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一区,夜色福利少妇专区,亚洲日本va中文字带亚洲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荷塘月色》教學設計

    時間:2024-11-04 17:11:26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精華]《荷塘月色》教學設計15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guī)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么的問題。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荷塘月色》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荷塘月色》教學設計15篇

    《荷塘月色》教學設計1

      設計說明

      授課時間為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內容是指導閱讀,包括了解作者與寫作背景,回顧與課文相似的情感,在閱讀原文的基礎上,確定課文學習目標,并引導學生嘗試口頭描繪第二課時主要內容是從寫作的角度來閱讀理解,思考與討論六道根據(jù)教學目標設置的問題,達到既掌握課文的內容與特點,又學習寫作方法之目的第三部分的“寫作實戰(zhàn)”,屬于課外作業(yè),其講評可利用每周一節(jié)的作文課完成

      第一課時

      一、閱讀準備

      (一)課前“熱身”

      1、如果你曾有過登臨山巔,聽潮海岸,駐足月光下,漫步細雨中的經(jīng)歷,你就會知道享受自然美景是多么讓人愜意試著把你某次親身體驗自然魅力的感覺告訴你的同桌

      2、我們總想在生活中不受束縛得到更多的自由,有時候,受到生活瑣事與思想感情的束縛和監(jiān)獄束縛可能沒什么兩樣試想T你身心自由(如放假沒作業(yè))時的感受與平時有何不同,是不是擺脫了煩累,身心解放了,平淡的一切也就顯得有些詩意了?

      (設計思路:此環(huán)節(jié)在本節(jié)課的最初5分鐘完成,要求學生根據(jù)問題重溫感受,并讓一兩位學生口頭表述自己的體驗,目的是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經(jīng)歷,帶著一定的“感覺”進入閱讀現(xiàn)實中總有教師感嘆:作品內容離學生生活太遠而實際上經(jīng)典作品所反映的思想與情感,多為人性的本質,從古至今都是相通的問題的關鍵就在于我們如何調動學生類似的經(jīng)歷與感受,拉近作品與生活的距離)

      (二)“還原”作者

      介紹作為現(xiàn)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和學者的朱自清(略)此外,朱自清也和我們一樣是個普通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承擔著作為兒子、丈夫、父親(有五個孩子)、教師的責任北大畢業(yè)后,他到杭州一師教書,工薪的一半寄往家里從《背影》中可知,當時朱自清的家境已非常慘淡因貧困與庶母的原因,他與父親失和1922年,朱自清帶妻兒回揚州,打算與父親和解,結果不僅沒有解決矛盾,反而加深了精神上的痛苦此后,父子的關系直沒有緩和所以,朱自清在荷塘漫步感受到的自由,也可能是暫時擺脫了生活中的煩累與負擔所獲得的精神自由對此,研究者們有不少的說法,有興趣大家可以去查閱資料

      (設計思路:此處側重在把作者“還原”為生活中有血有肉、有個性特點的人)

      二、明確學習重點、閱讀課文并嘗試口頭寫作

      (一)聚焦文本的寫作特點

      當朱自清寫到“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的時候,他就是通過嗅覺來生動地描繪那一時刻荷香的特點:清新、幽微、若有若無、時斷時續(xù)作者通過描繪,使讀者看到一幅富有動感的畫面,讓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描繪,即調動你的眼耳鼻舌口等感官,捕捉視覺、聽覺、嗅覺、味覺以及身體的感受(包括聯(lián)想與想象),并對我們所感知到的事物進行描寫

      (設計思路:此環(huán)節(jié)在于讓學生明確本文學習的重點為描繪,并且讓學生了解描繪的`特點然后要求學生從“作者如何描繪”的角度來閱讀全文,閱讀時要求將精彩的語句勾畫出來,并看看它們是通過哪種感覺來進行描繪的“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對于教材的處理可以有多種方式,但盡可能不要為講課文而講課文我在這里的定位是,利用文本的寫作特點,讓學生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同時,學習并掌握如何描繪)

      (二)練習口頭描繪

      請學生就學校的某處園林,進行口頭描繪,要求用有感染力的語言表現(xiàn)出看到、聽到、摸到、聞到和聯(lián)想到的在學習全文并掌握了描繪的方法之后,再讓大家用文字記錄下來

      (設計思路:此環(huán)節(jié)的目的一方面在于讓學生初步借鑒作品中描繪的方法,并進一步理解作品;另一方面又在于創(chuàng)設“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的教學情境,大多數(shù)學生會在此環(huán)節(jié)表達受阻這就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刺激了他們的學習需要,即在表達時,通過主動閱讀來尋求參照,從而為下一節(jié)課的細讀作準備)

      第二課時

      一、閱讀理解

      (一)思考與評析

      1、有詩人說“我是我看到的一切的統(tǒng)治者,我在那里的權利無人可以質疑”,這句話正講出了我們平時的體驗:當我們心情抑郁時,所見的景物往往是灰暗的;而心情愉快時,眼中的一切都是亮麗的所以說,作者描寫時往往把所寫之景染上自己的感情色彩請從課文前三段,找出作者描寫時的心境,看看他是以怎樣的感情色彩來描寫荷塘月色的(請在文中找到依據(jù))

      明確:“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今晚卻很好”→“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一作者暫時擺脫了生活的負累與束縛,有著什么都可以不理的自由,享受獨處的妙處,以寧靜的心情來欣賞這荷塘與月色

      (設計思路:讓學生意識到“我的景物我做主”——所寫的景物往往是作者內心世界的一種投射,浸透著作者的主觀寄托)

      2、在那個滿月的晚上,在清華園的荷塘邊,朱自清欣賞到了哪些美景?請分別概括第四到第六段描寫的主要對象

      明確:第四段主要寫荷塘的里(上)面第五段主要寫荷塘的月色第六段主要寫月光下荷塘周圍的樹

      (設計思路:我們知道,在這樣寫景抒情的散文里,每一個段落之所以成為段落,原則上是因為這個段落的句子都是圍繞著某一個方面來寫的這一問題既培養(yǎng)學生從總體上把握文章的意識,又訓練其概括能力,同時也為下一個問題作準備)

      3、以第四段為例,看看朱自清是如何把自己所享受到的一切告訴我們的請你在閱讀第四段時,使用如下所示的圖表記錄每種感覺的內容

      明確:

     、偾壅鄣暮商辽厦,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

     、谶@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③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設計思路:這一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希望學生關注文中描繪的組節(jié)及這些細節(jié)的來源,感受所描寫的景物都是由具體的細節(jié)組成的,而這些細節(jié)又是通過調動身體的器官捕捉到的這就比“平時要多注意觀察”之類空泛的要求有效,同時,又讓學生掌握到了文章的具體內容)

      4、那么,這些細節(jié)又是如何連綴起來的呢?換種說法,即朱自清又是怎樣把自己豐富的感受構成畫面,讓讀者也一同分享的呢?再以寫“荷塘里(上)面”的第四段為例,請在本段找出作者描繪景物時用來連接不同細節(jié)的過渡性詞句

      明確:“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層層的葉子中間”……“微風過處”(轉靜為動)……“這時候”……“葉子底下”通過這些過渡性語句,本段先后寫了荷葉、荷花、荷香、動態(tài)的葉子和花、流水

      (設計思路:學生進行描繪時會遇到兩個問題,一是難以有內容,這已利用上一環(huán)節(jié)來學習;二是忽視對內容的有序組織,本環(huán)節(jié)主要幫助學生解決后一問題連綴的方式有多種,第

      四段主要讓學生認識過渡詞語的作用,提醒學生:平時行文,可以使用下面這些詞語,它們會使你的讀者保持方向感,如“挨著”“在前面”“在上方”“在左邊”“在北方”“在里面”“附近”“雀……之間”,等等

      而學習寫“荷塘月色”的第五段細節(jié)間的連綴方式,則先從分析句子的主語著手,得出寫月色的前兩個細節(jié),使用的分別是正面與側面描寫;接下來的三個細節(jié),由“天上”的滿月到“隔了樹照過來”的月光再到“塘中的月色”,是由高到低,自遠而近來組織的這里的連綴沒有上一段的過渡性詞句,它靠的是一種內在的邏輯與順序

      通過第六段的分析,讓學生了解連綴細節(jié)的另一種方式:由整體到局部,由普遍到特殊普遍:“荷塘周圍”“都是樹”;特殊:“只在小路一旁,漏著幾段空隙”普遍:“樹色一律是陰陰的”,像煙霧;特殊:“楊柳的風姿”“在煙霧里也辨得出”)

      5、“忽然想起采蓮的事情來了”一段中的大部分內容以及第八段和第九段,在以前的高中課本是刪除的,你對此做法是否贊同?為什么?

      學生自己能作到的分析:①照應前文的自由:“什么都可以想”②對比:六朝時(老師要簡介六朝在中國文化中繁華、社會風氣開放等特點)熱鬧、風流的“嬉游”與作者現(xiàn)實生活中的精神壓力形成對比,更顯當晚自由的可貴

      (設計思路:在此,還可讓學生意識到它的另一個作用——豐富作品的內涵:由對純自然的描寫過渡到寫相關的文化在寫作上,拓展了現(xiàn)實的空間,讓讀者產(chǎn)生更多的聯(lián)想,從而使讀文章的感受更為豐富)

      6、至此,我們對作者感受與描寫的細節(jié)、細節(jié)間的連綴方式以及文章的整體內容都有了了解現(xiàn)在我們來探討寫作的另一個重要方面,即如何寫出所寫之物的特點,使描寫的細節(jié)就像畫在讀者眼前一般同學們不難看出,課文采用最多的方法就是比喻請舉幾例說明,使用“用什么比喻什么,寫出了它什么特點”之句式

      示例:“零星點綴的白花……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用明珠、星星和美人比喻零星的白花,寫出了荷花的珍稀、鮮艷與美麗

      另外,讓學生通過與比喻的比較,了解通感:“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設計思路:在這里,讓學生學習作者對于詞語的準確選用,可采用不同的方法讓學生來感知,如想象與聯(lián)想、換詞比較或詞語的“缺失”——去掉需品味的詞語)

      二、布置課外作業(yè)

      寫作實戰(zhàn)的要求——

      構思:想象你要描繪的自然景物(學校園林),記下用來描繪它的細節(jié)——形狀、色彩、聲音、氣味、引發(fā)的聯(lián)想等

      寫稿:先確定每一段所要描繪的主要內容,然后由此出發(fā)按邏輯關系或空間關系繼續(xù)下去注意描寫時設法突出事物的特點

      修改:重讀文章,看它是否準確地表現(xiàn)出了你要描繪的對象注意用詞的準確添加或修改細節(jié),使你的描繪更加清楚同時找出一些地方,添加過渡詞語使空間關系更加容易理解

      教學反思

      以前教讀《荷塘月色》,我總是注重讓學生學習作者在文中所用的貼切的詞語、比喻的修辭、排比的句法,體會文章所營造的寧靜而富有詩意的意境自這屆高一開始,我嘗試從寫作的角度來理解分析文章,實施教學我的教學思路是:從學習描繪入手理解文章內容,掌握描繪方法,再用寫作實踐來加深對描繪的認識

      記得為現(xiàn)代作文教學理論奠定基礎的梁任公先生,在晚年對“中學以上作文教學法”所作的總結里,認為“教人作文當以結構為主”,但“思想清不清”和“理法對不對”,都是內容問題,內容決定結構基于此,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兩點上:一是讓學生關注描寫的內容(具體細節(jié)),二是讓學生了解內容的組織(細節(jié)的連綴方式)其他則是為此“蓄勢”或對此進行“拓展”再一個問題就是如何使自己確定的教學目標讓學生有興趣參與和完成這得在很多細節(jié)上下功夫,比如,為讓學生體會到所寫之景往往折射出人物的思想情感,我在設計寫作日志時,就增加了“我們學校即將搬遷,希望大家用文字將學校的園林記錄下來”這一要求,即考慮到讓學生描繪時浸透自己的情感

    《荷塘月色》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體會作者刻骨銘心的家園之思

      2.揣摩作者飽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語言

      教學重點: 1.體會作者如何表達這種刻骨銘心的家園之思的。

      2.揣摩作者飽含感情,富有哲理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分析課文:

      1.分析文章第1段:

      既然是想家,是否因為在國外不好?作者怎樣來描寫他在法國的情形?

     。◤奈闹姓页雒鑼懙木渥,讀一讀)

      “一幢雅靜的別墅”“大”“環(huán)境優(yōu)美”

      “家”——引號的作用是特定稱謂。

      在法國的居住條件是非常優(yōu)越的。

      2.分析文章第2、3、4段:

      讀2、3、4段,從中找出印象深刻語句進行鑒賞,須注意朗讀的節(jié)奏,體會作者的感情。

      體會重點句子含義:

      “這里一切聲響都棄你而去”:周圍與你有關的聲音有哪些?

      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聲響的包圍中,每種聲音都為你而來,比如:早上廚房里媽媽“哧啦”煎雞蛋的聲音,是在為你準備早餐;晚上你房門鑰匙的轉動聲,是爸爸來看看是否弄掉了被子;學校的鈴聲是在督促你學習的;街上的汽笛聲是在提醒你注意行車安全……

      我們每個人都是生活的中心,所有的聲音都為你而起。而在這里,在法國,韓少功異常孤獨,因為他離開了熟悉的環(huán)境,熟悉的人群,熟悉的文化,甚至熟悉的母語,一種巨大的孤獨感自然而然就產(chǎn)生了,周圍的一切與你沒有關系,你無法交流,這種孤獨寂寞是可以讓人發(fā)瘋的!胺ㄕZ法語法語,……無處逃遁”

      “對吊燈做第六次或六十次研究”:無聊至極的舉動,六次已經(jīng)讓人倍感無聊了,何況是六十次。真的可以讓人發(fā)瘋了。

      朗讀第2、3段,體會作者情感。

     。ㄟ^渡)練習的:就連現(xiàn)在流行的出國熱在作者的眼里也不屑一提:“我就那么在乎法國的面包和雷諾牌汽車?”

      為什么?

      因為“很想念家里”。“倒不是特別害怕孤寂,而是惦念親人!钡竭@里,作品的鋪墊工作已基本完成,接下來就是感情的汩汩而出了。

      3.分析文章第5、6段:

      對這兩段選句并進行鑒賞。

     。1)這兩段寫了思念親人,思念故鄉(xiāng)的具體表現(xiàn),是對家園之思的正面描寫。

     。2)那么這一段作者是怎么表現(xiàn)思念親人的?

      作者通過對親人生活場景的想象,用敘述、議論、抒情相結合的筆調抒發(fā)了自己在異國他鄉(xiāng)對親人的強烈思念。“身后遠遠的一片熱土”表達了想家,思念故鄉(xiāng),家的含義進一步深化。

     。3)第六自然段的修辭手法,表現(xiàn)技巧。

      對比排比欲揚先抑“故鄉(xiāng)甚至是貧瘠而臟亂的”,但我依然愛它,依然在心底想著它。

     。4),想家,想家里的什么?

      小徑,月夜,草坡,小羊,犁頭。

      這里有大家熟悉的,有大家不熟悉的,可以想象一下:故鄉(xiāng)的小徑正走來了我最親近的人;月夜下忘了回家的小羊是否找到了回家的路。

     。5)不妨換一個角度來想一想。你有過想家的感覺嗎?想家時你最想家里的什么?即使你沒有離開過家,沒有離開過父母,若讓你置身于韓少功的境地,你最想家里的什么?

     。ㄗ杂砂l(fā)揮:鬧鐘的聲音,油煙機的聲音,爸爸的摩托車的聲音,媽媽的敲門聲……)

      歸納:想象的事物非常的具體,歷歷在目,清晰可見,想象的東西越具體,想家的感覺就越強烈。而這種感覺往往借助于一定的意象來傳達,如《故鄉(xiāng)的云》:“天邊飄過故鄉(xiāng)的云,他不停地向我召喚,當身邊的微風輕輕吹起,有個聲音在對我呼喚,歸來吧歸來呦,浪跡天涯的游子!;《九月九的酒》:“親人和朋友舉起杯倒?jié)M酒,飲盡這鄉(xiāng)愁醉倒在家門口”

     。6)難點:帶淚的笑二胡:悲涼低沉賽馬曲、趕集調:歡快

      4.分析文章第7、8、9段:

      到5、6段,作者的感情基本抒發(fā)完了,文章完全可以作結,無論是內容上還是結構上都相對完整了,為何還要加上這三段呢?這三段的內容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請同學們快速瀏覽文章,快速瀏覽也是語文閱讀的重要技巧之一,把啟示性語句找出來,認真體會。

      歸納:后三段,對故鄉(xiāng)這個文化概念的思考。故鄉(xiāng)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有你的血、淚、汗水。故鄉(xiāng)的美中含悲。故鄉(xiāng)意味著我們的付出。作用就是使主題得以深化和升華。

      5.體會重點語句:

     。1)我會對故鄉(xiāng)浮糞四溢的墟場失望,會對故鄉(xiāng)擁擠不堪的車廂失望,會對故鄉(xiāng)陰沉連日的雨季失望,但那種失望不同于對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種失望能滴血。血沃之地將真正生長出金麥穗和趕車謠。

      對故鄉(xiāng)的`失望可能含有期望更美好的意思,即使是真的失望,也不妨礙對它的真愛。這是浸著心血、發(fā)自內心的愛,這種愛,才能引發(fā)有價值的物質與精神的創(chuàng)造。

      這種失望也存在于很多的文學作品中,例如魯迅的《故鄉(xiāng)》中就這樣寫道:“在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點活氣。我的心禁不住悲涼起來了。。∵@是我二十年來時時記得的故鄉(xiāng)?”你能否也運用相同的句式,將《故鄉(xiāng)》的內容替換文中的內容呢?

