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一区,夜色福利少妇专区,亚洲日本va中文字带亚洲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高二語文《書憤》教案

    時間:2023-12-20 18:45:09 毅霖 高二上冊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高二語文《書憤》教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基本條件。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二語文《書憤》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二語文《書憤》教案

      高二語文《書憤》教案 1

      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陸游的生平,知人論世。

      披文入情,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過對南宋朝代背景的了解,掌握南宋愛國詩人和詞人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標:能初步鑒賞詩歌的語言、表現(xiàn)技巧。

      情感目標:學習陸游的愛國精神和人格力量。

      一、由《示兒》導入,背誦。

      談詩歌的思想感情。

      二、復習關于陸游的文學常識。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自號放翁。越州山陰(今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詩人一生“寄意恢復”,但為朝廷里的投降派所阻,始終未能實現(xiàn)。他的詩既有深刻的現(xiàn)實生活內(nèi)容,又有積極的浪漫主義精神?菇鹁葒睦硐牒蛪阎倦y酬的苦悶,形成無法統(tǒng)一的矛盾,由此迸發(fā)出的火一般的激情和難以壓抑的憤懣構成他詩歌的基調(diào)。風格雄渾豪放,語言通俗流暢,明白如話。

      三、寫作背景介紹。

      此詩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這時陸游退居于山陰家中,已是六十二歲的老人。從淳熙七年起,他罷官已六年,掛著一個空銜在故鄉(xiāng)蟄居。直到作此詩時,才以朝奉大夫、權知嚴州軍州事起用。因此,詩的內(nèi)容兼有追懷往事和重新立誓報國的兩重感情。

      四、鑒賞品味詩歌。

      1.如何理解“書憤”之“憤”?它包含哪些感情?它是通過什么樣的表現(xiàn)手法呈現(xiàn)出來的?

      明確:報國無門,功業(yè)無成。對比。

      2.頷聯(lián)既是敘事,也是寫景。你能說出它在寫景上的特點嗎?你還能舉出一例運用了此種手法的其它詩句嗎?

      明確:只用六個名詞組接,勾勒出兩幅氣壯山河的戰(zhàn)爭圖畫,將詩人的恢復之志具體化。示例: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3.如何理解“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兩句詩?

      明確:這是詩的表達方式,實際上是詩人以諸葛亮自況。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曾說過“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北定中原,興復漢室”的話,詩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會放棄恢復中原之志。由此可見,《書憤》的基調(diào)雖然是壯志未酬所帶來的悲憤,然而并不絕望,其中還蘊藉著豪壯的感情。

      五、拓展閱讀。

      陸游詩作的突出特點是“多豪麗語,言征伐恢復事”。本詩哪兩句最能體現(xiàn)這個特點,試加以分析。你還能列舉陸游其它的此類詩句并作簡要分析嗎?

      明確:“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最能體現(xiàn)這個特點。這兩句形象地概括了25年前兩次勝利的戰(zhàn)斗:瓜洲渡擊退金兵的進犯,大散關失而復得。意在表明南宋人民具有保衛(wèi)自己國土的偉大力量,也使詩人的恢復之志具體化,可以想見他當年投身戰(zhàn)斗恢復失地的強烈愿望。

      【訴衷情】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身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賞析:詞中回顧自己當年在梁州參軍,企圖為恢復中原、報效祖國建功立業(yè)的往事,如今壯志未酬,卻已年老體衰,反映了作者晚年悲憤不已,念念不忘國事的愁苦心情。

      上片前兩句是當年作者在梁州參加對敵戰(zhàn)斗心情與生活的概述。他胸懷報國鴻圖,匹馬單槍馳騁于萬里疆場,確實想創(chuàng)立一番不朽的業(yè)績!耙挿夂睢辈荒軉螁卫斫鉃殛懹慰释非蟾吖俸竦,因為在寫法上作者在這里暗用了《后漢書?班超傳》記載的班超投筆從戎的典故。班超投筆“以取封侯”,后來在西域立了大功,真的被封為“定遠侯”。陸游這樣寫,說明當年他在梁州的時候,也曾有過象班超那樣報國的雄心壯志?墒牵懹蔚脑竿⑽醋兂涩F(xiàn)實,后兩句便是眼前生活的真實寫照:睡夢里仍然出現(xiàn)舊日戰(zhàn)斗生活的情景,說明作者雄心未已,睜眼看看眼前,“關河”毋庸說已經(jīng)無影無蹤,當年的.戰(zhàn)袍卻早就被塵土所封,滿目是凄涼慘淡的景象。

