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六月,草木蔥蘢,百花嬌艷,萬紫千紅,空氣中飄散著濃濃的粽香,沁人心脾,仿佛提醒著人們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就要來臨了。下面是關于端午節(jié)的微信優(yōu)美散文:端午情思,歡迎欣賞。
農(nóng)歷五月初五,又稱端午節(jié)、五月節(jié)、艾節(jié)、重五。端午節(jié)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是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白芷,喝雄黃酒。據(jù)說吃粽子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至于蒿草艾葉香包等東西是為了辟邪,F(xiàn)在是我國法定假日之一,被列入世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歷代有大量詩詞歌賦傳誦。
當走在街上,家家戶戶都用艾草樹枝掛著香包和葫蘆,店鋪里也擺滿各色粽子,以及節(jié)日掛飾,不由得想起了流年里端午節(jié)的點點滴滴。
那時候奶奶還健在,奶奶是中國傳統(tǒng)的小女人,裹足,腳小小的,可一到端午節(jié)來臨就開始跺著小腳忙個不停。上街買糯米,竹葉,大棗等和做香包用的彩布線,疊葫蘆的彩紙。置辦齊就開始在家操持著做起粽子,繡起香包。奶奶的腳雖小,個子不高,可他的手特別巧,左鄰右舍都喜歡吃她包的粽子,掛她繡的香包。奶奶每年都要提前四五天把糯米用盆泡上,每天換著水,至今我也不懂為什么泡那么久的門道,只知道奶奶說這樣包出的粽子才有勁道,吃起來口感好。
端午那天奶奶總是早早起床,去野外踩回一大把艾蒿,還要把提前縫制好的香包裝上艾葉,用幾個艾蒿枝或樹枝奶奶踩著板凳踮著小腳把葫蘆掛在自家屋檐下,我們也少不了每人發(fā)個香包掛在腰上或脖子上,說:要給我們帶來好運。我們的香包都是裝的陳年艾葉,奶奶告訴我們這樣香氣大而久可以辟邪,那時喜歡和奶奶一起把香包掛在屋內(nèi)驅(qū)蚊,放柜子里防蟲。奶奶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這是老風俗,不知道傳了多少年,多少代!”
長大一些后,奶奶在給我掛香包時,我就羞于掛在脖子上,而是背地里拿下掛在包包或手機上,即適應了辟邪的傳統(tǒng),也不至于傷到老人的心,實際上也挺時尚好看,有時也偷偷多拿幾個,送給朋友。玲瓏可愛,簡樸而富有美感。
直到奶奶去世的前一兩年,由于年邁奶奶手腳有些不聽使喚了,但他老人家仍樂此不疲的繡著荷包,包著粽子。奶奶包的粽子特好吃,勁道的糯米,再加上兩粒紅棗,用竹葉包好,兩頭尖尖,中間鼓鼓,再用線綁牢,怕竹葉開,然后用鍋蒸,可口的粽子就做好了。
奶奶喜歡把采來的蒿草掛在屋檐下,留著用。那年我受了潮濕,身上一片片小紅點,奇癢。一撓就猖起來,爸爸媽媽趕緊給我買藥,奶奶說是受了風,趕快取下她珍藏在檐下的寶貝,給我熬湯,用湯給我洗,又用塑料把我和湯罩在一起熏。說來也怪,經(jīng)奶奶這么一弄出了一身汗,病癥真的沒了。奶奶蠻有成就的臉流露出自豪的笑,就在此時我看到奶奶皺紋里都寫著幸福,我也跟著甜甜的笑了......
奶奶去世十多年了,媽媽就和奶奶一樣,年年每逢端午做著粽子,繡著香包,采著艾蒿,依舊掛于檐下,我們就這樣吃著奶奶和母親做的粽子長大了。今年母親也去了哥哥那里,在另一座城市遙望,今年我相信母親依舊會包粽子掛香包.....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看著那些櫥窗里展賣的各色粽子和香包,不由得想起那些舊時光,想起奶奶,想起各居天涯的親人;想起母親,想起那身在異鄉(xiāng)的親人。他們是否也在望粽思親,是否為我備好香包?
年年端午,今又重陽,唯有流年里奶奶親手做的粽子最勁道,最回味悠長,親手繡的香包,最辟邪,最能帶來好運常常;經(jīng)年里媽媽做的粽子叫我最向往,最能香氣飄入我夢鄉(xiāng),媽媽縫制的香包叫我有了回家的渴望......
放一盞河燈,許一份愿望,寄一份相思,圓一個傳統(tǒng)而又現(xiàn)實的夢想:重五,我的鄉(xiāng)愁被拉得很長......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
1.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的微信文章精選3篇
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