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寓言的獨特魅力
是用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的文學作品,帶有諷刺或勸誡的性質。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莊子寓言的獨特魅力相關內容。
莊子是戰(zhàn)國時代的大思想家,他對于世俗的榮華富貴和功名事業(yè),毫不動心。他的個性,和當時的功利社會距離很遠,所說的話,人家也不欣賞。所以他只好用寓言,把思想表達出來。
莊子放浪不羈,他自己倒無所謂,可是不忍心家里的人跟著一起挨餓。不得已,賴著臉皮到地主家中借點兒米救急,沒料到那個吝嗇的地主說:“這樣吧,等過幾個月,我收到田租以后,借你兩百兩黃金!
莊子聽了,臉色一變說:“我剛才到這兒來的時候,聽到救命的聲音,原來是一條小鯽魚掉在干涸的小溝中,我問它:‘你要干什么?’
“小鯽魚淌著眼淚告訴我:‘我是東海龍王宮里的大臣,不幸流落到這里,麻煩你給我一盆水救我一命。’我說:‘這樣吧,我到南方游說吳王和越王,請他們發(fā)動全國民眾,引導長江的水來救你。’
“小魚說:‘我只要一盆水就可以活命了,而你用這種鬼話敷衍我。等你去了吳國、越國一趟,我早就掛在市場的干魚鋪中了!闭f完,莊子就頭也不回地走了。
他的妻子就在這種營養(yǎng)不良的狀況下去世了;菔┡軄恚吹角f子坐在地上,敲著瓦盆大聲唱歌,惠施忍不住大罵:“她跟了你老兄一輩子,為你生兒育女,F在她死了,你不哭也就算了,居然還唱歌,未免太沒心肝!”
莊子搖搖頭道:“你不曉得,她剛死的時候,我非常哀傷。后來一想,她本來是沒有生命的,非但沒有生命,而且沒有形體;偶然投胎在世界上,現在又死了,也許又回到她出生以前的地方,就像春夏秋冬輪回轉換一般。古代有個美女麗姬,晉國人要迎娶她的時候,她哭著要上吊;等她進入宮中,睡舒適柔軟的床、吃美味多汁的羊肉,十分后悔當初哭哭啼啼。所以我妻子說不定死后很快樂,我卻坐在她身旁為她大哭,真不知為何?”
他把一切都看得很開,認為人生就像夢一般,不必刻意追求什么。有一天,他自己做夢,夢中變成一只蝴蝶,很快樂地飛舞著。突然間醒了,一時之間,他搞不清自己是蝴蝶還是莊子,是做夢還是真實。因而覺悟,沒有人敢說生存是否快樂。在夢中飲酒作樂的,早晨起來碰到傷心事;在夢中痛苦的,早晨起來卻有打獵的快樂,所以他主張知足常樂。
他像浮云,像流水,反對干涉,崇尚自由,主張一切放任。就如同水鴨腳短,它不覺得短,哪一天把它接長了,反而痛苦;鶴鳥腳長,它不覺得太長,萬一砍短了,它要悲哀了。像古代有三個帝王:南海、北海和中央王。中央王叫渾沌,渾沌待人很不錯,所以南海、北海就商量:“人都有七竅,用來聽、看、呼吸,渾沌真可憐,一樣都沒有,讓我們替他鑿開!庇谑且惶鞛樗_一個竅,到了第七天,竅開好了,渾沌也一命嗚呼了。
在莊子的腦海中,一切都是相對的,他常對弟子說下面這個故事:
有一回,他到果園里去玩,看到一只黃雀遠遠飛來,就拿著彈弓悄悄躲在一旁。這時有只螳螂正準備捕殺藏在樹葉中的蟬,而那只黃雀又剛好虎視眈眈望著螳螂。莊子心想:“鳥兒還不知它背后有我的彈弓!庇纱怂I悟到“禍害里面隱藏著幸福,幸福后面也潛伏著災禍”。螳螂如果不貪心抓蟬,黃雀就不能乘機去捉螳螂;黃雀如果不是貪心想抓螳螂,不飛下來,莊子也沒法去射它。因此他推出一個結論——利與害本來是相對又相依的。
戰(zhàn)國時代學術興起,諸子百家也相互攻擊,莊子認為這種爭論太無聊,如同猴子般可笑:主人告訴猴子,早晨吃三升果子,晚上吃四升果子,猴子生氣吱吱喳喳亂嚷;于是主人便讓猴子早晨吃四升,晚上吃三升,猴子以為占了便宜,便快樂極了。那些爭辯不休的人就像那無知的猴子。以樹木為例,被砍下來是破壞,破壞的反面是造成桌子,這又是成功;就看你是從樹木,還是從桌子的角度來看事情了。
莊子到了要死的時候,聽到弟子們商量如何好好辦后事,便把弟子們統(tǒng)統(tǒng)叫到跟前:“我有天地作棺材、日月當油燈、星辰當珍珠,這些美麗的裝飾都是我的陪葬品。喪葬用品很完備了,你們甭操這個心!
