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五年級教案
歲月無聲,自然無語,然而此處無聲勝有聲,街畔搖曳的柳枝,一抹新綠,一絲鵝黃,無不是大自然向我們傳達的睿言智語。當春以綠的訊息再次臨入我們雙眸的時候,我們一語組向全校老師匯報了一節(jié)滿意課《大自然的語言》。這是一首詩歌,教材審定前是小語第七冊。上一輪新課程改革中被編入第二冊。本課所在的單元目標指出:要繼續(xù)以識字教學和朗讀訓練為重點,用圖文結合的方法,引導學生在讀書中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鞏固“讀讀、畫畫、議議”的讀書方法。同時讓學生在讀中體會大自然的神秘,養(yǎng)成時時、處處留心觀察各種自然現象的好習慣。根據單元目標的要求,結合低年級兒童的特點,執(zhí)教者崔老師作了精心的設計構想,下面就請她作具體介紹。
崔恒曙:
在這里我要感謝我們組的全體成員,謝謝你們給了我一次鍛煉的機會,很慚愧!并不能代表我們組的水平,與其說是滿意課,倒不如說是我來到實小學習了近一年的匯報課更合適。下面我來說說我教這一課的教學設想。
《大自然的語言》是一首詩歌,共有五節(jié),第二、三、四節(jié)以蝌蚪在水中游動、大魚鱗上的圈圈、喜馬拉雅山巔的三葉蟲化石為例,說明這些都是大自然的語言。課文的科普性較強,離學生的生活實際也不是很近,許多字、詞、句學生難于朗讀、難于理解,我們組在集體備課時確立三課時完成教學任務,我所執(zhí)教的是第二課時,重點讓學生自主學習,理解這三種大自然的語言,知道“大自然的語言”是指大自然中各種各樣的現象,它好像用無聲的語言告訴人們新奇的知識,使人聯想到事物的發(fā)生和變化。讓學生學會在讀中發(fā)現,在讀中學會質疑,培養(yǎng)探究意識,初步學生合作,在朗讀、交流中培養(yǎng)口語交際能力,豐富語言積累。
主要教學過程分五步:第一步,復習生字詞,課件演示“秋天黃葉圖”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引起閱讀的興趣。第二步,聽課文錄音,邊聽邊想象畫面,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為理解大自然的語言鋪路。第三步,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在閱讀中學會發(fā)現,鼓勵學生提問,在質疑中初步學會探究。第四步,根據提示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進行語言文字訓練,旨在鞏固所學知識,培養(yǎng)口語交際能力。第五步,拓展延伸。學生匯報交流自己觀察到的大自然的現象。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興趣,養(yǎng)成勤于觀察的習慣。
錢云霞:
如果說教學構想是我們理想中的摩天大廈,那么在課堂上付諸實施的才是我們?yōu)橹恍概Φ默F實工程。雖然這張設計圖紙我們曾幾易其稿,但語文教學課堂的多元性,不可預測性和不確定性,使我們對課堂中的一切還不能百分之百的“了如指掌”。下面就請各位結合備課時的構想及操作中的實況談談自己聽課后的感想。
丁品嵐: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文本、教師之間的對話過程!遍喿x教學應該通過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一種精神上的相遇,心靈上的碰撞,通過兩者之間對話式的相互作用,達到發(fā)現世界,發(fā)現自我,相互發(fā)現的目的,崔老師在課堂上充分尊重和相信學生,以一個參與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現在學生之中,用商量、研討的口吻與學生對話、鼓勵學生、喚醒學生的潛能,營造了一種民主、平等的對話氛圍,“對,這就是大自然的語言,那大自然對我們說了哪些悄悄話?”“說說看,自己最喜歡哪種大自然的語言?”在這樣的“對話”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文本之間是一種平等、民主、充滿愛心的雙向交流關系,學生“對話”的愿望也就油然而生。
姜梅:
崔老師的課堂教學注重了跨學科的學習,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
有位教育工作者頗有體會地談道,備課時教師要常常做到換位思考:有時要像一個音樂教師一樣在文中找找音樂元素,有時也要像美術教師一樣在文中找找美的色彩,有時還要像一個數學教師一樣去假設、求證、推理。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注重跨學科學習,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
