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名人的金錢觀:不做守錢虜 行賄如盜竊
錢,即貨幣,財富的化身,本身并無功過是非,既不是神物也不是魔鬼,只不過是一種流通與分配手段。正確認識貨幣的本質(zhì)與功能,就能把握自己,不為金錢所縛所惑。下面幾位古代清官廉士對金錢的態(tài)度,不啻為今人的一面面明鑒。
錢多壞自己
春秋時期齊國大夫晏嬰,主張誅不避貴,賞不遺賤,重視生產(chǎn),反對厚賦重刑。他個人生活勤儉簡樸,認為錢多會敗壞自己的道德。有一次齊景公派使者訪他。晏嬰將家中僅有的飯食與使者分吃,兩人都沒有吃飽。使者回去稟報景公,景公立即派人送來大筆金錢,讓晏嬰好度日接待。晏嬰婉言謝絕,并說:“我用君王給我的俸祿救濟了百姓,可見我家里并不窮。一個人到了中晚年,每月只需十總布、四升糧就足夠了!(“總”是絲的計量單位,一總為80根絲。)
不做守錢虜
東漢將軍馬援,曾以男兒當“死于邊野”、“馬革裹尸”作為自己的誓言,出征匈奴、烏桓。后在西北養(yǎng)馬,發(fā)展畜牧業(yè),在有一些積蓄后卻把所有的家財金錢救濟別人。常人疑惑不解,馬援說:“經(jīng)營財貨,貴在能救濟他人,否則就是守錢虜!”后來“守錢虜”一語被人們用來作為聚財豐盛而用錢吝嗇的人的代稱!笆劐X虜”又稱“守錢奴”、“守財奴”。
清廉誡“四知”
東漢官員楊震,以清廉自稱。歷居高位,“而子孫常蔬食步行”。有人勸他置產(chǎn)業(yè)留給子孫,他說:“使后世稱為清白吏子孫,以此遺之,不亦厚乎!”認為將“清白吏”留給子孫是最厚的產(chǎn)業(yè)。在任荊州刺史時,路過昌邑縣,曾經(jīng)被楊震提拔的昌邑縣令王密,半夜“懷金十金以遺震”。楊震不僅不收,還說:“我知道你,你不知我,為什么?”王密說:“暮夜無知者!边@十斤銅錢幣無人知曉。楊震說,怎么無人知曉,“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王密慚愧而出。
一錢歸清江
東漢會稽太守劉寵,居官清廉,家無余財,察舉非法,百姓得安。離任時,有幾位老人受百姓之托,各贈百錢為他送行,稱贊他為政清廉,說:“自君來此,犬不夜吠,民不見吏,今聞當見棄去,故自扶奉送。”劉寵感動地說:“吾政何能及公言耶?勤苦父老。”意思是,我哪像勤苦的父老們說得那么好,大家的心意我心領(lǐng)了,這錢還是帶回去吧。老人們執(zhí)意要贈。劉寵盛情難卻,沒有辦法,只好從每人手中拿了一文錢,象征性地收下了。謝別后,劉寵將收下的幾文錢,情意綿綿地放到清澈見底的江中。后來人們就將這條江命名為“錢江”,還在那里蓋了一座“一錢太守”廟,以紀念他的清廉。
清慎天下最
北周名臣裴俠,躬履儉素,清慎奉公,獨立不倚,愛民如子。任河北郡守時,“罷廢郡內(nèi)舊時苛制”,“所食惟菽麥鹽菜而已,吏民莫不稱之”。原來此郡舊制,“有漁獵三十人以供郡守”,“又有丁三十人供郡守役使”。裴俠到任后統(tǒng)統(tǒng)廢除,“不以人私”,將這些人以傭工的形式去為公養(yǎng)馬。“歲月既積,馬遂成群”。裴俠分毫不動,“去職之日,一無所取”。因此,被譽為“裴俠清慎奉公,為天下之最”。民歌稱頌他:“肥鮮不食,丁庸不取,裴公貞惠,為世規(guī)矩!