他學生問:“沒有棺材,我們怕烏鴉和老鷹吃掉你的尸體!
“拋在露天,送給烏鴉老鷹吃;埋在地下,送給螻蛄螞蟻吃。你們一定要搶老鷹、螞蟻的食物,是不是太偏心了?哈哈!”
莊子一輩子過著窮日子,把生命注入宇宙萬物中自以為樂。他把他的思想寫成一部《莊子》。后來《莊子》和老子的《道德經》成為代表道家思想的兩本偉大巨著。
擴展:
莊子(約公元前369年—約公元前286年),名周,戰(zhàn)國時期宋國蒙戰(zhàn)國中期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道家學派代表人物,與老子并稱“老莊”。
莊子因崇尚自由而不應楚威王之聘,僅擔任過宋國地方的漆園吏,史稱“漆園傲吏”,被譽為地方官吏之楷模。他最早提出的“內圣外王”思想對儒家影響深遠。他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陰陽”,其“三籟”思想與《易經》三才之道相合。其文想象豐富奇特,語言運用自如,靈活多變,能把微妙難言的哲理寫得引人入勝,被稱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其作品收錄于《莊子》一書,代表作有《逍遙游》《齊物論》《養(yǎng)生主》等。
據傳莊子嘗隱居南華山,卒葬于彼,故唐玄宗天寶初,被詔封為南華真人,《莊子》一書亦因之被奉為《南華真經》。
生平
出身宋國
周烈王七年(約公元前369年),莊子出生于宋國蒙邑。
莊子約生于周烈王七年(公元前369年)。這主要從兩個方面考察。首先,《史記》記載莊子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又記有楚威王派使者厚幣聘莊子一事。楚威王于公元前340年至公元前329年在位,且“周能致楚聘,必已三四十歲”,則莊子生年應不晚于公元前369至公元前359年。其次,《莊子》“于魏文侯、武侯皆稱謚”,而于惠王“初稱其名,又稱為王”,則莊子的生年應“在魏文侯、武侯之世,最晚當在惠王初年”,亦即周烈王七年。
司馬遷在《史記》中用了一二百字介紹了莊子的生平,并未提起莊子的字。莊子字子休是由唐人提出的。
漆園為吏
周顯王二十五年(公元前344年),當在此年前后,莊子與宋人惠施初次見面。
周顯王二十七年(公元前342年),惠施此年或稍后至魏,得到魏惠王信任,擢為國相。莊子往見,惠施甚恐,莊子以“猜意鹓鶵”譏之;菔┖笥忻现T之行,大擺排場,莊子鄙之。
周顯王二十九年(公元前340年),宋剔成自立為君,大約在此年前后,莊子為漆園吏。漆園在蒙地,位于今河南商丘東北。
周顯王三十年(公元前339年),楚威王使大夫往見莊子,欲聘其為相,莊子卻之。
周顯王三十二年(公元前337年),宋君剔成弟偃攻襲剔成。剔成奔齊,偃自立為宋君。大約此后不久,莊子主動辭去漆園吏職。
周顯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魏惠王采用惠施策略,和齊威王在徐州相會,尊齊為王。當在此年或稍后,莊子見魏王。就其見魏王“衣大布而補之、正絜系履”及有關談論看,似已非在職官吏。
南游諸國
周顯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33年),或謂莊子是年南游楚國,并諫阻楚王興兵伐越。
周顯王四十一年(公元前328年),宋君偃自稱為王。此時或稍后。有人巴結宋王偃,獲賜車十乘,以驕莊子。
周顯王四十四年(公元前325年),秦惠文君自稱為王,次年更元元年。莊子當在此時或稍后,在家鄉(xiāng)見到邑人曹商。曹商歸自秦國,自我炫耀,莊子譏其“舐痔得車”。
周顯王四十七年(公元前322年),是年或稍后,莊子或南行至楚。其時,張儀相魏,逐惠施入楚,楚王受之,后聽馮郝言,復納之宋。或在此期間,莊子與惠施濠梁之辯,以及“莊子之楚,見空骷髏”,并與之對話。
周赧王三年(公元前312年),莊子妻子去世,莊子箕踞鼓盆而歌,惠施前往吊喪,見此情景,頗不以為然。爾后,兩人又論辯“人故無情”與“有情”的問題。
周赧王四年(公元前311年),約在此年或稍前,莊子與惠施辯對五家是非。
周赧王五年(公元前310年),約在此年或稍前,惠施病故。自此以后,莊子深瞑不言。
課徒著書
