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篇[經典]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學反思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9歲那年,我不得不幫家里掙錢。我去找鄰居米卡里先生幫忙。米卡里先生在一家報社專管分發(fā)報紙。他告訴我,如果我有一輛自行車,他就分給我一條送報路線。早先,爸爸給我買過一輛舊自行車,但是,他還沒教會我騎車,就因肺病住進了醫(yī)院。我把自行車推到米卡里先生面前,于是得到了一份送報紙的工作。
開始,我把裝滿報紙的大口袋掛在自行車車把上,推車送報。漸漸地,我熟識了每一位訂戶,他們對我都非?蜌。送了8個月的報紙,我這條送報線上的訂戶就從36家增加到59家。這都是老訂戶極力推薦的結果。
爸爸出院了。因為身體還沒完全恢復,家里的賬單積壓下來。爸爸無力償還債務,不得不賣了我的自行車。于是,我只能肩挎著沉甸甸的大口袋送報了。
從星期一到星期六,我每送一份報掙一分錢,星期日的報紙每送一份掙五分錢。每星期四晚上,我去收報費,訂戶們總是多給我五分或者一角錢。這樣,交了報費后,我總能得到一筆和送報費相當?shù)男≠M。圣誕節(jié)前夕,正好是星期四。晚上,我照常去收報費。我按響第一家的門鈴,沒人開門,走到第二家,也沒人……走了一家又一家,每一家都沒有人開門。我急得快哭出來了。明天———星期五,我必須交上報費。難道他們都在圣誕節(jié)前夜逛街去了不成?最后,我來到基爾恩先生家門口,按響了門鈴。門忽然大開,我?guī)缀跏潜换鶢柖飨壬幌伦永M去的。
只見滿滿一屋人,我的59位訂戶無一缺席。屋子中央是輛嶄新的自行車,淡紅色的噴漆锃亮發(fā)光,車把上裝著一只充電車燈和一個亮閃閃的車鈴,一個鼓鼓的郵袋里裝滿了五顏六色的信封。
“這是給你的圣誕禮物,”基爾恩先生把我拉到車前說,“我們大家湊錢買的。信封里是圣誕卡,還有一個星期的'報費!蔽夷康煽诖簦恢勒f什么好。一位太太叫大伙靜一點,然后對我說:“你是我們遇到過的的送報人!
騎上這輛嶄新的自行車送報快多了。當然,我從沒想學會在馬路上就把報紙扔到客戶門口的“絕活”,依舊下車把報紙放到每家門口;下雨下雪天,依舊把報紙放進門里。因為我永遠記住了:誠實的勞動,換來的是難忘的關懷與愛意。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趙州橋》是一篇說明性的課文,向我們介紹了趙州橋的雄偉、堅固和美觀三個特點,體現(xiàn)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我主要以雄偉、堅固、美觀三個特點為主線,重點品讀,體會趙州橋的設計特點,最終升華主題,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之情。
在體會雄偉時主要經過重點句子中的重點詞語是體會,尤其是幾個數(shù)字,在學生找出之后,我?guī)兔W生和我們的教室做比較,用真實的長度來體驗趙州橋的雄偉,能夠說效果還是不錯的,同學們都在趙州橋的長度和寬度上體會到了趙州橋的氣勢,感受到了趙州橋的雄偉。
在介紹堅固時主要是讓學生經過趙州橋的設計特點來體會堅固,首先讀懂趙州橋的四個小橋洞的設計意圖,再讀懂這樣設計有什么好處,從而明白趙州橋為什么堅固。這個地方的處理顯得有些拖沓,尤其是有幾個好處這塊,如果當時直接出示“既”和“又”也許會讓課堂變得更為緊湊。欣賞趙州橋“美觀”的教學部分我覺得是這節(jié)課比較不足的,開始創(chuàng)設了不錯的欣賞環(huán)境,經過配樂朗讀調動了學生的情緒,可是那些精美的圖案并沒有帶領學生細細欣賞,也沒有經過朗讀來體會趙州橋的美觀,而是直接讓孩子
去背誦,這顯得有些倉促,應當讓孩子也來一次配樂欣賞,再經過圖片的感染,讓學生更深刻的體現(xiàn)趙州橋的美,然后再背誦,效果也許會好很多,會有更多的同學當堂完成背誦的目標。
最終經過這些特點的結合,以及歷史的悠久,讓學生感受到這橋建造的多么了不起,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的愛國之情。還有一個“過渡句”的處理不是太得當,應當放到第二和第三自然段中間,那樣會顯得更加自然。
總體來說,感覺自我在品讀課文上有了提高,對教材的分析能更加深入透徹,對課堂的教學結構也更為清楚,手段更多樣了,明白了第二課時應當上成什么樣的課,朝什么樣的方向去努力,去打造自我的課堂。收獲還是不小的。
