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一区,夜色福利少妇专区,亚洲日本va中文字带亚洲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讀《種子課》有感

    時間:2024-10-17 09:31:49 賽賽 讀后感 我要投稿

    讀《種子課》有感1200字(精選10篇)

      當看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領悟呢?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后感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種子課》有感1200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種子課》有感 1

      今年暑假,學校布置了教師的讀書活動,我是一名數(shù)學一線老師,所以我選擇閱讀了俞正強特級教師的《種子課》一書,使我受益匪淺,也使我們多年未解的疑惑頓時解開,還給了我許許多多的啟迪。下面談一談我對《種子課》一書的幾點讀書心得。

      一、種子課理論帶給了我們課堂改革的新方向。

      俞正強老師把課分為“種子課”和“生長課”。對課的這種分法他用“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來描述對“樹”的態(tài)度。如果將某一知識系統(tǒng)比作為一棵樹,這棵樹的生長過程表現(xiàn)為若干節(jié)“課”,那么一定有一些課需要“蒔也若子”充分理透脈絡;一定有一些課可以“置也若棄”,讓學生充分自主。

      什么是種子課?俞特是通過舉例的方法來說明的。通過讀這本書,使我明白了那些需要“蒔也若子”充分理透脈絡,即通常處于起點或節(jié)點的課,可以稱之為“種子課”。種子課就是可供遷移,可供生長的關鍵課。其特點是需要深耕細作,不怕花時間,以深刻達成簡約。比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可以看成種子課,因為它是可供遷移的,如果學生掌握好了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并能夠充分理透脈絡,那么《三角形的面積》、《梯形的面積》、《組合圖形的面積》的計算就會輕而易舉,孩子們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就會越來越濃。

      與種子課相對應的是生長課,生長課就是“置也若棄”的課,通常處于點與點之間,是讓學生充分自主的課。相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我認為《三角形的面積》、《梯形的面積》、《組合圖形的面積》都可以看成生長課。同時,我認為“生長課”更適合使用導學案,適合“先學后教,先練后講”理念的落實。

      教師教的是人,教師所生產出來的“產品”并不是流水線上的各種零件似的產品,教師的“產品”是活生生的學生,學生有自己的思想,他們是有生命,像一顆種子一樣,能自己發(fā)芽、生長,只是,學生的發(fā)芽、生長,需要我們教師為其保駕護航,為其提供充足的養(yǎng)料及合適的生長環(huán)境。

      有人認為學生是一張白紙,是等著我們去描繪,可以任意涂鴉的。事實上,學生絕非一張白紙,而是一顆種子,她帶有太陽的'能量,帶有生長收藏的密碼,帶有春夏秋冬的記憶。因為是顆種子,所以她隨時都在生長,隨時都準備生長。

      俞特認為,數(shù)學教學和打仗的道理是一樣的;一定要打好關鍵的幾仗,關鍵的幾仗打好了,就形成勢了,其他仗就會勢如破竹般地獲勝。種子課上好了,生長課就會輕而易舉。可見,“種子課理論”帶給了我們課堂改革的新方向。

      二、不要把“孩子”當“成人”。

      我們都認為,預習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生在預習中能發(fā)現(xiàn)問題,如果帶著問題來聽課,效果會很好。俞特卻認為:這些教育工作者忽視了我們所面對的主體是小學生。對小學生來說,結果是最重要的,知識的預習意義就是看了結果狀態(tài)的知識的內容,知其然后,對所以然往往缺乏追究能力。因此,有部分小學生對知識內容說懂的時候往往不知道自己其實是懂錯了,至于帶著問題去聽課只能是美好的理想。并且,在他們了解數(shù)學知識的結果之后,他們在課堂上

      急于表現(xiàn)對知識結果的了解,從而對知識的探究過程失去耐心,更別提好奇心了。所以,我們在教學中千萬要注意不要把“孩子”當“成人”。

      三、請尊重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

      原先我們解方程都是要求學生根據(jù)等量關系來解的,用等量關系來解方程,需要記住一些等量關系式,且到了初中后,方程不再用等量關系式而是用等式性質來解,因此,新課程的小學數(shù)學教材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就用等式性質來解,但這又帶來一個問題:學生用等式性質來解方程的難度比等量關系式大,這是為什么呢?

      俞特認為:這類似于是孩子的成長過程。比如小孩子會稱狗為“汪汪”,因為“汪”的發(fā)聲比較容易,且狗又十分常見,之后會慢慢地改稱“狗”。值得討論的是:那個稱狗為“汪汪”的過程,可否因為將來不稱“汪汪”而省略呢?