周赧王六年(公元前309年),此后,莊子晚境蒼涼,獨身棲息故園,課徒著書以自遣。其間,與弟子藺且等,先后游于山中和雕陵之樊;蛑^莊子晚年嘗隱居與曹州南華山。
周赧王十五年(公元前300年),或謂莊子曾辭齊湣王之聘。
周赧王十六年(公元前299年),宋王偃置太子為王,即宋元君。當在此年之后,莊子過惠施之墓。
周赧王十七年(公元前298年),或謂莊子曾前往趙國,與趙惠文王說劍。
因病辭世
周赧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86年),莊子因病辭世,享年八十四歲。是年,齊滅宋,宋王偃死于魏地溫。
莊子將死時,弟子欲厚葬之,莊子表示反對!兑饬帧芬缸T《新論》:莊周病劇,弟子對泣之。應曰: “我今死,則誰先?更百年生,則誰后?先不得免, 何貪于須臾?”
莊子死后,一說葬于曹州南華山的夏商文化遺址。
主要影響
哲學
莊子在哲學思想上繼承和發(fā)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觀點,使道家真正成為一個學派,他自己也成為了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與老子并稱“道家之祖”。莊子之學其要本歸于老子之言,故其著書十余萬字,大多都是寓言,如其中的《漁父》《盜跖》《胠篋》等篇,都是用來辨明老子的主張的。他把“貴生”“為我”引向“達生”“忘我”,歸結為天然的“道”“我”合一!肚f子》和《周易》《老子》并稱為“三玄”,在哲學有較高研究價值。
天道觀念
“道”是莊子超越哲學的核心,“心齋”與“坐忘”是達到超越的理想手段,“逍遙游”是生命自由的最佳境界,“萬物齊一”是追求生命自由的必然世界觀。
“道”是莊子哲學的基本概念,是追求生命自由的最基本的范疇。莊子基本繼承了老子“道”的思想。老子的道重客觀的意義,莊子的道從主體上升為一種宇宙的精神。莊子把道和人緊密結合,使道成為人生所要達到的最高境界。他所關注的“道”是以人為核心,從人的生命、人的精神空間、人的心靈氛圍的角度去投視“道”。他在老子的道亦氣和有與無的關系上,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他認為,道是世界萬物的本源、宇宙萬物運動的法則,“道”是無形相的,在時空上是無生滅的!暗馈钡奶攸c,具有絕對性、創(chuàng)造性、永存性、普遍性、無為性!暗馈钡拇嬖谑菬o條件的,“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盁o為”形容道的幽隱寂靜,“無形”形容道的超乎名相。道雖然幽隱寂靜,卻在作用上可取得信驗(“有信”),所以具有絕對性;道具有創(chuàng)造性,“神鬼神地,生天生地”,在品位上與時秩上都先于天地鬼神,是產生萬物的最后根源,也是一切存在的始源;道“自古以固存”、“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出上古而不為老”,在時間和空間上是無限的,故具有永存性;“道”遍及六合四方,“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又具有普遍性;“道”還具有無為性,道無為而萬物自化,“殺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萬物常因特殊的際遇而興起而消失,道運作萬物而自身卻永不消失。
莊子闡述的“道”,向世人宣告自己體悟的宇宙觀、世界觀,這也正是他追求生命自由的逍游境界的思想基礎,要達到生命的絕對自由,就必須深刻體悟“道”這個基本的范疇。莊子的“道”是天道,是效法自然的“道”,而不是人為的殘生傷性的。在莊子的哲學中,“天”與“人”是相對立的兩個概念,“天”代表著自然,而“人”指的就是“人為”的一切,與自然相背離的一切!叭藶椤眱勺趾掀饋恚褪且粋“偽”字。莊子主張順從天道,而摒棄“人為”,摒棄人性中那些“偽”的雜質。順從“天道”,從而與天地相通的,就是莊子所提倡的“德”。在莊子看來,真正的生活是自然而然的,因此不需要去教導什么,規(guī)定什么,而是要去掉什么,忘掉什么,忘掉成心、機心、分別心。既然如此,就用不著政治宣傳、禮樂教化、仁義勸導。這些宣傳、教化、勸導,莊子認為都是人性中的“偽”,所以要摒棄它。