      下片緊承上片,繼續(xù)抒發(fā)自己念念不忘國事,卻又已經(jīng)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郁悶心情!昂礈纭闭f明敵寇依然囂張;“鬢先秋”慨嘆自己已經(jīng)無力報國;“淚空流”包含作者的滿腔悲憤,也暗含著對被迫退隱的痛心。

      結尾三句,蒼勁悲涼,寓意深刻。“誰料”二字感嘆自己被迫退隱,流露了對南宋統(tǒng)治集團不滿的情緒!靶脑谔焐,身老滄州”是年邁蒼蒼的陸游血與淚的凝聚,它很容易讓讀者想起放翁那首常常使人熱淚盈眶的《示兒》詩:“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這是因為,兩者所表現(xiàn)的愛國主義思想完全是一致的。

      情感真摯,絲毫不見半點虛假造作;語言通俗,明白如話;悲壯處見沉郁,憤懣卻不消沉。所有這些,使陸游這首詞感人至深,獨具風格。

      六、總結

      一心報國的英雄卻壯志難酬,空度歲月,詩人個人的遭遇也是民族命運的縮影。愛國的主題在中國古代詩歌中源遠流長,每當國家面臨危亡時這種主題總會在詩壇上大放異彩。陸游繼承了這種傳統(tǒng),并把它高揚到前無古人的高度,愛國主題不但貫穿了他長達60年的創(chuàng)作歷程,而且融入了他的整個生命,成為陸詩的精華的靈魂。清末梁啟超說:“詩界千年靡靡風,兵魂銷盡國魂空。集中十九從軍樂,亙古男兒一放翁!”

      高二語文《書憤》教案 2

      教學目的:

      1、理解南宋陸游等愛國志士壯志難酬、年華空老、有心報國、無路請纓的悲憤情懷;

      2、以《書憤》這首詩觀照整個南宋時代相類主題的詩詞;

      3、學習知人論世、相互聯(lián)系的詩歌鑒賞方法。

      教學重點:

      1、《書憤》主旨的理解及表現(xiàn)手法的運用;

      2、知人論世、相互聯(lián)系的詩歌鑒賞方法指導。

      教學時數(shù):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陸游簡介

      陸游,字務觀,號放翁,南宋杰出的愛國詩人。因受家庭熏陶,自幼讀書學劍,發(fā)憤報國。終生以抗金報國為志,表現(xiàn)了高度的愛國熱情。詩詞散文都有創(chuàng)作,其中詩歌成就最高,F(xiàn)存詩作9300多首,是存詩最多的古代詩人。

      二、導入課文

      引導學生回憶學過的陸游詩詞,其中詞作《釵頭鳳》和詩作《示兒》最能反映陸游一生的際遇。陸游一生有兩個始終沒有解開的情結。其一就是《釵頭鳳》所書寫的他與表妹唐婉的愛情悲劇。兩人傾心相愛,卻被其母生生拆散,這成為陸游一生刻骨銘心揮之不去的痛楚,直到七十五歲高齡、唐婉離開人世四十多年以后,他重游沈園,依然寫下了“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的深情詩句。其二就是《示兒》所書寫的“北定中原”這件讓他終生魂牽夢繞以至死不瞑目的大事。終其一生,壯志不能實現(xiàn)其萬一,心中情懷,《書憤》就是最好的見證。

      三、朗讀課文

      1、學生試讀,教師指導朗讀。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的“那”讀上聲調(diào),“那知”重讀。“中原北望氣如山”中“山”讀升調(diào),讀出高山巍巍聳立之勢。“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語速稍快,語調(diào)激昂,顯其豪壯!叭祥L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句中“空”要重讀,“已先斑”處讀降調(diào),整句語調(diào)低沉,顯其沉郁!俺鰩熞槐碚婷,千載誰堪伯仲間”中“真名世”“誰堪”重讀,結句降調(diào)。

      老師范讀,學生再讀,朗讀是體味詩歌情味的重要一環(huán),不可忽視。

      四、課文內(nèi)容理解。

      1、借助資料上的課文詞句疏通,學生自學。請學生朗讀課文詞句理解,學生質(zhì)疑。

      2、關于對“氣如山”的理解:資料注釋認為“中原北望氣如山”的“氣如山”是“北望被金兵占領的大好河山,心中的郁憤堆積如山”之意。你同意“氣憤堆積如山”這一說法嗎?

