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生活的啟示”語文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jīng)驗,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生活的啟示”語文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生活的啟示”語文教學反思 篇1
我們振xx中心完小五年級組四位語文教師,即王萍、李曉芳、李其賢、周愛萍采用集體備課的教學模式,進行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生活的啟示”的教學后,我們分別對自己教學的情況作了反思,在各抒己見中,很好的體現(xiàn)了“集體智囊”的作用,使集體備課不是流于形式,而是實實在在的“以學生為中心”的現(xiàn)代教育教學理念的落實,且對單元主題的領悟有了較好體現(xiàn),現(xiàn)將本單元的教學反思概述如下。
一、單元主題教學促進了學生步入小學高年級初始階段的成長
在實施了“我愛閱讀”、“月是故鄉(xiāng)明”、“學習說明性文章”三個單元的教學后,我們學生領悟了一些從年級段到單元組再到具體課文學習的整體認知,感悟出單元把握與具體落實訓練的必要性、重要性和有效性,也就較好地完成了第四單元“生活的啟示”的教學,且收獲頗豐。
語文源于生活的需要,又在生活中還原語文的本真,從而更好地服務于生活。有這樣一本書——書中沒有一個字,卻處處都是學問;書上沒有作者的姓名,但每個人都是書的作者。這本書的名字叫“生活”。善于讀這本書的人,不僅會從中有所發(fā)現(xiàn),得到啟示,還會為這本書增添更新更美的篇章。這就要求教師以學生為中心,啟發(fā)引導學生充分調動各種感覺器官從生活中獲取語文素養(yǎng),認識到處處留心皆學問的道理。
二、以單元主題為依托,在文本中理解學習生活的啟示
在“生活的啟示”這一個單元,文本以《釣魚的啟示》、《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落花生》、《珍珠鳥》和口語交際、習作、回顧、拓展四為課例進行系統(tǒng)訓練。教學本組內容,我們認為只要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fā),引導學生先認真觀察生活和社會,從校本資源中學生耳聞能熟的釣魚、到達某個地方的不同線路、鳥等入手,引發(fā)學生的興趣,進而在興趣的氛圍中,滲透生活的啟示,體味生活與學習語文的密切聯(lián)系,而后在利用多媒體資源向學生展示羅馬、珍珠鳥等本校不熟悉的東西,才會事倍功半,而且可以把相對來說較為乍熟還生的文章內涵襯托得熠熠生輝。
本單元有兩大特點,首先是每篇文章都包含著深刻的如何做人的哲理,如,道德判斷也許很簡單,實踐起來卻很難;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生活也是這樣;做人不能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其次是因為課文的情節(jié)性強,所以學生愛讀,讀得出真情實感;因為語言質樸簡潔,所以學生能讀,讀得懂字里行間的靈動主題;因為含義深刻,所以即便學生一時無法全部消化吸收,也會在師生的互動中,領悟出生活的諸多啟示?傮w來說,學生通過本單元的學習,真正體現(xiàn)出融哲理于文本又在文本中詮釋哲理的雙向互動,在這種有機互動中啟迪學生要在生活中有所啟示,在啟示中有所感悟,在感悟中生成文本與道理、哲理。
三、學以致用激活學生對生活的啟示文章的思維
語文的本質就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在學習生活的啟示文章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幾位教師就因勢利導的展開了相應的教學實踐活動。如,搜集座右銘——健康是幸福的源泉;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善待小動物的孩子,長大后成為有用的人的概率較大……座右銘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引用別人的話,也可以理解性的解讀名人名言,還可以自己撰寫,如我在讀中學時,生怕自己誤了自己,所以寫了句座右銘“我將來會后悔自己現(xiàn)在沒有好好讀書”,言中之意就是珍惜今天,成就明天。這里,教師要注意在“具體生活中”引導學生互相幫助、啟示,在互幫互助、互學互進中,玩味生活的啟示文章的價值。
通過本單元文本的學習,學生具體弄懂了兩點,一是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領會作者從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啟示;二是學會抓住關鍵詞句,體會這些詞句的含義及表達效果。如,學生從《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領會到,遇到任何困難,只要多想辦法,總能克服,走向成功的,這廣場好比取得的成功,通往廣場的路路上的阻礙好比前進時遇到的困難。又能從《珍珠鳥》領悟出人與動物和諧相處是人類美好生活的來源之一,得從小培養(yǎng)這種熱愛動物,以人類的親和力熏陶小動物的美好情感。
總之,“生活的啟示”是教師教的范本,不是唯一的就事論事的藍本,是學生學習的范本,不是生活的全部,而生活的全部,均飽含著人類進步的哲理,其價值在于你是否善于開動腦筋,睜大眼睛去發(fā)現(xiàn)生活,獲取有用的啟示,進而指導自己的生活。
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生活的啟示”語文教學反思 篇2
10月8號接到任務,當晚,我和劉老師在qq里聊教學設計時,幾乎同時各發(fā)出一條關于管建剛老師的消息,劉老師近期比較關注管老師的先進經(jīng)驗,而我,由于要開展小課題研究——《五年級敘事類記實作文教學模式與實踐的研究》,近期也在向各路名家學習,對管老師比較佩服,很想借鑒他的教學模式。
所以,這節(jié)課,我努力做到:既符合《廣州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科學業(yè)質量評價標準》的要求,注重評價標準的細化,又爭取融入我對管老師作文教學成功經(jīng)驗的模仿。比如,學生升上五年級之后,我注重讓學生制作素材積累卡以及配套的閱讀積累卡,并創(chuàng)辦班報《五三之聲》,目前正在選稿編輯階段,下周會出版第一期。之前,為了動員學生,我提出:優(yōu)秀的作品,老師將發(fā)表在班報的“經(jīng)典片段”一欄中。
關于五年級上冊習作評價,《廣州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科學業(yè)質量評價標準》對學生習作水平的要求是:“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 結合本次習作指導課的實際,我把教學目標定為:“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拓展思路,選取一件給自己以啟發(fā)的事情,利用十分鐘左右的時間,寫出一個100—200字左右的片段。師生結合習作評價表,就主要訓練點進行共同評析!
