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智慧》讀后感匯編(15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育的智慧》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育的智慧》讀后感1
教師只有讀書,才能擁有不竭的水源,不斷開拓視野,豐富知識,增長職業(yè)智慧,使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閃耀著睿智的光彩,充滿著創(chuàng)造的快樂,寒假讀書:《教育智慧從哪里來--點評100個教育案例》讀后感。
為進一步提升教育智慧和師德修養(yǎng),學校組織教師閱讀教育名著,我選擇的是《教育智慧從哪里來》,該書為基礎教育研究專家王曉春所著,本書匯集了100個小學教師及班主任常常碰到的棘手問題,從"教師問題、學生問題、師生關系、教師與家長關系、管理問題"這五個部分,就當前在學校、社會和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教育案例進行點評和剖析。書中的案例真實,極其貼近老師教育教學生活中的種種問題;文章短小,可讀性強;既有理論分析又有可直接借鑒的操作經驗;案例點評注重科學,深入淺出,入情入理,思路獨特,發(fā)人深省,讀后令人深受啟發(fā)。本書既是教師的得力助手,又是教師進行案例研究的`范本,是一本難得的好書!
課堂上,作為教師最討厭那些坐不住或者不時做小動作說話的學生。雖然對他們多次提醒,反復教育但仍不見起色,真是恨鐵不成鋼!督逃腔蹚哪睦飦怼分械陌咐30講的是黃老師向王曉春老師求教讓學生迅速集中注意力的方法?戳送鯐源豪蠋煹闹д,我覺得受益匪淺。其實,原來是我們沒有把握住學生生理、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王老師告訴我們學生的注意有兩種: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有意注意是主動的收斂的,無意注意是被動的散漫的。現在有不少學生有意注意水平很低,東張西望,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不知自己想干什么,不知自己該干什么。他們雖然坐在教室里,但并不是"學習者"。這是教師最頭疼的。而無意注意的規(guī)律是:哪里聲音大,哪里色彩鮮艷,哪個人動作怪異,什么事情新鮮好玩,他就會往哪里看,這種情況小學生中表現很突出。為此,在教學中必須從他們生理、心理所處階段出發(fā),靈活多樣的采取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一種方法集中連續(xù)實施的時間不能太長,以免使學生感覺厭惡、疲勞,分散注意,從而出現講話、做小動作的現象。以一種方式為主,伴以其他方式交替進行,降低學生的緊張度。
總之,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從學生生理、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出發(fā),采取多種多樣的方法,多以身邊熟悉和感興趣的例子介紹,甚至穿插一個故事,一個笑話,絕對不能單一化,從而有效的使有意注意與無意注意相互交替,穿插在整個教育教學中,讓學生松緊結合,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有所得、學有所成。
《教育智慧從哪里來》這本書我還沒有全部讀完,但讀到這兒,我已經明白了,身為教育者,全身心地去愛學生固然重要,但教育智慧不可少。只有既有愛心,又具有教育智慧,才能更有效的教書育人。
《教育的智慧》讀后感2
盼望著,盼望著,終于收到了這本《最徹底的家庭教育方法-《弟子規(guī)》里的教育智慧》。我按耐不住一睹為快。
第二天上午,上完家長課堂的我又津津有味的捧讀起來。可能是太專注了,朋友拍拍我的肩膀上,“什么好書呀?看你特上癮……”,我合起書來,讓她們看看書名,解釋說,“我剛開始看,挺有共鳴的!
可能是“最徹底”“弟子規(guī)”“家庭教育”這些詞太搶眼了,朋友們熱議起來。
有的說國內的育兒書翻了不少,可有效期不長,有點說《弟子規(guī)》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就背過,就那么回事,……我面帶微笑的望著朋友們,說,“這就是這本書吸引我的地方,咱們剛才說的那些情況,前言開篇就講到了,我正按圖索驥找解決的辦法呢”,時間過得很快,該分開了,我答應她們,及時分享讀書體會。
(封面,讓人充滿閱讀欲望)
。ā兜茏右(guī)》版本很多,本書附錄全文,很貼心)
能感覺到嗎,這本書的設計是古色古香的,文本的設計和紙張的色澤都很適合閱讀。這是一本真正從閱讀者角度考慮的書。
我決定讀后感分節(jié)完成。
觀點一:《弟子規(guī)》不是學的,也不是背的,而是做的。
P17《弟子規(guī)》里的每一句話,都不是知識,而是力行的標準。家長要做的就是就是學一句做一句,句句在生活中落實。
我們常說孩子是面鏡子,如果你想讓鏡子里的自己看起來,達到滿意,我們要提高教育的敏感度,給孩子們做個好樣子。家長不僅僅是一個稱號,更是一種事業(yè)。
主持人楊瀾在主持“家庭教育與國家軟實力”討論時,說國家的軟實力的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價值觀,而孩子的價值觀就是在家庭生活的點滴影響下形成的。如果家長們還在抱怨傳統(tǒng)文化漸行漸遠,就觀觀自己做了什么,家庭教育不是小事,是修身齊家治國的重要根基。我個人覺得家有男孩的父母更要清晰的認識到這一點。
