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舒說,做人凡事要靜,靜靜地來,靜靜地去,靜靜努力,靜靜收獲,切忌喧嘩。年紀越大,越明白平靜、緩慢的可貴,“心有猛虎,細嗅薔薇”。分享一篇女性勵志文章:女人越自律,活得越高級,歡迎閱讀。
女人越自律,活得越高級
文 | 周沖
楊麗萍曾接受采訪。
在她的練功室,有人問她:“你這么瘦,每天吃多少食物?”
她打開自己的飯盒:
一小片(注意,是片)牛肉,半只蘋果,一個雞蛋。
這就是她的午餐。
并且,還是在高強度、不間斷的舞蹈訓練時,所食用的午餐。
看到她的食物時,相信每個人,都會感覺自己是頭牛。
在一天到晚靜坐的日子里,我們還是吞咽一堆堆的油膩高熱食物,并且攝入太多,無法自控,猶如饕餮,因而身體肥胖,感覺沉重,無止境地往下墮著,墮著,離輕盈自由之態(tài),愈來愈遠。
人繼續(xù)問:“餓不餓?”
她答:“熱量已經(jīng)夠了。你看我還不是照樣跳舞,從沒有倒在臺上!
看到此話,一個詞躍然而出:自律。
她是已經(jīng)通過理智分析,把自律意識,融入自己血液了,成了自動搖控器,成了一道心理程序,一到飯點,自然而然地照做。
而做到了這樣的自律,任何人都不會活得低級。
所以,楊麗萍哪怕已經(jīng)58歲,依然有仙姿,有靈氣,依然是一個精靈,任何人與之相比,都多了一層油膩的俗氣。
40年前,心理學教授Walter Mischel,做了一個著名的棉花糖實驗。
她召集了數(shù)百名4歲的小孩,讓他們待在一個房間里,房間的桌上,放著一塊棉花糖或者餅干。
她告訴小朋友:她會離開房間一會兒,桌上的零食可以吃掉。
如果能等到她回來的話,就會獲得雙倍的糖果和餅干。
教授離開后,有些小孩一分鐘也等不及,就吃掉了零食。
有些則可以等上20分鐘,獲得雙倍獎勵。
實驗的有趣之處,在孩子們長大后的表現(xiàn)。
1981年,參加過棉花糖實驗的653名孩子,都已經(jīng)進入高中,Mischel給他們的父母和老師,發(fā)去了調(diào)查問卷。
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不擅長等待的孩子,普遍更有行為問題,無論是在學;蚣依锒既绱。他們的SAT成績較差,不擅長應對壓力環(huán)境,注意力不集中,交不到朋友。
而能夠等待15分鐘的孩子,比只能等待30秒鐘的孩子,SAT成績平均高出210分。
實驗還在進行。
在孩子們進入而立之年后,兩拔孩子也出現(xiàn)了明顯不一樣的表現(xiàn)。
那些不擅長等待的孩子,成年后更容易體重超標,沾染毒品。
而擅長等待的,則普遍獲得更大成就,身體更苗條,家庭更和睦。
我是在30歲以后,才漸漸懂得自律的重要性。
曾經(jīng)也覺得,人要稟持一種輕松的生活觀,想吃就吃,想喝就喝,畢竟,人生苦短,及時行樂,方不辜負。
但年歲漸長,才發(fā)覺不對。
在《意志力 : 關(guān)于專注、自控與效率的心理學》這本書中,有這樣一句話——
最主要的個人問題和社會問題,核心都在于缺乏自我控制:
不由自主地花錢借錢,沖動之下打人,學習成績不好,工作拖拖拉拉,酗酒吸毒,飲食不健康,缺乏鍛煉,長期焦慮,大發(fā)脾氣……
而缺乏自我控制,必導致一系列人生悲劇:身材變形,罹患疾病,失去朋友,被炒魷魚,離婚,坐牢……
比如,我所認識的一個濫性的、睡了100多個男人、墮了三次胎的女人,現(xiàn)在看她朋友圈,依然和6年前一樣,粗俗、貧窮、肥胖、沒有安全感。
一個饕餮的、從不節(jié)制食欲的人,現(xiàn)在肥成了一只豬。
