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一区,夜色福利少妇专区,亚洲日本va中文字带亚洲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高二語文《琵琶行》教學設(shè)計

    時間:2024-04-11 13:45:48 曉鳳 高二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高二語文《琵琶行》教學設(shè)計(精選14篇)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選自《白氏長慶集》。行,又叫“歌行”,源于漢魏樂府,是其名曲之一。接下來小編為大家?guī)砹烁叨Z文《琵琶行》教學設(shè)計,歡迎閱讀與借鑒!  

    高二語文《琵琶行》教學設(shè)計(精選14篇)

      高二語文《琵琶行》教學設(shè)計 1

      【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通過人物的行動、語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2、學習用比喻描寫聲音變化的寫法,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想和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寫聲音的高超技法。

      2、通過對人物身世命運的分析,解讀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板書課題、作者,簡介作者與作品提示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是唐代繼杜甫之后的又一位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積極提倡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狈磳Α俺帮L月,弄花草”,作品有著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琵琶行》是一首七言長篇敘事詩,繼承了漢樂府敘事詩的傳統(tǒng),是初唐以來七言歌行的代表作,帶有很強的抒情性。由于敘事與感情的結(jié)合,白居易的長篇敘事詩優(yōu)美動人,可以說是我國古典敘事詩又一新的高峰,在詩人生前,就被廣為傳誦,所謂“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歌唱《琵琶行》!睍r至今日,千百年過去了,但仍然感人肺腑。

      二、教師引導學生對詩的內(nèi)容作整體把握

      三、串講小序,講前布置兩個思考題要求學生邊聽邊思考,串講后提問

      1、小序有什么作用?

      明確: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和故事概況,概述歌女的悲涼身世,說明了寫作的背景動因,并為全詩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調(diào)。

      2、小序已經(jīng)簡明清楚地敘述了琵琶女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為什么還要寫成一首詩呢?

      明確:寫成了詩,人物和故事更加形象感人,更好地抒情達意,給人以更深的感情共鳴。

      四、分析第一段“潯陽江邊聞琵琶”

      1、“楓葉荻花秋瑟瑟”:

      敘述秋夜江邊送客時的環(huán)境,秋夜江邊,楓葉、荻花,色調(diào)暗淡,“瑟瑟”二字點情,景物成了溢滿悲涼情感的意象,疊加在一起,令人頓覺秋涼襲來,渲染了送別時人物凄涼愁慘的心情。

      2、“別時茫茫江浸月”:

      敘述別時的情景。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中無不彌散著作者的離愁別緒,仿佛作者的心情融化其中,與自然景物有了感應(yīng)。情景交融,自然地點染出哀傷之別,同時為水上琵琶聲的出現(xiàn)準備好氛圍。

      板書:

      潯陽江邊聞琵琶

      秋瑟瑟 忘歸

      無管弦 悲涼(奠下基調(diào)) 忽聞水上琵琶聲(驚喜)

      慘將別 不發(fā)

      江浸月

      五、分析第二段“江心聆聽琵琶曲”

      (我們知道,音樂是一種抽象的藝術(shù),我們平常只是聽,要描寫它十分困難,然而白居易對琵琶音樂的描寫卻非常成功,歷來為人們所稱道。)

      1、要求學生齊讀第二段,體會作者高超的音樂描寫方法。

      2、要求學生找出比喻音樂的句子,并指明形容了什么樣的樂聲。

      板書:

      比喻句 音樂

      大弦嘈嘈如急雨  繁密(粗重)

      小弦切切如私語  幽細

      大珠小珠落玉盤  清脆圓潤

      間關(guān)鶯語花底滑  宛轉(zhuǎn)流利

      幽咽泉流冰下難  低沉入微

      銀瓶乍破水漿迸  激越雄壯

      鐵騎突出刀槍鳴  激越雄壯

      四弦一聲如裂帛  戛然而止

      3、朗讀這些句子,師生總結(jié)運用比喻寫音樂的藝術(shù)效果。

      一連串精妙的比喻,寫出音樂的變化,用這些具體的現(xiàn)實生活中聽到過的聲音和形象比擬描繪樂聲,把抽象無形的音樂刻劃成有形可感的實體。讀者不僅仿佛聽到了那或輕或重,或快或慢,或高亢激揚,或低回鳴咽的應(yīng)接不暇的樂音,而且仔細欣賞起來,還可以聽出這一聲和那一聲又有明顯的音色、音調(diào)上的區(qū)別,熱鬧而不紊亂,復(fù)雜而有層次。聽了這一系列巧妙的比喻,就像聽完一支完整的樂曲:先從輕徐悠長開始,仿佛從沉思中喚起記憶;接著眾音繁會,像波濤起伏;馬上又轉(zhuǎn)到幽細甚至聽不見,宛似悲慟抽泣;最后以短促剛勁的音響終曲,猶如急雷破山,崩巖走石。讀者從這連珠式的具體可感的樂聲中還能體會出彈奏者的“有情”、“不得意”以至難以明白的“無限事”,從而出色地完成了對主題的表達。

      4、要學生找出通過寫演奏者動作神態(tài)描寫音樂的詞句,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明確:“轉(zhuǎn)軸撥弦”是彈奏前試弦調(diào)音的動作。“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是彈奏的神態(tài)。“攏”、“捻”、“抹”、“挑”和“收撥”、“畫”是彈奏時的指法,如此細膩地描寫動作神態(tài),交代了音樂的層次,從而更好地引導讀者領(lǐng)會音樂,也表現(xiàn)了歌女技藝的熟練高超和作者高度的音樂修養(yǎng)。

      六、小結(jié)本課內(nèi)容

      第二課時

      一、學習第三段“江中聽訴身世苦”

      學生齊讀,找一個學生用第三人稱的口吻敘述琵琶女的身世。

      明確:

      “自言”以后二十二句敘述了琵琶女兩個階段的不同遭遇。前半部寫早年色藝超群、紅極一時的歌妓生涯!扒镌麓猴L等閑度”一句過渡到后半部。后半部寫年長色衰后的寂寞處境,“弟走”兩句寫琵琶女生活道路發(fā)生轉(zhuǎn)折的三個原因:弟走從軍,阿姨身死,年長色衰。后邊寫她人生道路的'重大轉(zhuǎn)折以及嫁作商人婦后的孤苦凄涼的寂寞生活。

      這一段運用了對比、反襯的手法;用年輕貌美襯年長色衰;用門庭若市襯獨守空房;用昔日歡笑襯后來的辛酸;用夜夢往事襯孤寂傷感的情懷。

      作者塑造了琵琶女這樣一個封建社會中被玩弄、被侮辱的婦女的典型形象,對世人的重色輕才和商人重利寡情提出了控訴。

      板書:

      江中聽訴身世苦

      前半部:色藝超群,紅極一時,歡樂奢華

      對比、反襯

      后半部:年長色衰、委身賈人,孤苦寂寞

      二 、師生共同學習第四、五段

      板書:

      同病相憐感慨多

      重聞琵琶青衫濕

      三、結(jié)合全文,讓學生找出寫音樂效果的句子,說明其作用

      1、“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fā),”以主人與客人的表現(xiàn)襯托音樂美妙驚人。

      2、第一次演奏后“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比藗儽灰魳反騽樱耐耨Y沉浸在音樂當中,襯托音樂高超迷人。

      3、再次彈奏時:“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坐中泣下誰最多?江洲司馬青衫濕”寫盡音樂的感人力量。

      四、分析琵琶女的人物形象

      五、分析“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一句內(nèi)涵

      “這兩句詩表達了詩人對歌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又抒發(fā)了自己謫居江洲后的郁悶的心情,隱含當時社會變亂,政治衰落給人們造成的痛苦,意義深刻!疤煅臏S落”有著豐富的內(nèi)涵,它寫出了人們對苦難生活的共同的情感體驗,引起了一代代人的共鳴。由于詩句簡明準確,情意合一,成了千古名句。

      六、分析本文明暗兩線,畫出結(jié)構(gòu)圖

      秋江夜送客──月夜聽琵琶──凄涼話身世。

      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江洲司馬青衫濕,為君翻作琵琶行

      七、解決練習

      高二語文《琵琶行》教學設(shè)計 2

      【教材分析】

      《琵琶行》選自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四第三板塊“筆落驚風雨”的“詩從肺腑出”專題。本專題選取的都是流芳百世的名篇,都來自于生命的力量,都充分展示了中國古典文學的獨特魅力!杜眯小肥且黄楦谐渑娴拿牢,通過誦讀和學案導學的方法,引導學生體會詩歌的情感美和手法巧。本篇課文的亮點是情景動人,細節(jié)點透露著深刻的含義,作者的語言描繪恰當貼切。因此,在教學中首先要還原情景,整體感知內(nèi)容情節(jié)。在此基礎(chǔ)上,探究文本中兩個重要細節(jié)點,一是音樂的文學呈現(xiàn),二是天涯淪落人這一感嘆的歸因分析。

      【學生分析】

      學生需要從《琵琶行》這篇課文中學習詩歌語言的生動和諧以及情感表達的深刻細膩,更需要學習詩人如何通過高超的比喻來描摹音樂的能力。在認知上,高一學生已初步積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識,基本能自行對本文的字詞進行疏通。在情感上,他們基本具備了對詩歌美好意境的感知力,具有一定的探究古詩詞意蘊和情感的興趣。學生需要采用誦讀體會、合作探究等方法來學習本文。

      【自主學習】

      首先誦讀明意,這篇文章比較長要想在一節(jié)課內(nèi)完成就必須做好課前預(yù)習。而導學案可以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首先導學案上設(shè)置讀準字音掃清字詞障礙,然后多讀要求至少讀三遍最后思考,進一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把有疑惑的地方和不能確定答案的地方做上標記可以在下次的課堂上作為自己的學習重點來解決。另外補充描寫音樂的文章增加內(nèi)容的厚重感,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文章的情感和描寫音樂的高超的語言藝術(shù)。

      【教學目標】

      1、欣賞詩中運用比喻形象描寫音樂的語言藝術(shù)。

      2、了解運用環(huán)境渲染氣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現(xiàn)方法。

      3、認識封建社會造成琵琶女悲涼身世和詩人失意謫居的原因。

      【重點難點】

      1、欣賞詩中運用比喻形象描寫音樂的語言藝術(shù)。

      2、有感情的誦讀課文,把握詩歌的情感。

      【教學流程】

      一、導入

      伯牙是有名的琴師,鐘子期是一砍柴的。伯牙彈琴時,琴聲雄壯高昂,鐘子期知道他要表達高山的雄偉氣勢;而琴聲轉(zhuǎn)為清新流暢時,鐘子期知道他要表達無盡的流水。不管伯牙心里想什么,鐘子期都能準確說出他的心意。鐘子期死后,伯牙認為世上再也沒有懂他琴的人了。于是把他那心愛的瑤琴摔碎在青石上,終生不再彈琴。這就是有名的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一千年后,一文人騷客,一天涯歌女,又是音樂讓他們共同演繹了一首千古傳誦的知音絕唱。今天我們學習白居易的《琵琶行》共同見證他們的知音傳奇。

      二、認識作者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中唐時期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是唐代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寫下了不少揭露現(xiàn)實黑暗,反映勞動人民痛苦的詩篇。有“兼濟天下”、“為民請命”的理想和信念,屢次上書針砭時弊。作品有以《新樂府》、《秦中吟》為代表的“諷喻詩”和長篇敘事詩《琵琶行》、《長恨歌》等。

      三、了解背景

      白居易任左拾遺官職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歲被改職任太子左贊善大夫,次年由于上書皇帝,言辭急切,被加上越職奏事的罪名,先被貶為江州刺史,又被貶為江州司馬,《琵琶行》就寫于第二年秋天。詩人正是由琵琶女的遭遇引起共鳴,訴說自身天涯淪落的不幸。

      四、誦讀悟情

      1、誦讀正音

      請六個同學分別朗讀包括序在內(nèi)的六段文字,請其他同學指出朗讀中的讀錯的字詞。教師適當板書。

      2、聽配樂朗讀

      要求學生聽讀中把握詩中的情感。

      五、品味賞析

      聽配音朗讀我們已被深深打動了,是什么打動了你?文中幾次寫音樂?那次寫的最精彩?劃出有關(guān)描寫音樂的句子,細細品味。

      ◆一品音樂美

      用自己的話描述你從文中聽出的音樂美。

      有嘈嘈的如急雨的大弦聲

      有切切如私語的小弦聲

      有嘈嘈切切如珠落玉盤的大小弦合奏聲

      有花底鶯語的滑

      有泉流冰下的難

      有愈流愈小愈流愈弱的艱澀

      有無聲處的有聲

      有銀瓶乍破鐵騎刀槍的轟鳴

      有收撥一劃的戛然而止

      這琵琶聲真可謂是五彩繽紛、變化多端,有大有小、有快有慢、有滑有澀、有抑有揚,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令人蕩氣回腸,有余音繞梁三日不絕之功效。

      ◆二品手法巧

      這美妙的音樂,詩人是怎樣描繪出來的,運用了什么樣的手法?

