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經讀后有感2000字
當看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領悟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孝經讀后有感2000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孝經讀后有感 篇1
據說,比爾·蓋茨在接受記者的采訪時曾說過,最不能等待的事情是孝順。這句話出 自于一個美國的首富,這不能不讓我們感慨和深思。
“孝”為何也?我沒有去考證《說文解字》上的權威解釋。但是,漢字的結構組成有 會意字。按照我個人望字生義的理解, “孝”字是“老”與“子”的結合。 “孝”字的上半部 為“老”字的半邊,下半部為“子”字,兩者結合即為“孝” 。從意形上看,又恰好解釋了 兩者之間的相互關系:由上而下看為老子抱兒子,由下而上看乃兒子背老子。由是觀之,我 們不得不驚嘆先賢的聰慧與睿智。 在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智慧寶庫中, 《孝經》是中國古代儒家的經典。這部倫理學著作 在中國思想史上有著不容忽視的地位,特別是在西漢“以孝治天下”之后。
在唐朝,它被尊 為經書,南宋以后被列為《十三經》之一。在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它對維護封建社 會的綱常宗法等級和道德秩序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孝”是儒家倫理思想的原點。 《孝經》集中闡釋了儒家的倫理思想,對“孝”的要求 和方 法做了系統(tǒng)而煩瑣的規(guī)定。如對父母的生老病死的過程,提出了“孝”的標準: “居則 致其 敬,養(yǎng)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孝經》 ( ·紀孝行章第十) 。 《孝 經》把“孝”推崇到極高的地位,認為: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 《孝 經》 ·三 才章第七) 。因此, “人之行,莫大于孝”《孝經》 ( ·圣治章第九)“孝”成為人的 。
道德之本( “夫孝,德之本也” 《孝經》開宗明義章第一) 。在《孝經》中的倫理思想中甚至 把“忠”與“孝”聯(lián)系起來,認為“忠”是“孝”的發(fā)展與擴大,把“孝”的社會作用神秘 化和絕對化。盡管如此, 《孝經》所推崇的孝順不失為中華文明的瑰寶,也是中華民族的傳 統(tǒng)美德之基石。 孝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古往今來,孝順尊老的傳統(tǒng)被世代延襲,并積 累了許多的典型, 如供兒童蒙學的經典 《二十四孝》 的圖文故事, 就是家喻戶曉的教科范本。 隨著時代的進步, 傳統(tǒng)孝文化的糟粕自然要被舍棄, 但其中的積極意義和精髓仍然被繼 承下 來。無論是平民百姓還是偉人領袖,那些孝敬尊老的故事是永遠讓人感動的。 我們的家庭并不是很和諧, 并且我其實一直在心里就對爸爸懷著一直恨意。 是他讓我們 長期以來處于痛苦中。 他是媽媽痛苦的來源, 而我看到媽媽的艱辛, 心里就有被刺痛的感覺。 但是后來漸漸懂得:爸爸其實也承受了很多,在那樣一個農村,培養(yǎng)我這樣一個大學生,是 一種神圣的榮譽。 今年看到大一的新生,突然又回想起當年爸送我來學校的情景。唯一感到遺憾的是,在 他第一次出遠門,送我來到學校之后,竟然讓他在那樣的倉促中離開了學校。 那時,正值 08 年秋,我的 18 歲生日就是在火車上度過的。爸爸在北京火車站買了兩瓶 呦呦奶茶。在爸爸的要求下,我打開了,但沒舍得喝。心想,或許在他離開后,我可以對著 它看爸爸是影子。但是沒想到,在那樣的高溫天氣下,奶茶很快就壞了。我啜了一小口,無 奈之下,只好把奶茶放進了垃圾桶。 那天來到長春是一個晚上,有風,披上了外套(是媽媽廉價買給自己的那件,但是因為 太小而轉手到我手中) 。 那天晚上, 直到十點多爸爸才離開學校, 他要出去找住的地方。 不知他那天是幾點睡的。 但是那樣貪睡的他,是怎樣熬過來的,我不知道。第二天,他很早就過來找我,要我去吃早 飯。其實,在坐完幾天車以后,根本沒有什么胃口。但是他還是堅持。因為沒有拿到學校的 飯卡, 只好出去吃。一邊走,他還一邊給我介紹附近的情況,要我注意安全。但是最后看來, 他在昨晚那樣漆黑的夜晚并沒有探索到很多東西。
