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王守仁名人故事
王守仁,明朝最完美的人,沒有之一,是不是不可思議,我感覺也是,但事實就是如此。那我們拿這個最完美的人與明朝另一個非常完美的人做一個比較,另一個完美的是誰呢,如果我說這個人是張居正,你們有理由反對,因為他生活作風(fēng)有問題,我說這個人是海瑞,你們也有理由反對,因為他為人太刻板迂腐,我說這個人是朱元璋,你們也有理由反對,因為他太過殘暴血腥,說一個感覺不懈可擊的人,戚繼光,是不是感覺無從反駁,但我今天要找的是完美,這個完美什么意思呢,大概就兩條,第一個人品質(zhì)要屬于上上層,第二個人能力要相當強,而且最好全面。那么問題來了,戚繼光難道不是,他的軍事能力無可非議,至于全面嘛,是可以討論的。那個“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人,你們沒有反駁他的理由,如果你挖盡心思非要找到他的一處污點,那我只能說你有病,而且病的不輕。為什么這么說呢。
于謙(1398——1457年),字廷益,號節(jié)庵,浙江錢塘(今杭州)人,明代著名清官、民族英雄。明朝永樂年間進士,曾巡按江西,巡撫河南、山西,政績卓著。正統(tǒng)十四年(1449),在蒙古族瓦剌部入侵,發(fā)生土木之變,明英宗被俘,明王朝危在旦息。于謙臨危受命,任兵部尚書,提出“社稷為重君為輕”主張,力阻南遷,親自指揮數(shù)十萬軍民進行了名揚青史的北京保衛(wèi)戰(zhàn),擊退瓦剌,挽狂瀾于既倒,在中國歷史上抒寫了壯烈輝煌的一頁。于謙加封少保,總督軍務(wù)。如此一個人你挖空心思找他的錯是不是不正常,只是如此人杰最后卻被奸臣害死,死后家徒四壁,還是靠好友資助方才完成后世,這樣的一個人你有什么理由否定他,要能力有能力,要人品有人品,要不是幾十年后那個人像璀璨的太陽橫空出世,于謙當之無愧明代第一人,既然歷史無法改變,只能讓我們敬愛的于謙大人退居第二位了。
有人說中國整套二十四史都是爾虞我詐,處處為了權(quán)力與皇位顯示人性最黑暗的一面,這些我不反對,但我們也要看到人性最光輝最燦爛的一面,不信?那舉個例子,這個例子和于謙有關(guān)系,當瓦刺也先率領(lǐng)大軍攻打北京的時候,大臣們分成了兩派,一派要誓死保衛(wèi)都城,另一派主張遷都,當時有兩個后來有影響力的人主張遷都,但是這兩個人后來的所作所為就能代表人性的兩個方面,第一個徐士貞,他后來為了個人的欲望和對權(quán)力的追求,聯(lián)合另外兩個人把矛頭對向了于謙,最后于謙含冤致死,這就代表人性黑暗的一面,另一個人叫李賢,雖然他和于謙關(guān)系不是很好,甚至曾經(jīng)因為政見不同而掙得面紅脖子粗,但是他佩服于謙的為人,特別是那個弱不禁風(fēng)的身軀站在城門樓上指揮殘兵敗將擊退猛如虎的瓦刺數(shù)萬大軍,那一刻他深深的震撼了,他知道這個人才是大明的守護神,是這個時代撐起大明這座大廈的支柱,所以當于謙被害幾年以后,幾乎所有人都忘了幾年前的事件,但李賢從沒忘記,在那個黑暗的年代里,李賢是光明的,這個光明的能量來源就是于謙,雖然我們不是好友,雖然我們是政敵,但我從沒忘記那瘦弱的背影帶給我的震撼,你的冤屈無人理會,我李賢就算舍棄一切也要為你報仇、為你,于謙死后還能得一知己,泉下有知也能瞑目了,這就是人性最光輝最燦爛的一面,我想這就是民族魂。
言歸正傳,我們繼續(xù)講王守仁。