《吹泡泡》是s版第五冊第一單元里的一篇精讀課文,作者冰心奶奶回憶自己小時候玩吹泡泡的.游戲,表達了作者對童年時代快樂生活的留戀之情。
在教學時,我安排吹泡泡這個活動同學們很喜歡,我讓同學們從家里帶來肥皂塊、杯子、吸管等工具。上課時安排15分鐘時間讓同學們玩吹泡泡的游戲,當他們看到泡泡從管子里吹出來時特別的興奮,他們覺得這真是太神氣了,體驗到自己吹泡泡的樂趣。
還有一個環(huán)節(jié)里發(fā)生了一點的小插曲,我在讓孩子去抓泡泡時,由于泡泡吹出來的不是很多,同學們就擠在一起你推我,我推你的很危險,于是我就讓孩子們想辦法,讓泡泡不要飄到地上讓它飛到天空中去,這樣泡泡會很高興的。這么一說,有的同學就趕快跑回教室取書當扇子扇泡泡,可是一不小心用力過猛就把泡泡給扇破了,于是我就停下來問,誰有更好的辦法,同學們就想到了用嘴去吹的辦法,然后我們就開始用嘴吹,結果泡泡真的飛上天去了,同學們看得可開心了。然后我讓他們觀察泡泡的形狀、顏色,體會泡泡的美麗神奇。引導學生觀察想象:這么多漂亮的泡泡,它們是怎么飄的?會飄到哪里去?干什么呢?說一說你還有什么更美的想法?再回到教室讓同學們練習說一說怎樣玩吹泡泡的游戲。先說怎樣制作肥皂水。用上放、加上、和弄等詞,說出制作的簡單經過。接著說怎樣吹。先是用一根吸管沾上肥皂水,接著慢慢地吹、再輕輕地提等詞具體說出吹的過程。在教學的最后讓學生嘗試把吹泡泡的整個過程寫下來。
整節(jié)課下來學生在學習當中得到了樂趣,體會到生活當中處處有學問,知道知識來源于生活。在觀察中體會到探究的樂趣。同時,同學們展開豐富的想象,給這篇課文賦予了更多的靈與肉。在組織教學中,偶爾出現(xiàn)個別同學玩鬧現(xiàn)象,我及時引導觀察,學習氣氛濃烈,整體效果較好。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本課是長春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人間情”這一版塊中的一課。
本文講述了一個給人無窮回味和無限的感人故事,展現(xiàn)了人性的善良。文章篇幅短小,卻給人留下了大量的思考空間。本文采用白描的寫法,寫了病重的吉姆對同樣病重的的大衛(wèi)給予的鼓勵和希望,以期使之堅強樂觀地生活下去。則當吉姆死后,大衛(wèi)搬到靠窗戶的那張床時,他驚奇的發(fā)現(xiàn)被吉姆描繪得如詩如畫的窗外,“除了一堵灰白色的、光禿禿的水泥墻之外,什么也沒有……課文寫到這里戛然而止,給人留下了無限回味空間。
在教學時我首先從課題引入“同學們看到課題你有什么疑問?”此時孩子們暢所欲言,分別談出了自己的疑問,其中不乏一些有價值的問題!安》坷锇l(fā)生了什么事?這件事為什么了發(fā)生在病房里?這件事發(fā)生在誰與誰之間?”我馬上追問“好的,同學們現(xiàn)在就帶著你的這些疑問,我們到書中去尋求答案吧!”孩子們在初讀課文之后,都能簡單的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但在語言上還是有些啰嗦,我因勢利導,馬上用比較簡練的語言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孩子們馬上就對文本有了一個整體的定位。
“同學們,在讀文的過程中,你又產生了什么疑問呢?”“為什么說這個病房是特殊的`病房?它特殊在哪?”“為什么吉姆要把窗外描述的那么美好?”……這些問題產生之后,我并沒有馬上公布答案,而是請同學們再讀課文,小組討論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在合作處理完這些問題后,我又請同學分別扮演兩個人物,通過讀吉姆描繪的外面美好世界,請學生讀出自己的體會,那么你能為文章補白嗎?這樣處理既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自己對美好生活的獨特感悟!
文章結尾,當結果大白于天下的那一瞬間,不只是大衛(wèi),就連所有的讀者都為之振撼,窗外是一堵墻,什么都沒有,當讀到這時,我感到孩子們有些振撼了,我引讀“孩子們,窗外沒有……沒有……沒有……”此時我發(fā)覺孩子們的眼角濕潤了。他們飽含深情的朗讀著文本,讀出了他們內心深處的感動!
“你是大衛(wèi),你會說什么,做什么?大衛(wèi)會怎么對待疾病和其他困難?如病房里又來了病友,大衛(wèi)會怎樣做?”請學生動筆寫寫你的感悟,借此小練筆訓練學生的文筆,同時在孩子們內心深處種下了一顆善良的種子。讓孩子們能夠,珍重自己的同時,樹立一種“大愛”之情!