因為最后我們花了好長時間才找到吃早飯 的地方。吃得很簡單,好像好像也不貴。但是想到他帶著我一路探尋的經過,心中就有一種 酸楚。 忘了是哪天,他陪著我去體檢,但是主要時間是在排隊。還記得期間我們去火車站買了 票,坐的是 25 路公交車。從動植物園到火車站,差不多繞了大半個長春。那天還遇上半路 堵車,來回花了 3 個小時左右,但是還是很愉快的。 安頓好了以后,爸爸帶著我去了對面的動植物園。門票費 20。當時并不知道可以免費 進去。 估計當時爸爸是一直在前,領著我。雖然并沒有什么值得一看的東西,但是爸爸拍下了 一段長頸鹿的錄像,存在我的手機里。只是被我稀里糊涂地刪掉了。再也找不到了。應該是 同一天的中午,爸爸帶我到二樓的那家餐廳去吃了飯,要來幾個帶辣椒的菜。還叮囑我時常 去吃,不要太節(jié)儉。也是那次,第一次喝道了花生露,以后再也沒沾過。 走的那天晚上,我們坐在柳樹底下的長木凳上,來往的車打著燈,照到了我臉上,爸爸 看到了我臉上的淚水,于是他也開始流淚。
估計那是第一次親眼看到爸爸因為我而落淚。 籃球場上, 學弟學妹們還在訓練著。 面對已經開始的大學生活, 他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而我們,只剩下的一年多的時間。在這為數不多的日子里,還有很多待完成的事。為了充實 自己,為了給自己的前途鋪路,也為了有機會彌補兩年前的遺憾。
孝經讀后有感 篇2
“百善孝為先,;丶铱纯础保@是今年春晚給出的一副春聯(lián)。孝,自古以來便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缎⒔洝分校釉唬骸胺蛐,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親愛,莫善于孝”;“夫孝,德之本也”?鬃訛槿俗优,孝順父母,是天經地義的法則,是應該身體力行的。
自古以來,孝感動天的故事數不勝數。每次看到電視上播出天仙配這類講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時,很多人是被他們之間的愛情感動,其實,這個故事的最初向我們講述的,是董永賣身葬父,體現(xiàn)的就是這個“孝”字。
董永,相傳為東漢時期千乘人,少年喪母,因避兵亂遷居安陸。其后父親亡故,董永賣身至一富家為奴,換取喪葬費用。上工路上,于槐蔭下遇一女子,自言無家可歸,二人結為夫婦。女子以一月時間織成三百匹錦緞,為董永抵債贖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蔭,女子告訴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幫助董永還債。言畢凌空而去。因此,槐蔭改名為孝感。
一個小伙子,父親死了后沒有錢給父親置辦喪事,自己把自己賣了,這是任何人都難做到的。董永做了,成了古今人們稱道的大孝子。也因他的所作所為,感動了幾千年,孝感這地方也因此而名揚四海。
“孝”是尊敬長輩,侍老奉親,指子女對父母謹應盡的義務,包括尊敬、撫養(yǎng)、送終、祭祀等等。因此,“孝”作為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首先是一種社會道德準則,用于處理家庭中長輩同子女之間關系;然后,隨著中國社會文明的發(fā)展而不斷地豐富和賦予新的內容。
一個人不愛自己的父母,怎么可能愛他人,愛國家呢?《孝經》云:“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兜茏右(guī)》說:“首孝悌,次謹信”!墩撜Z》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與!