      1、選用恰當?shù)膭釉~

      “轉(zhuǎn)”“撥”“信手”表達出琵琶女雖只是調(diào)弦定音、信手彈來卻無不合乎節(jié)拍,非同凡響。“攏”“捻”“挑”描繪琵琶女彈奏時動作的嫻熟、技藝的高超。

      2、用比喻,以聲喻聲

      大弦的嘈嘈、小弦的切切、大小弦合奏的嘈嘈切切,到底是怎樣的音響,讀者很難想象,而比之于急雨,比之于私語,比之于大小珍珠墜落玉盤敲出的聲響,就可以使讀者感受到兩弦的美妙各具特色。用花底鶯語、泉流冰下喻曲調(diào)的流轉(zhuǎn)與凝澀,用銀瓶乍破鐵騎突出刀槍鳴喻曲調(diào)的雄壯高昂,用裂帛喻強力收束、嘎然而止。這里選用大家熟知的聲響作喻,化無形的樂聲為具體可感的聲響,寫出琵琶聲的五彩繽紛疾徐抑揚的變化,使讀者能通過文字領(lǐng)略到音樂的妙處。

      3、巧用疊詞、擬聲詞、連綿詞

      嘈嘈、切切、間關(guān)、幽咽

      讀起來朗朗上口,增加了詩句的節(jié)奏感和音樂美感

      4、用聽者的感受襯托

      “東船西舫悄無言”演奏結(jié)束了,悄然無聲,人們被音樂打動了心醉神迷沉浸其中,襯托出音樂的`美妙絕倫。

      5、用環(huán)境烘托

      “唯見江心秋月白”,寫音樂結(jié)束時寂靜的環(huán)境。音樂結(jié)束了,但其感情仍在擴散,一直滲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仿佛江心秋月也在為音樂中的感情所打動。情景交融,烘托了音樂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6找異同,悟手法、

      比較《琵琶行》中的音樂描寫與《明湖居聽書》中對王小玉歌聲的描寫的異同,進一步體會詩中描寫音樂的語言藝術(shù)。

      相同:

     。1)用比喻

      《琵琶行》以聲喻聲,用熟悉的聲音作比,把琵琶的旋律描繪得多姿多彩淋漓盡致,使人產(chǎn)生豐富的聯(lián)想想象,有親耳聆聽之感。

      《明湖居聽書》用視覺感覺設(shè)喻,描繪出王小玉唱腔的多姿多彩變化無窮

     。2)用聽者的感受襯托

      《琵琶行》中聽者的感受凝煉含蓄!睹骱勇爼酚帽扔骺鋸垖懧犝叩母惺

      不同:《琵琶行》既贊嘆琵琶女技藝的高超,又慨嘆其凄涼遭遇抒發(fā)自己無辜被貶的憤懣不平!睹骱勇爼窐O力形容王小玉唱腔的美妙,無弦外音。

      ◆三品用情深

      1、琵琶女用情彈奏,詩人飽含深情地進行描摹,請劃出音樂描寫中飽含詩人和琵琶女感情的句子,并體會他們的深情。

      “轉(zhuǎn)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闭{(diào)弦定音,聲中含情,情隨聲出。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泵恳宦暶恳幌叶急M量壓抑心中的悲苦,但聲聲含悲,傾訴著不得意的經(jīng)歷!

      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說盡心中無限事!毙攀謴梺,每一拍都流露出無限的辛酸。

      琵琶曲調(diào)時而急切歡快,時而輕快流暢,時而低沉抑郁,時而憤激不平,更是飽含著琵琶女濃濃的情。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痹娙四軓臒o聲處聽出琵琶女幽幽的愁,深深地怨,比有聲的彈奏更悲涼。

      詩人能從旋律節(jié)奏的抑揚快慢的變化中聽出琵琶女的復(fù)雜的內(nèi)心情感,并對音樂進行聲情并茂真切感人的描寫。

      2、琵琶女借樂訴怨,悲情彈奏,詩人為什么能聽出詩中的悲情,甚至淚濕青衫?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找同學概括他們“天涯淪落”的遭遇

      琵琶女白居易

      才貌雙全名動京城才高位顯

      年長色衰飄零憔悴謫居臥病

      ◆授之于漁,體驗踐行

      學習第二段中描寫音樂的手法,找學生試分析第一段、第三段中描寫音樂的手法

      六、小結(jié)

      有人說:音樂是心靈的律動和交響,是流淌著的文字;文字是心靈的聲音和共鳴,是飄飛著的音樂。正是由于遭遇相同才能引起詩人與琵琶女的共鳴,引起文字與音樂的共鳴;有了共鳴才能有感而發(fā),讓詩從肺腑出?梢哉f《琵琶行》是詩人最真誠的情感流露,是詩人靈魂深處最真切的吶喊。

      七、作業(yè)

      反復(fù)聆聽一首你喜歡的音樂,借助于聯(lián)想想象,用恰當?shù)谋扔髅枘∫魳罚?00字左右

      高二語文《琵琶行》教學設(shè)計 3

      一、教學目標

      1、鑒賞評價主旨句“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內(nèi)涵

      2、鑒賞詩中如何將無形的音樂描繪得可以感知

      3、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抓住主旨句,分析主旨句

      2、鑒賞詩中的音樂描寫

      三、教學設(shè)想

      《琵琶行》是七言古詩,篇幅較長。根據(jù)《語文教學大綱》“要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自主學習﹑研究”的精神,結(jié)合本課特點,擬先讓學生在課前仔細閱讀課文,了解故事梗概,整體感知全詩,然后用一節(jié)課的時間,采用學生分組討論﹑教師點撥歸納的辦法,實現(xiàn)教學目標。至于音樂描寫,則用播放《老殘游記》中王小玉說書那一段的錄音并加以點評的方法來完成。

      四、課前準備

      學生方面:

      1、認真閱讀詩前小序,并跟詩對照,把彼此對應(yīng)的部分畫出來。

      2、概括每節(jié)詩的內(nèi)容。

      3、思考三個問題,并寫出答案:

     、盼易钕矚g的人物是誰?為什么?

     、莆易钕矚g的句子是哪一句?為什么?

     、俏易钕矚g的段落是哪一段?為什么?

      教師方面:

      1、準備高三冊語文朗讀帶⑵;

      2、錄制《老殘游記》中王小玉說書磁帶一盤。

      五、教學過程

     、鍖胄抡n

      播放語文磁帶《琵琶行》,為鑒賞課文創(chuàng)造氣氛。

      ㈡研讀課文

      1、教師指定學生找出詩前小序與詩歌對應(yīng)內(nèi)容并歸納。

      2、指定學生概括每節(jié)詩的內(nèi)容,教師歸納:

     、贊£柦吢勁;

     、诮鸟雎犈们

     、劢杏致犐硎揽啵

     、芡∠鄳z感慨多;

     、菰俾勁们嗌罎。

      3、按照就近組合的原則,學生每四人一組,討論“我最喜歡的人物”。教師歸納:詩中刻畫了兩個人物形象,一個是琵琶女,一個是詩人自己。

      琵琶女:少年時色藝超群,紅極一時;晚年時年長色衰,寂寞凄涼。

      詩人:左遷前朝廷諫官;左遷后江州司馬,凄涼郁悶。

      兩個人物,身份不同,遭遇相似,學生喜歡哪一個,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4、分組討論“我最喜歡的`句子”。討論中,教師應(yīng)適時引導。學生的回答,可能是“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句;可能是“此時無聲勝有聲”句;可能是“春江花朝秋月夜”句。遇到這種情況,教師應(yīng)首先肯定,分析這些句子好在哪里,但不深究,然后巧妙及時地將討論引導到主旨句—“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上來。

      詩人與琵琶女有許多相似點:

     、俣加谐鲱惏屋偷牟拍埽ㄒ粋是譽滿京華的名藝人,一個是才華橫溢的大詩人);

     、诙加杏蓸s至衰的不幸遭遇(一個年長色衰嫁商人,一個直言敢諫遭貶謫);

     、鄱加杏删┏橇髀渲龄柕墓餐(jīng)歷。

      詩人從自己與琵琶女相似的遭遇中,發(fā)出同病相憐的感慨。

      5、分組討論“我最喜歡的段落”。注意事項與前一點相同。教師歸納:本詩音樂描寫非常成功。詩人分兩個階段描寫琵琶女的演奏。第一階段:演奏一般曲子,表現(xiàn)琴聲“有情”。這一階段,詩人直接講感受,他聽出了琴聲的抑郁悲傷。第二階段:演奏名曲,表現(xiàn)技法高超。這一階段,詩人調(diào)動多種藝術(shù)手法寫出琴聲的變化。共寫了三個樂段。

      第一樂段,兼用比喻和摹聲,表現(xiàn)琴聲的急切愉快;

      第二樂段,用花底鶯語的間關(guān)聲作比,表現(xiàn)琴聲的輕快流暢;

      第三樂段,用“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作比,表現(xiàn)琴聲的熱烈緊張。

     、邕w移訓練

      用鑒賞本課音樂描寫的方法賞析王小玉高超的歌唱藝術(shù)。

      播放《老殘游記》中王小玉說書一節(jié)磁帶。學生分組討論。教師歸納:《老殘游記》描寫音樂,也是由作者直接講出自己的感受,并大量使用比喻,極力形容唱腔的美妙。與《琵琶行》相比,《老殘游記》寫旋律的變化更復(fù)雜:“初不甚大”—“越唱越高”—“拔一個尖兒”—“極高的地方”“回環(huán)轉(zhuǎn)折”—“又高一層”—“接連三四疊”“節(jié)節(jié)高起”—“陡然一落”—“愈唱愈低”“愈低愈細”—“聽不見”—“聲音從地底下發(fā)出”—“忽又揚起”—“無限聲音俱來并發(fā)”—“霍然一聲,人弦俱寂”。

     、璨贾米鳂I(yè)

      就《梁!坊颉抖吃隆穼懸欢蚊枋鲆魳返奈淖,200字左右。

      提示:反復(fù)聽取《梁祝》或《二泉映月》,運用比喻或摹聲等手法,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要寫出悲愁傷感的意味來。

      附:板書設(shè)計

      1、音樂描寫

      第一階段:演奏一般曲子詩人直接感受—抑郁悲傷

      第第一樂段:比喻摹聲—急切愉快

      第二階段:演奏名曲第二樂段:鶯語間關(guān)—輕快流暢

      第三樂段:銀瓶鐵騎—熱烈緊張

      2、主旨句: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譽滿京華的名藝人

      都有出類拔萃的才能

      才華橫溢的大詩人

      年長色衰嫁商人

      都有由榮至衰的不幸遭遇

      直言敢諫遭貶謫

      都有由京城流落至潯陽的經(jīng)歷

      高二語文《琵琶行》教學設(shè)計 4

      【設(shè)計意圖】

      1、賞析作者描寫音樂的高超技巧。

      2、領(lǐng)悟詩人與琵琶女感情的共鳴點。

      3、背誦全詩,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

      【設(shè)計提要】

      1、描寫琵琶樂時,詩人成功地運用了一連串的比喻,使讀者如聞其聲,如見其形,不僅調(diào)動了讀者的聽覺和視覺,而且能激發(fā)讀者的聯(lián)想和想象。

      2、“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表達了詩人對琵琶女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巴翘煅臏S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碑a(chǎn)生共鳴,點明題旨。

      【設(shè)計實施】

      一、先讓學生欣賞一段琵琶曲,然后依勢將學生引入《琵琶行》

      點撥:在白居易生活的時代,有一句流行語“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就是指他的名作《長恨歌》和《琵琶行》!靶小保纸小案栊小,是樂府歌辭的一種體裁。它源于漢魏樂府,是樂府曲名之一。

      二、讓學生自由地誦讀全詩,讀出其中的感情來

      三、配樂示范背誦全詩

      四、課文賞析

      1、賞析第一段:潯陽江邊聞琵琶。

      提問:第一段在全詩中有何作用?

      點撥:“潯陽江頭夜送客”,交代了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再用“楓葉獲花秋瑟瑟”渲染出一種悲涼訴氣氛,為全詩定下了基調(diào)。“主人”四句,寫?zhàn)T別時的凄涼情景!芭e酒欲飲無管弦”,“醉不成歡慘將別”,一個“慘”字點出了凄涼環(huán)境。最后借江邊月影,烘托出主客相對無言,黯然神傷的心情!昂雎劇眱删鋵鋈粋鱽淼呐寐曈迫簧裢,從感情上由憂轉(zhuǎn)喜,引起下文。

      2、賞析詩人是如何將“仙樂”繪聲繪色地表現(xiàn)出來的。

      點撥:詩人運用一連串的比喻來寫虛渺飄忽,過耳即逝的無形的音樂,用音強、音高、音色、節(jié)奏,旋律各不相同的十多種聲音來比喻四根琴弦所發(fā)出的不同樂聲:“如急雨”“如私語”“鶯語花底”“泉流冰下”“冰泉冷澀”“銀瓶乍破”“刀槍鳴”“如裂帛”等等,使讀者如聞其聲,如見其形,不僅調(diào)動了讀者的聽覺和視覺,而且能激發(fā)讀者的聯(lián)想和想象。此外,還用“嘈嘈”“切切”等象聲和“間關(guān)”“幽咽”等雙聲詞來描摹琵琶聲,更增加了詩歌語言的音樂感。一曲雖終,而回腸蕩氣、驚心動魄的音樂魅力,卻并沒有消失。詩人又用“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的環(huán)境描寫作側(cè)面烘托,給讀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廣闊空間。

      3、詩人與琵琶女的感情是怎樣產(chǎn)生共鳴的?

