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教案
導語:七年級語文第二單元的課文既有文言文,也有現(xiàn)代文,包括《童趣》、《行道樹》、《理想》等。下面是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教案,歡迎參考!
第五課:童趣
一:教學建議和重點
本文可用兩節(jié)課教讀。
由于本文是學生入學后所學第一篇文言文,有必要先談談學習文言文的意義和方法。時間不超過20分鐘。要點如下:
一、文言文是古代的書面語體,特點是簡潔、典雅。文言文來源于古代漢語口語,現(xiàn)代漢語也來源于古代漢語口語,二者同源而異流,二者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同為主,不同為次,所以不難學,我們要有學好的信心。
二、學文言是為了繼承祖國的文化,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歷史上的許多事情;文言文中的許多詞匯、語匯依然保存在現(xiàn)代漢語中,學文言文可以豐富我們的語言倉庫。
三、學好文言文的關鍵在于培養(yǎng)語感。培養(yǎng)語感方法有“三要”:一要熟讀背誦課文,目的是熟悉文言文的表達方式和語言習慣;二要自己用心領悟,目的是把“言”和“意”融為一體,見“言”而知“意”;三要主動積累詞匯、語匯,目的是掌握文言文的表達工具。這三條密切相關,缺一不可。
教讀本課,擬用70分鐘。建議如下:
1.一定要做到當堂成誦
本文共221字,用中速讀一遍約需1分50秒,假定在課上讀12遍(含教師范讀和領讀),僅需24分鐘左右,完全有可能實現(xiàn)當堂成誦。這樣做,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一個誦讀的習慣。為實現(xiàn)這個目標,可采取以下的措施:
(1)預習時要提出誦讀課文和領會課文大意的要求,至少讀三遍。
(2)要指導學生誦讀?蓮膭澐滞nD入手。由于學生在小學時習慣于用一字一頓的讀法(有利于認清字形和讀準字音),無妨先用個別句子示例,使學生知道現(xiàn)在的讀法跟以前有所不同。如:
能/張目對日昂首/觀之,項/為之強
使之/沖煙/而飛鳴,作/青云白鶴/觀
(例句中,“/”表示明顯的停頓,“”表示極短的停頓)
劃分停頓的目的是理清句意的層次,層次清則句意易明。
(3)教師應作示范背誦。
2.關于疏通文意
基本原則是啟發(fā)學生主動求解,不搞機械的文白對譯;一搞機械的文白對譯,學生死記譯文,主動求解的精神就會消失殆盡,從長遠看,無益于文言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但這個原則也要靈活掌握,下面結合課文談幾個問題:
(1)注音問題:如“為之”的“為(wèi)”,“凹凸”的“凹(āo)”,皆有兩讀,可讓學生查字典,選定正確的讀音;“項為之強”的`“強”要讀jiāng,這就需要教師講講道理。
(2)解詞用語力求淺顯易懂,如“私擬作”就是“心里(把它)比作”;“神游”就是“好像真的(在那里)游玩”,跟夢游有點相似。 可以用比較方式講,如以“手之所觸”跟“心之所向”作比較。
可以啟發(fā)學生自講,例如,問學生“抬頭看的時間長了,會產(chǎn)生怎樣的感覺”,則下句“項為之強”即可讓學生自解。凡據(jù)上下文義可以解出的詞語,一律仿此處理。
(3)講成語,著重使學生領會整體意思,不必細究,如“明察秋毫”即連極細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之意,形容視力極佳。按:此語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明,指視力而言。但用不著講,到高中三年級學《孟子》時再講不遲。
(4)講虛詞一般只要指出相當于現(xiàn)代語中某詞即可,必要時再指出詞性,絕不涉及句法,如“徐噴以煙”中的“以”相當于“用”,不要講什么介賓短語后置之類的道理。語言是一種習慣,讀得多,養(yǎng)成了習慣,一看就懂。不僅現(xiàn)在這么辦,在整個初中階段也要這么辦。
3.關于內容點撥
本文著重寫作者幼年間視力極好,又善于從聯(lián)想中發(fā)現(xiàn)事物的美妙,初一學生讀后定能引起同感,因此要善于利用學生中相似的生活體驗,把這堂課變?yōu)閹熒g的親切交談,不要搞公式化的分析。 “物外之趣”是本文的畫龍點睛語,一開始不必急于求深解,講講大體意思即可;學完課文后,可以結合幼年作者的審美情趣,問問學生是否也曾有過這樣的情趣。
4.導入和延伸
可用創(chuàng)造情境的方式導入。
延伸的辦法是引用古詩文中有關兒童的描寫,(如李白《古朗月行》中的詩句:“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引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
二:有關資料
一、作者和作品
作者沈復,生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卒年不詳。字三白,長洲(現(xiàn)在江蘇蘇州)人。工詩畫、散文。至今未發(fā)現(xiàn)有關他生平的文字記載。據(jù)《浮生六記》來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沒有參加過科舉考試,曾以賣畫維持生計。與妻陳蕓感情甚篤,因遭家庭變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多年,歷盡坎坷。妻死后,他去四川充任幕僚。此后情況不明。
《浮生六記》共六卷,每卷皆有小題,依次是《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游記快》《中山記歷》《養(yǎng)生記道》。據(jù)考證,最后兩卷系偽作,文字亦不如前。
二、譯文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時候,能睜大眼睛直視太陽,視力好極了,每遇見細小的東西,一定要仔細觀察它的紋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脫事物本身的樂趣。