王守仁,字陽明,不但他個人很厲害,他還有一個厲害的老爹,他老爹王華曾經(jīng)是狀元,后來官至南京吏部尚書,就是這么一個厲害的父親,面對少年時代的王守仁也無可奈何。我們的王狀元希望小王守仁也能像他一樣走科舉考試進而步入官場的路子,但小王守仁似乎不滿意老爹給他規(guī)劃的人生,那是的王守仁不喜歡四書五經(jīng),卻喜歡舞刀弄槍,無奈之下,王狀元打算帶王守仁出去見見世面,于是帶著王守仁來到了雁門關(guān)外,本打算讓王守仁看看塞外艱苦的環(huán)境,回去以后希望他能放棄以前的想法好好讀書參加科舉,想不到?jīng)]過幾天小王守仁對他爹說假如讓我?guī)兹f大軍必定踏滅蒙古殘余勢力,這一下把王狀元氣的拿起一本書就打,然后又過了幾天,王守仁又來了,開口第一句就是父親我錯了,王狀元聽到一臉笑容說知道錯就好,回去好好讀書,不求你像我一樣考個狀元,至少你要弄個進士回來吧。但是下面的話王狀元就笑不出來了,王守仁說我有一個新的目標,我想成為圣賢,這下把王狀元氣的差點過去。世間最難得成就是什么,我想是圣賢。政治家歷朝歷代都不缺,名將也是如此,無論軍事家還是政治家我們都能說出好多,但是圣賢也就那么幾個。
王守仁那個時代可謂天才、強人輩出,不信嗎?說一個大家最熟悉的,唐寅,后人習(xí)慣稱之為唐伯虎,這個分量夠吧,如果唐寅還只是一個天才以及比較有名的才子,那再來一個,這一個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此人無論是比天才程度,還是比才學(xué)都不比唐寅弱,只是后世的知名度大大不如。在明朝二百多年中,博學(xué)多才、博覽群書、多才多藝可謂多不勝數(shù),但是要選幾個代表的話,就要靠那公認的明朝三大才子了,第一個代表了博學(xué)的是永樂時期的解縉,著名的《永樂大典》就是他主編的,《永樂大典》作為那個時代的百科全書,其主編需要怎樣的條件可想而知。第二個就是和王守仁同時代的楊慎,代表了博覽。第三個就是后來齊白石說的“原為青藤門下走狗”的青藤,名徐謂,也叫徐文長,代表了多才多藝,人家會書法、會畫畫,會作詩等等吧,但是最拿手的還是兵法。要說這個楊慎啊,當時那是一點不比王守仁差,王守仁的老爹是狀元、后官至南京吏部尚書,楊慎的爹科舉那也是全國最少前十的存在、最主要的是人家官至內(nèi)閣首輔,而且三朝不倒,最后王守仁退隱就有他的關(guān)系。拼爹拼不過人家,只能自己上了,王守仁后來可能感覺對不住王狀元,于是決定考進士,天才不是蓋的,考了兩次就考上了,但那位楊慎就像王狀元一樣是個楊狀元,還是在他老爹是內(nèi)閣大學(xué)士的情況下,你又該認為這是黑幕了,沒有,完全沒有,因為當時人們都覺得楊慎的狀元是應(yīng)該的,如果楊慎沒有的狀元,那才是有黑幕呢,名氣都到這個程度了,啥也不說了。但天才也好,人才也罷,在沒有成為強者之前,再有才都有可能被強者扼殺,就像唐寅,本來是可以成為唐狀元的,就因為狂傲說了句不該說的話,糊糊涂涂一輩子,癲瘋一生。
考上進士的王守仁并沒有忘記他的想想——成為圣賢,歷經(jīng)官場的斗爭,王守仁去了那個讓他在天才輩出的年代里蛻變成強者的地方——龍場,在那里王守仁頓悟了,領(lǐng)悟了“知行合一”的王守仁,不但成為了那個時代最有智慧的人,他也獲得了一個名字,王圣人,在以后的幾十年里,運用他的“知行合一”解決了一個又一個擋在他前面的阻難,他的心學(xué)在那個被朱圣人的理學(xué)統(tǒng)治的年代里,一點一點發(fā)展,最后成為能與之抗衡的大家伙。
無論是少年時與父親對著干,還是青年時得罪權(quán)臣的奪路而逃,亦或中年龍場悟道與平定寧王叛亂,甚至到老年時被迫歸隱著書立說,這里面都離不開王圣人堅持真理,甚至他死后,王門學(xué)徒也一直把堅持真理作為一生的信條。
【王守仁名人故事】相關(guān)文章:
諸葛亮罵死王朗緣故名人故事05-16
陶弘景名人故事_名人故事素材07-08
名人的故事05-24
名人的故事11-29
名人的故事05-09
名人故事05-19
經(jīng)典名人故事09-07
聶耳的故事的名人故事01-17
世界名人故事10-27
名人讀書的故事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