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光中散文集讀后感800字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余光中的散文讀后感(精選12篇)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余光中的散文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余光中的散文讀后感 1
在我讀了余光中的散文花鳥后,我立刻對小小的鸚鵡起了由衷的喜愛之情,甚至把自己當做作者,給鸚鵡喂食、打理羽毛。但也為人類的殘忍而感到羞愧。
在我讀“藍寶寶菜市上六塊買來的,在我所有禽緣里,它是最乖巧最可愛的一只,現(xiàn)在即使有誰出六千元我也舍不得舍棄它的。”的時候,我深深的.感受到了作者對藍寶寶的喜愛之情,因為藍寶寶是最乖巧可愛的。從“現(xiàn)在即使有誰出六千元,我也不肯舍棄它”寫出了藍寶寶對我的重要性。小小的鸚鵡也有仇必報,有恩必報的心理。如果你平時對它不好,他只要能出來必定就回去咬你,如果你對他好的話,它不但會用小喙親吻你的手指,還會把 “雀栗”與你一同分享。在我讀“人類之間,禁止別人發(fā)言或強迫從千口一詞,也就威武的了,又何必向禽獸去行人道呢?”的時候,我感受到了人類的殘忍,為了讓人語推行而違反了人道。這無所不載無所不容的世界屬于人,也屬于花、鳥、魚、蟲。我們不能為了私欲而破壞這個世界。
我覺得:我們應該保護好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小生物,不要再獵殺它們了,他們也有生命,它們也想人一樣,有自己的父母。不要再讓一個個無辜的生命慘死于人手!
保護動物就是保護自己,讓我們行動起來,為保護動物獻一份力,讓生活變得更美好!
余光中的散文讀后感 2
《聽聽那冷雨》是余光中的散文代表作,正如《荷塘月色》之于朱自清。初讀《聽聽那冷雨》,不由大驚:散文可以如此寫?細讀之則手不釋卷。余光中曾戲稱:“右手寫詩,偶爾左手寫散文,算是副產(chǎn)品!钡@樣的副產(chǎn)品在當代散文家中有幾人能出其右?詩一樣的充滿跳躍聯(lián)想的語言是《聽聽那冷雨》的最大特色。作者在文中大量動用了迭字句。文章開始,就對雨作盡情的描繪:時而淋淋漓漓,時而淅淅瀝瀝,天潮潮地濕濕······一句就寫出雨的形聲。接著他跳躍聯(lián)想,寫道:······即使在夢里,也似乎把雨傘撐著······這句奠定了整篇一種“憂傷”的基調。馬上,他大膽想象:整個中國整部中國歷史無非是一張黑白片子,片頭到片尾,一直這樣下著雨。此時,我窒息般地感覺到余光中內心那種深深的鄉(xiāng)愁以及愛國情懷。本文恰似一首長詩,字字句句,充滿令人驚奇的詩的意象。
作者筆下的雨時而是“黑白片子”,時而是“宋畫”,時而是“一滴濕漉漉的靈魂”,時而是“溫柔的灰美人”等等。作者憑非凡的才力和卓越的.想象力,把鄉(xiāng)愁化為種種意象,而意象又于作者的某段人生遭遇及心靈歷程相連相融?芍^情絲和雨絲交織。余光中用詩樣的語言對雨進行視覺、聽覺、嗅覺等多方面感覺進行描寫,字里行間,古詩韻味俯拾即是,例“牧童遙指”,“劍門細雨渭城輕塵”,“杏花春雨江南”。愛好古典文學者看本文,時時會心一笑。而喜愛現(xiàn)代風格的讀者也不會失望,例“雨是潮潮濕濕的下在渴望的唇上舔舔那冷雨”一句,已令許多所謂的現(xiàn)代詩人汗顏。語言是思想的載體,語言沒有音樂味,何能成為作家?同樣,思想不深邃,更是不成作家。余光中將思想完美融入語言,正如他所說:一位出色的散文家,當他的思想和文字相遇,美如鹽撒于燭,會噴出七色的火花。我讀書,常愛劃句,但是讀《聽聽那冷雨》,竟然摘不下一句,因為每一句話都這么美。文壇宿耆柯靈說:《聽聽那冷雨》直接用文字的雨珠,聲色光影,密密麻麻,縱橫交織而成。這也許可以幫助我們對中國文字和現(xiàn)代文學的表現(xiàn)力增加一點信心,也應該承認這在五四以來的散文領域中,算是別辟一境。評論毫無過獎,也深刻公道。
