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精選5篇)
《釣魚的啟示》是一篇文質兼美,蘊含著很深人文道德的文章,而且很深奧,對五年級的學生來說,學習從故事中受到啟示,是比較困難的。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精選5篇),歡迎閱讀參考!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 篇1
《釣魚的啟示》是一篇文質兼美,蘊含著很深人文道德的文章,而且很深奧,對五年級的學生來說,學習從故事中受到啟示,是比較困難的。而對于我,這樣的文章既要達到目標,又不能上成思品課,也是一大難點。本文的重點和難點都是“啟示”,而不是單純的“釣魚”和“放魚”。把釣魚和放魚過程中“我”的心情變化的語句作為教學的重點,既要求感受體驗,也要求讀出情感,把“啟示”作為教學的難點,引導學生理解。
讀是理解語言文字的手段。古人曰:“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一是運用整體感受法。課文中父親和“我”的人物形象豐滿、意境悠遠、意象豐富,初讀時引導學生整體感受父親和“我”的形象。
二是角色體驗法。課文對“我”的角色著墨多,形象鮮明;父親的角色著墨雖然不多,但對于子女嚴格進行道德教育的形象栩栩如生,教學中引導學生在朗讀與感悟中體驗。
三是想象體驗法。對“我”再次向父親投去乞求的目光,引導學生想象:兒子向父親“乞求”,會怎么說?四是移情體驗法。父親的“不容爭辯”,引導學生移情體驗:你就是父親,當你兒子投來乞求的目光時,你會“不容爭辯”地說些什么?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抓住三個問題引導學生思維,突出教學重點和突破難點。
一:釣到大鱸魚,“我”的心情有什么變化?。
二:父親要“我”把到手的大鱸魚放掉,態(tài)度那么堅決,是不愛“我”嗎?他做得對不對?
三,“我”從釣魚中得到什么啟示?引導聯(lián)系上文理解作者得到的啟示,并用具體的例子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讓學生說說當自己遇到道德難題的時候,如父母不在家,作業(yè)沒有完成很想玩電腦時;老師多給了分數(shù)時;營業(yè)員多找你錢時;馬路上沒人看到,你撿到錢時……都會怎么做。學生的思想進行了洗禮,口頭表達能力也得到一定的訓練。通過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而加深了對“啟示”的理解。
當然在教學中,還有不足的地方:本來教學的重難點應該放在“啟示”上,但在課堂中,花了大量的時間朗讀、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對“啟示”的揭示不夠深。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 篇2
從去年到此刻,《釣魚的啟示》這篇課文我總共上了五次,四個班級,因此印象深刻。這天早上在自己班里上了第一課時,經(jīng)過1班的課堂反饋,我對教案進行了微調,在下午2班的課堂上就顯得更為流暢了。
首先,我對本單元的單元提示做了簡單的講解,告訴學生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是要把握課文的主要資料,領會啟示,抓住關鍵詞,體會這些詞句的含義及表達效果。單元導讀里的這幾句話對于五年級的學生們來說,還是過于理論,他們并不能立刻體會到這幾句話的含義。
這篇課文我在上周五已經(jīng)布置了預習作業(yè),大多數(shù)的學生們對于這篇文章也已經(jīng)熟讀了幾遍,因此在生字詞的朗讀和課文主要資料的了解方面,學生們做的不錯。類似于“()的漣漪、()地欣賞”等課文填空,學生們都能很準確的填出來,并且找出多個答案。對于“的”和“地”的區(qū)別,學生也能清楚辨別。
我將認讀詞語和歸納課文主要資料相結合,對于出示的三組詞語,大部分學生能在第一次就正確認讀,。這三組詞語也將文章分為三個層次:釣魚、放魚、啟示。從課堂效果來看,學生們都能很快的歸納出“釣魚”和“放魚”,只有個別學生能由出示的四個詞語歸納出“啟示”。但是在劃分層次上,這三個層次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并不是難事,兩個班的學生的反應都很快,而且回答十分準確。