觀點二:《弟子規(guī)》要全面解讀,教兒教女先教自己。字字要父母做好了,孩子不用教,自然會做好,《中庸》提到為學的的幾個層次:“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孩子要想成為一個真正的有成就的人,就需要經過一個為學的過程,需要把學習和實踐結合,不斷學習,不斷實踐。家長學習育兒知識也是如此。
我很慶幸,在教育的路上,早早的遇到這本書,歡迎更多的家長和我共同品讀,交流,陪伴孩子成長。
《教育的智慧》讀后感3
《教師的教育智慧從哪里來》這本書。他在書中講述了100個教育案例,通過這些案例,詮釋了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如何正確處理教師問題、學生問題、師生關系問題、教師與家長的問題以及管理問題。駐足于一百個案例,不禁被那一個個智慧的火花所折服。作為讀者,讀著也想著,如果是我,我會怎么做,他做得好在哪里?我正是在這樣身臨其境的閱讀中收獲教育的智慧。
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對學生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所以,新時期的班主任應對教育對象實施影響的同時,不斷地完善自己。必須不斷地學習有關知識,在實踐中總結經驗,提高自身素質,才能嚴于律己,以身作則,在學生中樹立一個實實在在的榜樣!八街梢怨ビ瘛,許多老師都有切身的經驗和感受。通過學習,我們可以掌握最新的教育理念,了解最新的教育技術和教育方法,使自己的教育視野更寬闊,教育辦法更有效。
智慧來自了解。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師必須時時站在學生角度上來思考問題:假如我是孩子,我最需要的是什么?假如是我的孩子,我會怎么做?當我們設身處地地多替孩子們想想,師生彼此間就會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包涵,多一份寬容,多一份耐心和期待,同時也會讓師生多收獲一份快樂和欣幸!教學中,我們如果能蹲下身來,認真地傾聽孩子們的心聲,知道他們?yōu)槭裁茨菢酉耄ぷ骺偨Y才能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采取行之有效、靈活多變、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德育方法,用最少的時間和精力去獲得最佳的'教育教學效果,實現教育過程的最優(yōu)化。在研究、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去教育學生,運用科學的教育理念創(chuàng)造性地指導班級工作。
智慧來自善思。沒有思考的教育,教育方法就會簡單,甚至是野蠻。在我們的身邊,人人都是教育工作者,但更多的和我一樣,每天在疲憊中掙扎,難以享受作為班主任教師的幸福和愉悅,更多的是蒙在鼓里的教育者。我們缺少的就是思考,做智慧型的班主任要關注教育現象、會靜心思考、會潛心體會。不僅遇到問題要盡心思考,事后還要善于反思?鬃诱f“吾日三省吾身”,也就是告訴我們,要有反思的習慣。反思,能使自己對工作更清楚,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夠,還有待改進,該如何改進。如果一個老師從來都不反思的話,那么他就只能在原地踏步,永遠也不會向前邁進哪怕一步。反思,是改進的源泉。沒有反思,哪來的改進策略?
教育智慧從哪里來?這也許是我們窮盡一生也不能回答全面的問題。但是,走進《教育智慧從哪里來》,使我獲得了一種積極向上的活力與動力。讓我明白了沒有教育智慧就沒有教育的成功!也更堅定了我做一名智慧型教師的信心,在學習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知識水平,個人簡歷在實踐中執(zhí)著地思考,深入地研究,教育智慧將從中汩汩生成。
《教育的智慧》讀后感4
我利用課余時間拜讀了著名教育家肖川的《教育的智慧與真情》一書。讀后,受益匪淺。書中的他的一些對于教育的獨到見解,對教育者們的啟示,使我感動,折服。摘錄一些精彩的片段以自勉。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不僅要樂于學習,也要樂于教學。
作為一名新教師,初出茅廬。因此簡單的機械模仿是必要的,在剛踏上教師崗位時,能上像一堂課必須建立在大量的模仿之上。在此我覺得要感謝學校給我們新教師機會,舉辦一系列如“新教師站穩(wěn)講臺”、“新教師我型我秀”等教學展示活動,讓我們可以有機會展示自己,以及學習他人長處。但任何方法都不能簡單地搬用,而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也正如肖川先生在書中所說的說:“如果一個教師只有別人告訴他應該怎樣做,他才會怎么去做,而不會主動地探索一些有效地方法,那他的發(fā)展前景就很難令人樂觀。”是的,當我們站穩(wěn)了講臺后,我們就該積極尋求、主動探索一些個性化的教學路子。我們更要善于發(fā)現自己的性格和業(yè)務方面獨到的優(yōu)勢,在夯實自己教學能力的基礎,培養(yǎng)出自己獨特的教育思維和教學個性。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也具有一定的意義。
書中肖川先生還提出:“老師們更多地關注學生對于學科知識的掌握,而忽視學生學習策略和思維策略的發(fā)展,更談不上對于學生作為完整的人的成長的關照!痹谖艺J為,教師某種意義上來說更是良心職業(yè),是要從道義上對每個學生負責任的。因此需要我們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學生,用心關注其日后的成長。學生是祖國的花朵,教師是培育花朵的園丁。我們要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的現代教育觀。樂觀估計學生的天性,善于發(fā)現學生的.優(yōu)點,多用贊美替代批評。對于犯錯誤的學生要及時糾正,用自己的智慧與真情鼓勵引導,寬容對待。