      點撥:詩人聽完琵琶曲,了解了琵琶女的身世后,不由自主發(fā)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磥砼门羧赵诰┏抢铩扒T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的.情況和作者被貶以前的情況有相通之處。同樣,他被貶以后的處境和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婦”以后的處境有類似的地方。

      4、賞析最后一段。

      點撥:“我”的訴說,反轉(zhuǎn)來又撥動了琵琶女的心弦,當她又一次彈琵琶的時候,那聲音更加凄苦感人,因而反過來又激動了“我”的感情,以至熱淚直流,濕透青衫。

      5、在前面賞析時,一邊賞析,一邊引導學生背誦。最后在音樂聲中,全班齊誦課文,再次體味詩的韻味。

      五、課外擴展:賞析蘇軾的一首寫琵琶聲的詞《水調(diào)歌頭》

      昵昵兒女語,燈火夜微明。恩怨爾汝來,彈指淚和聲。忽變軒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氣,千里不留行;厥啄涸七h,飛絮攪青冥。眾禽里,真彩鳳,獨不鳴。階攀寸步千險,一落百尋輕。煩子指間風雨,置我腸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推手從歸去,無淚與君傾。

      高二語文《琵琶行》教學設(shè)計 5

      教學目標:

      1、了解琵琶女的的涼身世和詩人貶職失意的苦悶心情,琵琶女的飄零身世和詩人宦途潦倒,溝通了彼此的感情渠道,控訴了封建社會摧殘人才的黑暗現(xiàn)實。

      2、賞析這首詩的音樂美、意境美。領(lǐng)會運用多種手法描繪音樂形象,運用環(huán)境描寫渲染氣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寫作特點。

      3、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和朗讀背誦能力。

      教學重點:

      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寫聲音的高超技法。

      2、引導學生從對物身世命運的分析中解讀作品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3、背誦全詩。

      教學過程:

      一、寫作背景

      白居易生活在由盛轉(zhuǎn)衰的中唐時期。當時的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很尖銳,外族不斷入侵,自安史之亂后,國內(nèi)連年戰(zhàn)亂,民不聊生。朝廷宦官專權(quán)跋扈,藩鎮(zhèn)割據(jù)作亂,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朋黨之爭日益加劇,整個社會的政治經(jīng)濟日漸衰微,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白居易早年避亂江南,接近人民,對政治的混亂,人民的疾苦深有感受。他為官有“兼濟天下”之志。元和三年(公元808年),白居易擔任左拾遺(諫官),多次向唐憲宗上書,提出一系列改革時弊的.措施,同時他又寫了揭露黑暗政治,反映人民疾苦的《新樂府》、《秦中吟》等諷喻詩,結(jié)果觸犯了掌握軍政大權(quán)的豪門貴族,引起唐憲宗和一些權(quán)臣的惱恨。元和九年被改任太子左贊善大夫這一閑職。

      元和十年,平盧節(jié)度使李師道派人殺了宰相武元衡,向中央政權(quán)示,白居易認為這是重大“國恥”。激于義憤,他率先上疏“急請捕賊,以雪國恥”。但都被權(quán)貴們加上“越職奏事”的罪名,又造謠誣蔑說,白居易的母親因看花墜井而死,而白居易卻作賞花詩,新井詩,“有傷明教”,于是貶為江州刺史,繼而又貶為江州司馬(九品小官)。白居易獲罪的真正原因主要是他寫的針砭時弊的諷諭詩,正如他自己所說,“始得名于文章,終得罪于文章”。

      對于這次遭貶,詩人既感傷又憤慨。到江州后一年的生活更使他感受到社會世態(tài)炎涼,他有滿腔的怨憤無處傾訴。這首詩是詩人貶職到江州的第二年(元和十一年)秋天寫的,當時詩人45歲。

      《琵琶行》的“行”是古詩的一種體裁,統(tǒng)稱“歌行體”。它的特點是“篇無定句,句無定字”,音節(jié)、格律比較自由,句法長短不一,富于變化。唐以后,歌行一般用五、七言古詩體裁。

      二、整體感知

      1、 聽朗讀錄音,注意下列字的讀音。

      賈(gǔ) 恬(tián) 謫(zhé) 思(sì) 霓裳(cháng) 六幺(yāo) 嘈嘈(cáo) 間(jiān)關(guān) 蝦(há)蟆(má) 名屬(zhǔ)教坊(fāng) 綃(xiāo) 鈿(diàn) 篦(bì) 嘔(ōu)啞(yā)嘲(zhāo)哳(zhā)

      2、學生默讀全詩,然后用一句話概括名段內(nèi)容。

      第一段寫潯陽江頭夜送客;第二段寫江心聆聽琵琶曲;第三段寫江心自訴身世苦;第四段寫同病相憐感慨多;第五段寫重聞琵琶青衫濕。

      三、講析小序

      1、請學生朗讀小序。

      2、請學生口譯小序,教師提示注意以下詞句。

      左遷:貶官降職。古代以右為尊,以左為卑,所以把貶官降職叫“左遷”。

      明年:第二年。

      錚錚然有京都聲:音調(diào)清脆動聽,有京都流行樂曲的聲調(diào)。錚錚,金屬相擊聲,這里形容弦聲清脆。

      倡女:“倡”通“娼”。這里指歌妓。

      命酒:吩咐擺酒席。命,動詞,叫,吩咐,命令。酒,名詞用作動詞,擺酒席。

      憔悴:臉色黃瘦。

      轉(zhuǎn)徙:不斷轉(zhuǎn)換地方,遷移居處。

      恬然自安:心境平靜,自覺安適。恬然,平靜坦蕩地。

      斯人:這個人,指琵琶女。

      是夕始覺有遷謫意:這天晚上才感覺到有被貶的不愉快的意味。謫,降職外調(diào)。

      因為長句:就寫了一首長詩。因,連詞,于是,就。為,動詞,寫,作。長句,指七言詩。

      凡六百一十六言:共計六百一十六個字。凡,共計。言,字。

      命曰:命,動詞,取名,叫它。

      3、請學生概述小序的內(nèi)容及作用。

      明確:詩前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扼要地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經(jīng)過,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和作者的心情。

      小序的作用:說明了寫這首長詩的原因和命名,定下了全詩凄切傷懷的感情基調(diào)。本詩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濃的長篇敘事詩。

      4、小序和詩歌哪些段落分別照應(yīng)?

      明確:“明年秋,……錚錚然有京都聲”和第1自然段照應(yīng)!皢柶淙,……轉(zhuǎn)徙于江湖間”和第2、3自然段照應(yīng)!坝璩龉俣,……是夕始覺有遷謫意”和第4自然段照應(yīng)。

      5、小序中說“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對此,你有何看法?

      明確:“恬然自安”者,是話中有話,實際是說遭受貶謫的苦悶始終縈繞心頭,一直無法自安,而“遷謫意”當然也不是“是夕”才感受到的。這兩句反話,既是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抑郁憤慨之情,也是強調(diào)這次與琵琶女偶然相遇的事件給他的感受之深,是扣住“同是天涯淪落人”來說的。

      四、賞析詩歌第1段。

      1、學生朗讀第1段,教師提示下面詞句。

      潯陽江:今江西省九江市北面的一段長江,因臨近潯陽,故古稱潯陽江。

      主人下馬客在船:這一句是互文,意思是主人和客人都下了馬,登上船。

      2、作為敘事詩的開頭,這一段都寫了什么內(nèi)容?這段中景物描寫的作用是什么?請用詩句中的一個字概括這一段所渲染的氣氛特點。

      明確:這一段是全詩的引子,交代了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引了了琵琶聲。

      頭兩句寫江頭送客,正當秋夜,楓葉如丹,荻花飄白,風聲瑟瑟,這就烘托了一種惆悵惜別的悲涼氣氛。

      中間四句寫船中餞別,“舉酒欲飲無管弦”為琵琶女的出場埋下伏筆,并和后文“潯陽地僻無音樂”照應(yīng)。在無管弦的寂寞中飲酒,自然“醉不成歡”酒喝得雖多,卻不成歡,言外之意是心情郁悶,一個“慘”字不但渲染出氣氛的特點,而且含蓄地吐露了詩人的悲抑心情。而船外則是江面茫茫,月影沉壁。詩人的離情別緒,有如荒江冷月。這些景物描寫不僅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而且也為琵琶女的出場創(chuàng)造了環(huán)境氣氛。

      最后兩句用“忽聞”造成語氣的強烈轉(zhuǎn)折,未見其人先聞其琵琶聲,用水上傳來的琵琶聲打破了寂寞、郁悶和凄清。用“主人忘歸客不發(fā)”突出琵琶聲的藝術(shù)魅力,感情由悲抑轉(zhuǎn)為驚喜。

      這種氣氛可用詩中的一個“慘”字加以概括。

      五、作業(yè)

      背誦第1自然段。

      高二語文《琵琶行》教學設(shè)計 6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白居易及行這種文學體裁;

      2、領(lǐng)會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具體內(nèi)涵;

      3、體會詩中音樂描寫的美好意境;

      4、背誦全詩。

      【教學重點】

      1、領(lǐng)會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體會詩中的出色音樂描寫。

      【教學難點】

      感知詩中音樂描寫的美好意境。

      【教學準備】

      錄音機、樂曲《春江花月夜》。

      【教學時數(shù)】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

      音樂是一種無形的東西,看不見,摸不著。它不像藍天白云、飛禽走獸、山峰河流那樣可視可感。如何才能把這難以捉摸的音樂用文字表現(xiàn)出來呢?唐代詩人白居易的《琵琶行》是描寫音樂的典范,自唐以來歷詠不衰。今天,我們就一起聆聽這美妙的音樂。(板書課題及作者。)

      二、了解作者及“行”這種體裁

      學生閱讀相關(guān)資料。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指定六位同學依次朗讀序文和全詩,每人讀一段,并正音。

      2、小聲播放樂曲《春江花月夜》,教師有感情地背誦全詩。

      3、把握詩歌內(nèi)容:

      學生快速默讀詩序文和全詩,把彼此對應(yīng)的部分找出來。

      明確:序文的第二句(“明年秋……錚錚然有京都聲”)跟詩的第一段對應(yīng);第四、五句(“問其人……轉(zhuǎn)徙于江湖間”)同詩的第二、三段對應(yīng);第六、七句(“予出官二年……命曰《琵琶行》”)跟第四段對應(yīng)。

      四、作業(yè)

      反復(fù)讀全詩。

      第二課時

      一、鑒賞詩歌

      1、提問:詩中幾次寫到琵琶女的演奏?

      明確:詩人三次寫到琵琶女的演奏。第一次暗寫,琵琶女沒有出場,她的演奏是詩人和他的客人聽到的。第二次明寫,琵琶女出場,應(yīng)詩人邀請而演奏。第三次仍是明寫,但寫得簡略。

      2、賞析琵琶女的第一次演奏:

     、 學生自由朗讀詩的第一段。

     、 學生思考:琵琶女第一次演奏的曲子是什么,文中沒有明確交代,同學們能判定出是哪種基調(diào)嗎?有什么理由?

      明確:它的基調(diào)是悲涼的,理由有二:

      一是琵琶女在這“繞船明月江水寒”之際,顯然是以此來排遣獨守空船的寂寞感,

      二是它確實打動了“慘將別”中的主客的心,加重了離愁,以致“主人忘歸客不發(fā)”。其余寫秋江月夜的蕭瑟景象,寫?zhàn)T別酒宴的悲傷氣氛,都是烘托它的'。

     、 學生有感情地背誦第一段。

      3、賞析琵琶女第二次演奏的情景:

     、 學生齊聲朗讀課文的第二段。

      ⑵ 學生思考:琵琶女的第二次演奏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

      明確:

      琵琶女的第二次演奏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轉(zhuǎn)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寫琵琶女演奏之前調(diào)弦,并已進入樂曲的境界中。

      第二階段(“弦弦掩抑聲聲思……說盡心中無限事”)寫琵琶演奏大概根據(jù)當時心緒選定的一支曲子,寫出了琵琶女的技藝的嫻熟。

      第三極端(“輕攏慢捻抹復(fù)桃……四弦一聲如裂帛”)寫琵琶女演奏名曲《霓裳羽衣曲》和《六鄉(xiāng)》。

     、 學生思考:作者分幾個樂段寫琵琶女演奏名曲《霓裳羽衣曲》和《六么》?每一個樂段的內(nèi)容是什么?詩人是用怎樣的手法來表現(xiàn)樂曲情調(diào)的?

      明確:作者分四個樂段寫琵琶女演奏名曲《霓裳羽衣曲》和《六么》。

      第一樂段兼用比喻和摹聲分寫大弦和小弦,二者交錯進而有“大珠小珠落玉盤”之聲,表現(xiàn)了急切而愉悅的情調(diào)。

      第二樂段用花底鶯語的間關(guān)之聲作比,再著一個“滑”字,使讀者覺察到旋律變得輕快流暢了;接著又逐漸緩慢下來,仿佛進入了半終止狀態(tài)──這“無聲”的音樂又使讀者去尋味“憂愁暗恨”,并期待著變化的到來。

      第三樂段一開始就是“銀瓶乍破水漿迸”,這是高潮到來的信號;它發(fā)展得很快,接著就出現(xiàn)了“鐵騎突出刀槍鳴”的熱烈而緊張的場面。第四樂段寫樂曲的終止,寫出了琵琶樂曲終止時的特點,跟鋼琴曲子最后用主和弦終止全曲一樣具有顯著的藝術(shù)效果,使聽眾繼續(xù)沉浸在樂曲的境界里。

     、 本段用“東舟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結(jié)尾,有什么作用?

      明確:小側(cè)面烘托,說明周圍船上的人們都沉浸在“余音繞梁”的境界中。

     、 學生有感情地背誦第二段。

      4、賞析琵琶女的第三次演奏:

      ⑴ 學生默讀三至五段。

     、 琵琶女第三次演奏的調(diào)子如何?理由是什么?

      明確:調(diào)子悲涼,與《霓裳》、《六么》不同,從“滿座重聞皆掩泣”和“江州司馬青衫濕”可看出。

     、 作者寫琵琶女第三次演奏的方法同第二次有什么不同?

      明確:第二次作者用比喻、摹聲等修辭手法從正面寫音樂的藝術(shù)境界。第三次作者從側(cè)面寫音樂的藝術(shù)效果。

      二、比較閱讀李賀《李憑箜篌引》

      三、作業(yè)

      1、背誦全詩;

      2、找白居易其他詩歌作品,如《長恨歌》。

      高二語文《琵琶行》教學設(shè)計 7

      教學目的

      1,指導學生順暢地誦讀全詩并當堂背誦第二節(jié);

      2.感受“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悲劇美;

      3.感知詩中音樂描寫的美好意境,體會敘事詩的抒情藝術(shù)。

      教學程序

      一、激趣導入

      由“高山流水”的知音故事導入。

      二、誦讀鑒賞:

      (一)范讀全詩,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二)討論精講,點撥要點

      1.《琵琶行》是一首敘事詩,敘了什么事?詩人謫居江州,月夜送客江邊,巧遇琵琶女之事。

      2.通過敘事塑造了哪幾個人物形象?共同點?琵琶女和詩人自己!巴翘煅臏S落人”。

      3.“淪落”的具體情況是怎樣的?(引導學生用原詩文回答,齊讀相關(guān)詩句,感受“淪落”之情)

      1)讀序與第三節(jié)相關(guān)部分,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與心境。當年:艷蓋群芳,藝壓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歡笑;而今:年老色衰,門前冷落,委身商人,獨守空船。京倡商婦怨

      2)讀P53注釋②、序、第一節(jié)與第四節(jié)相關(guān)部分,了解詩人的遭遇與心境。

      當年:詩酒流連,絲竹不絕,高朋滿座,其樂融融;而今:謫居臥病,有酒無樂,送客慘別,其情凄凄。京官謫官恨

      4.“相逢何必曾相識”,是什么使素不相識、萍水相逢的詩人和琵琶女聯(lián)系在一起?音樂(琵琶聲)。

      一個獨守空船,借樂訴怨;一個送客江頭,有酒無樂。一個善彈,一個善聽,演繹出一出千古傳誦的知音故事。這正如潯陽樓楹聯(lián)所言:楓葉四弦秋,棖(chéng,觸動)觸天涯遷謫恨;潯陽千尺水,句(gōu,勾)留江上別離情。

      5.音樂是溝通詩人與琵琶女情感的橋梁,全詩寫音樂寫了幾個回合?