在莊子看來,人生最高的境界就是道的境界。如何擴大人的內在生命,便是莊子所關注的問題。人被生存的環(huán)境所蔽,為知見所囿,形成鎖閉的心靈。莊子所關心的,不在于生理我的滿足,不在于家庭我的實現,也不在于社會我的完成,而在于體現宇宙我的理想!疤斓嘏c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便是宇宙我的體現。宇宙我的體現,有賴于超越精神的展現。超越的意義,在于揚棄與提升,揚棄俗世的價值,而提升到更高更遼闊的精神領域中。
自由思想
莊子認為只有以通達的精神超越現實世界,才能獲得無限的自由和心靈的寧靜。莊子認為,真正的自由是“無待”的,它不依賴于任何條件。無待就是通過“心齋”與“坐忘”來實現。“心齋”,莊子解釋為:“若一志,無聽之于耳而聽之于心,無聽之于心而聽之于氣!聽止于耳,心止于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虛”即虛無,指無執(zhí)無為的心境而言。“心齋”作為方法,是一個“致虛”“守靜”的過程,亦即去執(zhí)去為的過程,其要旨是“一志”和“唯道集虛”。“一志”者,義為專一心靈,神不外馳,不為外物所動。這一過程同時是“唯道集虛”的過程。道之性為虛,沖虛自然。人要“體道”,心靈也要沖虛自然。這一虛靜之心是需要不斷地化欲,反復提升的。在《人間世》中,莊子認為心不斷地集虛,則可以“虛實生白”,使之呈現為一種虛靈空白、無執(zhí)無著、自然無為的狀態(tài),即與道合一之境!白笔菍ψ晕业某健J廊送那橛谕馕,馳心外求,故需返歸自觀。莊子所說的這兩種“執(zhí)”如同佛學所說的“法執(zhí)”和“我執(zhí)”,“忘”的過程就是去掉“二執(zhí)”的過程!巴笔菍ν馕锏某。外忘于物,內忘于我。內外俱忘,即為至境。
莊子提出“不滯于物”的觀點。在莊子看來,“不滯”就是于自然無所違,不凝滯于任何思想、任何事物,從而達到圣人不凝滯于物的境界!拔嵘醒,而知也無涯”,以有限的生命去極端的追求無窮的知識、利益,而忽略身邊一切的美好這是滯礙郁滯的`。莊子認為只有不滯于物,才可乘物以游心,而不被任何思想、利益所奴役、所累,才是全生。他認為人活在世上須曠達處之泰然(見《莊子·德充符》)。莊子一再強調君主的殘暴。所以他不愿去做官,因為他認為伴君如伴虎,只能“順”。還要防止馬屁拍到馬腳上,伴君之難,可見一斑。莊子認為人生應該追求自由。
平等思想
莊子和儒墨有一點很大的不同,儒家墨家推崇圣人,而莊子則反對推崇圣賢。在《莊子·胠篋》中,他宣揚“絕圣棄知”的思想。莊子反對“人為”,理想的社會是所謂“至德之世”!肚f子·應帝王》的“渾沌之死”就是主張自然,反對人為的寓言。另外,莊子反對儒家的等級觀念,儒家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莊子認為“道通為一”,認為道在萬物,萬物平等。
莊子認為儒、墨、名、法等各家過多的執(zhí)著于“是非”“分別”問題,崇其所善,各執(zhí)一端。因此,他站在“道”的高度,為他的平等觀念作了“萬物一齊”的預設:他對萬物平等關系的認識是建立在“道”的基礎上的,“以道觀之,物無貴賤”;“彼此是非”的辯證邏輯思維方式得到了“天地一指,萬物一馬”的結論!叭f物一齊”并不代表莊子抹煞事物間的差異,實質上,他不但首肯事物間差異性的存在,而且還維護之,高揚之。如《齊物論》中有兩個寓言:一為“三籟”,說明事物間天然的差異性的永存;二是“正處”“正色”“正味”之辯,說明人為價值標準的時期延續(xù)性。莊子重視事物天然的本性,認為天然的本性都合乎性命之常情,因此天然的差異也是合理的,而對個性和差異的尊重,正是莊子平等觀念的深刻之處。
辨證思想
莊子的思想包含著樸素辨證法因素。他認為“道”是“先天生地”的,從“道未始封”(即“道”是無界限差別的)。照莊子的邏輯,道是無分別、無界的混沌,因而它不是理性的對象:“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自本自根,素有天地,自古以固存!币环矫妫朗钦鎸嵈嬖诘,所謂“自本自根”、“自古以固存”,所以道是有;另一方面,道又不同于具體之存在,它“無為無形”,因而道又是無。但它不是虛空之無,而是涵蓋了萬有的無。所以道既派生了萬物,又不滯于萬物中,表現出超越性與內在性的統(tǒng)一。由此也決定了人對道的認識既不能是簡單的經驗認識,也不能是理性的邏輯推理,而必須是物我、主客為一的內在觀照,即超驗的形上學的觀照。莊子曾說:“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惡乎至?有以為未始有物者,至矣,盡矣,不可以加矣!边@里的至知,就是從知進入到不知的渾池的能觀照一切的知識境界。道由于其不可言說性和無限性,對道的體認實際上就是超越理性的直覺認知過程。