      支撐等量關系式理解的經(jīng)驗是一種可以概括為“互逆”的經(jīng)驗。而這種互逆的經(jīng)驗在學生的生活中十分普遍。比如從家向東走到學校,那么,從學校向西走回到家;上坡走到學校,那么走下坡回到家;等等,這些關于“互逆”的經(jīng)驗支撐了學生對等量關系式的理解。

      而支撐等式性質理解的經(jīng)驗是一種可以概括為“守恒”的經(jīng)驗。比如一支隊伍可以因為間隔不同而呈現(xiàn)不同長度,但其人數(shù)不變,由此體會到長度變了但數(shù)量沒變,或者對同一對象雖然形態(tài)變了,但重量沒變等,但這還不足以支撐對等式性質的理解,當學習個體的守恒經(jīng)驗從關于一個對象發(fā)展到兩個或多個對象之間后,意義就不一樣了。可是學生對這種“守恒”經(jīng)驗卻很少。從而使得學生在某段時間習慣于用等量關系式解方程,而在之后的又一段時間內,習慣于用等式性質來解方程。這需要我們尊重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允許孩子采用不同的解題依據(jù),而不是想當然地省略某個階段。

      總之,讀了《種子課》這本書,給了我們對課堂、對學生又有了一次新的認識和啟發(fā),我們愿再次細細地讀,慢慢地品——《種子課---一個數(shù)學特級教師的思與行》,在名師的指引下,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數(shù)學課堂教學水平,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讀《種子課》有感 2

      在去年暑假有幸拜讀了俞正強老師的著作《種子課一個數(shù)學特級教師的思與行》,被書中的理念深深折服,今年寒假拿到了《種子課2.0——如何教對數(shù)學課》,立馬研讀起來。

      本書一開端就介紹了為什么要教對數(shù)學課?強調把數(shù)學的重要節(jié)點交給學生,培養(yǎng)數(shù)學思維,使種子發(fā)芽,讓學生能舉一反三。書中結合俞老師的教育教學案例,上編深度分析了“教對數(shù)學的問題討論”,是對上好種子課的認識層面的思考,討論的是怎樣是教對。下編交流“教對數(shù)學的路徑把握”,俞特提供了12課種子課實例,主要是對上好種子課的操作層面的介紹。閱讀俞老師這本書后我深感自己教育教學能力的欠缺,也對數(shù)學教學有了新的認識。

      所謂“種子課”即基于學生的想法并提升學生的想法的課程,就是可供遷移、可供生長的關鍵課。

      小學數(shù)學發(fā)展中有幾個重要的節(jié)點,把握好這幾個節(jié)點、培養(yǎng)好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教師也不用領孩子刷題,只需要讓孩子分析練什么?為什么這么練?想把握好這幾個節(jié)點就要對小學數(shù)學教學有一個全面的把控和通盤的設計。作為青年教師,想要做到這一點是很困難的,這不僅需要整體把握小學甚至小學至初中的教材知識,更需要教育教學經(jīng)驗的積累。因此青年教師在平時的空閑時間里要梳理整套中小學教材的知識框架,幫助自己樹立“全局觀”,站在更高的角度備課。

      俞老師的書中提到學生的問題為何越來越少,對于這個問題的解答俞老師列舉了筆算除法的那節(jié)課(舉例15÷3=5)。很慶幸自己在備課時搜到了俞老師的這節(jié)課,對于自己之前備課不求甚解的態(tài)度深感慚愧。結合結合學生學習的'加、減、乘這三種運算不難想到學生會將15÷3寫成和加、減、乘一樣的形式,當然這樣是錯誤的。但到底該怎樣讓學生心悅誠服地意識到這種做法的錯誤并理解接受教材中的算法呢?這就需要在課堂上展現(xiàn)學生的想法,呈現(xiàn)出沖突,引發(fā)深度的思考,再結合除法的意義理解除法豎式寫法的合理性。當然這比平時的直接展示除法豎式的授課方式慢很多,但身為教師我們應該知道提出問題遠比解決問題更有價值。若干年后學生不會記得他解決過哪道題,但他應該擁有提出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正如俞老師所說數(shù)學是思維的體操。如果學生認為有什么好想的那數(shù)學還是數(shù)學嗎?“種子課的慢其實不是慢,是數(shù)學的本質。而平常我們上課的快不是快,是省略了數(shù)學內涵。種子課的慢,是為了將來的快。而我們而平時我們上的快,可能將來會慢!边@一點我深有體會,備課時的不求甚解可能會導致課堂進程的卡頓,所造成的損失更不是一兩套練習題所能輕易彌補的。所以一定要認真對待每節(jié)課!想要學生會提問題,教師自己要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

      俞老師的課不僅邏輯思維很強,而且語言風趣。結合近期我們所研究的數(shù)學文化來想,數(shù)學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墒嵌鄶(shù)時候我們把數(shù)學和嚴謹無誤直接相關聯(lián),認為數(shù)學課上就應一板一眼、一絲不茍,但事實上我們的孩子喜歡的并不是呆板嚴謹?shù)恼n堂。因此,努力讓豐富多彩的數(shù)學文化之花在課堂綻放,讓思維碰撞出美麗的火花,讓幽默風趣的語言俘獲孩子們的“芳心”吧!