余光中的散文讀后感 3
和父親親密無間是20年前的事情了,記憶中和父親可以親密到坐在他腿上的情景依稀只得一次,仿佛是看某部電視劇中聽到“白馬王子”一詞,爬上父親的腿去問他這是什么意思,不記得他的回答了,大概是“女孩心中喜歡的男孩”之類的話吧,他是從來都給我以正確而真實的解釋的。
初中的時候,有一次和父親生氣了,一連謳了好幾天的氣,最終好象還是他來找我說話的。忘記是什么原因了,但現(xiàn)在想來,我原來從小就這么倔強,再想想當時的父親,該是何等的失落--從來都是聽他指揮的女兒有了自己的思想和脾氣了,而這脾氣是從與他對抗開始的。從那以后,再沒有抱過他、坐在他腿上,更別說象別的女兒一樣大方地親吻自己的父親。其實,并非是那一次矛盾結下的惡果,還是與我自身性情有關,或許追究下來還是和他的基因有關,畢竟我也是得他遺傳。我和他一樣,都是感情越深越深埋,從來也不愿輕易表達的人。于是,這20多年來,我和父親的感情竟象互相傾心卻沒有把握的情人的一樣,只在心中燒著,一旦見面了,都是平淡之極的面顏相對,不知該怎么親昵。
所以,我一度以為他是冷血的',因為他極少笑,對孩子對妻子都是如此,我甚至曾經(jīng)以為他從來不愛母親。只是后來聽見母親說她與父親之間的趣事,才知道原來他竟然還有和母親“打情罵俏”的時候呢,只是這種臉孔待一轉身面對我們的時候就又變了。后來,我翻看我成長的照片,驚奇的發(fā)現(xiàn)我竟是從小就不會笑的,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那些照片中,一眼就能從同學中認出自己,因為只有我是一張“法官”的臉,極其不符合當時的年紀。這一點倒是長大了改善起來。于是,我知道了,我和他是一樣的,臉上是不會笑的,一切的情感都在心中,都在與自己相處的時空里。
看完余光中先生的這篇文章,覺得他真是寫盡了一個為人父的心思,我假象這也是我父親的所想,其實這就是他的所想吧。他也是一直如此珍視我,不愿我出閣又擔心我沒有歸宿的啊,F(xiàn)在對我來說,嫁與不嫁遠沒有父親是否在乎我那么重要了。
余光中的散文讀后感 4
余先生的作品須慢慢品味。每一句話所蘊含的養(yǎng)分,只有細細咀嚼、盡情想象才能吸收,吸收之后還會引來許多聯(lián)想——它不提醒,人卻自發(fā)聯(lián)想。經(jīng)過咀嚼、想象、聯(lián)想這樣的過程,速度自然快不起來。不必心急,即使身為現(xiàn)代人,我們讀慣了新聞、時評或者網(wǎng)絡文學,練就了一目十行的本領,即使我們的意圖僅僅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多讀幾本書,也不要心急。對于余先生的作品,如果一目十行,必然要漏掉許許多多的趣味和許許多多豐富的內涵,那真是讀了等于沒有讀;如果貪多求快,卻囫圇吞棗讀完一本也不如精讀一篇所吸收的`東西多。其實不只余先生的作品如此,優(yōu)秀的詩歌、散文皆是如此。一加一大于二雖然在數(shù)學里不成立,卻在文學中隨處可見。
因此,詩歌和散文最能怡情冶性。靜下心來讀幾段,不,讀幾段就會靜下心來,而后平心靜氣地享受生活,興致勃勃地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諸多樂趣。從這個角度來看,詩歌和散文竟有了養(yǎng)生的效用。養(yǎng)生必先養(yǎng)心,每日讀兩篇怡情冶性的文學作品,順順心,靜靜氣,便是為養(yǎng)生積下了大功德。
余光中的散文讀后感 5
《天問》問的是什么?是永恒的生死問題。