早上在1班上課時,我是讓學生們根據(jù)屏幕出示的這十二個詞語來自行概括文章的主要資料,從課堂反饋來看,只是單純的告訴他們要根據(jù)六要素來概括主要資料,確實有些難度。之后我以填空題的形式出示,學生們的回答便更為準確了。可見學生們的概括和提煉潛力尚欠缺,還需要進一步引導。
這篇文章的關鍵在于“啟示”,在第一課時,我就讓學生找找課文中哪一句話出現(xiàn)了“啟示”這個詞語?這個步驟能夠讓學生再次通讀全文,讓學生進一步熟悉文本。找出文中的句子之后,再次引導學生找出“啟示”的資料。本文思路清晰,學生們在尋找的過程中也很順暢。在學生讀到“當我一次次地面臨道德抉擇的時候”,我補充了“抉擇”和“選取”的區(qū)別,由于沒有在課件上呈現(xiàn)出來,只是口頭上舉了例子,或許個別學生還不是很清楚。
文中主人公不愿意放魚的原因有三個:
1、鱸魚很大;
2、釣魚時間久;
3、周圍沒有人。
這節(jié)課上,我主要講解鱸魚的“大”以及我“得意”的情緒。透過第二、三自然段的朗讀,學生們劃出了我釣魚的詞語和描述鱸魚動作的詞語,透過反復朗讀,讓學生自己體會我“得意”的情緒。
關于“鱸魚”,我也出示了原文描述我釣上魚的句子,以及鱸魚的小資料,想讓學生們借此了解一下鱸魚的價值高,從而為下文“我”不愿意放魚做鋪墊。在本堂課的最后,我還出示了范仲淹的《江上漁者》,想透過拓展誦讀,讓學生進一步積累語言,豐富語文知識。
對于這一課時,我自認為條理清晰,學生們最近表現(xiàn)的也越來越好了,舉手發(fā)言的學生也越來越多,也不那么拘謹了。但這一節(jié)課,在1班的進度似乎有些慢了,2班比1班整整快出10分鐘,1班的學生在課堂的前20分鐘表現(xiàn)很用心,但是后10分鐘就又開始吵鬧了,雖然課上的很流暢,但是不能忽視了處于中下游水平的學生,一些學生在課堂上默默無聞,一些反應敏捷的學生思維活躍,總是快速準確地講出答案,老師在上課過程中不能只聽到這些響亮的聲音,而忽視了個別文靜的學生。
對于課堂的教學,以及學生的管理,我還就應更嚴肅一些。關于“我”情緒的變化,在明天的課堂中還要繼續(xù)探討。我期望我的課堂是一個師生交流討論的課堂,而不是教師一味的講授。如何引導學生開口說話,說得更準確,更流利,更生動,是我要努力的。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 篇3
《釣魚的啟示》是一篇比較深奧的課文,對五年級的學生來說,是比較難學的。這篇課文的教學,是為了探索深文淺學的教學方法,對蘊含深刻人文哲理的課文,如何讓孩子既學得懂,又學得搞笑呢?根據(jù)班上孩子的實際狀況,我采用了優(yōu)選組合,深入淺出的教學方法。
1、降低起點層層突破
教學剛開始是這樣,一開始,把起點定的很高,隨著教學難度的提升會使教學難以進行下去。深奧的課文,起點定得低些,然后逐步提高要求,學生的學習才能比較順利。揭題時,是引導學生關注“釣魚”還是“啟示”,起點是不一樣的。如果一開始就關注“啟示”,抓住“啟示”的語句學習,遵循的是從理性到感性,學生學習會感到困難重重。一開始從“釣魚”入手,體會放魚之難和父親教育之嚴肅,再來感悟得到的啟示,遵循的是從感性到理性的教學,貼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2、以讀為主、讀中體驗
讀是理解語言文字的手段。古人曰:“讀書百遍,其義自見”,F(xiàn)代教學實踐也證明,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能加深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使學生從語言文字的閱讀中受到感染,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同時,現(xiàn)代心理學研究證明,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眼、口、耳等多種感官共同參與學習活動,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用心性。因此,語文教學中必須要以讀為本,使學生在讀中感悟。在這節(jié)課中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運用多種形式地讀,在讀中感悟、體驗。有篩選主要信息的默讀,如找出表現(xiàn)“我”的心理變化的語句,父親要“我”把魚放回湖里的語句,“我”得到啟示的語句等;有在體驗中的朗讀,如讀“我”的心理變化以及父親態(tài)度的語句等。感悟體驗方法的引導力求貼合文本特點。