從教材來看,“大自然的語言”本來就是豐富多樣:草長鶯飛,落葉飄舞,蝌蚪游戈群星閃爍……都是音樂、色彩的自然融合,同樣,大自然的語言更是一門嚴謹的自然科學。崔老師的教學設計以語文學習為主軸,整合音樂、美術學科的教學方法,使靜止的語言符號流淌出音樂的旋律,圖畫的意境;通過引導學生與文本多次對話,用音樂、美術、自然等相互交融的立體化的語言去撞擊學生的心扉,使學生在審美化的語言環(huán)境中感悟、積累、應用語言,獲得讀文后的愉悅感收獲感,提高情感的價值和審美的價值。
杜薇:
長期以來,語文教學受到條條框框的限制,教學方法呈現模式化,先是一灌到底,后是一問到底,甚至于教師為學生籌劃一切,包辦代替,從表面上看是教師事事關心,實際上是忽視了學生的獨立性,教師成為教參的傳聲筒,語文課缺乏靈活與生動,崔老師在這節(jié)課中能夠更新觀念,依據新的語文課程倡導的“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的原則,選取了“平等對話”這一鮮活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蹲下身子和學生共同尋找、探究大自然特有的語言在告訴著人們哪些新奇的知識,并以此為立足點,讓學生在文本中感悟,在拓展延伸中領會,在現實生活中獲得觀察自然的好處,從而提高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并逐漸養(yǎng)成觀察的習慣。
在這節(jié)課上,對于學生崔老師做得最多的是喚醒,而不是灌輸,更多的是引領,而不是強制,更多的是平等給予,而不是居高臨下的施舍,從課堂教學效果來看,由于教法得當,學生自始至終一直在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里進行著學習活動,我想長此以往,學生將會更加心智靈慧。
程曉琳:
《語文課程標準》把“喜歡閱讀”放在閱讀教學階段目標的第一條,一年級的閱讀教學應把“讓學生能朗讀課文并感受閱讀的興趣”作為起步閱讀教學的第一要求,采取多種手段讓每一個學生都喜歡讀書,進而視讀書為一種樂趣、一種享受,讓學生通過讀書實踐,“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語言的特點”和“閱讀的樂趣”在這一節(jié)課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上課伊始,崔老師通過播放課件中的配樂閱讀詩歌,讓學生聆聽使他們初步感知詩歌內容及文字中所蘊含的情感,山泉般優(yōu)美的音樂、天籟般甜美的嗓音,聲情并茂的朗讀一下子抓住了孩子們的心,把他們帶入到課文的情境中。
丁素紅:
我認為本節(jié)課中合作學習這個環(huán)節(jié)也是一個亮點。接下來,我就這方面談幾點想法:
“合作法”是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以師生、生生及組際之間的多邊活動為載體,充分開發(fā)和利用教學系統中的人力資源,提高學習效率的立體化的多層次的學習方法,本課教學中,崔老師讓學生在自讀課文,熟悉課文的基礎上,提出自己不能解決的疑難問題,然后以學定教、因勢利導,采用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的學習方式分三步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第一步,同桌討論選讀文中某一自然段;第二步,根據文字提示,“我們小組讀了第____自然段,這節(jié)大自然的語言指的是________,它告訴我們_________!弊寣W生分組討論研究;第三步,讓學生分組匯報所得,充分體現了“合作法”的以下幾點優(yōu)勢。
1、體現了開放性教學的優(yōu)點,有利于調動教與學雙方的積極性。
2、體現了學生主體的人人參與、個個投入、共同探討、合作解決及信息共享的目標。
3、有助于因材施教,真正實現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fā)展的目的。
4、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合作精神和集體的觀念,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與能力。
沈農:
始終微笑著面對學生,我認為是注重情感投資。注重情感投資,就能在教學中起“鼓舞、喚醒、激勵”的作用。以親切的態(tài)度設置問題情境,以期待的心情等待著學生去思考面臨的問題,以熱情幫助的態(tài)度給學生以點撥和啟迪,以飽滿的情緒去講解新知識,以親切、信任的態(tài)度去聆聽學生的回答。這種具有吸引力的教學,能使學生注意力集中,樂于學習,積極思考,并且在學習中獲得滿足,得到提高。
吳海林:
