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課后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優(yōu)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四年級語文課后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級語文課后教學反思1
《風箏》一課講的是作者兒童時代和小伙伴一起放風箏的事情,文中寫了做風箏、放風箏的快樂,也寫了因風箏丟失焦急失望的心情,而最后又燃起一絲希望。課文充分展現(xiàn)了兒童時代的天真、快樂,也展現(xiàn)了兒童內(nèi)心對幸福的向往和追求。
教學中我主要應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首先,引導學生自讀課文,在將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讀流利的基礎上,再讓學生在讀中去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理清作者的敘述順序。在學生說課文敘述順序時,我沒有一味要求學生對課文做高度概括,也沒有要求語言必須精練,而是充分重視學生的表達欲望,允許他們用自己的話、憑自己讀后的印象將課文的內(nèi)容按敘述順序講述下來,當然,也鼓勵概括能力強的同學能用簡潔的語言理清作者的敘述順序。我主要抓住以下幾方面展開教學的:
1、環(huán)節(jié)清晰,層次分明
抓住孩子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事件發(fā)展線,感受他們的心情由激動到快活,再到著急,最后又燃起一絲希望的不斷變化的心情。
2、指導朗讀,感悟心情
教學中,注重對學生朗讀的指導,用學生的讀,表現(xiàn)文中小朋友心情的不斷變化。
(1)師:“想一想孩子們做風箏時會是怎樣的心情”。
生:“激動的,高興的,興奮的”。
師:“那就請你讀出小伙伴做風箏時的激動!
(2)“又扁又輕的羽毛飛起來一定是又輕又快地,請你輕快地讀讀孩子們放風箏這一段。”
(3)教師范讀放風箏一段,請學生模仿,進一步讀出孩子們的快活。
(4)師:“村里人看見了,會怎樣地說呢”?
抓住語言的空白點,讓學生談出自己的想法,然后羨慕地,高興地,激動地讀好——“放得這么高!”
3,品詞品句,積累語言
中年級段的閱讀教學有別于低年級段,而更加關(guān)注對關(guān)鍵詞語和關(guān)鍵句子的理解,感悟。本節(jié)課,抓住幾個關(guān)鍵詞語,在幫助學生體會心情變化的同時,積累了語言,且教學形式比較豐富。如:
(1)換詞法
在理解“精心”一詞時,采用換詞的方法,幫助學生了解精心就是用心,認真,仔細,一心一意的意思,足以見得孩子們在做風箏時的認真樣。
(2)查字典
在理解“憧憬”一詞時,采用查字典的方法,了解憧憬就是向往的意思。
(3)由字面入手,聯(lián)系生活
在理解“翩翩飛舞”一詞時,提出“翩”字,了解字形,翩的左邊是扁,右邊是羽,“扁扁的羽毛飄起來會是什么樣”學生回答“又輕又快地”。再聯(lián)系生活實際,“生活中我們用翩翩飛舞形容什么”學生答“蝴蝶在花園里飛舞”,“花瓣里開花托時”,“樹葉離開樹枝時”,“蒲公英的種子離開媽媽時”……“在孩子們眼中這什么都不像的風箏就好比是五彩斑斕的蝴蝶在翩翩飛舞,他們的心情也快活地飛揚起來了,請你輕快地讀讀這一段!
