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 推薦度:
- 讀《相約星期二》有感 推薦度:
- 讀《相約星期二》有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
讀完一本經(jīng)典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相約星期二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1
生活真的——這么簡單嗎?
老教授的回答,無一不是簡單明了的道理。很多人或多或少,曾經(jīng)知道的道理。不知道是不是中國的教育如此,有些美好甚至理想主義的到底早在小學就已經(jīng)教授!蟾耪n本上是這樣教授過的,我這樣記得。
不過,忘記了;蛘哒f為了生活,這些東西看起來并不是那么的有用的。這是實際意義上的生活。
那么心靈上呢?——或者說,老教授說的精神上呢?
我又想起來tal給出的那一副圖片,上面有小孩,車。不過大家只看到了一些東西,而忽略了另外一些東西。
所以他說,就好像簡單的道理其實就在我們眼下,我們卻看不到一樣。
這個教授所給出來的道理其實是一樣的——有些我們都明白的道理,看不到聽不到。
但是即使如此,
這本書這樣說出來。
還是會,澇的澇死旱的旱死。
其一:每個人都要生活,尤其是物質(zhì)上的東西
其二:心懷愛,滿心愛——最后心里寧靜,這種感受,像大徹大悟。太難,年輕生命如果追求,生活的進取實在太難。
理想主義的生活,還是需要經(jīng)濟獨立才可。
這就像是悖論。年輕時候的悖論。其實或許也不是,因為道理呀——就是生活之后才有的.呀。
但仍舊有可取之處
“這是忌妒,我要離開它。然后我離開了它。
這是病,我接受它。
我會逐漸失去自理,我享受別人的照顧。
流淚不是那么難堪的事情。
這和tal說的:準許自己為人是一個道理。
這對于自己調(diào)節(jié)情緒,可以說這種思路的清理十分重要。
如果這種文化不對,就不要接受他,要建立起你自己的文化?赏瑫r,他小聲說了,這個世界,還要準許別人存在。
理解人和人之間的不同,明白不要為不同而感到難堪和難過。
相愛或者死亡。
愛真的是一種能力,這種能力很重要。我同意。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2
閑來無事翻翻書籍,看到一本《相約星期二》,懷著一顆好奇的心,翻開了這本書,于是整個周末在圖書館中度過。
書中講到一位身患絕癥的老教書,將要不久于人世。當他年輕時的一位得意的學生得知老師身體情況后,匆匆來看望自己的恩師。于是老師就邀請他的這位學生,每個星期二來這里聽他講最后一門課。學生米奇不遠千里都會在星期二那天出現(xiàn)在老教書的床前聽他講人生之課。最后的十四節(jié)課沒有驚心動魄的如何與病魔做斗爭,有的只是那些平凡的,淡淡的人生道理,當你路遇悲傷時,你應該盡情的品味其中的滋味,品味完后,那種超脫,使你生活更加的寬廣。米奇一直與教授相伴,聆聽的他的內(nèi)心,也思考著自己的生活。
他們談論的話題有:世界、自憐、遺憾、死亡、家庭、感情、對衰老的恐懼、金錢、愛的永恒、婚姻、我們的文化、原涼。最后一堂課是老人的葬禮。每上一次課老人的病情就會加重,說話就會更困難。到最后,要靠學生不停地用力地敲打背部才能說出話來。他是一名終生的教師。他留給了人們無限的'思考!也許談人生太大、太空洞,但是人生的確很玄!誰也不知道下一妙會發(fā)生什么。誰也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會有怎樣的故事發(fā)生。那么還在等待什么、猶豫什么、好好把握今天!每一個今天都是精彩的!
看著這位老人安然的離世,余生已經(jīng)戰(zhàn)勝各種恐懼,坦然的面對死亡。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3
窗外,綠草葳蕤;窗內(nèi),我困獸般踱步。
為什么人不是十全十美的?為什么人生的旅途不是一帆風順的?我常常這樣想。從古代的“二者不可兼得,舍魚而取熊掌者也!钡浆F(xiàn)在“藝術(shù)與文化難以并蒂開花!蔽业男闹蟹路鹩幸粋結(jié),直到我遇見米奇·阿爾博姆。
米奇·阿爾博姆是《相約星期二》的作者。講述身患ALS,重癥的教授莫里·施瓦茨最后十四個星期中,每個星期二為他講授人生哲理課,從第一個星期二談論世界,到最后一個星期二談論道別,無不散發(fā)哲學意蘊。
“什么是人生最困難的事情?”