      “我會對故鄉(xiāng)蕭索的荒村失望,我會對尖酸刻薄的楊二嫂失望,我會對麻木愚昧的閏土失望……”

      (2)沒有故鄉(xiāng)的人一無所有。而萍飄四方的游子無論是怎樣貧困潦倒,他們聽到某支獨唱曲時突然涌出熱淚,便是他們心有所歸的無量幸福。

      故鄉(xiāng)是一個人的根,是一個人的心靈歸屬和寄托,是一份無價的財富。

      二、課堂小結:

      對家園的愛,銘刻在每一個游子的心里,流淌在每一個人的血液里,無論走得多遠,依然忍不住回頭眺望。

    《荷塘月色》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梳理本文的行文線索,體會作者的復雜情感;

      2.品味本文的語言特色,初步掌握散文鑒賞的技巧;

      3.欣賞本文所描繪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領悟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

      學習準備:

      1.誦讀全文,分析本文的行文思路,完成讀書筆記;

      2.精讀文章第四、五、六自然段,初步賞析寫景語段,標注旁批。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談起朱自清這位作家,應該說大家對其非常熟悉。但是雖然朱自清以散文名世,閱讀其散文的讀者,對其評價的差異經(jīng)常會有判若云泥之別。那么如果將朱自清的作為散文大家的先驗印象棄之不談,我們就今天學習的《荷塘月色》這篇文章來看,你心中對朱自清的散文創(chuàng)作持何種觀點?接下來我們通過三個研討任務,重新來認識朱自清這位作家。

      研討主題:

      朱自清散文語言之優(yōu)劣:歷來對朱自清散文語言兼有推崇聲和貶低聲。

      比喻手法的優(yōu)劣評判。

      對于本文情感抒發(fā)和創(chuàng)作意圖的多種說法談論。

      任務一:交流呈現(xiàn):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ㄒ唬┏鍪居暨_夫、余光中等人對朱自清散文的評價,培養(yǎng)批判眼光。

      “朱自清雖則是一個詩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夠貯滿著那一種詩意,文學研究會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

      ——郁達夫《新文學大系·現(xiàn)代散文導論》

      就憑了這樣的一二十篇散文,朱自清能稱為散文大家嗎?我的評斷是否定的……他的觀察頗為精細,宜于靜態(tài)的描述,可是想像不夠充沛,所以寫景之文近于工筆,欠缺開闔吞吐之勢!钠┯鬟^分明顯,形象的取材過分狹隘,至于感性,則仍停留在農(nóng)業(yè)時代,太軟太舊。他的創(chuàng)作歲月,無論寫詩或是散文,都很短暫,產(chǎn)量不豐,……

      ——余光中《論朱自清的散文》

     。ǘ┨暨x展示學生的優(yōu)秀旁批,需展現(xiàn)有對朱自清散文語言評鑒的觀點差異,并說明理由。

      小結:同學們的觀點各異,但從中我們都能看到不同讀者的個性思考和評價。對于大眾熟知的經(jīng)典文本,我們要挖掘其何以成為經(jīng)典的原因,也要敢于發(fā)現(xiàn)它的欠缺和局限。

      任務二:語言的詩意:鑒賞語言特色,感知荷香之美。

      (一)小組討論:精讀本文第四、五自然段對“荷塘”和“月光”的描寫,選取適當角度,鑒賞該語段的語言特色和表達效果。

      語言賞析的角度:

      —用詞:動詞(煉字)、形容詞;疊詞;

      —句式:長短句、整散句等;

      —手法:化用成語或古詩;

      —修辭:比喻等;

      —音韻、節(jié)奏

      ……

      【明確】

      1.用詞。

     。1)動詞:瀉、浮、洗、籠等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

      賞析:四個動詞以動寫靜,將月光照在荷塘上比作水流傾瀉的樣子,將荷花荷葉在月光下的情態(tài)比作在牛乳中洗過的樣子;“浮”“籠”又寫出青霧、月光、荷香的水乳交融,是霧氣還是月光,難以分清,寫出淡白色月光籠罩下荷塘的朦朧、寧靜的氛圍,讓人仿佛沉浸在幻夢中。

     。2)疊詞:曲曲折折、田田、亭亭、層層、粒粒、縷縷、密密、脈脈、靜靜、薄薄、淡淡、峭楞楞、彎彎

      疊詞具有形象美、情趣美、音韻美。給人以可愛的,富于情趣之感,通常用于小巧的、柔美的事物,表現(xiàn)出作者對月光下荷塘之美景的喜愛及內心之淡淡的愉悅。

      2.手法:

     。1)化用。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北宋詞人周邦彥詞作《蘇幕遮》有:“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化用詩詞,使行文典雅而貯滿詩意,寫出了荷葉呈圓形,舒展的,高而挺拔的樣子,荷花活潑可愛的樣子,營造了月下荷塘的詩意美。

      3.修辭:

      (1)比喻:

      例1: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

      連用三個比喻,表現(xiàn)出荷花在月光下晶瑩剔透、忽隱忽現(xiàn)、纖塵不染的特點。

      例2: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

      以“牛乳”喻月光之白,僅僅取其形似而已;“籠著輕紗的夢”寫出了月夜的朦朧,本體與喻體之間跨度很大,能給人新奇感。

     。2)通感:通感修辭格又叫“移覺”,就是在描述客觀事物時,用形象的語言使感覺轉移,將人的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等不同感覺互相溝通、交錯,彼此挪移轉換,將本來表示甲感覺的詞語移用來表示乙感覺,使意象更為活潑、新奇的一種修辭格。

      例1: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運用通感,將嗅覺的感官以聽覺的感受表達出來,從而表現(xiàn)荷香的時斷時續(xù)、似有若無,有清淡縹緲的意境。

      例2: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通感手法,將無聲的、流動的波光描寫成動聽的音樂,讓人想到月光和月影之間的和諧、溫馨,兼具視覺和聽覺的美感,表現(xiàn)月光下的荷塘優(yōu)雅、朦朧、幽靜的意境以及作者心中淡淡的喜悅之情。

      4.音韻、節(jié)奏:

      主要是疊詞和連綿詞,如裊娜、參差、斑駁等詞語的使用,疊詞使用往往給人以可愛的感覺,連綿詞以雙聲或疊韻詞居多,朗讀起來具有別樣的音韻美和古典美。

     。ǘ┗垩廴缇妫阂耘醒酃猓u鑒譬喻高下。

      我們剛才看到余光中對朱自清散文的評價了,在評價中他認為朱自清的譬喻實在算不上上乘,你贊同余光中的看法嗎?在評價之前,我們還是先來明確優(yōu)秀的譬喻需要具備哪些要素。

      1.出示學者對比喻修辭的闡釋,提取概括優(yōu)秀的譬喻的要素。

      1.比喻的`運用,要新鮮,貼切、不落俗套。(王希杰:《漢語修辭學》)

      2.比喻必須要貼切、形象、新鮮,不落俗套。(駱小所:《現(xiàn)代修辭學》)

      3.沒有比一個精到的比喻更能給予深刻的印象的,也沒有比一個可有可無的比喻更累贅的。(老舍:《言語與風格》)

      4.事物的比喻雖然取材于經(jīng)驗和常識,卻得新鮮,才能增強情感的力量。(朱自清:《新詩的進步》)

      比喻的基本矛盾是:相似點越明顯,解讀越容易,但新奇感、審美感越低;相反,相似點越晦澀,解讀越困難,新奇感、審美感越高。比喻運用的得體性原則要求:在兩者之間保持著動態(tài)的平衡。過分追求新奇感、審美感,解讀的困難叫讀者無法承受,甚至導致歧義誤解,這不可取。過分討好讀者,一味追求解讀的方便,喪失了新奇感,減低了審美感,也是不可取的。(王希杰:《漢語修辭學》)

      【明確】

      優(yōu)秀的比喻要素:以“得體”為基礎和原則,追求新鮮、貼切、精確。

      2.學會評判:請從四、五兩段中另外的比喻句中任選一個比喻句,根據(jù)修辭評判標準,鑒賞作者運用比喻的優(yōu)劣。

      【示例】

      賞析示例1: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評析:此句實際有兩個比喻,葉子比作裙,荷花比作舞女,正如花與葉是不可分割的一體,刺激讀者想象的不僅僅是“裙子”,而是“亭亭的舞女的裙”這樣一個整體,對“裙”的聯(lián)想緊連著對“舞女”的聯(lián)想。這個比喻只能算是貼切,算不上高明,因為將花與美人對舉流行廣泛,沒有新奇感。同樣,第二句的將“白花”比作“剛出浴的美人”也只是平庸的比喻。

      賞析示例2.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

      評析:以“牛乳”喻月光之白,僅僅取其形似而已;“籠著輕紗的夢”寫出了月夜的朦朧,本體與喻體之間跨度很大,能給人新奇感。

     。ㄈ┱垙摹逗商猎律返谒摹⑽、六自然段中任意選擇一幅畫面,展開想象,改寫小詩,體會朱自清散文的詩意美。

      “花和光固然有詩,花和光以外還有詩”,“山水田園固然有詩……僅一些顏色,一些聲音,一些味覺,一些觸覺,也都可以有詩”(朱自清《詩與感覺》)。

      任務三:遙想“采蓮”舊事,共探寫作意旨。

      (一)根據(jù)文本,繪制文章情感變化圖,并找出相應語句證明。

      【點撥】

      作者的情感變化經(jīng)歷了:由頗不寧靜(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暫時超脫(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無法超脫(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可惜我們現(xiàn)在早已無福消受了)。

      因此,本文整體的情感基調可以概括為“淡淡的喜悅和淡淡的哀傷”。

     。ǘ┙涣鏖喿x成果,梳理本文的行文思路

      出示2-3位學生課前閱讀筆記,總結本文的行文線索。

      【點撥】

      本文的行文線索主要有兩條:

      游蹤線索(外):采用移步換景的寫法:出家門→踱小路→觀荷塘→賞四周。

      情感線索(內):心情變化由不寧靜→尋寧靜→得寧靜→失寧靜。

      (三)作者在文章后半部分兩次引用關于“采蓮”的詩歌,是否多余?

      【點撥】

      不多余。引用“采蓮”的詩歌,寫采蓮舊俗,一是可以豐富文章內容,增加本文語言的雅致;二是通過寫作者遙想六朝古人嬉游的光景,表達對超脫現(xiàn)實,追求自由理想生活的向往;三朱自清少時在江南度過,因此也透露出其對故鄉(xiāng)的思念。

      (四)關于本文的寫作意圖,歷來在文學界眾說紛紜。小組討論:朱自清為何寫這篇散文,學習過本文之后,你贊同以下三種說法嗎?或者你是否有不同的觀點?簡述理由。

      1.劉泰。呵楦芯索論。

      擺脫內心頗不寧靜,追求剎那的安寧。

      “很明顯,為作者思維所決定,這篇作品是以“背著手踱著”盡情觀賞無邊荷香月色為行文線索,從出門經(jīng)小徑到荷塘復又歸來,從空間順序中來表露內在的情思。作者一路寫景,也一路抒情,隨著景象描寫的展開,構成了寧靜與不寧靜交替出現(xiàn)的感情層次,流貫在無邊荷香月色里的,正是作者感觸甚重的脈脈情思。”(劉泰隆《荷塘月色,詩情畫意》)

      2.錢理群:思想矛盾體現(xiàn)論。

      政治上的迷惘。

      朱自清深感于性格是時代的矛盾,既反感于國民黨,又對革命心存疑慮,產(chǎn)生了不知那里去的“惶惶然”,(朱自清)認為一切政治暴力都是“毀掉了我們最好的東西——文化”,(朱自清)作為五四啟蒙知識分子,有一種負罪感。錢理群歸納荷塘為作者的“精神避難所”。

      3.孫紹振:倫理自由說。

      生活的重負。

      強調朱自清在文中所謂的“自由”超出政治范疇,而屬于倫理的范疇。認為作為父親、教師、丈夫的朱自清,肩負著重重重任,“妻子兒女一大家,都指著我活”(《哪里走》),因而是不大自由的。(孫紹振《超出平常的自己和倫理的自由——<荷塘月色>解讀》)

      【示例】

      “夢境說”:

      背景:

      1931年到1936年的日記里,有三則都是寫他夜里做夢的,奇怪的是,這三則日記所記的三個夢竟然是同一個內容:

      1931年12月5日:“……夢里,我被清華大學解聘,并取消了教授資格,因為我的學識不足……”

      1932年1月11日:“夢見我因研究精神不夠而被解聘……”

      1936年3月19日:“昨夜得夢,大學內起騷動。我們躲進一座大鐘寺的寺廟,在廁所偶一露面,即為沖入的學生發(fā)現(xiàn)。他們縛住我的手,譴責我從不讀書,并且研究毫無系統(tǒng)。我承認這兩點并愿一旦獲釋即提出辭職!

      文本依據(jù):

      荷塘“夢境”

     。1)當年清華園確有一個荷塘,可是其地雜草叢生,斷磚殘瓦,冷落凄涼,而朱自清卻看到了那么靜美的荷塘,甚至還想到《采蓮賦》、《西洲曲》那樣的風流旖旎。《故都的秋》是“畫境”,這里可以是什么境?

      荷塘是與現(xiàn)實相反、短暫療愈的“夢境”。

     。2)尋找文本中有關夢和睡眠的字句。

      在某種意義上,荷塘是朱自清的一個“夢”:在文章開頭寫到妻子“迷迷糊糊地哼著眠歌”,結尾回到家里,“妻已睡熟好久”;行文中又不斷以“籠著輕紗的夢”、“酣眠”、“小睡”、“渴睡人的眼”作比,這都是在刻意營造一個“夢”的氛圍與意境,體現(xiàn)出現(xiàn)實世界與夢的世界的對立。

      【總結】

      通過三個任務,我們今天研討了三個主題,相信大家再次閱讀這篇散文經(jīng)典之時會有新的收獲和啟示。敬畏經(jīng)典,但又不止步于經(jīng)典,敢于超越,敢于質疑,是我們對待經(jīng)典最理性的姿態(tài)。

    《荷塘月色》教學設計4

      一、教學目標:

     、敝R目標:

     、帕私膺@篇散文的寫作背景。

     、评斫膺@篇散文的主要內容,體會這篇散文的寫作特點。

     、材芰δ繕:

     、朋w味散文所描寫的情景,培養(yǎng)學生欣賞散文的能力。

      ⑵理清散文的結構層次,體會其思想感情,領會其藝術風格,提高學生散文鑒賞能力。

      ⒊德育目標:分析、理解作者復雜的思想感情,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

      ⒋美育目標:感受散文的畫面美、情調美、語言美及藝術風格。

      二、教學重點、難點:

     、爬斫馍⑽牡闹饕獌热荩接、理解作者復雜的思想感情。

     、企w味散文的比喻、疊字、通感、恰當?shù)膭釉~的運用。

      三、學法指導:

     、爬首x——字詞的形、義——句意

     、平Y構層次——思想感情——寫作特點

      ⑶背誦

      四、活動設計:

     、沤柚嗝襟w,展現(xiàn)散文所描繪的畫面,直觀感受散文的意境。

     、铺接憽⒗斫、評析文中的語句含義,理清結構層次,體味散文的意境,把

      握散文的寫作特點。

      五、課時安排:2課時

      第1課時

      教學內容:理解《荷塘月色》的主要內容,理清結構層次。

      教學過程:

     、迕鞔_目標:

      ⒈了解寫作背景。

     、怖斫庾帧⒃~、句的含義,理解主要內容。

     、忱砬褰Y構層次,把握作者的感情發(fā)展脈絡。

      ㈡整體感知:

     、苯榻B寫作背景、導入新課。

      在中國現(xiàn)代現(xiàn)代文學史上,有許許多多的散文作家創(chuàng)造了現(xiàn)代白話散文的

      繁榮景象:“就散文論散文,這三四年的發(fā)展,確是絢爛極了:有種種的樣式,種種的流派,表現(xiàn)著,批評著,解釋著人生的各面,遷流曼衍,日新月異:有中國名士風,有外國紳士風,有隱士,有叛徒,在思想上是如此;蛎鑼,或諷刺,或委曲,或縝密,或勁健,或綺麗,或洗練,或流動,或含蓄,在表現(xiàn)上是如此!保ㄖ熳郧濉侗秤啊ば颉罚┲熳郧逡晕淖值膬(yōu)美、風格的清麗雋永而著名于中國二十世紀上半葉的散文創(chuàng)作,更以善于描寫,在描寫中做到情景交融、詩畫交融把白話散文創(chuàng)作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打破了“美文不能用白話”的迷信!逗商猎律肪褪沁@樣一篇美文,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學習的:

      揭示課題:《荷塘月色》

     、猜犱浺簦^看課文意境畫,直觀感受《荷塘月色》的思想感情和藝術風格。

     、缰攸c、難點內容的探討與研習的:

      ⒈初讀課文,理解字詞。學生討論完成下面的練習的(CAI顯示)

     、沤o后面加點的字注音:蓊()脈脈()血脈()

      獨處()裊娜()()薄薄的()

     、评斫饧狱c詞語的`含義:

     、賻祥T出去。()②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蹚浲氖翘锾锏娜~子()④可惜我們現(xiàn)在早已無福消受了()

     、步Y合腳注,理解《采蓮賦》和《西洲曲》的句子的大意。

     、忱砬褰Y構層次:學生研究完成下面的練習的(CAI顯示)

      ①散文中點明時間的句子有()。點明地點的句子有()。

      ②散文第1自然段交代了獨游荷塘的()。

      ③第2自然段勾勒荷塘的()。

      ④描寫作者小路漫步時的()。

      ⑤第4自然段從靜態(tài)、動態(tài)兩方面描繪了()下的()景色。

     、薜5自然段虛實結合描繪了()上的()。

     、叩6自然段描寫了(),重點寫了()。

     、嘧詈髱讉自然段由眼前之景聯(lián)想到(),表現(xiàn)作者()。⑨綜上所述,全文可分為幾個部分?怎樣分?各部分的主要大意是什么?

     、璨贾米鳂I(yè):

      ⒈朗讀背誦第4——6自然段。⒉課外閱讀朱自清的其他散文。

      第2課時

      教學內容:分析、理解《荷塘月色》的重點語句、段落,體會其思想感情;把握其寫作特點。

      教學過程:

     、迕鞔_目標:

     、崩斫狻逗商猎律返闹攸c語句,體會其思想感情,培養(yǎng)、提高學生鑒賞散文的能力。

     、蔡接懮⑽闹械男揶o的運用,把握《荷塘月色》的寫作特點,體味散文所描繪的意境,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㈡重點、難點內容的探討與研習的:

     、北痴b第4——6自然段。

     、蔡接、研究、分析文中的重點詞語和句子,體會其思想感情,(學生研究、討論、完成下面練習的)(CAI顯示)

      ⑴文中描寫作者內心感受的句子有:Ⅰ,Ⅱ

     、,Ⅳ。

     、企w會下面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①“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笔且驗椤

     、凇拔乙蚕癯隽似匠5淖约,到了另一個世界。”“平常的自己”是指!傲硪粋世界”是指。

     、邸耙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薄笆裁炊伎梢韵搿笔侵浮!笆裁炊伎梢圆幌搿笔侵!白杂傻娜恕笔侵。

     、堋暗珶狒[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

      這句話表現(xiàn)了作者的心理。

      ⒊探討、研究、分析散文中的修辭的運用,把握《荷塘月色》的寫作特點,體味散文所描繪的意境:

     、欧治、理解文中的比喻句:

      1完成課后第二題。

      ②比較“通感”與“一般比喻”:重點分析文中的兩處“通感”,說說“通感”與“一般比喻”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通感:在描寫客觀事物時,用形象的語言把某一感官的感受移到另一感官上,使“一種感覺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領會到屬于另一種感覺的印象”。如:苦笑一下、嗓音甜亮、紅杏枝頭春意鬧(宋祁《玉樓春》)。其心理學基礎為“聯(lián)覺”(一種感覺引起另一種感覺的心理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條件是聯(lián)想和想象,產(chǎn)生的契機是事物之間的共性或特定的主觀情感。運用通感可以化實為虛,也可以化虛為實。

     、普页錾⑽闹械寞B詞并體會其作用:傳神地描摹景象,文氣舒展,音韻和諧。

      ⑶體會下面加點詞的作用和表現(xiàn)力:

     、賹訉拥娜~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點綴”有的意義,是人為之,含有作者。

     、谠鹿馊缌魉话悖o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盀a”有之意,準確地寫出了月光的特點,顯示了月光之美。

     、郾”〉那囔F浮起在荷塘里!案 笔堑厣穑@示出霧的狀態(tài),突出霧的和。

     、瓤偨Y本文的寫作特點:①在中寄托自己的真情實感。

      ②恰當運用、等修辭手法。

     、矍‘斶x用、。

     、衫首x課文,體味散文所描繪的畫面和意境。

      ㈣布置作業(yè):⒈完成課后第二、三題。⒉仿照這種學習的方法閱讀其他散文。

    《荷塘月色》教學設計5

      一、教學目標

      1、體會散文精練的語言、形象的比喻,學習散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現(xiàn)手法。

      2、欣賞散文靜靜美的同時,感受作者憂國憂民之情。

      3、啟發(fā)學生思維,引起想象,激發(fā)興趣,提高寫作技能。

      二、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

      1、教學重點:情與景的交融,比喻、通感等修辭手法的運用。

      2、教學難點:體會作者的矛盾心理。

      三、教學方法

      1、創(chuàng)設情境,賞讀式,多媒體教學輔助教學法。

      四、教學課件

      1、背景音樂

      2、圖片:荷塘圖、月光圖、荷花圖、星空圖、月下樹影圖、荷葉圖

      3、VCD片斷:少女翩然起舞,裙幅舒展片斷

      4、配樂朗誦錄相片斷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媒體顯示:課題、背景音樂

      今天,我們要學習朱自清的散文名作《荷塘月色》,關于作者我們并不陌生,他的佳作,大家能說出哪些?