面對死亡,科學家探求對策,哲學家追問意義,宗教尋求安慰。但是,不能不承認,探求是徒勞的,追問是無解的。宗教的安慰也難免虛妄。
但是,人生并非一個自然流向結果的過程,結果關乎過程的意義,就不可能不追問結果。因而,當人的思索面對死亡時,其實也是在面對人生。
余光中先生的追問自然是無解的追問。明知無解而依然追問,體現(xiàn)了人類知性的`局限卻更透露著人類思考探求的執(zhí)著。須知,正是這種知其無解而求之的精神,產(chǎn)生了多少有意義的人生哲學。余光中先生是詩人,當然用詩的方式去思考,去表達,于是,生命與死亡便都具有了詩的意味。
在詩中,他把人生比作了霞光、燈光和星光,把死比作了暮色、夜色和曙色。生與死不再作為一種對立,而成為一種融合。既是融合,就沒有突然之感,而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你看作者用的兩個動詞“沒入”與“歸于”,多么寧靜,多么渾然一體。那么,生就追求霞的絢麗、燈的溫情、星的璀璨吧,一旦激情燃盡,美麗耗竭,暮色與夜色便是最好的休憩。尤其當曙色已印上天邊,那一顆顆隱去的小星星又有什么遺憾與怨恨呢?我們會感覺到,那種融化并非消失,那只是生命的另一種形式,而且是我們需要的形式。
全詩意境渾然,霞光、燈光與星光從色彩、溫度、亮度上帶給人豐富的感受渠道。詩中既沒有眩目的明亮也沒有絕望的黑暗,一切都籠在一層朦朧的光線中,與那思考的氛圍、略帶迷惘的探詢心情構成了一種完美的和諧。
余光中的散文讀后感 6
今天無意間讀到了余先生的一篇美文《我的四個假想敵》,一改我對先生的印象。在文中,先生的語言詼諧幽默,讓人忍禁不禁。字里行間流露出對女兒的深沉的愛。
余先生看著四個女兒相繼成長會少女,心中又喜又怕。為女兒的成長高興,為她們即將離開自己而傷感。這恐怕是每一個父親的心聲吧。
“冥冥之中,有四個少男正偷襲來,雖然躡手躡腳,屏聲止息,只等時機一到,便會站在亮處,裝出偽善的笑容,叫我岳父。我當然不答應他。哪有那么容易的`事。我想一個果樹,天長地久在這里站立了多年,風霜雨雪,樣樣有份,換來果實累累,不勝負荷。而你,偶爾過路的小子,竟然一伸手就來摘果子,活該蟠地樹根拌你一腳”
讀到此處不覺笑出聲來,此時的先生像個孩子般說著天真的話,看來岳父和女婿真的是“情敵”哦,呵呵在發(fā)笑之余我們讀出了父親得情懷。雖然余先生語言至此,但他只是抒發(fā)一下感慨,他會相信女兒能很好的生活。他還是會做一個開明的父親,偽作輕松。
恰好昨天看了一部電影《大學游記》講述的也是一個類似余先生的父親。余先生只是有四個假想敵而已,而Jamn則把所有可能的情景都看作危險,他想和女兒像小時候一樣親密,希望女兒永遠在自己設置的安全線內生活。他是太愛女兒了,以至于害怕她離開自己的視線?烧缢哪赣H所說:“你知道嗎?當你去當兵時,我也害怕、擔心。我時時都在承受煎熬,我希望你就在我身邊。但我知道我必須讓你離開,我必須相信你可以獨立生活的好。我必須相信你,雖然我的內心是那么的不安!(意思大致是,記不得原句了)說這些時,老奶奶眼里含著淚水,這是一個母親的心聲。
另外,jamn雖為人夫、人父,再前行的路上仍需要母親的支持。一個內容簡單的電影引起我們內心深處的情感,感動……在生命終結之前,每個人都是一個學習者,學習如何生活,這與年齡無關,因為生命是一次沒有返程的旅行。
寫著寫著發(fā)現(xiàn)離題目已經(jīng)很遠了,姑且就這樣吧。
余光中的散文讀后感 7
從小吟詠著余光中的《鄉(xiāng)愁》長大,相望著的那一方的土地,滿溢著我們的思念,更回蕩著憂愁。同一片月光下的我們何時才能舉杯共邀明月,言歡共飲長江水。然而,在四川省及周邊一場突如其來的特大地震,在哀痛與悲傷面前,讓我們強烈的感受到“唇齒相依,手足相連”的血脈親情,那是一種發(fā)自心靈的統(tǒng)一。