      讀《種子課》有感 3

      有幸接觸到俞正強老師的《種子課———一個數(shù)學特級教師的思與行》這本書。

      俞老師在書中說:如果將某一知識系統(tǒng)作為一棵樹,這棵樹的生長過程表現(xiàn)為若干節(jié)“課”。通常處于起點或節(jié)點,謂之“種子課”。處于點與點之間,謂之“生長課”。在我看來,“種子課”是學生進行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而學生的知識拓展和延伸將在“生長課”里得以實現(xiàn)。

      俞老師在書中說到“種子的力量”在于生長,在小學數(shù)學中,每一塊知識都可以描述為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具有內在聯(lián)系。如果將這種內在聯(lián)系的不可斷絕視為生命過程,那么,種子課的提出和實踐就不是不可理解的了,而是可以改善我們的數(shù)學學習的。

      從我站在講臺上那一刻起,我就想要在學生的心中種下一顆喜歡數(shù)學的種子、種下一顆數(shù)學思維的種子、種下一顆愛思考、勤動腦的種子,這樣學生的學習才真正具有一定的動力。

      俞老師的這本書,很多話都讓我感同身受、很多觀點都值得我深思、很多教學實例都值得我學習。讓我感觸比較深的是《厘米的認識》從俞老師的教學片段中,學生體會到了厘米是一種單位,不論是什么尺子,不論在哪里,同一單位都是一樣的,也體會到即使環(huán)境變化了,單位還是不變。俞老師的這節(jié)“種子課”,就是將數(shù)學知識植根于學生的經(jīng)驗之中,這樣,學生的所有經(jīng)驗就會支撐種子的芽進行生長。反思自己在教學這節(jié)課時,只是讓學生通過尺子感受厘米這個單位,感受一厘米有多長,并沒有過多的將知識滲透于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中去,這樣直接的`知識傳授使得學生的學習缺乏活力。

      還有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教學實例是在網(wǎng)上看到的,俞老師上的《線的認識》,將數(shù)學知識扎根于經(jīng)驗之中,利用原知識中遷移、同化,通過一根繩和學生畫的數(shù)學書本的寬中得知:線無曲直,可以自由轉化,本質沒有發(fā)生改變,線無粗細,唯有長短;再通過設疑引導讓學生試著畫出三類“線”。學生在課堂中自然地區(qū)分出三類線不同的特點。反思自己在教這節(jié)課時,簡單得從畫一條線段切入,把線段的一端無限延長,引出射線,接著學直線。

      這本書讓我對數(shù)學教學、對學生數(shù)學學習有了更多的啟發(fā)。學生對客觀世界的定性把握能力和定量刻畫能力不是一夕之間就能培養(yǎng)的,而是在許多課時中作為一個有機的系統(tǒng)發(fā)展起來的。 “種子課”上的點點滴滴,讓我意識到應該慢下步伐,精心設計教學、悉心呵護”種子”,靜待開花?吹竭^這樣一段話:每個孩子都是一顆花的種子,只不過每個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會很燦爛的綻放;有的花,需要漫長等待。我們要堅信———不同的花都有不同的花期。細心地呵護自己的花,慢慢地看著長大,陪著他沐浴陽光風雨,這也是一種幸福。相信孩子,也相信自己。就如書中所說:“我相信終有一天,這位教師不經(jīng)意間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教學已深受學生喜愛,雖然不會富有,人生卻悠然自得了。”我希望有一天,我的教學能深受學生喜愛。

      讀《種子課》有感 4

      感謝學校、感謝教研組、感謝數(shù)學學科帶頭人,讓我的寒假有俞正強老師的《種子課》陪伴。這個寒假不是空閑空虛空洞的,而是充實收獲豐滿的,這本書舉了很多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實例,讓我走進了一位特級教師的數(shù)學課堂里,感受到了俞老師帶給我們的科學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

      俞老師這本書不是純粹枯燥的文字,而是用一個個鮮活的例子,讓我們明白數(shù)學課不光光是數(shù)學知識的學習,更多的是要培養(yǎng)學生數(shù)學思考的方法。

      本書分為兩大塊,一是從課的角度進行闡釋:什么是種子課及如何上好種子課這兩個問題。另一塊是從人的角度進行分析:學生的成長和教師的發(fā)展。

      在敘述種子課時,俞老師沒有對種子課下定義,也沒有根據(jù)定義來演繹,而是采用了舉例的方法讓我們看到:像這樣的課就上種子課;就某一單元而言,這幾節(jié)課應該是種子課;就某一知識領域而言,每一節(jié)種子課應該如何呈現(xiàn),才能成就孩子們的學習樂趣。

      葉圣陶先生說,學生“跟種子一樣,全都是有生命的,能自己發(fā)育自己成長的;給他們充分的合適的條件就能成為有用之才!狈N子課就是合適學生生長的條件之一。如果將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視為一個生命體,那是可以描述為若干個顯性階段的。當發(fā)展至一定時候,便能了然課與課之間的差別,了解學生的特點幫助學生成長。這句話成立的前提是教師的不斷思考和實踐。

      一堂課從知識屬性上來說可以分為:概念課和計算課等;從教學要求來說可以分為:新授課、練習課、復習課;俞老師的觀點是無論什么課無非就是種子課和生長課之分。有的知識是顯現(xiàn)在外部的閱讀性學習,有的知識是隱性的體驗性學習,而將兩種結合起來的便是種子課。