我把教學難點確定為:“一是如何引導學生選取合適的事例,二是在評改中指導學生如何按要求寫好片段!
在選材上,我擔心部分學生難以打開思路,特作如下安排:
1.從教材的四篇課文出發(fā),聯(lián)系閱讀教學,做到溫故知新。
2.通過小組討論及部分生活事例的呈現(xiàn)來幫助學生打開思路。
結合習作評價表讓學生進行互改是本課設計的另一重要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自己修改作文是提高其寫作水平的一個重要途徑,我在平時教學時也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評改能力,我還要更扎實地推進這一措施,正如前輩們評課時指出的,要讓學生能指出為什么這樣評分,點出習作中的不足并給出改進措施,這樣才能落實得更到位,效果才會更顯著。
評改習作時候出示老師的作品,也是我們班的另一個慣例。四年級時,班里的作文高手唐宇軒同學嫌我給分低了,不服氣,說以后老師也要寫,其他小鬼跟著鬧,我下不了臺,就被逼上了梁山,F(xiàn)在每次隨堂習作,我都要絞盡腦汁寫好文章,才能“鎮(zhèn)壓”這幫小鬼的“反抗”。不過,這對我也是個促進,起碼能更深入的體會寫作過程,指導學生的時候也更順手一些。
自我評價這節(jié)課,覺得自己雖然用力不少,但是效果還是不盡如人意。在我巡視學生寫作的'時候,發(fā)現(xiàn)部分中下生,特別是學困生,在如何將事情寫具體這一點上,暫時還不得其門而入,需要老師付出長期的努力!這也說明,作文教學是個系統(tǒng)工程,就像蓋大樓,我還處在選址打地基的階段,希望大家多多指導,添磚加瓦,讓我不至于蓋出個爛尾樓來。
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生活的啟示”語文教學反思 篇3
一是用鮮活的生活內容,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個道理誰都知道。關鍵是如何提高興趣,興趣從哪里來。理論聯(lián)系實際歷來是政治課教學所堅持的原則,但聯(lián)系的“實際”應該是貼近學生的最直接的生活實際。構建以生活為基礎、以學科知識為支撐的課程模塊,是新一輪課程整合的追求。新課改就是要強調學生從現(xiàn)有的知識經(jīng)驗出發(fā),自主獲取新知識注張用富有生活意義的案例呈現(xiàn)問題,提供問題發(fā)生的情境和分析問題的思路,在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去活化知識;注重以學生生活邏輯為主導,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的提高、態(tài)度和情感的和諧發(fā)展。由此可見,教學生活化,首先要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生活。
二是教學生活化要尊重學生主體,關注學生相關的生活經(jīng)驗。
學習是人的主觀的精神活動,要獲得知識,人必須積極地使用并協(xié)調自己的感官,發(fā)展自己的大腦,并作出主觀的意志努力。因此,教師在教學操作上必須改變“老師講,學生聽”的注入式教學模式,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教師要積極探索“引導學生學”的方法,在教學中要關注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以現(xiàn)實生活中具體生動的形象、生活事例為中介來進行思考。教師要順應學生的認知特點,讓學生有所知、有所思、有所悟,從而達到優(yōu)化學習過程的目的。
【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生活的啟示”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五年級上冊語文第四單元作文:蜘蛛的啟示01-15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的教后反思01-08
五年級下冊語文第四單元教學反思04-14
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作文:石榴的啟示07-03
螞蟻的啟示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作文12-14
冀教版語文第四單元教學反思03-17
五年級上冊語文第四單元作文06-30
五年級上冊語文第四單元作文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