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克隆》第一課時教案「表格式」
學習目標 |
1、識記重要的字詞及作家作品,速讀課文,概述課文內(nèi)容 2、理解說明的思路,掌握說明的方法,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chuàng)新。 3、掌握說明的方法,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滲透人文教育,使學生正確認識科學的發(fā)展。 |
|
課堂學習過程與方法設計 | 學習過程 | 方法設計 |
一、字詞的積累 撮 鯽魚 胚胎 孵化 蝌蚪 騾 瀕臨 蟾蜍 對稱 提防 品種 蠕動 灌溉 侍候 二、談談身邊的克隆 自然界中哪些動、植物先天就具有克隆的本領? 老師引導學生去思考:仙人掌落葉生根,葡萄枝插跟成活,富貴竹插枝即活,土豆、地瓜發(fā)芽生長,各種水果、蔬菜、稻麥的嫁接… (讀后)“克隆”這項高科技“奇”就“奇”在無性繁殖,“妙”就“妙”在雜交創(chuàng)新?此茮]有必然聯(lián)系的生物體,一經(jīng)“換核卵”式的雜交,就會繁衍出新的后代群體。作者先從植物克隆談到動物克隆,再從魚類、兩棲類克隆談到哺乳類克隆,后從“克隆羊”談到“克隆人”,表明科學家探索的目光沒有禁區(qū),永無止境,這是人類最可寶貴的科學創(chuàng)造之“神奇”和科學創(chuàng)造之“美妙”。 討論后明確: 一、含義 二、探索 三、發(fā)展 四、應用 。“有人說秧好谷一半,題好文一半,可見題目在一篇文章中的重要作用,像這四個小標題,它就起到了使行文脈絡清楚,層次分明的作用 課文開頭舉出“細菌、葡萄、仙人掌、草莓*自身的一分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擴大來繁衍后代”的例子來說明什么是克隆,這是舉例子的說明方法;為突出說明克隆“無性繁殖”的特征,作者在第二段首先給“有性繁殖”下了科學的定義:這種依*父母雙方提供性細胞、并經(jīng)兩性細胞融合產(chǎn)生后代的繁殖方法就叫有性繁殖。然后將“有性繁殖”與“無性繁殖”進行比較說明,更好的突出了克隆“無性繁殖”的特征。第一節(jié)最后引用吳承恩《西游記》中的精彩描述把克隆技術寫得富有趣味。) 按照從魚類到兩棲類再到哺乳類的順序,體現(xiàn)了科學家對科學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根據(jù)題目,作者先寫中國的克隆鯽魚實驗再寫其前外國的克隆爪蟾實驗及我國童第周的黑斑蛙實驗,然后寫其后的中國克隆鯉、鯽魚實驗及外國的克隆鼠實驗,這樣安排也充分體現(xiàn)了在克隆這樣的世界尖端技術方面中國并不落后!字里行間充滿了對中國科學家的自豪感。第二、三節(jié)是以克隆技術的發(fā)展為順序安排的。)從克隆鯽魚到克隆羊,我們不僅了解了克隆技術的進程,更重要的是從字里行間我們還能體悟到科學家難能可貴的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 舉例子、下定義、作詮釋、列數(shù)字,“打比方”的說明方法,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里(“一只母羊就好比一座制藥廠”)出現(xiàn)的',為了表格的完整性,故提前列出。 明確:任何說明方法都是為說明事物特征服務的。“克隆”屬于前沿科學知識,對一般人而言生僻難懂。作者通過列舉大家熟悉的事例,再加以細致地解釋,最后用簡潔、準確、概括的語言定義,使它的特征清晰、明了地展示在我們面前,讓我們知道了“克隆是什么”。 |
師提問,糾正,落實 補充,引導學生思考 生齊讀課題,說說中心語是什么?奇妙的在這里起什么作用? 那么克隆到底奇妙在哪兒呢?帶著這個問題速讀課文。 課文四個小標題分別講述了什么內(nèi)容?能否分別用一個講詞語來概括下下?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第一節(jié)中作者為了說明“克隆是什么”,都運用了哪些說明手法?那什么是克隆呢?請用一句話概括。 為了說明克隆的探索、發(fā)展,作者都舉了哪些例子來說明?你注意到它們的寫作順序了嗎?為什么這樣安排? 課文還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呢?找出來,體會其作用? |
|
教后反思 | 本節(jié)課重在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內(nèi)容,分析課文的結構層次和邏輯,讓學生理解克隆的內(nèi)涵和概念,在此基礎上,分析說明方法和作用。小組合作的較好,對課文的把握到位,對于說明文的知識理解和運用的嫻熟。但是對于深層次問題,有待深入的探討和解決。 |
【《奇妙的克隆》第一課時教案「表格式」】相關文章:
《奇妙的克隆》第二課時教案「表格式」05-19
《奇妙的克隆》教案03-13
《奇妙的克隆》教案設計03-19
奇妙的克隆說課稿11-03
《奇妙的克隆》說課稿03-03
人教版《奇妙的克隆》教案設計03-01
人教版初二語文《奇妙的克隆》教案03-17
《奇妙的克隆》閱讀題04-20
讀《奇妙的克隆》有感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