當然了在教學中,不乏一些遺憾。在問題的情境設計上有些不緊湊,孩子們在朗讀上的時間分配還是不夠,分析過多,教師牽的太多!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不斷改進,使每節(jié)課都精彩!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黃山奇松》寫黃山風景區(qū)有許多奇松,姿態(tài)獨特,十分有趣。全文共3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講人們對黃山奇松情有獨鐘。第二自然段具體描繪了三大名松的動人姿態(tài)。第三自然段寫千姿百態(tài)的松樹使黃山更加秀麗。課文采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以生動的筆墨描寫了黃山奇松美不勝收的各種姿態(tài),抒發(fā)了作者對它們的贊嘆之情。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這提示我們,學生閱讀《黃山奇松》這篇文章,不僅需要感悟作者對黃山奇松的熱愛、贊嘆之情,而且需要體會出作者是怎樣將這個中心表達出來的。課文中值得學生學習的表達方法主要有三個。第一個是總分總構段方式——描繪黃山奇松時,首先粗略地勾勒出它們的“瀟灑、挺秀的身影”,然后具體刻畫出三大名松的`動人姿態(tài),最后總結全文,揭示中心。第二個是點面結合——黃山奇松數(shù)不勝數(shù),但作者僅僅重點描繪了三大名松,使讀者既感受到黃山奇松的千姿百態(tài),又對三大名松留下了鮮明生動的印象。第三個是比喻擬人——寫三大名松時,將他們當做人來寫,讓它們具有人的情態(tài),顯得形象生動。通過“根據(jù)課文中心,引導體會表達方法”,既促進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能夠引領學生揣摩、借鑒作者所運用的表達方法,可謂一舉兩得。
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我出示三大名松的圖像,讓學生仔細觀察,感知三大名松的姿態(tài),說說各自的特點。直觀的畫面喚起了學生記憶中已有的表象,學生用流暢的語句說出了名松的特點。多媒體的展示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在講到:迎客松姿態(tài)優(yōu)美,枝干遒勁,雖然飽經風霜,卻仍然郁郁蒼蒼,充滿生機這一句時,我不急于讓學生一下就體會到“奇”,而是讓學生先通過“遒勁”和“郁郁蒼蒼”來感受奇松頑強的生命力,再讀出這種生命力來,接著抓住“飽經風霜”一詞體會奇松生長過程中的艱辛,再讀再悟,學生很容易體會到松樹的“奇”之所在,讀為悟服務,悟反過來促進朗讀的提高。
課文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話勾勒了黃山松的千姿百態(tài)。這一處正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想象能力的切口。我利用課件展示了幾種姿態(tài)不一的黃山松。學生在和諧、充滿美感的教學氛圍中欣賞著一幅幅的奇松圖,想象出更多不同姿態(tài)的松樹形象,極大豐富了課文內容。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掌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29課的課文,課文講述了一個因患了小兒麻痹癥而腿腳落下殘疾的女孩英子,在同學們的掌聲下她從一個文靜、憂郁的女孩變成了一個活潑、開朗的女孩的故事!墩坡暋芬徽n作如下教學反思。
掌聲”以后的變化,從而激發(fā)學生對“掌聲”的探究。這一切把學生帶入了一個“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情境中。正是這精心的情境設計,為接下來的教學作了情感的鋪墊。接著,我以故事形式導入,通過教師的范讀引出重點段第23掌聲的內涵,并適時地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愛除了可以用掌聲表達外,愛還可以用什么表達?”最后再體會英子的來信,寄托美好的心愿。整個教學設計,思路清晰,方法獨特新穎!啊闭坡曇彩且环N愛”對于三年級的孩子來說是個虛幻、空洞的詞。如何引導學生感悟掌聲所蘊涵的是同學之間的那份濃濃的愛,便成了教學要解決的核心問題。而同學之間的那份情感不是感性的說教,它務必在教學中有個實實在在的載體,那就是語言實踐。
沒有扎實的語言實踐,情感教育的說教自然成了“空中樓閣”。因此,在語言實踐時,我?guī)ьI學生研讀文本,反復品味,讀出文中情,讀出文中味。在教學中,我重點引導學生研讀重點詞句,如第一次掌聲和第二次掌聲的句子,感悟掌聲所蘊涵的愛,體驗愛。讀重點句子時,呈現(xiàn)典型的三個層次:讀出理解——說出感受——再讀體驗情感。交流中,引導學生理解、感悟“猶豫、慢吞吞、眼圈紅紅的、驟然間”等詞語,從中品出了同學之間的那份濃濃的愛;接著,再給予學生閱讀的空間,讓學生帶著自己感悟到的文中情,自由讀重點語句,讀出自己的情感體驗來。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學生得到了“言”,感受到重點語句中每個字、詞里所蘊涵的意義,情感價值觀得到凈化與升華。在教學的最后一環(huán)節(jié),我通過拓展練習的形式,讓學生可以給英子寫上自己最想說的話,也可以抄一抄課文中最令你感動的句子,加強了學生寫的訓練,并努力做到學以致用。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搭船的鳥》是一篇內容淺顯而富有童趣的文章,作者以兒童的口吻和視角,來寫自己觀察到的自然中的景象。文章語言雖然簡潔,讀起來卻耐人尋味,不僅介紹了翠鳥的美麗,而且生動刻畫了翠鳥捕魚時動作的敏捷、靈動。