     。ㄉ骸洞骸泛汀侗秤啊罚

      大家知道,朱自清是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他還被譽為什么?

     。ㄉ好裰鲬(zhàn)士)

      對。朱自清是一位愛國知識分子,他積極參加民主運動。本文寫于1927年7月,當時正值大革命失敗,白色恐怖籠罩著中國大地。朱自清處于苦悶彷徨中。他曾在一封信中寫道:“心里是一團亂麻,也可以說是一團火。似乎在掙扎著,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沒有明白!薄逗商猎律氛亲髡咦约合搿俺弧倍窒搿皰暝钡恼鎸崒懻。朱自清不愧是一位詩人,他的散文具有詩一般的意境,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荷塘月色》的重點,即文中那靜謐清幽的美流露出是淡淡的哀愁與淡淡的喜悅,情與景在散文中達到完美的結合。

      (二)講授新課

      讓我們一起先閱讀課文,初步了解一下文中作者的行蹤。哪位同學能復述出作者出家門,去荷塘賞月的行蹤。

      (生:作者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晚上在院子里乘涼,想起白天常經(jīng)過的荷塘,決定去看一看。于是披了大衫,帶上門出去。經(jīng)過一條小煤屑路,作者來到荷塘,觀賞月下荷塘的美景,看完荷塘,作者又想起《西洲曲》。最后作者回家,推門進去,發(fā)現(xiàn)妻已熟睡好久了。)

      剛才這位同學復述作者行蹤,還有哪些細節(jié)遺漏了呢?

     。ㄉa充:作者觀賞荷塘時,在荷塘邊觀賞荷塘里的荷葉、荷花等等,然后觀賞的是月色,最后還觀賞了荷塘四周的景色,這才引起聯(lián)想,想到《西洲曲》,剛才沒有把觀賞四周的景物交待清楚。)

      同學的發(fā)言很好,經(jīng)過后幾位的補充,我們更為完整了解了作者的行蹤,請看作者是:帶上門出去→沿著荷塘是一條小煤屑路→觀賞荷塘月色看四周→推門進去。

      (三)細讀課文

      重點賞讀4、5自然段,體會情景交融的寫法。在了解作者之后,我們要進一步知道,文章開頭寫了怎樣的環(huán)境,創(chuàng)造出一種什么樣的氣氛,體現(xiàn)一種什么心情?

     。ㄉ寒敃r在晚上十分安靜,作者感到孤獨,心情“頗不寧靜”。)

      頗不寧靜的心情是文章的文眼,文章開頭寫道“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交待了作者去荷塘的動機,也為全篇所體現(xiàn)的矛盾心理和思想感情定下了基調。與下文關聯(lián)的如小路的“幽靜”,夜晚的“寂寞”,路上的“陰深”,月光的“淡淡”,以及惦著江南的“采蓮”等等,象一條無形的綱,連接著全文的網(wǎng),形成文章的語脈,從而含蓄地抒發(fā)作者憂國憂民的情絲,揭示本文的主題。

      荷塘小路有什么特點?

     。ㄉ郝非壅郏粯漭钶钣粲;月光淡淡;小路上十分幽靜。)

      作者心情有無變化?

      (生:有變化。開始比較憂愁“心里頗不寧靜”,后來接近荷塘看到美景,有一絲絲淡淡的喜悅“我也象超出了平常的自已”,“便覺是個自由的人”,“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保

      同學們分析的很好,作者的心情起伏不定。注意“且”字,且:暫時。表達作者對現(xiàn)實不滿,對自由向往,這一部分寫作者去荷塘,在小路上散步,抒發(fā)了月下獨處的感受。我們跟隨作者一起來欣賞這“靜靜的美”吧!

      賞讀第4段

      剛才我們通過畫面,陶醉在月下荷塘的美景,那么作者寫月下荷塘,抓住荷塘中哪些景物?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ㄉ鹤髡邔懥撕扇~、荷花、荷香、荷波、荷水,用了大量的比喻。)

      回答十分準確,作者又是如何對其進行描寫?

     。ㄉ鹤髡咝稳莺扇~“田田”、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你能說說看荷葉與亭亭的舞女的裙有何相似點呢?

     。ㄉ汉扇~與裙子在形狀上十分相似,都是張開著樣子。)

      除了張開的樣子相似,還有沒有呢?

      媒介顯示:芭蕾舞片斷

      (生:噢,還有就是當舞女旋轉起來裙幅舒展飄動,荷葉在微風吹拂下,也有起伏的動態(tài)美,相連的荷葉高出水面的姿態(tài)與亭亭的舞女的裙樣。)

      那么作者如何表現(xiàn)花的呢?

      (生:作者用“裊娜”、“羞澀”形容花,采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裊娜”女子柔美,“羞澀”嬌羞姿態(tài)。寫花像“明珠”、像“星星”,則采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了花的潔白、明凈、光亮。)

      幾個比喻連用,其中本體相同,喻體不同稱為博喻。

      媒介顯示:星空圖

      作者怎么描寫荷香呢?

     。ㄉ罕扔,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

      這個比喻把嗅覺范圍的“清香”和聽覺范圍的“歌聲”聯(lián)系起來。共同點:兩者(花香、歌聲)給人的感覺都是時斷時續(xù),似有似無,因為歌聲在“遠處”、“高樓”上,這個比喻新鮮又能給人豐富的聯(lián)想。這種不同感覺的相互溝通和轉移稱為通感。

      荷波和荷水又是怎么描述的呢?

      (生:“凝碧的波痕”比喻在月光下微風吹過密密的葉子的顏色和姿態(tài),像凝聚起來的碧綠的波紋,靜中有動,特別傳神。水:“脈脈”采用擬人的修辭手法,說明荷水滿懷感情。)

      第4自然段的采用,比喻、通感、擬人等修辭手法,使眼前景物栩栩如生,柔美動人,給人以具體、生動、鮮明的印象。景物由靜態(tài)寫到動態(tài),這一段雖然沒有提及一個“月”字,然而卻處處寫月,處處體現(xiàn)了月下荷塘的景物。

      賞讀第5段

      對月下荷塘的美景介紹完,作者筆鋒一轉到了荷上月色,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媒介顯示:配樂朗誦第5自然段

      繼荷塘之后,文章著重描寫月色是如何展開的?

      (生:葉子和花上的投影→灌木叢和柳樹上→總寫在荷塘中的投影。)

      用了哪些動詞?好不好?為什么?

     。ㄉ骸盀a”、“浮”、“洗”、“籠”、“畫”

      瀉:月光充沛,從高處落下

      。红F十分輕,擴散慢

      洗:花顏色十分潔白,鮮潤

      籠:朦朧不可捉摸

      畫: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美感)

      分析的很好,朱自清不愧為語言大師,精練的動詞,傳神地寫出景物的特點。文章還連續(xù)用了三個比喻各突出月光的哪些特色?

     。ㄉ骸霸鹿馊缌魉话恪保@里刻畫了月光流動、明凈的樣子。

      “葉子和花仿佛在牛奶中洗過一樣”,寫出了月色中葉、花呈現(xiàn)出潔白、鮮潤的特點。

      “又像籠著輕紗的夢”,寫出月光照射下的`葉和花的朦朧之美。

      月光在灌木叢中和楊柳上的投影為什么一個用“黑影”,一個用“倩影”?

     。ㄉ阂驗楣嗄緟矟饷,在月光下顯得黑糊糊一片。楊柳條稀疏,在月光下顯得很美,這兩個詞準確寫出了不同形象的特點。)

      “月光”與“小提琴”有何共同點?如何體會這句話?

     。ㄉ哼@里運用通感。把視覺和聽覺溝通起來,它們的共同點是月色有明有暗,光與影相互配合,琴色有高有低,有急有緩,兩者都給人以和諧的感覺,)

      第5段著力描寫月色,先是正面寫,后是反襯,光與影相互襯托,月色美與荷塘美巧妙結合,明與暗十分協(xié)調。通過比喻、博喻、通感等修辭手法,描繪了荷塘月色的詩情畫意,而作者苦悶的心緒,也在這迷人的景色中暫時得到了解脫。

      第6自然段

      下面一段寫荷塘四周的月色,以樹為中心對象,還寫了遠山,燈光、蟬聲、蛙聲等等。

      文中“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什么意思?

     。ㄉ哼@說明苦悶與寂寞的心情,又涌上作者的心頭,所以熱鬧

      一點也沒有感染他,作者由欣賞靜靜的美的同時,又回到了淡淡的哀愁。)

      (四)鞏固新課

      這是一篇優(yōu)美的寫景散文,文中描繪了美的景、美的情,其特點是月色與荷塘交叉,動的刻畫與靜的刻畫相互交錯,情與景交融,形成一副素雅、朦朧、靜美的畫面。表現(xiàn)作者憂與喜的矛盾心態(tài),抒發(fā)作者關心國家命運的感情。

      (五)再次欣賞重點片斷

      同學們一起體會月下的荷塘,塘上月色的美景,深入體會作者淡淡的哀愁。齊讀第4、5自然段。

      媒介顯示:月下荷塘圖 背景音樂

      我們深深體會到了散文情景的交融,必須通過一定的手段體現(xiàn),下面我們就來實踐一下,寫一個抒情小片斷—《雨中校園》。

      (六)課堂小練筆

      媒介顯示:作文《雨中校園》要求抓住景物特點,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寫一段情景交融的抒情片斷。(字數(shù)300字左右)

      例文:天空在不知疲倦地下著雨,朦朧的雨霧將整個校園輕輕地遮掩了。在這雨霧中,好像一切都那么遙遠、渺茫,就像從濃霧里傳來的笛聲。漆黑的山林里飄出的鳥鳴聲,悠遠而又讓人神往。此時,唰唰的雨聲,錯綜而熱烈,深沉而和諧。

    《荷塘月色》教學設計6

      一、學情分析

      《荷塘月色》是一篇寫景散文,也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以樸素、典雅、充滿詩意的語言將描寫荷塘與描寫月色巧妙地結合起來,突出優(yōu)雅、朦朧、幽靜的物境之美,在寫景中抒發(fā)出淡淡的憂愁和淡淡的喜悅之情。學生是容易入景的,但入情即難,而且對語言和景物層次的精妙之處難以感悟,因此在教學時先詳細敘說文章寫作的時代形勢和作者的復雜心境,讓學生通過聯(lián)想產(chǎn)生歷史的想象,再緊扣作者情感的變化揣摩語言的運用和意境的美。

      二、教學目標

      1、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調,理清文章的脈絡,理解文章的主旨

      2、欣賞作者所描繪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領悟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

      3、品味精練準確、清新雋永、優(yōu)美動人的語言

      三、教學重點

      1、結合語境揣摩詞語、語句的含義,體味作品語言精練優(yōu)美的特點及表達效果;

      2、感悟景語和情語渾然一體的妙處。

      四、教學過程

      課前:

      ①學生查閱有關時代背景的資料;

     、趯W生仔細閱讀文章,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結構

      課堂:

     、俜中〗M討論閱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結構,仔細思考文章的文眼、線索及全文的感情脈絡

     、谥攸c分析課文四五六自然段,品味文章的寫作特色和語言風格

      課后:

      ①整理課堂筆記

     、谙迺r做《導學和同步訓練》上的有關題目

      ③仿寫:仿照課文第四自然段的博喻寫一段寫景的文字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前預習內容:

      1、自讀課文,準確認讀

      2、查閱有關資料,了解背景

      3、全文寫景狀物的特點

      導入新課

      1、我們對朱自清這個名字并不陌生,初中時學過他的什么散文名篇?

      《背影》、《匆匆》、《春》

      2、理清脈絡,整體感知

      時間、地點、人物、事件、感受

      明確:線索:作者的行蹤變化+情感變化

      3、文眼:頗不寧靜

      為什么?——結合背景

      文眼:心里頗不寧靜

      脈絡:心里頗不寧靜——覺得是個自由的人——我什么也沒有——想起采蓮的事

      分析思想感情:

      對黑暗現(xiàn)實不滿——尋求超脫、不肯同流合污——回到現(xiàn)實——對美好追求的寄托

      4、結構

      第一部分(第1段)寫“觀荷緣起”(情)

      第二部分(第2—6段)寫“荷塘月色”(景)

      第三部分(第7—8段)寫“景中人”(情)

      5、行文線索

      從以上結構分析,可體會到全文寫景是為抒情服務,而貫穿全文的是一條,前后心情變化的思緒線索。情—景—情,這正好像一條經(jīng)線,而對荷塘景色的描寫猶如一條緯線。因此,本文有兩條線索,一明一暗。

      明線:游蹤(帶上門——荷塘上的月色——月色下的荷塘——江南舊俗——回家)

      暗線:情感(心中頗不寧靜——淡淡的喜悅,淡淡的哀愁——思鄉(xiāng)愁——不寧靜)

      6、語句賞析

      1、全文首句“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

      起筆的目的是什么?可聯(lián)系撰文時間啟發(fā)學生講講有關大革命失敗情況,說明作者思想狀況,弄清他為什么要寫荷塘月色之美,發(fā)思古之幽情。

      2、第3段,作者在路上一段抒情獨白(“路上只我一個人……這是獨處的妙處”)此段拋開了寫景,是否偏離了文章的中心呢?拋開了寫景直抒胸臆也反映了作者痛楚心態(tài),蘊含對黑暗現(xiàn)實的不滿。實際上,這“情”離不開“景”,正是在那幽僻路上,抒發(fā)“獨處”之情。

      (十)小結本課內容

     。ㄊ唬┎贾米鳂I(yè):重點閱讀課文四、五、六自然段,體會情景交融的特點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背誦第4段(集體背誦、提名背誦)

      2、答問:第4段依次寫了哪些景物,依怎樣順序寫的?

      景物描寫

     。ㄒ唬┙馕龅4段:作者怎樣從多角度描摹荷塘美景?

      1、按觀察的角度,視線由近及遠,由上而下的空間順序:茂密荷葉→多姿荷花→縷縷荷香→葉花顫動→流水

      2、深味作者匠心:

      抓靜態(tài)與動態(tài)的結合作者筆下景物都是“動”的,“靜”不過是“動”的瞬間表現(xiàn)。抓可見與可想的結合,寫出散文神韻。荷葉田田,滿遮塘面,塘水看不到,卻斷定葉下的水“脈脈”有情,這由葉子的“風致”引起的想象。

      認識“通感”:通感”指“一種感覺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領會到屬于另一種感覺的印象”,即把一種可感的形象轉化為另一種可感的形象的方法。其最大特點是“感覺的轉移”。相似處:斷斷續(xù)續(xù),若有若無,捉摸不定。作用:用“歌聲”比“荷香”真切、新奇。荷香本是嗅覺的可感形象,作者卻把它比作“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使其轉化為聽覺的形象,把視覺、嗅覺、聽覺交織在一起,啟迪讀者更加深遠地想象和聯(lián)想。)

      這也恰恰說明“人在景中”。再引出第5、6段中“通感”的句子,也可引導鑒賞5、6段中比喻、擬人句。(此環(huán)節(jié)可采用討論式)

      (二)分析第五自然段:

      1、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若換用“淌”字在表達效果上有何不同?析:“瀉”表明月上中天,月光自上而下,有更強的動感與立體感;“淌”雖也有往下流的意思,但一般是表示水、淚或汗等順著或依附著某物流下來,而月光是從空中照下的,并無依附任何事物。)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

      2、薄薄的青霧。ㄈ魮Q用“飄”在表達效果上有何不同?析:“浮”描寫出青霧與葉花既互相貼近互相映襯又若即若離的層次感和動感,又可描寫出青霧似動而靜、似靜而動的輕柔含蓄之態(tài);“飄”雖與“薄薄”相呼應,但既“飄”便“散”、便“逸”,雖有輕柔之態(tài)而無含蓄靜謚之美,而且“霧”之所以“青”是因為霧貼近田田、密密的葉子而成,飄高飄遠了,便無“青”的感覺。)起在荷塘里。

      3、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牛乳”和“輕紗”的本體是什么?夢的本體又是什么?析:薄薄的青霧;葉子和花)

      4、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本句描寫了哪兩種樹影的哪些特點?“畫”字對表現(xiàn)這些特點有何作用?析:灌木——參差的斑駁的黑影;楊柳——稀疏的倩影;“畫”說明樹影的錯落有致、濃淡和諧是恰到好處的,象是出自名畫家之手,也讓讀者更易聯(lián)想和想象到荷塘月色的詩情畫意)

      5、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本句運用比喻和通感的.修辭格,本體和喻體分別是什么?它們之間的相似點是什么?是從哪兩種感覺的互相轉移?析:本體——月色;喻體——名曲;相似點:和諧;是視覺與聽覺的互換。)

     。ㄔu:這一段寫荷塘上的月色,有正面描寫,如流水,瀉;也有用景物進行反襯,如寫青霧、葉子和花、黑影、倩影等;寫出了光與影雖不均勻,卻和諧如名曲,光與影融為一體,荷塘與月色融為一體,心境與物景融為一體,整個天地渾然一體,如夢似幻,如詩如畫,令作者與讀者如癡如醉,作者心中流露出的依然是淡淡的喜悅。)

