留畏曉鐘。”羈旅他鄉(xiāng)的人,只有醉了才不思鄉(xiāng)啊,那就長醉不用醒吧;雖欲相留,共話鄉(xiāng)情,卻怕聽到報曉的鐘聲,因為曉鐘一敲,彼此勢必就要分手了。竟夕長談,猶不忍分離,這既表現(xiàn)了對故人的深情厚誼,也加深了對故鄉(xiāng)的思念。

      全詩情景交融,婉轉(zhuǎn)深至,韻調(diào)清美,悠然不盡。夜深將曉,顯示出異地故人相會的喜悅及友人們的真摯感情,襯托出羈旅生活的孤獨、寂寞和愁苦。他鄉(xiāng)遇故人,是人生之一大極樂,正因為當中浸透著多少的異鄉(xiāng)孤寂啊!

      作者簡介:

      戴叔倫(732—789),字幼公,一作次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人。年輕時師事蕭穎士。曾參湖南、江西幕府,曾任秘書省正字、東陽令、撫州刺史、容州刺史等職。大歷、貞元間重要詩人。論詩主張“詩家之景,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詩內(nèi)容寬泛,構(gòu)思新穎,清新典雅!缎绿茣繁緜饔小案A歲廣,獄無系囚”之稱。晚年上表自請為道士。

      3、宮詞

      梨花風(fēng)動玉闌香,春色沉沉鎖建章.

      唯有落紅官不禁,盡教飛舞出宮墻.

      賞析:

      在漫長的封建社會理,多少年輕女子被掠(美名其曰"選")進皇宮,終身禁錮于宮墻之內(nèi),青春活活葬送.這是古代女子的悲劇.古典詩歌中描寫宮廷生活的"宮詞",常取此為題材,為不幸的宮女傾訴苦衷.武衍這首宮詞,以深惋之筆,借景托情,描寫宮女被禁錮的悲哀和渴望自由而不可得的怨恨之情.詩從描寫宮苑春色起筆.春天是萬紫千紅的季節(jié),可是宮苑里卻"春色沉沉",一片沉寂;只有那雪白的梨花飄舞于闌干階砌,更顯宮禁之凄涼.建章,漢宮名,后泛指宮苑."春色",是妙語雙關(guān),既是指自然美,也是喻宮女的青春."鎖",則是詩眼.滿庭春色,閉鎖于高墻之內(nèi),無由泄漏;宮女的年華也鎖于重門之內(nèi),白白消逝.由這"鎖"字自然地引出下面兩句:"唯有落紅官不禁,盡教飛舞出宮墻.""出宮墻",這是宮女的愿望,因此那落花"飛舞出宮墻"的眼前之景,特別觸動她們的心,她們恨不得立即變成落花,飛舞而出。落花在這里不僅起了引情作用,也起了對比襯托作用:落花飛出,無從禁止,而自己身鎖重門,插翅也難飛,人不如花."唯有"一句,更暗示宮禁森嚴,無處不戒備."禁"字與上句的"鎖"字相呼應(yīng),更烘托出宮女的不自由.此詩構(gòu)思精巧,寫宮女之怨,但并未點出宮女,也沒有著一"怨"字,只勾勒出特定的情態(tài)和氣氛,引起讀者必然的聯(lián)想,使讀者"由其所寫之景物而觀其未寫的景物,據(jù)其所道之情事而默識未道之情事",有心領(lǐng)神會之妙.此外詩人以比和賦相結(jié)合.以春色喻佳人之年華,以落紅飛舞出宮墻反襯宮女的身不由己,這是"比"的手法.后兩句用"唯有"、"盡教"等字眼直抒胸臆,又是"賦"的手法.詩意既婉曲又顯豁,很有唐人風(fēng)味。

      4、和子由澠池懷舊蘇軾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yīng)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fù)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知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注釋】

     、僮佑桑禾K軾弟蘇轍字子由。澠池:今河南澠池縣。這首詩是和蘇轍《懷澠池寄子瞻兄》而作。

     、诶仙杭粗阜铋e。

     、蹞(jù)蘇轍原詩自注:“昔與子瞻應(yīng)舉,過宿縣中寺舍,題老僧奉閑之壁。”

     、苠矿H:跛腳的驢。蘇軾自注:“往歲,馬死于二陵(按即崤山,在澠池西),騎驢至澠池!

      【賞析】

      蘇轍原詩的基調(diào)是懷舊,因為他十九歲時曾被任命為澠池縣的主簿(由于考中進士,未到任),嘉佑元年和兄軾隨父同往京城應(yīng)試,又經(jīng)過這里,有訪僧留題之事。所以在詩里寫道:“曾為縣吏民知否?舊宿僧房壁共題!彼X得,這些經(jīng)歷真是充滿了偶然。如果說與澠池沒有緣份,為何總是與它發(fā)生關(guān)聯(lián)?如果說與澠池有緣份,為何又無法駐足時間稍長些?這就是蘇轍詩中的感慨。而由這些感慨,蘇軾更進一步對人生發(fā)表了一段議論。這就是詩的前四句。在蘇軾看來,不僅具體的生活行無定蹤,整個人生也充滿了不可知,就像鴻雁在飛行過程中,偶一駐足雪上,留下印跡,而鴻飛雪化,一切又都不復(fù)存在。那么,在冥冥中到底有沒有一種力量在支配著這種行為呢?如果說,人生是由無數(shù)個坐標點所組成的,那么,這些坐標點有沒有規(guī)律可循?青年蘇軾對人生發(fā)出了這樣的疑問和感喟。但是,人生有著不可知性,并不意味著人生是肓目的;過去的東西雖已消逝,但并不意味著它不曾存在。就拿崤山道上,騎著蹇驢,在艱難崎嶇的山路上顛簸的經(jīng)歷來說,豈不就是一種歷練,一種經(jīng)驗,一種人生的財富?所以,人生雖然無常,但不應(yīng)該放棄努力;事物雖多具有偶然性,但不應(yīng)該放棄對必然性的尋求。事實上,若不經(jīng)過一番艱難困苦,又怎能考取進士,實現(xiàn)抱負呢?這就是蘇軾:既深究人生底蘊,又充滿樂觀向上,他的整個人生觀在此得到了縮微的展示。

      這首詩的理趣主要體現(xiàn)在前四句上,“雪泥鴻爪”也作為一個成語被后世廣泛傳誦。但從寫作手法上來看,也頗有特色。紀昀曾評道:“前四句單行入律,唐人舊格;而意境恣逸,則東坡之本色!彼^“唐人舊格”,大致上指崔顥《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弊鳛槠呗桑、四兩句本該對仗,此卻一意直下,不作講求。蘇軾的“泥上”二句,也可算是對仗,但其文意承上直說,本身也帶有承接關(guān)系,所以是“單行入律”!耙饩稠б荨钡囊馑,就是不僅字面上飄逸,行文中有氣勢,而且內(nèi)涵豐富,耐人尋味,不求工而自工。這正是蘇軾的“本色”。

      【注釋】

      子由:蘇軾的弟弟蘇轍。

      澠池:今河南省澠池縣。

      知何似:知道象什么。

      蹇:跛,蹩腳。

      【簡析】這首詩是寫詩人對往事的眷念。用“雪泥鴻爪”來比喻人無意中留下的蹤跡,就如飛鴻在雪地上踏出爪印一樣。如老僧新塔,壞壁舊題,都是泥上爪印而已,感嘆人生無定,但是往日的坎坷遭遇,仍然留在人們記憶中,心上的爪痕是難以磨滅的。全詩比喻新奇,屬對工巧,寫出了對生活的無限深情。