一個一天到晚只想嗨,趕每一個酒場,赴每一次聚會,玩轉(zhuǎn)每一個KTV與酒吧的女人,自覺風情萬種,卻不知,人一提起她,大多滿臉鄙夷,少人看得起。
當然,熱衷一夜情的男人除外。
再比如,一個聽從購物欲,一遇淘寶打折,便瘋狂下單的人,現(xiàn)在依然邋里邋遢,沒檔次,無品味,渾身的廉價氣質(zhì)。
是的,在這個社會里,我們很容易聽到美化墮落、懶惰、不自律,來讓自己心安理得的漂亮言辭。
我們會說,放縱自己,就是善待自己。
我們會說,處處謹慎小心,太窩囊了,太失敗了……
其實不然。
無論是從學業(yè),還是職場,還是個人生活,自律都是獲得成功的最最最最最重要的因素。
有一項心理學研究,調(diào)查何種因素影響大學生的成績。
研究人員先將可能有用的品質(zhì)都列舉出來,諸如積極、開朗、幽默、嚴謹、健談、冷靜、內(nèi)向、愛閱讀……等三十多項。
接著,找了數(shù)百學生進行一一測試。
最終發(fā)現(xiàn),這些品質(zhì)對成績好壞,沒有根本性的影響。
唯一能影響成績的,就是自控。
甚至,這是比智商,更加重要的指標。
能管住自己,該讀書的時候就讀書,該聽課的時候就聽課,該做作業(yè)時就做作業(yè),那么,他就一定會獲得驕人的成績。
而在生活中,也是一樣。
自控力強的人,比較少患心理疾病,工作更有效率,較多有共情同理心,更受人信任,也更容易成功。
因此,羅伊•鮑邁斯特在《意志力》一開頭,就說了這段話:
不管你如何定義成功——家庭美滿,擁有知己,腰纏萬貫,經(jīng)濟有保障,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心靈健康,內(nèi)心富足等等——往往都要具備幾個品質(zhì)。
心理學家在尋找這種品質(zhì)時,一致發(fā)現(xiàn):自制力,才是它的重中之重。
當然,生活方式的選擇,是每個人自己的事。
你就是要變LOW逼,就是想當屌絲,就是想消極失敗,我也攔不住你。
但,任何一個有志有趣有品者,都會向著更好的方向,努力擺脫自身的臟亂差,獲得更加真善美的人生。
只有如此,我們才會感嘆:生而為人,真好!
那么,怎樣才能做到?
康德說,自律使我們與眾不同。
自律令我們活得更高級。
也正是自律,使我們獲得更自由的人生。
他的推理是這樣的:
假如我們像動物一樣,聽從欲望,逃避痛苦,我們并不是真的自由行動。
為什么不是?
因為我們成了欲望和沖動的奴隸。
我們不是在選擇,而是在服從。
但人之所以為人,就在于,人不是被欲望主宰,而是自我主宰。
只有自我主宰,才會獲得自由。
前些天,在朋友圈看到一段話,說得妙極。
它是這么說的:
我對任何唾手可得、快速、出自本能、即興、含混的事物沒有信心。
我相信緩慢、平和、細水流長的力量,踏實,冷靜。
我不相信缺乏自律精神,不自我建設(shè),不努力,可以得到個人或集體的解放。
當你此刻,亦拔劍四顧,滿目茫然,困在生活的荒漠、現(xiàn)實的牢籠中,不知何去何從。
請記得,通過自由之境的,唯有一條路可走:以自律之法,規(guī)避掉麻煩,擺脫掉羈絆,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前往你想去的遠方。
或許,窮極一生,藉此之途,你也無法抵達夢想的烏托邦。
但是,在前行的路上,你一定會充滿欣喜,充滿福蔭,遇見自我的桃花源,遇見意志的理想國,在那個大同世界,你會與自己重新相愛,與他人握手言和,同時對世界說:我生,我愛,我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