      (三)分析第六自然段

      1、荷塘的四面,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樹,(“遠遠近近”、“高高低低”描寫出樹的哪些特點?析:連綿成片、高低錯落,層次分明)而楊柳最多。

      2、這些樹將一片荷塘重重圍;只在小路一旁,漏著幾段空隙,像是特為月光留下的。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煙霧;但楊柳的豐姿,便在煙霧里也辨得出。(在總體寫樹中又著重寫了楊柳的豐姿,這是一種怎樣的寫法?析:點面結合)

      3、樹梢上隱隱約約的是一帶遠山,只有些大意罷了。樹縫里也漏著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shù)樹上的蟬聲與水里的蛙聲;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作者是怎樣由景寫到人的?作者的心景又有了什么變化?析:由路燈光聯(lián)想到人的眼,由人的眼自然會聯(lián)想到人的心,一想到個人,熱鬧的蟬聲與蛙聲自然會驚擾了荷塘和作者內心的超然境界,作者終于發(fā)出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的慨嘆。作者的心緒又從淡淡的喜悅轉為淡淡的哀愁。)

     。ㄋ模┲攸c句子賞析:

      1、忽然想起采蓮的事情來了。(作者為什么會“忽然想起采蓮的事情來了”呢?析:“頗不寧靜”的心情在夢境般的荷塘岸邊沒有得到排遣,就想靠對古代采蓮盛況的向往和對故鄉(xiāng)的懷念來解脫。)

      2、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們現(xiàn)在早已無福消受了。(作者觸景生情,由眼前景物聯(lián)想到江南采蓮的情景,作者說這是一個“熱鬧”和“風流”的季節(jié),并引用梁元帝的《采蓮賦》描寫當時“嬉游”的光景,作者有沒有被這種光景所感染呢?文章中的哪個句子可以表明?析:沒有!翱上КF(xiàn)在我們早已無福消受了,”依然是“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

      3、于是又記起《西洲曲》里的句子: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西洲曲》本是用來描寫一個青年女子思念情人的痛苦,作者卻借用來表達什么感情?文章中的哪個句子可以表明?析:思鄉(xiāng)之情——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

      4、今晚若有采蓮人,這兒的蓮花也算得“過人頭”了;只不見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此時此刻的作者為什么會惦著江南呢?析:觸景生情,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面對黑暗的現(xiàn)實苦悶彷徨,無所適從,欲超然又想掙扎,借思鄉(xiāng)排遣憂愁)

      5、——這樣想著,猛一抬頭,不覺已是自己的門前;輕輕地推門進去,什么聲息也沒有,妻已睡熟好久了。(作者從荷塘回到家里,心緒如何?析:作者從遐想中回到現(xiàn)實,現(xiàn)實依舊,愁思依舊,心里依舊不寧靜,剛才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恍如一夢。)

      二、收束及思考

      結束對前所提問題的討論,提出關于語言美的思考題,讓同學課下欣賞,并寫一段文字表述自己的理解。

      三、布置作業(yè):

      1、完成《分層訓練》上的單課練習。

      2、仿照課文第四自然段的博喻寫一段寫景的文字。

    《荷塘月色》教學設計7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調,理清文章的脈絡,理解文章的主旨。

      2、欣賞作者所描繪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領悟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

      3、品味精練準確、清新雋永、優(yōu)美動人的語言。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注重朗讀結合語境領悟詞語、語句的含義,體味作品語言精練優(yōu)美的特點及表達效果;

      2、感悟景語和情語渾然一體的妙處。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

      2、引導學生關注社會,追求理想。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我們曾經(jīng)品讀過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父親那臃腫而蹣跚的背影所承載的悲涼、惆悵與沉重似乎還沉積在我們心頭。今天,我們將再次走進朱自清先生心靈的河塘,叩響心扉,解讀那淡雅朦朧的心月、心荷。(板書文題)

      二、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1、教師配樂朗誦,學生初步體味情感、感受畫面

      2、學生自由朗誦全文,概括各段內容

      學生交流后教師明確:

      第1段獨游荷塘的時間、地點和緣由。(心境:“頗不寧靜”)

      第2段去荷塘,通往荷塘的小路、樹木、月色。

      第3段行在小路時的感受。(追尋清冷、幽僻的環(huán)境)

      第4段觀荷塘,寫荷塘美麗的景色。

      第5段寫流瀉的月光,塘中的月色。

      第6段寫荷塘四周的景物。(在月下觀察、感受到的)

      第7段聯(lián)想古代江南采蓮的舊俗。

      第8段在思鄉(xiāng)與遐想中踱回家門。

      三、找出全文的文眼,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1、全體齊讀第一自然段,找出文眼并作分析

      明確:心里頗不寧靜

      結合寫作背景分析。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作者彷徨苦悶,希望在一個幽靜的環(huán)境中尋求解脫卻又無法解脫的心情。不加掩飾直抒出作者內心的苦悶,心緒煩亂。這也正是夜深人靜出游荷塘的緣由(欲排遣苦悶之情)至于為什么有這種苦悶,說明當時朱自清先生的思想狀況:朱自清受過"五四"運動的洗禮,目睹過"三、一八"慘案的全過程,他追求進步,痛惡黑暗的反動統(tǒng)治;他雖然是小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但富有正義感和愛國心。在大革命高潮時,他很興奮,時時關注著南方的革命,渴望中國的統(tǒng)一和民主的實現(xiàn)。"四、一二"政變,給他打擊是沉重的,他"心里是一團亂麻,也可以說是一團火,似乎在掙扎著,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沒有明白"。按他當時的思想境界是不可能毅然投入到革命洪流中去的。手中的筆是他尋求解脫的工具,《荷塘月色》是誕生是很自然的。用"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來概括,濃縮他當時的心情是十分準確的。弄清這句的含義也有助于弄清他為什么要大寫荷塘月色之美,要發(fā)思古之幽情了。

      2、第三自然段中“路上只我一個人,背著手踱著!比魮Q成"走"字,表達效果有何不同?

      明確:走路時不緊不慢,不慌不忙,慢條斯理,腳步井然有序,而心里卻若有所思,若有所感,在幽閑、超然中,淡淡的哀愁在若隱若現(xiàn)。若換成"走"字,則缺少了情景融合的神韻

      3、默讀全文,分析思想感情。

      明確:

     、賹诎惮F(xiàn)實不滿——反映淡淡的哀愁。

      “幽靜”“寂寞”極言環(huán)境的寂寥,烘托人物心境的抑郁;“蓊蓊郁郁”加強了濃重的夜晚氣氛;“陰森森”虛寫,渲染恐怖的氛圍。這些景是憂悶郁結的作者的眼中之景,結句雖然“月光淡淡”,并不盡如人意,卻與作者此刻的感情相合,“今晚卻很好”,可見作者心中籠罩著一層淡淡的愁云。

     、趯で蟪、不肯同流合污——得到淡淡的喜悅。

      月下荷塘、塘上月色,既素淡寧靜,又朦朧和諧。

     、刍氐浆F(xiàn)實。

     、軐γ篮米非蟮募耐小允堑陌С。

      四、布置作業(yè):

      重點閱讀課文四、五、六自然段,體會情景交融的特點。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賞析品味語言,體味語言美,情感美。

      一、賞析第4段:

      全體誦讀第四自然段,分析作者怎樣從多角度描摹荷塘美景?

      明確:

      1、按觀察的角度,視線由近及遠,由上而下的空間順序:茂密荷葉→多姿荷花→縷縷荷香→葉;潉印魉

      2、深味作者匠心:

      抓靜態(tài)與動態(tài)的結合作者筆下景物都是“動”的,“靜”不過是“動”的瞬間表現(xiàn)。抓可見與可想的'結合,寫出散文神韻。荷葉田田,滿遮塘面,塘水看不到,卻斷定葉下的水“脈脈”有情,這由葉子的“風致”引起的想象。

      認識“通感”:通感”指“一種感覺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領會到屬于另一種感覺的印象”,即把一種可感的形象轉化為另一種可感的形象的方法。其最大特點是“感覺的轉移”。相似處:斷斷續(xù)續(xù),若有若無,捉摸不定。作用:用“歌聲”比“荷香”真切、新奇。荷香本是嗅覺的可感形象,作者卻把它比作“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使其轉化為聽覺的形象,把視覺、嗅覺、聽覺交織在一起,啟迪讀者更加深遠地想象和聯(lián)想。)

      這也恰恰說明“人在景中”。再引出第5、6段中“通感”的句子,也可引導鑒賞5、6段中比喻、擬人句。(此環(huán)節(jié)可采用討論式)

      二、賞析第5自然段:

      女生讀第五自然段,男生找出喜歡的語句進行賞析

      交流后教師指導:

      1、“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若換用“淌”字在表達效果上有何不同?

      明確:“瀉”表明月上中天,月光自上而下,有更強的動感與立體感;“淌”雖也有往下流的意思,但一般是表示水、淚或汗等順著或依附著某物流下來,而月光是從空中照下的,并無依附任何事物。

      2、“薄薄的青霧浮”若換用“飄”在表達效果上有何不同?

      明確:“浮”描寫出青霧與葉花既互相貼近互相映襯又若即若離的層次感和動感,又可描寫出青霧似動而靜、似靜而動的輕柔含蓄之態(tài);“飄”雖與“薄薄”相呼應,但既“飄”便“散”、便“逸”,雖有輕柔之態(tài)而無含蓄靜謚之美,而且“霧”之所以“青”是因為霧貼近田田、密密的葉子而成,飄高飄遠了,便無“青”的感覺。

      3、“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薄芭H椤焙汀拜p紗”的本體是什么?夢的本體又是什么?

      明確:薄薄的青霧;葉子和花。

      4、“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北揪涿鑼懥四膬煞N樹影的哪些特點?“畫”字對表現(xiàn)這些特點有何作用?

      明確:灌木——參差的斑駁的黑影;楊柳——稀疏的倩影;“畫”說明樹影的錯落有致、濃淡和諧是恰到好處的,象是出自名畫家之手,也讓讀者更易聯(lián)想和想象到荷塘月色的詩情畫意

      5、“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北揪溥\用比喻和通感的修辭格,本體和喻體分別是什么?它們之間的相似點是什么?是從哪兩種感覺的互相轉移?

      明確:本體——月色;喻體——名曲;相似點:和諧;是視覺與聽覺的互換。

      評:這一段寫荷塘上的月色,有正面描寫,如流水,瀉;也有用景物進行反襯,如寫青霧、葉子和花、黑影、倩影等;寫出了光與影雖不均勻,卻和諧如名曲,光與影融為一體,荷塘與月色融為一體,心境與物景融為一體,整個天地渾然一體,如夢似幻,如詩如畫,令作者與讀者如癡如醉,作者心中流露出的依然是淡淡的喜悅。

      三、賞析第6自然段

      男生讀第六自然段,女生找出喜歡的語句進行賞析。

      交流后教師指導:

      1、“荷塘的四面,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樹,”“遠遠近近”、“高高低低”描寫出樹的哪些特點?

      析:連綿成片、高低錯落,層次分明。

      2、“這些樹將一片荷塘重重圍住;只在小路一旁,漏著幾段空隙,像是特為月光留下的。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煙霧;但楊柳的豐姿,便在煙霧里也辨得出!痹诳傮w寫樹中又著重寫了楊柳的豐姿,這是一種怎樣的寫法?

      析:點面結合。

      3、“樹梢上隱隱約約的是一帶遠山,只有些大意罷了。樹縫里也漏著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shù)樹上的蟬聲與水里的蛙聲;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作者是怎樣由景寫到人的?作者的心景又有了什么變化?

      析:由路燈光聯(lián)想到人的眼,由人的眼自然會聯(lián)想到人的心,一想到個人,熱鬧的蟬聲與蛙聲自然會驚擾了荷塘和作者內心的超然境界,作者終于發(fā)出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的慨嘆。作者的心緒又從淡淡的喜悅轉為淡淡的哀愁。

      四、賞析最后兩段:

      請一學生朗讀最后兩段,教師提問:

      1、“忽然想起采蓮的事情來了!弊髡邽槭裁磿昂鋈幌肫鸩缮彽氖虑閬砹恕蹦?

      明確:“頗不寧靜”的心情在夢境般的荷塘岸邊沒有得到排遣,就想靠對古代采蓮盛況的向往和對故鄉(xiāng)的懷念來解脫。

      2、“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們現(xiàn)在早已無福消受了!弊髡哂|景生情,由眼前景物聯(lián)想到江南采蓮的情景,作者說這是一個“熱鬧”和“風流”的季節(jié),并引用梁元帝的《采蓮賦》描寫當時“嬉游”的光景,作者有沒有被這種光景所感染呢?文章中的哪個句子可以表明?

      明確:沒有!翱上КF(xiàn)在我們早已無福消受了,”依然是“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

      3、“于是又記起《西洲曲》里的句子: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西洲曲》本是用來描寫一個青年女子思念情人的痛苦,作者卻借用來表達什么感情?文章中的哪個句子可以表明?

      明確:思鄉(xiāng)之情——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

      4、“今晚若有采蓮人,這兒的蓮花也算得‘過人頭’了;只不見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此時此刻的作者為什么會惦著江南呢?

      明確:觸景生情,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面對黑暗的現(xiàn)實苦悶彷徨,無所適從,欲超然又想掙扎,借思鄉(xiāng)排遣憂愁

      5、“——這樣想著,猛一抬頭,不覺已是自己的門前;輕輕地推門進去,什么聲息也沒有,妻已睡熟好久了!弊髡邚暮商粱氐郊依铮木w如何?

      明確:作者從遐想中回到現(xiàn)實,現(xiàn)實依舊,愁思依舊,心里依舊不寧靜,剛才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恍如一夢。

      五、小結

      作者朱自清以藝術的手法為我們描繪了一副另人陶醉的月下荷塘美景圖,這美麗、寧靜、清新的大自然也正是作者精神的避難所。今天我們領略了文章的語言美、情感美,但是作為一篇美文,《荷塘月色》是多方面的,希望同學們能以獨特的視角去關照美、感受美、體驗美。

      六、布置作業(yè):

      背誦文章第4自然

    《荷塘月色》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① 整體感知課文,. 抓住文眼,理清作者情感和課文結構。

      ②學習文中情景交融的寫法, 指導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中提高鑒賞散文的能力。

     、. 感受荷塘月色的美景,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及對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學重難點 :

      重點:

      1. 整體感知文章,把握結構安排,抓住全文兩條線索,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

      2. 體會作者在文中運用的語言技巧和寫作手法;

      難點:體會作者運用的語言技巧和寫作手法并將其應用到自己的寫作中。

      教學方法:提問法、朗讀法,品析法、合作探究法、遷移練習法、多媒體輔助教學。

      課時安排:兩課時(本課為第一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介紹背景知識,理清作者情感和課文結構、感知語言技巧和寫作手法。

      導學過程:

      第一環(huán)節(jié):情境導入感受美

      1. 導入:教師引導學生回憶四季美圖,并用詩般的語言導入:大自然多姿多彩,畫家用線條色彩描繪,音樂家用音符節(jié)奏表現(xiàn),而文學家卻用優(yōu)美的文字來表達。同學們當你看到那滿塘荷花,滿塘月色是你想用什么來表達呢?????那么,在朱自清筆下的荷塘又會是一番怎樣的景致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荷塘月色》去看看吧。ò鍟n題)

      2. 作者及寫作背景

      3. 出示學習目標

      第二環(huán)節(jié):初讀課文發(fā)現(xiàn)美

      1. 學生采用自己喜歡的閱讀方式整體感知全文,思考并圈點勾畫以下問題的句子:

     、僮髡咭杂污櫈樾蛞来螌懥四男┑胤?

      ②作者心情有哪些變化?

      ③為什么作者“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結合文中關鍵句子和課后資料談談你的看法。(此環(huán)節(jié)意在引導學生學會披文入情、知人論世的運用多種方法理解作者情感和作品文章主旨。)

     、苣氵文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 學生交流、師點撥問題,理清文章結構和情感變化,多元解讀文章主旨。

      2 從內結構看,情感思緒是從不寧靜——求寧靜——得寧靜——出寧靜,是一個圓形;

      從外結構看,從作者出家門——踱小徑——賞荷塘——回家門,依空間順序描繪了一次夏夜游。 明確:“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是本文的文眼。

      第三環(huán)節(jié):品讀課文欣賞美

      1. 提問:作者主要描寫了哪些景物?作者在寫景中運用了哪些方法來描寫呢?

      2. 學生分小組合作、探究:找出主要的寫景段落(4、5、6段)及所寫景物:月下荷塘、塘上月色,齊讀。

      3. 在第4段中圈點勾畫出自己最喜歡的詞句并用“我欣賞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XXX的特點”的.表述方式和小組同學交流,推薦說的精彩的同學在全班交流,師生共同總結本段內容及寫作技巧:比喻、擬人、通感、疊詞、情景交融。

      第四環(huán)節(jié):學以致用展示美

      借鑒課文的某些寫法,如恰當?shù)倪\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和情景交融等寫一個作文片段描繪你曾看到的美景.