      5、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李商隱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注釋:

      竹塢:綠竹叢生的凹地。

      水檻:近水的亭臺。

      迢遞:遙遠。

      重城:一座又一座城。

      秋陰:秋天的陰云。

      簡析:

      一個深秋的夜晚,詩人李商隱寄宿在一位駱姓人家的園亭里,寂寥中懷念起遠方的朋友,聽著秋雨灑落在枯荷上的沙沙聲,寫下了這首富于情韻的小詩。詩題中的崔雍、崔袞是詩人的知遇者崔戎的兩個兒子。這首詩就是詩人與崔雍、崔袞告別后旅途中寄懷之作。

      首句寫駱氏亭:翠綠的修竹環(huán)抱著一塵不染的船塢,駱氏亭外臨著清澄的湖水。翠竹、清水把這座亭軒映襯得格外清幽雅潔,詩人置身其間,頗有遠離塵囂之感。

      接著寫詩人對友人的思念:詩人眼下所宿的駱氏亭和崔氏兄弟所在的長安,中間隔著重重的城池,路途迢迢,詩人的思念之情宛如隨風(fēng)飄蕩的游絲,悠悠然飄向友人所在的長安。詩人因境界的清幽而倍感孤寂,因無好友共賞幽勝而微感惆悵!扒镪幉簧⑺w晚”,又回到眼前景物,渲染氣氛,烘托情緒。時令已屆深秋,但連日天氣陰霾,孕育著雨意,所以霜也下得晚了。天色一片迷蒙,本來就因相思而耿耿不寐的詩人,心情不免更加暗淡,而這種心情又反過來更增加了相思的濃度。

      詩人是旅途中暫宿駱氏亭,此地近一段時期的天氣,包括霜期之晚,自然是出之揣測,這揣測的根據(jù)就是“秋陰不散”與“留得枯荷”。這句一方面是為末句作鋪墊(由于“秋陰不散”故有“雨”;由于“霜飛晚”故“留得殘荷”),另一方面又兼有渲染氣氛、烘托情緒的作用。

      末句是全篇的點睛之筆,寫詩人聆聽雨打枯荷的聲音和詩人的心情變化過程。詩人原來是一直在那里思念著遠隔重城的朋友的,由于神馳天外竟沒有留意天氣的變化。不知不覺間,下起了淅瀝的小雨,雨點點點滴滴地灑落在枯荷上,發(fā)出一陣錯落有致的聲響。詩人這才意外地發(fā)現(xiàn),這蕭瑟的秋雨敲打殘荷的聲韻竟別有一種美的情趣?莺山o人一種殘敗衰颯之感,本無可“留”的價值;但自己這樣一個旅宿思友整夜不眠的人,卻因聆聽枯荷秋雨的清韻而略慰相思,稍解寂寞,所以反而深幸枯荷之“留”了。“留”蘊涵有一種不期而遇的喜悅。而詩人“聽”到的,又何止是那凄楚的雨聲?枯荷秋雨的清韻,有誰能解其中滋味?這單調(diào)而凄清的聲音卻又更增加了環(huán)境的寂寥,從而更加深了對朋友的思念。

      這首詩雖然寫了秋亭夜雨的景色,寫得歷歷如畫,但它并不是一首寫景詩,而是一首抒情詩!八揆樖贤ぁ彼娝勈恰凹膽选钡膽{借,“相思”二字微露端倪,后兩句暗藏徹夜不眠之意,詩人的思友之情暗寓其中,可以說是以景寄情、寓情于景的。詩的意境清秀疏朗,而蘊涵其中的心境又是極為深遠的。

      6、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fēng)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賞析:

      此詩描寫春節(jié)除舊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聲送走了舊的一年,飲著醇美的屠蘇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家家門上的桃符都換成了新的。

      “元日”是陰歷正月初一。這是一首寫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間習(xí)俗,敏感地攝取老百姓過春節(jié)時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細節(jié):點燃爆竹,飲屠蘇酒,換新桃符,充分表現(xiàn)出年節(jié)的歡樂氣氛,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fēng)送暖入屠蘇!狈昴暧龉(jié)燃放爆竹,這種習(xí)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續(xù)到今天。屠蘇,指古代春節(jié)時喝的用屠蘇草或幾種草藥泡的酒。古代風(fēng)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蘇酒,然后用紅布把渣滓包起來,掛在門框上,用來“驅(qū)邪”和躲避瘟疫。這兩句是說:在爆竹的響聲中,舊的一年過去了。人們喝著過節(jié)的屠蘇酒,暖洋洋地感到春天已經(jīng)來臨。

      第三句“千門萬戶曈曈日”,承接前面詩意,是說家家戶戶都沐浴在初春朝陽的光照之中!皶訒尤铡,指由暗轉(zhuǎn)明的朝陽。結(jié)尾一句描述轉(zhuǎn)發(fā)議論。桃符:指畫有神荼、郁壘兩個神像或?qū)懹羞@兩個神像名字的桃木板,正月初一清晨掛在門上,以求“避邪”。這也是古代民間的一種習(xí)俗。“總把新桃換舊符”,是個壓縮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舊符”省略了“桃”字,交替運用,這是因為七絕每句字數(shù)限制的緣故。意思是:都是用新桃符替換了舊桃符。以桃符的更換揭示出“除舊布新”的主題。

      其實,這首詩表現(xiàn)的意境和現(xiàn)實,還自有它的比喻象征意義,它是以除舊迎新來比喻和歌頌新法的勝利推行。這首詩正是贊美新事物的誕生如同“春風(fēng)送暖”那樣充滿生機。其中含也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總是要取代沒落事物的這一規(guī)律。

      7、臘日

      唐·杜甫

      臘日常年暖尚遙,今年臘日凍全消。

      侵陵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

      縱酒欲謀良夜醉,還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藥隨恩澤,翠管銀罌下九霄。

      譯文:

      往年的臘日天氣還很冷,溫暖離人還很遙遠。而今年臘日氣候溫和,冰凍全消。

      山陵間的雪都已消融露出了嫩綠的萱草,透過爛漫的春光,纖細的柳枝隨風(fēng)起舞。

      想要在這良宵夜縱酒狂飲,一醉方休,高興之余準備辭朝還家。

      皇帝召近臣晚入于內(nèi)殿,賜食,加口脂臘脂,感念皇帝恩澤,不能隨便走開。

      注釋:

      遙:遙遠。

      紫宸朝:宣政殿北曰紫宸門,內(nèi)有紫宸殿,即內(nèi)衙之正殿。

      翠管:碧玉鏤雕的管狀盛器。

      銀罌:指銀質(zhì)或銀飾的貯器。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8、感事

      明·袁宏道

      湘山晴色遠微微,盡日江頭獨醉歸。

      不見兩關(guān)傳露布,尚聞三殿未垂衣。

      邊籌自古無中下,朝論于今有是非。

      日暮平沙秋草亂,一雙白鳥避人飛。

      譯文:

      晴光下最美的是遠處湘山翠微,替我整日江頭獨賞獨醉,傍晚緩步而歸。

      一直不見居庸關(guān)山海關(guān)傳來戰(zhàn)斗捷報,我真擔心北方邊境軍民的安危。朝廷還未能像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國家的命運前途更使我憂愧。

      從古以來謀劃邊防沒有中下策,只應(yīng)有上策就是加強戰(zhàn)備抵御外侮。朝廷內(nèi)議論政事激烈尖銳,而今應(yīng)當知道究竟誰是誰非。

      眼看暮色蒼茫平沙上秋草衰頹,雙白鳥躲避行人向遠處飛。

      注釋:

      1.感事:感慨時事,憂慮國家治亂。

      2.湘山:君山,又名洞庭山,在洞庭湖中。微微:幽靜的樣子。

      3.露布:古代用稱檄文、捷報或其他緊急文書。

      4.垂衣:指垂衣而治,天下太平。

      5.邊籌:關(guān)于邊防的政策、謀劃。

      6.有是非:對國家大事意見不統(tǒng)一。

      賞析:

      首聯(lián)從寫景敘事起,但意不在景;詩人整天徜徉山水,沉溺酒鄉(xiāng),顯然有滿腹心事。此聯(lián)起筆即微逗詩題“感事”二字,空靈而不粘滯。既然少年科場得意,選官在即,應(yīng)該是不會有什么不高興的事情發(fā)生,這里也不是“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而通過二聯(lián)即通過議論朝政大事傳出詩人滿腹心事的具體內(nèi)容。萬歷后期,明王朝內(nèi)外交困,危象畢露。帝王昏庸。閹豎專權(quán),賢良慘遭殺戮,內(nèi)里已被蛀空,邊患四起,倭寇嚴重騷擾于東南沿海。這一年,日本豐臣秀吉又發(fā)動了侵朝戰(zhàn)爭,游擊史儒戰(zhàn)死于平壤,副總兵袒承訓(xùn)統(tǒng)兵渡鴨綠江援救失敗,僅以身免,中朝震動;寧夏哱承恩等作亂,殺巡撫和兵備副使;朝臣們對一些重大政事議論紛紜,意見尖銳對立,甚至有人因此而獲罪。

      頷聯(lián)用了兩個典故,邊關(guān)不見戰(zhàn)斗捷報,朝廷未聞無為之治。實情是邊關(guān)告急文書雪片似飛來。敗耗頻傳,朝廷上君昏臣奸,政治腐敗黑暗至極。詩句用“不見”“尚聞”,避免直率淺露,寫得頗為深婉曲折。這首詩是袁宏道的早期作品,并不能代表他“獨抒性靈”,率意而為,任情揮灑的獨特風(fēng)格。頸聯(lián)寫詩人表示對朝堂政事極為不滿。邊防政策自古以來就不用消極抵御、被動應(yīng)戰(zhàn)、處處挨打的中下之策,而是采取充實國力、加強戰(zhàn)備、積極抵御的上策;朝臣們議論國是,提出不同意見,批評執(zhí)宰大臣本是忠于職守的表現(xiàn),可是明神宗卻反其道而行之:“諭廷臣,國是紛紜,致大臣爭欲乞身,此后有肆行誣蔑者重治!”可是,詩人此時在家鄉(xiāng)候選,“居石浦之上,偕外祖父龔容卿及舅惟學(xué),惟長輩,終日以論學(xué)為樂”。無權(quán)無力來過問政治,所以詩的尾聯(lián)寫他面對著長滿秋草的平原,在暮色蒼茫中,目送一對白鳥,避人遠遠飛去。也許“避人飛”是在有意無意之間。從這形象中不僅使人感受到詩人憂心國事的滿腔悵恨之情,還使人覺得詩人仿佛又在慶幸自己沒有卷入這場政治漩渦,能像這對白鳥一樣,自由自在地避人遠去。此聯(lián)以景結(jié)情,又與首聯(lián)取得呼應(yīng),使結(jié)構(gòu)更為嚴密。

      這首詩一反向來律詩喜好堆垛典故的習(xí)慣,能于平易中見蘊藉,正體現(xiàn)了袁宏道論詩的主張:“性靈竅于心,寓于境。境所偶觸,心能攝之心所欲吐,腕能運之。”因此《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評他的詩能“變極重為輕巧!

      創(chuàng)作背景:

      萬歷二十年壬辰(1592)袁宏道告假回到公安,此詩即作于家居時。萬歷后期,內(nèi)憂外患,危機四伏。西北和東北邊境處于多事之秋,而朝廷在這一重大問題上存在嚴重分歧,袁宏道深為國家民族的利益與前途而憂慮,《感事》詩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創(chuàng)作的。

      9、蘇武廟

      溫庭筠

      蘇武魂銷漢使前,古祠高樹兩茫然。

      云邊雁斷胡天月,隴上羊歸塞草煙。

      回日樓臺非甲帳,去時冠劍是丁年。

      茂陵不見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解:

     、偬K武:漢武帝時出使匈奴被扣多年,堅貞不屈,漢昭帝時始被迎歸。

     、凇霸七叀本洌簼h要求蘇武回國,匈奴詭言武已死。后漢使至,;萁虧h使向單于說,漢帝射雁,于雁足得蘇武書,言其在某澤中,匈奴才承認蘇武尚在。雁斷:指蘇武被羈留匈奴后與漢廷音訊隔絕。胡:指匈奴。

     、垭]上句:指蘇武回國后,羊仍回原處。隴:通“壟”,隴關(guān)。這里以隴關(guān)之外喻匈奴地。

      ④甲帳:據(jù)《漢武故事》記載: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錯雜天下珍寶為甲帳,其次為乙?guī)。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帳”意指漢武帝已死。

     、莨趧Γ褐赋鍪箷r的裝束。丁年:壯年。唐朝規(guī)定二十一至五十九歲為丁。

     、廾辏簼h武帝陵。指蘇武歸漢時武帝已死。封侯:蘇武持節(jié)歸來,漢宣帝賜他爵關(guān)內(nèi)侯,食邑三百戶。逝川:喻逝去的時間。語出《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這里指往事。

      寫作背景:

      蘇武是我國歷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他被扣留匈奴期間,“渴飲雪,饑吞氈,牧羊北海邊”,十九年如一日,愛國摯情絲毫未減,表現(xiàn)出“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的英雄氣概!短K武廟》一詩是溫庭筠在憑吊蘇武廟時的臨風(fēng)懷想之作,詠嘆了蘇武堅貞不屈的壯舉,贊頌了蘇武高尚的民族氣節(jié)和愛國情操。

      韻譯:

      蘇武初遇漢使,悲喜交集感慨萬端;

      而今古廟高樹,肅穆莊嚴久遠渺然。

      羈留北海音書斷絕,頭頂胡天明月;

      荒隴牧羊回來,茫茫草原已升暮煙。

      回朝進謁樓臺依舊,甲帳卻無蹤影;

      奉命出使加冠佩劍,正是瀟灑壯年。

      封侯受爵緬懷茂陵,君臣已不相見;

      空對秋水哭吊先皇,哀嘆逝去華年。

      賞析:

      首聯(lián)兩句分點“蘇武”與“廟”。漢昭帝時,匈奴與漢和親。漢使到匈奴后,得知蘇武尚在,乃詐稱漢朝皇帝射雁上林苑,得蘇武系在雁足上的帛書,知武在某澤中,匈奴方才承認,并遣武回國。首句是想象蘇武初次會見漢使時的情景。蘇武在異域渡過漫長歲月,歷盡艱辛,驟然見到來自漢朝的使者,表現(xiàn)出極為強烈、激動、復(fù)雜的感情。這里有辛酸的追憶,有意外的驚愕,悲喜交加,感慨無窮,種種情緒,一時奔集,難以言狀,難以禁受。詩人以“魂銷”二字概括,筆墨精煉,真切傳神。第二句由人到廟,由古及今,描繪眼前蘇武廟景物!肮澎舾邩洹保瑢懗鎏K武廟蒼古肅穆,渲染出濃郁的歷史氣氛,透露出詩人崇敬追思之情。李白《蜀道難》:“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茫然即渺然久遠之意。古祠高樹兩茫然,是說祠和樹都年代杳遠。這就為三、四兩句轉(zhuǎn)入對蘇武當年生活的追思緬想創(chuàng)造了條件。