      三個回合:一聞琵琶(第一節(jié))邀相見,再聞琵琶(第二節(jié))訴淪落,三聞琵琶(第五段)青衫濕。

      6.是什么樣的琵琶聲竟然有如此吸引力和感染力呢?

      1)一聞琵琶是什么樣的聲音,不知道,但可以從兩人當前的心境中猜想到它的基調(diào):悲涼哀怨。理由有二:琵琶女在“繞船月明江水寒”之際,顯然是借彈琵琶來排遣獨守空船的寂寞感; “醉不成歡慘將別”的主、客的情緒受到觸動,加重了離愁,以至“主人忘歸客不發(fā)”。

      2)一聞琵琶聞聲不見人,二聞琵琶見人再聞聲。第二節(jié)是重點精彩詩節(jié),濃墨重彩地描寫了琵琶女的出場、彈奏情形和樂聲變化。(分層導讀,達到背誦)

      ①找出描寫琵琶女出場的名句,體會琵琶女的形象特征。琵琶女出場,舉止端莊,神態(tài)含羞,似有滿腹辛酸心事。

     、谡b讀描寫彈奏情形的詩句,分析描寫內(nèi)容和表現(xiàn)力。調(diào)弦定音,非同凡響,聲中含情;信手續(xù)彈,聲聲含悲,心事無限;彈奏名曲,技藝高超。雖沒有具體描寫樂聲,卻為下面具體描寫樂聲做好了鋪墊。

     、坭b賞具體描寫樂聲的詩句:詩人是用什么手法來描寫樂聲的?

      借助語言的`音韻摹聲,兼用比喻、通感加強其形象性。對照注釋,結(jié)合作比事物特點,體會比喻所表現(xiàn)的樂聲特點;依據(jù)樂聲特點體會樂曲的發(fā)展變化和琵琶女的感情。(試畫曲線圖示樂曲發(fā)展變化)旋律變化,心潮起伏。

      樂聲造像:琵琶女身懷絕藝,心懷哀怨。

      3)三聞琵琶,為何“凄凄不似向前聲”,詩人“淚濕青衫”?琵琶女聽到詩人傾訴后,既悲自己的漂流淪落,又悲詩人的被貶遭際,所以樂聲更凄悲;詩人由琵琶女的傾訴,想到自己的被貶,既悲琵琶女的悲涼身世,又悲自己的謫居荒僻之地,所以淚濕青衫。兩人感情更加相通,達到了相融。

      三、整合小結(jié),強化感受

      全篇寫音樂三個回合:一聞樂,聞聲不見人,情相觸;再聞樂,見人再聞聲,情相通;三聞樂,知人重聞聲,情相融。琵琶聲中塑造出詩人自身橫遭貶謫、抑郁寡歡的形象,琵琶女漂流淪落、凄苦哀怨的形象;青衫淚中表現(xiàn)出詩人與琵琶女“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平等心情。(“江州司馬,青衫淚濕,同在天涯。作者與琵琶演奏者有平等心情。白詩高處在此,不在他處!薄珴蓶|《讀注釋唐詩三百首》批語)

      讀《琵琶行》有感:人生難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難覓。伯牙操琴遇子期,高山流水韻依依。樂天潯陽聞琵琶,相逢何必曾相識。寄語天涯淪落人,莫愁前路無知己。附板書設(shè)計:白居易

      琵琶聲——盡訴心中悲悱情青衫淚——同是天涯淪落人風物意——一枝一葉總關(guān)情

      高二語文《琵琶行》教學設(shè)計 8

      教學目標:

      1、學生自讀課文,可以敘述詩歌的基本內(nèi)容。

      2、理解作品的創(chuàng)作過程。

      3、可以利用琵琶女和詩人的身世對比分析內(nèi)容。

      教學重難點

      1、理解作品的創(chuàng)作過程。

      2、琵琶女和詩人的身世對比。

      教學方法:

      自讀、朗讀、點撥、研習。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語

      前幾節(jié)課我們學的都是一些短小的抒情性詩歌作品,今天我們學習一首長篇敘事詩,白居易的《琵琶行》。

      教師板書:《琵琶行》 白居易

      二、朗讀小序

      請一位同學朗讀序言。目的是從序言中了解詩人創(chuàng)作作品的緣由。

      三、分析內(nèi)容

      1、作者創(chuàng)作《琵琶行》的由來。

      詩人創(chuàng)作這首長詩的目的是什么?文中的小序里說“歌以贈之”,要贈送給琵琶女。那為什么要贈送給她?這里有兩個原因,一個是自己從她那里聽到了美妙的音樂,這是久違的事情。因為文中說“京都聲”,這是作者喜歡聽的京城流行的樂調(diào);又說“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又說“舉酒欲飲無管弦”,這些琵琶女都一一滿足了她。另一個原因是琵琶女的身世與自己相似,流露出了同病相憐的情緒。詩中說“感斯人言,始覺有遷謫意”。

      所以贈送她長句,一是為了表達感謝,二是為了安慰彼此的情緒。

      這是詩人單方面的思緒,那琵琶女對詩人如何?對于詩人的情緒流露,琵琶女內(nèi)心有沒有觸動?有。琵琶女的反應(yīng)是“感我此言良久立”。這里的“此言”指什么?詩中說“如聽仙樂耳暫明”“為君翻作琵琶行”,概括地講就是身世的認同和音樂的贊賞。良久立之后琵琶女的反應(yīng),“卻坐促弦弦轉(zhuǎn)急,凄凄不似向前聲”。這樣一來兩個人欣慰的是他鄉(xiāng)覓知音,還有知音之外情緒的共鳴。

      教師板書:知音 共鳴

      而這種知音和共鳴,用詩中的一句話來說就是:同是天涯淪落人。

      教師板書:同是天涯淪落人

      2、“淪落人”的敘說

      一是琵琶女的身世。

      教師板書:琵琶女

      請一位同學讀相關(guān)琵琶女的詩句,其他同學概括她的'身世。

      如:開始生活環(huán)境優(yōu)裕,演奏技藝高超,容貌嬌美,受人捧愛;后來年長色衰,嫁作商人,生活孤獨。

      既然我們說“淪落”,那身世前后肯定會形成對比,都是前面好后面不好的沒落,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那琵琶女的前后形成了怎樣的對比?

      京城——九江 貌美——色衰 捧愛——冷落

      年少——商人 歡樂——孤獨

      請同學們一起讀相關(guān)詩句,體會琵琶女的身世。

      二是青衫男的身世。

      教師板書:青衫男

      這個語言具有網(wǎng)絡(luò)風格,但在這里并不是戲謔詩人的說法,而是設(shè)想詩人現(xiàn)在并不會把自己作為一名官吏,而是作為一個與琵琶女有著相似命運的人,都是有著相似命運的淪落人。

      請一位同學來讀有關(guān)詩人身世的詩句,其他同學概括。

      如:辭別帝京,謫居九江,臥病潯陽,住地陰濕,風景單調(diào),孤苦伶仃。

      同樣可以形成身世的前后對比:

      帝京——潯陽 健康——臥病 繁華——偏僻

      絲竹——村笛 酬酢——獨傾

      請同學們一起朗讀有關(guān)詩人身世的詩句。

      以上就是淪落人的各自的身世命運,但作者說“同是天涯淪落人”,那“同”在哪里呢?

      都是由京城流落到了偏僻的地方;都是身體受到了損傷;歡樂的往事都變成了郁悶和孤獨;當年的男女主角都已經(jīng)失去了位置。

      那么兩個人內(nèi)心的郁結(jié)主要在于哪里呢?概括地講,現(xiàn)在身世獲得共鳴的同病相憐的主要精神上的孤獨。為什么這樣說呢?在詩中可以看出他也有朋友作陪也有酒有菜,那為什么對琵琶女這樣鐘情呢?為什么只有琵琶女能夠引起自己的共鳴呢?因為琵琶女明顯地在抱怨自己獨守空船,對自己人生經(jīng)歷的落差而遺憾。詩人了解了琵琶女的身世后,才發(fā)現(xiàn)自己其實也很孤獨。他處處流露出的是潯陽城環(huán)境的艱苦,沒有音樂的滋養(yǎng)。他們都注重的是精神快樂。眼前的朋友并不能派遣他的孤獨。主要在于他和她身世的相似,都是同病之人。

      另外也可以設(shè)想,如果這個故事是真的也就罷了,如果是作者虛構(gòu)出來的,那作者的用意是什么呢?還是為了訴說身世淪落的悲苦,渴望尋得知音得到理解的精神孤獨。

      教師板書:精神孤獨

      3、揣測音樂的情緒流露

      以上是詩人的心聲,也是琵琶女的想法。詩人渴望有人理解自己,琵琶女也同樣如此。那么琵琶女渴望理解的表達方式是什么?音樂,就是琵琶聲。那詩人能理解她的琵琶聲嗎?能。依據(jù)是為她寫歌詞,而且在詩中對她的音樂進行了細致的描繪。

      那么詩人聽了幾次琵琶女的彈奏?兩次。兩次的感受相同嗎?不同。第一次聽后“嘆息”,第二次“掩泣”。程度上來講,第二次音樂對他的觸動最大。那他描寫琵琶女彈奏的音樂時,是第幾次聽到的情形?第一次。為什么不寫第二次的情形?也許是因為人的感情在失去控制的時候,其實是沒有感情的,只是一種情緒的宣泄。如嚎啕大哭也許并不會比偷偷掉淚的感情有厚度。

      但我們知道作者寫這些文字的時候,在描繪琵琶女彈奏的時候,其實已經(jīng)明白了她的身世,所以他這時候回憶音樂的時候,已經(jīng)帶有了情緒的共鳴。那么我們需要做的是揣測詩人在描寫音樂過程中的情緒流露。

      思考:你能從琵琶女的音樂中聽出她的身世嗎?或者詩人自己的身世從音樂中可以得到印證嗎?如果沒有聽出來,那你聽出了什么?如果聽出來了,那么詩人是如何做到的?

      高二語文《琵琶行》教學設(shè)計 9

      教學目標:

      理解積累如“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等名句,背誦全文;

      分析白居易的性格

      通過人物的行動、語言,理解人物形象;

      學習用比喻描寫聲音變化的寫法,培養(yǎng)聯(lián)想和想象能力,感受“聲中之情” 。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方法:

      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 !堕L恨歌》纏綿悱惻 ,《琵琶行》滄海桑田。

      二、解題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還有《長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種形式,后成為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三者雖名稱不同,實則大同小異,常統(tǒng)稱“歌行”。是一種具有鋪敘記事性質(zhì)的歌辭。其音節(jié)、格律一般比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雜言的古體,富于變化。本詩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濃的長篇敘事詩。

      三、背景

      白居易的一生以44歲被貶江州司馬為界,可分為前后兩期。前期是兼濟天下時期,后期是獨善其身時期。白居易貞元二十六年(800)29歲時中進士,先后任秘書省校書郎、盩至尉、翰林學士,元和年間任左拾遺,寫了大量諷喻詩,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樂府》五十首,這些詩使權(quán)貴切齒、扼腕、變色。元和六年,白居易母親因患神經(jīng)失常病死在長安,白居易按當時的規(guī)矩,回故鄉(xiāng)守孝三年,服孝結(jié)束后回到長安,皇帝安排他做了左贊善大夫。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歲時,宰相武元衡被藩鎮(zhèn)李師道派人刺殺。白居易情急之中上疏請捕刺客,觸犯了權(quán)貴的利益,被指責越職奏事,貶為江州刺史;又進而誣陷他作《賞花》《新井》詩“甚傷名教”,再貶江州司馬。江州當時被看成是“蠻瘴之地”,加之州司馬雖然名義上是刺史的佐史,實際上是一種閑散職務(wù),這對白居易來說是一種莫大的嘲弄。他的被貶其實是一樁冤案,他連遭打擊,心境凄涼,滿懷郁憤。次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創(chuàng)作出這首傳世名篇——《琵琶行》。

      四、字詞

      予(yú) 倡(chāng)女 賈(gǔ)人

      荻(dí) 錚(zhēng) 憫然(mǐn)

      轉(zhuǎn)徙(xǐ) 潯陽(xún) 捻(niǎn)

      抹(mǒ) 挑(tiǎo) 六幺(yāo)

      舫(fǎng) 教坊(fáng) 紅綃(xiāo)

      謫居(zhé) 還獨傾(huán) 間關(guān)(jiān)

      嘔啞(ōu yā) 嘲哳(zhāo zhā)

      霓裳(nícháng) 鈿頭銀篦(diàn bì)

      五.學習“序”

      1、快速閱讀,疏通字詞

      2、思考“序”中交代了什么內(nèi)容?

      (1)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故事的經(jīng)過;(2)概述琵琶女的身世;

      (3)點明寫作動機;(4)奠定全詩的感情基調(diào):凄切傷懷

      六.錄音范讀 ,整體感知

      思考:

      1、寫了一個什么故事?

      2、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

      3、是什么把詩人和琵琶女聯(lián)系在一起?

      4、全詩共寫了幾次音樂?(連帶詩歌結(jié)構(gòu))是怎樣寫的?