1、教學效果:
本篇課文是習作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個單元的教學有兩個學習要求:一是體會作者是怎樣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二是仔細觀察,把觀察所得寫下來。而這篇精讀課文意在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觀察的方法,讓學生學會觀察,為接下來的習作打好基礎。為實現(xiàn)這個教學目標,我采取了以下環(huán)節(jié):第一,整體感知,了解內容。先從整體入手,了解作者觀察到了哪些事物;第二,聚焦外形,習得方法。整堂課,以第二自然段的外形描寫為主,通過抓關鍵顏色詞語,引導學生明確作者在觀察時抓住了外形中最有特點的顏色。而后,通過交換語句,聯(lián)系圖片,進一步理解作者從整體到部分的觀察順序。最后拓展《翠鳥》片段內容作為練習,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什么是有順序地觀察。通過以上種種方法,步步緊扣,為學生搭建語言支架,理解作者是怎樣細致地觀察并將觀察所得寫下來。在教學時,發(fā)現(xiàn)學生對于作者使用的觀察方法理解較好,也能使用到課外的學習中,學生在課堂上一課一得,參與性較高。
2、成功之處:
接下來重點教學第二、四自然段,學習作者觀察的方法,感受作者觀察的細致入微。在學習翠鳥的“外形”時,首先學生帶著“翠鳥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的問題自讀思考。我叫了幾個學生來談,其實應該學生小組內交流討論,讓每個學生都切實開動腦筋思考問題,讓學習真正發(fā)生。小組內交流討論后再由小組代表匯報——今后的教學中要做到真正關注學生學習。我進行小結后引導學生邊讀第二自然段邊想象畫面,并出示翠鳥圖片進行觀察,說一說翠鳥的樣子,感受翠鳥外貌的.美麗,體會“我”觀察的細致,學習作者從整體到部分并把每一部分觀察得清清楚楚的方法。然后,出示鸚鵡圖片,讓學生說一說,寫一寫。這個地方我沒有因為太害怕孩子們寫不出來,就給與過多的提示,限制孩子們的思維。
3、不足之處:
回顧整節(jié)課,預設的東西還是有點多,忽視對學生的生成性指導,當學生提到“鸚鵡”這個詞語也能讓他感受到美麗時,急于下定論,而沒有靜下心聽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
4、改進措施:
通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更明確以后在備課的時候不只要備教材,還應該備學生,在對學生的評價方面還需要下功夫,力求讓自己的教學更上一個新臺階。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教學重難點:理解課文主要內容,弄清實驗是怎么做的,結論又是怎樣得出的。
教學時數(shù):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你們對蜜蜂有什么了解呢?
2、學生匯報。
3、師:蜜蜂有很強的辨別方向能力,無論被拋棄到哪里,它都能自己飛回原處。這種能力是怎樣發(fā)現(xiàn)的呢?法國科學家法布爾,是第一位在自然環(huán)境中研究昆蟲的科學家,他窮畢生之力深入昆蟲世界,在自然環(huán)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與實驗。本課我們來看一看法布爾是怎樣觀察蜜蜂的。
二、初讀課文
1、分小組讀完課文,給難讀的字正音。
2、自由讀,討論:你對這篇文章印象深的部分是什么?
三、理解課文
1、小組內合作完成表格
驗證內容
驗證過程
驗證結果
2、學生匯報,師生共同完成表格的填寫內容。
3、質疑
。1)在完成表格的過程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你從哪里發(fā)現(xiàn)的呢?(要求學生讀出有關詞句)
(3)看到這樣的'驗證結果,你有什么想法?
4、嘗試用你的體會到的感情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教師相機指導。
5、從作者的做法里你得到什么啟發(fā)?
。ǚ彩乱屑氂^察,認真思考,動手動腦地去尋找問題的答案。)
6、分小組合作學習交流體會。
四、總結:
大科學家法布爾以嚴謹求實,積極探索的科學態(tài)度,認真研究蜜蜂辨認方向的本能,給我們的啟示是每一個人都要以嚴謹認真的態(tài)度對待我們身邊的每一件事,要從小培養(yǎng)自己的科學素養(yǎng),積極探索,為科學事業(yè)貢獻力量。
五、作業(yè)
1、完成相應習題。
2、選做:讀讀《昆蟲記》這本書或選段。
教學反思
我在教學《蜜蜂引路》這篇課文時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蜜蜂真的會引路嗎?”并組織學生討論。一部分學生認為從文章的后一句話中可以知道蜜蜂會引路的,因為列寧說:“我有向導,是您的蜜蜂把我領到這兒來的”向導就是領路的人,蜜蜂是向導,所以蜜蜂會引路。另一部分同學認為因為列寧仔細觀察,又認真地想:蜜蜂的家一定也是養(yǎng)蜂人的家,只要跟著蜜蜂回去的路走,一定能找到養(yǎng)蜂人的家。列寧是這樣找到養(yǎng)蜂人的家的,雖然蜜蜂也有功勞,但主要還是列寧自己的功勞。我告訴他們每位同學都能認真思考,積極發(fā)言,從這個意義上說,兩方同學都是勝利者,但是認為“蜜蜂不會引路”同學的表現(xiàn)更佳,因為他們能認真讀課文,細心思考,找出問題的答案。另一方同學應該向他們學習。課文中,列寧這種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習慣值得大家學習。在平時的生活中,只要我們細心觀察,積極思考,一定會發(fā)現(xiàn)更多的奧秘。