剛才沈老師談到了在這節(jié)課中,老師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的確是這樣,語言作為交際的工具,它的技能包括聽、讀、說、寫。讀是為了感知語言文字,體驗作者的情感;而說是為了表達出自己的意思讓別人聽明白。對于一年級的學生而言,在他們正式接觸規(guī)范的語言之始,如何對他們進行說話訓練,以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呢?崔老師的這節(jié)課中對這個問題作了很好的詮釋。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聯系生活,在具體情境中激發(fā)學生樂于表達的愿望,使他們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如學生在經歷了閱讀感悟,同桌合作討論后,老師出示了這樣的一個說話題:我們小組讀了第______節(jié),這節(jié)中大自然的語言指的是______,它告訴我們_______。讓學生根據此題,結合對課文的閱讀理解,進行說話練習。此時學生充分調動已有的說話經驗,積極地練習把話說通順、說完整。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發(fā)現新問題,想出新辦法,產生新感悟,因而順利完成練習。
其實,本節(jié)課上,自始至終都貫穿著崔老師潤物無聲的說話指導:如自己的榜樣示范,對學生發(fā)言中完整、規(guī)范的說話加以肯定,對不規(guī)范的加以更正、指點。真正做到讓學生從學習之初就養(yǎng)成把話說通順、講完整,表達明白,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情,使語言更好地發(fā)揮其交際功能。
趙秋芹:
我認為本節(jié)課還有一個出色的亮點:即電教媒體的使用,我想,聽過課的老師一定會和我有著同樣的感受。大家都知道,我們一年級學生年齡小,其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直覺地對色彩、圖像、動畫、故事等感興趣,崔老師所設計的課件,正符合學生的這些特點。課件集色彩斑瀾的圖片,生動有趣的動畫,優(yōu)美動聽的音樂等于一體,為學生營造了圖文并茂,動靜的相融的教學情形。這一切直接刺激著學生的視覺和聽覺,使學生始終處于亢奮狀態(tài),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從許多細節(jié)中可以看出:如上課不久,崔老師通過課件展示了一幅“秋葉飄落圖”在秋風的輕輕吹拂下,一片片黃葉離開了大樹,投入大地的懷抱。動態(tài)的畫面,絢麗的色彩,再配以悠揚的背景音樂,一下子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當崔老師適時提出“你看到什么?知道了什么時?”我們看到課堂上小手如林,真正達到“課伊始,趣亦生”的效果。
再如課堂進行到一半左右時,這個時段正是孩子們學習疲乏,處于注意煥散的階段,崔老師結合學生的提問,不失時機地展示了小蝌蚪在水里游,水中的大魚等幾幅圖,豐富的畫面如磁鐵般牢牢地吸引學生,學生的精神為之一振,真正做到了“課進行,趣盎然。”
還有如在全文結束后,崔老師又利用課件展示了幾幅自己搜集的大自然的幾種現象:螞蟻搬家、電閃雷鳴、繁星滿天,熟悉生存了情形,再次喚起了學生的熱情,大家紛紛走上講臺,展示了自己搜集的大自然奇妙的語言,整個課堂被推向了高潮,達到了“課結束,趣猶存”的效果。
姜梅:
這一點我也有同感,我覺得崔老師能從學生喜聞樂見的自然現象入手,引導學生與自然與社會對話,學生由樹的年齡發(fā)現了歲月的痕跡,從綠葉、鳥聲、放飛的風箏中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并能用畫筆將自己觀察誦讀領悟到的內容展現出來。長期堅持下去,一定能練就一雙善于觀察、善于發(fā)現的智慧之眼。
丁品嵐:
從課上的情況來看,崔老師不但能綜合開發(fā)課本資源,注重學科間的相互滲透,而且能很好地把握住不同學科知識整合的切入點,抓住有利于跨學科綜合學習的創(chuàng)意,積極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跨學科的學習。師生問候的英語對話,用英文數大魚身上的圈圈,學生展示自己所搜集的“大自然的語言”都是學生自己的繪畫作品,教師的頗具匠心自是不言而喻了。
杜薇:
教學的過程實際上就是生生、師生情感相互溝通和交流的過程,崔老師在這一節(jié)課上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從而達到了教學的真正目的,大家可能都記得崔老師在幫助學生理解“鑲嵌”這個詞時,用橡皮泥捏成山的模型,并讓學生親手將珠子鑲嵌于山的模型中,這樣學生將自己對詞語的理解與老師提供的實踐機會融合在一起,以師助生,以生教生,形象、直觀地幫助部分有疑惑的學生解決了疑難問題。
錢云霞:
剛才大家從課堂中師生平等對話、小組合作學習及跨學科綜合學習相互滲透等七個方面談了自己聽課后的感想,那么如果現在來教這節(jié)課,你們認為還可以怎么上呢?
