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擬挽歌辭三首其一古詩賞析
《擬挽歌辭三首其一》作者為魏晉文學家陶淵明。其古詩全文如下:
有生必有死,早終非命促。
昨暮同為人,今旦在鬼錄。
魂氣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嬌兒索父啼,良友撫我哭。
得失不復知,是非安能覺。
千秋萬歲后,誰知榮與辱。
但恨在世時,飲酒不得足。
【前言】
《擬挽歌辭三首其一》是陶淵明晚年六十三歲的作品,寫后兩月后逝世了。詩人假設(shè)自己死后親友的情況,既表達自己對生死的看法,也安慰親友不必過于悲傷。
【注釋】
。1)嶕峣:很高的樣子。
(2)幽室:指墳穴。
。3)向來:剛才。
。4)或余悲:也許有些人還有悲傷。亦已歌:也開始唱歌了。
(5)何所道:有什么可說的呢?山阿:山陵。
【賞析】
其一是說死后收殮的情況,描述兒女朋友痛哭,詩人豁達地說死后便沒有榮譽與羞辱,只覺得酒還未喝夠便死了,有些遺憾。
其二是出殯前的`祭祀。詩人描述親人的哀傷,自己雖感到不能飲酒的遺憾,但已為快離家園而有些黯然。
其叁是寫下葬的情形。對下葬后的幽冥世界不猜測,也認為賢達也不能逃避死亡。這與當時追求神仙得道的風氣迥異。
陶淵明有一些以發(fā)揮哲理為主要內(nèi)容的作品,《擬挽歌辭》也可以歸入這一類。這類詩可以視為玄言詩,但與東晉流行的玄言詩有所不同,并非“柱下之旨歸,漆園之義疏”(劉勰《文心雕龍·時序》),而是將生活中的體驗提煉到哲學的高度。魏晉人注重門閥,陶詩中有的寫到宗族關(guān)系或?qū)鹤蛹右杂栒],如《命子》、《責子》、《贈長沙公》等,可見陶淵明也還是重視家族的榮譽和門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