(4)解字再解詞
在理解“千呼萬喚”“大驚失色”時,逐字理解意思,再整體解釋詞義。
4、閱讀賞析,為寫鋪墊
在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平等的對話,在不經(jīng)意間為學生的習作作了鋪墊,如:關(guān)于心情的詞語,四個字的詞語等等。
5、抄寫好句,落在實處
課近尾聲,請學生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也為學生的習作作了準備。
6、課中的遺憾
(1)千呼萬喚:千和萬是虛數(shù),不是真正了呼喊了一千遍和一萬遍,這一點應該滲透給學生。
(2)教師的朗讀必須有示范作用,讓學生有的學,能讀出指導前后的變化。
(3)最后一個問題“作者在寫作時是會感到遺憾,還是會感到幸福呢”遺憾——為自己失去了快樂的童年而遺憾;幸!獮樽约簱碛锌鞓,美好的童年而幸福。兩個答案沒有對錯之分,教師太刻意引導學生了,應該讓學生盡量說出自己的想法。
四年級語文課后教學反思2
這篇課文是一則數(shù)學趣味故事,故事情節(jié)生動,饒有趣味,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很感興趣。教參上把教學重點放在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圍繞問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上。對文中所涉及的數(shù)學問題,建議讓學生在自行探究中去發(fā)現(xiàn)、感悟。覃老師在執(zhí)教這篇課文時,正是按教參的這一思路設計教案的。結(jié)果學生的興趣全在探究數(shù)學問題上,語文課倒像是在上數(shù)學課。
我認為備課應該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根據(jù)教材特點來進行教學設計,不應該迷信教參。于是我在充分鉆研教材的基礎上,重新確定了本課的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nèi)容,簡要復述故事;
2、體會嬋德拉的智慧和善良。教學時,我著重抓了兩部分來處理:在熟讀課文6—13自然段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由易到難地說清仆人們放米的經(jīng)過;抓住王公、村民們的表情變化,指導朗讀,進而體會嬋德拉的智慧和善良。
從整堂課來看,效果不錯。我最滿意的是在引導學生復述放米的經(jīng)過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先說第一排怎么放,再依次說第二、第三、第四排怎么放,這樣一排排的說,既降低了難度,又使學生輕而易舉地看到了計量單位的變化,體會到了米量是怎樣在成倍成倍地增長的。因此在要求學生完整復述放米經(jīng)過時,學生的思維清晰,語言準確簡練,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但本節(jié)課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比如第二部分抓王公、村民們的表情變化指導朗讀,因時間不夠,顯得比較匆忙,讀得還不到位,似乎是為了每個步驟的完成而進行不間斷的教學,過重重視了教學的預設,處理的不夠深入、扎實,給人浮于表層的感覺!如何讓語文課上的扎實、真實、樸實,是我今后要摸索的道路!
四年級語文課后教學反思3
童話以其優(yōu)美的語言,動人的故事情節(jié)深受同學們的喜愛,也正是因為同學對童話的學習積極性很高,如何讓學生在感受到童話帶來快樂的同時能更深入地理解童話以及其中蘊涵的道理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堪稱英國作家王爾德的“完美之做”,揭示了快樂應該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深刻道理。
