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者董卿經(jīng)典語錄
導語:聲音啊,雖然是用來聽的,但是一旦注入了情感,就變得有分量,壓在我們的心底,留下了無法磨滅的印記,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收集整理的關于《朗讀者》的經(jīng)典語錄,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朗讀者》第一期開場白遇見:
遇見仿佛是一種神奇的安排,它是一切的開始;
我們相愛一生,還是太短;
世間一切都是遇見,
就像冷遇見了暖,就有了雨,
春遇見冬就有了歲月,
天遇見地有了永恒,
人遇見人,有了生命。
愿你有好運氣,如果沒有,愿你在不幸中學會慈悲;
愿你被很多人愛,如果沒有,愿你在寂寞中學會寬容;
愿你一生一世睡到自然醒。
《朗讀者》第二期開場白陪伴:
人生,緣始于“遇見”,情長于“陪伴”。
陪伴是溫暖人心的力量;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陪伴,是我能給你最好的禮物。
一篇好文,一個好故事,一次真誠的分享。
朗讀,也是一種陪伴。不喧嘩,自有聲。
“草 在結(jié)它的種子,
風在搖它的葉子,
我們倆站著不說話,
在顧城的詩里,
陪伴就是這么簡單而美好.....”
第二期《朗讀者》,我們一起來“卿”聽,蔣雯麗、鄭淵潔、喬榛,林兆銘,楊乃斌他們?nèi)松胁灰粯拥?ldquo;陪伴”。
《朗讀者》第三期開場白選擇: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永恒的選擇題,以至于到最后我們成為什么樣的人,可能不在于我們的能力,而在于我們的選擇;
選擇無處不在;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是海子的選擇;
人不是生來被打敗的是海明威的選擇;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是司馬遷的選擇;
在我們這期節(jié)目當中你會看到的是,
徐靜蕾選擇了挑戰(zhàn)和變化,
耶魯村官秦玥飛選擇了希望的田野,
紅絲帶校長郭小平選擇了呵護與守望,
最讓我感動的是麥家,曾經(jīng)叛逆的他如今面對叛逆的兒子選擇了理解和寬容;
選擇是一次又一次自我重塑的過程,讓我們不斷地成長,不斷地完善,如果說人生是一次不斷選擇的旅程,那么當千帆閱盡最終留下的就是一片屬于自己的獨一無二的風景。
《朗讀者》第四期開場白臺詞:
禮物 :
這個詞讓我浮想聯(lián)翩,
當我們仰望星空,放眼浩瀚,
這蔚藍色的星球是宇宙給人類最好的禮物;
當我們低頭思索,凝神注目,
自然界的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是最宜人的禮物;
孩子是父母的禮物;
江河是大地的禮物;
八千里路云和月是多嬌江山的禮物;
五千年的錦繡華章是悠久歷史的禮物。
《朗讀者》第五期開場白臺詞:
第一次:
人生中,許多“第一次”的經(jīng)歷,難忘而寶貴,
無論是苦是甜,都為人生留下烙印。
憶往昔,每一個獨一無二的“第一次”,
都是一首耐人回味的詩篇,
更是一副精彩的人生畫卷。
漫漫人生路,
不可復制的“第一次”,為我們開啟人生新篇章。
2月18日,《朗讀者》上映,豆瓣評分9.2。
知性才女董卿監(jiān)制、主持,
慈善大使濮存昕、聯(lián)想總裁柳傳志加入,
世界小姐張梓琳、資深翻譯家許淵沖驚現(xiàn)。
一個人一段文,一段文一故事,
慢下來朗讀,在朗讀中遇見。
節(jié)目才開播,立馬有這樣的聲音:
太像《見字如面》了。
確實,走的都是朗讀路數(shù),選擇的名家名篇,又同樣有名人坐鎮(zhèn)。
但正如董卿所言:這不是一個朗讀節(jié)目,也不是語言節(jié)目,是人生節(jié)目,情感節(jié)目。
“朗讀”重文字,“者”重人,節(jié)目重點放在朗讀的人身上。
《見字如面》注重歷史,朗讀是導入,明星是吸睛手段,許子東、楊雨兩位教授的點評才是文化含金量所在,才是節(jié)目的核心價值所在。
《朗讀者》更看重人,朗讀者和選擇的讀本之間有著跨越時空的聯(lián)系,正因為如此,他們的朗讀才入情入境,節(jié)目先談朗讀者的故事,再朗讀表演,倡導一種用生活勾連人與文學的理念。讀的不是文本,是故事,是情懷。
節(jié)目開場,董卿就問:你有多久沒朗讀?