從整節(jié)課來看還存在著一些缺點,在時間的把握上還有待加強。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三年級是學生作文起步階段,對學生來說非常重要,而這時學生對作文的知識還知之甚少,寫作起來有一定困難。但如果教師在習作前為學生作好充分的準備。就可以讓學生順利地進行寫作。
怎么準備?必須從現(xiàn)成的模式出發(fā),教給他們基本的作文知識,這個模式就是課文。通過學習,學生可以逐步明白:怎樣一步一步把內容寫清楚、寫具體等等。學生接觸多種多樣的模式,可以了解更多的知識,認識更多事物,掌握更豐富的寫作方法和技巧。我們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盡可能地挖掘教材的語言學習因素,不失時機地滲透作文教學的內容和基本功訓練。小語第五冊第三單元就是一篇寫秋景的習作,寫景對于寫人、寫事來說,比較難寫,如果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秋景的美麗,那美景扣動學生的心扉,學生寫出優(yōu)美的文章也不是難事。
一、指導有順序地觀察
三年級的學生好奇心強,喜愛觀察,但卻缺乏觀察能力,不會觀察。這就需要老師的引導。秋天在我們宜昌變化很大,如:我們身邊的樹木有的四季長青,有的枝枯葉黃,還有的樹葉顏色正慢慢由綠變紅、變黃……如何有效的讓學生感受到節(jié)氣的變化?我從先交流自己眼中的秋天,再畫一幅秋天的圖畫入手,讓他們發(fā)現(xiàn)秋天已經來到我們身邊,再配以美麗的秋景圖讓學生進一步感受秋天的.美麗。
二、引導學生先說后寫,做到有順序
學生雖然敢說、想說,但由于一些客觀原因,并不一定能把想說的說出來,也不一定能有順序地說出來,更不一定能把它寫下來。怎樣使學生能有條理地把自己想說的話說好呢?所以本節(jié)課我在訓練學生說話的過程中,教學生學習觀察方法,如:從上到下,從遠到近的觀察,并以一學生的講述為例具體說明,然后再指導學生可以先觀察整體再觀察部分,也可以先中間再四周等等觀察方法。引導學生積累一些好詞佳句,并將積累的好詞佳句用進自己的講述和習作中去。
三、展開豐富的想象,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感悟
愛因斯坦曾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睂τ谧魑膩碚f,大膽而合理的想象會使文章神采飛揚。有了想象,我們可以把山寫成一個偉岸的巨人,把春風寫成一個神圣的神者,我們的筆下的景物才會生動。因此本節(jié)習作指導教學中我抓住了想象來指導學生說說樹葉被風吹起的樣子,果農收獲果實的情景等。從圖畫中回到現(xiàn)實,再從現(xiàn)實中回到畫面,這樣讓學生在說話和習作中時能夠做到有話可說,在里面加上好詞佳句就是一篇優(yōu)美的文章了。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新課程標準就閱讀要求我們做到:學習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嘗試多角度的、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重視默讀,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讀書的訓練,力求讀透、讀精,即要通過閱讀培植學生自我感受以及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又要讓學生在閱讀的實踐中體驗語文情感,豐富語文的積累。《玩出了名堂》這篇課文,為實現(xiàn)這個要求我是這樣設計的`:
導入課文時,進行一個說話訓練:你們玩時爸爸媽媽會怎么樣說你?說時加上爸媽說話時的動作或表情,然后我讓學生通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概內容,誰玩出了名堂?玩什么呢?怎么玩的呢?玩出了什么名堂?學生都能夠答出來,可都說是做出顯微鏡,發(fā)現(xiàn)微生物,為了區(qū)別發(fā)明和發(fā)現(xiàn),我順勢引導,我讓學生補充板書,顯微鏡,填上一個用“發(fā)”字組成的詞。突破了詞語關。第三和第五自然段很簡單我采取了以讀代講的方式。而第4自然段是難點,我遞進式的提出幾個問題:怎樣玩放大鏡?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后來又有什么新玩法?結果發(fā)現(xiàn)了什么?接著引導學生交流資料袋,了解微生物。總結課文時,讓學生體會他為什么會玩出名堂?帶著贊嘆的語氣讀文后的泡泡,最后對學生溫馨提示:玩可要節(jié)制喲,否則的話就是浪費時間的行為哦。