教師的任務就是教書育人!秾W記》中說:“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薄爸卟蝗绾弥,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痹谛ごㄏ壬磥碇挥挟斘覀兘處熡胁粩鄬W習的愿望和興趣,才有可能為學生打下終身學習的基礎。這也就要求我們心存樂于教學之心。比如我的師父馬潔老師,我就覺得教學經驗豐富的她已經將教書育人融為到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從樹下的一藤牽;ǎ瑝堑囊恢晷〔萆砩,她也能發(fā)現生活的樂趣,生命的美好。她把這種快樂分享給學生,讓他們也懂得生活,懂得感激。這大概就是她的生活哲學,教育信仰吧!從他們身上我感受到了樂“學”的幸福,更是從中獲得啟迪:教育之路漫漫其修遠兮,更要求我們用自己的真情與智慧去感染我們的學生,以及我們身邊的人。
《教育的智慧》讀后感5
在《教育智慧》一書中,各個經典案例啟迪著大批教育工作者,雖然沒有全頁拜讀,但有這樣一個例子使我深受啟發(fā),備受鼓舞。教育如此令人驚嘆。
1999年4月20日于美國科羅拉多州杰佛遜郡哥倫拜恩高中發(fā)生了校園槍擊事件。兩名青少年學生—埃里克·哈里斯和迪倫·克萊伯德配備槍械和爆炸物進入校園,槍殺了12名學生和1名教師,造成其他24人受傷,兩人隨即自殺身亡。這起事件被視為美國歷史上最血腥校園槍擊事件之一。
一位女老師在目睹哥倫拜恩慘案后,意識到內心的阻隔導致暴力,外在的暴力源于內心的孤寂。孩子們如果不能夠得到關注,會采取任何手段來引起人們的注意。此后,她下決心在自己力所能及范圍內,盡早開始預防暴力,時刻關注孩子心理健康。哥倫拜恩慘案后的每一個星期五下午,這位老師坐在空蕩的教室里研究這些11歲的小手寫下的歪歪扭扭的小紙條,她是在拯救孩子們的生命。
通過這種方式,她作為一名數學老師更深刻地認識到一個她很早就明白的道理:生活中的每件事,包括愛,包括你的所有物,都有固定的“公式”。從那些小紙條中她找到了這些“公式”——找到了破解內心枷鎖的密碼,并給予那些孤單的孩子以幫助,填補他們內心的空白。這就是她的數學。
一切都源于愛——包括數學和其他學科。學科的專業(yè)性便是能有效應用于現實中,我們從事這份工作,就要清楚地認識到我們要把它的作用傳授于學生,充分發(fā)揮它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所謂“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边@是令人驚奇的事實。
這位老師用幾十年的時間來拯救孩子們的`生命,用一生尋找愛與孤寂的“公式”,這樣的人生才更有意義。踏入這種生活,之后的每一天,都可以改變世界的軌跡。
比如語文學科,除了言語技能的獲得,創(chuàng)新思維的超越,文化內涵的豐富,還要使語文課程更貼近整體素質的培養(yǎng)與熏陶。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要在發(fā)揮語文學科的人文性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揮語文的工具性,不用的東西就沒有多大存在的意義。由此我想到了我的書法學科,它的存在在于解決一些我們要面對的問題,首先是傳承中國優(yōu)良的傳統(tǒng)文化藝術,再是利用這項技能謀求生存之道。書法發(fā)展到這個階段,經濟社會使這門高雅的學問越來越充滿功利性成為必然,因為它要發(fā)揮它在此時此地的作用,我們每一個人亦是如此,好好發(fā)揮自己的作用吧!便是好度這人生。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的作用源于人類的進步,源于對受教育者的熱愛。
《教育的智慧》讀后感6
作為一個教師,我當然希望自己是一名充滿智慧的老師。當我看到《教育是一種大智慧》書名的時候,我就有種感覺,這本書會帶給我不一樣的心靈體驗。
本書從“沒有尊重就沒有教育”、“教育必須遵循人的發(fā)展規(guī)律”、“關系第一、教育第二”、“和諧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沃土”、“讀書重要還是網絡重要”、“教育的目標是學會做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厭學是世界上最的的難題”、“一切教育最終都將歸結為習慣的培養(yǎng)”十個方面的不同角度提出了76個建議,目的是要解決如何促進孩子健康發(fā)展的問題,使孩子成長為一個順應社會需要的人,以成就孩子成功的人生,F實生活中,雖然有的家庭想給孩子一個成功的未來,可因忽視了孩子是個獨立的個體。以愛的名義,剝奪了孩子交友權,玩耍權,甚至親情權,從小就只看孩子每學期的考試分數,把更多的時間迫使孩子用來文化課的重復完成,目的是精益求精,讓孩子變成學習的機器,而生活中的一切力所能及的勞動也由父母或爺奶代勞了。犧牲孩子的節(jié)假日,不惜花重金或更多的精力來打造孩子。
《教育是一種大智慧》這本書,能讓迷茫的父母或者老師在從事教育時有了一盞明燈,照亮父母讓孩子少走一點彎路,多給孩子一些成功的機會。
《教育的智慧》讀后感9
蘇霍姆林斯基說:“人才只有靠人才去培養(yǎng),能力只有靠能力去培養(yǎng),才干只有靠才干去培養(yǎng)。”可見學生的智慧是靠老師去開啟的,這就要求老師首先要成為一名智者。那么世界上所有的老師就一定都是智者了么?我看不見得,至少我覺得自己就不是一個智者,只是一個比學生“多半桶水”的學習者。那么如何才能增加一些智慧,使自己更向智慧型教師邁進呢?