      探討:理解成“氣憤堆積如山”只是就這一單個句子的理解,加上“北望被金兵占領的大好河山”,所以“心中的氣憤堆積如山”,這樣的理解孤立地來看,似乎很有道理。但是聯(lián)系上下句,它卻是說不通的。承上理解,“早歲哪知世事艱”也就是青壯年時期少不更事,根本不知道收復中原這件事竟是這樣艱難,所以詩人北望中原,立下抗金救國、收復中原的宏圖大志,豪氣如山;承下句理解,“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書寫的正是早年宋軍在瓜洲渡和大散關與金兵作戰(zhàn),宋軍大敗金兵、收復失地、大獲全勝令人鼓舞的兩大戰(zhàn)事,而作者也曾在此兩地親上前線,勘查地形,刺探敵情,所以后兩句是“氣如山”的具體表現(xiàn),將報國愿望和為之付出的努力渲染得更為具體、鮮明,故“氣如山”作“豪氣如山”理解更佳。詩人的報國壯志如山一樣雄壯,如山一樣堅定,如山一樣不可動搖。

      頷聯(lián)“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有些奇特,此聯(lián)不用動詞,不用虛詞,只用六個名詞組接,采用蒙太奇手法構成一幅堂堂正正、浩浩蕩蕩的軍容畫面,形象飛動、畫面壯闊。這種表現(xiàn)手法,在他之前極其少見,在他之后就較為常見了,如元代馬致遠的《天凈沙》:“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也同樣以幾個名詞組成而不著虛字。

      五、詩中問題探討。

      1、詩題為《書憤》,就全詩來看作者因何事而“憤”,作者“憤”的根源又是什么?

      探討:

      所憤之一乃“世事艱”。艱者,難也!笆朗隆币布纯菇鹁葒、收復失地的事業(yè),它究竟有多難?只舉同時代抗金英雄岳飛的遭遇可見一斑。抗金名將抱定“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的壯志,殺得金兵聞風喪膽、節(jié)節(jié)敗退,直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可就是這樣一位抗金骨干,卻正因為此被漢奸秦檜等民族敗類以“莫須有”之罪誣害而死,年僅三十八歲。報國不僅無功,而且有罪,竟至死罪,這難度似乎難于上青天了。

      所憤之二乃“塞上長城空自許”之“空自許”。所謂“塞上長城”是指自己年青時以捍衛(wèi)祖國、揚威邊疆的名將期待自己,認為自己就像萬里長城一樣,可以抵擋千軍萬馬?墒蔷驮娙说慕(jīng)歷來看,年青時參加進士考試因位于秦檜的孫子秦塤之前而被出名,入仕以后多次因力主抗金而被罷官,可謂壯志難酬、請纓無路。著一“空”字,沉痛之極。

      所憤之三乃“鏡中衰鬢已先斑”。早年豪氣如山,以“塞上長城”自許,如今已兩鬢斑白,祖國山河依然破碎,廣大人民依然受難,自己卻歲月蹉跎,年華空老,壯志難伸。著一“已”字,悲涼之至。

      所憤之四乃“千載誰堪伯仲間”。諸葛亮一生以北伐中原、恢復漢室、統(tǒng)一中國為其終身大業(yè)。他在《出師表》中寫道:“當獎帥三軍,北定中原,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边@話正說出了陸游的心事。有誰比得上寫作《出師表》、“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諸葛亮呢?言外之意是南宋朝廷畏敵如虎、茍且偷安,沒有一個像諸葛亮這樣的人物來“獎帥三軍,北定中原”,收復大業(yè),無人領軍。

      這四憤——憤報國有“罪”、憤壯志難酬、憤年華空老、憤無人領軍,四“憤”的根源,其實全在于南宋朝廷“主和派”。因為他們是阻撓抗金救國的絆腳石,是絞殺愛國力量的劊子手。作者的“憤”中含“恨”,“憤”中含“悲”,“憤”而生“涼”,“憤”而生“嘆”,從而形成了本詩沉郁豪雄的風格。

      2、本詩主要表現(xiàn)手法。

     。1)對比手法:詩中的“憤”,主要通過兩個對比表現(xiàn)出來。一是理想和現(xiàn)實的對比。詩人北望中原,豪氣如山。以塞上長城自許,然而世事多艱。理想被現(xiàn)實擊得粉碎。二是詩人早年形象與晚年形象的對比。早年氣壯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何等豪邁,如今對鏡自照,衰鬢蒼顏,歲月不居,年華空老!而這一切的根遠就是朝廷的主和派,詩人心中之“憤”焉得不涌上筆端?