在談論過程中,這個問題吸引了我的眼球,我本以為教授莫里會回答“病痛”,“貧窮”,“創(chuàng)業(yè)失敗”這樣類似的回答,而教授莫里的回答是:
“與生活講和”。
一個平靜而有震撼力的結(jié)論。
在莫里的生命最后時光中,他就是這樣踐行的,他在死亡面前懂得了與生活講和。他認為:死亡是一種自然,而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就在自然的懷抱中講和。他的世界中:境界,讓死亡充滿韻味;死亡,讓人生歸于純凈。
講和,不是向平庸倒退,而是一種至高的境界。
跳出莫里的世界,回到現(xiàn)實生活。前段時間,不少社交平臺上掀起了“與素顏和解”的熱潮,不少網(wǎng)友都曬出了自己最自然的面貌,深一層說這是“與素顏和解”,更是“與自己和解。”
曬出素顏照,并不是看自己與帶妝時差別有多大,而是讓自己釋懷,每個人都是真實的存在,與其去絞盡腦汁的想“上帝為我關(guān)了哪扇窗”,還不如接納自己的`不完美,俗話說:“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背砷L,總要讓我們經(jīng)歷許多的事,好與壞,順心與不順心,一樣都少不了。而正是這樣經(jīng)歷,都會成為我們堅硬的鎧甲,為我們抵擋人生路上的荊棘。
不論是教授莫里人生的最后時光,還是我們成長的旅途,都要懂得和學會與生活講和,而不是與生活較勁。
人生是一個不斷拾起又放下的過程,喜怒哀樂,酸甜苦辣摻雜其中,珍惜所擁有的,忘記該忘記的,不斷前行,與自己和解,與生活講和。
人生就像一場漂泊的漫旅,釋懷吧,在這個浪漫的春日。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4
父親走后,重讀《相約星期二》,關(guān)于父親的點點滴滴不斷在腦海中浮現(xiàn),壓抑的感情不斷釋放,最終淚流滿面?粗锝淌谠谏淖詈14周里,與生活講和,深受病痛的折磨依然能為陌生人遭受苦難而傷心流淚,向他的學生米奇分享關(guān)于對死亡、對家庭、對愛等人生重要課題的句句箴言,我漸漸釋然了。
去年11月份吧,當血清甲胎蛋白含量急劇上升,藥效漸漸下降,父親的身體也在慢慢變差,最終在大年初一腸胃出血之后,我意識到那一天不久就要到來了。而這個情況又不能和母親說,也沒有和哥哥姐姐說,真相除了增加他們的痛苦和心理負擔,毫無意義,只能期盼奇跡的降臨。父親最終在今年5月中旬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也擺托了折磨他的病痛。
在最后的一個月里,父親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病房中度過,生活已不能自理,由家人日夜陪床照顧,而我遠在天邊,只能每天打電話問候。那天早晨,我像往常一樣擠公交去上班,看到哥哥發(fā)來的消息,說醫(yī)生建議我們辦理出院手續(xù)回老家,我意識到該來的還是要來了,但也沒想到卻是那么突然。想著把手上的工作抓緊辦完交接清楚,乘坐當天傍晚的航班趕回家見父親最后一面,沒想到還沒登機,就收到父親離世的噩耗,直到現(xiàn)在也沒能原諒自己。
父親走后,自家兄弟幫忙張羅料理后事,我趕回到老家已是半夜,看著父親靜靜地躺在紗帳里,只能默默接受。悲痛欲絕的母親在屋里臥床不起,由姑姑嬸嬸們陪著,說話有氣無力,看到我回來之后,不禁放聲大哭,念叨著父親棄我們而去,而我從此就變成了沒有父親的人了。屋里哭聲陣陣,為了不讓母親再分心擔憂我們,我只能故作堅強,強忍淚水,握著母親的手安慰她,只是此時此刻再華麗的'話語也顯得蒼白無力,只能默默地陪著,告訴母親還有我們在。來到靈堂,掀開紗帳,看著父親的遺容,淚水在眼珠里打轉(zhuǎn),強忍著低聲啜泣,儼然一個沒心沒肺的不孝子。隨后與叔叔合計著各個事項,得知事情安排妥當之后回到大廳,一直坐著直到天明。