莊子在《齊物論》中提出了“萬物齊一的認識原則,主張人應突破自我形軀的局限而對萬物加以整體性把握。因此,他對現存的各式知識系統(tǒng)持蔑視態(tài)度,認為僅以經驗獲得的知識含有極大的片面性,并把他們統(tǒng)統(tǒng)歸結為“道隱于小成,而言隱于榮華”,表現在現實生活中就是各囿于己見,人人自我執(zhí)著,一副“喜怒哀樂,慮嘆變慹,姚佚啟態(tài)”紛爭糾結之態(tài)。
相對主義
莊子思想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相對論認識。莊子的自然原則是和相對主義聯系在一起的。莊子認為事物總是相對而又相生的,也就是說任何事物都具有既互相對立,又互相依賴的正反兩個方面。莊子還認識到事物的變化總是向它對立的方面轉化,宇宙萬物盡管千差萬別,而說到底又是齊一的,沒有區(qū)別的。他認為確定認知的標準是困難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因為任何認知都會受到特定條件的限制,受到時空的制約。
莊子的相對主義一方面是對老子樸素辯證法思想中消極因素的發(fā)展,他無限夸大老子的“玄同”思想,從根本上取消的事物的“彼”“此”差別,得出了“齊萬物而為一”的相對主義結論;另一方面,在莊子以前或與莊子同時的哲學家,大多有獨斷論的傾向,莊子的相對主義是作為他們的獨斷論的對立面而出現的。莊子的相對主義思想首先表現為否定客觀事物物質的區(qū)別。其次,在認識論上,莊子片面強調認識的相對性的一面,認為人的感性和理性都不足以信賴,因為他們都是相對的。他看到一切事物都處在“無動而不變,無時而不移”中,卻忽視了事物質的穩(wěn)定性和差別性,認為“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他認為,天人之間、物我之間、生死之間以至萬物,只存在著無條件的同一,即絕對的“齊”;主張齊物我、齊是非、齊生死、齊貴賤,幻想一種“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的主觀精神境界,安時處順,逍遙自得,而學“道”的最后歸宿,也唯有泯除一切差異,從“有待”進入“無待”。在思辯方法上,把相對主義絕對化,轉向神秘的詭辯主義。
游世思想
莊子思想中另一個重要部分是游世思想,尤其在內篇七篇,游世幾乎是核心思想。游世思想的內涵相當復雜。莊子一方面是以故意的玩世不恭態(tài)度,繼承了隱者傳統(tǒng)的心情灰暗的主題敘述,就是以輕視現實和躲避矛盾,來保護一種弱意義的生存欲求?墒橇硪环矫妫f子又認為在這樣黑暗的存在背景中,隱者傳統(tǒng)意義的個人出路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莊子干脆把一種故意不肯負責任的游戲態(tài)度貫徹到底,不僅游戲地對待現實世界,而且游戲地對待個人生死,游戲地對待人生一切可能的期待,傳統(tǒng)隱者始終小心翼翼保護著的軟弱的個人生存渴望被莊子戲謔地扔進黑暗的游戲世界之中。
莊子的游世思想中實際上隱含著一個新的主題,這就是以帶有自嘲意味的自我放逐心情,來與一個黑暗的世界對抗。這里的對抗不是正面反抗,而是擺出一切皆不在乎的姿態(tài),直視黑暗世界任何可能的惡意擺布,并且以對這種惡意擺布的戲謔的歡迎,表達對這個黑暗世界的嘲諷。游世思想這一隱蔽的主題,與尋求個人內心安寧的傳統(tǒng)的自我保護主題,在莊子文中并不是截然分開的兩種敘述,而是混合在同一種詞句奇詭變化的敘述之中。兩種主題都是真實的,可是相比之下,以徹底的戲弄姿態(tài)對抗和嘲諷的主題,更深刻地表達了莊子對人在天地之間無路可走這一絕望處境所作的回答。
后世影響