1.智慧是靠“勤奮”出來的.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我知道自己不是一個特別聰明的人,那么就需要以勤奮來彌補。特別是作為一名教師,要特別加強對心理學和教育學的學習和研究。教師唯有從古今中外的一切文明成果中汲取營養(yǎng),才能成為學者,成為能師。
2.智慧是靠“交流”出來的
教師的教學是單人單科放行的,教師的勞動在大部分時間里是個體性的。備課、鉆研教材、上課、輔導、批改作業(yè)都是一種復雜的腦力勞動,要獨立完成,但決不能因此而忽視教師之間的交流作用。交流就是互相學習、共同討論!八街,可以攻玉”。善于學習,善于博采眾家之長為我所用,是走向成功的一條捷徑。共同討論,益處更多。
總之,智慧型教師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自身要勤于思考,不斷提高自己的思考力、感悟力、教育智慧,還要勤于學習,善于集思廣益,博采眾長!爸腔坌徒處煛睉蔀槲覀兘處煵粩嘧非、自覺探索的目標。
《教育的智慧》讀后感7
暑假期間,我在家認真地拜讀了《教育智慧從哪里來》這本書籍。順著淡淡的墨香我把整本通讀下去,一切都讓我感受到豁然開朗,讀書中使我深深地領悟到讀書不但能學到無窮無盡的知識,還能使我心中的煩惱消失,真是一種金錢買不到的無價之寶。讀書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源頭活水,能增長知識,讀書就會成為你的學生的精神需要。作為一名教師,只有熱愛讀書的教師,才能培養(yǎng)學生喜歡讀書的學生。人們曾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對話!边@句話說的真是有道理,《教育智慧從哪里來》就是一本好書,讀了書中的那一個個教學中鮮活的案例,讓我受到無窮的啟發(fā)。
從這本書中的每個案例都讓我深切感覺到,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我們應該用一顆真心、全身心地去愛每個學生!稅鄣慕逃分杏羞@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教師對學生的愛就如池塘和水,教師心中沒有真心的愛,就沒有教育,我們只有去愛學生,了解學生,才能走進孩子的.心靈。只要教師心中有了愛,愛能產生無窮大的力量。不過教育的智慧也是不可缺少的,既有愛心的教育,又具有教育智慧,才能更有效的教書育人。在教育的生涯中教師們都能深深感受到“智慧與愛心都重要”不能夠傾注了愛或智慧。
點評案例1的標題中說道,老師們都傾注了愛,太寵孩子了,而把教育智慧看做其次,學生光得到愛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實這種現象在我們身邊也比較多,我們班有個女孩子一直特別嬌氣,有一天星期二的下午學完特長回到教室和同學玩得十分的開心?煲舷n時,她就安安靜靜得走到辦公室,低聲細語地對班主任說老師我不舒服頭暈,我要打電話給媽媽來看我。打了電話后走出教室,十五分鐘過去,爸爸來到辦公室和老師了解孩子的情況,然后帶她到醫(yī)務室看醫(yī)生,結果沒什么問題,就是喉嚨有點發(fā)炎吃點感冒藥就好了,孩子就說我特別不舒服。想爸爸帶回家休息,一休息就是兩天,每天老師打電話探望,學習那下了,利用課余時間補,像這樣的事情不知在她的身上出現了多次。但結果不一定如你所想,可能會令家長感動,令身邊的同仁稱贊,但有時真不能讓學生從根本上改變。我想主要的原因是我們的教育智慧還不夠,沒有真正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家庭的教育。還是找找發(fā)生矛盾的真正原因,是孩子本身的原因,還是和家庭環(huán)境有關。
“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每天面對一個個活波聰明可愛的孩子,要用心的教育每一個孩子,用心關注“優(yōu)秀生”更要關注“潛能生”,使童年的孩子在快樂中成長。我們要善于發(fā)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多給他們一些寬容和鼓勵,多給他們一些關注,多給他們創(chuàng)造表現的學習機會,能使每個孩子學到更多的知識。
《教育的智慧》讀后感8
近期,我認真研讀了學校推薦的書目《教育智慧從哪里來》,書中向我們呈現了一個個教學案例及王曉春老師的精辟點評,讓我有了一定的啟發(fā)和感想。
精于分析、深入探究,我們要做科研型教師,F代教育要求教育者要有一身過硬的專業(yè)本領:能發(fā)現、分析和解決在教育過程中遇到的種種“案例”,從而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促使學生成長,形成良好的生活、學習、做人、做事的習慣。而這一切離不開教育者獨具的慧眼和專業(yè)的素養(yǎng),不能用簡單粗暴的方式加以歸因、干預和壓制,要重在發(fā)現和研究,積極探究學生如此表現背后的深層次的本質原因。教師只有深層剖析探究學生的行為表現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不斷進步。
在整個教育過程中,我們不僅要教育好學生,還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能力,學會用科學的方法來探究問題,成為一名科學的研究型教師。如:在我們的教學工作中遇到長期不愿完成作業(yè)的學生,可能很多老師都會簡單粗暴地采用批評和補做的方法。我們并沒有將學生的這種行為進行深入分析和診斷,也沒有提出可能的假設,更沒有對學生家庭情況以及原來的學習情況進行了解和分析,直接歸因為“懶惰”。如果我們能主動地去了解學生的這種行為,并加以分析和診斷,或許就可以幫助學生解決作業(yè)不能按時完成的問題。
