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來頻與李二賓客郭外同游因贈長句》古詩原文意思賞析
古詩《春來頻與李二賓客郭外同游因贈長句》
年代:唐
作者: 白居易
風光引步酒開顏,送老消春嵩洛間。
朝踏落花相伴出,暮隨飛鳥一時還。
我為病叟誠宜退,君是才臣豈合閑。
可惜濟時心力在,放教臨水復登山。
導讀:古代科舉考試是中國古代封建統(tǒng)治者為選拔人才資源,而設(shè)置的一種考試制度,讓讀書人參加的人才選拔考試,學而優(yōu)則仕的一種制度。
科舉制的殿試部分是由皇帝親自主持、以分科考試形式錄用人才的取士制度。
魏晉以來,采用九品中正制,官員大多從各地高門權(quán)貴的子弟中選拔。權(quán)貴子弟無論優(yōu)劣,都可以做官。許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實學的人,卻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擔任高官。為改變這種弊端,隋文帝開始用分科考試來選舉人才。隋煬帝時期正式設(shè)置進士科,考核參選者對時事的看法,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我國科舉制度正式誕生
明代正式科舉考試分為鄉(xiāng)試、會試、殿試三級。鄉(xiāng)試是由南、北直隸和各布政使司舉行的地方考試。地點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駐地。每三年一次,逢子、午、卯、酉年舉行,又叫鄉(xiāng)闈?荚嚨脑噲龇Q為貢院?计谠谇锛景嗽拢视址Q秋闈。凡本省科舉生員與監(jiān)生均可應(yīng)考。主持鄉(xiāng)試的有主考二人,同考四人,提調(diào)一人,其它官員若干人?荚嚪秩龍觯謩e于八月九日、十二日和十五日進行。鄉(xiāng)試考中的稱舉人,俗稱孝廉,第一名稱解元。唐寅鄉(xiāng)試第一,故稱唐解元。鄉(xiāng)試中舉叫乙榜,又叫乙科。放榜之時,正值桂花飄香,故又稱桂榜。放榜后,由巡撫主持鹿鳴宴。席間唱《鹿鳴》詩,跳魁星舞。
會試是由禮部主持的全國考試,又稱禮闈。于鄉(xiāng)試的第二年即逢辰、戍、未年舉行。全國舉人在京師會試,考期在春季二月,故稱春闈。會試也分三場,分別在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舉行。由于會試是較高一級的考試,同考官的'人數(shù)比鄉(xiāng)試多一倍。主考、同考以及提調(diào)等官,都由較高級的官員擔任。主考官稱總裁,又稱座主或座師?贾械姆Q貢士,俗稱出貢,別稱明經(jīng),第一名稱會元。
殿試在會試后當年舉行,時間最初是三月初一。明憲宗成化八年起,改為三月十五。應(yīng)試者為貢士。貢士在殿試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殿試由皇帝親自主持,只考時務(wù)策一道。殿試畢,次日讀卷,又次日放榜。錄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第一名稱狀元、鼎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稱三鼎甲。二甲賜進士出身,三甲賜同進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皆稱傳臚。一、二、三甲通稱進士。進士榜稱甲榜,或稱甲科。進士榜用黃紙書寫,故叫黃甲,也稱金榜,中進士稱金榜題名。
鄉(xiāng)試第一名叫解元,會試第一名叫會元,加上殿試一甲第一名的狀元,合稱三元。連中三元,是科舉場中的佳話。明代連中三元者僅洪武年間的黃觀和正統(tǒng)年間的商輅二人而已。
【《春來頻與李二賓客郭外同游因贈長句》古詩原文意思賞析】相關(guān)文章:
贈郭給事古詩原文及賞析01-28
贈張旭古詩原文賞析01-25
《秋來》古詩原文及賞析03-11
贈花卿古詩原文及賞析04-30
春望古詩原文賞析04-06
送李判官赴東江古詩原文意思賞析03-02
古詩原文意思賞析02-27
古詩原文意思與賞析02-27
李白《贈柳圓》古詩原文及賞析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