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花未眠》有感
川端康成的“花未眠”賞析:《花未眠》的審美情趣和哲學思考川端康成的《花未眠》,是寫凌晨醒來,發(fā)現(xiàn)海棠花在夜晚還盛開著,從而引發(fā)的一系列關于美的哲學思考。它昭示人們,要想達成具有較高品位的藝術的美,需要三個境界。
一、對于引發(fā)自己美感的事物要去親近,去探知,去認真觀察,而不能僅憑頭腦想象文章說:“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說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币岣吒惺苊赖哪芰,“光憑頭腦想象是困難的。美是邂逅所得,是親近所得!甭爜硭坪鹾苋菀,其實,邂逅取決于靈感,靈感取決于準備。所以作者又補充了一句,即“這是需要反復陶冶的。”對自然的美的“親近”與“反復陶冶”,主要在于留心觀察,仔細觀察;不能熟視無睹,無動于衷。文中列舉了許多著名藝術家的事例,諸如羅丹的《女人的手》、瑪伊約爾的《勒達像》、宗達的'狗、長次郎的茶碗與繁二郎的畫,都強調提高感受美的能力主要在于認真觀察自然!爸灰悬c進步,那就是進一步接近死亡”,說明人感受美非常艱難。發(fā)展感受自然美的能力是無止境的,也許到死都無法完全把自己感受自然美的能力提高到所謂最高。
二、對觀察到的事物,反復探究,反復品味,并且要納入到自己已有的豐厚文化積淀中,調動各種藝術感受能力,去感知美的真“自然總是美的”,這是作者對于藝術美的真諦的探知。當作者傳達他對藝術美的評價標準時,首先評判了真花與繪畫中的花哪種更美,繪畫中的花,固然很美,但相對于真花而言,便不“顯現(xiàn)”。接下來,評價了一些藝術家的作品,李迪、宗達等人的繪畫受到贊美是因為能從“他們描繪的花畫中領略到真花的美”;“從羅丹的作品中可以體味到各種的手勢,從瑪伊納爾的作品中可以領略到女人的肌膚”;宗達所畫小狗的精神在于不刻意美化,只是客觀寫實;長次郎的茶碗,繁二郎的畫,美得能同真正黃昏的天空“相互呼應”。最后,作者言及了自己對嵐山美的發(fā)現(xiàn)過程。所有的信息都可以歸結為一點:自然的藝術才是最美的藝術。
三、對一些微不足道的事物,一旦邂逅,引發(fā)內心美的感受,就不要輕易放棄思考人有人言,花有花語,二者交流,是一種緣分,它來自于心靈上的豁達與沖淡!耙欢浠ㄒ彩呛玫摹,即使是一朵花,也可以成為“美的啟迪”,成為“美的開光”。
應該承認,日常生活中的人對花乃至自然界的各種生命的體驗是有時間性的,善于感受和深思的人,對于偶然的巧合,絕不會輕易錯過,往往伴隨著一種自我意識的覺醒!痘ㄎ疵摺吩诳此崎e情雅趣、賞心樂事中,卻抒發(fā)了一份浪漫的情懷,作者對未眠之花的解讀,披露出人與自然如何才算真正達到精神敞開的境界。倘若人類對自然的感悟達到這種境界,那時就不僅僅限于對花的解讀了。
在表現(xiàn)審美情趣的同時,作者還表現(xiàn)了自己對生命的哲學思考。“它盛放,含有一種哀傷的美”,盛開預示著衰敗凋謝的來臨,這是作者對生命的短暫發(fā)出的感嘆;作者以為海棠夜里開花無人欣賞,凌晨發(fā)現(xiàn)它非常美麗,頓生憐憫之情,進而覺得海棠含有一種哀傷的美,這與他孤獨、憂郁、頹喪的心理不無關系。川端康成兩歲喪父,三歲喪母,七歲那年祖母死去,十五歲那年和他相依為命的雙目失明的祖父死去。童年孤獨而不幸的遭遇,對川端康成的性*格和文學風格的形成有深刻的影響。美麗的鮮花在綻放的同時,就接受了死神的親一吻;最早成熟的果子,最先掉在地上,爛在泥土里;越是快速生長的生命,越會快速接近死亡。在強大時空面前,柔一弱的個體生命是短暫而脆弱的。這就是生命的具體存在狀態(tài),是睿智而冷靜的人們不會有意識地回避的一個現(xiàn)實。故而下文中我們看到雷諾阿和米開朗琪羅,都如實地傳達出自己對死亡的接受。
“如果說,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時就會不由自主地自語道:要活下去!”這又是作者對個體生命意義的贊美。生命的脆弱或許渺小,生存空間的貧瘠或許狹小,但都不會阻擋生命的美麗。雖然個體生命是短暫的,并最終會歸于虛無,然而只要每一個生命個體,抓住過程的美麗,不斷豐富生命的內容,那么個體的生存便有了意義。相對于永恒而言,短暫似乎是一種折磨,但它同時也是一種豐富。生命因豐富而不再蒼白,不再虛無。盛開的鮮花,明知下一刻的毀滅,也要在開放中成就著自己的快樂。這種從死亡角度去反觀生命的價值,頗得西方現(xiàn)代哲學的真髓。
【讀《花未眠》有感】相關文章:
讀《花未眠》有感2篇03-03
花未眠的散文12-28
《花未眠》教學設計04-06
夜未央,花未眠02-02
花未眠-隨筆散文03-27
讀眠有感04-08
花未眠讀后感范文02-01
高中語文《花未眠》說課稿04-28
世有解語花未眠散文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