      學生寫作,師巡回指導。

      學生展示作品,師生共同點評。

     。ù谁h(huán)節(jié)為預案,視時間而定,可在課內,也可在課外完成,意在通過遷移訓練,達到學以致用、鞏固學習效果的目的)

      第五環(huán)節(jié):總結提升,作業(yè)布置

      由學生來總結這節(jié)課中的學習收獲,培養(yǎng)學生總結反思的好習慣。

      作業(yè):將片段作文擴寫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并反復修改。

      背誦課文4、5段,積累好詞佳句。

    《荷塘月色》教學設計9

      一、教學目標:

      1、準確認讀課文下注詞語,并掌握它們的意思。理解關鍵詞語在表達感情方面所起的作用,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出來的情感。

      2、欣賞荷塘月色的美景,領悟情景交融的寫作方法。

      3、熟讀課文,背誦4、5、6自然段。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賞析4、5、6三段,體味語言運用的妙處,以及通感等修辭手法的運用。

      2、難點:理解作者“心里頗不寧靜”的心情,以及寫江南采蓮舊俗的作用。

      三、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法,以學生為主體

      四、課時安排:兩個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荷塘月色

      風吹麥浪

      演唱:李健,孫儷

      荷花自古深受文人騷客的喜愛無數(shù)的騷人墨客曾為之陶醉,如我們以前學過周敦頤的一篇《愛蓮說》,里面有一詩句是這樣說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我們古代詩詞最重要的一個特點是,融情入境,即景抒情,太多了通過《荷塘月色》比較一下,朱自清在描寫荷花方面與其他文人的不同。

      朱自清的散文有一個矛盾而有趣的現(xiàn)象:一方面好用女性的意象,另一方面又擺不脫自己拘謹而清苦的身份,每一個作家在自己的作品里都扮演一個角色,所以有人認為所謂風格,就是藝術人格,固有知人論事一說。

     。ㄒ唬┳髡吆喗

      朱自清,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祖籍浙江紹興,1898年生于江蘇東海。1916年中學畢業(yè)后,考入北京大學預科班,次年更名“自清”,考入本科哲學系。畢業(yè)后在江蘇、浙江等地的中學任教。

      上大學時,朱自清開始創(chuàng)作新詩,1923年發(fā)表的長詩《毀滅》,震動了當時的詩壇。1929年出版詩集《蹤跡》,1925年任清華大學教授,創(chuàng)作轉向散文,同時開始研究古典文學。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成了著名的散文家。

      1948年8月病逝于北京。他是詩人、散文家、學者,又是民主戰(zhàn)士、愛國知識分子。著作有《朱自清全集》。

      回憶以前學過有關朱自清的篇目《春》、《背影》等篇目。

      (二)寫作背景

      《荷塘月色》寫于1927年7月。此時,正值“四·一二”運動蔣介石背叛革命之時。之后,白色恐怖籠罩著中國大地。曾參加過“五四”運動的愛國知識分子朱自清,面對這一黑暗現(xiàn)實,他悲憤、不滿而又陷入對現(xiàn)實無法理解的苦悶與彷徨之中。懷著這種孤獨苦悶的心情,朱自清先生寫下了《荷塘月色》這篇文章。

     。ㄈ┱w感知

      1、閱讀文章時,思考幾個問題

     。1)文章主旨是什么

      《荷塘月色》是現(xiàn)代抒情散文的名篇。文章借對“荷塘月色”的細膩描繪,含蓄而又委婉地抒發(fā)了作者不滿現(xiàn)實,渴望自由,想超脫現(xiàn)實而又不能的復雜的思想感情,為我們留下了舊中國正直知識分子在苦難中徘徊前進的足跡。

     。2)作者描寫了清華園荷塘的哪些景物,景物的特點,并找出文中描寫心理感受的句子,說說作者的情緒隨著景物的轉化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小煤屑路——幽僻,寂靜

      荷塘四周的樹木——陰森森

      荷葉——繁密,出水高,亭亭玉立

      荷花——姿態(tài)各異,盡顯秀色

      荷香——隨風飄動,不絕如縷

      荷葉的波動——疾如閃電

      月光——清幽,如流水

      青霧——薄如輕紗

      云天——淡淡的

      樹影——奇形異狀,如花如月

      樹縫燈光——沒精打采

      蛙叫蟬鳴-最為熱鬧

      總之,寫出了荷塘四周和荷塘當中的各種景物,其中一些荷塘中的景物為主,寫出了月下荷塘的清幽、朦朧、恬靜之美

      作者的感情發(fā)展線索“心里頗不寧靜”——淡淡的.月光下,“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便覺是個自由人”——在自然美景中,有淡淡的喜悅——發(fā)出“我什么也沒有的”感嘆——惦念江南欲超脫而不可得。

      2、帶著問題自由朗讀課文,注意生字詞,首先從作者散步地點的轉換入手理清線索。

     。ǖ某睿ǖ南玻ǖ某睿

      家————小路————荷塘————家

      (不寧靜)(求靜)(得靜)(出靜)

      3、為什么不寧靜、愁?(背景)

      4、因什么得靜、喜?(荷塘月色)

      5、為什么又愁?(江南采蓮——思鄉(xiāng))

     。ㄋ模┓治1、2、3自然段

      1、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文眼)

      2、第二自然段的對比手法:路得幽僻與作者的心情

      3、由“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這兩句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情開始由愁到喜漸漸轉變了。

      (五)第4自然段:月下荷塘

      1、作者在這段寫了哪些景色,是怎樣描寫的?(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順序:由遠到近,自上而下

      荷葉:舞女的裙

      荷花:明珠、星星、美人

      荷香:渺茫的歌聲

      荷波:凝碧的波痕

      流水:脈脈

    《荷塘月色》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整體感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的主旨。

      3.結合語境,揣摩詞語、句子的含義及其表達效果,進而學習運用比喻、通感、擬人和疊字表情達意的技巧

      【教學重點】

      1.在特定語境中揣摩詞句的含義。

      2.體味作品寫景語言精練、優(yōu)美的特點及其表達效果。

      【教學難點】

      1.課文情景交融,“景語”“情語”渾然一體。

      2.借助關鍵語句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了解朱自清散文的意境美。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中國古詩中“月”的意象及其含義。

      1、李白《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在這里,“月”成了詩人排遣內心深處的孤獨寂寞的一種載體。

      2、蘇軾《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在這里,“月”成了詞人表達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的一種載體。

      那么,在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里,“月”又起到了怎樣的作用呢?咱們今天就來學習一下散文《荷塘月色》。

      二、了解作者(知人)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華,字佩炫,號秋實,取春華秋實之意。為勉勵自己在困境中不喪志,保持清白,便取《楚辭》中“寧廉潔正直以自清乎”中“自清”。字佩弦。生于江蘇東?h,祖籍浙江紹興,自祖父以來定居揚州,所以自稱揚州人。1920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的哲學系,在江浙等地的中學任教,參加了文學研究會。1925年任清華大學教授。是著名的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zhàn)士。

      作品有詩文集《蹤跡》,散文集《背影》、《歐游雜記》、《倫敦雜記》,雜文集《論雅俗共賞》、《標準與尺度》以及一些文藝論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朱自清,是詩人、散文家、學者,又是民主戰(zhàn)士,是毛澤東稱頌的“表現(xiàn)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的著名作家、學者、民主戰(zhàn)士。毛澤東曾熱烈贊揚其“寧死不領美國救濟糧”的高尚氣節(jié)。

      三、了解背景(論世)

      1927年7月,蔣介石發(fā)動“四一二”和“七一五兩次反革命政變之后,白色恐怖籠罩了中國大地。舊時代正在崩潰,新時局尚未到來。知識分子不滿黑暗現(xiàn)實,向往自由生活,但頹喪和騷動使得他們惶惶然,處于苦悶彷徨之中,看不清前進的方向。這種內心的痛苦與矛盾就外化為荷塘月色的圖景,素雅朦朧的景致和作者內心的淡淡的哀愁與淡淡的喜悅是一致的。作者在此想躲開惱人的現(xiàn)世,求得短暫的安寧。所以清清冷冷的荷塘也成為超脫世塵的絕妙世界。在創(chuàng)作本文之前,作者曾積極投身于五四新文化運動,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一員干將。五四新文化運動熱鬧了一陣子之后,于1925年前后進入了低潮期。對此朱自清必然有所失落、有所彷徨。這一點也曲折地在《荷塘月色》中反映了出來。

      四、請學生聽朗誦帶,注意字詞并注意體會其中的語言、思考如何劃分層次。

      1、字詞<略>

      2、全文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1):月夜漫步荷塘的緣由。(點明題旨)(情)

      第二部分(2-6):荷塘月色的恬靜迷人。(主體)(景)

      第三部分(7-8):荷塘月色的美景引動鄉(xiāng)思。(偏重抒情)(情)

      附:感情線索:淡淡的喜悅淡淡的哀愁。

      游蹤線索:(略)

      五、理出心情(披情)

      1.快速閱讀課文,找出表現(xiàn)作者心情發(fā)展變化的語句。

      2.請三至五位同學說說自己找到的能表現(xiàn)作者心情發(fā)展變化的語句。

      3.教師歸納總結

      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郁悶)──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開朗)──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重新陷入郁悶)──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又引出新的郁悶)

      五、領會意境(入境)

      1、作者是如何表現(xiàn)失眠的郁悶心情的?

      明確:一是借助對“月亮”的描寫表現(xiàn)夜已深。二是借助對“孩子們”和“妻”的描寫反襯出“我”的失眠。

      2、作者是如何表現(xiàn)觀月的開朗心情的?

      明確:一是借助對平時沒有月光時路上的景象的描寫反襯今晚月光下景色的宜人,從而烘托出自己開朗的心情。二是借助對自己在蒼茫的月光下的獨特感受的描寫來表現(xiàn)獨處的妙處,側面烘托出自己開朗的心情。三是借助對荷塘、月光及荷塘四周的景物的描寫來表現(xiàn)她們搭配得恰倒好處,進而烘托出自己開朗的心情。

      3、作者是如何表現(xiàn)冷清的郁悶心情的?

      明確:借助對“蟬聲”和“蛙聲”的'熱鬧的描寫反襯出自己的“冷清”。

      4、作者是如何表現(xiàn)思鄉(xiāng)的郁悶心情的?

      明確:借助對《采蓮賦》和《西洲曲》的有關內容的回憶來表現(xiàn)江南生活的意興盎然,從而引出自己的思鄉(xiāng)之情。

      5、小結:所謂“意境”,指的是外界的人事景物(客觀)與人的思想感情(主觀)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種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境界。這種天人合一、情景交融越是天衣無縫、水乳交融,散文就越具有美感!逗商猎律纷龅搅诉@一點,所以它具有一種意境美。

      六、布置作業(yè)

      找出文中描寫荷塘月色的段落,在熟讀的基礎上領會其場面描寫的美感。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了解朱自清散文的場面美。

      【教學過程】

      請三至五位同學朗讀自己找到的描寫荷塘月色的段落。

      二、初步理解

      1、作者寫了月下荷塘的哪些景物?是怎樣描寫的?

      2.集體誦讀這一段文字。

      3.作者是怎樣描寫荷塘上的月色的?

      荷葉:動態(tài)美(疊詞比喻)

      荷花:嬌美姿態(tài)、羞色神情(擬人排比博喻)

      荷香:時斷時續(xù)、若有若無、清淡飄渺、沁人心脾(通感)

      荷波:幽雅和寧靜(動靜結合擬人)

      荷韻:言有盡而意無窮(把所見與想象結合)

      4.集體誦讀這一段文字。

      5.作者寫了荷塘四周的哪些景物?是怎樣描寫的?

      三、深入理解

      1.作者是借助什么手法把荷塘月色描寫得這么成功的?請從課文中摘錄有關語句,填出下面表格中的有關內容。

      手法描寫的對象文中的例句

      比

      喻出水很高的葉子像()

      開放的和尚未開放的荷花正如()

      又如()

      又如()

      顫動的葉和花像()

      密密挨著的葉子宛然()

      月光下的葉子和花仿佛()

      又像()

      灌木的黑影如()

      楊柳的倩影又像是()

      陰陰的樹色像()

      樹縫中漏下的路燈光是()

      通

      感微風中的荷香仿佛()

      塘中的月色如()

      擬

      人打著朵兒的荷花

      田田的荷葉

      葉子底下的流水

      荷塘邊的楊柳樹

      樹縫中漏下的路燈光

      2.小結:要寫出場面的美,運用比喻、擬人和通感的手法是十分必要的。

      3.集體誦讀這三段文字。

      四、布置作業(yè)

      從你所接觸的文學作品中,找到并摘錄運用通感的表現(xiàn)手法的句子三至五個。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了解朱自清散文的語言美。

      【教學過程】

      一、作業(yè)檢查

      1.請幾位同學說一說運用通感的表現(xiàn)手法的句子。

      2.教師點撥:通感是一種特殊的比喻,其與比喻的區(qū)別在于通感的比喻感覺互通的。如“荷香”(嗅覺)仿佛“歌聲”(聽覺),“月色”(視覺)如“名曲”(聽覺)。

      二、咀嚼語言

      理解語言之美需要咀嚼。所謂“咀嚼”,就是反復地比較:同樣一個意思,可以用哪些詞句來表達,作者為什么取此而舍彼,用彼詞句有什么不妥,用此詞句有什么妙處,等等。下面我們結合具體的例子來“咀嚼”一下。

      1.“這是一條幽僻的路”一句中“幽僻”如果換成“幽靜”好不好?為什么?(不好!坝钠А奔扔小坝撵o”的意思,又有“偏僻”的意思,而“幽靜”只能表達一個意思!坝撵o”只有在心情悠閑自在時才能體會得到,如“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而此刻作者的心情并不悠閑自在!坝钠А庇绕涫恰捌А鼻〉购锰幍匾r托出了作者孤獨郁悶的心情)

      2.“路上只我一個人,背著手踱著”一句中的“踱”與“慢步”的意思相近,作者為什么不用“慢步”而用“踱”?(“慢步”只能表現(xiàn)動作的速度,“踱”既能表現(xiàn)動作的速度,也能表現(xiàn)做動作時的心情!磅狻迸c作者心情轉為開朗相適應。“踱”又與下文“便覺是個自由的人”相照應)

      3.“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一句中的“且”與“就”意思相近,作者為什么不用“就”而用“且”?(“且”除了“就”的意思之外,還有“暫且”的意思,表達的意思比“就”要豐富!扒摇闭f明荷香月色帶給“我”的歡愉只是片刻之間的,這與下文作者的心情重新進入郁悶相照應)

      4.“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一句中的“瀉”表達的其實就是“照”的意思,作者為什么不用“照”而用“瀉”呢?(因為作者已經(jīng)把“月光”比作“流水”了,“流水”是只能“瀉”而不能“照”的)

      5.“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一句中的“浮”表達的其實就是“升”的意思,作者為什么不用“升”而用“浮”呢?(“浮”和“升”都能表現(xiàn)“青霧”的動作,但在高度上有區(qū)別:“升”讓人感覺“霧”很高;“浮”讓人感覺“霧”很低,低得與荷葉的表面相平)

      6.“(灌木的黑影與楊柳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一句中的“畫”表達的其實就是“留”的意思,作者為什么不用“留”而用“畫”呢?(由同學們討論后得出結論)

      三、品味語言

      理解語言之美還需要品味。所謂“品味”,就是深入地思考:作者選用某一個詞能起到怎樣的表達作用。下面我們結合具體的例子來“品味”一下。

      1、“悄悄地披了大衫”一句中的“悄悄地”有什么表達作用?(說明動作很小心,作者不愿驚動家人)

      2、“輕輕地推門進去”一句中的“輕輕地”有什么表達作用?(說明動作很輕,作者不愿驚動家人)

      3、“路上陰森森的”一句中的“森森”有什么表達作用?(用光亮的“暗”襯托出“我”郁悶的心情)

      4、“雖然月光還是淡淡的”一句中的“淡淡”有什么表達作用?(用月光的“淡淡”來襯托喜悅的“淡淡”)

      5、“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一句中的“田田”有什么表達作用?(突出葉子長得茂密)

      6、“(白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一句中“粒粒”的重復有什么作用?(由同學們討論后得出結論)

      7、“荷塘的四周,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樹”一句中“遠近”“高低”的重復有什么表達作用?(由同學們討論后得出結論)

      四、第四段景物描寫,為什么葉子寫得多?

      教師要求學生閱讀第四段,看作者依次寫了什么?又是怎么寫的?

      明確:先寫茂密的荷葉,次寫多姿多態(tài)的荷花以及陣陣傳來的荷香,最后寫葉子和花的一絲顫動和脈脈的流水。本段是按照駐足觀察的順序,視線由近及遠、由上而下來寫的。本段可分兩層,第一層寫靜物,葉子像“舞女的裙”,靜中寫動,寫出了動態(tài)美。花“裊娜”羞澀”,像人一樣嬌美,寫出了靜態(tài)美;像“明珠”“星星”,則寫出了荷花在想象中的光華;ㄏ阆瘛斑h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激活了讀者的美好想象。第二層寫動態(tài)。有視覺形象,“葉子”有一絲的顫動”,化為“一道凝碧的波痕”。有聽覺形象,風吹花葉的顫動聲音。動靜結合,給讀者以不同的感覺。

      之所以葉子寫得多,是當時當?shù)鼐拔锏膶嶋H情況。作者創(chuàng)造出了清幽恬靜的氛圍。

      由此可以看出本文景物描寫的特征,本文的特點是將描寫荷塘和描寫月色巧妙地結合起來。荷塘,是月下的荷塘;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突出了優(yōu)雅、朦朧、幽靜的物境之美。第四段沒有直接寫月,但處處有月,荷葉、荷花都處在月光的照耀下,月光之下,荷花也是銀白色的,這是它和“明珠”星星”的相似點。寫荷花的香味,縷縷清香,微風傳送,像遠處飄來的歌聲一樣動人心懷,這幽雅淡遠的感受也只能在月夜獨處時才會有,如在嘈雜的白天,絕不會有這樣的感受。

      五、閱讀第五段,思考本文是如何描寫月色的。

      明確:作者把荷葉和荷花放在月光下面,一個“瀉”字,給人一種奶白色而又鮮艷欲滴的實感;一個“浮”字又表現(xiàn)出月光下荷葉、荷花那種縹緲輕柔的姿容。文章似乎仍在寫荷葉、荷花,其實不然,作者是通過寫葉、花的安謐、恬靜,襯托出月色的朦朧柔和。又如文章寫“黑影”和“倩影”,還是寫月色,因為影是月光照射在物體上產(chǎn)生的。樹影明暗掩映,錯落有致,反襯月光輕盈蕩漾。月色本是難以描摹的,所以作者透過不同的景物,從不同的角度去寫月色,使難狀之景如在眼前。

      六、理清作者的情感變化,并分析變化的原因。

      心里頗不寧靜表現(xiàn)了什么?

      明確:《荷塘月色》表現(xiàn)了作者為國家民族命運而焦躁不安的矛盾心情,既表現(xiàn)了作者不愿同流合污,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貴品格;也表現(xiàn)了他不愿意投身革命,反映了小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的弱點。這是他當時的真實心態(tài)的反映。

      《荷塘月色》作于1927年7月,正值大革命失敗,白色恐怖籠罩中國大地。這時,蔣介石叛變革命,中國處于一片黑暗之中。在此之前,朱自清作為“大時代中一名小卒”,一直在吶喊和斗爭,但是在四一二政變之后,卻從斗爭的“十字街頭”,鉆進古典文學的“象牙之塔”。但是作者既做不到投筆從戎,拿起槍來革命,但又始終平息不了對黑暗現(xiàn)實產(chǎn)生的不滿與憎惡,作者對生活感到惶惑矛盾,內心是抑郁的,是始終無法平靜的。這篇散文通過對冷清的月夜下荷塘景色的描寫,流露出作者想尋找安寧但又不可得,幻想超脫現(xiàn)實但又無法超脫的復雜心情,這正是那個黑暗的時代在作者心靈上的折射。

      為什么作者要反復寫“愛熱鬧也愛冷靜的雙重性格?

      明確:因為這是作者性格的真實寫照,也是因為當時作者這種矛盾心態(tài)非常強烈。

      作者說自己心里頗不寧靜,為什么寫出如此寧靜的文章?

      明確:作者主觀上想通過游覽荷塘平息一下自己不寧靜的心態(tài),客觀上確實在觀賞月色下荷塘、荷塘上月色的時侯,作者完全陶醉于自然美景之中,但是很快又回歸不寧靜,又重新憂郁起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就是他不寧靜的表現(xiàn)。

      第六段寫“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作者為什么會如此傷感?

      明確:作者想尋找美景,使自己寧靜,平息自己矛盾的心態(tài)而不得,當然傷感。

      第七段采蓮與文章主體有什么關系?為什么會想起采蓮的事情?

      明確:以采蓮的熱鬧襯托自己的孤寂,且荷蓮同物,作者又是揚州人,對江南習俗很了解。

      第八段課文最后一句話“輕輕地推門進去,什么聲息也沒有,妻已熟睡好久了”是否多余?