      第一次 詩人送客聞琴 (暗寫、側(cè)面烘托)

      第二次 邀見、彈奏《霓裳》《六幺》(明寫、詳寫)

      第三次 感我此言“卻坐促弦”(明寫、略寫、側(cè)面烘托)

      5、哪一次音樂寫得最精彩?(轉(zhuǎn)入精讀)

      五、精讀音樂段

      (一)詩中關(guān)于音樂的描寫(第二自然段劃分層次)

      1、找出第二段中描寫音樂的八個比喻句(板書)

      音樂 特征 情感

      轉(zhuǎn)軸撥弦 和緩低沉 (序曲) 先有情

      低眉信手 聲聲思

      輕攏慢捻抹復(fù)挑 (過渡) 無限事

      1、如急雨 粗重急驟

      2、如私語 輕微委婉

      3、珠玉落盤 清脆圓潤

      4、鶯語花底 宛轉(zhuǎn)流暢

      5、冰泉冷澀 阻塞壓抑 幽愁暗恨

      6、銀瓶乍破 激越奔涌(高潮)

      7、鐵騎突出 高亢雄壯

      8、如裂帛 短促急迫(曲終)、余韻悠悠

      2、八個比喻句分別描摹了音樂的哪些特征?音樂的旋律有什么變化?

      (1)以聲喻聲,使用大家熟悉的、類似的聲音作為比喻,寫出了音樂的'五彩繽紛和疾徐抑揚的變化,使人有親耳聆聽之感。(視覺、聽覺融通——通感)

      (2)、以形摹聲(視覺角度)

      (3)、聽者與彈者情感交織

      (4)、景特描寫烘托氣氛

      描寫特色:

      A、大量運用比喻,化抽象無形為形象可感;

      B、巧用擬聲詞和疊詞;

      C、正面描摹與側(cè)面烘托結(jié)合;

      D、帶著感情去描摹音樂。

      分析鑒賞詩文的技巧:咀嚼語言,分析手法

      整體感知,品味感情

      4總結(jié)文學家寫音樂的技巧變化:

      博喻(多個比喻的使用,以聲寫聲)——通感(以形、色、光、味覺、觸覺寫聲音)——聯(lián)想、想象意境畫面(朱自清由零星的比喻發(fā)展到完整的音樂場景的描畫)

      六、人物形象分析

      七、拓展閱讀

      高二語文《琵琶行》教學設(shè)計 10

      教學目標:

      1.基礎(chǔ)知識目標:了解作者、整體感知詩的寓意;

      2.思想教育目標:了解李白的放達;

      3.能力培養(yǎng)目標:結(jié)合詩歌內(nèi)容講解誦讀要求。

      教學重點:

      誦讀。

      教學難點:

      誦讀要求。

      教學時數(shù):

      兩課時

      教學過程與步驟:

      一、導語設(shè)計:

      提起李白,我們最熟悉的莫過于“床前明月光”了,那里有真摯的感情,有清麗的詞句,但我們也許只感到它的優(yōu)美,并不覺得有什么出奇,因為同樣意境的語句,在其他人的詩里同樣可以讀到。再后來,讀的詩越來越多了:“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綸送我情”、“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體濃”… …也許從這里我們開始驚詫于他才思的綺麗,那些打破常規(guī)而有無比妥帖的形容譬喻,他是如何想出來的?他的字里行間,果然帶有一股飄忽飛逸的神仙氣息。大家還記不記得高二時我們學的《夢游天姥吟留別》?哪有通篇記述夢境的?人間哪有這般的山水?而李白所用的哪里是人間的言語!他的句子沒有任何格律的束縛,有的是《詩經(jīng)》似的端雅,有的是《山鬼》的激越。他逸興遞飛,豪氣縱橫,像天上的云氣;他神飛八極,自由馳騁,像原野的奔馬。在他的詩里,在他的夢里,李白抖去了一切凡世的塵土,完全恢復(fù)了他仙人的姿態(tài):上穿碧落下黃泉,他的神思在世界的每一度時空毫無拘束地游行。今天讓我們再次追隨詩仙,一起神游《蜀道難》。

      二、解題

      1、簡介文體知識:

      本詩是一首七言樂府詩。樂府詩是漢武帝劉徹開始設(shè)立的掌管音樂的機關(guān),任務(wù)是制定樂譜、采集歌詞、訓練樂工,以備朝廷舉行祭祀,召開宴會或舉行其他儀式時演奏。另外,還有一項任務(wù)就是采集民歌,供統(tǒng)治階級“觀風俗”。后來其含義有了變化,指一種合樂的詩歌,即“樂府詩”,簡稱“樂府”。樂府詩有廣狹兩種意義:狹義的指漢以下入樂的詩,它包括文人創(chuàng)作的和采自民間的;廣義的包括詞曲和沒有入樂而襲用樂府舊題,或摹仿樂府詩體裁的作品。今天我們學習的.這首詩就屬于后者。

      2、作者及背景介紹: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少年時代在四川度過,25歲,出三峽,泛洞庭,東游吳越,北上太原,有“大濟蒼生”之志。唐玄宗天寶九年(742年),李白奉召進京,他本想此行能夠施展才華,有所作為,但理想很快破滅了,皇帝的不重用,權(quán)臣的排擠,加之個人的傲岸不羈,一年多便被賜金放還,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轉(zhuǎn)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詩酒逍遙,最后客死安徽當涂。他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詩作,《蜀道難》《行路難》《夢游天姥吟留別》《靜夜思》《早發(fā)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藝術(shù)特色。他兼善各體詩歌,尤以古詩為精,是唐代浪漫主義詩歌的代表作家。

      對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曾有一些附會史事的說法,如以為它是諷刺唐玄宗避安史亂入蜀的,如課文注釋①等,幾乎沒有定論,同學們?nèi)粲信d趣,可以自己去考證。但有一點得到了大多數(shù)人的贊同:此詩作于天寶初年,這時正是李唐王朝由盛轉(zhuǎn)衰的前夕,詩人在表面繁榮的背后,仿佛已經(jīng)預(yù)感到潛伏著的社會危機,深感于人生道路的艱難。

      3、課題簡析:

      《蜀道難》是樂府《相和歌辭瑟調(diào)曲》舊題!稑犯忸}》云:“《蜀道難》備言銅梁、玉壘(均為蜀山名)之阻。”本篇根據(jù)這一詩題傳統(tǒng)的內(nèi)容,以雄健奔放的筆調(diào),運用夸張形容的手法,描繪了由秦入蜀道路上驚險而奇麗的山川,既寫了蜀道的艱難,又寫了人生旅程的艱難。全詩氣勢磅礴,風格豪放,表現(xiàn)了詩人杰出的藝術(shù)才能和豐富的想象力,充分體現(xiàn)了李白浪漫主義的創(chuàng)作特點。

      三、研習課文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1)誦讀課文,消滅生字詞等障礙。

     、賹W生自由誦讀,標出讀不準的字詞、讀不順的句子。

     、趯φ兆⑨尩诙握b讀,相互討論質(zhì)疑,教師巡回答疑。

      ③放錄音或教師配樂范讀課文,要求學生聽清字音,聽出節(jié)奏,把握感情基調(diào)。

      (2)內(nèi)容與形式的總理。

      學生進一步朗讀,勾畫過渡性的語句,理清思路,完成課后練習二。

      這首詩以“蜀道難”的“難”為核心,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線索,抓住各處山水特點來描寫,以展示蜀道之難,表達了對當時社會的隱憂微愁。

      2、具體研習,突出重難點。

      (1)按照詩人的思路和所寫的情景,全詩大致可分為幾個層次?

      明確:全詩可分為三個層次。

      開頭到“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為第一層。這是從歷史上秦蜀阻塞的角度,極寫蜀道隔絕之久與開辟之難。

      “上有六龍會日之高標”到“使人聽此凋朱顏”為第二層,從現(xiàn)實山勢高危的角度,極寫蜀道度越之難。

      (2)“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這句詩有什么含義?它重復(fù)出現(xiàn)三次各有什么作用?

      這首詩以主旨句“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貫穿始終,已經(jīng)顯示了它的詠嘆基調(diào)。統(tǒng)觀全詩,詩人之嘆有三:一嘆蜀道之高,二嘆蜀道之險,三嘆蜀中戰(zhàn)禍之烈。這三嘆其實也蘊含在詩人的具體描寫和抒情直白中。例如“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這是嘆蜀道之高,因為黃鶴之飛至高,猿猱動作最靈,二者皆不得過,人又何能翻越?再如“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這是嘆蜀道之險,用勸游者的口吻寫出,意味尤為深長。又如“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這是嘆蜀中戰(zhàn)禍之烈,又與開頭的“噫吁巇,危乎高哉“一句照應(yīng),顯得意味深長。主旨句的第三次出現(xiàn)結(jié)束了全詩,將“蜀道難”的內(nèi)容概括無余,使讀者興無窮之嘆。

      由此可知,主旨句的反復(fù)出現(xiàn),不僅在詩的結(jié)構(gòu)上起著統(tǒng)攝、鉤連、總括的作用,而且對全詩的詠嘆基調(diào)的形成起著重要作用。

      (3)詩人怎樣來表現(xiàn)蜀道的雄奇險峻?

      明確:神話傳說:五丁開山、六龍回日——寫出了歷史上的不可逾越之險阻。

      虛寫映襯:黃鶴不得飛渡、猿猱愁于攀緣——映襯人行走難上加難。

      摹寫神情、動作:手捫星辰、呼吸緊張、撫胸長嘆、步履艱難、神情惶悚——困危之狀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古木荒涼、鳥聲悲凄——使人聞聲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蒼涼的環(huán)境氛圍,有力地烘托出蜀道之難。

      運用夸張:“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夸飾山鳳之高,絕壁之險,渲染驚險的氣氛。

      (4)全詩最后一段寫劍閣,對天寶初年的唐朝社會有什么現(xiàn)實意義?

      明確:在風光變幻,險象叢生的驚險氛圍中,最后寫到了蜀中要塞劍閣。在大劍山和小劍山之間有一條30里長的棧道,群峰如劍,連山聳立,削壁中斷如門,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歷史上在此割據(jù)稱王者不乏其人。詩人從劍閣的險要引出對政治形勢的描寫。他化用西晉張載《劍閣銘》中“形勝之地,匪親勿居”的語句,目的在于勸人引為鑒戒,警惕戰(zhàn)亂的發(fā)生,并聯(lián)系當時的社會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這既像描寫蜀道猛獸又是影射政治兇煞的雙關(guān)語句,為詩篇增添了深厚的意蘊、現(xiàn)實的內(nèi)涵。

      3、欣賞品味。分析詩歌藝術(shù)特色:

      (1)善用反復(fù):

      文中三次反復(fù)“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每出現(xiàn)一次就給讀者帶拉新的啟示,由此自然形成了以主旨句貫穿始終、內(nèi)容層層深入的格局,使人產(chǎn)生一嘆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嘆之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

      (2)豐富而神奇的想象:

      文中所想象的蜀地與其山巒、山路的情形使人覺得怵目驚心,毛骨悚然,大有見蜀山而回轉(zhuǎn)之意。

      (3)夸張到極至的技巧:(學生尋找出詩歌中的夸張語句,談出感受)

      (4)多樣的詩歌意境:

      為了表達主觀感受與目的的需要,詩歌中構(gòu)織不同的意境:高峻、宏偉、神奇、凄清、恐怖等各種意境均有描繪,而這些意境又統(tǒng)統(tǒng)表現(xiàn)一個“難”字。

      (5) 神秘的傳說:

      “五丁開山”“太陽神回車”“子規(guī)哀啼”等傳說的出現(xiàn),使全詩籠罩一種神秘氣氛,也從另一個角度表現(xiàn)出了一個“難”字。

      4、賞析詩句:

      (1)連峰去天不盈尺……砯崖轉(zhuǎn)石萬壑雷”這幾句描寫好在哪里?

      詩人先托出山勢的高險,然后由靜而動,寫出水石激蕩,山谷轟鳴的驚險場景,好像一串電影鏡頭:開始是山巒起伏,連峰接天的遠景圖畫;接著平緩地推出枯松倒掛絕壁的特寫;而后,跟蹤而來的是一組快鏡頭:飛湍、瀑流、懸崖、轉(zhuǎn)石,配合著萬壑雷鳴的音響,飛快地從眼前閃過,驚險萬狀,目不暇接,從而造成一種勢若排山倒海的強烈藝術(shù)效果,使蜀道之難的描寫,簡直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如果說上面山勢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處山川的險要更令人驚心動魄了。

      (2)“蜀道難”這樣一個難以表述的事物,李白為什么描繪得如此動人?

      李白之所以描繪得如此動人,還在于他融貫其間的浪漫主義激情。詩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對自然景物不是冷漠地觀賞,而是熱情地贊嘆,借以抒發(fā)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飛流驚湍,奇峰險壑,賦予了詩人的情感氣質(zhì),因而才呈現(xiàn)出飛動的靈魂和瑰偉的姿態(tài)。詩人善于把想像、夸張和神話傳說融為一體寫景抒情。言山之高峻,則曰:“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狀道之險阻,則曰:“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詩人從蠶叢開國說到五丁開山,由六龍回日寫到子規(guī)夜啼,天馬行空般地馳騁想像,創(chuàng)造出博大浩渺的藝術(shù)境界,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讓我們通過奇麗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看到詩人那“落筆搖五岳,笑傲凌滄州”的高大形象。

      唐以前的《蜀道難》作品簡短單薄,李白對這一樂府古題有所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他運用了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等參差錯落,長短不齊的句式,形成極為奔放的語言風格;韻腳也不斷變化,適合表現(xiàn)自由不羈的氣魄,描寫蜀中險要環(huán)境,一連三換韻腳,極盡變化之能事。這對他表現(xiàn)豐富奇特的想像和笑傲現(xiàn)實的浪漫主義精神也起到了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作用。

      5、課堂訓練。

      (1)閱讀課文,經(jīng)自由討論,完成課后練習三。

      (2)背誦這首詩。

      6、 課堂小結(jié):

      這首詩,大約是唐玄宗天寶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長安時寫的,他襲用樂府古詩,展開豐富的想象,著力描繪了秦蜀道路上奇麗驚險的山川,并從中透露了對社會的某些憂慮與關(guān)切。

      高二語文《琵琶行》教學設(shè)計 11

      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透過人物的行動、語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2、學習用比喻描寫聲音變化的寫法,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想和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寫聲音的高超技法。

      2、通過對人物身世命運的分析,解讀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導入:在今天陶淵明的故鄉(xiāng),江西九江市有一座仿唐代園林建筑,名叫琵琶亭。為什么這座占地3300平方米的園林,會以琵琶來命名呢?話還得從公元815年的一首詩說起,就是現(xiàn)在我們要學的這首《琵琶行》。

      講解:現(xiàn)在我們來閱讀一下詩前小序,概括出詩人在這首長篇敘事詩當中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學生閱讀,并回答)

      在一個深秋的夜晚,幾只客船停泊在潯陽江頭,船篷里透出微弱的燈火。岸邊楓樹上滿是紅葉,和水中盧荻的白花一起點綴著秋色。故事就這樣開場了。

      在這首長詩當中,詩人一共塑造了幾個形象?