本文以巨人砌墻與拆墻后花園情景的對比,巨人砌墻與拆墻后態(tài)度的對比為主軸展開故事情節(jié)。在教學本課時我從美麗又神奇的巨人的花園入手,讓學生從中感受花園的美麗,為之后花園發(fā)生的一系列變化做好伏筆。在引導學生找出主線“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后進入課文的主導部分,引導學生找出“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以及“有孩子的地方就有春天”的句子。學生通過對比,反復的朗讀,邊讀邊想象畫面,使學生感受到巨人的花園冬天時的寒冷與冷清,巨人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孤獨,以及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孩子加入花園后的春景。然后以“原來四季交替正常、景色美麗的花園,為什么巨人的加入會使花園產(chǎn)生如此大的變化”提問學生,引導學生找出巨人的所作所為。通過想象巨人發(fā)火時的神態(tài)動作引導學生從“生氣、訓斥、叱責”的意思中感受巨人這三次發(fā)火是一浪高過一浪,指導讀出語氣,加深理解。再引導學生說出這是一個怎樣的巨人,最后揭示巨人終于明白的道理,讓同學隨著孩子們的歡笑聲一起進入這美麗的花園。
在揭示課文的道理之后再回過頭來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童話語言上的特點,讓同學體會到童話可以帶領(lǐng)我們?nèi)サ浆F(xiàn)實不可能去的地方,生活中不可能發(fā)生的事情在童話中也可以通過奇妙的語言展現(xiàn)在大家面前,從中進一步感受童話帶來的無窮魅力。
課堂教學是動態(tài)的,生成的,由于教學經(jīng)驗的不足,在教學的過程中并不能得心應手。對于讀的部分讀得不是很透徹,尤其是描寫有孩子與沒孩子時花園的情景變化的內(nèi)容,由于在時間分配上存在一定的偏差,讀得不夠透,不夠深刻。另外內(nèi)容的銜接也不夠緊湊,在請同學說出這是一個怎樣的巨人與接下來揭示寓意這一環(huán)節(jié)連接不夠緊。此外,教育機智發(fā)揮不到位,對于學生的問題處理得不太妥當,這些都是急需要改進的地方。當然促使課堂教學進展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不斷虛心地向師傅或有經(jīng)驗的老師指點迷經(jīng),借鑒好的教學經(jīng)驗,再通過自身的努力與實踐,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在實踐與反思中不斷成長。
四年級語文課后教學反思4
本文的題目為“笛聲”,通篇課文也是圍繞“笛聲”展開的:先寫聶守信聽老木匠吹笛,而后寫聶守信向老木匠學吹笛,最終描寫了聶守信吹笛,老木匠傾聽的場景。 “笛聲”成了兩個人成為莫逆之交的媒介,也在悠悠的笛聲中,讓我們感受到了聶守信對于音樂的酷愛。因而學習本文時,要把握好“笛聲”這一主線,以主線串聯(lián)課文中的所有信息,這樣最終才能讓學生與課文中的聶守信產(chǎn)生情感共鳴,從而理解聶守信的心聲。
在課堂教學的主要環(huán)節(jié)中,我?guī)ьI(lǐng)學生走進老木匠的笛聲,通過播放一段悠揚的笛子獨奏的錄音,并用視頻文字十分簡潔地向?qū)W生介紹笛子這種樂器,有效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種優(yōu)美的情景。此后,通過對描寫笛聲語句的朗讀、思考,以及對笛聲錄音的欣賞和鳥叫聲的模擬表演等多種學習形式,學生真切感受到老木匠笛聲的優(yōu)美、動聽、婉轉(zhuǎn)和神奇的魅力。然后,我又帶領(lǐng)學生走進聶守信的心聲,反復品讀聶守信聽了老木匠笛聲后神情和心理活動變化的句子,感受聶守信學笛的渴慕之心和對音樂的熱愛。最后,再引導學生想象聶守信向老木匠拜師學笛的對話,并且讓兩組同桌進行即興表演,實現(xiàn)從語言積累到語言運用的轉(zhuǎn)化。
再者,本文的一大特點就是首尾呼應,但同樣的一句話,創(chuàng)造的意境是不同的。在教學中,我就抓住這兩個句子,讓學生比較這兩個句子有什么不同。而后讓學生閱讀課文中間段落,概括課文主要內(nèi)容,這樣處理就能很好地抓住了這篇課文的文脈。學生通過比較和概括,也自然領(lǐng)悟了課文的寫作特點。