勤于思考,善于轉換視角和思維方式,我們要做反思型教師。教師的教育智慧從哪里來?我認為教育智慧來自善思。沒有主動積極地思考,教育方法就會顯得簡單、粗暴、野蠻。做智慧型教師要關注教育現象,靜心思考、潛心體會。在案例《這個班主任到底該怎樣當》中,王曉春老師就提到了要做一名反思型教師,要想提高素質不能著眼于完成眼前的任務,而是反思自己的工作,學到新的視角和思維方式。我們要有反思的習慣,反思能讓我們對工作更清楚,才能調節(jié)我們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才能提高我們的.教學效率和水平。
教育智慧從哪里來?我認為這需要我們學會發(fā)現、分析、研究教學中的案例,解決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從而積累教學經驗和智慧,學會反思,轉換視角和思維方式,探究出好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從而幫助學生成長,樹立良好的品格,獲得扎實的學習能力和知識。因此,我們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知識水平和專業(yè)能力,努力讓自己成為科研型、反思型教師。
《教育的智慧》讀后感9
合上張平的《教育的智慧》,書中的一些話語仍在我腦海中回蕩,“發(fā)展學生的智力與能力,應該從培養(yǎng)思維品質入手”“教師參加教育科研,是提高自身素質的重要途徑”“家庭教育的重點必須放在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上”這些內容給了我很多啟示,了解學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教學的主要目的在于傳播知識的同時靈活的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它的教育智慧是真正從學生的長遠發(fā)展著想,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思維是智力與智能的核心,他強調要重視各種邏輯思維的'發(fā)展,既要發(fā)展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又要發(fā)展他們的形象邏輯思維和動作邏輯思維。在數學的教學過程當中,我們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對于某一道題目的解法,常常有很多種,教師就要讓學生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問題,形成求異思維;對于一些定理的歸納,要讓學生自己學會總結,形成求同思維。教師要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觀點,大膽的在課堂上提出有疑問的知識點進行全班討論交流。
一個學生的成才,不僅依賴于智力因素,而且依靠非智力因素。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林崇德教授提出了四條主要措施,即發(fā)展興趣、顧及氣質、鍛煉性格、養(yǎng)成習慣。從興趣入手,能培養(yǎng)師生感情,提高教學水平。的確是的,在課堂上善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相當重要。程頤說過:“教人未見其趣,心不樂學!痹诮虒W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故事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或通過多媒體課件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林崇德在教改實驗中特別重視“勤奮”,并要求實驗班抓住“勤奮”學習的良好性格特征,養(yǎng)成勤奮的學習習慣。
作為一名教師,把“工作就是服務”落到實處,學生的需要就是自己的服務內容,學生有問必答,有求必應,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帶動學生,以自己的言行引導學生,事事為學生做出榜樣。把認真為學生負責作為自己的左右銘,用自己職業(yè)良心衡量自己,鞭策自己,讓“工作就是服務”成為自己的自覺行為,推進到自己的每項工作,讓所有的學生都能享受到應該享受的服務。
作為班主任,要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健全一套自己的班級管理模式,形成班級強大的凝聚力,讓每位學生都能在班集體這個溫暖的大家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教師要及時糾正以往的某些錯誤認識,深刻提醒自己要科學治班,明白合理科學的管理對整個教學活動的必要性,清楚管理不僅僅是老師約束學生,而是想方設法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自我約束。
總之,讀過這本書之后,讓我領會到了教育也是一種享受、一種智慧,使我從中學到了一些切實可行的教育方法。當然,在品味林崇德老師的感慨和智慧時,有些地方讓我與實際的情況相聯系,也引發(fā)了不少的困惑和思考,但給我更多的是心靈的凈化和啟迪。
《教育的智慧》讀后感10
暑假有幸讀到《教育的智慧》這本書,收獲真是不少,素質教育已成為當今中國教育的主流。身為一名新時代的教師,我深感肩上擔子的沉重!督逃闹腔邸肪腿缤槐K明燈,使我對教師這一職業(yè)有了更深刻的了認識,并對以后的教學工作充滿了熱情與信心。蘇霍姆林斯基說:“人才只有靠人才去培養(yǎng),能力只有靠能力去培養(yǎng),才干只有靠才干去培養(yǎng)!笨梢妼W生的智慧是靠老師去開啟的,這就要求老師首先要成為一名智者。
那么世界上所有的老師就一定都是智者了么?我看不見得,至少我覺得自己還不是一個智者,只是一個比學生“多半桶水”的學習者。在我看來,智慧人人都有,當然有先天的因素,但是也有部分是由后天決定的。那么如何才能增加一些智慧,使自己更向智慧型教師邁進呢?