      關于先期學習,即在授課之前就已經(jīng)積累的經(jīng)驗,俞老師提到先期學習有時會導致個體差別較大,有的孩子理解很有質量,有的孩子理解膚淺。有的問題老師剛提出來,學生便把本節(jié)的知識講出來了,打亂了老師的預設和探究的氛圍。原本預設是課堂中經(jīng)過師生互動形成的'過程和結論,在學生的思維成果或開展的實驗操作結論與老師預設相左或意想之外有意義的學習這樣非預設生成時,教師如何面對解決,合理駕馭課堂,為學生進行合理解釋,非常關鍵。往往會出現(xiàn)兩極性——尷尬與精彩。預設和非預設生成是課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老師支持與否對學生的學習發(fā)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俞老師認為:現(xiàn)代課堂中,保持安靜、整齊的課堂是開展學習的必要前提,如果學生為了做一個“好學生”而時刻警惕自己的一舉一動,學習起來必不能安心地思考,而太嘈雜的課堂也不可能有好的思維,這就需要教師恰當?shù)陌芽睾驼{節(jié)。

      作為一個新入門的數(shù)學老師,首先要模仿參照,再積累實踐,不斷地反思改進才有可能慢慢達到較為理想的效果。只有不斷地思考嘗試改進教學方法,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水平。總之,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讀《種子課》有感 5

      俞正強老師的《種子課》這本書,它呆在我書架上已經(jīng)很久了,是我大學老師推薦給我的,但是一直沒有認真細讀它。逢今年的暑假里倒是得空不少,把書架清了清,也理出來不少教育叢書,想著馬上要進入教師這個行業(yè),多讀多看些也是應當。俞老師,曾經(jīng)看過他不少的教學視頻,在印象中是一個風趣的儒者,在課堂上能自然引導學生,使其能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最后又能做到收斂升華。想到此,已經(jīng)許久不看書的我,又拿起這本《種子課》,想從書

      中一睹俞老師的風采。

      種子課,寓意每個學生如同種子一樣,正處于生長萌芽階段,在這個階段中,給他們充分的合適的條件,“陽光”、“雨露”、“空氣”等,經(jīng)受時間慢慢的錘煉,他們就能成為有用之才。所謂辦教育,最主要的就是給受教育者提供充分的`合適條件,開發(fā)他們的潛能。

      要知道上來講道理的書雖然開始的時候讓人熱血沸騰,但久了,難免讓人感到乏味。什么樣的書最吸引人品讀下去——故事書,所以俞老師在書中為我們精心挑選了一個個教學實例,從課堂、學生中得出來的道理更直觀鮮明,說服力也更強。通過一則則課堂教學實例,俞老師向我們傳遞了一些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不僅是關于課的教學,更是關于人的教育。教書育人,育人為本,一個教師做不到育人,那么教書即使再好,也是空有其表。

      這本《種子課》開頭第一篇,數(shù)學課,我們教對了嗎?猶如當頭棒喝,教書的時候很少會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我們總把自己設計的教學課件、教案等等放在重要的位置,揪著書中的知識點反復研究,細化算理,強調算法,但是我們真的教對了嗎?其實不然,很多時候,我們在用自己大人的思維分析書中的知識,但是我們卻忽略了最重要的學生。教師教的是人,并不是流水線上的各種零件似的產品。學生有自己的思想,像一顆種子一樣,能自己發(fā)芽、生長,只是,學生的發(fā)芽、生長,需要我們教師為其保駕護航,為其提供充足的養(yǎng)料及合適的生長環(huán)境。所以教師所要做到的不僅僅是鉆研教材,更要鉆研學生,立足于學生的基礎,學會從學生的角度去看問題、分析問題,才能明白教學過程中的重點、難點、混淆點,這樣的教學才是有意義的。

      堅持打磨自己的課堂,學會跟自己較勁。俞老師在書本的最后還提到了“教育情懷”,何為教育情懷?它是一種教育報國的志向,是一種教育為人的慈悲,是一種教育清貧的淡泊,是一種教育化民的樂趣。教學的專業(yè)之路雖然屬于時間,但這條路的厚度與長度,取決于教師對教育的情懷!一個有教育情懷的教師,他的專業(yè)成長是有溫度的,既溫暖自己,亦溫暖同行者!

      讀《種子課》有感 6

      當翻開第一頁,看到俞正強老師用“蒔也若子”、“置也若棄”來形容種子課時。我有點迷茫,于是我?guī)е闷嫘睦^續(xù)往下閱讀。當讀到“種子課:用生長代替重復”時,我似有所悟。書中提到,在課時與課時之間,知識是可以遷移的,比如學習了厘米進行度量后在學習用米來度量就更簡單了,因為彼此之間有類似的結構。而小學生的這種遷移能力,正是我們教師需要培養(yǎng)的能力。

      有時我會苦惱,為什么總有學生在課上不認真聽講,甚至做一些與課堂無關的事。于是,我只能把不好好聽課的學生模式化地訓一遍,但是訓多了,非但沒有效果,學生的意見也會很大。那該怎么辦呢,我就想通過俞正強老師的種子課,看看他是怎么處理的。原來要避免學生上課“搞怪”,一要做到讓學生喜歡自己,二要讓學生喜歡自己的課。那怎么才能做到又要學生喜歡自己,還能喜歡上自己的課呢?那就是老師要多聽聽學生的.話,從學生的角度去想問題。當與學生在思考問題上發(fā)生了分歧,不要太快去否定他,而是讓學生通過別的方面彌補他所不知道的缺陷。數(shù)學這門課程,知識點之間具有緊密的關聯(lián)性。在小學數(shù)學階段這種關聯(lián)性,往往表現(xiàn)為生長的特質。這種生長,又與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相關聯(lián),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所以,要實現(xiàn)教學生動化,最好的辦法就是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來組織教學。