一是運用整體感受法。課文中父親和“我”的人物形象豐滿、意境悠遠、意象豐富,初讀時引導學生整體感受父親和“我”的形象。
二是主角體驗法。課文對“我”的主角著墨多,形象鮮明;父親的主角著墨雖然不多,但對于子女嚴格進行道德教育的形象栩栩如生,教學中引導學生在朗讀與感悟中體驗。
三是想象體驗法。對“我”再次向父親投去乞求的目光,引導學生想象:兒子向父親“乞求”,會怎樣說
四是移情體驗法。父親的“不容爭辯”,引導學生移情體驗:你就是父親,當你兒子投來乞求的目光時,你會“不容爭辯”地說些什么?
3、引導思維,解決問題
閱讀的本質是思維,要引導學生學會閱讀,就務必引導學生學會思維,學會解決問題。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以三個問題引導學生思維,突出教學重點和突破難點。
問題一:從釣到大鱸魚到把大鱸魚放回湖里,“我”的情緒有什么變化?抓住主要詞句感悟放棄已經(jīng)到手的大鱸魚有多難;
問題二:父親要“我”把到手的大鱸魚放掉,態(tài)度那么堅決,是不愛“我”嗎?他做得對不對?也是抓住主要詞句感悟,體會父親對“我”的嚴格的道德教育。
問題三,“我”從釣魚中得到什么啟示?引導聯(lián)系上文理解作者得到的啟示,并用具體的例子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讓學生說說當自己遇到道德難題的時候,如父母不在家,作業(yè)沒有完成很想玩電腦時;老師多給了分數(shù)時;營業(yè)員多找你錢時;馬路上沒人看到,你撿到錢時……都會怎樣做。學生的思想進行了洗禮,口頭表達潛力也得到必須的訓練。透過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而加深了對“啟示”的理解。
透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感受到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讀的少,大多數(shù)學生上課不發(fā)言,不思考,學生想象潛力差,自主學習潛力差,沒有養(yǎng)成好的自學習慣,對于文中的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生還是理解的不透徹,不會聯(lián)系生活實際來談,學的資料死板,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學會閱讀,就務必引導學生學會思維,學會把問題解決,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 篇4
在《釣魚的啟示》一課的教學中體現(xiàn)課改理念,落實《課標》要求,遵循語文教學規(guī)律。實踐中具有以下三大特色:
一難點突破,巧妙而富有層次
本課的難點,是“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這句話的理解。對這個難點,我先導出問題:是”是什么意思?“非”是什么意思?在這件事中,怎樣做是對的,怎樣做是不對的?構思成文的寫作思路,體現(xiàn)語文教學內容與形式相統(tǒng)一的教學思想;其次,重點問題的提出,促使學生由疑而思,由思而學,激活思維,生成問題,當是課堂教學追求的理想境界;第三,變序的教學,有利于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勢,避免平鋪直敘、呆板單一的教學程序,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動機,為下一步學習奠定良好的心理和探索基礎。
二、學生學習,主動而方式多樣
