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jié)近義詞的復(fù)習(xí)資料
一、諷、諫、謗、譏、說
諷:意思是用委婉的言語暗示或勸告。例如《鄒忌諷齊王納諫》。應(yīng)指出的是在古漢語中,諷字大多不含貶義。
諫:意思是直言規(guī)勸,使改正錯誤。一般用于下對上,用言語糾正君王或尊長的過失,如《召公諫歷王弭謗》。又如《觸龍說趙太后》:太后不肯,大臣強諫!多u忌諷齊王納諫》中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
謗:意思是公開指責(zé)別人的過失,一般不作貶義詞用。例如《召公諫歷王弭謗》中歷王虐,國人謗王!多u忌諷齊王納諫》中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上賞。不過有時也用作貶義詞,即指說別人壞話。如《屈原列傳》中信而見疑,忠而被謗。
譏:也是指責(zé)別人的'過失,但與謗的意義稍有差別。謗是公開指責(zé)。而譏是微言諷刺。例如《岳陽樓記》中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有時也作譏笑講。如《左傳隱公元年》中稱鄭伯,譏失教也。
說:音shu,意思是用話語勸說別人,使之聽從自己的意見。如《觸龍說趙太后》。
二、軍、師、士、卒、兵
軍和師都是集體名詞,指軍隊。如《左傳莊公十年》中十年春,齊師伐我!顿Y治通鑒赤壁之戰(zhàn)》中引軍北還。同時,軍和師又可用作軍隊的編制。軍是春秋以后軍隊最大的編制單位。師是西周以前軍隊最大的編制。據(jù)《司馬法》載,一萬二千五百人是一軍。而《周禮地官小司徒》載,一師是二千五百人。所以,一般說來,師比軍小。
士是武士、甲士。上古用戰(zhàn)車的時代,士是指戰(zhàn)車上的披甲之士。
卒是指步兵。如《史記陳涉起義》中車六七百乘,騎千余,卒數(shù)萬人。同時卒也可以用作軍隊的編制單位。指一百人以內(nèi)。如《孫子謀攻》中全卒為上,破卒次之。
兵指兵器。上古時代,兵一般不當(dāng)兵卒講。戰(zhàn)國以后,兵也可以當(dāng)軍隊講。如《觸龍說趙太后》中必以長安君為質(zhì),兵乃出。漢代以后,兵逐漸與卒同義,可以用來指士兵。
三、征、伐、侵、襲、攻
征的詞義是褒義詞,最初用于上(天子)攻下(諸侯),有道攻無道。
伐是中性詞,指公開宣戰(zhàn)的正式戰(zhàn)爭,如《左傳莊公十年》中十年春,齊師伐我。在這里,齊與魯都是諸侯國,也不是上對下,有道對無道。不過后來,因征伐經(jīng)常連用,伐也逐漸用于褒義。
侵是不宣而戰(zhàn),不要借口,不用鐘鼓,直接侵犯別人的國土,與襲一樣是貶義!蹲髠鼾R桓公伐楚》: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
襲是襲擊,偷襲,比侵更富于秘密性質(zhì),是乘人不備而偷偷地突然進(jìn)攻。如《左傳鄭伯克段于鄢》:太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這就是說鄭莊公的弟弟公叔段準(zhǔn)備偷襲鄭國的國都。
攻是進(jìn)攻、攻打。如《左轉(zhuǎn)齊桓公伐楚》:以此攻城,何城不克?但攻往往偏重在軍事上的攻打,是軍事上進(jìn)攻的泛稱,不像征、伐、侵、襲各有明顯的特點。
四、青、蒼、碧、綠、藍(lán)
青在上古主要是指藍(lán)色,不作黑色講,如,《莊子逍遙游》:負(fù)青天,然后圖南。中古以后,青就有黑色的意思了。如李白《將進(jìn)酒》: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
蒼指深藍(lán)色。如《莊子逍遙游》:天之蒼蒼,其正色邪?
碧本指玉名,《莊子外物》:萇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而為碧。后來指淺藍(lán)色(即清白色)。
綠指綠顏色,與今義相同。但要注意的是古時的綠草指嫩草。
藍(lán)字在古代不表示顏色,而是指一種染色的植物(即蓼藍(lán))!盾髯觿駥W(xué)》:青,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
在這里要提出的是,人們對顏色的分辨,有時并不是整齊劃一的,因此青、蒼、碧三個詞雖然表示藍(lán)色深淺有別,但人們有時通用。如青天也叫蒼天,青草又叫碧草,青苔又叫蒼苔。
【總結(jié)近義詞的復(fù)習(xí)資料】相關(guān)文章:
銘記的近義詞總結(jié)04-02
小學(xué)六年級期末復(fù)習(xí)資料:常用的近義詞06-08
Gre近義詞詞匯總結(jié)03-01
英語近義詞詞匯總結(jié)03-06
平凡的近義詞以及近義詞辨析03-31
附近的近義詞和周圍的近義詞01-27
Gre荒謬近義詞詞匯總結(jié)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