在教學中,既注重了學生基礎知識詞語的理解,又進行了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教育。課前的說話訓練教給學生描寫人物的方法,注重突出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和表情以表現(xiàn)人物,實質上這是一個寫作方法的培養(yǎng),總結時,讓學生用贊嘆的語氣讀泡泡,充分運用教材,提升了學生情感。尤其是最后的溫馨小提示,根據(jù)學生特點說明玩的兩面性,又提醒學生如何合理的玩,用溫馨提示的方式出示出來更能易于接受。遺憾的是在和學生互動的過程中,有點脫離學生,沒能融于課堂。這是我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圣誕節(jié)是西方最重要的節(jié)日,這是一個愛意流動的日子。在這樣的一個特殊的節(jié)日里,一個小女孩渴望擁有一個洋娃娃的愿望,另一個素不相識的小女孩金吉婭將她實現(xiàn)了,這是一個多么美麗的故事。
曾記得在立洋外國語學校賈志敏老師也是用這一課作了示范。但是因為學生朗讀出現(xiàn)了嚴重的問題,賈老師把課文的重點放在了如何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和指導學生書寫上。 今天我面臨的學生和賈老師面對的學生如出一轍,學習本課時,我特別注意指導學生對課文中有一些詞語,引導學生加以理解。教學效果不錯。 如第三自然段“回家途中,孩子們興高采烈。你給我一點兒暗示,我讓你摸摸口袋,不斷讓別人猜測自己買了什么禮物。只有八歲的小女兒金吉婭沉默不語。透過塑料口袋,我發(fā)現(xiàn),她只買了一些棒棒糖——那種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我有些生氣:她到底用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要讀出媽媽生氣,金吉婭的沉默自責,兄弟姐妹的'興高采烈。從對比中產生疑問,這么一個心地善良的孩子,怎么會亂花錢,她的錢都花到哪兒去了?請學生帶著疑問再次閱讀課文,從第四自然段中我們可以找到答案:“可是媽媽,我們有那么多人,已經能收到許多禮物了,而那個小女孩卻什么也沒有!痹僮プ 皡s什么也沒有”進一步理解小女孩和我們相比,她什么也沒有。先說我們有的,然后用括號括起來,告訴大家這些小女孩都沒有,把小女孩的可憐無助,與金吉婭的善良再次對比。
在文中出現(xiàn)了一些看上去簡單,但是寓有深刻含義的詞語。如“善良”、“仁愛”,本身有很深的含義,可以讓學生體會到的是,“心地純潔的”“同情、愛護和幫助人的思想感情”就可以了,不宜作更深的的解釋。而有的詞語則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在課文中深入體會,例如:學生可能知道“分享”的意思是“和別人一起享受”,但老師可以進一步問學生:“課文中人物都分享了什么呢?”引導學生理解是分享了禮物,還分享了快樂,金吉亞還和一個陌生女孩分享愛。
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是本課的難點,體會句子的含義時,我提問:“媽媽為什么說金吉婭還送給了我們善良、仁愛、同情和體貼呢?”學生對此問題回答的較到位,金吉婭用自己的行動給我們上了一課,讓我們明白了人與人相處的基本道德準則。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節(jié)作文課,內容不是書中園地的習作題目,通過設計一個情境,獲得一次體驗,完成一次寫話練習。
這節(jié)課我設計了三大環(huán)節(jié):
一游戲親自實踐
二動筆寫寫體驗
三作品簡單展現(xiàn)
設計理念:
三年級是學生作文起步階段,對于他們來說,寫作可能還是個難題,缺乏的不是寫作的.熱情,而是不知該怎么寫,寫什么。在這節(jié)課中,我采用了活動式導入,選擇了一個小游戲,想通過游戲,提供一個寫作素材,激發(fā)孩子的寫作靈感,學生不會感到厭煩,不會把寫作當做成一種機械,枯燥乏味的任務去完成,希望通過這種形式,讓孩子不害怕上作文課,期待下一次的作文課。
這節(jié)課沒有提出太多的寫作要求,孩子不會望而生畏,只要能用通順流利的話來表達出自己的所見所感就值得贊揚和肯定。
課后名師點評:
1在說一說游戲過程時,教師應該放手讓學生說。
2作品展現(xiàn)的同時要加入現(xiàn)場的點評。
課后自我反思:
學生有真實的感受,作品在上完課后檢查,基本都很充實完整,經過評改,已經抄寫在大作文本上。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林清玄的散文《和時間賽跑》用平和、簡樸的筆調向我們講述了作者小時候在外婆去世后,通過和爸爸談話懂得了“時間一去不復返”的道理,接著他珍惜時間、與時間賽跑,并因此受益無窮的經歷。這篇散文清新、淡雅又略帶憂傷,是一篇提高學生朗讀能力的好文章。
兩周前,圍繞本次活動的主題“引領學生讀好課文,培養(yǎng)良好語感”,我開始了備課。讀在語文學習中的重要性是眾所周知的。近年來,所有的語文老師都格外重視語文課堂上的讀,都清楚要上好語文課必須引導學生讀好?墒菍τ谠鯓又笇W生讀好的具體策略更多的是茫然,致使語文課堂上的讀處于低效甚至是無效狀態(tài)。這項小課題的研究具有深遠的意義,我也興奮地投入了其中。忙忙碌碌中,思考著、也收獲著……
為了上好《和時間賽跑》第一課時,我查閱、學習了大量的資料,對林清玄和他的作品有了新的認識。雖然這篇文章內容淺顯易懂,也沒有太陌生的詞語,但是我意識到要引領學生全身心地走進語言文字中去,去體會林清玄內心那深深的觸動、去感受他的哀痛和憂傷并不是很容易的。如何引領學生走進去?如何提高讀的有效性?我想要恰當運用多種方式讀文,借助老師的情境創(chuàng)設、語言渲染及有價值的問題,以讀代講,讀中感悟,讀中理解,讀中達到情感的升華。主要安排了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的讀書活動:
一、初讀,在讀中規(guī)范預習,整體感知。