      那同樣在一個班上課,同樣的環(huán)境,同樣的老師,為什么總有個別學生練習會出錯一大片,為什么有些學生會在學習過程中產生困難?這些困難是怎么發(fā)生的呢?于是,我會把一兩個同學叫到辦公室,讓他當著我的面做數(shù)學題,比如比一個數(shù)多幾的數(shù)是多少這一類的題目,我比4多3,學生便能算出來,知道用加法,但反過來,4比我多3,顯然用加法是不對的,但學生會習慣性的看題目上的多這個字。從學生的回答中,可以看得出,顯然他沒有理解透徹,還沒理解題目,就直接提筆作答,這種情況在許多數(shù)學學困生中常見。通過讀了俞老師的書,我理解到需要變化思路,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開始,利用身邊的文具,以及借助拍手游戲,激發(fā)學生興趣,直觀感受數(shù)目的比較,培養(yǎng)數(shù)學的思維習慣。

      葉圣陶老師說過:“受過教育的人的確跟種子一樣,全都是有生命的,能自己發(fā)育,自己成長的;給他們充分合適的條件,他們就能成為有用之才”。因此我們作為護花的園丁,要給予他們愛與關懷,讓孩子們在主動中發(fā)展、在成長中完善!

      讀《種子課》有感 7

      初看到書的名字,以為講述的是有關起始課的教法,深入的讀下去,才感覺自己的理解是那么片面和局限。這本書的書名很有活力,種子給人一種生命力和萌動的感覺,有著生長的希望。

      學生就像一顆種子,她帶有太陽的能量,帶有生長收藏的密碼,帶有春夏秋冬的記憶。因為是顆種子,所以她隨時都在生長,隨時都準備生長。但是,種子也會發(fā)不出芽,發(fā)了芽也可能夭折。

      教師也像一粒種子,是一粒很飽滿的種子,也有很強的發(fā)展能量。從襁褓中模仿著走上教學之路,慢慢地能獨立上課,慢慢地能分清知識點、落實知識點,慢慢地了解學生接受知識的規(guī)律,慢慢地知道承載知識學習的是哪些相關的經(jīng)驗與思想,慢慢地知道有些課該怎么上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聽過俞正強老師的兩次課,每次都給我很大的沖擊和震撼感,讓我有種大徹大悟的感覺,原來有的課還可以這樣上,真讓我大開眼界。在這本書里俞老師通過課堂實例或者課堂片段、知識點之間的架構,讓我理解了什么樣的才叫種子課,對比自己原來上的課,感覺自己對教材的把握不夠,甚至是不對的!队米帜副硎菊n》我上了好幾遍,每一次都感覺有進步,看了俞老師講解的課,我忽然感覺到我原來上的這一課,僅僅局限在用字母可以表示變化的數(shù),可以表示數(shù)量關系或者公式。但是為什么數(shù)學家發(fā)明用字母表示數(shù)卻說不清楚。我上的課僅僅算是照本宣科,學生具有了解題技巧,但缺乏對數(shù)學上字母的理解。如果學生跟俞老師上了這么一節(jié)課,我相信學生在解方程以及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方面會很輕松。

      種子課,意味著生長課,“種子”們需要教師給的溫度和雨露。我們老師怎樣才能給予學生生長的力量,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

      一、 關注學習的準備

      了解學生已有的活動經(jīng)驗是一種學習準備,例題的設計要建立在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中,不僅能讓學生潛移默化的進入新知識的學習,還能讓學生感覺到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雖然有些教學是建立在生活原型中,學生還是不解其意,原因是對學生學習起作用的是生活經(jīng)驗,而非生活原型。我們要用學生的眼光看待問題,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讓教師從成人的思維回歸到孩童時期的思維是件難事。這需要老師在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下給予學生充足的空間,上一些準備課,或者讓學生進行先期學習。

      二、持續(xù)的激發(fā)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又如何持續(xù)的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興趣激發(fā)一下是不難的,難的是持續(xù)激發(fā)。在教學中,不僅要在教學起始階段,采取各種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更下功夫的是在教學的整個過程中,根據(jù)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采取對策,應用各種手段,不斷給學生以刺激,增強學生由于過程消耗逐漸降低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三、有效的'學法指導

      學法的指導要看每個教師的功力和經(jīng)驗,是一個需要教師積累的過程,而不是復制和模仿出來的。這就需要教師的不斷努力尋求自身的專業(yè)發(fā)展。對自己定位、尋求方法、不斷的努力、思考與反思,只有自身的功力達到了,教學才能游刃有余,名師才能出高徒,課堂和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才能迎刃而解。

      學生即種子,課程即種子,給以水分、陽光和雨露,才會有生長的力量,才能有花開的聲音,作為一個教師,要修煉好自身,才能給學生清澈的水源,溫暖的陽光和甜甜的雨露,才能看到遍野的綠色和叢中的花朵。