     。2)借古諷今:詩中對諸葛亮的高度頌揚,實則是對南宋朝廷茍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憤恨。頌古在于非今,落筆千載以上,旨在千載以下。

      小結:以上是對本詩主題和表現(xiàn)手法的探討。詩歌主題和表現(xiàn)手法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內(nèi)容,學生只有不斷積累每一首詩詞主題和手法,才能積少成多,逐漸開闊視野,形成深厚的詩歌鑒賞悟性和穩(wěn)定的詩歌鑒賞能力。

      3、學生自由誦讀全詩,要求當堂背誦。

      六、拓展思考:

      《書憤》所反應的陸游“壯志難酬,年華空老”的人生際遇,無疑是一種悲劇,但是這種悲劇是他個人的悲劇,還是整個南宋時代所有抗金愛國志士共同的悲?聯(lián)系同時代其他詩人詞人的作品回答。

      引導學生抓本詩中“鏡中衰鬢已先斑”句的“衰鬢”“先斑”也即兩鬢斑白,借此抓住“白發(fā)”這一意象,引導學生從學過的詩詞中找出類似的詩句。

      1、陸游的《訴衷情》: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身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

      2、辛棄疾《破陣子》: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fā)生!

      3、岳飛《小重山》: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這三位詩(詞)人,他們的志向都是一致的,陸游是“中原北望”“心在天山”、辛棄疾是“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岳飛是“為功名”!疤煜率隆币埠茫肮γ币埠,指的都是收復中原的大計。而他們的遭遇也驚人的相似,陸游是“已先斑”“鬢先秋”、辛棄疾是“可憐白發(fā)生”、岳飛是“白首”。可見悲劇并不是陸游一個人的,報國無門、請纓無路、壯志難酬、年華空老是南宋所有有志抗金救國、收復中原的志士們共同的悲劇,甚至直至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以身殉國。他們的悲劇是時代的悲劇,他們的悲愴是英雄們共同的悲愴,陸游終生沒有解開的情結不是他個人的情結,而是所有南宋愛國志士們共同的情結。

      由這些詩詞,我們可以總結出鑒賞詩詞的兩個非常有效的方法,那就是“知人論世”和“相互聯(lián)系”。所謂“知人”,就是要了解詩(詞)人平生的思想、抱負和經(jīng)歷;所謂“論世”就是要了解詩(詞)人生活的時代。陸游一生的抱負就是“北定中原”,而他生活的時代卻是主和派把持朝政的南宋,因此他所遭受的際遇只能是壯志難伸、年華空老、歲月蹉跎。因此,只要讀《書憤》這一首詩,幾乎可以帶動他所有這一類的詩或詞,比如他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夜游宮雪曉清笳亂起》《秋波媚秋到邊城角聲哀》等等,書寫的無不是相同的主題。掌握了“知人論世”的鑒賞方法,在做詩歌鑒賞題時可以舉一反三。

      還有一個方法就是“相互聯(lián)系”,古人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鑒賞詩歌時,我們也可以借一借“他山之石”。比如我們剛才鑒賞《書憤》,就借了辛棄疾的《破陣子》、岳飛的《小重山》等等,這樣可以有效地以舊知理解新知、以新知深化舊知,觸類旁通、事半功倍。

      課后感: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中國詩歌發(fā)展的歷史非常悠久,從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jīng)》算起,已經(jīng)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戰(zhàn)國以來,“楚之騷,漢之賦,六代之駢語,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一代之文學”,即代表一個時代的文學傾向、文學主流。明清小說出現(xiàn)之前,從一定意義上說,一部中國文學史可以說是一部中國詩歌發(fā)展史。它真實記載了中華民族豐富多彩的感情世界,顯示了我們民族悠久的文化傳統(tǒng)和廣泛的審美情趣。雖然現(xiàn)在時代已經(jīng)發(fā)生日新月異的變化,我們正在走進高科技時代、網(wǎng)絡時代,但作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載體之一的古典詩詞并未過時,它如同昨夜璀璨的星辰,在今夜,在明夜依然會熠熠生輝,具有超越時空的永恒魅力。歷代民間作者和文人學士發(fā)揮才情睿智創(chuàng)作出的詩詞佳作,不僅在今天建設現(xiàn)代精神文明方面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我們對中小學生乃至大學生進行人文素質(zhì)教育豐富的文化藝術資源。