      詩人是用哪一句詩將這兩個形象連接在一起的?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為什么白居易會發(fā)出同是天涯淪落人這樣的感嘆呢?(先閱讀3、4段)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間有什么共同的命運?(現(xiàn)在我們共同完成一個板書。)

      我們用一句話來概括一下,琵琶女以前是個才色雙絕,名動教坊的商女;如今是個年老色衰、獨守空船的商人婦。而白居易以前呢?

      白居易16歲初到長安,拿詩卷給前輩詩人顧況請教,為及見詩,只見其名,顧況便調(diào)侃道:長安百物皆貴,居大不易。等看到詩作中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一聯(lián)時,便改口說: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難。白居易的理想自然不是當個名滿天下的詩人。二十九歲,一舉成進士,三十二歲又以拔萃登科,為校書郎,三十五歲復(fù)應(yīng)制舉才識兼茂明于體用科,以第四等入選,由校書郎為幸至尉,不久入為翰林學士,又做了三年的左拾遺。十年之內(nèi),三登科第;名入眾耳,跡升清貴。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的左拾遺。在中國歷史上,向皇帝諫諍的人,理由不見得正確,目標不見得遠大,但他們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就是看到壞的,我要說;不讓我說,不可以(李敖)。為此,白居易寫下了很多令權(quán)貴寵臣變色、切齒的詩篇和奏章。如見他卻成了個臥病潯陽,潦倒他鄉(xiāng)的謫臣。一個只要受到權(quán)力的敵視或迫害,幾乎馬上就要從社會結(jié)構(gòu)和倫理關(guān)系中開除出去。

      從琵琶女和白居易前半生的跌宕來看,大家如何來評價他們,大家覺得在他們來眼里什么是最重要的。

      我們先看琵琶女,當她風頭最健的時候,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shù)。鈿頭云篦擊節(jié)碎,血色羅裙翻酒污 。王孫公子各個都湊去燒錢,琵琶女也沉醉在溫柔鄉(xiāng)中。這讓我想起,英國作家格里麥斯頓的一句話:一個美麗的女子是眼睛的天堂,錢袋的煉獄,靈魂的地獄。

      容貌就是出身,就是身份證,就是通行證,就是獲取恩寵的利器。美貌是女人最具兌換力的資產(chǎn),它可以用來換取社會地位,換取金錢,甚至換取愛情。但這份資產(chǎn)依賴于一具會逐漸衰老的軀體,所以這是一份既可利用又正在失去的資產(chǎn)。容顏的美麗,如同扳機扣動時的一道閃光,又像迅速一頓的后挫力,其短暫性是令人無可奈何的。名花再傾城傾國也有凋零的時候。千古紅顏,大浪淘沙,能在偉大的文化進程中留下點兒什么的女子,大都是與文字有些關(guān)系的。那些曾享有閉月羞花、沉魚落雁、環(huán)肥燕瘦盛譽的美女們,因為少了文化和精神的滋養(yǎng),美貌隨著韶華一去無蹤,不得不感嘆流光無情,只是庸庸碌碌地在自己的天地間消弭了如花似玉的生命。不,她們不是美,只是漂亮。而女人真正的美,卻是源于內(nèi)心,源于過人的才華,與深刻的思想。能與文字結(jié)緣的女人,往往才是最具有誘惑力的女人。

      白居易出身書香門第,自小受到的便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教育。建立功名,是文人的主旋律。白居易的終極理想自然是卿相之夢。于是長安便成了他向往的地方。公元742年,42歲的布衣李白,帶著經(jīng)天緯地的雄心,來到長安;公元745年,懷著兼濟天下的夢想,來到長安。長安是光影搖曳的舞臺,也是勇者闖蕩的天地。但并不是每個人都能摘取成功的桂冠。他們對于自身命運的不可把握,除了來自統(tǒng)治者的翻手為云覆手為雨的權(quán)力風云外,還得提防文人間的相互妒忌、告密、攻擊和迫害。

      為什么琵琶女彈奏的是宮廷名曲,而不是江南小調(diào)?這說明什么?琵琶女不滿于現(xiàn)狀,一直留戀的是過去風花雪月、紙醉金迷的賣笑生涯。舞臺是她的一半生命,失去了舞臺也就失去了一半的生命。從她的骨子里還是充滿了對商人的不滿,以至于有商人重利輕離別,前月浮陵買茶去的怨恨之言。用《霸王別姬》中那師父的不好聽的話來說:都是下九流,誰嫌棄誰呢?雖然商人算不上下九流,也是社會的平民中的最底層了,而琵琶女是賣唱的歌女,老大嫁做商人婦實在不甘心,她畢竟見過大世面。還一直是呆在當時世界上都稱得上國際大都市的長安城。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面對危機,又不斷克服危機的過程。人只有在危機中才能意識到自己的力量,這樣的人生才有活力。

      如果琵琶女彈奏的是后者,她能否引起詩人內(nèi)心的波瀾?從小序中,我們找一句最能反映詩人受音樂影響而導致情感波動的句子。(錚錚然有京都聲)

      正因為琵琶女對昔日榮光難以釋懷,正因為詩人對卿相之夢念念不忘,京都聲才使他們緊緊地連在一起。下面就讓我們通過白居易的筆來欣賞一下京都聲的魅力。

      一、形象美

      大弦嘈嘈如急雨,如急雨寫出弦音的繁密、粗重而急驟;小弦切切如私語,如私語寫出弦音的幽細、委婉;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用大珠小珠落在于盤中的'碰擊聲來摹寫交錯撥動粗弦細弦時發(fā)出的圓潤之聲;間關(guān)鶯語花底滑,用黃鶯的叫聲從花叢里傳出來比喻弦音的清脆宛轉(zhuǎn);幽咽泉流水下難,凝絕不通聲暫歇,用冰下流泉的響聲比喻樂聲的哽咽吞澀,弦音的低沉入微仿佛停止了;銀瓶乍潑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用銀瓶乍裂、水漿迸出、騎兵沖殺、刀劍齊鳴的聲音、比喻說去中間休止后的驟響,似千軍萬馬馳騁,突出琵琶聲的激越雄奇;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于人心動之時戛然而止。這些接連不斷的比喻,新鮮、貼切、動人,能使讀者體會到激揚、幽抑、喜樂、哀愁等情緒。

      二、音韻美

      音韻美是指詩人在描寫音樂時,能體現(xiàn)音樂的韻律。詩人重在從聽覺效果上模擬聲音,讓人讀起來感受到濃濃的韻味。如詩中用疊音詞弦弦、聲聲、嘈嘈、切切和雙聲疊韻詞間關(guān)、幽咽。這些詞,要么直接模擬聲音,要么使詩句增加音樂性和節(jié)奏感,加強了音樂的悅耳動聽和韻律節(jié)奏。這樣準確地繪聲擬音,就能給人以真切直觀的聽覺實感。

      三、情感美

      白居易在詩中渲染人物的情感,使讀者與情境中的人物產(chǎn)生共鳴,這是情感美的具體體現(xiàn)。在《琵琶行》中,詩人主要是通過點撥彈奏者的感情,流露出自己的感情,是讀者與之同喜,與之同悲。 轉(zhuǎn)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琵琶女試彈琵琶義蘊育著自己的情思;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琵琶女彈弦過程就是抒情過程;接下來攏挑收撥畫,這是彈奏的指法,不僅寫出琵琶女技藝的熟練,更是借彈奏過程動作的變化,寫琵琶女內(nèi)心感情的波瀾。彈者投入,聽者亦是入情,主人忘歸客不發(fā)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江洲司馬青衫濕琵琶女彈出同是天下淪落人的心聲,引起詩人、客人感情的共鳴。

      四、烘托美

      烘托,是一種從側(cè)面渲染來襯托主要寫作對象的表現(xiàn)技法。出色的烘托也是白居易描繪音樂的精妙手法之一。他往往巧妙地通過對音樂效果的描寫(包括環(huán)境描寫和人的感受)來烘托琵琶聲的優(yōu)美動聽,深切感人,達到良好的審美效果,這就是烘托美。在茫茫秋月浸江,主客慘別的江岸,相對無言的凄清時刻,忽聞水上琵琶聲,竟使主人忘歸客不發(fā),動心移情的音樂,不僅使人流連忘返,還誘得人們?nèi)ぢ暟祮,這不烘托了樂聲的藝術(shù)魅力和感人力量嗎?琵琶女第一曲彈完,東船西舫悄無言,未見江心秋月白,這個情景描寫真切地烘托出聽者沉湎于動人的藝術(shù)境界之中,醉心神往的情思,含蓄地描繪了音樂的神妙動人。

      結(jié)語:音樂是心靈的語言,曲調(diào)是撩撥感情之弦的陣陣和風,又是叩擊感覺門扉的纖纖素手。她喚醒記憶,這記憶便將曾對其發(fā)生影響的種種往事追尋、再現(xiàn)。一千多年前,一位謫居臥病的潦倒文人,一位遲暮色衰的天涯歌女,因為音樂,讓他們再次演繹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絕唱。在那個不朽的夜晚,潯陽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風,清冷的月光,飄飛的荻花,永遠記住了這個美麗而憂傷的故事。一曲《霓裳》、一曲《六幺》、一番肺腑言、一把辛酸淚,踩著詩行,踏著平仄,走進了經(jīng)典,走進了永恒。

      你還知道哪些描寫音樂得詩句?

      為什么失意文人總能與風塵女子惺惺相惜?

      這是一節(jié)文學賞析課,本課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體會并欣賞作者怎樣用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再現(xiàn)琵琶女的千古絕唱的技法,為此,在課堂設(shè)計上,就突出了對直接或間接描寫音樂的詩句的賞析上,在前兩節(jié)疏通文意的基礎(chǔ)上,同學們進行了細致生動深刻的鑒賞,有很多地方甚至是獨特和富有創(chuàng)意的,個體學生與文本對話還是非常成功的,應(yīng)該說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不足之處:師生對話不太充分,除有關(guān)長安對詩人意味著什么?一處體現(xiàn)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以外,別處都僅僅停留在一般性的總結(jié)上,而生生對話更是極不充分。

      高二語文《琵琶行》教學設(shè)計 12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進一步了解白居易及其作品。了解歌行體的特點。熟記名句,積累詞語。

      2、欣賞詩中運用比喻,形象描寫音樂的語言藝術(shù),了解運用環(huán)境渲染氣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現(xiàn)方法。

      二、能力目標。

      1、體會詩人感情,鑒賞詩歌意境,品味音樂描寫藝術(shù)。

      2、訓練朗讀能力、學會有感情地誦讀詩歌。

      3、培養(yǎng)學生學會運用比較法品味語言。

      三、德育目標

      認識封建社會造成琵琶女悲涼身世和詩人失意謫居的黑暗現(xiàn)實。

      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引導學生體會描摹音樂的妙處,進而領(lǐng)會作者的感情。理會“同是天涯淪落人”之“同”。

      解決辦法:

      1、反復(fù)誦讀,增強感性認識。

      2、激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和想象。

      過程和方法

      誦讀、感悟、理解、鑒賞、比較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激發(fā)學生對美好音樂的向往與熱愛,領(lǐng)會作者情感里的人性美。

      學生活動

      學生重點閱讀琵琶音樂聲調(diào)由低到高再到低的抑揚疾徐變化的全過程,領(lǐng)略品評作者形象化的表現(xiàn)手法,體味蘊含其中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預(yù)習

      要求學生在課前預(yù)習中認真閱讀詩前小序,并與詩對照,把彼此對應(yīng)的部分找出來,例如序文中第二句(“明年秋……錚錚然有京都聲”)跟詩的第一段對應(yīng);第六句(“予出官二年……有遷謫意”)跟詩的第四段對應(yīng)。由此了解故事的梗概,這對整體感知這首詩是十分必要的,必須切實完成。

      二、導入

      一位盲人將要離開人世時,對別人說:“我多想看看陽光及世間一切美好的東西!”人們請來莫扎特,莫扎特用小提琴拉了一首曲子,盲人流下了眼淚,說:“我看見了!我看見了!我看見了陽光、鮮花、小鳥、河流!泵と藥е矏倽M足的神情離開了人世。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聽了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后,老淚縱橫,說自己“觸摸到了俄羅斯民族的靈魂”。美妙的音樂能引起不同經(jīng)歷、不同心境的人共鳴!杜眯小分信门纳畛裂葑嗑褪挂淮娙税拙右卒粶I下。現(xiàn)在,我們就一起來體會琵琶女的高超技藝,欣賞作者化琴聲為美妙的非凡本領(lǐng),探究作者淚濕青衫的原因。

      三、寫作背景

      唐憲宗元和十年(815年),跟擁兵割據(jù)的藩鎮(zhèn)吳元濟有勾結(jié)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長安城頓時一片混亂。白居易當時任東宮贊善大夫,是個陪侍太子的閑職,不能過問朝政,但他壓抑不住自己的憤怒,上書請求緝捕兇手,終以越職言事的罪名被貶為江州司馬。五年后,憲宗去世,穆宗即位,才被調(diào)回長安。

      下面是有關(guān)白居易的一則資料。

      白樂天去世,大中(唐宣宗年號)皇帝以詩吊之曰:“綴玉連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保ā短妻浴肪硎澹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還有《長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種形式,后成為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三者雖名稱不同,實則大同小異,常統(tǒng)稱“歌行”。明朝胡震亨《唐吉癸簽》說,“歌”是曲的總稱,“行”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種具有鋪敘記事性質(zhì)的歌辭。 其音節(jié)、格律一般比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雜言的古體,富于變化。

      四、疏通文字(略)

      第二課時

      五、理清思路

      1、小序有何作用?