      讀《種子課》有感 8

      這學期我拜讀了俞正強老師的《種子課》,寒假里我斷斷續(xù)續(xù)將書本讀完?赐曛螅杏|很深。在這本書里面,記錄了一個數(shù)學特級教師的思與行。全書主要分兩塊內容:一是種子課,生長的課堂。詳細講解了什么是種子課?如何上好種子課?二是種子課,為了每一個人的生長。強調了感悟學生發(fā)展,反思教師成長。而全書中,讓我感悟最深的卻是“破繭而出: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五個階段”章節(jié)中所提到的幾點內容。下面我就針對這些內容談一下自己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認識自己,擺正姿態(tài)

      人們常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覺得是非常對的。學生們從小開始接受老師的教育,老師不僅傳遞知識,而且教學生為人處世的道理,關注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老師就像學生的父母,像學生的朋友,讓學生在成長的道路上走的更好。毋庸置疑,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將有利于整個社會的發(fā)展。教師成為自己專業(yè)發(fā)展的主體,就要求教師本人了解自己的優(yōu)缺點,確立發(fā)展目標,才能找出目標與自身現(xiàn)有條件之間的距離,思考縮短這一距離的途徑方法,并不折不扣地實施于行動。認識自己,影響著教師在自己專業(yè)發(fā)展進程中的行動方式,從而影響著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水平。因此,能否樹立正確的自我觀念,是影響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首要問題。

      二、改變自己,接受學生

      教師的改變要立足于中國教育的改變,為孩子而改變,但首先是為自己改變。教師改變著眼點就是學生,所以一切的改變都是學生的改變,改變學生什么,改變學生生命的狀態(tài),生命的欲求。改變的中心,或者說靈魂是什么?以美點亮學生的內心,就是要激勵學生欲求美好事物。改變自己的目的是去接受學生,意味著教師必須去了解(研究)學生,必須順著學生所表現(xiàn)的種種可能性來改變自己原先準備的預案,從而去影響學生,而不是慣性的要學生跟著教師的思維走。因而,教師在對學生施加教育影響之前、之中或之后,應隨時根據(jù)學生的情況改變自己,從而使自己的影響吻合于學生的發(fā)展現(xiàn)實與潛在的發(fā)展可能性。這樣,就避免了在教學中一味要求學生適應教師,在學生適應不了的時候步入教學沖突的疾痼。

      三、提升自己,充實自我

      有這么一段話:“一個教師,教大學有大學的學識,教中學有中學的學識,教小學就只有小學的學識”。這句話說的正是由于老師長期從事教學,他的知識層面隨著時間的變化越來越局限,最后只停留在其日常教學層次上!皫熣,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我們是直接面對學生的教育者,學生什么問題都會提出來,而且往往會“打破沙鍋問到底”,沒有廣博的知識,就不能很好地解學生之“惑”,傳為人之“道”。

      四、反思自己,突破創(chuàng)新

      “教而不思則罔”,教師成功的教學離不開反思,在日常教學中你有做到,教有所思,思有所改嗎?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是我們“不能改變的”,那么我們就要盡力去改變很少能的`“我能改變的”那部分,嘗試著改變自己的心態(tài),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改變自己的設計思路,在改變中尋找突破,在改變中尋找創(chuàng)新。人們常說:“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須有一桶水!碧稍谠械闹R上,光有奉獻精神的老師,未必就能成為一個好老師。所以我們要多學習,多反思,學習別人先進的教學理念,學習別人課堂教學中好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精彩的教學設計,反思自己教學中的不足之處,并且加以改正,我想只要能夠堅持下去,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在教師這條路上,知道自己有很多方面的不足,但看完《種子課》這本書后,讓我覺得我對數(shù)學教學、對學生教學學習有了更多的啟發(fā),值得我細細地讀,慢慢地品。書上的點點滴滴,讓我不斷認識自己、改變自己、充實自己、反思自己,讓我慢下步伐,精心設計教學、悉心呵護種子、靜待開華結果。

      讀《種子課》有感 9

      曾多次聽過俞正強老師的課與講座,每次都是在笑聲與回味中度過。他的課與講座不僅幽默風趣,而且有深度與內涵,這次看到了他撰寫的書籍,仍然吸引了我。

      俞正強在書中引言中說,教學三十余年,一直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如何讓學生喜歡數(shù)學?如何有效地破解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困難。這兩個問題,也是我們同行們一直思考與探索的問題。從他的《種子課》一書中,或許有一些啟發(fā)。

      一、 如何上好種子課

      什么是種子課?如何上好種子課?這是我一開始翻閱這本書的初衷。俞老師認為,如果將某一知識系統(tǒng)作為一棵樹,這棵樹的生長過程表現(xiàn)為若干節(jié)"課",那么一定有一些課需要"蒔也若子",充分理透脈絡,一定有一些課可"置也若棄",讓學生充分自主。"蒔也若子"的課,通常處于起點或節(jié)點,謂之"種子課","置也若棄"的課,通常處于點與點之間,謂之"生長課"。如以計量單位為例,一共有八類,這八類中,長度單位是小學生最早接觸的,也是最基本的。因此,長度單位的學習在小學數(shù)學中應該具有種子特質。而在這一系列中,第一節(jié)課的《厘米的認識》無疑是最重要的,也就是所說的種子課。而后面的《分米的認識》《毫米的認識》就是生長課。如果只在數(shù)學知識層面上這三節(jié)課,就會出現(xiàn)雷同,學生就將會失去興趣。但如果將數(shù)學思考部分融合進來,那么這三節(jié)課就雷同中透出不一樣來,學生就會有新鮮感。