      “云邊雁斷胡天月,隴上羊歸塞草煙。”這是兩幅圖畫。上一幅是望雁思歸圖。在寂靜的夜晚,天空中高懸著一輪帶有異域情調(diào)的明月。望著大雁從遙遠的北方飛來,又向南方飛去,一直到它的身影逐漸消失在南天的云彩中。這幅圖畫,形象地表現(xiàn)了蘇武在音訊隔絕的漫長歲月中對故國的深長思念和欲歸不得的深刻痛苦。下一幅是荒塞歸牧圖。在昏暗的傍晚,放眼遠望,只見籠罩在一片荒煙中的連天塞草,和丘隴上歸來的羊群。這幅圖畫,形象地展示了蘇武牧羊絕塞的單調(diào)、孤寂生活,概括了幽禁匈奴十九年的日日夜夜,環(huán)境、經(jīng)歷、心情相互交觸,渾然一體。

      頸聯(lián)遙承首句,寫蘇武“回日”所見所感!稘h武故事》載: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錯雜天下珍寶為甲帳,其次為乙?guī)。甲以居神,乙以自居”。上句說蘇武十九年后歸國時,往日的樓臺殿閣雖然依舊,但武帝早已逝去,當日的“甲帳”也不復(fù)存在,流露出一種物是人非、恍如隔世的感慨,隱含著對武帝的追思。史載蘇武“始以強壯出,及還,須發(fā)盡白”。李陵《答蘇武書》中也有“丁年(壯年)奉使,皓首而歸”之句。下句說回想當年戴冠佩劍,奉命出使的時候,蘇武還正當壯盛之年。“甲帳”、“丁年”巧對,向為詩評家所稱。此聯(lián)先說“回日”,后述“去時”,詩評家稱之為“逆挽法”,認為可以“化板滯為跳脫”(沈德潛《唐詩別裁》)。其實,由“回日”憶及“去時”,以“去時”反襯“回日”,更增感慨。一個歷盡艱苦、頭白歸來的愛國志士,目睹物在人亡的情景,想到當年出使的情況,能不感慨欷歔嗎?

      “茂陵不見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末聯(lián)集中抒寫蘇武歸國后對武帝的追悼。漢宣帝賜蘇武爵關(guān)內(nèi)侯,食邑三百戶。武帝已經(jīng)長眠茂陵,再也見不到完節(jié)歸來的蘇武封侯受爵了,蘇武只能空自面對秋天的流水哭吊已經(jīng)逝去的先皇。史載李陵勸降時,蘇武曾說:“武父子之功德,皆為陛下所成就!值苡H近,常愿肝腦涂地。今得殺身自效,雖蒙斧鉞湯鑊,誠甘樂之。”回國后,昭帝“詔武奉一大牢謁武帝園廟”。這種故君之思,是融忠君與愛國為一體的感情。最后一筆,把一個帶著歷史局限的愛國志士的形象,更真實感人地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

      晚唐國勢衰頹,民族矛盾尖銳。表彰民族氣節(jié),歌頌忠貞不屈,心向故國,是時代的需要。杜牧《河湟》詩云:“牧羊驅(qū)馬雖戎服,白發(fā)丹心盡漢臣!睖赝ン捱@首詩,正塑造了一位“白發(fā)丹心”的漢臣形象。

      作者介紹:

      溫庭筠 (約801—866),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唐初宰相溫彥博之后裔!缎绿茣放c《舊唐書》均有傳。年輕時才思敏捷。晚唐考試律賦,八韻一篇。據(jù)說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韻,八叉八韻即告完稿,時人亦稱為“溫八叉”、“溫八吟”。詩與李商隱齊名,并稱“溫李”。詞與韋莊齊名,并稱“溫韋”。

      溫庭筠雖為并州人,但他同白居易、柳宗元等名詩人一樣,一生絕大部分時間是在外地度過的。據(jù)考,溫庭筠幼時已隨家客游江淮,后定居于鄠縣(今陜西戶縣)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嘗自稱為杜陵游客。詩辭藻華麗,少數(shù)作品對時政有所反映。溫庭筠早年以詞賦知名,然屢試不第,客游淮間。唐宣宗朝試宏辭,代人作賦,因擾亂科場,貶為隋縣尉。后襄陽刺史署為巡官,授檢校員外郎,不久離開襄陽,客于江陵。唐懿宗時曾任方城尉,官終國子助教。詩詞工于體物,設(shè)色麗,有聲調(diào)色彩之美。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氣韻清新,猶存風(fēng)骨。多寫女子閨情,風(fēng)格濃艷精巧,清新明快。詩詞兼工,是花間詞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被稱為花間鼻祖。

      溫庭筠作為晚唐著名詩人,溫庭筠詩詞俱佳,以詞著稱。溫庭筠詩詞,在藝術(shù)上有獨到之處,歷代詩論家對溫庭筠詩詞評價甚高,被譽為花間派鼻祖。王拯《龍壁山房文集懺庵詞序》云,詞體乃李白、王建、溫庭筠所創(chuàng),“其文窈深幽約,善達賢人君子愷惻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論者以庭筠為獨至”。周濟《介存齋論詞雜著》云:“詞有高下之別,有輕重之別。飛卿下語鎮(zhèn)紙,端已揭響入云,可謂極兩者之能事!庇州d張惠言語云:“飛卿之詞,深美閎約,信然。飛卿蘊釀最深,故其言不怒不懾,備剛?cè)嶂畾。”“針縷之密,南宋人始露痕跡,花間極有渾厚氣象。如飛卿則神理超越,不復(fù)可以跡象求矣。然細繹之,正字字有脈絡(luò)!眲⑽踺d《藝概》更云:“溫飛卿詞,精妙絕人!睖赝ン拊谠~史上的地位,確是非常重要的。

      《花間集》收溫詞最多達66首,可以說溫庭筠是第一位專力填詞的詩人。詞這種文學(xué)形式,到了溫庭筠手里才真正被人們重視起來,隨后五代與宋代的詞人競相為之,終于使詞在中國古代文壇上成蔚為大觀,至現(xiàn)在仍然有著極廣泛的影響。溫庭筠對詞的貢獻,永遠受到后人的尊敬。

      溫庭筠的詩,寫得清婉精麗,備受時人推崇,《商山早行》詩之“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更是不朽名句,千古流傳。相傳宋代名詩人歐陽修非常贊賞這一聯(lián),曾自作“鳥聲茅店雨,野色板橋春”,但終未能超出溫詩原意。

      溫庭筠詩詞集,據(jù)《新唐書·藝文志》,當時曾有《握蘭集》三卷,《金筌集》10卷,《詩集》5 卷,《漢南真稿》10卷,又有與段成式、余知古等人詩文合集《漢上題襟集》10卷,知其創(chuàng)作頗豐?上浼粋鳎袼姕赝ン拗娫~,唯《花間集》、《全唐詩》、《全唐文》中所保存者。

      除詩詞外,溫庭筠還是一位小說作家、學(xué)者。據(jù)《新唐書·藝文志》,溫庭筠撰有小說《乾巽子》3卷、《采茶錄》1卷,編纂類書《學(xué)!10卷。可惜全部亡佚,現(xiàn)在無從探知其詳。尤其是《學(xué)海》10卷的亡佚,實在是我國學(xué)術(shù)史上的一大損失。如果《學(xué)!纺鼙4嫦聛恚厝粫䦟W(xué)術(shù)研究和輯佚等工作大有貢獻。

