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到的觀后感范文
不好意思,忘記啦那天的日期了,不過記得那天晚上全寢室的同學都不得不吃那令人作嘔的方便面,就遲到的觀后感談起。why? because of watching that movie which is about three hours that afternoon to evening.
看完那部電影,的確是有許多的感受,真想當時就寫下來,沒辦法,時間不允許。然后就埋到今天咯。
喂喂,打了些倒土不洋的文字,還費了一坨話,你到底想說那部電影呀?OK,現(xiàn)在轉播正題。
嗯,這部電影的名字叫《三傻大鬧寶萊塢》(不知道是哪個腦殘取的名字,把活生生的一部好電影給糟蹋了,哎,美中不足呀——)。好吧,下文改用它另一個可以接受的名字:《尋找蘭徹》。
首先容許鄙人簡介一下這部film。把它分類呢,應該屬于喜劇吧,但他又不是那種無厘頭的香港喜劇類,其中包含了友誼,親情,愛情,還反映了當代印度青年的成長經(jīng)歷以及對腐朽的教育制度的拷問與批判。
首先說一下主要內(nèi)容(由于偶滴語言概括能力欠佳,所以本段以下文字從網(wǎng)上復制粘貼): 故事以兩個好朋友在尋找多年不見的好兄弟蘭徹的過程中展開的回憶:講述十年前蘭徹頂替他人來到皇家工程學院讀書的故事。這是一所印度傳統(tǒng)的名校,這里的檢驗學生的唯一標準就只有第一(指成績)!成績不好就意味著沒有未來!而蘭徹卻不隨波逐流,他用他的善良、開朗、幽默和智慧影響著周圍的人。他用所學的物理知識來教訓野蠻的學長,他用智慧打破了學院墨守成規(guī)的傳統(tǒng)觀念。最后他用智慧成為了印度科學界的一位天才科學家(具有400項專利),他實現(xiàn)了自己的夢想,也做回了真正的自己。“三人幫”中蘭徹和拉朱都夢想成為工程師,法涵想成為野生動物攝影家。影片中隨時穿插著幽默的語言,行為。他們把教授稱為“病毒”,把查圖爾稱為“沉默者”(消音器)。
之所以很受感染,第一是主人公們對坎坷道路的夢想的不懈的追求打動了我,然后是電影中不乏出現(xiàn)的幽默段子和和廣闊的印度社會背景以及在輕松搞笑的情節(jié)中暗含的深刻的對傳統(tǒng)教育的抨擊和對一個人口大國中存在的社會問題的暴露。接下來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談一談。
一·How do you answer “How are you ?” ?
我最關心的是對傳統(tǒng)教育的思考。誠然,教育事業(yè)是一個國家發(fā)展的根基,但也不得不承認如今不管是發(fā)展中的中國,還是超級大國的美國,教育的發(fā)展依然存在著許許多多的問題。我簡略歸納了一下幾個方面:一是教育的公平性,二是教育的開放性,三是教育的選拔制度。
首先,“公平”這個大問題不僅僅是在教育上,它存在于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諸如社會福利,就業(yè)保障,醫(yī)療條件,以及個人收入。不管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不管是從發(fā)達國家到極不發(fā)達國家,不管從白領階級到工薪階級,不公平的社會制度依舊并長期存在。就如李老師經(jīng)常對我們說的一句話:“所以,永遠別在我面前說公平!钡鎸@種種的不公平,我們都應該保持一個平靜的心態(tài)和發(fā)展的,樂觀的角度去對待,畢竟社會主義在進步,基尼系數(shù)在降低,民生工程在建設,因此,也不必成天摳著頭皮仰著頭發(fā)牢騷。記得白巖松說過這樣一句話:“沒有高考,你拼得過富二代嗎?”,想來也是,如今的大環(huán)境下,高考和中考還是最公平的。再則,如果生活在錦衣玉食,前程無憂中的富二代,官二代,沒有體驗過生活的艱辛和奮斗的快樂,那人生也便是一張精致的包裝紙,枯白無味。
在則是開放性,這一點值得欣慰的是,似乎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的推進,教育的開放性也得到了越來越充分的發(fā)揮,比如我們學校(注意不是打廣告)每年都有個什么國際夏令營(當然,這與寒門子弟絕緣),哦,前不久還辦了個什么“國際青少年書畫展”,還有些什么的記不得了,觀后感《就遲到的觀后感談起》?傊且恍┙涣餍,開放性的活動啦。