      那在這么多課中,怎么來判斷一節(jié)課是種子課呢?關鍵是從一個系統(tǒng)的角度來思考,整體把握一個知識塊的前生今世與后延。這個過程一定有其發(fā)生的基點,發(fā)展的節(jié)點,這些基點與節(jié)點可能就是我們的種子課,一定要花力氣,精雕細琢。這些課上好了,學生的學習將不會模糊,那么其他的生長課上可鼓勵學生自己閱讀、自己思考,對于學生來說,也就不難了。

      二、 如何面對學困生

      在我們每個班,都有那么幾個學困生,他們雖然聽不懂老師的講課,但又必須認真聽,還不能走神,有時想想這些小孩真不容易,而在我們教學中,如何提高學困生的成績也是我們老師頭疼的問題。在我們辦公室內,經(jīng)常可看到我們的老師課后在輔導學困生,教師累,學生煩,關鍵成績還不一定上去。俞老師也講述了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對于班上的學困生,他課上多提問,不讓他們走神,課中多指導,不讓他們掉隊太多,課后多補課,盡量講懂當天學的東西。兩年下來,花了十分多的力氣,孩子終于考了七八十分上初中啦。孩子上了初中后,又打回了原形。這讓俞老師不禁想到,他可以給這樣的孩子補課一年,兩年,可補得了三年、四年嗎?我們說,學習的好壞主要還是基于孩子自身的原因。如果教師能與學生一點心的溝通,教師持之以恒的關懷,改變孩子的學習狀態(tài),可能也就水到渠成了。

      對于學習困難的學生,俞老師認為,等待也是一種好辦法。他說了一個這樣的案例。

      學生也沒有找人補課也就會了。而教師的`守候,則給了學生成熟的時間。因此,有的學習困難是暫時的,是由于學生的暫時不成熟而引起的,等一等,不要急著下結論,可能也是個好辦法。

      俞老師結合自身的經(jīng)歷,他說如果要給學困生問題開出一劑藥方:那只能是四味中藥:即體力勞動一分,拼時間花力氣,大量補課,成績短期內會有所提高。價值追求二分,即改變孩子的心,而心的改變是不能急躁的,要慢慢來。他認為,如果我不能改變學生,但至少可以不傷害學生。方法求索三分,即教師要通過與學生對話尋找原因,只要原因找到了,學習困難也就解決了。生命等候二分。( )即學生的學習困難可能既不是方法問題,也不是態(tài)度問題,而是生命的成熟問題。教師要耐得住寂寞,要靜待花開,每個孩子總會有屬于他的花期。

      三、 教師如何反思

      教學反思對于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重要性已經(jīng)越來越重要了,反思的內容主要有兩方面,一是教學的得與失,另一方面是關于得與失的原因。能否找到得與失的原因,是影響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一重要因素。一個成熟的專家教師是傾向于從自身尋找原因的,當然也不忽視學生和外在的因素。反之,如果把失誤的原因歸之于學生或客觀因素的老師,專業(yè)發(fā)展都很難得到發(fā)展。教師在反思時,有時會停留在淺顯的表面。比如我們學生常犯的一個計算錯誤,我們的家長和老師包括學生都認為是粗心,心里有時還會僥幸說,反正會做,就是粗心了一些。而我們的老師和家長都會跟孩子說細心一點。卻不知只是這樣一說,孩子們還是無所適從,不知如何努力。事實上,孩子計算出錯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是數(shù)字抄錯,有的是書寫習慣,有的是進位時的瞬時記憶,有的是口訣誤讀,有的是計算順序,如果我們只是單純歸為粗心,是很淺薄的,如果教師能讓學生找出草稿紙,尋找到算錯的真正原因,這樣孩子下次粗心的機率就會降低。

      我們的教師常常抱怨自己在上面口干舌燥講,可孩子們在下面卻不聽;蛟S我們老師該反思自己課的設計是否吸引學生,或許思考一下當天孩子也有突發(fā)狀況,影響了孩子的學習效果。一味的抱怨與怨天尤人都是不可取的,對教學得失作出正確歸因,這才是我們教師應有的情懷。我們的教師都希望自己的專業(yè)有所發(fā)展,但效果不佳。在努力一段時間后,就放棄了專業(yè)發(fā)展的追求,于是工作就成了一件依慣性而為的工作,失去了樂趣。而要改變這種狀況的唯一方法,就是思考與踐行,將束縛自己的原因去掉,才能破繭而出!

      讀《種子課》有感 10

      《種子課》這本書幾年前就買來看過的,在平時的教學中讓我越來越感覺到每一單元的起始都很重要,所以本學期又拿起這本書看起來。

      聽過俞正強老師的很多視頻課,給人的感覺是他教學語言詼諧、風趣,寓教于樂,深受孩子們的喜歡。雖然他的風格,我是學不來,但我認為他的一些理念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這本書主要分為上篇和下篇,上篇基本上分享給我們的是關于課,下篇分享給我們的是關于人(學生和教師)。

      種子課,生長的課堂,如果將某一知識系統(tǒng)作為一棵樹,那么這棵樹的生產過程表現(xiàn)為若干節(jié)課,那么一定有一些課需要“蒔也若子”,充分理透脈絡,一定有一些課可以“置也若棄”,讓學生充分自主.“蒔也若子”的課通常處于起點和節(jié)點,謂之“種子課”!爸靡踩魲墶钡恼n通常處于點與點之間,謂之“生長課”。