料理后事,安頓好母親之后,懷著復雜的心情返回這邊。白天沉浸在忙碌的工作中,下班后拖著疲憊的身體行尸走肉般走在街道上,整個人跟丟了魂似的。父親生前,我一直安慰開導他,看開點,不要抱怨命運的不公。每次他看到一些異常的指標,試探性地問我病情怎么樣了,我只能小心翼翼地引導他,從最積極的方面去解讀各種化驗和檢查結(jié)果,有時自己竟然也差點信以為真,以為奇跡會出現(xiàn),最終證明只是自欺欺人罷了。父親走后,我時常在想,為什么會是我,為什么偏偏是我的父親攤上這樣的事情,為什么!也時長會責怪自己,為什么在父親身體有異樣的時候帶他去體檢,也很恨自己沒有能力去嘗試療效可能更好的治療藥物,以為自己做的是“理性選擇”。
以前和朋友閑聊的時候會提及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沒想到一語成讖,也許真的是只有經(jīng)歷過,感受過,才能有更加深刻的體會,才會去做出改變吧。現(xiàn)在所能彌補的,只能是多打電話陪陪母親聊天,督促她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多走路健身活動筋骨,每年做好健康體檢和高危疾病的篩查。家人平安,才是最大的福氣吧。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5
中國人很忌諱談及“死亡”,從而帶來中國式教育對生死、對生命的關(guān)注的闕如。我將《相約星期二》當做一本教育學書籍,是因為其中所描述的就是一堂生命教育課。從中我看到“向死而生”的勇氣和魄力。
還記得14年很是熱鬧了一陣子的冰桶挑戰(zhàn)嗎,從微軟的比爾蓋茨、Facebook的扎克伯格、蘋果公司的庫克等科技領袖,擴展到政要、明星。一桶冰水當頭倒下,澆遍全身,意在喚起大眾對漸凍人的關(guān)注。漸凍癥即肌萎縮側(cè)索硬化(ALS),是上運動神經(jīng)元和下運動神經(jīng)元損傷之后,導致包括球部、四肢、軀干、胸部腹部的肌肉逐漸無力和萎縮。這種病的患者頭腦始終清醒,卻要眼睜睜地看著身體的全部機能隨肌肉萎縮逐漸喪失,直至呼吸衰竭!断嗉s星期二》的主角莫里教授就是漸凍癥患者。本書的主題內(nèi)容不在于得了這種病有多么痛苦,而是一個人在臨近人生終點時對死亡、對家庭、對愛等等重要人生課題的感悟。
余秋雨在這本書的序言里這樣說,有一件怪事,就是人人都在苦惱人生,但誰也不愿意多談人生。稍稍多談幾句的,一是高中畢業(yè)生,動筆會寫“生活的風帆啊”之類的句子;二是街頭老大娘,開口會發(fā)“人這一輩子啊”之類的感嘆。兼有人生閱歷和思考水平的人,一般就不談人生了。我曾設想過,什么樣的人談人生才合適。想來想去,應該是老人,不必非常成功,卻一生大節(jié)無虧,受人尊敬,來日無多,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強烈的告別意識,因而又會對人生增添一種更超然的鳥瞰方位。
這本書的主角正符合余秋雨的設定。他叫莫里·施瓦茨,是一名社會學教授,年過七十,患了漸凍癥,醫(yī)生說他最多存活兩年。在看得見的死亡面前,人會怎么繼續(xù)剩下的日子呢?是每天埋怨老天的不公平,痛苦不堪地倒數(shù)日子,還是心灰意冷任自己枯竭下去直到消亡?莫里教授的選擇是接受,勇敢地去面對死亡。他要把死亡作為他最后的一門課程,以自身為研究對象,觀察身上發(fā)生的一切,留待旁人參考,“我已踏上了最后的旅程,我要告訴他們該怎樣打點行裝”。