生我者父母,養(yǎng)我者父母,父母給予我們一切,沒有父母偉大無私的愛,我們很難健康地成長,父母是我們第一任老師,也是終身的老師,父母的眼睛時刻關注著我們,父母對孩子是無微不至,勞而無怨。烏鴉知反哺,羊羔知跪乳,人又怎么能不孝。
然而,所謂“君要臣死,臣不死,為不忠;父要子亡,子不亡,為不孝”就是典型的愚忠愚孝思想,在此略舉幾例:比如西漢經學大師董仲舒提出的“三綱五!敝械摹熬秊槌季V,父為子綱,夫為婦綱”等,現(xiàn)今已不適合我們這個人人平等的民主社會;又如“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經》,恐怕現(xiàn)代社會很少人不去理發(fā)吧,又有很多女士去美容吧;再如“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孟子·里婁章句上》,是至今仍存在“重男輕女”思想的根源,也已不足取,我們是提倡男女平等的。諸如以上孝說,到了今天,無疑均已過時,我們應以批判或毫不吝惜地拋棄。
在當今日益高速運作化的信息時代里,忙碌的人們?yōu)榱耸聵I(yè)奔波于世。一首《常回家看看》喚醒了眾人久違的感動和對親情的依戀。于是,人們從忙碌中駐留,回家看看父母,盡盡孝心?茖W在不斷進步和創(chuàng)新,人類乃至自然界的親情卻如陳年老酒愈久愈醇。
有時,漫步街頭,經常能看到一些老人。他們衣衫襤褸,要么蹬著三輪車,要么拎著蛇皮袋,流連于大街小巷中,撿起人們丟棄的飲料瓶,或在垃圾中翻找可利用的“資源”,動作僵硬而麻木。
他們都是沒有親人的孤寡老人嗎?當然不是。其實,有相當一部分老人,他們的子女都還“健在”,準確地說,過得還不錯。但那只是他們的子女。至于他們呢?有那么一小部分被送到了養(yǎng)老院。其余的,就是你在街上看到的了。他們游走于街頭巷尾,構成了城市中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母親從小幫你們洗澡到大,你們可曾為她洗過一次腳?父親從小把你拉扯大,你可曾親手為他盛過一碗湯?當囚犯嚼著母親一粒粒剝的瓜子仁時,當失意的兒子靠在父親肩膀痛哭時,他們可曾感到父母對他們濃濃的愛意?這種愛不應該只是單方面的,它應當和孝一起,充當親子間關系最好的潤滑劑。然而,在物質文明高度發(fā)達的今天,孝卻在不知不覺中,漸漸地跟不上歷史的步伐。雖然每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中,不乏至孝之人的身影,但對于整個社會來說,孝已漸漸地游走到了主流之外,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它數千年的儲蓄,也被物質的洪流沖得無影無蹤。它就像一個沒落的貴族,看著時代變遷,看著大權旁落,卻無能為力;蛟S它曾奮力地追趕上了“80后”明媚的憂傷的腳步,卻又眼睜睜地看著“90后”們乘著“幸福摩天輪”遠去。
然而,我們可以肯定地說,孝的回歸,是歷史的`必然。雖然暫時游走在主流之外,但最終,它將重歸主流之中,但愿當它搭上“幸福”的末班車時能看到“00后”們在向它招手。
我們應當有所繼承孔孟儒學提倡的合理孝道,借鑒古代的孝悌思想,用以諧調、親和家庭成員的血親關系,促進家庭的和睦與穩(wěn)定,進而在社會上形成尊老愛幼、互助友愛的風尚,促進精神文明的建設。讓我們一起來營造一個敬老養(yǎng)老的社會氛圍,讓中華民族敬老養(yǎng)老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在我們每個人身上都得到發(fā)揚光大!