預習是一種重要的語文學習習慣,良好的預習是語文課堂教學成功的保證。六年級的學生,我要求他們在課前預習時能把課文讀準、讀順,能夠獨立地解決讀文中遇到的各種字詞問題。上課伊始,我了解學生預習課文的情況,做到有安排有檢查。
初讀,主要是通過開火車讀來發(fā)現(xiàn)學生預習后存在的讀書問題,并及時糾正。開火車,一方面能夠使更多的學生有機會讀課文,增加了讀文的學生量;另外可以使好生和弱生融合在一起,以好帶弱,兼顧弱生。讀的好的學生也是課堂很有價值的資源。讀后,讓學生瀏覽課文,說說主要內容,這一環(huán)節(jié)旨在加強學生的快速把握文章整體脈絡的能力。我班學生對于瀏覽,以前有過許多訓練,本篇課文篇幅不長又比較淺顯易懂,因此學生能夠很容易地概括出來。
二、自讀自悟,在讀中批注,個性化感悟。
這部分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讓學生在自由的品味中走進那份憂傷與無奈。這里,我尊重學生的喜好,想默讀就可以默讀,想出聲讀也可以出聲讀。但鼓勵默讀,因為默讀能夠保證課堂的安靜,便于學生更集中地思考、理解課文內容,并且不易疲勞,易于持久!墩Z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耙湟晫W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自讀自悟,就給了學生自由品味的時間,他們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必然會完整地呈現(xiàn)出來。這期間,引導學生在讀的同時,動筆圈一圈、畫一畫,做一做批注,正所謂“不動筆墨不讀書”。
三、共同品讀,在讀中理解文本,體驗情感。
第一課時,我計劃品讀課文第1—7自然段。這里我主要通過教師的語言渲染、圖片的提示和問題的探究來實現(xiàn)學生和文本之間的對話,進而產生情感上的共鳴,然后通過朗讀表達這份憂傷的情感。主要分四個層次:
1.談話導讀:第1、2自然段,我用談話的方式來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哀痛,幫助學生把這部分讀好。“外祖母過世了。最親的人離開了自己,心底的憂傷和哀痛是深切的,是撕心裂肺、肝腸寸斷的。同學們,你能理解他內心的哀痛嗎?”然后在這種營造好的氛圍下讓學生來讀這兩個自然段,自由讀后可以對比讀。
2.拓展深讀:爸爸的話是這一課學習的重點段落。理解了爸爸的.話,是學生讀好這部分的關鍵。為了讓學生更透徹地理解爸爸的話的實質,我在指名學生朗讀時,讓其他同學思考:爸爸想告訴我什么?學生回答出“所有在時間里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后,緊接著又用兩個問題引領學生理解爸爸的話!鞍职滞ㄟ^哪些事例進行了說明?”“你能用生活中的事例來說明嗎?”在這樣的思考與探討中,學生便深刻理解了“所有在時間里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緊接著讓學生來扮演爸爸講一講這段話,指導學生把聲音放緩,語氣深重,來突出爸爸的語重心長。
3.體驗引讀:“我們讀懂了爸爸的話,小學三年級的林清玄懂了嗎?自由讀第5—7自然段,尋找答案!边@里又一次把自由品讀的時間還給學生,期待他們在個性化的閱讀行為中有獨特的情感體驗。在第5自然段的品讀中,我重點抓住“……還讓我可怕”“……更讓我有一種說不出的味道”兩處,通過探究“什么讓我害怕?”“什么讓我有一種說不出的味道?”“這說不出的味道是什么味道?”等問題,引導學生讀懂課本、作文范本上的名言和爸爸的話帶給我的觸動。時光的腳步匆匆,它從來不停歇一分一秒,它帶著所有的事物,走向永不復返的過去。這種感傷和無奈是我期望學生能真切地體會到的,然后在這種情感體驗中通過朗讀表達自己的心聲。
4.師生連讀:第6、7自然段不是重難點,我做了略處理。先利用課件出示插圖,加上老師的獨白,繼續(xù)帶著學生行走在對時光流逝的憂傷與無奈中,然后借助老師的朗讀來帶動學生的有感情朗讀,實現(xiàn)師生連讀。
四、化詩誦讀,在讀中深化情感體驗。
這里我把課文的第1—7自然段改寫成一首詩歌。用“所有在時間里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作主線把文本中的相關內容串聯(lián)起來,引導學生分男女生配樂誦讀。在這種詩一樣的語言中,期待深化孩子們的情感體驗。對主句“所有在時間里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的每一次吟誦,都如重錘敲擊著每一顆心靈……
按照設想上完了這節(jié)語文課坐下來看課堂教學錄像的時候,我反思了很多。雖然我努力實現(xiàn)多種方式的、有效的讀,運用了默讀、輕聲讀、領讀、自由讀、齊讀、指名讀、接連讀、引讀、男女聲讀、快速瀏覽等不同方式的讀,但是總的來說還是缺乏有效性。總覺得有蜻蜓點水之感,對學生的指導不具體,缺乏富有實效的、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指導,比如指名學生讀第1、2自然段時,有的學生朗讀后,評價都沒有跟上,這勢必會造成孩子們迷失方向。后面指導學生朗讀爸爸的話時,處理還算可以!凹偃缒闶前职郑堈Z重心長地說出這段話。”這種鼓勵其實就是一種指導,孩子們的讀在這樣的方向指引下很有效。