      中國古典詩詞無論在思想上或藝術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那些表現(xiàn)作者人格魅力、高尚情操、智慧理性的作品,對學生產(chǎn)生著深刻的思想啟迪和道德熏陶作用;那些情景交融、意境優(yōu)美的妙詩佳詞,在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提高文化藝術修養(yǎng)方面,起著潛移默化、搖情移性的影響。

      在平時古詩詞的授課中,我比較注重著眼一首,延引其它。古典詩詞中有很多相似甚至相反主題的詩詞,可以互為參照加深理解。有專家說,語文課本上已有的知識是學生看得懂習得透的,你要教給學生更多未知的東西,這樣才能“粘”住學生。而一個教師自身知識面的豐富,在古典詩詞方面的豐富積累,對學生無疑有著良好的帶動作用,它是一種無言的示范。在整個語文學習的過程中,閱讀古典詩詞最能讓學生習得語感,形成對語言文字敏銳準確的感受能力和領悟能力。此外,詩詞鑒賞方法的及時總結,趁熱打鐵,亦可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技巧,從而收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之效。但這一切都以盡可能多的積累為前提,如果沒有一定的詩詞積累,方法技巧只能是空中樓閣。

      古語說: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屈指算來,與寧老師處在同一備課組已有五載。至今我雖毫無起色,但奮起向?qū)W的激情與日俱增。聽寧老師的課已數(shù)不勝數(shù),每每聽后,都感奮不已,躬身反省,自愧弗如。此種情愫輪回而生,幾次想把心中的感悟訴諸筆端,終因慵懶輟而未成。今天一吐為快,偏頗之處,愿能與各位共勉。

      課后的評課活動,與會的老師感慨寧老師課的最大亮點為:大氣磅礴,從容不紊,極富文化底蘊。

      陸游的《書憤》,廖廖56個字,執(zhí)教者卻把這首小詞經(jīng)營得豐腴裊娜,形散神聚。在于她能緊扣文本,緣本生發(fā),知人論世。由作者而旁及岳飛,由岳飛而串聯(lián)到稼軒居士,繼而一統(tǒng)為整個南宋時代抗金愛國之士的共同憤懣,再一氣呵成到孔明,至文天祥,一同釋放出“請纓無路”,“壯志難酬”的悲愴,噴發(fā)出“北定中原”,“收復失地”的激昂。學生對豪放詞派的風格的會悟一步到位,銘心刻骨。而情境相通的瞬間,宋詞會跨越千年的門檻,飛奔而來,叩響學生心的弦索。分析品評中,師生你應我和,默契相通。老師的蜻蜓點水,學生的群體共鳴,詩詞薈萃,可謂水到渠成,珠聯(lián)璧合。如詞中“中原北望氣如山”的“氣”,到底是“憤氣如山”,還是“豪氣如山”,老師先放手讓學生暢說欲言,要求學生找佐證,自圓其說,讓學生見仁見智。之后老師回收視線,聚焦語境,由繁富而變得綽約,由嚴密而變得疏朗,這樣順水輕推,直抵彼岸。

      水嘗無華,相蕩乃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擊而發(fā)靈光。

      詞中作者以筆抗世,以詞喚天,因愛國憫民而生怨,其椎心蝕骨之“憤”的內(nèi)容有四,但究其根源何在?作者的“憂憤”之中還包蘊哪些復雜之情(“憤”中含“恨”、含“悲”;因“憤”生“涼”、生“嘆”),教師步步為營,層層設疑;仨@其中教師的插言、碎語,雖不屬主體,卻能引燃一堆篝火。看似漫不經(jīng)心,實則匠心獨運。這無不需要老師扎實的業(yè)務功底,良好的知識結構,以內(nèi)養(yǎng)外,最終外顯為一個人的干煉與睿智。

      流行的東西大多是速朽的,它若要具有生命力,就要靠一定的文化底蘊。站在文化的平臺上教語文,語言文字才是生動的,也才能使學生得到祖國優(yōu)秀文化的滋養(yǎng)。