夏夜里,蚊群發(fā)出雷鳴似的叫聲,我心里把它們比作群鶴在空中飛舞,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現(xiàn)了千百只白鶴;抬頭看著它們,連脖子也變得僵硬了。我又留幾只蚊子在白色帳子里,慢慢地用煙噴它們,使它們沖著煙邊飛邊叫,構成一幅青云白鶴圖,果真像鶴群在青云邊上發(fā)出叫聲一樣,這使我感到高興極了。
我常在土墻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臺上雜草叢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臺子一般高,把叢草當成樹林,把蟲子、蚊子當成野獸,把土塊凸出部分當成丘陵,低陷部分當成山溝,我便憑著假想在這個境界中游覽,愉快而又滿足。
有一天,我看見兩只小蟲在草間相斗,(便蹲下來)觀察,興味正濃厚,忽然有個極大極大的獸拔山倒樹而來,原來是一只癩蝦蟆,舌頭一吐,兩只小蟲全被它吃掉。我那時年紀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聲驚叫起來。待到神智恢復,捉住癩蝦蟆,抽了它幾十鞭子,把它趕到別的院子去。
第六課:理想
一、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
1.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驗,達到感悟和理解。
2.重視詩歌朗誦教學。
3.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二、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1.導語。
“理想”是什么?一本詞典上說,是對未來事物的想像或希望;一本詞典上說,是對美好未來的設想。一個人有一個人的理想,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有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理想。如果了解19世紀中葉以來,中國人民為理想而奮斗的歷史,如果我們正在孕育人生的理想,那么,讀這首詩就會感到分外親切。 “從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中葉的一百年間,中國人民的一切奮斗,都是為了實現(xiàn)祖國的獨立和民族的解放,徹底結束民族屈辱的歷史。這個歷史偉業(yè),我們已經(jīng)完成了!边@就是說,那一百年間,中國人民的理想是祖國的獨立和民族的解放,奮斗的結果是1949年建立了新中國,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從20世紀中葉到21世紀中葉的一百年間,中國人民的一切奮斗,則是為了實現(xiàn)祖國的富強,人民的富裕和民族的偉大復興。這個歷史偉業(yè),我們黨領導全國人民已經(jīng)奮斗了50年,取得了巨大的進展,再經(jīng)過50年的奮斗,也必將勝利完成!边@就是說,今天中國人民的理想是祖國的富強,人民的富裕和民族的偉大復興。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宏偉事業(yè)需要我們去建設,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將在我們手中實現(xiàn),黨和人民殷切期望我們志存高遠,在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廣闊舞臺上,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展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努力創(chuàng)造無愧于時代和人民的業(yè)績。青少年時期正是樹立理想的時期,讀《理想》這首詩,會得到不少有益的啟示。
2.默讀。
3.借助注釋、詞典,讀一讀,寫一寫。
蛻?zhàn)嚭x亂綴連遠行倔強洗濯玷污怨恨扒竊詛咒濃陰海天相吻浪子回頭碌碌終生絕處逢生可望不可即
4.朗讀。
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1)各自練讀。
(2)齊讀。
5.逐節(jié)研討(1~7)。
研討目的:理解每一節(jié)詩的意思。
研討方式:四人一組合作探究,提出疑問,共同解疑。每節(jié)由兩組代表報告探究結果,不能解決的疑問可請全班同學研究,或請老師解答。再齊聲朗讀。
6.作業(yè)。
“研討與練習”二。
第二課時
1.交流作業(yè),鼓勵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
2.繼續(xù)逐節(jié)研討(8~12)。
研討目的、方式,同上一課。
3.小結這次探究詩意的經(jīng)驗。
4.朗讀全詩。
5.語言運用。
教師投影或板書。學生兩人合作,他說你記,互相評論,并向全班推薦佳句。
(1)小康的年代里,理想是 。
(2) 一 綴連著一 。
(3) 歷史的脊梁骨。
(4) 海天相吻的弧線。
(5) 可望而不可即 。
(6) 折磨著 的心。
(7) 倔強地反抗著 命運。
(8) 鬢發(fā)早白。
(9) 洗濯 。
(10) 絕處逢生。
(11) 被玷污了。
(12) 夸耀著當年的功勛。
(13) 碌碌終生。
6.作業(yè)。
“研討與練習”一。
第七課:短文兩篇
一、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
1.抓住議論性的文眼,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2.培養(yǎng)獨立質疑和探究的能力,培養(yǎng)合作研討的習慣。
二、教學步驟
(一)《行道樹》
1.看導語,默讀《行道樹》。
2.借助注釋、詞典,讀一讀,寫一寫。
貪婪墮落點綴自豪冉冉苦熬繁弦急管紅燈綠酒多姿多彩
3.朗讀。
4.內容研討。
(1)學習方法。
《行道樹》這樣的文章中有精辟的議論,是點睛之筆。初讀要抓住這種文眼,再讀,要從文眼入手,回味思考,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并且引出應有的結論,從而獲得教益。
(2)質疑與提問。
為什么行道樹認定自己的事業(yè)是神圣的事業(yè)?