最后是教育制度的思考,想到這個,就不禁讓人聯(lián)想到當今中國的應試教育。想起一件小事,抽考復習時,一個同學問我一道英語同步練習上的一道錯題:“為什么‘緊張’不能說是‘be nervous’,而非要說是‘be stressed out’?”。我無言回答了,其實最佳答案本就是“be nervous”,但是因為這個單元所學的是“be stressed out”,所以.......。還曾經(jīng)看到過這樣一則笑話:一個中國留學生在美國高速公路上駕車,出了車禍,車翻到壕溝里,生命垂危時,美國救援隊趕到往下喊:“How are you ?”,此時留學生下意識的回答道:"I am fine ,thank you",后來,救援隊就走了,留學生就死了。從生活到笑話,是否反映出了一種制度的弊端和缺陷呢?傳統(tǒng)的教育制度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侵蝕著當代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社會適應力,本來“更好的學習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可現(xiàn)在卻變成了“更好的學習是為了更好的分數(shù)”。舉一個例子,假如你是一個數(shù)學天才,一次競賽中考試后發(fā)現(xiàn)竟然做忘了兩頁,接下來你會怎么做?(即使你做過的都是全對),接下來就不講了,可以自己想象。
二· all is well
相信看過的同學都對這句話印象深刻,“一切順利”,這告訴我們 :不管遇到怎樣的問題,我們都應該以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去面對,那樣我們就離成功不遠了。借此,我聯(lián)想到了當今中國學生的自殺問題。再談這之前,我先提出一種心態(tài):“斯巴達克心情”(呵呵,這是我杜撰的),這源于張愛玲《小團圓》首段的.文字:“大考的早晨,那慘淡的心情大概只有軍隊作戰(zhàn)前的黎明可以比擬,像《斯巴達克》里奴隸起義的叛軍在晨霧中遙望羅馬大軍擺陣,所有的戰(zhàn)爭片中最恐怖的一幕,因為完全是等待。”對,所謂“斯巴達克心情便是考前考后的那種等待?记,說不過臨時抱佛腳的憂慮,大概也可以說是一種僥幸心理下作祟的慵懶后的恐懼,或者是信心滿滿下的失策之憂。這個我有過切身體驗:抽考前幾天,下課時間我竟不是專注于復習鞏固,而是一遍一遍的在草稿紙上用中性筆試畫,像是生怕考試的時候突然筆又不出墨了,抑或是過度的擔心這樣那樣考試時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然后是考后,對成績的等待是耐不住淡然心態(tài)下的鎮(zhèn)靜的,所以每到這個時候,很多人又陷入了矛盾,明明就期待考試成績出爐,然而心中又希望他永遠也不被世人所知,讓它成為隨風而逝的歷史好了。此時很多人就會尋求自我安慰了,就像魯迅《死火》中,明明在希望的指引下逃脫了困境,可最后還是逃不脫可怕的宿命(有點像《死神來了》的臺詞),所以唯有在絕望中去尋求一些虛偽的安慰,才會說:“哈哈,你們是再也遇不到死火了。”,這何嘗不讓人痛心呢,就好像是一代一代的侵蝕和哄拆,就像那樣一句話:“被殺的是中國人,來看的也是中國人!庇谑钦麄大環(huán)境就變得越來越紊亂,人性的冷漠就找準了空間滋生。于是所謂大學生的自殺問題也只不過是這副作用下的毒瘤罷了,電影中蘭徹對病毒說 “好消息,院長。警察和Joy的父親都沒有線索。大家都認為這是一起自殺。尸檢報告顯示,死亡原因是窒息死亡,氣管壓力過大。大家都認為他死于頸動脈脈壓過大,那四年來的心理壓力呢?尸檢報告中卻沒有提及。工程師是一群聰明的人,但是他們沒有制造出能測量心理壓力的機器。如果制造出來,大家就都知道這不是自殺而是謀殺。”而我想,這樣的謀殺又是多么有計劃性,多么好大的工程呀。但回頭想想,這是否還源于自我心理調(diào)度問題上的慢性自殺呢?前幾天在報紙上看到這句話,心中漸增了一些溫暖,“如果人人都上去扶摔倒的老人,讓他不知道該訛誰,這才是生命的寬度!鼻皫滋煸趫蠹埳峡吹竭@句話,心中漸增了一些溫暖。All is well,這是對生活或是生命的尊敬,也是對世事的期望。
三·這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夢想
九把刀的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最近火的比較厲害,無可置疑,青春的故事總是浪漫的,美妙的,就像電影中的男女主人公青澀朦朧的愛情故事一樣,感染這我們這一代青少年。這里我提出的是:“我們一起追的夢想!崩碛珊芎唵,過去是枯黃的,現(xiàn)在是天藍的,“這些年”,似乎也比“那些年”更加值得把握吧。也許我們面對的不是見到心儀之人的心瀾蕩漾,而是一張張永不改色的試卷;我們聽到的不是左耳傾吐的甜言蜜語,而是嘰嘰喳喳的粉筆速寫;我們看到的不是夜晚被窩里的溫言短信,而是日光味濃的復習資料?墒,那又怎樣呢?我們不是依然活得好好的嗎?就這樣走下去,當六月淚別時,就會發(fā)現(xiàn)原來我失去的過去的甜言蜜語早已在未來的路上開花結果,又何奈我們苦苦等求呢?
春說:“轉身,一笑帶過苦痛”。夏說:“不是耕種中的耕種,卻會收獲成功中的成功。”秋說:“時間流失中的不是哀傷,而是快樂,哀傷中的快樂!倍f:“也許就是現(xiàn)在!
那天我對他說:“再也沒有20XX年12月7號了!,他沉默了。
【遲到的觀后感】相關文章:
遲到03-03
遲到04-24
遲到09-04
遲到06-18
遲到08-09
遲到01-22
遲到04-01
遲到07-13
遲到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