1.智慧是靠“想”出來的
智慧是思索的結晶,教師的教育智慧即是教師對教育教學問題長期研究和不斷思索的結果。教師如果能從研究的角度來從事教學工作,不斷地發(fā)現問題,思考問題,研究問題,就能不斷地增長自己的思考力、感悟力,不斷地提煉新見解、新觀點,從而全面地提高自己的學術水平和教育智慧。
2.智慧是靠“勤奮”出來的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疤觳趴糠e累,聰明靠勤奮!毕忍斓穆斆鬟要靠后天的努力來完成,只有在長期一點一滴的學習中才能形成一定的積累。作為一名教師,要特別加強對心理學和教育學的學習和研究,把握學生在不同年齡的心理特征。教師唯有熱愛學習,從古今中外的一切文明成果中汲取營養(yǎng),才能成為學者,成為能師。
3.智慧是靠“交流”出來的
教師的教學是單人單科進行的,教師的'勞動在大部分時間里是個體性的。備課、鉆研教材、上課、輔導、批改作業(yè)都是一種復雜的腦力勞動,要獨立完成,但決不能因此而忽視教師之間的交流作用。交流就是互相學習、共同討論!八街,可以攻玉”。善于學習,善于博采眾家之長為我所用,是走向成功的一條捷徑。
總之,智慧型教師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自身要勤于思考,不斷提高自己的思考力、感悟力、教育智慧,還要勤于學習,善于集思廣益,博采眾長。“智慧型教師”應成為我們每位教師不斷追求、自覺探索的目標。教育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崇高事業(yè),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而且是思想與思想的交流,情感與情感的溝通,生命與生命的對話。教育是造福于他人同時也使自己獲得幸福的偉大事業(yè)。我希望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應該看一看這本書,學學李希貴老師的一些寶貴經驗,肯定能夠看到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的新標桿,通過教育家的今天看到自己的明天。
《教育的智慧》讀后感11
加拿大教育家馬克斯·范梅南所撰寫的《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一書,從實際情境與現象中探討教育學的問題,提出了以責任和使命為基礎的“教授法”,為理性的教育學注入了豐富的情感。
范梅南先生說,機智是“智慧的化身”。教學機智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隨機應變、靈活創(chuàng)造的能力,是教師教學的基本素質之一,它也是教師管理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以獨特的能力駕馭課堂,用教學心理對待偶發(fā)事件,把握教育契機,都是教學機智發(fā)揮的作用。具體表現在:
。1)首先,要有一顆熱愛學生、平等相待的心。只有當教師用赤誠的真心去愛每一位學生時,才會消除“火暴”脾氣、減少“急躁”情緒、避免對學生疾風暴雨般的“訓斥”,以“溫柔”的方式去開啟和誘導學生。
。2)要有敏捷的思維。機智地處理課堂教學中的偶發(fā)事件,善于因勢利導,或移花接木,巧妙地把話題轉移,擺脫眼前的窘境。特別是遇到自控能力較差的學生,如何在不傷害學生情感的前提下保持教師的威信,消除學生的抵觸情緒,并轉化其情感,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有敏捷的發(fā)散性的思維,才能左右逢源,化險為夷。
。3)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能抓住教學心理,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來影響同學,把握教育契機利用獨特的能力來駕馭課堂,才既能使課堂氣氛生動活潑,使教學任務順利完成。
。4)教師熟悉教材、教法和學生是實施課堂教學機智的前提和基礎。熟悉教材,教師就會對講課滿懷信心,胸有成竹;熟悉教法,教師就能根據教學內容,靈活運用,有效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熟悉學生,教師就能從實際出發(fā),因材施教。教師做到這 “三熟”,就可以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及時發(fā)現問題,迅速判斷,妥善處理;還可以盡快調整教學思路和方案,保證教學任務順利完成。
總之,教學機智不是單純的技能和技巧,也不是與生俱來的稟賦,更不是虛情假意的做秀,它是一種充滿教學智慧、具有較高層次的教學藝術,是教師綜合素質的.反映,是教師個性品質、教育理論素養(yǎng)、教育實踐經驗等多種因素熔鑄的合金。
課堂是動態(tài)的、不可預知的。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會遇到很多棘手的突發(fā)狀況,如果不能靈活的處理好這些事情,就可能給學生造成很大的影響,甚至可能是終身的影響。我們都是從學生成長到今天,很多學生的做法、想法,其實我們都可以進行一定的換位思考。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我決定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總結與學習,不斷地積累與反思,讓自己繼續(xù)成長!