      作為晚唐著名詩人、我國詞史上的重要人物,溫庭筠詩文集的亡佚,是十分令人痛惜的,實在是古典文學(xué)寶庫中的一大損失。不但詩文集亡佚,連有關(guān)溫庭筠的重要史料也亡佚了,以至現(xiàn)在難以考知溫庭筠的詳細情況,《唐才子傳》所載溫庭筠傳,也時序顛倒,舛錯支離。雖經(jīng)有關(guān)專家的研究,也只能知其大概。雖則如此,溫庭筠還是在文學(xué)史上大放光輝,名垂千古。

      10、春望

      唐·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譯文:

      長安淪陷,國家破碎,只有山河依舊;春天來了,人煙稀少的長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傷國事,不禁涕淚四濺,鳥鳴驚心,徒增離愁別恨。

      連綿的戰(zhàn)火已經(jīng)延續(xù)了半年多,家書難得,一封抵得上萬兩黃金。

      愁緒纏繞,搔頭思考,白發(fā)越搔越短,簡直要不能插簪了。

      注釋:

      國:國都,指長安(今陜西西安)。破:陷落。山河在:舊日的山河仍然存在。

      城:長安城。草木深:指人煙稀少。

      感時:為國家的時局而感傷。濺淚:流淚。

      恨別:悵恨離別。

      烽火:古時邊防報警的煙火,這里指安史之亂的戰(zhàn)火。三月:正月、二月、三月。

      抵:值,相當。

      白頭:這里指白頭發(fā)。搔:用手指輕輕的抓。

      渾:簡直。欲:想,要,就要。勝:受不住,不能。簪:一種束發(fā)的首飾。古代男子蓄長發(fā),成年后束發(fā)于頭頂,用簪子橫插住,以免散開。

      鑒賞: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詩篇一開頭描寫了春望所見:山河依舊,可是國都已經(jīng)淪陷,城池也在戰(zhàn)火中殘破不堪了,亂草叢生,林木荒蕪。詩人記憶中昔日長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華,鳥語花香,飛絮彌漫,煙柳明媚,游人迤邐,可是那種景象今日已經(jīng)蕩然無存了。一個“破”字使人怵目驚心,繼而一個“深”字又令人滿目凄然。詩人寫今日景物,實為抒發(fā)人去物非的歷史感,將感情寄寓于物,借助景物反托情感,為全詩創(chuàng)造了一片荒涼凄慘的氣氛!皣啤焙汀俺谴骸眱蓚截然相反的意象,同時存在并形成強烈的反差!俺谴骸碑斨复禾旎ú輼淠痉笔⒚,煙景明麗的季節(jié),可是由于“國破”,國家衰敗,國都淪陷而失去了春天的光彩,留下的只是頹垣殘壁,只是“草木深”!安菽旧睢比忠馕渡畛,表示長安城里已不是市容整潔、井然有序,而是荒蕪破敗,人煙稀少,草木雜生。這里,詩人睹物傷感,表現(xiàn)了強烈的黍離之悲。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花無情而有淚,鳥無恨而驚心,花鳥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春天的花兒原本嬌艷明媚,香氣迷人;春天的鳥兒應(yīng)該歡呼雀躍,唱著委婉悅耳的歌聲,給人以愉悅!案袝r”、“恨別”都濃聚著杜甫因時傷懷,苦悶沉痛的憂愁。這兩句的含意可以這樣理解:我感于戰(zhàn)敗的時局,看到花開而淚落潸然;我內(nèi)心惆悵怨恨,聽到鳥鳴而心驚膽戰(zhàn)。人內(nèi)心痛苦,遇到樂景,反而引發(fā)更多的痛苦,就如“營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那樣。杜甫繼承了這種以樂景表現(xiàn)哀情的藝術(shù)手法,并賦予更深厚的情感,獲得更為濃郁的藝術(shù)效果。詩人痛感國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會增添內(nèi)心的傷痛。這聯(lián)通過景物描寫,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現(xiàn)了詩人憂傷國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痹娙讼氲剑簯(zhàn)火已經(jīng)連續(xù)不斷地進行了一個春天,仍然沒有結(jié)束。唐玄宗都被迫逃亡蜀地,唐肅宗剛剛繼位,但是官軍暫時還沒有獲得有利形勢,至今還未能收復(fù)西京,看來這場戰(zhàn)爭還不知道要持續(xù)多久。又想起自己流落被俘,扣留在敵軍營,好久沒有妻子兒女的音信,他們生死未卜,也不知道怎么樣了。要能得到封家信多好啊!凹視秩f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詩人在消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xí)r的迫切心情。戰(zhàn)爭是一封家信勝過“萬金”的真正原因,這也是所有受戰(zhàn)爭追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反映出廣大人民反對戰(zhàn)爭,期望和平安定的美好愿望,很自然地使人產(chǎn)生共鳴。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狈榛疬B月,家信不至,國愁家憂齊上心頭,內(nèi)憂外患糾纏難解。眼前一片慘戚景象,內(nèi)心焦慮至極,不覺于極無聊賴之時刻,搔首徘徊,意志躊躇,青絲變成白發(fā)。自離家以來一直在戰(zhàn)亂中奔波流浪,而又身陷于長安數(shù)月,頭發(fā)更為稀疏,用手搔發(fā),頓覺稀少短淺,簡直連發(fā)簪也插不住了。詩人由國破家亡、戰(zhàn)亂分離寫到自己的衰老。“白發(fā)”是愁出來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頭發(fā)白了、疏了,從頭發(fā)的變化,使讀者感到詩人內(nèi)心的痛苦和愁怨,讀者更加體會到詩人傷時憂國、思念家人的真切形象,這是一個感人至深、完整豐滿的藝術(shù)形象。

      這首詩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練,言簡意賅,充分體現(xiàn)了“沉郁頓挫”的藝術(shù)風(fēng)格。且這首詩結(jié)構(gòu)緊湊,圍繞“望”字展開,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結(jié)合。詩人由登高遠望到焦點式的透視,由遠及近,感情由弱到強,就在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轉(zhuǎn)換中含蓄地傳達出詩人的感嘆憂憤。由開篇描繪國都蕭索的景色,到眼觀春花而淚流,耳聞鳥鳴而怨恨;再寫戰(zhàn)事持續(xù)很久,以致家里音信全無,最后寫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環(huán)環(huán)相生、層層遞進,創(chuàng)造了一個能夠引發(fā)人們共鳴、深思的境界。表現(xiàn)了在典型的時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時代的人們熱愛國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達了大家一致的內(nèi)在心聲。也展示出詩人憂國憂民、感時傷懷的高尚情感。

      11、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

      隨風(fēng)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譯文:

      好雨似乎會挑選時辰,降臨在萬物萌生之春。

      伴隨和風(fēng),悄悄進入夜幕。細細密密,滋潤大地萬物。

      濃濃烏云,籠罩田野小路,點點燈火,閃爍江上漁船。

      明早再看帶露的鮮花,成都滿城必將繁花盛開。

      注釋:

      1.知:明白,知道。說雨知時節(jié),是一種擬人化的寫法。

      2.乃:就。發(fā)生:萌發(fā)生長。

      3.發(fā)生:萌發(fā)生長。

      4.潛(qián):暗暗地,悄悄地。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隨風(fēng)而至。

      5.潤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養(yǎng)。

      6.野徑:田野間的小路。

      7.曉:天剛亮的時候。紅濕處:雨水濕潤的花叢。

      8.紅濕處:指有帶雨水的紅花的地方。

      9.花重:花沾上雨水而變得沉重。

      10.重:讀作zhòng(重在這里的意思是:沉重。所以讀作第四聲。)