納餅拒重金
明代書畫家、文學家文徵明,名重當代,學生甚多。他愛吃煎餅,當?shù)乩习傩沼袝r用小籃給他送餅,文徵明收下后即用字畫相謝。時間久了,凡求字畫的人就攜餅籃上門,文徵明也樂意揮筆,滿足來者之愿。其時名聲顯赫的唐王派使者帶著重金來求畫,文徵明得知后,不以錢動,閉門謝客,拒不收納。使者無可奈何,呆了幾天,只好回去。
行賄如盜竊
明代著名的清官海瑞,以清廉自律,視貪污為仇。從當教官時起就禁止學生送禮。他認為做官的“止此柴馬,止此俸錢,出此之外,一文一分贓證也”。明代知縣上京朝覲,可以從里甲、雜項攤派幾百兩至上千兩銀子,用以進京行賄,故京官皆把朝覲之年視為收租之歲。海瑞在淳安任上兩次進京,只花路費四十八兩銀子,其他一概裁革,堅決不向上司行賄。別人以“外官入京有交際”,勸他“要做官不得不如是”。海瑞正氣凜然地說:“充軍死罪,寧甘受,安可為此穿窬舉動。”把行賄視為盜竊(穿窬)行為。
關(guān)于金錢的名人故事
1、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
陶淵明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文學家,他不僅詩文非常有名,而且他蔑視功名富貴,不肯趨炎附勢也同樣很有名。
陶淵明生于公元365年,是中國最早的田園詩人。陶淵明生活的時代,朝代更迭,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公元405年秋天,陶淵明為了養(yǎng)家糊口,來到離家鄉(xiāng)不遠的彭澤當縣令。這年冬天,他的上司派來一名官員來視察,這位官員是一個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澤縣的地界,就派人叫縣令來拜見他。
陶淵明得到消息,雖然心里對這種假借上司名義發(fā)號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只得馬上動身。不料他的秘書攔住陶淵明說:“參見這位官員要十分注意小節(jié),衣服要穿得整齊,態(tài)度要謙恭,不然的話,他會在上司面前說你的壞話!
一向正直清高的陶淵明再也忍不住了,他長嘆一聲說:“我寧肯餓死,也不能因為五斗米的官餉,向這樣差勁的人折腰!彼R上寫了一封辭職信,離開了只當了八十多天的縣令職位,從此再也沒有做過官。
官場中少了一位官僚,文壇上多了一位文學家。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成為中國知識分子剛直不阿、不附勢趨炎的`寫照。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一個人不愿意犧牲自己的氣節(jié)去換取某種物質(zhì)利益,也常常說“不為五斗米折腰”。
2、羊續(xù)懸魚
東漢時,南陽太守羊續(xù),他憎惡當時官僚權(quán)貴腐敗,奢侈鋪張。他為人謙潔、生活樸素,平時穿著破舊衣服,蓋的是有補釘?shù)谋蛔樱俗惠v破舊馬車。餐具是粗陋的瓦器,吃的粗茶淡飯。 府丞焦儉,是他的下級,為人也很正派,與羊續(xù)關(guān)系很好,他看自己的上級生活太清苦了,他聽說羊續(xù)喜歡吃生魚,就買一條魚送給羊續(xù)。焦儉怕羊續(xù)拒收,就笑著說:“大人到南陽時間不長,可能不知這就是此地有名的‘三月望餉鯉魚’所以我特意買一條送給您,平時您把我當作兄弟,所以這條魚只是小弟對兄長的一點敬意,您知道的,我絕非阿諛逢迎之輩,因此,務(wù)請筆納!”羊續(xù)見焦儉這么說,覺得不收下倒是見外了,于是笑著說:“既然如此,恭敬不如從命!钡冉箖走后,羊續(xù)便把這條魚,掛在室外,再也不去碰它。第二年三月焦儉又買了一條鯉魚,心想一年送一條總可以吧,知道買多了,羊續(xù)不會要。到羊續(xù)府上,焦儉剛說明來意。羊續(xù)便指著那條枯干了的“三月望餉鯉魚”,說:“你去年送的還在這里呢!”焦儉愣住了,搖搖頭嘆口氣,帶著活魚走了。
3、包拯的《誡廉家訓》
北宋包拯,他為官清廉公正是婦孺皆知的,老百姓稱之為“包青天”。包拯一生,身居高位,廉潔無私,痛恨貪官污吏,到了晚年,擔心后人會出不肖之徒,于是就在家中立了一塊石碑,上面鐫刻著著名的《誡廉家訓》以警戒后人。其意大致是:“凡是包氏后代子孫中有貪污受賄者,不能被稱為包氏后代,甚至死后,也不能葬入其家族的墓地中。不遵從此訓令者,一概不是包公子孫!
4、馬寅初拒賄
我國現(xiàn)代著名經(jīng)濟學家、社會活動家馬寅初解放前曾擔任浙江省財政廳長。有一天,德清縣有一個想當縣長的人托人將一千大洋送給馬寅初,請馬寅初開開后門,讓他就任某縣縣長。馬寅初勃然大怒,罵道:“不要臉的東西,這種人今天能用錢打關(guān)節(jié),真的當了縣長,一定是個貪官。憑這一條,他就不能當縣長。立即吩咐來人把錢退回。周恩來總理的衣服 周總理的一件睡衣穿了二十多年,破了補,補了再補,已經(jīng)磨得無絨了仍舍不得丟棄。一件襯衣已經(jīng)舊得換了袖口領(lǐng)子,一件衣服補得顏色已經(jīng)不一了,他在穿,當別人要求他換新的時候,他總是說:“舊的可以穿!
【中國古代名人的金錢觀:不做守錢虜 行賄如盜竊】相關(guān)文章:
守駿如跛散文04-14
王守仁名人故事10-15
皇帝也要行賄04-01
有關(guān)守本人的諾名人故事10-13
中國古代名人座右銘02-27
中國古代名人對聯(lián)08-21
中國古代名人的座右銘01-15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法如深澗09-28
飛行先驅(qū)馮如的名人故事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