《教育的智慧》讀后感12
這個暑假,我匆匆的讀了《教育智慧從哪里來——點評 100 個教育案例》這本書。陷入了深深地思考,教育智慧從哪里來,我反復的問自己?智慧從教育教學實踐中來,從一次次的教育失敗中反思而來。教師只有讀書,不斷的總結,不斷的實踐,才能擁有不竭的水源,不斷開拓視野,豐富知識,增長職業(yè)智慧,使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閃耀著睿智的光彩,充滿著創(chuàng)造的快樂。
其中的案例的之一,黃老師向王曉春老師求教讓學生迅速集中注意力的方法。讀了這一段了解到王曉春老師的支招,真是受益匪淺。 在教學中, 原來的我沒有把握住學生生理、 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通過書中王老師的講解,了解到學生的注意有兩種: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有意注意是主動的收斂的,無意注意是被動的散漫的。如今,很多的學生有意注意水平很低,東張西望,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不知自己想干什么,不知自己該干什么。他們雖然坐在教室里,但并不是“學習者” ,這種情況在低年級學生的身上比較突出。這是教師最頭疼的。而無意注意的規(guī)律是:哪里聲音大,哪里色彩鮮艷,哪個人動作怪異,什么事情新鮮好玩,他就會往哪里看,這種情況小學生中表現很突出。所以,在教學中必須從他們生理、心理所處階段出發(fā),靈活多樣的采取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 一種方法集中連續(xù)實施的時間不能太長,以免使學生感覺厭惡、疲勞,分散注意,從而出現講話、做小動作的現象。以一種方式為主,伴以其他方式交替進行,降低學生的緊張度。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從學生生理、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出發(fā),采取多種多樣的方法,多以身邊熟悉和感興趣的例子介紹,甚至穿插一個故事,一個笑話,絕對不能單一化,從而有效的`使有意注意與無意注意相互交替,穿插在整個教育教學中,讓學生松緊結合,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有所得、學有所成。
書中的精彩的案例很多,很能夠發(fā)人深思啟迪智慧,可惜自己水平有限不能一一品讀。
王曉春老師,從教40余年,教學經驗豐富,本書從“教師問題、學生問題、師生關系、教師與家長關系、管理問題”這五個側面,對普遍存在的真實的教育案例進行點評和剖析。真是深入淺出,入情入理,思路獨特,發(fā)人深省,讀后令人深受啟發(fā)。這本書,我并沒有沒有全部讀完,但已經明白了,身為教育者,全身心地去愛學生,教育智慧也不可少。愛與智慧互為犄角,才是成為優(yōu)秀的教育者。
《教育的智慧》讀后感13
本學年,我讀了《教育的智慧與真情》一書,內心受到了極大的震撼,這本書是一部啟迪心智、陶冶性情的美文。此書是肖川博士的一部力作,主要反映了教師的需要與趣味以及他們所關注的事物、他們所困惑的問題、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委屈和追求。
本書雖為隨筆,卻并不缺乏學術專著的深沉與厚重,更有在輕靈與明快之間時時閃耀著的思想火花。文中解答了人生、教育教學中的很多疑惑。讀后感觸頗深。我深深地體會到,要做有思想的教師,首先要樂于接受思想。而接受思想最簡單的方法是閱讀別人的書籍,尤其是大師的書籍,讓閱讀成為每位教師的習慣,成為與別人進行心靈碰撞的自由領地,成為自己不斷進步的階梯。反之,沒有博覽群書,只能就教材講教材,就內容講內容,就試題講試題,課堂會因此而單調乏味,死氣沉沉;沒有閱讀,就難有深層次的思考,而自身思想的匱乏,展現于學生面前,就只能是面目枯槁,甚至容貌可憎。所以說,閱讀是教師獲取思想的源頭活水的最佳渠道。要做有思想的教師,關鍵是要在反思中進步。從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得出有效的經驗和反面教訓,從經驗中總結出規(guī)律性的東西,將經驗抽象成理論。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作為教師應當學會反思,注意積累一點一滴的經驗,不斷地工作,不斷地總結,不斷地發(fā)展,使自己逐步向創(chuàng)新型教師邁進。要做有思想的教師,還要學會引領學生的心靈和精神。從對課程內容的發(fā)掘,到教學策略的選擇,從對問題的設計,到課堂氣氛的營造,甚至用什么語言,背后都蘊藏著一種思想底蘊,平時只是不覺得罷了。教師的思想對學生的熏陶,也是非常關鍵的,思想可以熏陶學生學習、熏陶學生做人。靜下心來仔細想想,要想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師真的`很難,這需要自己不斷地去學習和思考。
作為教師,首先是個教育工作者,其次才是一門課程的教師。每一門課程的最終目的都是要幫助我們的學生成為一個具有主動性、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人,一個具有積極、樂觀、正直、光明的心態(tài)的人,一個友善、寬容和積極介入社會合作的人。念肖川的話:沒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靈和精神的一種牽累,一種“認知結果的堆積”;沒有真情,生活就是無邊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種敷衍和應付。
《教育的智慧與真情》是值得一讀的好書,時刻用動態(tài)發(fā)展的眼光來審視教育,教學要有明確的目的和方向,只有這樣,我們的教育才會不斷進步。以后我努力博采眾長,為我所用,不斷吸收新的教學理念,不斷提升自身修養(yǎng)。
《教育的智慧》讀后感14