孝經讀后有感 篇3
中國的孝文化源遠流長,自古以來,孝道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基本價值觀,關乎中國人的精神生活。孝指子女對父母應盡的義務,是傳統(tǒng)美德。至春秋時期,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孔子系統(tǒng)地論述孝道。
《孝經》中,子曰:"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親愛,莫善于孝";"夫孝,德之本也"。孝順父母,是天經地義的法則,是應該身體力行的。誠然,儒家孝道也有時代局限性的陳舊觀念,夾雜封建性的糟粕,比如"父為子綱"、"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不孝有三,無后為大",、"三年之喪",均已過時,應毫不吝惜地拋棄或予以批判。
《孝經》在中國思想史上有著不容忽視的地位,特別是西漢統(tǒng)治者宣揚“以孝治天下”之后,在漫長的封建社會里,它成為人們修養(yǎng)的必讀書目之一!缎⒔洝,是古代的圣人孔子的學生曾子所著,它是儒家經典著作中專門談“孝”的一部著作!缎⒔洝芬还灿惺苏,每一章都是經典。第一章為開宗明義章,是全文的主旨:“夫孝,德之本也,孝之所由生也!薄吧眢w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短短33個字就總結了孝之始,孝之終。第二章至第六章分別為天子章、諸侯章、卿大夫章、士章和庶人章,規(guī)定了不同地位的人的孝道標準。第七章為三才章,強調了孝的地位和作用:“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經,而民是則之;則天之明,因地之利,以利天下,是以其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钡诎苏聻樾⒅握拢v圣明的君王如何以孝治天下。第九章為圣治章,講圣人如何用孝道教化百姓。第十章為紀孝行章,講孝子應如何孝敬父母。第十一章為五刑章,講不孝為諸罪之首。第十二章為廣要道章,講孝為什么是重要的道理。第十三章為廣至德章,講孝為什么是最高的德行。第十四章為廣揚名章,講孝道與揚名后世的關系。第十五章為諫諍章,講父母有了過錯孝子應該怎么辦。第十六章為感應章,講孝道與神明的關系,孝道達到極點就可以感應神明。第十七章為事君章,講孝子與事君的關系,孝子事上,“進思盡忠,退思補過”。第十八章為喪親章,講父母去世孝子應該怎么辦!缎⒔洝罚潭淌苏,卻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孝道上至諸侯、天子,下到黎民百姓無一不是要遵守孝道的!缎⒔洝,它不僅能教我們學會孝,還有教我們要效法天地,自然和萬物!
孝就是人的道德的根本。如果一個人沒有了孝道他就不能算是一個人!孝敬父母最重要的,也是最基層的條件就是聽他們的話,只要他們說的是對的,就一定要照著去做,因為這些話對我們多多少少都是有好處的。所謂“孝順”,并不是必須順從?追蜃釉凇缎⒔洝分懈嬖V我們:孝,不是做樣子,而是發(fā)自內心的對長輩真摯的感情,不是盲目聽從,而是在長輩有所失誤的時候,也能提出適當的建議,不是只孝敬家里的長輩,而是愛己及人,愛吾老以及人之老。這樣,能做到由孝及愛,上愛下孝,溫暖人間,和諧統(tǒng)一。
百善孝為先,所以我們無論處在什么環(huán)境下,都要記得關心自己的親友,多為父母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對自己的親戚及新老朋友多點問候,多點聯(lián)系,即使是遠在異鄉(xiāng)的他們,其實距離我們并不遙遠,同時也使彼此間關愛與溫情傳得更遠,使我們更加熱愛生活。
子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所以,我們要抓緊時間去關心、孝敬自己的父母,不要等他們年老體衰的時候,去哭泣去后悔。父母生我們已是大恩大德,我們已經永生難報了,只能在有生之年好好孝敬他們。
傳統(tǒng)中國文化在某種意義上,可稱為孝的文化。古人以孝治天下,孝,無論在家還是在國中都是核心。孝的觀念是對中國乃至華人世界影響最為深重的倫理道德,是中華文化的核心價值之一。作文
孝經讀后有感 篇4
中國有句古話叫“百善孝為先” ,它充分強調了孝的重要性。尊敬兄長、孝順 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孝經》是儒家思想在“孝”上的一部經典著作, 它集中體現(xiàn)了古代先賢們對“孝”的解讀及重視。