莊子思想對中國后世哲學、藝術、宗教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莊子》一書所蘊含的深刻思想內容和高超文學水平都給后世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以深刻、巨大的影響。后人在思想、文學風格、文章體制、寫作技巧上受《莊子》影響的,可以開出很長的名單,即以第一流作家而論,就有阮籍、陶淵明、李白、蘇軾、辛棄疾、曹雪芹等,由此可見其影響之大。
后世道教繼承道家學說,經魏晉南北朝的演變,老莊學派取代黃老學派成為道家思想的主流。對于莊子在中國文學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貢獻,封建帝王尤為重視,莊子其人并被神化,奉為神靈。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二月封“南華真人”,后人即稱之為“南華真人”,被道教隱宗妙真道奉為開宗祖師,視其為太乙救苦天尊的化身。宋徽宗時被封為“微妙元通真君”,《莊子》一書也被詔稱為《南華真經》。
文學
莊子一生著書十余萬言,他和他的門人著有《莊子》一書。這部文獻是中國古代典籍中的瑰寶,它的出現,標志著在戰(zhàn)國時代,中國的哲學思想和文學語言,已經發(fā)展到非常玄遠、高深的水平。因此,莊子不但是中國哲學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時也是中國文學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學家。無論在哲學思想方面,還是文學語言方面,他都給予了中國歷代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響,在中國思想史、文學史上都有極重要的地位。
《莊子》全書以“寓言”“重言”“卮言”為主要表現形式,繼承老子學說而倡導自由主義,蔑視禮法權貴而倡言逍遙自由,內篇的《齊物論》、《逍遙游》和《大宗師》集中反映了此種哲學思想。莊子的文章想象奇特,文筆變化多端,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諷刺的意味,對后世文學語言有很大影響。其超常的想象和變幻莫測的寓言故事,構成了莊子特有的奇特的想象世界,“意出塵外,怪生筆端。”(劉熙載《藝概·文概》)
《莊子》在文學上有較高研究價值。魯迅在《漢文學史綱要》中對莊子極為推崇。莊子名篇有《逍遙游》《齊物論》《養(yǎng)生主》等,《養(yǎng)生主》中的“庖丁解!庇葹楹笫纻髡b。莊子文章極有個性。首先是說理方式獨特。莊子喜歡在文中采用或虛構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而作盡情的夸張描述,以表達抽象的事理。其次是筆調恣肆,想象豐富,氣勢壯闊。其行文汪洋恣肆,瑰麗詭譎,意出塵外,乃先秦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結構很奇特,看起來并不嚴密,常常突兀而來,行所欲行,止所欲止,變化無端,有時似乎不相關,任意跳蕩起落,但思想卻能一線貫穿。句式也富于變化,或順或倒,或長或短,更加之詞匯豐富,描寫細致,又常常不規(guī)則地押韻,顯得極富表現力,極有獨創(chuàng)性,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總體來說,莊子散文極具浪漫主義風格,在古代散文中罕有其比,在中國的文學史上獨樹一幟,對后世文學具有深遠的影響。他的文章體制已脫離語錄體形式,標志著先秦散文已經發(fā)展到成熟的階段,可以說,《莊子》代表了先秦散文最高成就。
【莊子寓言的獨特魅力】相關文章:
莊子寓言故事12-26
春天的獨特魅力作文01-20
《莊子寓言》讀后感05-11
莊子寓言故事三則12-10
《莊子》中的寓言故事11-08
《莊子》莊子?雜篇?寓言第二十七06-14
有關《莊子》的寓言故事6則10-12
成功人士具備的獨特能力與魅力03-26
莊子的成語寓言故事有哪些?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