      課堂協(xié)奏曲中,聽者在老師的引領下,漫步在掛滿宋朝天空的宋詞。感受到宋詞是一個軟弱的王朝在頻繁戰(zhàn)亂的歷史中集體感傷的匯合。由“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到“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在這悲憫、凄美的平仄格律中,聽者憂傷著作者抽絲剝繭的優(yōu)傷,共鳴著作者浪盡淘沙的情腸,盡享著這苦難時代的靈魂絕唱。此時,教師總攬,發(fā)出逸懷浩氣的“江海寄余生”,“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慨嘆。老師這詩化的點評,頓挫有致的吟誦,旁征博引的辭章,文史交融的典故,娓娓道來,讓人充盈且為之快慰,讓聽者不得不為之嘆服。我想課中彌漫的濃郁的文化氣息,涌動的蒼勁的人文精神,應是她平時廣博涉獵,審慎的教學反思的一種再現(xiàn),面對寧老師亦秀亦豪之筆下的洋洋灑灑的幾萬字的教學心得及人生感悟,我眼前浮現(xiàn)的是一片波光光粼粼的思想之海。那靈光與深邃,源于她不斷接受知識溪流的浸潤、思想陽光的沐浴及智慧晨輝的點染。

      這樣的教學,需要教師純真的情感與創(chuàng)造,更需教師埋首于自己的追求,恭敬和質(zhì)樸所從事的職業(yè)。

      高二語文《書憤》教案 3

      教學目的:

      1、了解陸游及其詩歌創(chuàng)作。

      2、深刻領悟這首詩歌所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

      3、感受詩人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

      教學重點:

      1、了解陸游及其詩歌創(chuàng)作。

      2、感受詩人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

      教學難點:

      1、深刻領悟這首詩歌所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

      2、感受詩人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

      第一節(jié)

      一、導入:

      《示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首詩是陸游的絕筆。他在彌留之際,念念不忘被金兵占領著的中原領土,熱切地盼望著祖國的重新統(tǒng)一,因此他寫了這首詩作為遺囑,諄諄告誡自己的兒子。從這里我們可以領略到詩人的愛國情懷是何等的執(zhí)著、真摯!今天,讓我們再一次走進陸游,體會他那感人至深的愛國情懷。

      二、詩人及背景簡介: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愛國詩人。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陸游是一個高產(chǎn)的作家,其詩作今存9000多首,內(nèi)容豐富,主要表現(xiàn)渴望恢復祖國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

      陸游的詩歌為什么主要表現(xiàn)渴望恢復祖國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這與他的家世和經(jīng)歷有莫大的關系。首先看陸游的家世:陸游出身于一個愛國家庭,父親陸宰,有堅定的民族立場,常常談論國難國恥至痛哭流涕,飯都吃不下。由于家庭的關系,陸游從小接觸的都是愛國人士。再看看其經(jīng)歷:陸游出生的第二年就碰上了靖康之變,跟隨家人顛沛流離,他在國難中誕生、成長直至逝世。這樣的家世,這樣的經(jīng)歷,促使他產(chǎn)生“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的英雄志愿。

      詩人一生“寄意恢復”,但那時南宋當局卻偏安江南,不思北伐,并且在政治上一再打擊排斥陸游。在山陰閑居了6年的陸游,看到“掃胡塵”“雪國恥”的志向化為泡影,在悲憤失望中他揮毫寫下了這首詩,抒發(fā)了自己報國無門、壯志難酬、虛度年華的滿腔激憤。

      三、詩意理解:

      1、學生自讀詩文,把握詩歌節(jié)奏,教師作誦讀技法指導。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語速稍快,語調(diào)激昂,顯其豪壯)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整句語調(diào)低沉,顯其沉郁)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結句降調(diào))

      2、詩意的講解。

      3、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背誦詩文。

      四、詩歌賞析:

      首聯(lián):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1、“世事艱”指什么?

      直接道出詩人早年經(jīng)歷的辛酸與坎坷;也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阻撓北伐,使詩人抗金復國的歷程是如此的艱難。這也是詩人“憤”的根源。

      2、“中原北望氣如山”的正確語序是什么?這句暗示了詩人什么樣的愿望?通過這句詩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怎樣的詩人形象?