縱觀整節(jié)課,盡管給學生品讀的時間較充裕,也通過媒體、想象等多種手段,創(chuàng)設了一個美好的學習氛圍,但要更精準地把握課文,作為教師本身對于文章的解讀還稍欠火候。教學之后,再讀此文,其實不難發(fā)現(xiàn),文中關(guān)于描寫笛聲的幾句句子恰恰是聶守信在音樂中成長,對于音樂的感悟更加透徹的表現(xiàn)。如果能在這樣的理解之上,在教學設計的時候,注意這樣一種層層推進的關(guān)系,并將其與聶守信對音樂愈加著迷的表現(xiàn)對應起來教學,文章的處理就更加切合文本了。
四年級語文課后教學反思5
一直都很欣賞蘇軾。喜歡他那猶如東北大漢敲鐵板的豪邁詞風,更喜歡他豁達超然的初事態(tài)度。愛讀他《赤壁懷古》中那句“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似乎見到一個性情中人正大步向我走來。
《但愿人長久》這篇課文以故事的形式介紹了北宋文學家蘇軾詞中的名篇《水調(diào)歌頭》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過。文章情節(jié)生動,語言通俗。故事是詞意的具體展現(xiàn),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詞的內(nèi)容,領(lǐng)略詞的意境,體會作者既思念親人,篤于情誼,又通情達理,熱愛生活,向世間所有離別的親人抒發(fā)誠摯祝愿的情懷。轉(zhuǎn)化為人間美好生活的祝愿。語言精練,意蘊深遠。
課前預習時,我布置學生回去查找蘇軾的有關(guān)資料和抄錄《水調(diào)歌頭》。 教學時,我首先以《九月九憶山東兄弟》開課,引出“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回憶佳節(jié)中的度過的情景,體會甜美的親情溫暖。由此引入“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的蘇軾,介紹蘇軾以及其家人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學生讀課文,而后,默讀中找到蘇軾情感變化的詞:心緒不寧----埋怨-----寬慰,想想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然后欣賞配樂的`《水調(diào)歌頭》全詞,指導朗讀。
一節(jié)課上下來,我也有一些遺憾:
一、對“心緒不寧”體會還不深。
體會蘇軾的思念之情是全文的一個重點,我雖然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談談自己家是如何過中秋的,談談自己和親人的分別感受,以這些比較來凸顯蘇軾的惆悵和傷感,但是對蘇軾的內(nèi)心還探尋的不夠。原來教案上有一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想象,蘇軾會回憶起什么?結(jié)果自己在上課時疏忽了,課后我想,如果在此基礎上,再想象蘇軾會在心里默默地對遠方的弟弟說什么?這樣就把蘇軾那復雜紛亂的內(nèi)心世界變得可感可知了。
二、對詩句的吟詠運用還比較粗略。
對于這篇課文來說,要多讓學生反復吟誦詩句,在吟誦中體味情感,積累名句。這一點,我也注意到了,但是在最后如果再細膩一些,效果會更好。我設想可以聯(lián)系生活讓學生想想,再過幾天就是中秋佳節(jié)了,你有沒有遠在他鄉(xiāng)的親人朋友?你想把“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美好的祝福送給他(她)嗎?然后再讓學生一個一個反復深情誦讀“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一句,把這美好的祝福送給自己遠方的親人。然后我再說:“讓我們把這美好的祝福送給全天下所有離別的人們吧!”把語文和生活聯(lián)系起來,我相信,一定會有孩子在中秋節(jié)對親人送上這美好的祝福的!