在指導學生朗讀第5自然段的時候,我表現(xiàn)出了十足的無奈。這是四行字連成一句話的很難讀的句子。三句名言不能在朗讀中突顯出來,它們要服從于整個句子。錄像課中,我對學生的“指導”只是——“他讀得很好!薄罢l再來讀?”“誰還想讀?”缺乏富有實效的、有針對性的指導。回想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上的《小稻秧歷險記》,一位學生在朗讀表現(xiàn)雜草被除草劑噴灑后有氣無力的那句“完了,我都喘不過氣來了”時,聲音很大,仍顯出力氣很足的樣子。顯然,學生的理解還不到位。于老師就啟發(fā)說:“要么是你這株雜草抗藥性特強,要么這化學除草劑是假冒偽劣產品。我得再給你噴灑一點!闭f著,便朝這名學生做了個噴灑農藥的動作,還發(fā)出“哧——”的聲音。在一片愉快的笑聲后,這名學生再讀課文時,便真是“有氣無力”的了。于老師利用信手拈來的幽默指導學生實現(xiàn)了有效的讀,堪稱指導朗讀的經典案例。這種朗讀指導背后的思想是值得我們每一位語文老師來思考與學習的。
總之,從這節(jié)錄像課中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我課堂上讀的指導還遠遠不夠。我深知自己的能力有限,我也十分渴望進步,真誠希望有更多的人給予我指導。謝謝大家!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三年級上冊習作6是一篇以自述的形式介紹自己的文具的作文,生動有趣,如何教給孩子寫呢!首先要把自己當成這個文具,以我的口吻來寫。在借鑒了別人的優(yōu)秀經驗之后自己縷出了思路:
一、第一段開頭?梢詫懸粚懽约旱膩須v或者是以猜謎語的形式引出自己是哪種文具。
二、第二段是主要部分。可以從三個方面來進行介紹。第一方面寫自己的外觀,從材料、形狀、顏色、圖案等方面進行書寫。第二方面可以按照從上到下,從外到里的順序介紹一下自己的`結構。第三部分介紹自己的用途。這一部分在寫的時候要注意讓學生按照從整體到部分的順序來寫。
三、寫一寫和小主人的關系、感情。
還有就是要把例文中是如何寫的要給學生分析透徹。在寫的時候可以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還可以加上自己的合理想象。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寫護林員馬哈多救了一只烏鴉,烏鴉成了馬哈多和獵狗的朋友,它們友好相處。有一次,獵狗掉進了枯井里,烏鴉怕它餓死,就一次一次地給獵狗送食物。這篇課文在要求我們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仔細觀察、勤于思考的習慣和保護動物、與動物友好相處的意識。
略讀課文的教學策略是放手以學生自學為主,重在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自主探索。在教學時,我先讓學生默讀課文,給課文標段序,了解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然后請孩子們按“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尋找課文對應的`段落。引導學生重點討論以下幾個問題:
1、馬哈多是怎樣發(fā)現(xiàn)烏鴉給獵狗送食物的。
2、當馬哈多找到獵狗后,為什么“激動地流下了眼淚”?
對課文進行了適當延伸,引導孩子們思索:
1、馬哈多流淚后,接下來又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2、講一講自己怎樣與動物友好相處的故事。拓展孩子們的思維,啟發(fā)孩子們更加愛護動物,與它們友好相處。
孩子們對這篇課文很感興趣,發(fā)言很積極。從作業(yè)反饋的信息來看,也還可以吧。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學習交流,是基于有效的師生、生生之間互動的基礎之上的。實現(xiàn)有效的互動與教師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密切相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創(chuàng)設一些具有一定思考性、探究性、思想性、趣味性和能引起學生認知沖突的問題與討論性練習,才能夠實現(xiàn)師生、生生之間有效的互動。其次,交流應是雙向的,教師創(chuàng)設有效的問題,學生經過思考或小組討論,在回答問題后,教師應給予有效的反饋,而不是簡單地判斷學生回答問題的對與錯,或簡單地予以更正。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相互交流,還應關注學生個體積極主動的求知、充分的語言實踐活動,這樣“互動”才能落實。在上面的教學片斷中,我設計了“槐鄉(xiāng)的.孩子,你是從第小節(jié)知道的?劃出句子,讀一讀,說說理由!边@個貫穿全文的問題,讀句子、劃句子對學生來說只要通過讀就能解決的,讓學生覺得學習并不是一件難事,讓學生愉快地投入新的學習。學生自然躍躍欲試,積極尋找答案,在說說理由時,學生同樣爭先恐后,情緒始終處于飽滿狀態(tài),體現(xiàn)出了學生的積極參與。在讀的同時,讓學生既動腦又動手,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在全方位參與中學習,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學反思11-01
三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01-30
語文三年級教學反思02-22
教學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4-19
語文長城教學反思04-04
語文教學的反思10-29
考試語文的教學反思10-26
語文《窮人》教學反思06-14
語文教學反思06-12
語文識字教學反思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