孔子曾說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乃一切道德的根本,若一 個人連最基本的孝順父母都做不到, 那么這個人在其他方面的品德也好不到哪里 去。論語中有那么一段話,有子曰: “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 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 與!”大概意思是說:一個人的為人,孝順父母,敬愛兄長,卻喜歡冒犯官長, 這種人很少;不喜歡冒犯官長,卻喜歡造反作亂,這種人從未有過。君子致力于 根本,根本確立了,做人的正確原則就會形成。孝悌這個東西,大概就是仁道的 根本吧。從中可見“孝”在一個人的德行品質的培養(yǎng)中所起的基本作用。
若一個 人連孝順父母都做不到,那么何談其它的美德,整個社會更會處于一個混亂的境 況。 那么何為“孝”呢?《孝經》中的“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 始也。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 君,終于立身”便是孔子對“孝“的一種理解。母親懷胎十月,并辛勤勞動撫養(yǎng) 我們成人,我們該懂得感恩,而愛惜自己的身體是我們回報父母恩情最基本的方 面。在學校要努力學習不辜負父母親對我們的期望,長大后更要好好工作,承擔 起家庭重任,這便是一個人從出生至死去所需擔負的家庭責任吧。在中國傳統(tǒng)認 識中,讓父母住好吃好便是對父母的孝順了。久而久之,整個社會逐漸形成那么 一種風氣,即把子女給父母物質上的滿足與是否孝順搭上勾。
有些人認為只要多 給父母些養(yǎng)老費就是孝順了, 他們往往一年到頭都在外面拼命掙錢而很少有時間 回家看看爸媽。雖然我并不否認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子女對父母的孝心,但我 也認為不能只片面的強調經濟上的滿足。父母含辛茹苦地撫育我們,但他們并不 要求我們回報多少,有時候他們只希望我們能坐下好好地陪他們說說話。而習慣 于快節(jié)奏生活的現(xiàn)代人來說,他們往往會忽視對老年人精神上的關心,只知道定 時地寄錢給父母而不記得打打電話問候一下,這其實有點本末倒置了。多多地與 父母交流交流,陪父母走走看看,其實父母親會更欣慰。聯(lián)歡晚會上的一首“常 回家看看”道出了天下多少父母的心愿啊。 自有記憶以來我便討厭參加喪禮,并不是說那里的氣氛有多沉悶悲傷,只是 覺得整個儀式過于虛假。人活著時不懂得如何善待之,等親人走了才在那里哭哭 啼啼未免可笑。當然我不是說中國傳統(tǒng)喪禮該被取消,而是子女應該分清何為重 何為輕。喪禮上人們大聲敬酒、熙熙攘攘,活像是在辦喜酒,縱然在守靈時的哭 唱也顯得那樣勉強突兀。我不知道這種形式對活著的人來說有多少意義,但親人 已去再怎么做樣也于事無補了。
當一家人在其父母死后大辦其喪禮時,人們總說 些“啊,某某人多孝順…”之類的話,我不禁納罕難道這個社會對于孝順的定義 竟降低到這種程度了嗎?喪禮畢竟是做給活人看的, 所以但凡親人在世時對他們 好才是真正的孝。那么做到何種程度上才能叫“好”呢?這其實是個挺難回答的 “色難, 問題,每個人的心中自有一套標準。子夏曾問到何為“孝”,孔子回答道; 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后孝乎?”這里是個反問句,即有 事情時做子弟的年輕人效勞, 有酒食, 讓給父老享用, 做到這些方面就算孝了嗎? 其實在父母面前保持敬愛和悅的容色最難。
驀然回想,這句話真的非常正確。平 常我們都在學校里,只是逢年過節(jié)才回家,但即便是這樣,在家里的短暫時間里 我們也往往因受不了父母親的嘮叨關切而耐煩不已,有時還會頂幾句,更有甚者 便會甩臉子給父母看。我們的一句無心之說可能會令父母難過很久,所以在我們 對父母的嘮叨露出不耐之情時想想父母的心情吧,畢竟他們的出發(fā)點是好的。
【孝經讀后有感2000字】相關文章:
《孝經》孝經06-14
《孝經》原文欣賞05-17
《孝經》的解讀05-16
《孝經》全文及譯文01-18
《孝經》優(yōu)秀讀書筆記06-01
學習《孝經》后的個人感悟05-16
貨幣戰(zhàn)爭讀后有感10-21
《徐霞客游記》讀后有感05-17
柳林風聲童話讀后有感02-09
《朱子語類》卷八十二 孝經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