     、俳淮鷷r間、地點、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經(jīng)過;

     、诟攀雠门硎溃

      ③點明寫作動機;

     、芏ㄏ氯娖嗲袀麘训母星榛{(diào)。

      2、簡析詩歌的內(nèi)容(師生互動,依次簡析各節(jié)詩歌內(nèi)容。)

      1、第一節(jié):

      詩人:潯江送客聞琵琶

      琵琶女:孤寂月夜彈琵琶

      其中:

      “楓葉荻花秋瑟瑟”為環(huán)境描寫,渲染悲涼氣氛,奠定全詩基調(diào)。

      “主人下馬客在船”為互文。

      2、第二節(jié):

      琵琶女:月夜彈奏琵琶曲

      詩人:江心聆聽琵琶聲

      3、第三節(jié):

      琵琶女:江心自敘身世苦

      少年:本居京城色藝絕

      老大:門前冷落守空船

      4、第四節(jié):

      昔日:才高位顯居京城

      如今:謫居潯陽處境艱

      詩人:同病相憐感慨多

      5、第五節(jié):

      詩人:重聞琵琶青衫濕

      琵琶女:卻坐促弦弦轉(zhuǎn)急

      感情在“送客聞滿座皆泣”中達到高潮。

      同情歌女遭遇 感傷身世時局

      雙線結(jié)構(gòu) 虛實相生 對比襯托 深化主題

      第三課時

      六、誦讀

      請六位同學依次朗讀序文和全詩,每人讀一段,并正音;然后放課文磁帶(最好是配樂朗讀),或者教師有感情地朗讀或背誦全詩(如此范讀有替代講解、創(chuàng)造課堂良好氛圍、幫助學生記誦等作用)。

      可根據(jù)實際情況作誦讀指導——

      誦讀這首詩要注意詩中的敘事脈絡(luò)和詩人的體驗。必須化身為詩人,設(shè)想自己親歷其事,親聞其音,親見其人,這才能深入詩的意境,讀得凄楚動人。

      1、開頭部分:前六句要讀出悲凄的氣氛。讀最后兩句,情緒應(yīng)有變化:“忽聞水上琵琶聲”后應(yīng)作稍長停頓,以示有一個短時間的靜聽過程,這就是《序》中說的“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下句“主人忘歸客不發(fā)”應(yīng)作一頓,表示主客俱已進入音樂境界中,憂傷暫被驅(qū)散。

      2、關(guān)于音樂描寫部分:“大弦”以下四句要急讀,有輕快情調(diào);”間關(guān)”兩句速度放慢,要讀得流暢;“冰泉”以下四句是為高潮蓄勢,要小聲讀;“銀瓶”以下四句寫樂曲高潮和終止,要讀得緊張、熱烈,至“裂帛”戛然而止。

      3、關(guān)于琵琶女自敘身世部分:可按少年歡樂、晚年淪落、當前心境劃分層次,每層后宜作一頓。

      4、關(guān)于詩人傾訴內(nèi)心部分:“同是”二句點明全詩主旨,宜用嘆惋之聲,要讀得慢些;“我從”以下六句為下文鋪墊,可輕讀;“其間”以下六句述心情,也要用嘆惋之聲;“今夜”以下四句表祈請,應(yīng)讀得懇切。

      5、結(jié)尾部分:開頭兩句承上敘事,要讀得平緩些。中間兩句轉(zhuǎn)入抒情,當用低沉聲調(diào)。最后兩句用問答式,問后宜作稍長停頓,然后徐徐作答,這是全詩抒情的高潮。

      誦讀不單純是為了記誦,更重要的是,要把它作為一種鑒賞手段來運用。

      七、鑒賞

      要點:

     、俑兄娭幸魳访鑼懙拿篮靡饩常

      ②仔細品味詩的主旨句“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具體內(nèi)涵。

      這兩條都是詩中的精髓,如能切實完成,就給學生課后繼續(xù)領(lǐng)悟創(chuàng)造了條件。其余如全篇的結(jié)構(gòu)藝術(shù)、景物描寫、敘事手法等,可以三言兩語帶過或略而不講。實踐證明:讀詩主要靠學生自行領(lǐng)悟,教師講得過多,學生抓不住主要的內(nèi)容或一時消化不了,未必有益。

      1、音樂描寫

      這首詩中的音樂描寫十分出色。

      詩人非常熟悉真正的演奏家在即將演出時的`心態(tài),因而從寫琵琶女的調(diào)弦動作人手,用“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說明她此時已進入樂曲中的境界。然后分兩個階段寫她的演奏內(nèi)容。開始演奏的大概是她根據(jù)當時的心緒選定的一支曲子,因為詩人從那“掩抑”的琴聲中聽出了愁苦和“平生不得志”的訴說。與此同時,詩人又描寫了她的演奏姿態(tài),從“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中看到了她技藝的嫻熟。這些都是為下文作鋪墊的,雖是淡淡的幾筆,卻有引人人勝的魅力。接著寫她演奏琵琶名曲《霓裳羽衣曲》和《六幺》,這原是一件難事,但詩人寫得很巧妙:他只寫了三個有代表性的樂段,并運用生動的比喻同時訴諸讀者的視覺和聽覺,使讀者在想像中親聆琵琶的美妙樂音和旋律的發(fā)展變化。第一樂段兼用比喻和摹聲分寫大弦和小弦,二者交錯進行而有“大珠小珠落玉盤”之聲,表現(xiàn)了急切而愉悅的情調(diào)。第二樂段用花底鶯語的間關(guān)之聲作比,再著一個“滑”字,使讀者覺察到旋律變得輕快流暢了;接著又逐漸緩慢下來,仿佛進入了半終止狀態(tài)一—這“無聲”的音樂又使讀者去尋味“幽愁暗恨”,并期待著變化的到來。果然,第三樂段一開始就是“銀瓶乍破水漿進”,這是高潮到來的信號;它發(fā)展得很快,接著就出現(xiàn)了“鐵騎突出刀槍嗚”的熱烈而緊張的場面。讀了這一段文字,掩卷沉思,會有“余音繞梁”之感!

      樂曲的終止也寫得很好。“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寫出了琵琶樂曲終止時的特點,跟鋼琴曲子最后用主和弦終止全曲一樣具有顯著的藝術(shù)效果,使聽眾繼續(xù)沉浸在樂曲的境界里。

      音樂藝術(shù)是聽覺藝術(shù),如何用文字把這看不見摸不著的抽象藝術(shù)形象化表達出來,最普遍采用的一種手法是比喻。

     。1)詩的第二段連續(xù)用了八個比喻描寫音樂,請同學重點研讀第二段,找出這八個比喻句。

     。2)八個比喻分別描摹了音樂的哪一特征?音樂的旋律有什么變化?

      比喻 特征 變化

      如急雨 粗重急驟

      如私語 輕微委婉 急促——愉悅

      大珠小珠落玉盤 清脆圓潤

      鳥語花底 宛轉(zhuǎn)流暢

      泉流冰下 阻塞壓抑 輕快——停頓

      冰泉冷澀 清冷凝滯

      銀瓶乍破 激越奔涌

      鐵騎突出 高亢雄壯 爆發(fā)——高昂

      如裂帛 短促急迫 戛然而止

     。3)八個比喻有什么特點?

      以聲喻聲,使用大家熟悉的、類似的聲音作比喻,寫出了音樂的五彩繽飛和疾徐抑揚的變化,使人有親耳聆聽之感。比喻是描摹音樂的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善用比喻,能使我們領(lǐng)略音樂的無窮魅力。

      詩中憑借形象的比喻,使讀者仿佛聽到了那或輕或重、或快或慢、或高亢激越、或低回宛轉(zhuǎn)的應(yīng)接不暇的樂聲,同時也體會出各種不同音色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中的音樂描寫之所以成為千古絕唱,跟白居易精通音樂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歷史上曾流傳過一個故事。有一次,有人將一幅樂隊演奏《霓裳羽衣曲》圖拿給白居易看,白居易說這是演奏曲中某個樂句的情形。那人不信,就找一個樂隊來試驗,當奏到那個樂句時,白居易叫停,再拿圖來對照,所有演奏者的姿態(tài)及指法都跟圖上—樣?梢娝诒驹娝枥L的音樂形象是完全可信的。

      2、“同是天涯淪落人”

      詩人認為自己與琵琶女“同是天涯淪落人”,他們“同”在何處?

      這首詩記敘詩人謫居江州時,月夜送客江邊,巧遇琵琶女一事。詩中塑造了兩個人物形象:一個是琵琶女的形象,另一個是詩人自己的形象。前者為主,后者為賓。

      琵琶女年輕時色藝雙絕,名噪教坊,富貴子弟爭著向她獻寵,生活中充滿了歡樂;然而這樣的歡樂是以色取悅于人換來的,其中未嘗不含著悲苦。待到年長色衰,又值社會發(fā)生動亂,“門前冷落鞍馬稀”,不得已而“嫁作商人婦”!稗D(zhuǎn)徙于江湖間”,過著凄清的生活。這個形象具有高度的典型性,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會中被侮辱、被損害的樂伎們的悲慘命運。

      寫詩人的自我形象,著重表現(xiàn)的是他的“天涯淪落”之恨。詩的開頭寫秋夜?jié)£柦^的蕭瑟景象和餞別宴上“醉不成歡”的氣氛,都暗示了這種心情。琵琶女的演奏不僅道盡了她本人心中的“無限事”,其實也勾起了詩人對往事的回憶。聽了琵琶女的自敘身世,他的“恨”終于奔涌而出,唱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這個主題。然后盡情地傾訴他“謫居臥病”中凄涼、郁悶的心情,盡管直至詩的最后他沒有說出遭貶的原因——這是無須說明的。在封建社會中,直言敢諫的人,其結(jié)果只能如此。

      詩的結(jié)句“江州司馬青衫濕”,是對全詩主旨即“同是”二句的形象說明。江州司馬之淚,是同情琵琶女淪落之淚,也是傷感自己遭貶之淚。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同之點:

      本是京城女

      a、來自京都:

      去年辭帝京

      譽滿京都名藝人

      b、出色才能:同是天涯淪落人

      才華橫溢大詩人

      年長色衰守空船

      c、落泊失意:

      直言相諫遭貶謫

      3、藝術(shù)結(jié)構(gòu)

      這首詩的結(jié)構(gòu)藝術(shù)也很值得欣賞。琵琶女的三次演奏是貫穿全詩的主線,圍繞著它,詩人將情、景、事高度融合在一起,繪制出一幅幅動人的畫面。三次演奏中,第一次是暗寫。琵琶女沒有出場,她的演奏是詩人和他的客人聽到的,演奏什么曲子不知道,但可以斷定它的基調(diào)是悲涼的,理由有二:

      一是琵琶女在這“繞船明月江水寒”之際,顯然是以此來排遣獨守空船的寂寞感;

      二是它確實打動了在“慘將別”中的主、客的心,加重了離愁,以致“主人忘歸客不發(fā)”。

      其余寫秋江月夜的蕭瑟景象,寫?zhàn)T別酒宴的悲傷氣氛,都是烘托它的。

      第二次是明寫,琵琶女出場,應(yīng)詩人邀請而演奏,這是詩的主體部分。先用敘事引人,然后濃墨重彩地寫她演奏的內(nèi)容,以證明她技藝的高超。由此自然轉(zhuǎn)入琵琶女自敘身世,完成了這一形象的塑造。而琵琶女的自敘又引起了詩人的強烈共鳴,原來他倆“同是天涯淪落人”。接著詩人便講起自己的“淪落”,但主要是圍繞著音樂講的,講心境的低沉,而關(guān)于“淪落”的原因,則僅以“辭帝京”“謫居臥病”二語輕輕帶過。這顯示了詩人的溫柔敦厚之風,但我們不難看出,他和琵琶女的“淪落”都是由不合理的社會造成的。

      第三次仍是明寫,但寫得簡略,只說調(diào)子悲凄,與《霓裳》《六幺》不同,之從側(cè)面寫聽眾“掩泣”,更以“江州司馬青衫濕”作結(jié),這是用音樂形象及其藝術(shù)效果補足“同是天涯淪落人”一句的內(nèi)涵,鮮明地突出了全詩的主題。

      第一次(暗寫) 詩人送客聞琴

      “醉不成歡慘將別”(暗示淪落)

      “主人忘歸客不發(fā)”(側(cè)面烘托琴技)

      第二次(明寫) 彼此相見,琵琶女奏《霓裳》《六幺》(詳寫)

      琵琶女自敘身世

      詩人述“遷謫意”

      第三次(明寫) “感我此言”“卻坐促弦”(略寫)

      “江州司馬青衫濕”(側(cè)面烘托)

      4、對“江”和“月”的描寫

      本詩前三段中都有關(guān)于“江”和“月”的描寫:第一段寫詩人及其客人在“茫茫江浸月”的情境中聽到了琵琶女的演奏,為之神往;第二段用“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寫琵琶女彈完名曲后的外景;第三段以“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明月江水寒”寫琵琶女目下的孤單、凄涼處境。這些描寫從側(cè)面烘托了琵琶女的形象,使讀者能具體地想像出她“漂淪憔悴,轉(zhuǎn)徙于江湖間”的悲慘生活。

      作業(yè)

      1、比較李賀《李憑箜篌引》與白居易《琵琶行》音樂描寫的不同之處

      二者的創(chuàng)作方法不同!扼眢笠返囊魳访鑼憳O富于浪漫主義色彩,詩人著重寫樂曲的藝術(shù)效應(yīng),多用夸張手法,也顯示了詩人的奇特想像。《琵琶行》的音樂描寫則屬于現(xiàn)實主義范疇,詩人著重寫的是樂曲的藝術(shù)境界,多用比喻手法。