自收到工作室贈予的呂兵文老師《體育教育的智慧行走》這本書的這段時間,便開始細細的品讀這本書。呂兵文老師自大學畢業(yè)就扎根農村教育,一干就是27年,從一個懵懵懂懂的教育新兵,成長為首批市級名師、首期市教育名家工作室主持人、省級課程專家、教育部重點課題主持人、正高級教師,真正成為一位扎根農村從“草根”崛起的名師,無不讓千千萬萬的體育人為之感到驕傲與敬佩。
呂兵文老師用它的堅持與智慧以一名普普通通的體育老師發(fā)表了各種體育文章,做成好幾個省級課題項目,甚至出版專著,這出乎了許多人的想象。也讓我更加迫切的想要通過本書去了解這個“草根英雄,正巧此書也正是呂老師介紹自己從工作開始到如今取得成績的心路歷程,以及呂老師是如何在條件艱苦的情況下一點一滴的成長起來的。每一章節(jié)都彰顯了呂老師不屈不撓的堅韌精神,每一篇文章里都透露出呂老師刻苦鉆研的那股沖勁。反觀自己,自愧不如。
困擾著教師成長的最大因素之一就是寫作,有太多人“望筆卻步”。而縱觀呂老師的成長歷程,就是從寫作開始,寫作改變了他的命運,升華了他的思想。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從豆腐塊、小報道撰寫起到出書立著,自古“寫作伴孤獨”,誰能看到他背后是用“流著眼淚在微笑”呢?每一種幸福的甜蜜往往都是殘酷的`,這個背景作者已多次強調是用無數個“挑燈夜戰(zhàn)”的結果換來的,它再次詮釋你能走到哪里取決于你全部的注意力朝向哪里。
正是對研究的情有獨鐘才使他保有使不完的激情。書中主要述說了他關于體育教研與科研所做的從鄉(xiāng)村到國家級課題的一系列研究。研究使其成名,也使他從一位教學一線士兵成長為一方學科“諸侯”的華麗轉身。更難能可貴是呂老師一路成長過程中始終不忘推動地區(qū)學科及全國同行一起科研成長,并一直餞行著“地位越高責任越大”的體育人擔當。他一直在努力通過推廣《中國學校體育》“草根爭鳴”論壇讓更多的人夢想成真,他愿意成為別人夢想的支撐。讓我們看到了當一個人對他自己喜歡的事情,對自己的專業(yè)非常執(zhí)著的時候,不但可以照顧自己,也可以造福別人。
這本書讓后來人無比堅信“你也可以”,因為活生生的看著呂兵文老師做到了,且是可以被模仿的。模仿不是一種低級的智能,而恰恰是非常重要,十分高級的智能,天才總是從對前輩天才的模仿開始的。呂兵文老師的這種體育精神就像是指引體育人探索未來的一道亮光,這一道亮光將匯集成體育人成長路上的領航燈塔。燈塔它雖然有點遙遠,但終究會到達。這個世間有些人會因為看到而相信,有些人會因為相信而看到。
《教育的智慧》讀后感15
此次的讀書任務大家都一樣,校長向我們推薦了張平主編的《教育的智慧》。從題目看,應該對自己的教學有幫助,因為曾經讀過另一本也是以“智慧”為題的書,是從教師的“專業(yè)”為出發(fā)點的,讀后覺得受益匪淺。不過看著厚厚的頁碼,覺得看不完,于是選擇性地看了第一章,下面簡單地來說說對課堂教學智慧的實踐技巧這一節(jié)的`體會。
一、 充分預設,教師必需心中有生。
有備而來,有備無患,不上無備好之課,這是處理好課堂教學的預設與生成的重要前提。許多成功的案例都表明,準備得好預設就好,生成也就好。所以備課時必須心中有學生,從學生出發(fā),從學生現有的體驗水平、理想、情感、態(tài)度現狀出發(fā),分析文本,制定多維目標,然后依據目標預設幾種有助于學生學習的思路,盡可能多的將學生在學習中可能出項的種種情況想清楚。
二、 以理服人,教師順應課堂生成。
音樂教師應善于捕捉課堂教學中生成和變動著的各種有價值的信息,作為活的教學資源,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去扶植它,栽培它,讓學生的智慧火花在輕輕一“點”間不斷迸發(fā),盡顯其個性靈性在上面的案例中,學生模仿跳舞是興致高所致老師如果生氣發(fā)火,必定會影響課堂氣氛,打擊學生的積極性教師通過鼓勵贊賞,最終使他們的個性得以張揚音樂潛能得以開發(fā),也讓我們的課堂教學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
三、 讀懂學生,引領學生思維發(fā)展。
教學與思維的關系極為密切,學生在學習中不僅要感知客觀事物,記憶學習材料,而且要通過思維去掌握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在音樂課中,不善于運用思維就不能很好地掌握音樂基礎技能,理解表達歌曲情緒,創(chuàng)作音樂旋律。因為學習要求各種類型的四位活動參與,所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就更為重要 ,思維能力提高越快,學習也就越有效。
四、 專業(yè)發(fā)展,提升自身知識尺度。
我們都知道,音樂知識是為學習音樂服務的。在音樂教學中,不能隨意套用智育教學的模式。如果將藝術教學簡單地變成知識的記憶,不但美育的目的不能實現,而且還會加重學生的負擔。過分的強調音樂知識的熟記,忽視音樂實踐,那么音樂審美將成為空談。音樂知識的講解、音樂技能的傳授和練習應避免偏重于語言、樂譜、動作等“非音樂聽覺體驗”方面。如果依靠單純的說教,是缺乏音樂美感的。我們要把音樂知識、音樂技能等內容融合在聽、唱、動等各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不知不覺地掌握它、運用它,從而提高音樂能力。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的實施中,只要努力把握音樂的度,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少一些盲目的追風,偏離“音樂”的現象就會減少,使音樂課回歸自身本色。
【《教育的智慧》讀后感】相關文章:
智慧教育培訓心得09-14
智慧教育暑假研修心得12-24
《教育的智慧》讀后感05-02
教育的智慧讀后感05-26
《教育的智慧》讀后感07-27
教育的智慧作文(通用26篇)06-11
智慧教育心得體會01-08
智慧教育的心得體會10-27
《教育的智慧與真情》讀后感02-25
《教育的智慧與真情》讀后感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