      明確:一方面有照應文章開頭的作用,但主要目的還是以靜寫動,以靜來反襯自己,心里的極不寧靜。心里的不寧靜,是社會現(xiàn)實的劇烈動蕩在作者心中引起的波瀾。全篇充滿著動與靜的對立統(tǒng)一:社會的動蕩與荷塘一隅的寂靜,內心的動蕩與內心的寧靜形成對立統(tǒng)一,文章開頭心里不寧靜,在月夜荷塘幽美的景色的感染下趨于心靜,走出荷塘又回到不寧靜的現(xiàn)實中來,也形成對立、轉化。

      七、布置作業(yè)

      寫一篇散文。

    《荷塘月色》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品味語言,學習賞析散文的藝術手法。

      2.通過把握本文的情感脈絡,學習鑒賞抒情散文。

      教學重難點:

      1.讓學生走進作品的情感世界,體會作者頗不寧靜的感情。

      2.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

      教學方法:

      通過聽朗讀、學生默讀,讓學生讀文入境。通過反復學生誦讀、感知,品味作品語言。通過提問思考討論,體會作者的感情。

      教學設計: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

      請同學們看書本彩頁部分的“近春園荷塘”,這是一大片碧綠的荷塘,荷花嬌艷地盛開著,面對此等美景,詩人楊萬里贊嘆道:“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而周敦頤卻獨愛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潔品格!描寫同一事物反差如此之大,這正印證了王國維先生的那句話“一切景語皆情語”。寫景是為了抒情,抒什么樣的情?抒的是作者自己的主觀感情,客觀事物都深深地打上了作者主觀情感的烙!今天就讓我們跟隨朱自清先生的腳步,去看一看他給我們留下的這篇優(yōu)美的散文《荷塘月色》,看一看他描寫了怎樣的月色下的荷塘美景,抒發(fā)了什么樣的獨特情感!

      二、解題——整體感知

      1、問:大家覺得題目“荷塘月色”是偏正短語還是并列短語?為什么?

      明確:并列短語,因為第四段是寫月色下的荷塘,第五段是寫荷塘上的月色。

      2、朗讀、播放配樂朗誦(要求學生聽清字音,進入情景,體會文章的感情基調)

     。1)請同學們朗讀PPT展示的字詞。

      蓊蓊郁郁(wěng)踱步(duó)裊娜(niǎonuó)霎時(shà)彌望(mí)倩影(qiàn)瑣屑(xiè)脈脈(mò)獨處(chú)參差(cēncī)

      煤屑(xiè)斂裾(liǎnjū)

      chǔ處理hé荷花qū曲折

      處荷曲

      chù處所hè負荷qǔ歌曲

      mài脈絡xiān纖細chàn顫動

      脈纖顫

      mò脈脈含情qiàn纖夫zhàn顫栗

     。2)說說作者夜游荷塘的行蹤,理清文章結構。

      明線:出家門、踱小路、觀荷塘(月色荷塘——塘上月色——)、賞四周、回家門

      (3)找出最能體現(xiàn)作者感情基謂的語句,體會這句話的含義和在文中的作用。

      明確:“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边@句是全文的“文眼”(“文眼”顧名思義就是文章的眼睛,人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文眼”就是文章中最生動傳神、最能體現(xiàn)作者感情的語句),放在篇首,如一錘定音,為全文定下了抒情的基調——內心有苦悶,心緒煩亂。

     。4你能找出表現(xiàn)作者感情變化的語句嗎?它們分別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呢?(交流探討)

      1)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2)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

      3)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們現(xiàn)在早已無福消受了。

      4)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

      明確:聯(lián)系背景、文眼、上下文,抓住關鍵詞語理解。

      1)句感慨自己平日身不由己,現(xiàn)在暫得寬余,流露出對黑暗環(huán)境的不滿但又感到孤獨、寂寞的心情!扒摇弊直砻麟m只是暫得解脫可又不能不立即逃離現(xiàn)實的心態(tài),透一絲喜悅。

      2)句“但”字筆鋒陡轉,蟬蛙如此“熱鬧”也不能感染作者,依然難以擺脫綿綿的愁緒,照應了文眼“頗不寧靜”。

      3)句“可惜”又從熱鬧的采蓮盛說中返回了灰色現(xiàn)實,無奈之情溢于言表。

      4)句江南是作者的故鄉(xiāng),作者大學畢業(yè)后,先后在杭州、臺州、溫州、寧波等地任教,參加了文學研究會,與葉圣陶;俞平伯等人志同道合,寫了不少具有進步傾向的詩和贊美江南靈山秀水的文章,到清華后,常表達出思鄉(xiāng)之情,“今晚”,尋求佳境,意在擺脫“不寧靜”的心情,難以擺脫,身處憂煩,憶往懷舊,想借此超然于現(xiàn)實的重壓之外,但這同樣是不可能的。

      3、朗讀全文,把握感情脈絡:不寧靜——找寧靜——暫得寧靜——失寧靜——回到現(xiàn)實的不寧靜中來。

      4、布置作業(yè)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背誦第4~6段。

      附:板書

      第二課時

      一、導語

      荷花

      [清]曹寅

      一片秋云一點霞,十分荷葉五分花。

      湖邊不用關門睡,夜夜涼風香滿家。

      該詩通過對荷花開放的季節(jié)和荷花的香味的描寫,給我們描繪了荷塘晚香的美好感受。

      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的這篇散文《荷塘月色》。

      二、閱讀文本,賞析藝術美。

      他找到寧靜了嗎?

     。ㄒ唬╄b賞第四段,讓學生自由發(fā)現(xiàn)鑒賞點,教師適當引導。

      1.下面我們一起細細品味“驚異”之美。先鑒賞第四段。請一位同學讀一下,注意讀準字音、停頓,更重要的是把自己的感情放進去。(生有感情地讀)

      同學們說這位同學讀的怎么樣?

      不錯。在情感上還稍微欠缺,讀本文應該帶有怎樣的情感?

      斯人獨處,朱自清先生于荷塘暫得于己。身處良辰美景,由衷感到“淡淡的喜悅”。

      2.那么請同學們帶著這樣的感情自己讀一下第四段,思考課后第一題中的`問題:本段中

      作者具體描寫了月下荷塘的哪些景物?這些景物具有怎樣的特點?

     。ê扇~:田田,層層,亭亭,舞女的裙;荷花:點綴著些白花,裊娜地開著,羞澀地打著朵兒,如明珠,如星星;荷香:渺茫的歌聲,不絕如縷;荷波:像閃電,霎時,凝碧,脈脈)——清幽、

      朦朧、恬靜的意境之美。

      3.朱自清先生用了7句218個字描繪荷塘,但有人為了精煉,把這段文字精簡到69個字,變成這個樣子:“看荷塘上面,有很多葉子,葉子中間還有些白花,有的開著,有的還沒開。風吹過,葉子和花有一點抖動,有時還傳來些荷香。葉子下面是流水,但看不見!边@兩段文字的表達效果哪個好?(毋庸置疑)

      4.下面同學們選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進行對比分析,朱自清先生文筆高明在哪里?談談你的理由。(給學生二三分鐘思考時間)

     。1)疊詞:“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亭亭的”、“一粒粒的明珠”、“層層的”、“密密的”、“脈脈的”。既加強了語意又使文氣舒展,音節(jié)和諧。不但傳神地描摹出眼前之景,同時也有一種音韻美。

     。2)比喻:①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本體:葉子;喻體:亭亭的舞女的裙;相似點:圓形,舒展,形態(tài)相似;

     、趯訉拥娜~子中間……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

      本體:白花;喻體: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剛出浴的美人;相似點:晶瑩剔透,忽隱忽現(xiàn),纖塵不染。

     、畚L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本體:清香;喻體:渺茫的歌聲;相似點:若有若無,輕淡縹緲。

     、苓@時候葉子與花……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

      本體:顫動;喻體:閃電;相似點:速度極快。

      (3)博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

      博喻:博喻能將事物的特征或事物的內涵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表現(xiàn)出來,這是其他類型的比喻所無法達到的。在淡淡的月色中,荷塘里的一切是朦朧而不真切的,因而荷葉間零星點綴的白花,“明珠”(溫潤透亮),“星星”(忽明忽暗、晶瑩閃爍微風拂過,動態(tài)美),而窈窕妍媚的美人剛出浴時免不了有一種“猶抱琵琶”的羞澀與一種洗鉛華的清純,用此來比喻那些“羞澀地打著朵兒”的花蕾,充滿靜謐、優(yōu)雅的韻味。(讀出荷花的迷人)

     。4)通感:顧名思義,通感就是感覺相通。一種感覺一重美感,兩種感覺就是雙重美感。指“一種感覺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領會到屬于另外一種感覺的印象”,即指感覺的溝通、感覺的轉移,也叫“移覺”。

     、佟拔L過處……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似的!

      嗅覺—聽覺。清香比作歌聲,烘托環(huán)境的優(yōu)雅和寧靜。歌聲來自遠處的高樓,它會時斷時續(xù)、隱隱約約,而“荷香”則伴著陣陣微風,時有時無、如絲如縷,放在一起,香中有聲,聲中有香,怎么不讓我們陶醉呢?

     、凇叭~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

      聽覺—視覺。作者把所見與想象結合,塘水在茂密的荷葉下是看不到的,作者卻由葉子的“風韻”想象到那葉子下的水緩緩流淌,“脈脈”有情,真正做到了言有盡而意無窮。

      (請大家讀一讀這兩個句子,我想聽一聽你是如何陶醉其中的)

      這種手法并不少見,能舉個例子嗎?

      還記得“紅杏枝頭春意鬧”嗎?紅杏綻放在枝頭,本來是靠視覺感受到的,作者說紅杏在枝頭喧鬧,多么生動。生活中的例子也很多啊,這個人愛說“甜言蜜語”,這個南方人操著一口“吳儂軟語”,都是。

     。5)詞語:“點綴”:有裝飾的意義在內,好像是有意為之;“裊娜”:開的正艷;“羞澀”:含苞待放,賦予荷花一種少女的柔美與嬌羞;

     。6)小結:這一段視線是由近及遠、由上而下來寫的。作者集中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正是運用了多種多樣的比喻,才多側面展現(xiàn)了月下荷塘的寧謐、素雅之美。花葉婀娜,荷香如歌,流水脈脈,此時的作者還依然頗不寧靜么?就讓我們帶著微笑,帶著“淡淡的喜悅”之情齊讀這一段吧。

     。ǘ╄b賞第五段,重點體會動詞的用法。

      月下荷塘的美真像一幅工筆畫,但畫家說,光線是繪畫的生命。所以,朱自清先生能暫得寧靜,首先應該感謝的是荷塘上的月色。下面我就請一位同學來朗讀第五自然段,其他同學思考:

      1.能否用幾個形容詞概括這個夜晚月光的特點呢?(朦朧淡雅)

      2.月光是無形的,作者通過哪些景物描繪它呢?(葉子和花,薄薄的青霧,淡淡的云,樹影,交織的光和影)

      3.找出本段中的動詞:瀉、浮、洗、畫?煞窀臑椤罢铡薄吧

     、僖粤魉髟鹿,用動感極強的“瀉”字將月光寫活,寫出了月輝照耀、如傾如瀉的景象。“瀉”可否改為“照”或者“鋪”?有傾瀉意,與“靜靜地”配合在一起,準確地寫出了月光奶白色而又鮮明欲滴的實感,有形而無聲,顯示了月光的幽靜之美,!罢铡弊痔卑,缺少蘊含。

     、凇案 笨煞窀臑椤吧?一個“浮”字,寫出荷塘之上,薄霧輕揚而上,又漂浮不定。無色勝似有色,無形更顯綽約。朦朧之中,顯出花更柔美,葉更飄渺的姿容。“浮”顯示出霧的輕飄狀態(tài),是輕而緩地出來;“升”字太硬,無法突出霧的輕和柔。

     、邸跋础保H闈嵃谉o瑕,細膩如絲。比之水洗,更多些許柔和溫潤。

     、堋爱嫛,含有人為之作,大自然為畫師,以月光代清水,以樹影當濃墨,把荷塘當畫紙,輕點暈染,明暗有致。與“倩影”搭配,表現(xiàn)出一種情趣,也顯露出作者的喜愛之情。

     。ㄈ┱n堂練習

      朱自清先生很厲害先生很厲害。月色本無形,他卻能以荷塘為依托,化無形為有形,使我們眼前葉朦朧、花朦朧、默默流水之上縷縷清香迎面。月色無處不在。宋徽宗也曾給畫師們出過一道考題“踏花歸來馬蹄香”,香氣如何表現(xiàn)呢?聰明的畫師畫的是,蝴蝶追逐馬蹄,蹁躚起舞。

      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學過的詩句中化無形為有形的例子?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薄疤一ㄌ端钋С,不及汪倫送我情!

      如愁本是一種抽象的思維活動,但詩人們卻把它寫得有聲有色,有形有味!

      1.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李白.秋浦歌)——愁的長度

      2.只恐雙蚱蜢猛舟,載不動,許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愁的重量

      3.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合鑄青.玉案)愁的數(shù)量

      4.那一聲珍重里有甜蜜的憂愁(徐志摩)——愁的味道

      現(xiàn)在,我想請同學們在下面詞語中任選一個,寫一段話,要求就是化無形為有形。這些詞語是“風”、“寒冷”、“孤獨”,時間三分鐘。

     。ㄋ模┱b讀、鑒賞第6段(引入第2段對比閱讀)

      1、齊聲朗讀。

      2、問:本段寫了荷塘四周的景色,與課文第2段照應,試比較兩段寫景的異同。(閱讀比較后回答提)

      明確:

      相同點:都寫了荷塘四周景物,都寫了樹、小路。

      不同點:第2段重點寫了小煤屑路的寂靜、陰森,寫得簡略。而本段則以樹為著眼點,由近及遠,寫了樹色、煙霧、遠山、燈光,再由靜到動,寫到蟬聲、蛙聲,顯然,熱鬧了許多。

      3.提問:本段寫月下荷塘的景色,作者選用了一些疊字疊詞(如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重重、陰陰、隱隱約約等),試結合語境,說說這些詞語的妙處。(學生閱讀后回答)

      明確:①遠遠近近、高高低低——寫出了樹的錯落有致,既開闊又有立體感,用語平實自然。②重重、陰陰、隱隱約約——傳神地描述出特定環(huán)境中的景物特點,不僅寫出了樹木之多,而且加強了夜色的濃重氣氛。

      4、師生共同小結。

      總之,疊字疊詞的使用,不僅傳神地描寫了事物的特征,而且照應了第2段中“蓊蓊郁郁”的樹、“陰森森”的小路,讀起來節(jié)奏鮮明,韻律協(xié)調,富有音樂美。

      5、齊聲朗讀第6段,體會其特點。

     。ㄎ澹⿲W生齊讀第7—10段,學生思考:

      1、夜游荷塘讓作者產(chǎn)生了怎樣的聯(lián)想?

      聯(lián)想:“忽然想起采蓮的事情來了”,“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

      “忽然想起采蓮的事情來了”這一句承上文宕開一筆,轉出新意。文章由此放開去,聯(lián)想到古代詩詞對采蓮的描繪,然后再收回到眼前,發(fā)出“只不見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缺憾。由此極自然地牽動出“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這種思鄉(xiāng)的哀愁,這種鄉(xiāng)愁正是當時作者苦悶矛盾心情在作者當時苦悶矛盾心情在作品中的投影,表達了作者內心的不平和對光明美好生活的憧憬。

      2、作者為什么要想到《西洲曲》和江南采蓮的舊俗?

      明確:由“忽然”引出一幅江南采蓮圖,至此由“實”到“虛”,開辟了一種與前文孤寂幽靜相反的熱鬧歡樂的境界。一實一虛,一動一靜,相互映襯,相得益彰。作者似乎得到了暫時的“寧靜”,但“猛一抬頭,不覺已是自己的門前”,又回到了現(xiàn)實中來。表明作者無法從現(xiàn)實生活中得到理想的“寧靜”,這正是殘酷的現(xiàn)實社會帶來的結果。

      作者苦悶、憂愁、煩躁、困惑,這時候作者想到《西洲曲》和采蓮,折射出他對現(xiàn)實的不滿和否定,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個是時代變化在作者心靈的投影。

     。┨骄课恼碌摹熬索”:行文線索:“物線”與“情線”交織

     、佟拔锞”(副線):“坐著乘涼”、“帶上門出去”——背著手踱著”——賞荷、賞月——歸家,隨著空間位置的轉移,作者的足跡所到、目光所及,再現(xiàn)了月下荷塘的迷離的美妙的景色。

      ②“情線”(主線):心里頗不寧靜——渴求寧靜(淡淡的月光下,有淡淡的哀愁)——獲得片刻寧靜(在自然美景中,有淡淡的喜悅)——發(fā)出,“我什么也沒有”的慨嘆——惦念江南,欲超脫而不可得。

      三、小結全文

      整篇文章作者以藝術的筆法,描繪了一幅令人陶醉的月下荷塘美景圖,充滿了詩情畫意。這清新、美麗、寧靜的大自然正是作者的精神避難所。

      四、布置作業(yè)

      1、背誦4、5、6段

    《荷塘月色》教學設計12

      1、知識與能力:

      揣摩優(yōu)美的藝術語言,賞析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藝術手法。

      2、過程與方法:

      理清作品的事物線索和感情線索;結合優(yōu)美的景物描寫,具體分析比喻、通感的修辭效果。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理解“淡淡的喜悅”、“淡淡的哀愁”和他追求自由的精神

      4、課程資源利用與:

      根據(jù)王國維的“一切景語皆情語”來準確把握朱自清的情感,進而掌握散文學習中分析情感的方法。

      揣摩藝術語言及分析修辭手法。

      揣摩藝術語言及分析修辭手法。

      主體引導法、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許多景物都曾被詩人所描繪,荷花也常常成為詩人筆下的意象。哪位同學能背誦描繪荷花的詩句?

     。ㄌ釂柾瑢W背誦古詩,然后根據(jù)詩句所描繪的情景、詩人寄托的感情進行點評。有利于調動學生積極性。)

      有這樣一位作家,他巧妙的將描寫荷塘與描寫月色結合起來,進而抒發(fā)自己的感情,他就是朱自清。今天,我們就來拜讀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

      1、背景(大屏幕展示):

      《荷塘月色》作于1927年7月,當時的中國社會正處在之中,反動蔣先生發(fā)動了四·一二反。不滿社會現(xiàn)實,又苦于找不到正確的道路,正是這種苦悶與矛盾使他寫成此文。

      2、聽朗讀錄音(大屏幕展示優(yōu)美畫面并播放配樂朗讀)《荷塘月色》是篇美文,下面就讓我們凝聽文章的配樂朗讀,和一同欣賞幽靜、朦朧的荷塘月色。

      3、分析文章:

     、盼恼麻_篇寫道:“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通觀全文,這句話有什么作用?