      2、反復(fù)聆聽一首自己最喜歡的音樂,借助聯(lián)想想象,用恰當?shù)谋扔髅枘∫魳,寫一篇二百字左右的短?/p>

      附:板書設(shè)計

      琵 比 急雨、私語 珠落玉盤 同是天涯

      琶 喻 鶯語、咽泉 冰泉冷澀 淪落人

      之 獨 銀瓶乍破 鐵騎突出 (點題)

      曲 特 裂帛

      另:《明湖居聽書》中也運用了這種手法。寫白妞開始唱的情景,“聲音初不甚大,只覺入耳有說不出來的妙境:五臟六腑里,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币彩怯勺髡咧苯又v出自己的感受,只是就中又使用了比喻罷了。《琵琶行》寫音樂,意不在寫音樂而在寫人,在慨嘆琵琶女身世的凄涼和抒發(fā)自己的不滿。《明湖居聽書》只不過極力形容唱腔的美妙,無弦外之音。兩者相較,我以為《琵琶行》勝過一籌。

      高二語文《琵琶行》教學設(shè)計 13

      課程分析

      《琵琶行》是必修三第二單元的第三篇課文。本單元學習唐代詩歌。單元導讀指出唐詩代表了古典詩歌創(chuàng)作的最高成就,這是從寫作技巧方面來說的;另外單元導讀還給出了學習唐代詩歌的方法指導:理解詩意的基礎(chǔ)上,進入情境,感受古人的情感世界,這一點是要求我們理解詩歌的感情。

      本節(jié)課是第三課時,第一課時熟讀課文,疏通詩意。第二課時圍繞主旨句來學習3、4自然段,了解了琵琶女的身世。因此我將本節(jié)課的目標定為:鑒賞音樂描寫的技巧以及達到的效果。效果又分為兩層,一方面是音樂的特點,一方面是其中蘊藏的琵琶女的感情。

      學情分析

      學生在在學習必修一、二時已經(jīng)接觸過了側(cè)面描寫和通感,所以本節(jié)課探究手法技巧時應(yīng)該難度不大,老師需要著重講的是側(cè)面描寫中的一種“環(huán)境烘托”。

      設(shè)計思路

      一、吟詠感知:通過聽范讀和自由朗讀課文,初步領(lǐng)略音樂和感情的起伏變化。

      二、合作探究:通過學生自主探究以及合作完善,指出描寫音樂運用的手法,分析音樂的特點及變化,體會音樂中蘊含的琵琶女的感情變化。

      三、遷移運用:通過《聽穎師彈琴》的練習,讓學生鞏固第二環(huán)節(jié)中所學的手法以及效果。

      學習目標

      掌握本文描寫音樂時運用的高超的.寫作技巧以及達到的效果。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流程

      一、情境導入

      音樂,是跳動的音符,是訴諸聽覺的藝術(shù),它無影無形,轉(zhuǎn)瞬即逝,難以描摹再現(xiàn)。而白居易的琵琶行則被贊譽為“摹寫聲音至文”。我們今天來學習琵琶行的第二段,看看白居易是如何出神入化地描繪樂曲之美?

     。ㄔO(shè)計意圖)讓學生明白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nèi)容及目標。

      二、吟詠感知

      1、聽范讀。注意輕重、疾徐、停頓。

      2、有感情地自由朗讀。

      3、請三位學生展示朗讀。

     。ㄔO(shè)計意圖)初步領(lǐng)略音樂的變化和其中的感情變化。

      三、合作探究,鑒賞手法

      第2段詩人運用了哪些手法來描摹音樂,有何效果?(效果:樂曲的特點及變化、琵琶女感情)

      要求:

      1、參照課下注釋,聯(lián)系琵琶女身世,逐句分析。

      2、獨立思考,按照板書提示做批注

      3、5分鐘后小組討論5分鐘,完善答案,選舉代表發(fā)言。

      (設(shè)計意圖)通過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完成本課的學習目標。

      【板書設(shè)計】(根據(jù)學生回答的情況靈活調(diào)整)

      樂

      情

      手法

      變化

      濁雜粗重

      對比

      正面

      輕細急促

      暢快

      比喻(以聲類聲)

      圓潤清脆

      通感(以形寫聲)

      婉轉(zhuǎn)流暢

      歡快

      冷澀低沉

      壓抑

      側(cè)面

      停歇

      幽愁暗恨

      聽眾反應(yīng)

      激越雄壯

      不平不甘

      環(huán)境烘托

      凄厲

      【過渡語】詩人運用高超的技巧對音樂進行多角度描寫,化無形為有形,化抽象為具體,再現(xiàn)了千年古樂,使我們?nèi)缏勂渎,如臨其境,似乎聽到了那波瀾起伏的樂曲,感受到了琵琶女一生的歡笑與悲酸。《琵琶行》的確不負“摹寫聲音至文”的美譽。同樣有此稱譽的詩歌還有韓愈《聽穎師彈琴》

      四、遷移運用

      PPT:

      聽穎師彈琴

      韓愈

      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

      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敵場。

      浮云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隨飛揚。

      喧啾百鳥群,忽見孤鳳凰。

      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

      嗟余有兩耳,未省聽絲篁。

      自聞穎師彈,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濕衣淚滂滂。

      穎乎爾誠能,無以冰炭置我腸!

      選取你最喜歡的兩句,說一說運用了哪些手法來表現(xiàn)高超的彈琴技巧?有何效果(樂曲特點及感情)?

      (設(shè)計意圖)現(xiàn)學現(xiàn)用,學生鞏固所學,教師自查學習目標的完成情況。

      五、課堂小結(jié)

      不論是琵琶女的琵琶聲還是穎師的琴聲,現(xiàn)在都已失傳,我們已經(jīng)無福消受了。但幸好有白居易,有韓愈記錄下了那精妙絕倫的音樂,讓音樂透過文字飄揚,余音裊裊,流傳千年……下課之后,同學們熟讀成誦,品味其中的無限奧妙!

      六、課后作業(yè)

      熟讀成誦

      高二語文《琵琶行》教學設(shè)計 14

      學習目標:

      1、通過自讀欣賞、感受舞蹈、文字和文化的美。

      2、領(lǐng)悟藝術(shù)與生活的關(guān)系。

      3、了解一些有關(guān)印度文化、藝術(shù)方面的知識。

      學習過程:

      一、導入:

      許多同學喜愛繪畫,喜歡唱歌;也有些同學有樂器或舞蹈方面的特長,具有一定的藝術(shù)鑒賞力。在上課之前,我們先欣賞一段舞蹈,請同學們說說這是哪一個國家的(播放一首印度音樂的片段)。

      不同國家和地域的音樂、舞蹈能夠反映不同的文化風情。比如說我們的鄰邦印度,就一向以其獨具特色的歌舞聞名于世。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我們敬愛的冰心奶奶記敘自己觀看印度舞蹈的一篇散文:《觀舞記》。

      二、初讀,整體感知:

      在第一遍閱讀時,一般采用默讀的方法來通讀全文,注意整體感知文章的大意,想想文章主要寫了什么內(nèi)容,F(xiàn)在,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朗讀課文。

     。ń處煼蹲x全文,語速稍慢)

      想一想,文章主要寫了什么內(nèi)容呢?請你試著用最簡潔的語言說說本文主要內(nèi)容,如果能寫在筆記本上則更好。

      ——本文主要是運用高超的語言技巧,描繪了印度舞蹈家卡拉瑪姐妹美妙的舞蹈,也表現(xiàn)了印度舞蹈的美。

      本文是怎樣運用高超的語言技巧,來描繪印度舞蹈家卡拉瑪姐妹美妙的舞蹈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再次閱讀文章。在這次閱讀時,我們稍稍放慢速度,拿起筆來,邊讀邊動筆做些圈點勾畫:

      1、先給課文標上小節(jié)號。(共22小節(jié))

      2、這篇文章的文字非常優(yōu)美,也有一些生字詞,請同學們參考注釋自讀全文,讀的時候用直線勾畫出不懂的詞句,可以查找字典、詞典;用波浪線勾畫出你認為用的好的詞語、句子和段落。

      三、研讀課文:

      1、正音正字。

      2、本文描寫了印度舞蹈的美,文中哪些語句或語段表現(xiàn)了舞蹈的美?

      ——第2——6小節(jié)

      ——第13——18小節(jié)。

      體會這些語段從服飾、姿態(tài)、神情、動作等多方面來表現(xiàn)卡拉瑪姐妹美妙的舞蹈。

      四、閱讀探析:

     。ㄕ页鼍收Z句或語段,認真思考)

      1、思考題一:

      請你從修辭手法、和表現(xiàn)方法等方面思考,簡單地說說這些語句好在哪?

      ——生動的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辭手法形象地描繪出舞蹈和舞蹈者的姿態(tài),以及作者的贊嘆之情。

      ——正面描寫結(jié)合側(cè)面描寫,多角度地展示舞姿的美,引發(fā)讀者的想象和聯(lián)想。

      2、思考題二:

      能否引用文中語句,并加上自己的理解,說說什么是舞蹈?或說說印度舞蹈主要表現(xiàn)些什么內(nèi)容?

      ——以有節(jié)奏的動作為主要表現(xiàn)手段,可以表現(xiàn)人的生活、思想和感情,也可以表現(xiàn)自然和其他,一般用音樂伴奏。

      ——印度舞蹈主要表現(xiàn)神和人的故事,模擬自然界生物的姿態(tài)。(在第17、18節(jié))

      3、在自讀過程中,有沒有感到的不理解的語句?

      問題一:

      為什么第17小節(jié)說卡拉瑪“在舞蹈的狂歡中,她忘懷了觀眾,也忘懷了

      自己”?

      ——卡拉瑪?shù)奈璧阜浅?yōu)美,好像“飛動”起來。但是僅有“飛動”是不

      夠的.,還要心靈的完全投入,使自己也成為舞蹈的一部分,身心渾然一體,才能達到美的境界。

      問題二:

      第19小節(jié)中說:“看了卡拉瑪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體會到印度的優(yōu)美悠久的文化藝術(shù)……”為什么看了她們的舞蹈會體會到她們的文化?你感到印度文化有什么特點?

     。ɡ首x第19小節(jié))

      首先,藝術(shù)上的交流,能增強世界各國各民族之間的相互了解和溝通,所以,“看了卡拉瑪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體會到印度的優(yōu)美悠久的文化藝術(shù)……”

      其次,所有優(yōu)秀的藝術(shù)家,都在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吸取養(yǎng)料,卡拉瑪姐妹也是一樣,“吸收著大地母親給予它的食糧的供養(yǎng)”。沒有印度悠久文化的熏陶,沒有印度文化歷史的內(nèi)涵,卡拉瑪姐妹的舞蹈就不會這樣優(yōu)美動人。

      4、用多媒體介紹印度宗教及文化概況。

      ——雖然現(xiàn)在印度屬于資本主義國家,但宗教勢力極大,所以也有人說印度是一個宗教國家。印度幾乎所有的文化藝術(shù)形式、內(nèi)容也都受此影響,多以表現(xiàn)宗教為主題?ɡ斀忝玫奈璧敢餐瑯尤绱耍绲18小節(jié)中提到的蓮花、鹿、孔雀、蛇等動物在印度的宗教中都有其象征意義。所以……

      五、練習:

      延伸思考一:

      引用原文說說,為什么卡拉瑪姐妹的舞蹈能那么樣地打動人心?

      ——第19、20小節(jié)原文:“印度的優(yōu)美悠久的文化藝術(shù):舞蹈、音樂、雕刻、圖畫……都如同一條條的大榕樹上的樹枝,枝枝下垂,入地生根!會不斷地給她們以滋潤培養(yǎng)的!

      延伸思考二:

      這篇文章的文字很優(yōu)美,值得我們一讀再讀。能否結(jié)合自己的感受或?qū)W習生活體驗,說說為什么冰心奶奶能寫出這樣一篇優(yōu)美的文章,像卡拉瑪姐妹的舞蹈那樣打動人心?

      ——我個人認為,冰心老人之所以能寫出這樣一篇優(yōu)美的文章,首先可能是她從小就對文學懷有極大的興趣,觀察或?qū)懽鲿r能全身心地投入。

      其次是她在文學以及其他方面堅持不懈的學習,從民族文化的土壤中吸取了許多寶貴的養(yǎng)料。

      三是由于她的勤奮。從她十幾歲開始發(fā)表文章到她逝世,一直筆耕不輟,堅持寫作近八十年。這些都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

      六、比較閱讀:

      下面,讓我們來閱讀當代詩人艾青先生的詩歌《給烏蘭諾娃》,這也是作者在欣賞了一場優(yōu)美的舞蹈表演后的所思所感。

      再讀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琵琶行》選段,看看他怎樣用語言來描繪音樂的美。

      七、結(jié)束語:

      同學們,生活和藝術(shù)是分不開的,無論我們將來要從事什么職業(yè),即使是與寫作或舞蹈離得很遠,也應(yīng)當時時刻刻注意觀察和學習。我們的中華文化和印度文化一樣博大精深,都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重要組成部分,二十一世紀的青年,應(yīng)當珍惜、熱愛、學習、弘揚這些優(yōu)秀文化,才可能真正成為一個高素質(zhì)的現(xiàn)代人,才可能創(chuàng)造出更優(yōu)美的現(xiàn)代文明。

      八、家庭作業(yè):

      1、反復(fù)誦讀課文。

      2、摘抄本文中優(yōu)美語段,做一點語言積累。

    【高二語文《琵琶行》教學設(shè)計】相關(guān)文章:

    《琵琶行》教學設(shè)計05-30

    高二語文《琵琶行》教案(精選11篇)10-11

    高二語文上冊《勸學》教學設(shè)計12-19

    高二語文《望海潮》教學設(shè)計04-04

    高二語文《望海潮》教學設(shè)計【熱】11-30

    高二語文《老人與!方虒W設(shè)計04-22

    高二語文《望海潮》教學設(shè)計(通用)01-28

    高二語文《望海潮》教學設(shè)計優(yōu)秀02-10

    高二語文上冊《勸學》教學設(shè)計精品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