就像蘇軾所說:這世上哪會有十全十美呢!課堂,是時間的藝術(shù),也是遺憾的藝術(shù)。這堂課還有其他的不足,有的我心了了,但是有的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不過,只要思考,就會更好。
四年級語文課后教學反思6
剛拿到這篇課文的時候,我就被文章新穎的構(gòu)思和優(yōu)美的文字所吸引,之后就被老麻雀的精神感動著,因此毅然決定上這篇課文。
在設計教學流程時,想了好幾個方案,但是在實施起來總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最后選擇了從找老麻雀保護小麻雀這種偉大的母愛精神的句子著手,讓學生自己感悟和體會為主。學生門的感悟和體會都很深,而且非常完整,尤其讓我驚訝的是,學生的朗讀超乎了我的想象?梢哉f,從他們的朗讀中,我真正找到了語文的魅力。再重點感悟和朗讀老麻雀的母愛精神后,我總覺得課文還不夠完整,怎樣才能把對麻雀和獵狗的描寫也引入到課堂中,在前面做鋪墊,顯得比較死板,穿插在中間又顯得比較亂,最后決定放在后面,以“小麻雀為什么不飛,不逃走”這個問題切入,自然不牽強,又可以讓學生重新到課文中去自主探索,這樣對學生來說又是一個學習思維的過程。學生通過自己尋找朗讀比較后,發(fā)現(xiàn)對于小麻雀和獵狗的描寫原來是一種對比,自然而然的體會到老麻雀的勇敢精神。最后通過小練筆,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加深對課文主題的理解。
但是在教學中還存在著很多不足之處:
1、教師的講和感悟還是占了很大的部分,雖然我在課堂上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習,自己去感悟和體會,但是不知不覺中扶著學生走的成分還是占了一大部分的,特別是理解“象一塊石頭似的”我急著讓學生說出速度快,居然自己把它比喻成一把箭,掩蓋了學生的想法,代替了學生的思維。
2、沒能巧妙的抓住課文中的意外生成,產(chǎn)生的情感共鳴。在課文的最后,學生都能體會到老麻雀對小麻雀的母愛精神。但是對于人間的母愛,人間的各種真愛,沒能體會出來。我想,是否可以把我在課上寫的最后一段話的其中一句“我想,愛比死或比死的恐懼更強大——只有它,只有愛,才維系著生命,并使它充滿活力!敝苯诱宫F(xiàn)出來,其實整篇課文要達到的情感高度就是這樣一種精神——愛比死或死的恐懼更強大。只是遺憾,在課堂上沒有抓住這個點,錯過課堂上本該可以擁有的精彩。這也反映了一個問題,說明我在設計教案時,對教材內(nèi)容沒能夠吃透,對教材外的意外生成,也沒能夠去好好的把握。
這些足一說明在教學中我存在很大的問題,還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學中,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讓自己語文的課堂煥發(fā)出更加奪目的光彩。
四年級語文課后教學反思7
本課故事情節(jié)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以愛為線索,講述了小女孩對媽媽純真的愛----送一頂假發(fā)給媽媽,同時也講述大胡子老板對小女孩的陌生人的愛。為了讓學生體會這份美好的情感,本課教學我主要突出以下兩點:
一、運用多種方式讀文,感悟母愛情懷。
在初讀課文之后,我設計這樣一個問題:這是的一個女孩,你是怎么知道的?。學生分別填上“有孝心”、“愛母親”或是“不辭辛勞”,并找到相關(guān)的語句進行了品讀。在學生匯報時我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進行了感悟、理解。并采用了指讀、引讀、齊讀等多種朗讀方式,體會人物的情感,與作者產(chǎn)生情感共鳴,走進文本,從而受到潛移默化的愛的教育。
二、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人間真情。
在結(jié)束全文的學習后,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感受生活中愛的存在,只要你有愛心,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愛的使者----圣誕老人,你能說一說你有沒有類似的經(jīng)歷?這樣設計讓學生捕捉生活中愛的信息,讓學生懂得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圣誕老人”,讓學生的情感升華。
不足:
1、時間安排不夠合理,課堂的小練筆:“我想對您說”這一環(huán)節(jié)給學生的時間不夠,學生表大地也就不夠充分。
2、拓展延伸不夠,只局限于本文,沒有愛的體現(xiàn)。
我想,在語文課中,只有充分發(fā)揮文本、學生、教師三者的和諧統(tǒng)一,才能促進課堂教學質(zhì)的飛躍。
【四年級語文課后教學反思】相關(guān)文章:
小學語文教師課后教學反思07-05
語文老師的課后教學反思范文12-29
高一語文課后教學反思06-06
語文的課后教學反思(通用30篇)03-30
語文課后的教學反思(通用5篇)07-01
語文雷雨課后的教學反思(通用5篇)06-30
語文課后的教學反思(通用30篇)03-19
語文雷雨課后教學反思范文(通用9篇)06-12
《識字3》教學課后反思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