程曉琳:
我提一點不成熟的意見,在幫助學生理解“古老的三葉蟲化石鑲嵌在喜馬拉雅山巔,這也是大自然的一種語言”時,不妨編個小故事,以“三葉蟲”的口吻敘述自己從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大海中,然后經歷地殼運動,最后形成化石鑲嵌在喜馬拉雅山巔這樣一個過程,學生可能更容易理解一些。
沈農:
我認為在朗讀指導中要注意,一年級的學生以感性認識為主,因此在朗讀指導時,采用教師先帶表情范讀,讓學生聽后直觀感悟用什么語氣讀,接著讓學生模仿老師的表情與語氣朗讀,比直接說用什么語氣來讀要好。
錢云霞:
本文是一首詩歌,它兼有音樂美和情境美的特點,這些言語對剛跨入書面語大門的孩子來說,對他們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提高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我覺得這一節(jié)課可以多一點讓學生自主讀書的時間,在自讀自悟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在讀書中質疑,再通過讀書感悟來解疑,這樣也許學生會更受益。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與鼓舞,我想,這句話在我們實施新課程標準的今天更具有現實的意義。把課上到孩子的心里,是一種觀念,是一種理想,更是一種境界,它需要教師具有一種心胸寬廣,樂觀向上的氣質,需要教師具有自尊、自信、自持的精神,需要教師具有一種關心人、關心社會、關心自然的情懷,需要教師具有一種求實致遠、質樸高雅的品味,需要教師具有一種“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真誠的祝愿,我們的課堂多一些“熟讀深思子自明”的自主;多一些“青山正補墻頭綠”的合作,多一些“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探究。感謝您參與本期教學反思沙龍,不到之處敬請批評指正,謝謝!
五年級語文試題——(上冊)變色龍課后練習
一、學了課文我會填。
變色龍,學名( ),因為它能夠( ),以求得自身的安全,所以俗稱變色龍。本文通過我們( )、( )、( )的過程,展示了變色龍( )( )( )三大特點,文末提醒人們應當( )。
三、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四字詞語。
。1.變色龍的每只眼睛都能單獨轉來轉去,分別觀望( )的東西。
2.中非工人朋加沙( )向我們介紹變色龍。
3.一只( )的蝴蝶飛過來,離變色龍還有相當的距離。
4.變色龍果然會變色,我見了之后覺得( )。
五、我會在括號里填上表示“看”的詞語
( )大地 ( )天空 ( )故居 ( )遠方
。 )過去 ( )未來 ( )來人 ( )試題
( )前方 ( )獵物 ( )自然 ( )變色龍
七、閱讀文段,我能行。
松 鼠
松鼠是一種漂亮的小動物,乖巧,馴良,很計人喜歡。它們雖然有時也捕捉鳥雀,卻不是肉食動物,常吃的是杏仁、榛子、櫸實和橡栗。它們面容清秀,眼睛閃閃發(fā)光,身體矯健,四肢輕快,非常敏捷,非常機警,玲瓏的小面孔,襯上一條帽纓形的美麗的尾巴,顯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翹起來,一直翹到頭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涼。它們常常直豎著身子坐著,像人們用手一樣,用前爪往嘴里送東西吃?梢哉f,松鼠最不像四足獸了。
1. 用文中的詞語填空。
松鼠面容 ,眼睛 ,身體 ,四肢 ,尾巴像 。
2.松鼠為什么最不像四足獸?