      明確: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調,同時又是本文的文眼,我們在分析后面的景物時不要忘了是以這樣的心境去觀察和描繪的。

     、频男雄櫴窃鯓拥?

      明確:出家門→去荷塘→觀荷塘→回家門。

     、沁@行蹤也是本文的外在結構,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出本文的外在結構是環(huán)形的,那么內在情感是如何變化的呢?請同學們利用幾分鐘時間討論,找出文中能夠表達內在情感的句子,用筆標出來作為文章內在情感的脈絡。

      明確:“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便覺是個自由的人”“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突然想起采蓮的事情來了”→“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從這幾句我們可以看出內在情感開展的結構和他的行蹤一致,也是環(huán)形的:不寧靜→排遣→超脫→不寧靜。

     、任覀儊砭唧w分析是怎樣在景物中抒發(fā)這種感情的。文中開篇第一句就提到“不寧靜”,那么是怎樣排遣的呢!耙怪胁荒苊,起坐彈鳴琴!比欢]有彈琴,卻是去觀荷塘。接下來寫通往荷塘的小路,這條小路有什么特點呢?給人一種什么感覺?

      明確:幽僻,蓊蓊郁郁,陰森森,寂寞。給人一種恐怖之感,寫出心中淡淡的愁!暗裢韰s很好,雖然月光也還是淡淡的!庇谑潜阌辛霜毺幍淖杂筛校w會到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淡淡的喜悅初步呈現(xiàn)。

     、蓪⒁碛玫暮上阍律鞘裁礃拥哪?

      標題是聯(lián)合短語,作品既描繪了月下荷塘,又描繪了荷塘上的月色。第四、五兩段便為我們展現(xiàn)了這兩幅圖景,在描寫景物時顯示出朱自清高超的語言駕馭能力,尤其表現(xiàn)在疊詞、比喻、通感的運用方面,F(xiàn)在就讓我們欣賞筆下的月下荷塘。

      再次聽這兩段的朗讀錄音。

      提問:第四段寫了哪些景物?

      明確:荷塘,荷葉,荷花,荷香,荷波,流水。

      提問:疊詞“曲曲折折”突出了荷塘的什么特點?

      明確:荷塘廣闊。

      提問:寫荷葉用“田田”這個疊詞,又用了“的.裙”這個比喻,這么用?

      明確:“田田”突出荷葉的密度,“裙”那么勾勒出葉子高而圓的風姿。

      提問:在層層的葉子中間,看到零星的荷花,“有裊娜的開著的,……又如剛出浴的美人!边@幾句用里什么修辭,有什么好處? 明確:擬人,“裊娜”“羞澀”,寫出花朵飽滿的柔美情態(tài)和花兒含苞欲放的嬌美情態(tài);比喻,“明珠”“星星”“美人”,暗寫月光的柔和。

      提問:用歌聲形容荷香,是用錯了嗎?

      明確:這是今天新接觸的修辭手法??通感。把本是嗅覺可到的香氣付諸于聽覺,寫出荷香時斷時續(xù)、假設有假設無、清淡飄渺、沁人心脾的特點,正如古詩所說:“誰家吹笛畫樓中,斷續(xù)聲隨斷續(xù)風!币r托出環(huán)境的幽雅與寧靜。

      提問:寫荷波用“閃電”做比喻,突出荷波什么特點?

      明確:變化速度快。

      提問:最后寫“脈脈的流水”,用了什么修辭?

      明確:擬人,寫出流水的默默而含情。

      提問:描繪荷塘上的月色用了哪些動詞及修辭手法?

      明確:寫月光用“瀉”“浮”“洗”“籠”四個動詞,“瀉”描繪出月輝照耀一覽無余的情景;“浮”以動寫靜,以青霧襯月光,表現(xiàn)了月光的朦朧、淡雅;“洗”表現(xiàn)月光柔和、鮮艷欲滴;“籠”那么表現(xiàn)月光下葉子和花輕飄柔美的姿容,襯托月光的柔和。王國維曾說過“一切景語皆情語”,在這“滿月的晚上,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云”,“淡淡”一詞寄寓的情感也是淡淡的,淡淡的愁、淡淡的喜。塘上月光淡淡的,與塘中月影交相輝映,用一個“畫”字,仿佛是無形的手在描繪,表現(xiàn)了的喜愛之情。光與影是和諧的,“名曲”是運用通感手法,把光、影的黑白塊寫成活潑跳躍的音符,化靜為動,兩相襯托,擴大了意境。

     、蔬@段荷塘月色寄寓人生理想境界就是寧靜,樹上的蟬聲和水里的蛙聲更加襯托寧靜,正所謂“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然而,蟬與蛙的鳴叫似乎又打破了這份寧靜,攪擾了人的心境,忽又想起采蓮的事情來了,表現(xiàn)情感怎樣變化?明確:對古人自由生活的向往,反襯了的苦悶。一句“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畫龍點睛,用“到底”修飾,表現(xiàn)想超脫而又終究無法超越,心事重現(xiàn)。

      比擬閱讀,賞析周邦彥的《蘇幕遮》同《荷塘月色》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點。

      (大屏幕展示《蘇幕遮》,提問學生并明確,進一步理解本課的巧妙用心。)

      相同點:表達思鄉(xiāng)之情;生動而傳神的描寫了荷葉荷花的美麗形象;用詞精妙;情景交融。不同點:《荷塘月色》思想內容更深刻,時代感和社會意義更強;《荷塘月色》寫月下霧中之荷,《蘇幕遮》寫雨后初陽之荷;《荷塘月色》動詞絕妙,比喻、通感用得絕佳,《蘇幕遮》白描寫意,從不同角度生動刻畫了雨后清荷的靜態(tài)動姿;《荷塘月色》發(fā)揮散文特長,表達豐富思想內容,展示多種藝術技巧,《蘇幕遮》虛實相濟,言有盡而意無窮。

      《荷塘月色》是表現(xiàn)朱自清高超語言駕馭能力的散文代表作。疊詞本身從聽覺上就富有音樂美感,能夠創(chuàng)造濃郁的抒情氣氛,動詞的妙用使意象更加鮮明生動,貼近的比喻、通感的運用更是化無形為有形,化無聲為有聲,極富表現(xiàn)力地再現(xiàn)了特定環(huán)境下的獨特景致,營造出一個超脫于現(xiàn)實的高度審美的藝術境界,使人暫時從喧囂的現(xiàn)實中解脫出來,得以片刻的寧靜,人的心境也得到凈化到達“天人合一,物我兩忘”的境界。正如孤獨時欣賞浩淼江河中一支的小舟,失意時體味雨中漫步的感覺,閑適時觀看墻角牽牛花上的晶瑩露水。同樣,朱自清也正是用這種片刻偷得的歡愉心境體察到的朦朧月色、優(yōu)美荷塘,自是化瞬間為永恒,鑄平常為神奇,捕捉人類最細微、最難以捉摸的情思,成就一篇有口皆碑的美文。

      就《荷塘月色》的語言藝術寫一篇短評。

      出家門→去荷塘→觀荷塘→回家門月下荷塘(素淡寧靜)

      ↓ ↓ ↓ ↓

      不寧靜→排遣→超脫→不寧靜塘上月色(朦朧柔和)

      本節(jié)課教者引導學生主動質疑,共同探索,在以學生為主體的同時不失教師的主導作用。通過討論和講練教給正對散文賞析“臨淵羨魚”的學生“退而結網(wǎng)”的方法。只是在引導學生理解感情的過程中,教者很少結合學生自身特點,使學生在把握感情時略有些牽強。

    《荷塘月色》教學設計13

      一、教學目標

      1、德育目標:學習作者高潔的情懷和決不與黑暗勢力同流合污的高貴品質。

      2、知識目標:本文構思精巧。意境優(yōu)美。語言清新,學習體會語言和藝術技巧的表現(xiàn)力。

      3、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初步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能夠判斷什么是通感,體會本文比喻的妙處所在。

      二、教學重點:

      1、通過4—5段賞析,欣賞意境美,品味語言美。

      2、理解作者在動蕩的年頭彷徨于苦悶中的心境和作者在特殊年代潔身自好、向往自由美好生活的情懷。

      三、教學難點:

      1、作者“頗不寧靜”的原因。

      2、作者寫江南舊俗的作用。

      四、課時安排: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作者及時代背景,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荷花以其高潔的形象為人喜愛,無數(shù)的文人墨客為之留下了千古名作。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李白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

      可以說,荷花已成為中國文學中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其意蘊可謂深遠,其意境可謂獨特。今天我們學習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荷塘月色》是一篇經(jīng)典散文,它結構精致,意境優(yōu)美,語言清新,是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二、解題:

      荷塘,指朱自清先生當時任教的北京清華大學清華園里的荷花池,是本文所要描繪的特定處所。月色,則點明了時間,是一個有月亮的夜晚。

      三、作者介紹:

      朱自清:原名自華,號秋實。詩人、學者、散文家、民主戰(zhàn)士,毛澤東這樣說“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我們應當寫聞一多頌,寫朱自清頌,他們表現(xiàn)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他在一生當中很長一段時期,對革命是沒有興趣的,只求做自己的學問。當然,在民族的大是大非面前,朱自清仍然體現(xiàn)出了作為知識分子所固有的品格,饑寒交迫當中,在病逝之前,仍然會叮囑家人不要去領救濟糧。

      四、寫作背景

      本文寫于1927年,當時蔣介石叛變革命,中國革命處于低潮,蔣介石暴行激起中共黨人的奮起反抗,同時引起一部分正直的知識分子的不滿和譴責。朱自清是一位有正義感的作家。他不滿于反動派的血腥屠殺,但因受階級的局限,沒勇氣正視血淋淋的現(xiàn)實,只能用消極態(tài)度表示不滿和反抗。《荷》正是通過“我”在荷塘月夜的獨步,表現(xiàn)了作者當時的寂寞、苦悶、彷徨無路的情緒和出污不染、潔身自好的情操。

      五、整體感知

      學習寫景散文,首先要明白文章寫了什么景,什么情。怎么寫的。聽讀全文,注意字音字形

      注音(多媒體展示)

      乘chéng涼煤屑xiè踱duó著點綴zhuì顫chàn動

      霎shà時斂裾linjū媛yuàn女纖xiān腰幽僻yōupì

      蓊郁wěngyù、彌mí望、裊娜niǎonuó、宛wǎn然、凝ning碧

      釋義:

      幽僻:幽深、僻靜

      蓊蓊郁郁:草木茂盛的樣子

      踱:慢步行走

      彌望:滿眼。彌,滿

      裊娜:柔美的樣子

      脈脈:這里形容水沒有聲音,好象深含感情

      風致:美的姿態(tài)

      斑駁:原指一種顏色中雜有別的顏色,這里有深淺不一的意思

      梵婀玲:小提琴

      一例:一律

      豐姿:風度儀態(tài),一般指美好的姿態(tài)。也寫作“風姿”

      碧:青翠欲滴的樣子

      大意:大概的輪廓

      整體感知文章的內容,思考文章

      1、寫了什么景

      ——討論寫了哪些景物:明確

      小路、樹、月光,荷塘,月色,遠山、近樹、蛙聲、蟬鳴,江南舊俗。

      2、什么情,這情有什么變化?

      ——討論寫了怎樣的情,有無變化?

      哀愁、喜悅;不寧靜、自由、受用、不行。

      3、怎么寫的。

      文章可以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想起荷塘,出游緣起——不靜。

      第二部分:游賞荷塘。

      1、(2—3)小路(幽僻),感受(自由)——求靜。

      2、(4—6)荷塘(朦朧),感受(受用)——得靜。

      3、(7)江南(熱鬧),感受(有趣)——出靜。

      第三部分:(8)荷塘歸來,收束全文——不靜。

      六、小結:

      文章結構精致,外線游蹤和內線心情變化構成雙線結構;從我走出家門開始,到進入家門收束。文章首尾照應,行文有序,極為嚴謹。真可謂小巧精致。

      七、作業(yè):熟讀第4、5段,品味語言的精美。

      第二課時

      一、提示

      文章的4,5,6三個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部分,行文層次清楚,寫景形象生動:先寫荷塘,繼寫月色,后寫荷塘四周。作者的觀景角度富于變化:從平觀到俯視,從細察到鳥瞰;由近及遠,從里到外,層層鋪陳,使整個畫面富有層次感,立體感,傳神的勾勒出了月夜荷塘的風采,給人如臨其境

      二、朗讀賞析第四自然段

     、僭律碌暮商翆懥四切┚拔铮

      明確:月下荷塘美景,寫了荷葉、荷花、荷香、荷波、荷韻五個方面

     、凇疤锾锏娜~子、葉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睂懥耸裁吹娘L姿?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何好處?

     、邸坝醒U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的。像明珠、星星、美人。”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何好處?

     、堋拔L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的似的!庇昧耸裁葱揶o手法,有何好處?

      教師向學生介紹通感修辭:

      人們通過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等五官感知外界事物時,在一般情況下,彼此不能交錯;但在特殊情況下,五官功能卻能出現(xiàn)互相轉化、彼此溝通的現(xiàn)象叫“通感”,也叫“移覺”

      如:“愉快的笑聲……像平靜的海面上不斷從這兒那兒涌起的波浪!保ň唷逗I仲夏夜》)

      又如:“那笛聲里有故鄉(xiāng)綠色平原上青草的香味,有四月的龍眼花的香味,有太陽的光明!保üL《葉笛》)

      這個句子笛聲里有草的清香,花的芬芳,還有明亮的陽光,三種感覺相融會,那笛聲該多么撩人情思

      請學生找出課文中的兩個通感句,體會其表達效果(見課后練習)

      小結:通感的運用,使迷人的境界又增無限韻致,迷離精妙,另人情動神搖

      第五段中也有一處使用了此種修辭,找出來分析

      運用通感的手法。將視覺形象化為聽覺形象,光與影的黑白塊兒仿佛變成了活潑跳躍的音符,化靜為動,寫活了。光與影的和諧分布與名曲的優(yōu)美、悠揚、和諧動聽,兩相烘托,擴大了意境

      ⑤寫景的順序如何?

      三、朗讀鑒賞第五自然段

     、龠@一段是從哪幾個方面來描寫荷塘上的月色的?

      明確:葉、花、樹,寫出了月色朦朧飄渺的特點

      ②作者選用了哪些動詞來描寫月光,有什么好處?

      如:“瀉”“浮”“洗”“畫”等,描繪出了可感的月光形象?試結合語境分析這些動詞的特點。

      明確:瀉——既照應了以流水喻月光,又寫出了月輝照耀,一瀉而下的景象,使月光有了動感

      浮——寫深夜水氣由下而上輕輕升起,緩緩擴散、漂浮﹑彌漫,以動寫靜,描繪霧的如夢情景

      洗——寫“葉子和花”在月光映照下呈現(xiàn)一種奶白色和嬌艷欲滴的狀態(tài)

      畫——仿佛有無形的手在展紙描繪“倩影”,寫出了投在荷葉上的月影之真、之美,也反映了作者觀察之細致

      小結:本段描寫荷塘上的月色,用幾個傳神的動詞,從不同角度寫出月光輝映下荷塘里霧光月色、水氣相交形成的如煙如夢景象,使難狀之景如在眼前

      ③月光朦朧、柔和的原因是什么?“酣眠”比喻什么?“小睡”比喻什么?作者為什么說“恰是到了好處”?

      原因是天上有一層淡淡的`云!昂摺北扔骼收,“小睡”比喻淡淡的云遮住了滿月的意境。這種朦朧柔和的恬淡正合作者此時的心境,所以說“恰是到了好處”

      四、朗讀鑒賞第六自然段:

      ①本段寫了荷塘四周的景色,與課文第2段照應,試比較兩段寫景的異同

      明確:相同:都寫了荷塘四周景物,都寫了樹、小路。

      不同:第2段重點寫了小煤屑路的寂靜、陰森,寫得簡略。而本段則以樹為著眼點,由近及遠,寫了樹色、遠山、燈光,再由靜到動,寫到蟬聲、蛙聲,反襯作者心中的寂寞苦悶

     、诒径螌懺孪潞商恋木吧,作者選用了一些疊字疊詞(如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重重、陰陰、隱隱約約等),試結合語境,說說這些詞語的妙處。

      明確:遠遠近近、高高低低——寫出了樹的錯落有致,既開闊又有立體感,用語平實自然

      重重、陰陰、隱隱約約——描述了特定環(huán)境中的景物特點,不僅寫出了樹木之多,而且增強了夜色的濃重氣氛。

      小結:疊字疊詞的運用,不僅傳神地描寫了景物的特點,而且照應了第2段中“蓊蓊郁郁”的樹,“陰森森”的小路。讀起來節(jié)奏感強,富有音韻美。

      3、為什么引用《采蓮賦》和《西洲曲》?