同文同種,唇齒相依的骨肉親情,在大災難面前,愈加強烈。從5月12日汶川地震的災情-災區(qū)以及受災民眾,成為臺灣社會的焦點。臺灣同胞們都紅著淚眼互問:“我們可以為災區(qū)做點什么?”臺胞們的捐贈救災行動蔚然成風,催生出一幅幅感人畫面。大量人力物力涌向中國,為中國的每顆受傷的心,滴血的翅膀帶來一份慰藉與撫慰。來自臺胞們急切的捐款的電話系著這一頭,在那一頭,成千上萬的那一頭也在急切地等待著,系著這頭,系著那頭,而電話服務的這一頭,恨著自己為什么就只有兩只手!此刻臺商都動員起來,很多臺商捐了又捐,在這一刻他們決不計較著生命的豪華奢侈的投資,在生命的禮遇面前,所有世人同逝者默哀,向生命的.尊嚴致敬。平凡人的愛心,則從四面八方如洪水般匯聚而來,在陰霾里化作縷縷溫暖的陽光,輕撫著大陸同胞的心坎。
20多位臺灣的飛行員,舍小家顧大家,紛紛主動請纓上陣,一個堅定的信念是鷹的誓言,要馳騁昨天的廢墟;匦臍饬鳎涗浵履阋淮未巫蠲赖幕【。紅十字會的愛心團隊也在第一時間來到這片滿目瘡痍的黃土地上,青銅的光輝下,在奔跑,再爭奪,這片黃土地上每個人生的權力。放飛著一只鴿子的心,帶上溫暖與祝福,去尋找那一顆顆恐懼又膽小的心,一路陪著天使來到天堂,在純凈與美麗中尋找快樂。從不放棄過自己的諾言,從不背棄過自己的信念-將愛傳播下去。在地獄邊上,中國的戰(zhàn)士不孤獨。在浸染著陰霾與紅色的世界里,有無數(shù)條黃色的絲帶瀟灑的飄揚,有著那一條條不屈的錚錚鐵骨漢子,一根根不彎的凜冽的脊梁。同一個信念,同一個誓言:希望必將與中國同在。
余光中的散文讀后感 8
見它從打印機中滑出,為何今日打印機的效率如此之低,總是遲遲不將這好文章吐出,煞是讓人有點為之所急。所幸,這三張半的文字終被我獲取。一拿到手便反復地看了三四次。回回感覺不同次次回味有異。實有種無法釋手之感。
初讀此文,就被余光中先生的博學所倒,也許這些博學幾乎所有的大家都知曉。這米氏父子、五陵少年、,但人所具備的文學底蘊卻是遮掩不住的。余秋雨的深刻,豐子愷的孩氣,葉圣陶的平易近人,總是可以在文章中看出點滴的.。
再讀《聽聽那冷雨》,我竟讀出了《聲聲慢》的味道。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李清照和余光中,所見到的雨,大概是,同一時段的雨吧,但他們的相隔了千年之久,所帶來的感受,卻是如此相近的。因為中國的雨是千年不變的。就象余光中說過的:藍墨水字的上面就是汨羅江(待考證)。中國的每樣事物大概都有中國五千年的沉淀。所以中國的雨千年來也永遠都是滂滂沱沱,淅淅瀝瀝,清清爽爽新新的。
文中所寫,一個方塊字,就是一個天地,然也。一個雨字,便是天地的連接,當中的四點,就是中國的歷史,中國的文化,中國的驕傲,中國的思想。中國的雨,它,沉淀了,整個中國。大禹治水,映雪苦讀,上方谷雨救司馬懿。雨沖出了中國的歷史,也將歷史沖淡了許多。
三讀文章,卻讀出了一種惋惜之情。文中的古屋聽雨,是如何之詩意,如何之愜意啊。聽、雨之纖纖細手拂弄著無數(shù)黑鍵啊灰鍵,把晌午奏成黃昏,聽那點點滴滴點點,忐忐忑忑,忐忐忑忑,綿綿瀟瀟綿綿。一陣冷雨,把冬落成了春,把夏又拂成了秋。而如今,雨點卻只能溶在水泥里,雨已成了沒有音韻的樂音,瓦的歌唱已成絕響:雨來時,已不再,叢葉嘈嘈切切,不再閃動那濕濕的綠光,鳥聲減了,蛙聲沉了,蟲吟沒了。只是嘆息,只是后悔,千片萬片的瓦響已成了腦海中的一隅思念和回憶。這世間已再沒有少年聽雨,紅燭成昏;中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白頭聽雨,僧廬下了。
這種中國式的惋惜,是一種懷舊,是一種思念,是一種對祖國、對大陸、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一位老人對大陸統(tǒng)一的期盼!