      11.錦官城:成都的別稱。

      賞析:

      這是描繪春夜雨景,表現(xiàn)喜悅心情的名作。一開頭就用一個“好”字贊美“雨”。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來贊美那些做好事的人。如今用“好”贊美雨,已經(jīng)會喚起關(guān)于做好事的人的聯(lián)想。接下去,就把雨擬人化,說它“知時節(jié)”,懂得滿足客觀需要。其中“知”字用得傳神,簡直把雨給寫活了。春天是萬物萌芽生長的季節(jié),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來了。它的確很“好”。

      頷聯(lián)寫雨的“發(fā)生”,進一步表現(xiàn)雨的“好”,其中“潛”、“潤”、“細”等字生動地寫出了雨“好”的特點。雨之所以“好”,好就好在適時,好在“潤物”。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隨著和風(fēng)細雨地滋潤萬物的。然而也有例外。有時候,它會伴隨著冷風(fēng),受到冷空氣影響由雨變成雪。有時候,它會伴隨著狂風(fēng),下得很兇暴。這時的雨盡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會損物而不會“潤物”,自然不會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評。所以,光有首聯(lián)的“知時節(jié)”,還不足以完全表現(xiàn)雨的“好”。等到第二聯(lián)寫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隨著和風(fēng)的細雨,那個“好”字才落實了!半S風(fēng)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仍然用的是擬人化手法!皾撊胍埂焙汀凹殶o聲”相配合,不僅表明那雨是伴隨和風(fēng)而來的細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潤物”,無意討“好”。如果有意討“好”,它就會在白天來,就會造一點聲勢,讓人們看得見,聽得清。惟其有意“潤物”,無意討“好”,它才選擇了一個不妨礙人們工作和勞動的時間悄悄地來,在人們酣睡的夜晚無聲地、細細地下。

      雨這樣“好”,就希望它下多下夠,下個通宵。倘若只下一會兒,就云散天晴,那“潤物”就不很徹底。詩人抓住這一點,寫了頸聯(lián)。在不太陰沉的夜間,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見,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清。如今放眼四望,“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敝挥写系臒艋鹗敲鞯。此外,連江面也看不見,小路也辨不清,天空里全是黑沉沉的云,地上也像云一樣黑?雌饋磉@雨準會下到天亮。這兩句寫出了夜雨的美麗景象,“黑”與“明”相互映襯,不僅點明了云厚雨足,而且給人以強烈的美感。

      尾聯(lián)是想象中的情景,緊扣題中的“喜”字寫想象中的雨后之晨錦官城的迷人景象。如此“好雨”下上一夜,萬物就都得到潤澤,發(fā)榮滋長起來了。萬物之一的花,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帶雨開放,紅艷欲滴。詩人說: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個錦官城(成都)雜花生樹,一片“紅濕”,一朵朵紅艷艷、沉甸甸,匯成花的海洋!凹t濕”“花重”等字詞的運用,充分說明詩人體物細膩。

      浦起龍說:“寫雨切夜易,切春難!边@首“春夜喜雨”詩,不僅切夜、切春,而且寫出了典型春雨的、也就是“好雨”的高尚品格,表現(xiàn)了詩人的一切“好人”的高尚人格。

      詩人盼望這樣的“好雨”,喜愛這們的“好雨”。所以題目中的那個“喜”字在詩里雖然沒有露面,但“‘喜’意都從罅縫里迸透”(浦起龍《讀杜心解》)。詩人正在盼望春雨“潤物”的時候,雨下起來了,于是一上來就滿心歡喜地叫“好”。第二聯(lián)所寫,是詩人聽出來的。詩人傾耳細聽,聽出那雨在春夜里綿綿密密地下,只為“潤物”,不求人知,自然“喜”得睡不著覺。由于那雨“潤物細無聲”,聽不真切,生怕它停止了,所以出門去看。第三聯(lián)所寫,是詩人看見的?匆娪暌庹凉,就情不自禁地想象天明以后春色滿城的美景。其無限喜悅的心情,表現(xiàn)得十分生動。中唐詩人李約有一首《觀祈雨》:“桑條無葉土生煙,簫管迎龍水廟前。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弦。”和那些朱門里看歌舞的人相比,杜甫對春雨“潤物”的喜悅之情自然也是一種很崇高的感情。

      12、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曾通:層)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譯文: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偉?走出齊魯,依然可見那青青的峰頂。

      神奇自然會聚了千種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黃昏。

      層層白云,蕩滌胸中溝壑;翩翩歸鳥,飛入賞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頂峰,俯瞰群山,豪情滿懷。

      注釋:

     、裴纷冢禾┥揭嗝飞交蜥吩,五岳之首,在今山東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為五岳之首,諸山所宗,故又稱“岱宗”。歷代帝王凡舉行封禪大典,皆在此山,這里指對泰山的尊稱。夫:讀“fú”。句首發(fā)語詞,無實在意義,語氣詞,強調(diào)疑問語氣。如何:怎么樣。

     、讫R、魯:古代齊魯兩國以泰山為界,齊國在泰山北,魯國在泰山南。原是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兩個國名,在今山東境內(nèi),后用齊魯代指山東地區(qū)。青未了:指郁郁蒼蒼的山色無邊無際,浩茫渾涵,難以盡言。青:指蒼翠、翠綠的美好山色。未了:不盡,不斷。

     、窃旎捍笞匀。鐘:聚集。神秀:天地之靈氣,神奇秀美。

      ⑷陰陽:陰指山的北面,陽指山的南面。這里指泰山的南北。割:分?鋸埖恼f法。此句是說泰山很高,在同一時間,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昏曉:黃昏和早晨。極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清曉與黃昏,明暗迥然不同。

      ⑸蕩胸:心胸搖蕩。曾:同“層”,重疊。

     、蕸Q眥(zì):眥:眼角。眼角(幾乎)要裂開。這是由于極力張大眼睛遠望歸鳥入山所致。決:裂開。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藭敚航K當,定要。凌:登上。凌絕頂,即登上峰。

      ⑻。盒稳菰~的意動用法,意思為“以······為小,認為······小”。

      賞析:

      這首詩是杜甫青年時代的作品,充滿了詩人青年時代的浪漫與激情。全詩沒有一個“望”字,卻緊緊圍繞詩題“望岳”的“望”字著筆,由遠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詩人描寫了泰山雄偉磅礴的氣象,抒發(fā)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視一切的雄心壯志,洋溢著蓬勃向上的朝氣。

      首句“岱宗夫如何?”寫乍一望見泰山時,高興得不知怎樣形容才好的那種揣摹勁和驚嘆仰慕之情,非常傳神。岱是泰山的別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為岱宗!胺蛉绾巍,就是“到底怎么樣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語氣助詞,這里把它融入詩句中,是個新創(chuàng),很別致。這個“夫”字,雖無實在意義,卻少它不得,所謂“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芍^匠心獨具。