倡導學生自主學習,適當開展合作學習,重點突出探究學習,是本設計的重要思想。為體現(xiàn)這一思想,設計中的“關于留下鱸魚的原因,作者心情的變化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以重點問題的提出為導向,以學生的自主讀書為重點,通過默讀、帶著問題讀、小組合作讀、體會情感、師生合作讀等多種方式,將主動學習、積極探索滲透于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和活動中,從而真正做到讀書的自主性、多元化、情感化。在此基礎上,輔之以適當?shù)男〗M討論和全班交流,促進學生對課文詞句的理解和內容的把握,促進學生對個體生活的回憶與體驗。
三、立體探究,綜合而力求創(chuàng)新
語文教學講究整體化、綜合化、實踐化。以問題為核心的立體探究的教學設計,其最大的亮點,就是將讀文、悟情、辯理三者有機結合、綜合、統(tǒng)一起來,充分體現(xiàn)“立體探究”設計的特點和價值。立體探究的設計,正體現(xiàn)了語文教學這一基本規(guī)律。就本文而言,學文是基礎,悟情是體驗,辯理是目的。三者是有序的,然而又是統(tǒng)一于本課的教學實踐中,不容偏頗,更不容分割的。在學文中思考,在學文中悟情,在學文中明理。通過品評詞句,理解內容,體會情感,質疑辯論,聯(lián)系個人生活實際等具體操作環(huán)節(jié)的有效實踐,基本達到實際的目的,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不足的地方:在課堂教學中,自己不夠投入,是課堂教學達不到高潮的主要原因。而不夠投入的主要原因是自己對教案熟悉,但不能運用自如。在下次練兵課中,努力達到對教案熟讀成誦的地步。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 篇5
今天,在教學《釣魚的啟示》時,當學生在討論交流“父親為什么要放了這條大鱸魚”時,開始階段,學生都聯(lián)系課文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談出了自己的看法,基本都比較正確?杀容^愛鉆牛角尖的王明軒忽然說:“爸爸放了大鱸魚,是為了做給兒子看!蓖瑢W們一聽,先是一愣,接著議論紛紛。說實話,這一觀點實在出乎我的意料。但我冷靜下來一想,對于我們中國人,在“禁釣時間內收起禁釣的魚”這們的事不是司空見慣嗎?那“做給兒子看”這不也是大有人在嗎?但在國外,由于國情的不同,由于素質的不同,“放回鱸魚”這又是最正常不過的了。
于是,我立刻就追問了一句:“那你認為,如果沒有兒子在場,父親是不會放了這條鱸魚的?”回答是肯定的。接著,我又進一步追問同學們:“如果是你,你會想些什么?你會怎么做?為什么?”讓同學們圍繞這個問題展開辯論。大家的積極性一下就被調動起來,課堂氣氛立刻活躍起來。一陣辯論后,大家得出一個共同結論:那條鱸魚必須放,因為我們都應該自覺的遵守已經(jīng)制定好的規(guī)則。我馬上告訴他們:“自覺,是每個公民應有的好修養(yǎng)。只有自覺遵守規(guī)則,自然才能和諧,社會才能安定,人身才能安全。就像我們對待交通規(guī)則一樣,如果你能自覺地去遵守,你的人身安全就多一些。正是有一些人在沒有交通警察看見的情況下,違反了道路交通安全規(guī)則,才造成了車毀人亡的慘劇。”這樣一來,本來有點難以理解的課文主題,就在同學們的討論之中,很輕松的完成了。
在閱讀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個性理解有很多。但有些問題,對于學生世界觀的形成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樣的問題決不能含糊其辭,一定要有一個正確的導向。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精選5篇)】相關文章: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12-21
釣魚的啟示的語文教學反思06-08
釣魚的啟示語文教學反思范文07-06
《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12-10
《釣魚的啟示》優(yōu)秀說課稿08-17
《大自然的啟示》教學反思03-25
《滴水穿石的啟示》教學反思精選05-29
《釣魚的啟示》說課設計12-10
《釣魚的啟示》說課稿15篇09-13
語文《大自然的啟示》教學反思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