      “北望中原氣如山”欲圖收復失地。

      詩人以為驅(qū)逐侵略者,收復失地,指日可待。這讓我們看到了詩人早年的形象:雄心勃勃、意氣風發(fā)、豪情滿懷的愛國青年。

      小結:追述青年時的豪情壯志。

      頷聯(lián):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1、頷聯(lián)寫到了兩次戰(zhàn)斗,是哪兩次?

      一次是在瓜洲渡擊退金兵的進犯,一次是大散關失而復得。

      2、詩人寫這兩次戰(zhàn)斗是要表明什么?

      這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衛(wèi)自己的國家;也表明了詩人渴望北伐,恢復中原,向往著火熱的戰(zhàn)斗生活。這也是上聯(lián)“氣如山”一個表現(xiàn)。

      3、頷聯(lián)既是敘事,也是寫景。你能說出它在寫景上的特點嗎?你還能舉出一例運用了此種手法的其它詩句嗎?

      用了六個名詞組接,勾勒出兩幅氣壯山河的抗金場面,將詩人的恢復之志具體化。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小結:描繪當年兩幅氣壯山河的抗金場面。

      首聯(lián)、頷聯(lián):回顧往事,抒寫渴望北伐的英雄氣概(敘事)

      頸聯(lián):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1、頸聯(lián)是寫過去還是眼前?

      眼前。

      2、“塞上長城”實際上是運用了一個典故,一個什么典故?詩人用這個典故有何作用?

      南朝時劉宋名將檀道濟曾自稱為“萬里長城”;实垡獨⑺f:“(你)自毀汝(你的)萬里長城!

      表達了詩人捍衛(wèi)國家,揚威邊地,舍我其誰的決心。

      3、這一聯(lián)中的“空”字和“已”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由于投降派把持朝政,“塞上長城”只能“空自許”,詩人的豪情壯志付諸東流。一個“空”字形象地寫出詩人因宏偉志向無法實現(xiàn)而產(chǎn)生的那種沉重的失落感。

      一個“已”字生動刻畫出詩人壯志未酬,歲月蹉跎的悲憤之情。這種“憤”多么強烈,多么令人痛心疾首,扼腕長嘆。

      小結:感嘆生平抱負未得施展,卻早生華發(fā)。

      尾聯(lián):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1、我們結合《出師表》的內(nèi)容來看,詩人為什么大力贊賞《出師表》?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所說的“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這正是陸游的畢生心愿;

      諸葛亮的“親賢臣,遠小人”的告誡,正是陸游認為南宋當權者應該吸取的。

      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正是詩人以此自勉的精神。

      2、詩人在尾聯(lián)運用這個典故有什么用意?

      暗諷統(tǒng)治者是“阿斗”,朝中又沒有諸葛亮;詩人以諸葛亮自況,表明他至死也不會放棄恢復中原之志。

      小結:包含了詩人對諸葛亮的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

      頸尾兩聯(lián),回到現(xiàn)實,抒發(fā)報國無門的憤慨。

      五、拓展:詩題為《書憤》,就全詩來看作者有哪些可“憤”之事?這些“憤”的根源是什么?

      所憤之一:“憤”于金人占我河山。

      所憤之二:“憤”于投降派把持朝政,朝廷“主和”,阻撓北伐。

      所憤之三:“憤”于壯志難酬、請纓無路。(詩人年輕時認為自己就像萬里長城一樣,可以抵擋千軍萬馬。可入仕以后多次因力主抗金而被罷官,壯志難酬、請纓無路。)

      所憤之四:“憤”于歲月蹉跎,年華空老。(早年豪氣如山,以“塞上長城”自許,如今已兩鬢斑白,祖國山河依然破碎,廣大人民依然受難。)

      所憤之五:“憤”于南宋朝廷畏敵如虎、茍且偷安、無人領軍。

      這五“憤”的根源,其實全在于南宋朝廷“主和派”。因為他們是抗金救國的絆腳石,是絞殺愛國力量的'劊子手。

      六、本詩主要表現(xiàn)手法。

      對比手法:

      詩中的“憤”,主要通過兩個對比表現(xiàn)出來。一是理想和現(xiàn)實的對比:詩人北望中原,豪氣如山,自以為是“塞上長城”,然而世事多艱。理想被現(xiàn)實擊得粉碎。二是詩人早年形象與晚年形象的對比:早年氣壯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何等豪邁,如今對鏡自照,衰鬢蒼顏,歲月不居,年華空老!而這一切的根源就是朝廷的主和派,詩人心中之“憤”焉得不涌上筆端?