      接下來“齊魯青未了”一句,是經(jīng)過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它沒有從海拔角度單純形容泰山之高,也不是像謝靈運《泰山吟》那樣用“崔崒刺云天”這類一般化的語言來形容,而是別出心裁地寫出自己的體驗──在古代齊魯兩大國的國境外還能望見遠遠橫亙在那里的泰山,以距離之遠來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為魯,泰山之北為齊,所以這一句描寫出的地理特點,在寫其他山岳時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東郡望岳樓》特別提出這句詩,并認為無人能繼。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兩句,寫近望中所見泰山的神奇秀麗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腳。一個“鐘”宇把天地萬物一下寫活了,整個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給了泰山。山前向日的一面為“陽”,山后背日的一面為“陰”(山南水北為“陽”,山北水南為陰),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曉被割于山的陰、陽面,所以說“割昏曉”。這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現(xiàn)象,可詩人妙筆生花,用一個“割”字,則寫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種主宰的力量,這力量不是別的,泰山以其高度將山南山北的陽光割斷,形成不同的景觀,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這里詩人此用筆使靜止的泰山頓時充滿了雄渾的力量,而那種“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創(chuàng)作風(fēng)格,也在此得到顯現(xiàn)。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兩句,是寫細望。見山中云氣層出不窮,故心胸亦為之蕩漾!皼Q眥”二字尤為為傳神,生動地體現(xiàn)了詩人在這神奇縹緲的景觀而前像著了迷似的,想把這一切看個夠,看個明白,因而使勁地睜大眼睛張望,故感到眼眶有似決裂。這情景使泰山迷人的景色表現(xiàn)得更為形象鮮明!皻w鳥”是投林還巢的鳥,可知時已薄暮,詩人還在望。其中蘊藏著詩人對祖國河山的熱愛和對祖國山河的贊美之情。

      末句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兩句,寫詩人從望岳產(chǎn)生了登岳的想法,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仙字精神。此聯(lián)號為絕響,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寫出了雄視一切的雄姿和氣勢,也表現(xiàn)出詩人的心胸氣魄!皶敗笔翘迫丝谡Z,意即“一定要”。如果把“會當”解作“應(yīng)當”,便欠準確,神氣索然。眾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進行對比,表現(xiàn)出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這正是杜甫能夠成為一個偉大詩人的關(guān)鍵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為的人們所不可缺少的。這就是這兩句詩一直為人們所傳誦的原因。正因為泰山的崇高偉大不僅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所以登上的極頂?shù)南胪旧,當然也具備了雙重的含義。

      全詩以詩題中的“望”字統(tǒng)攝全篇,句句寫望岳,但通篇并無一個“望”字,而能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可見詩人的謀篇布局和藝術(shù)構(gòu)思是精妙奇絕的。這首詩寄托雖然深遠,但通篇只見登覽名山之興會,絲毫不見刻意比興之痕跡。若論氣骨崢嶸,體勢雄渾,更以后出之作難以企及。

      13、送別

      唐·王維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

      但去莫復(fù)問,白云無盡時。

      譯文:

      請你下馬來喝一杯酒,敢問朋友你要去何方?

      你說因為生活不得意,回鄉(xiāng)隱居在終南山旁。

      只管去吧我何須再問,看那白云正無邊飄蕩。

      注釋:

      飲君酒:勸君飲酒。飲,使……喝。

      何所之:去哪里。之,往。

      歸臥:隱居。南山:終南山,即秦嶺,在今陜西省西安市西南。陲:邊緣。

      但,只。

      賞析:

      這首詩寫送友人歸隱。全詩六句,僅第一句敘事,五個字就敘寫出自己騎馬并轡送了友人一段路程,然后才下馬設(shè)酒,餞別友人。下馬之處也就是餞飲之地,大概在進入終南山的山口。這樣就把題旨點足。以下五句,是同友人的問答對話。第二句設(shè)問,問友人向哪里去,以設(shè)問自然地引出下面的答話,并過渡到歸隱,表露出對友人的關(guān)切。三、四句是友人的回答?此普Z句平淡無奇,細細讀來,卻是詞淺情深,含著悠然不盡的意味。王維筆下是一個隱士,有自己的影子,至于為什么不得意,放在杜甫等人那里一定有許多牢騷,可在這里只是一語帶過,更見人物的飄逸性情,對俗世的厭棄以及對隱居生活的向往。

      “不得意”三字,指出了友人歸隱的原因,道出了友人心中郁抑不平。至于友人不得意的內(nèi)容,當然主要是指政治上、功業(yè)上的懷才不遇。詩人沒有明確寫出,也不必寫出,留以想象空間。五、六句,是他在得知友人“不得意”后,對友人的勸慰。他勸友人只管到山中去,不必再為塵世間得意失意的事情苦惱,只有山中的白云才是無窮無盡的。這里明說山中白云無盡,而塵世的功名利祿的“有盡”,無常,已含蘊其中。這兩句意蘊非常復(fù)雜、豐富,詩的韻味很濃。句中有詩人對友人的同情、安慰,也有自己對現(xiàn)實的憤懣,有對人世榮華富貴的否定,也有對隱居山林的向往。似乎是曠達超脫,又帶著點無可奈何的情緒。從全篇看,詩人以問答的方式,既使送者和行人雙方的思想感情得以交流,又能省略不少交代性的文字,還使得詩意空靈跳脫,語調(diào)親切。

      王維這首《送別》,用了禪法入詩,富于禪家的機鋒。禪宗師弟子間斗機鋒,常常不說話,而做出一些奇怪的動作,以求“心心相印”。即使要傳達禪意,也往往是妙喻取譬,將深邃意蘊藏在自然物象之中,讓弟子自己去參悟。王維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吸收了這種通過直覺、暗示、比喻、象征來寄寓深層意蘊的方法。他在這首詩中,就將自己內(nèi)心世界的復(fù)雜感受凝縮融匯在“白云無盡時”這一幅自然畫面之中,從而達到了“拈花一笑,不言而喻”,尋味無窮的藝術(shù)效果。

      14、贈從弟

      劉楨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fēng)。

      風(fēng)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

      冰霜正慘凄,終歲常端正。

      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譯文:

      高山上挺拔聳立的松樹,頂著山谷間瑟瑟呼嘯的狂風(fēng)。風(fēng)聲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剛勁!任它滿天冰霜慘慘凄凄,松樹的腰桿終年端端正正。難道是松樹沒有遭受嚴寒?不,是松柏天生有著耐寒的本性!

      賞析:

      詩人希望堂弟能向松柏那樣堅貞自守,不因外力的壓迫而改變本性,也有自況自勉的含義。詩人不是孤立地詠物寫松,而是把松柏放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來刻畫,突出了它與作為對立面的狂風(fēng)、冰雹的搏斗,可謂是通過典型環(huán)境來刻畫典型性格,使松柏的形象以勝利者的姿態(tài)傲然挺立在高山之巔,顯示出一種激勵人心和斗志的崇高美、悲壯美。人是環(huán)境的產(chǎn)物,也會受到各種環(huán)境因素的挫折、考驗。詩人告訴我們,必須像松柏那樣永遠保持堅貞自強的個性,才不愧為一個頂天立地的人。

      1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fēng)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譯文:

      這京城長安有三秦護衛(wèi),(我們今天在這里分手了,)遙望蜀州,只見風(fēng)煙迷茫。要說離別的心情,我跟你完全一樣,因為我們都是離鄉(xiāng)奔走出外做官的人。好在四海之內(nèi)都有知心朋友,就是遠在天邊也仍像是近鄰。不要在分手的路口,像少男少女那樣讓淚水沾濕了手巾。

      賞析:

      作者送友人去蜀州赴任,雖依依惜別,卻不作悲酸傷感之語,而是以寬廣豁達的胸襟唱出了“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千古名句。此詩高昂豪邁的格調(diào)使一般充滿離愁別恨的送別詩相形見絀。

      16、登幽州臺歌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注釋:

      幽州臺:亦即傳說中燕昭王為求賢而筑的黃金臺。

      古人:指古代的明君賢士,如燕昭王、樂毅等。這句表現(xiàn)了詩人對歷史上君臣遇合,風(fēng)云聚會成就一番事業(yè)的無限向往之情。

      來者:指后世的明君賢士。這句表現(xiàn)了詩人苦于人生有限而不及見“來者”的無限傷感之意。

      譯文:

      前不見圣賢之君,后不見賢明之主。

      想到時間的久遠和空間的廣大,一陣悲傷涌上心頭,禁不住啊,我獨自熱淚縱橫。

      賞析:

      作者登上幽州臺,感慨萬千,感到前看歷史,像燕昭王那樣禮賢下士的君王已不可見;俯瞰現(xiàn)實,也沒有出現(xiàn)燕昭王那樣的后繼人。天地如此廣闊無垠,竟然無人識別詩人,因而愴然淚下。全詩抒發(fā)了時空無窮,人生有限,壯志難酬之情。

      17、終南別業(yè)

      王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譯文:

      到了中年我偏好佛道,晚年安家在中南山旁。

      興致來了獨自出游,快意的事只有自己知道。

      漫步到江水盡頭,靜坐著觀望空中云朵飄飛。

      偶遇一個林中老翁,盡情談笑忘了返回的時間。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晚年之作,具體描寫了詩人悠閑自得的隱居生活。興來獨往,沿江漫步,走到流水盡頭,仰觀天上云卷云舒,偶遇山中老翁,盡情談笑,樂而忘歸。全詩活脫地寫出了一個悠閑自在,逍遙自得的隱者形象。語言平淡含蓄,形象瀟灑飄逸。

      18、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fēng)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fā)。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

      譯文:

      棄我而去的昨天已不可挽留,擾亂我心緒的今天使我極為煩憂。

      萬里長風(fēng)吹送一群群秋雁,面對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樓開懷暢飲。

      叔父的文章具有東漢建安文學(xué)剛健遒勁的風(fēng)骨。而我的詩風(fēng),也像謝朓那樣清新秀麗、飄逸豪放。

      我們都懷著壯志豪情,簡直要飛上青天攬取明月。(然而每當想起人生的際遇,就憂從中來。)

      好像抽出寶刀去砍流水一樣,水不但沒有被斬斷,反而流得更猛了。

      我舉起酒杯痛飲,本想借酒排遣煩憂,結(jié)果反倒愁上加愁。

      !人生在世竟然如此不稱心如意,還不如明天就披散了頭發(fā),隱居江湖,乘一只小舟在江湖之上自在地漂流。

      賞析:

      作者在宣州謝朓樓上與他的族叔——校書郎李云餞別,借著幾分酒意,宣泄心中的抑郁:歲月如流,年華虛度,令他“多煩憂”;雖然具有出眾的才華和遠大的抱負,但懷才不遇,功業(yè)無成,理想不能實現(xiàn),精神的苦悶難以解脫,于是,他選擇了隱居山林、四處漂泊這樣一條“出路”。

      19、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譯文:

      長安街上細小的春雨潤滑如酥,草色近看沒有綠意,遠看草色青青。

      早春正是一年春光的大好時節(jié),大大勝過滿城楊柳堆煙的暮春。

      賞析:

      本詩寫的是早春之景,表達了對春天來臨時生機蓬勃景象的敏感以及由此而引發(fā)的欣喜之情,以引逗好友走出家門,去感受一下早春的信息。全詩前兩句寫早春之景,最為精彩的一句是“草色遙看近卻無”,刻畫了如詩一樣的早春,以及心靈的微妙感受,清新秀雅,頗具神韻。后兩句議論,突出早春的可愛。此詩語言清新、自然、流暢。

      20、無題

      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fēng)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yīng)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譯文:

      相見的時候難,分離的時候一樣難舍難離。東風(fēng)無力吹,百花已凋零。春蠶直到死,吐絲才罷休,蠟燭燃盡,蠟淚才滴干。早起對鏡梳妝,只怕如云雙鬢改變顏色,夜晚吟詩,也會覺得月光比較寒冷。蓬萊仙境離這里沒有多少路程。殷勤的青鳥信使啊,麻煩您為我探看道路。

      賞析:

      全詩以一“別”字統(tǒng)領(lǐng),書寫了無比深摯的相思別離之情,極寫凄怨之深、哀婉之痛,并借神話傳說表達了對心中戀人的無比摯愛和深切思念。全詩的抒情,回環(huán)往復(fù),深沉婉轉(zhuǎn);雙關(guān)語及比喻、象征等表現(xiàn)手法的運用,形象貼切,生動深刻。其中“相見時難別亦難”和“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意蘊豐富,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21、相見歡

      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譯文:

      無言地獨自一人登上西樓,抬頭望天,天上寒月如鉤。低頭望去,只見梧桐樹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籠罩在清冷凄涼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斷,理也理不清,讓人心亂如麻的,正是離別之苦。那悠悠愁思纏繞在心頭,卻又是另一種無可名狀的痛苦。

      賞析:

      這首詞是作者自述囚居生活、抒寫離愁的詞作。身為亡國之君的李煜,像幽閉在清秋深院的梧桐,孤苦、寂寞,沒有自由,痛苦、悲傷達到極點。全詞深刻細膩地刻畫詞人的矛盾心理和無法排遣的苦衷。上片寫深秋月夜詞人獨處的情景。下片,離愁劈空而來,似波濤洶涌,將全篇推向高潮。作者將看不見、摸不著的離愁形象,貼切、自然地表達出來,欲哭無淚,感人至深。全詞自然真率,無一絲雕琢痕跡。藝術(shù)造詣極高,感人極深。

      22、登飛來峰

      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wù)f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譯文:

      飛來峰上聳立著高高的寶塔,我聽人說地面晨雞初鳴時,在塔上便可以看到紅日高升。

      登上去就不用擔心浮云遮住遠望的視線,那是因為身在凌空的最高層。

      賞析:

      全詩表現(xiàn)了王安石高瞻遠矚的思想理念,和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精神,其躊躇滿志的情懷溢于言表。全詩寫景和抒懷緊密結(jié)合,從而突出了詩的主題。

      23、蘇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xiāng)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譯文:

      碧云漂浮的藍天,黃葉紛鋪的大地,蕭瑟的秋景連著江中水波,波上寒煙彌漫,一片蒼翠。

      一抹斜陽映照著群山,遠處水天相接,綿密的芳草不解人情,一直鋪到斜陽照不到的遠山之外。

      默默思念家鄉(xiāng)而黯然神傷,纏人的羈旅愁思難以排遣。除非是夜夜都做回鄉(xiāng)的好夢,才能安然入睡。

      不要在明月夜獨倚高樓(遙望故鄉(xiāng)),將苦酒灌入愁腸,一杯一杯都化作了相思的眼淚。

      賞析:

      這首詞以絢麗多彩的筆墨描繪了秋暮江野的遼闊蒼茫景色,以碧云、黃葉、翠煙、斜陽等富有季節(jié)特征的景物來渲染凄清悲涼的氣氛。上片描寫詞人登高所見的秋景,為下文的思鄉(xiāng)之情作鋪墊。下片寫詞人也不能寐,高樓獨倚,借酒澆愁的情狀,抒發(fā)了強烈的思想愁緒。全詞意境開闊,氣勢恢宏,而又柔情似水,纏綿婉曲,細膩雋永。

    【完整版古典詩詞名篇鑒賞】相關(guān)文章:

    古典詩詞鑒賞02-21

    古典詩詞鑒賞精選12篇02-21

    古典詩詞鑒賞12篇02-21

    古典詩詞鑒賞(12篇)02-21

    古典詩詞鑒賞之杜甫篇03-28

    唐宋古詩詞鑒賞名篇優(yōu)秀03-17

    唯美古典詩詞04-27

    中國的古典詩詞名句10-17

    古典詩詞的聲韻美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