      種子的力量在于生長,在小學數(shù)學中,每一塊知識都可以描述為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過程,這個過程具有內在的聯(lián)系,如果將這種內在的聯(lián)系不可斷絕視為生命過程,那么種子課的提出和實踐就不是不可理解,而是可以改善我們的數(shù)學學習。

      以《克和千克》為例,課前先讓孩子們稱一稱身邊的一些物體,再掂一掂,積累一些生活經(jīng)驗,課中又讓他們感悟1克和1千克的重量,課后又讓他們到生活中尋找克和千克,估一估。在此過程中不是單純的記憶知識,否則久而久之會覺得數(shù)學學習是枯燥無味的,學生的學習便會缺乏生命的活力。為使學生有旺盛的生長力,我們教師應上好每一節(jié)“種子課”從一個系統(tǒng)的角度來思考,整體把握一個知識塊的前生今世及后延。這個過程一定有其發(fā)生的基點(知識與經(jīng)驗活動相連的關鍵點)、發(fā)展的節(jié)點(知識與知識相連的關鍵點)這些基點與節(jié)點可能就是我們的種子課。

      教師教的是人,教師所生產出來的“產品”并不是流水線上生產出來的各種零件似的各種產品,教師的“產品”是活生生的學生,學生有自己的思想,他們是有生命,像一顆種子一樣,能自己發(fā)芽、生長,只是他們的發(fā)芽生長需要我們教師為其保駕護航,為其提供充足的養(yǎng)料和合適的生長環(huán)境。

      為什么我們成人如此理直氣壯?因為我們認為學生是一張白紙,是等著我們去描繪,可以任意涂鴉。事實上,現(xiàn)在的學生不再是“一張白紙”,在課外學習中往往不經(jīng)意間接觸了某一知識。常常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學生的生長環(huán)境不同,接觸的信息量也不同,于是加劇了學生間的差異。這就需要我們教師進一步做學情分析,在教學中嘗試縮小學生的個體差異。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又如何持續(xù)的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興趣激發(fā)一下是不難的,難的是持續(xù)激發(fā)。在教學中,不僅要在教學起始階段,采取各種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更下功夫的是在教學的整個過程中,根據(jù)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采取對策,應用各種手段,不斷給學生以刺激,增強學生由于過程消耗逐漸降低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為了提高學生對數(shù)學的興趣,我經(jīng)常會跟他們分享一些數(shù)學繪本、數(shù)學游戲。如這個超長的寒假,我給學生們推薦了一些有趣的數(shù)學游戲——翻拍游戲,學生興趣很高。教學設計如何精心選材,選擇的材料應是蘊含著序的,是一個立足于學生的學習起點而后向上生長的。文中俞老師認為用字母表示數(shù)的序應該是這樣的:一在情境中感受數(shù)的不確定性,并且是有范圍的`二、接受數(shù)學規(guī)定——用字母可以表示不確定的、有范圍的數(shù)三、理解相同的物體不同的數(shù)量可以用不同的字母表示四、不同字母間存在某種比較關系五、不同字母間的相差或者倍數(shù)的關系可以用其中一個字母式表示另一個字母。六、體會用字母表示和用字母式表示的區(qū)別。立足學生的認知經(jīng)驗,設問環(huán)節(jié)層層遞進,讓學生逐步建立起新的知識結構,這是一個動態(tài)生長的過程。選材若沒有“立序”,沒有學生經(jīng)歷自主生長的動態(tài)過程,那也就失去了其實際教學意義,無法實現(xiàn)其教學目標。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觸是通過案例分析我們課堂教學究竟怎樣做到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為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對教師的要求進一步提高了。在選材方面,教師需不斷的加強專業(yè)知識和教學技能的訓練。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景,讓學生樂于探究,在合作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培養(yǎng)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比绻麑W生失去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那數(shù)學則變成了學生最痛苦最害怕的事,我們教師應當盡可能避免此類事情的發(fā)生。努力做到讓學生在數(shù)學學習過程中得成就感,興趣漸漸提高,這對今后的學習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學生即種子,給以水分、陽光、雨露,才會有生長的力量,才會有花開的聲音,作為一名教師,只有修煉好自己,才能給學生清澈的水源,溫暖的陽光,甜甜的雨露。

      讀完這本書,給我的課堂,對學生又有了一次新的認識和啟發(fā),使我意識到對于教師我們首先需要找到“種子課”,對于這種課還需精雕細琢,不怕浪費時間。種子課上好了,后面的課便可以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就有了生長的力量。

    【讀《種子課》有感】相關文章:

    讀《種子課》有感02-20

    讀《小種子》有感09-20

    《種子課》讀后感(通用10篇)02-18

    讀《播撒誠信的種子》有感09-15

    讀《播撤誠信的種子》有感03-16

    讀《種子的環(huán)球旅行》有感02-20

    讀《一粒種子》有感05-16

    讀《播撤誠信的種子》有感(精華)02-21

    讀《一粒種子》有感(優(yōu))04-24

    讀《播撒誠信的種子》有感[集錦15篇]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