      《書憤》詩詞鑒賞

      此詩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這時陸游退居于山陰家中,已是六十二歲的老人。從淳熙七年起,他罷官已六年,掛著一個空銜在故鄉(xiāng)蟄居。直到作此詩時,才以朝奉大夫、權知嚴州軍州事起用。因此,詩的內(nèi)容兼有追懷往事和重新立誓報國的兩重感情,

      詩的前四句是回顧往事!霸鐨q”句指隆興元年(1163)他三十九歲在鎮(zhèn)江府任通判和乾道八年(1172)他四十八歲在南鄭任王炎幕僚事。當時他親臨抗金戰(zhàn)爭的第一線,北望中原,收復故土的豪情壯志,堅定如山。以下兩句分敘兩次值得紀念的經(jīng)歷:隆興元年,主張抗金的張浚以右丞相都督江淮諸路軍馬,樓船橫江,往來于建康、鎮(zhèn)江之間,軍容甚壯。詩人滿懷著收復故土的勝利希望,“氣如山”三字描寫出他當年的激奮心情。但不久,張浚軍在符離大敗,狼狽南撤,次年被罷免。詩人的愿望成了泡影。追憶往事,怎不令人嘆惋!另一次使詩人不勝感慨的是乾道八年事。王炎當時以樞密使出任四川宣撫使,積極擘畫進兵關中恢復中原的軍事部署。陸游在軍中時,曾有一次在夜間騎馬過渭水,后來追憶此事,寫下了“念昔少年時,從戎何壯哉!獨騎洮河馬,涉渭夜銜枚”(《歲暮風雨》)的詩句。他曾幾次親臨大散關前線,后來也有“我曾從戎清渭側,散關嵯峨下臨賊。鐵衣上馬蹴堅冰,有時三日不火食”(《江北莊取米到作飯香甚有感》)的詩句,追寫這段戰(zhàn)斗生活。當時北望中原,也是浩氣如山的。但是這年九月,王炎被調(diào)回臨安,他的宣撫使府中幕僚也隨之星散,北征又一次成了泡影!皹谴寡┕现薅,鐵馬秋風大散關”,這十四字中包含著多么豐富的憤激和辛酸的感情啊!

      歲月不居,壯歲已逝,志未酬而鬢先斑,這在赤心為國的詩人是日夜為之痛心疾首的。陸游不但是詩人,他還是以戰(zhàn)略家自負的?上М吷茨芤粚娱L材!扒形疠p書生,上馬能擊賊”(《太息》);“平生萬里心,執(zhí)戈王前驅(qū)”,(《夜讀兵書》)是他念念不忘的心愿。自許為“塞上長城”,是他畢生的抱負!叭祥L城”,典出《南史·檀道濟傳》,南朝宋文帝殺大將檀道濟,檀在臨死前投憤怒叱:“乃壞汝萬里長城!”陸游雖然沒有如檀道濟的被冤殺,但因主張抗金,多年被貶,“長城”只能是空自期許。這種悵惘是和一般文士的懷才不遇之感大有區(qū)別的。

      但老驥伏櫪,陸游的壯心不死,他仍渴望效法諸葛亮的“鞠躬盡瘁”,干一番與伊、呂相伯仲的報國大業(yè)。這種志愿至老不移,甚至開禧二年(1206)他已是八十二歲的高齡時,當韓佗胄起兵抗金,“耄年肝膽尚輪囷”(《觀邸報感懷》),他還躍躍欲試。

      《書憤》是陸游的七律名篇之一,全詩感情沉郁,氣韻渾厚,顯然得力于杜甫。中兩聯(lián)屬對工穩(wěn),尤以頷聯(lián)“樓船”、“鐵馬”兩句,雄放豪邁,為人們廣泛傳誦。這樣的詩句出自他親身的經(jīng)歷,飽含著他的政治生活感受,是那些逞才摛藻的作品所無法比擬的。

    【高二語文《書憤》教案】相關文章:

    高二《書憤》說課稿06-29

    書憤高一下冊語文優(yōu)秀教案09-29

    閱讀題《書憤》09-16

    書憤原文、翻譯及賞析12-02

    高二語文《呱呱》教案08-26

    高二語文《師說》教案11-14

    《書憤》教學設計(通用10篇)09-01

    書憤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3-17

    描寫憤的詩句11-28

    高二語文《道士塔》教案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