輕松探究
八、今天,變色龍除了指一種動物,還指一種人,你知道指怎樣的人嗎?
像變色龍這樣有著另一種含義的詞還有: 、 、
三年級語文試題——第二學期美麗的南沙群島 課后練習
班級 學號 姓名 成績
一、看拼音,寫詞語。
liáo ku dǎo yǔ kuàng chǎn bǎo kù zhuàng guān
xīng luó qí bù shuǐ tiān xiāng lián hǎi guī
二、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 )的南沙群島 ( )的海水 ( )勝地
( )的海洋生物 ( )的浪花 ( )南沙
( )的礦產資源 ( )的勝地 ( )島嶼
三、選擇,在括號里合適的詞語下加“ “。
1、這是(一片 一塊)(富饒 富裕 豐富)的土地,風景優(yōu)美,物產(富饒 富裕 豐富),人們辛勤勞動,生活(富饒 富裕 豐富)。
2、南沙群島留下了我們祖先(繁衍生息 生息繁衍)的煙火。
四、閱讀訓練。
《美麗的南沙群島 》片段
南沙也是一個迷人的世界。天是一片藍玉,海是一塊翡翠。遠望天水相連,翡翠和藍玉合璧,蔚為壯觀 。俯看清澈明亮的海水 龍蝦 燕魚 海龜五彩繽紛 令人心曠神怡 碧波浩渺的南沙海域,連浪濤都是美的。每一個浪頭都托起潔白的浪花,一團團,一簇簇,仿佛是歡迎的人群在揮舞著花束。可以肯定,將來的南沙群島會是一個充滿魅力的 旅游勝地。
1.用波浪線畫出這段話的中心句。
2.給劃波浪線的句子加上標點。
3.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俯看( ) 仿佛( ) 將來( ) 揮舞( )
4.照樣子再寫幾個詞。
一簇簇 、一團團、 ( ) ( ) ( )
5.用橫線畫出文中的比喻句。
五年級暑假作業(yè)(詞語沙龍)
五年級暑假作業(yè)(詞語沙龍)
三年級語文試題——第二學期富饒的西沙群島練習
一、在加粗字正確的讀音上畫“√”。
因為(wéi wei) 全身披甲(pī pēi) 綻開(zhàn dìng)
蠕動(rǔ rú) 棲息(qī xī) 瑰麗(guī guì)
二、看拼音寫漢字。
fù ráo duī jī fēng jǐng yōu měi
féi liào shì yè hǎi fáng qián shào
三、多音字組詞。
四、辨析組詞。
五、在括號內填上恰當的詞。
五( )十( )有( )有( )成( )結( )
千( )百( )各( )各( )四( )朝( )
六、根據解釋寫出詞語。
1.像蚯蚓一樣慢慢移動。( )
2.極大的意思。( )
3.本課指鳥類停留、休息。( )
4.形容色彩鮮艷,顏色繁多。( )
七、用“__”標出短文中表示顏色的詞。
西沙群島一帶海水五光十色,瑰麗無比:有深藍的,淡青的,綠的,淡綠的,杏黃的。一塊塊,一條條,相互交錯著。
【小學語文五年級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語文《遲到》教案10-18
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09-14
小學五年級語文挑山工教案04-19
《碧螺春》小學語文五年級教案04-30
小學五年級語文《院子》教案12-16
小學五年級語文《激光》教案01-02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1-15
小學五年級語文白楊教案03-01
小學五年級語文養(yǎng)花教案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