      《采蓮賦》是寫采蓮女的愛情生活,是十分美好的。文中的“嬉游”和“有趣”就說明作者的態(tài)度!獙γ篮玫氖挛锏南蛲

      《西洲曲》寫采蓮女則為的是思戀自己的情人的痛苦的。因而,放在這里,與前面的情景形成對比。借此引出“我到底掂著江南了”一句,自然將思緒拉回到現(xiàn)實。

      總之,末兩節(jié)寫夜游荷塘引起的聯(lián)想,想到古代詩詞中對采蓮的描繪從而引起對江南美好生活的懷念,表現(xiàn)了作者對眼前的寂寞、毫無生氣的環(huán)境的不滿之情,進一步表現(xiàn)了作者內心的不平和對光明美好生活的憧憬、向往。在思鄉(xiāng)的哀愁中結束全文。

      五、老師總結

      作者以含蓄的意趣、逼真的筆觸,層次分明地描繪出荷塘月色美好迷人的圖畫,從中體現(xiàn)了作者渴望自由的思想感情,同時也透露出面對黑暗現(xiàn)實難以擺脫的矛盾和苦悶的心情。

      無邊的荷香月色、良辰美景,使作者獲得了喜悅,但處于喜悅之中卻時而受到憂愁的牽制,即使遙想“熱鬧”、“風流”的采蓮盛況,也只得片刻歡欣,最終擺脫不了那滿懷的愁緒。作者所寫的景物淡雅、朦朧,通過寫景所表達的感情也是如此。從文章風格看,委婉掩抑,沒有悲喜的大起大落;從作者的個性看,他自稱是個“中和主義者”,怨而不怒,哀而不傷,所以無論喜悅與憂愁,都是淡淡的。在寫法上很好地做到了情與景的交融。

      六、概括作品的藝術性:

      1、結構精致:雙線貫穿,首尾照應,極為嚴謹。

      2、意境優(yōu)美: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3、語言清新:比喻形象,用詞精當,語言清新。

      板書:荷塘月色

      朱自清—————白色恐怖————苦悶

      第一部分:想起荷塘:__出門————————不靜。

      1、小路:幽僻(自由)——求靜。美

      第二部分:游賞荷塘:

      2、荷塘:朦朧(受用)——得靜:荷塘、月色、四周靜

      3、塘邊:思鄉(xiāng)(有趣)——出靜。雅

      第三部分:荷塘歸來___進門———————不靜。

    《荷塘月色》教學設計14

      一、課文內容分析:

      《荷塘月色》是現(xiàn)代散文中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之一,是一篇以寫景為主的抒情散文。詞語的解釋和理解比較容易;但本文的寫景抒情都比較細膩和朦朧,對一些字詞的理解必須到位,所以必須先讓學生結合注釋熟讀作品,從而進一步引導學生欣賞和分析作品的景物和情感特色,體味作品的語言風格,激發(fā)學生的意象和情感聯(lián)想,從而帶領學生進入情景交融的境界。

      二、三維目標

     。ㄒ唬┲R與能力:

      1、基本感知寫景抒情散文情景融合的特點,領略情景交融散文的妙處,掌握此類散文的欣賞及分析方法。

      2、學習《荷塘月色》中細膩、傳神的語言,體會新鮮貼切的比喻表達效果及通感修辭手法的運用。

      3、了解作者創(chuàng)作的心情以及這種心情的社會內容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朗讀,整體感受本文的意境,初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通過聽錄音欣賞《荷塘月色》的韻味。

      3、通過反復誦讀,感知、品味作品語言來突破學習的難點。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引導學生用審美的眼光讀課文感受荷塘月色美景,并獲得美的享受。

      三、教學重點:

      (1)欣賞和分析作者通過運用修辭手法、疊詞等達成的對荷塘月色的成功描寫。

      (2)討論理清作者喜與愁相交織的感情線索。

      四、教學難點:

      作者在作品中流露的“淡淡的喜悅與淡淡的哀愁相交織”的思想感情。

      五、教學策略

      1、誦讀與賞析相結合;

      2、采用小組討論法進行教學。

      六、教學時數(shù)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1、初步感知課文;2、品讀課文第二部分(寫“荷塘”“月色”的4、5、6段)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荷花以其高潔的形象深為中國人所喜愛,無數(shù)的文人墨客為之陶醉,留下了千古流傳的名篇佳作。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李白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

      可以說,荷花已成為中國文學中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其意蘊可謂深遠,其意境可謂獨特而優(yōu)美。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寫荷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板書)

      二、解題

      1、荷塘,指朱自清先生當時任教的北京清華大學清華園里的荷花池,是本文所要描繪的特定處所。月色,則點明了時間,是一個有月亮的夜晚。

      2、寫作背景:1927年,蔣介石叛變革命,中國革命處于低潮。朱自清是一位有正義感的作家。他不滿于反動派的血腥屠殺,但因受階級的局限,沒勇氣正視血淋淋的現(xiàn)實,只能用消極態(tài)度表示不滿和反抗。本文正是通過“我”在荷塘月夜的獨步、深刻地表現(xiàn)了作者在時代的政治低下寂寞、苦悶、彷徨無路的情緒和出污不染、潔身自好的情操。

      三、聽課文錄音,初讀感知課文并劃分層次

      明確:全文分三部分:

      一(1):月夜漫步荷塘的緣由。(點明題旨)

      二(2—6):荷塘月色的恬靜迷人。(主體)

      三(7—10):荷塘月色的美景引動鄉(xiāng)思。(偏重抒情)

      四、品讀課文第二部分(4、5、6段)

      提問:聽過錄音,請大家說說,文章集中筆力寫荷塘月色的是哪幾個自然段?(4、5、6自然段)

      (一)品讀第4自然段,看作者是怎樣從多角度來描摹荷塘美景?

      1、請一位學生朗讀第4自然段

      2、讓學生為這一段文字取個小標題(結合文題歸納出最合適的——月下荷塘圖)

      3、師:這段文字描繪了哪些景物?各自有什么特點?(板書)

      景 特點修 辭

      荷葉——圓形舒展——————————————————比喻

      荷花————晶瑩剔透纖塵不染———————————比喻、擬人

      荷香————若有若無、輕淡飄渺———————————比喻、通感

      荷波(荷葉)——凝碧 ————————————————擬人、比喻

      流水————脈脈——————————————————————————————擬人

      引導明確:

      細致描繪荷塘的容貌,順序寫出荷葉、荷花、荷香、荷波和流水

     。ㄖ攸c引導學生明確比喻和擬人的用法)

      先找出用了比喻的句子;這里用了許多比喻有什么好處呢?例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亭亭的舞女是些高挑有風姿的女郎。亭亭的舞女的裙更是給人一種美好、輕盈、舒展、動感的聯(lián)想。這一比喻生動地寫出了荷葉出水很高、圓形舒展的嬌美姿態(tài),洋溢著情趣。

      找出運用擬人的句子;例析:“裊娜”,本指草木細長柔軟的樣子,常用來形容女子體態(tài)輕柔優(yōu)美。羞澀,意思是難為情,態(tài)度不自然,是專寫人的情態(tài)的詞。這兩個詞用來形容荷花妍媚多姿。

      4、賞析: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問:這一句與一般的比喻有什么不同?里面蘊含了幾種感官感覺?

      清香是嗅覺上的感覺,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是聽覺上的感覺。這兩種不同感覺的相互溝通叫通感(我們把五官功能相互轉換彼此溝通的現(xiàn)象叫通感,又稱移覺)。把嗅覺中感到的香味換成從聽覺中去感受、品味,使人產(chǎn)生了對香味的另一具體形象,變換欣賞角度,有煥然一新,奇趣無窮之感。歌聲是細柔飄忽,婉轉渺茫的,荷香是時有時無,持續(xù)不斷的。這兩種感覺有相似之處,把它們溝通起來,藝術的魅力也就出來了。但在運用這種比喻時一定要注意掌握事物之間在感官的感覺上的相似之處,或在特定環(huán)境下有這種溝通一氣的感覺,做到妙不可言卻不是故弄玄虛。

      小結:細致描繪荷塘的容貌,順序寫出荷葉、荷花、荷香、荷波和流水,層次井然,委婉精細,栩栩如生,柔美動人。整段沒有談月,但處處有月。寫荷葉、寫荷花、寫荷香、寫荷波,都確然是在月光照耀下的。

     。ǘ┢纷x第5自然段

      1、齊讀課文第5自然段

      2、讓學生再給這段文字取個小標題(荷塘月色)

      3、(略)比喻句賞析:

      師:在這一小節(jié)中作者也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比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等等。(“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的”不是比喻句)

      4、(重點)體會句子中詞語使用的妙處

      這一小節(jié)中不僅僅句子用得好,一些字也用得非常巧妙。

      ①辨析:A、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照)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B、薄薄的青霧浮(升)起在荷塘里。

      生:獨立思考并回答

      明確:A、“瀉”表現(xiàn)出月光似流水自上而下的動態(tài)“照”僅寫出光線的照射。B、“浮”表現(xiàn)出霧氣朦朧,“升”則失去朦朧之態(tài)

     、谖觯骸皡s又像是畫在荷葉上”,。“畫”,寫出了投在荷葉上的月影之真、之美。

      師:(總結)可見,雖是一字之差,但表達效果卻明顯不同,意境也相去甚遠。我們要以嚴謹?shù)淖藨B(tài)面對博大精深的中國漢字,在用字方面要仔細推敲。

      5、析句: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這一句轉折復句是前幾句描寫月色的總結。作者又一次運用“通感”或“移覺”的修辭說法,把上文描寫的.月光、樹影揉合在一起,在讀者面前,既樹立視覺形象又樹立聽覺形象,給讀者以清新雅潔的藝術享受。

      小結:第五自然段,著力描寫月色,先是正面寫,后是反襯。多用比喻等修辭手法,工巧熨貼。有光有影,有明有暗,從月光的映照下又進一步寫出了荷塘勝景。

      (三)品讀第6自然段

      1、請全班學生朗讀第6自然段

      2、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學生思考:

      有人認為,這一自然段并沒有寫月光,請說說認為這一段沒有寫月光的理由;有人認為這一段其實寫了月色,請說說認為這一段寫了月色的理由。

      3、小結:這一節(jié)重點在寫樹,從方位、距離、高低幾個角度來寫,視線由荷塘內部擴展到荷塘四周。樹多而密,重重圍住荷塘,與前面的“幽僻”相照應,這是總寫四周,接著寫近處的樹色、樹姿、遠處的樹梢上的遠山、又回過頭寫樹縫里的燈光、樹上的蟬鳴和水里的蛙聲,層次分明,富有立體感,再一次展示出清淡朦朧、寧靜深遠的環(huán)境特點。所有的景物都是在月色籠罩之下的,似乎無一處寫月,其實處處體現(xiàn)了月色。

      最后一句“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筆鋒一轉,流露出作者內心的空虛與哀愁。

      4、學生比較這三段前后景的不同和情感的不同之處(稍點撥):淡淡的-喜悅-哀愁

      五、課堂小結

      六、作業(yè)設計

      背誦課文第四、五、六自然段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品讀1、2、3自然段;2、鑒賞第三部分3、賞析文章語言藝術

      一、復習

      全班齊背文章4、5、6自然段

      二、品讀第1自然

      1、女生齊讀課文第1自然段;

      2、討論:“心里頗不寧靜”“漸漸”“迷迷糊糊”“悄悄地”等詞句的理解。

      引導學生明確:

      視覺所及,是漸漸升高的月亮;聽覺所聞,是已聽不見孩子們的歡笑。妻子在迷迷糊糊地哄孩子睡覺,“迷迷糊糊”說明妻子也懨懨欲睡了。這既交代了作者獨游荷塘的時間和環(huán)境:夜深人靜,又寫出了文章開首透露的作者的心境。因為“心里頗不寧靜”,就愈感到時間過得慢,所以月亮升高是“漸漸”;因為“心里頗不寧靜”而另有一番心思,即使夜深人靜,妻子的眠歌也聽不真切,只能是“迷迷糊糊”的。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帶上門出去。文章寫墻外已沒有孩子們的歡笑,妻子唱著眠歌,自己的運作是“悄悄地”,這些都照應到“夜深人靜”。如此寧靜的環(huán)境襯托了作者不寧靜的心境。

      3、小結:第一段,點明了作者頗不寧靜的心境(寧靜的環(huán)境襯托了作者不寧靜的心境),交代了作者獨游荷塘的時間、地點和緣由。全文的第一句是文章的“文眼”。

      三、品讀課文第2自然段

      1、男生齊讀課文第2然段;

      2、第二段點撥分析:

     、龠@一段主要寫了什么?

      寫去荷塘必經(jīng)的小路。概述了周圍的景物。

     、谥車木拔镉惺裁刺攸c?

      “路”是“小煤屑”、“幽僻”、“寂寞”、“陰森森的”,“但今晚卻很好,雖然月光也還是淡淡的”!吧薄暗。路陰陰森森,月光淡淡,一種寂寞的氛圍,襯托出淡淡的憂愁。

      ③整段寫出了一種怎樣的氣氛?襯托出作者怎樣的心情?

      整段寫出了一種寂寞的氣氛,襯托出淡淡的憂愁。

      3、問題設計:作者寫去荷塘必經(jīng)的小路,哪些地方是實寫,哪些地方是虛寫?(要求學生反復誦讀)

      明確:實寫沿塘的曲徑;實寫樹木。

      就“白天”和“夜晚”兩個時間的情況說明“幽僻”,是虛寫;虛寫無月的黑夜的怕人。

      4、小結:第二自然段,虛實結合,總寫荷塘月色。寥寥幾筆,勾勒荷塘四周環(huán)境,為下文具體細致地描繪荷塘月色作了鋪墊。

      四、品讀課文第3自然段

      1、全班同學齊讀課文第3自然段。

      2、要求學生反復朗讀第3自然段,并體會每一句話的含義。

      引導明確:

      第1句:描寫了作者獨游荷塘的姿態(tài)神情。第2、3、4句:又一次暗示自己獨處月下于白天不同,說明現(xiàn)在自由,而白天沒有自由。這里,再說平常身不由己。第5句:作者三說平常身不由己。

      小結:作者在夜闌人靜的深晚踱游幽僻的荷塘,再三感慨自己平時不得自由,流露出對當時黑暗社會的不滿但又感到孤獨、寂寞的心情。把上面這些話和文章開首的那句話聯(lián)系起來看,作者在現(xiàn)實世界的苦悶躍然紙上。

      第6句:“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边@一句既是下文詳細描寫荷塘月色的起領,又流露出壓抑不自由的作者暫得寬余欣賞荷塘月色的淡淡的喜悅。

      [板書]:自由(淡淡的喜悅)——(苦悶)

      小結:第3自然段抒發(fā)月下獨處的自由感,披露文章開頭“心里頗不寧靜”的原因。用“我且受用這無的荷香月色好了”自然過渡到第二部分。

      二、講讀第三部分

      1、學生齊讀課文第三部分

      2、問:夜游荷塘讓作者產(chǎn)生了怎樣的聯(lián)想?

      [板書]:聯(lián)想:“忽然想起采蓮的事情來了” “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

      忽然想起采蓮的事情來了”這一句承上文宕開一筆,轉出新意。文章由此放開去,聯(lián)想到古代詩詞對采蓮的描繪,然后再收回到眼前,發(fā)出“只不見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缺憾。由此極自然地牽動出“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這種思鄉(xiāng)的哀愁,這種鄉(xiāng)愁正是當時作者苦悶矛盾心情在作者當時苦悶矛盾心情在作品中的投影,表達了作者內心的不平和對光明美好生活的憧憬。

      3、作者在文章引用了梁元帝的《采蓮賦》,《采蓮賦》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畫?

      引導明確:一群少男少女(“妖童媛女”),采蓮的情景是祥和舒心、熱鬧有趣的。(文中:熱鬧、風流)

      4、作者勾勒了一幅江南采蓮圖,江南采蓮圖有何特點?

      無憂無慮 自由幸福 快樂美好 相親相愛

      小結:由“忽然”引出一幅江南采蓮圖,至此由“實”到“虛”,開辟了一種與前文孤寂幽靜相反的熱鬧歡樂的境界。一實一虛,一動一靜,相互映襯,相得益彰。作者似乎得到了暫時的“寧靜”,但“猛一抬頭,不覺已是自己的門前”,又回到了現(xiàn)實中來。表明作者無法從現(xiàn)實生活中得到理想的“寧靜”,這正是殘酷的現(xiàn)實社會帶來的結果。

      三、賞析文章的語言藝術:

      1、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本文在寫景、抒情的結合之上有獨到之處。作者以自然的美反襯社會的丑。在對自然美的描寫和贊美中,滲透著自己孤高的情志,深沉的感慨和對美好自由的向往。在苦悶中的作者“難得后來片刻逍遙”,欣賞荷塘月色的淡淡喜悅中,夾雜著作者不滿黑暗現(xiàn)實但又無法超脫現(xiàn)實的淡淡地哀愁,正是這個基調給優(yōu)美的荷塘月色披上了一件朦朧恬靜的輕紗。作者的感情和景物的色彩融合無間。(要求學生具體舉例)

      2、運用比喻,形象生動,本文突出地運用比喻,常常是連著用,成串地用,這就可以從多種角度,多方面去加強描寫對象的具體性、形象性、生動性,喚起讀者詩意的聯(lián)想和想象。如第五節(jié)中描寫月光沭浴的荷葉和荷花,連用兩個比喻“似牛乳”、“似輕紗”,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月光下的荷葉和荷花那種飄渺輕柔的姿容。至于第四節(jié)、第五節(jié)中被當代語言學家改名為“通感”或“移覺”的兩個比喻,以前被人們稱為特殊的比喻,更是妙不可言。

      3、用詞精當,富于表現(xiàn)力。本文用詞準確鮮明生動,表現(xiàn)在兩點上:一是動詞的選擇一絲不茍,煞費苦心。如第四節(jié)中“點綴”、“挨”,第五節(jié)中“浮”、“瀉”等用得極其貼切。二是疊字形容詞的匠心運用。全文共用二十六個疊詞,有二字疊(AA)、三字疊(ABB)、四字疊(AABB)。很短的散文中大量運用疊字,絲毫不覺復沓,這主要是作者喜歡運用這種疊字來表現(xiàn)事物的特征和姿態(tài),使得文章寫景必豁人耳目,抒情必沁人心脾,同時也是為了使行文讀來富有節(jié)奏感。(疊字的運用重點講析:都產(chǎn)生了鮮明的實觀效應,而且,朗讀起來也節(jié)奏鮮明,韻律協(xié)和,自有一種“間關鶯語花底滑”的音樂感。)

      四、課堂小結

      五、作業(yè)設計

      按給出的首句寫一段描述性的文字,合理運用各種修辭手法,不少于200字。

      寒冷的風呼嘯地吹著……

    《荷塘月色》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1、掌握作者生平,理解其思想情感和人格魅力。

      2、賞析情、荷、塘、月四者交融的境界。

      3、積累通感等手法。

      重點難點:

      重點:對情景交融的意境和手法的把握,難點:對本文主題的解讀。

      課時:3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整體朗讀,理清思路:

      三個部分:1——3

      4——6

      7——最后

      情感線索: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

      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

      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

      可惜我們早已無福消受了

      猛一抬頭,已到自己的門前

      二、欣賞品讀1——3

      1、情感:不寧靜——悄悄——幽靜——寂寞——且受用——想排遣不寧靜。

      2、為什么不寧靜?私事?公事?(從第三自然段的感慨看出是公事)

      3、結合作者經(jīng)歷分析背景:路

      三、欣賞品讀4——6

      1、月色下的荷塘:葉——花——香——波——水(比喻、擬人、通感)

      2、荷塘上的'月色:瀉——浮——洗

      影——畫——名曲

      3、荷塘四周:樹——山——燈——蟬聲蛙聲

      4、感情:陶醉于荷塘月色之中——淡淡的喜悅

      回到現(xiàn)實——失落

      5、荷花的象征

      6、情景交融意境的分析:情中見景,景中含情。

      7、語言:精雕細刻,華麗朦朧

      第三課時

      四、品讀7——最后

      1、解讀兩首古詩,想象采蓮情事。解釋六朝、雙關手法。

      2、為什么想起古詩美好的光景?(向往美好,逃避現(xiàn)實,無法脫離現(xiàn)實)

      3、概括主題:(政治、理想、生活、鄉(xiāng)愁等角度)不滿現(xiàn)實,向往美好,逃避現(xiàn)實,無法逃避,彷徨苦悶。

      五、總結:

      1、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2、語言賞析:

      3、多種手法的運用

      4、多重主題

    【《荷塘月色》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荷塘月色》教學設計09-24

    荷塘月色教學設計09-02

    《荷塘月色》優(yōu)秀教學設計03-12

    《荷塘月色》教學設計精選(15篇)10-22

    荷塘月色教學設計(通用18篇)08-29

    高中語文必修上冊《荷塘月色》教學設計03-10

    朱自清《荷塘月色》教學設計及反思(通用10篇)09-09

    高中語文《荷塘月色》教學設計(通用9篇)09-27

    《荷塘月色》教學實錄06-08

    荷塘月色教學反思范文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