余光中的散文讀后感 9
最早接觸余光中的作品好像是在初中的時候吧,對那首《鄉(xiāng)愁》印象很深,小時候的鄉(xiāng)愁,長大后的鄉(xiāng)愁,現(xiàn)在的鄉(xiāng)愁……
喜歡余光中歌頌祖國文明,歌頌國家精神的詩歌,例如《淡水河邊吊屈原》中這樣寫道:“江魚吞食了二千多年,吞不下你的一根傲骨!”余光中對屈原的傲骨和不屈的精神寫得淋漓盡致,屈原的傲骨吞不下,歲月磨滅不了!睹窀琛分性谝婚_始時寫道“傳說北方有一首民歌,只有黃河的肺活量才能唱歌,從青海到黃海,風,也聽見,沙,也聽見!痹凇睹窀琛返慕Y尾,詩人寫道“有一天,我的血也結冰,還有你的血他的血在合唱,從A型到B型,哭,也聽見,笑,也聽見!痹娭心欠N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使我仿佛聽到了這首民歌,聽到了億萬炎黃子孫在合唱。“打一個結在繩上,每到清明,或是中秋,就隱隱地牽痛,會做噩夢,會消化不良!薄吨袊Y》中不光寫的是中國結,更寫出了心結。
余光中表現(xiàn)鄉(xiāng)愁的詩歌所傳達出的那種韻味也是獨特的!多l(xiāng)愁》中,詩人分別把鄉(xiāng)愁比作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鄉(xiāng)愁一步步地加深,尤其是最后一段“而現(xiàn)在,鄉(xiāng)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庇舌l(xiāng)愁衍生出對祖國統(tǒng)一的期盼!岸l(xiāng)情怯怯,只怕一下子,五千年與是萬萬,從山東半島到天山,甸甸都壓上肩來,承受的起嗎?”“風太勁了,這顆緊繃的心,正在倒數(shù)著歸期,只等,你在千里外地收線,一寸一分。”……
余光中的愛情詩寫得很朦朧細膩,可以看出詩人是個情感細膩的人。《風鈴》中“只因我的心是高高低低的風鈴,叮嚀叮嚀嚀,此起彼落,敲扣著一個人的名字!比税炎约旱男谋茸黠L鈴,風鈴輕輕搖動,每一聲,仿佛都在呼喚著一個人的名字,訴說著一段浪漫的故事。“你來不來都一樣,竟感覺,每一朵蓮花都像你,尤其是,隔著這樣的細雨!卑炎约阂鹊娜吮茸魇巧徎ǎ氂觌鼥V,夕陽余暉下,該是怎樣的一番美景,靜若蓮花,閑庭漫步。
“我不敢就看他,怕蠱魅的藍眸,真的把靈魂勾去,化成一只海鷗,繞著他飛!痹娙嗽趯懞5镊攘r這樣寫,在詩人筆下沒還仿佛幻化成人。而我在這想說,我不敢去看更多的余光中的詩,怕詩中的眼神,把我的靈魂勾走,化成一只墨猴,舔食墨香。
余光中的散文讀后感 10
《聽聽那冷雨》是余光中的散文代表作,正如《荷塘月色》之于朱自清。初讀《聽聽那冷雨》,不禁大驚:散文可以如此寫?細讀之則手不釋卷。余光中曾戲稱:“右手寫詩,偶爾左手寫散文,算是副產(chǎn)品!钡@樣的副產(chǎn)品在當代散文家中有幾人能出其右?詩一樣的充滿騰躍聯(lián)想的言語是《聽聽那冷雨》的最大特征。作者在文中大量動用了迭字句。