行道樹承受了哪些痛苦?既然痛苦,為什么“自己選擇”這種命運?
怎樣理解“惟有這種痛苦能把深沉給予我們”?為什么說是“深沉”?
語句上幾處疑難:“墮落”“悲涼的點綴”“憂愁”的含義。
(3)合作研討。
研討方式:同桌二人切磋。
(二)《第一次真好》
1.默讀《第一次真好》。
2.借助注釋、詞典,讀一讀,寫一寫。
雛形豐碩稀疏珍重累累低回沉甸甸眼巴巴玲瓏剔透具體而微
回味無窮不可磨滅
3.朗讀練習。
4.內容研討。
(1)學習方法引導。
探究的收獲,首先取決于探究什么問題,問題有價值,探究才有價值。
你認為閱讀這篇短文,提出什么問題最有價值?
如果問題是“為什么說第一次真好”,這樣的問題可以使我們對課文內容把握得具體一些,但是思考價值不太大,因為只把課文中的一些詞語集中起來就有了答案!跋矏偂薄靶缕妗薄捌婷睢薄爸档媚愕突仄肺丁薄傲粝虏豢赡绲挠∠蟆薄绑@喜”“新鮮而刺激,使人回味無窮”,等等,說的都是“好”,“好”就是指這些!霸改阏渲氐谝淮巍,是作者對讀者的希望,“珍重”的含義是什么,探究這個問題就更有價值。有些語句有疑難,當然必須探究明白。
(2)合作研討。
“珍重”第一次的含義是什么?
語句上的疑難:“風情”“雛形”“具體而微”“不一定都愉快”。
(3)全班交流與小結。
(三)語言應用
(1) 只是一種點綴。
(2)當夜幕降臨的時候, 。
(3) 冉冉升起。
(4)一 碩大的 沉甸甸垂吊在枝頭。
(5) 心頭充滿了喜悅與新奇。
(6) 值得低回品味。
(7) 給 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8) 玲瓏剔透。
(9)第一次看到 ,但覺 。
(10) 使人回味無窮。
(11)愿你珍重 。
(四)作業(yè)
“研討與練習”一。
第八課:人生寓言
一、教學目標和重點
1.強調理解表述的準確性。
2.反復練習朗讀,在朗讀中加深理解。
二、教學步驟
1.看導語默讀課文。
2.借助注釋、詞典,識字識詞。
審美風韻閑適窖得失之患泯厄運慧心皎潔心曠神怡歸屬
稟告身世正色
3.朗讀。
4.內容研討。
(1)研討方法:提出一種似是而非的看法,通過研討,求得準確的理解。
(2)問題設計。
有人認為,《白兔和月亮》的寓意是,與其擁有,不如沒有。大家有沒有不同看法?
通過比較“白兔和月亮”“白兔和青草”“天空和月亮”,三種構想,想想這一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落難的王子》的寓意,如果概括為“只有遭遇厄運才能堅強起來”,你有沒有不同意見?
5.語言運用。
(1) 獨具審美的慧心。
(2) 皎潔的月色。
(3) 無憂無慮的嬉戲。
(4) 心曠神怡地 。
(5) 不愧是 的行家。
(6) 各具風韻。
(7) 舉世無雙。
(8) 一掃而光。
(9) 閑適的心情。
(10) 烏云蔽月 。
(11) 心痛如割。
(12) 險象迭生。
(13) 心未泯。
6.朗讀。
7.作業(yè)。
【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教案】相關文章:
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教案04-25
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作文10-28
七年級上冊語文第二單元教案:再塑生命12-10
七年級上冊語文第二單元作文04-20
七年級上冊蘇教版第二單元作文04-20
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同步作文12-15
語文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教案12-01
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作文7篇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