讀一段文字,人人都會,但朗讀似乎就沒有那么人敢發(fā)聲。
這區(qū)別,就在于朗讀之所以是朗讀,必須有感情和共鳴。
而相似的故事,能拉近朗讀者和文章作者的距離,是給朗讀加點感情的妙方。
董卿策劃的《朗讀者》,專門設置采訪環(huán)節(jié),
在朗讀之前,跟朗讀者聊聊天,
聊天中朗讀者的故事常是與朗讀文本異曲同工。
采訪是熱身運動,撩動朗讀者的情緒,
同樣為觀眾展現(xiàn)朗讀者難為人知的一面。
濮存昕,公益慈善大使,
他讀老舍的《宗月大師》。
因為,宗月大師是老舍的貴人,
是他資助老舍讀書,點燃老舍心中的善良之光。
而濮存昕能夠成為今天的濮存昕,
也有一個把濮瘸子拯救過來的榮大夫。
濮存昕小時候腿部殘疾,遭受同齡人的嘲諷,
好在榮國威大夫妙手回春,
才有今天這樣一個演藝事業(yè)風生水起、慈善事業(yè)蒸蒸日上的濮存昕。
相似的經(jīng)歷,讓濮存昕與老舍心有靈犀:
“讀到老舍先生對宗月大師的感恩之情時,我能感同身受”
榮大夫的恩德在濮存昕心中播下樂善好施的種子,
濮存昕坦言如今投身公益事業(yè),是因為
“要記住幫助過自己的人,在我有能力的時候,也盡可能去幫助別人。
96歲高齡的翻譯家許淵沖,
每天翻譯到凌晨,揚言要如果活到100歲,將翻譯完剩下三十多莎士比亞著作。
談及翻譯起步,卻是林徽因的《別丟掉》,
這首詩是林徽因為紀念徐志摩去世而作的。
當年許老為追求一名女同學翻譯《別丟掉》,
哪知她名花有主,感情沒有回應。
戲劇性的是,五十年后許老竟然收到回信。
當時,許淵沖得了大獎,當年的夢中情人在臺灣看到消息,就回了五十年前的信。
五十年后,許有妻,女有夫,故事自然沒有繼續(xù)發(fā)展。
但許老現(xiàn)場一朗讀這首情詩,
“一樣是明月,一樣是滿山燈火,只有人不見,夢似的掛起”
依然熱淚盈眶,少年感依舊。
有過此情依依,卻物是人非,
才更懂如林徽因與徐志摩那般“得不到”“忘不掉”的詩化情愫。
我們因世界小姐而遇見張梓琳,
張梓琳說,十年前遇見世界小姐這個榮譽,是意外。
十年后,遇見女兒,成為媽媽,生命變得豐富。
張梓琳朗讀劉瑜寫給女兒的一封信,
朗讀里沒有世界小姐和作家的差別,沒有時間和年齡的隔閡,初為人母,心境都是一樣:
“愿你有好運氣,如果沒有,愿你在不幸里學會慈悲,
愿你被很多人愛,如果沒有,愿你在寂寞中學會寬容,
愿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
節(jié)目除了邀請名人,也從普羅大眾中海選朗讀者。
成都的鮮花山谷夫婦周小林和殷潔就是首期節(jié)目的代表。
他們一起朗讀朱生豪寫給宋清如的情書。
周小林四川人,大二時,曾在九寨溝兼職當導游,
恰巧北京的殷潔和同學相約到九寨溝旅游,
他們就這樣有緣千里來相會。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周小林瘋狂追求殷潔。
殷潔說:她當年可能嫁給一萬個人的話,周小林都不會是一萬零一個。
異地戀、又姐弟戀,實在難上加難。
但命運偏偏就是這么奇妙,
周小林兜了親戚朋友的份子錢奔赴北京,
要與殷潔結(jié)婚、生生世世。
在這份感情里,周小林的誠意動人,沒留退路,
讓善良的殷潔心軟了。
二十六年夫妻,每日不讀情詩不作罷,
只因一句殷潔“想要一個小花園”,
周小林便以地為紙,以花為筆,日日夜夜,澆灌充滿花香的'告白,從此成都有了人人歆羨的鮮花山谷。
誰說平凡生活里沒有童話?
誰說快餐愛情里再無情書?
周小林和殷潔讀朱生豪和宋清如,
“醒來覺得甚是愛你”
不是秀恩愛,是給我們一種至情至性的愛情信仰。
第一期《朗讀者》的主題詞是遇見。它剛播出,就遇見熱烈的反響。
很多人被朗讀者的故事打動,也被朗讀的情懷感動。
董卿談到:“從事電視工作二十年,終于等到一個合適的時機,回歸初心,去做一檔以文化為內(nèi)容的節(jié)目。”
這樣的回歸不容易,《朗讀者》不是靠流量取勝,而是靠一種慢的力量、一種文藝的美感。
如董卿所言:“它是個風向標,它讓我看到在真人秀霸屏的今天,觀眾對文化類綜藝節(jié)目也是有龐大需求的,大家的關注給我們以很大鼓舞。”
靠物質(zhì)生活的時代逐漸過渡,文化的春天悄然萌芽。
朱自清在《春》的結(jié)尾寫到:“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朗讀者》開始了,希望它接下來每一集更加精彩,在人們心中留痕的不只是名人八卦,更是與故事共通的名篇美文。
希望它是春風,吹進每一個至情至性、求善愛美的人心中。人們不僅喜歡看節(jié)目,更愛上朗讀和閱讀。
每個人的有情朗讀,才能迎來文藝的春天。期待遇見遍地書香的春天。
【朗讀者董卿經(jīng)典語錄】相關文章:
董卿朗讀者經(jīng)典語錄05-09
朗讀者董卿臺詞01-18
董卿朗讀者經(jīng)典句子05-31
董卿的經(jīng)典語錄04-08
董卿經(jīng)典語錄03-30
董卿《朗讀者》眼淚臺詞04-03
董卿朗讀者經(jīng)典臺詞05-08
朗讀者董卿獨白臺詞01-17
董卿朗讀者語錄大全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