文章開始,就對雨作縱情的描繪:時而淋淋漓漓,時而淅淅瀝瀝,天潮潮地濕濕······一句就寫出雨的形聲。接著他騰躍聯(lián)想,寫道:······即便在夢里,也似乎把雨傘撐著······這句奠定了整篇一種“憂傷”的基調。馬上,他大膽想象:整個中國整部中國歷史無非是一張黑白片子,片頭到片尾,不斷這樣下著雨。此時,我窒息般地感覺到余光中心坎那種深深的鄉(xiāng)愁以及愛國情懷。本文恰似一首長詩,字字句句,充滿令人驚奇的詩的意象。作者筆下的雨時而是“黑白片子”,時而是“宋畫”,時而是“一滴濕漉漉的靈魂”,時而是“溫柔的灰美人”等等。作者憑非凡的才力和杰出的想象力,把鄉(xiāng)愁化為種種意象,而意象又于作者的某段人生遭逢及心靈歷程相連相融?胺Q情絲和雨絲交錯。余光中用詩樣的'言語對雨進行視覺、聽覺、嗅覺等多方面感覺進行描寫,字里行間,新詩神韻俯拾即是,例“牧童遙指”,“劍門細雨渭城輕塵”,“杏花春雨江南”。
喜好古典文學者看本文,時時會心一笑。而喜歡古代風格的讀者也不會失望,例“雨是潮潮濕濕的音樂下在渴望的唇上舔舔那冷雨”一句,已令許多所謂的古代詩人汗顏。言語是思維的載體,言語沒有音樂味,何能成為作家?異樣,思維不深邃,更是不成作家。余光中將思維完美融入言語,正如他所說:一位出色的散文家,當他的思維和文字相遇,美如鹽撒于燭,會噴出七色的火花。我讀書,常愛劃句,但是讀《聽聽那冷雨》,居然摘不下一句,由于每一句話都這么美。
文壇宿耆柯靈說:《聽聽那冷雨》直接用文字的雨珠,聲色光影,密密層層,犬牙交錯而成。這也答應以協(xié)助我們對中國文字和古代文學的體現(xiàn)力添加一點決心,也應該承認這在五四以來的散文畛域中,算是別辟一境。評論毫無過獎,也深刻公道。
余光中的散文讀后感 11
李白,字太白,詩風飄逸浪漫,被稱為詩仙。如果用一個字形容一下李白,那就是“狂”,這個人狂得沒邊兒,為什么說他狂呢?我舉兩個例子。有一次,李白去拜訪渝州刺史李邕,李邕當時極負盛名,拜訪期間,李白大談抱負理想,被李邕輕視,李白在臨別寫了首《上李邕》: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宣父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還有一次,李白被舉薦做官,接到告示,李白很開心,在詩《南陵別兒童入京》中寫到: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這是李白自己寫的。我們再看看他的好朋友詩圣杜甫怎么評價他?杜甫在《贈李白》中寫到: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而杜甫的《飲中八仙歌》也說:“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通過李白自己的詩,以及杜甫對他的描述,大家可能對李白的“狂”有了一個基本的印象了。
這首《尋李白》是一首自由體詩,詩人談吐?lián)]筆,幾乎每一句話,都與主題李白緊扣在一起。全詩運用了很多李白的故事傳說,比如第一段,力士脫靴,杜甫苦吟,賀知章讀李白《蜀道難》尊李白謫仙人的事情等等。欣賞全詩需要一定的文化基礎,這首詩歌具體賞析,百度百科有詳細講解,大家可以參考。當然,在今后的文章里,我會專門拿一篇出來,跟大家分享,怎樣品讀詩歌。
我節(jié)選其中最經(jīng)典的一段,與大家共享。
“酒放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李白除了愛喝酒,還有俠客夢,他的《俠客行》“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酒放豪腸”簡單的四個字,卻表達了很多,特別是李白喝酒時那種瀟灑的千杯不醉的模樣!捌叻轴劤闪嗽鹿猓嘞碌娜謬[成劍氣”“月光”體現(xiàn)了李白的浪漫主義的“仙氣”,“劍氣”則表現(xiàn)了的李白“俠情”。一個“釀”字,一個“嘯”字,與數(shù)字的巧妙結合,極大的增加了詩句在對李白描述上的表現(xiàn)力!袄C口一吐就半個盛唐”這一句,讀來真是如長虹的氣勢,蔚為大觀,仿佛帶著讀者重新回到了李白筆下的那個盛唐。整句詩,沒有一個字提到李白,卻又處處透著李白之氣,即使一個不怎么了解李白的人,讀這句詩,也知道,這就是李白。難怪被余秋雨老師贊為“當代中國詩壇的罕見絕唱”。
余光中的散文讀后感 12
這本散文集是余光中自選集,前大半部是游記,后半部是知性散文和小品文。就我而言,我更喜歡余光中的知性散文,以中外各名家的生平事件或一些古今舊事娓娓道來,即詼諧且識性較強,慢慢的讀來能在這樣的散文里找到與自己共同的興趣和愛好,也能在心靈上引起共鳴,借著余光中的博聞和廣見,也可以接間的在他的書中認識更多的“新友”。
或許,作者在國外居住的時間較長吧,從這本書中可以了解到余光中的趣味很廣,且敘事大多都用在國外各名家的生平事件上和引用他們的名言名句上。這也許是一些文人的通病吧,自以為覺得只要在自己的文里雕刻上些國外的一些大家的名言,文里文外再引用這些國外大家的一些名句裝飾于自己的文里,這樣就會覺得高人一等,或自視學識博廣以資博識深厚吧。當然,我并非眼界淺窄到非要把中外文化分個一清二楚,非要搞個國界文化分明,楚河漢界,中是中,西是西,中國人就得用老子莊子孔孟子才算是正統(tǒng),用了西方的文化和前人的思想就是媚外,就是崇洋,就不地道。但是我總覺得如果一本文集里大部分都是引用西方前哲們的思想如何如何,那么,我想此文不旦失去了美感,也失去了自己思想的厚重力量,讓人含在觜里如嚼雞肋,味淡且難以飽腹棄之還又覺不忍,畢竟書都是花自己的血汗錢所購來的。
余中光的游記初見一兩篇時會覺得他對景物的比擬很新鮮,很有特點,對天地萬物的`識見讓人有種非常人性的生命存在,在他的筆觸下天地萬物的悲喜歡歌都是那么情趣盎然,那么風花雪月,萬種風情。但大半部分若都是一樣的情味,一樣的喻擬,讀久了也會讓人感覺平平仄仄,千篇一律,陳陳相似的味道,再往后讀下去也就覺得愈來愈乏味了。
這或許一成為職業(yè)寫作人,因寫而寫,因書而書,天天筆耕不輟,文流難免也有斷流不續(xù)時吧。從文中還發(fā)現(xiàn)很多語句讀著別扭、拗口,如這一句,我讀了幾遍還是不順:“車在勢蟠龍蛇黛黑糾纏著皎白的山道上盤旋上升……”不知此處的“勢”是錯別字還是另有他意?明明是雪天,如上句……
【余光中的散文讀后感】相關文章:
余光中《娓娓與喋喋》高三散文閱讀題及答案06-14
余光中07-08
余光中散文集讀后感800字(精選15篇)09-04
余光中經(jīng)典語錄大全04-16
余光中作品《鄉(xiāng)愁》教學實錄05-07
現(xiàn)代詩人余光中的愛情故事12-29
聽聽那冷雨余光中讀后感(精選23篇)11-07
散文欣賞:家鄉(xiāng)的散文09-10
散文欣賞心情散文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