在最后的時刻,莫里不愿意離群索居,渾渾噩噩地等死。他希望同事朋友多來看望他,給他打電話分享他們遇到的難題,他要證明一件事,來日無多和毫無價值不是同義詞。他接受了電視臺的訪問,和更多人來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他的一個學生米奇看到了這個節(jié)目,他曾是莫里的得意門生,畢業(yè)16年一心追求者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他沒日沒夜的工作,采訪各種高端體育賽事和炙手可熱的運動員。他一直在努力向前,埋頭追逐,但心底有時卻被迷惘和空虛侵襲。從電視里看見老師,隱藏了多年的感情噴薄而出,他以為遺忘了的時光其實一直珍藏在他的心底。
米奇穿越了歲月的煙塵再次握住了他曾經(jīng)非常愛戴喜歡的老師的手。老師回報他以熱情的擁抱,并且莫里教授要給自己當年的得意門生上最后一門課。于是,每星期二,米奇坐飛機飛行七百英里,趕到莫里的病床前去上課。
這門課講授了十四個星期,第一堂課講的就是關(guān)于死亡。這是一個沉重的話題,尤其是和一個時日無多的絕癥患者來談論。而莫里不回避,也不故作灑脫,他說自己也很恐懼,甚至會流淚,但只一會兒,就放到一邊。他說,我每天問自己,我準備好了嗎,能生而無悔、死而無憾嗎?你學會了怎樣去死,你也就學會了怎樣去活。接下來的十來個星期,他們談了家庭、金錢、感情、對衰老的`恐懼還有愛的永恒。而隨著課程的進行,莫里的身體狀況也每況愈下。開始,他們還可以在書房上課,莫里可以大聲說笑,隨意做手勢表達感情,還能吃自己喜歡的意大利菜。而后來,他的手都抬不過胸口,只能吃流食,躺在床上再也站不起來坐不了了。漸凍癥,如同一支點燃的蠟燭,它一點點融化人的神經(jīng),使軀體變成一堆蠟。通常它從腿部開始,然后慢慢向上發(fā)展。等病人不能控制大腿肌肉時,就無法再站立起來。等控制不了軀干的肌肉時,便無法坐直。最后,病人全身癱軟,只能通過插在喉部的一根管子呼吸,而你清醒的神志則被禁錮在一個軟殼內(nèi);蛟S你還能眨眨眼睛,動動舌頭,就像科幻電影里那個被冰凍的怪物一樣,但連最隱私的擦鼻涕上廁所之類的事情都沒有辦法去完成了。
面對這種種折磨和難堪,莫里卻以常人無法想象的達觀平靜面對。他幽默地說,我感覺到了依賴別人的樂趣,就像回到了嬰兒期,有人給你洗澡,有人抱你,有人給你擦洗、有人按摩時我感到是一種享受。莫里的身體病了,但他的心卻依然火熱。他比以前更有同情心,更有責任感,他會為遠在別國的遇難者留下同情的淚水,會熱情周到地接待來訪者,給來信求助的人解答疑問,他像蠟燭努力燃盡最后的熱量照耀出一片光亮。他說,這疾病一直敲打我的靈魂,但它奪不走它。病魔可以奪去我的軀體,但無法奪去我的靈魂。莫里給學生上的最后一堂課是葬禮。他葬在了一棵樹旁,可以俯視到一個水池。他在課堂上說的最后一句話是,死亡終結(jié)了生命,但沒有終結(jié)感情的聯(lián)系。他認為只要彼此有愛,記憶會一直存在,你就仍然是活著的。
他的學生米奇把和老師的這14堂課的筆記整理出版,書名就叫《相約星期二》。這本書引起了全美國的轟動,在各大圖書暢銷榜上停留4年之久,并被翻譯成31種文字在世界流傳。這本小說還被改編為電影、話劇以各種形式廣為流傳。人們沒有忘記莫里!妒ソ(jīng)》上有段話說,天下萬物都有定期,凡事都有定時,生有時,死有時;哭有時,笑有時;哀慟有時,跳舞有時……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6
幾年前,一位好友勸我讀一讀在美暢銷排行榜的一本好書《相約星期二》,它會給你帶來一定的啟發(fā),改變自己對人生的看法。出于好奇和期盼,周末的一天,我走進新華書店,在新書架上找到了這本書,一個老頭,一個年輕人,和一堂人生的課,一個感動整個世界的故事,從此讓我改變了自己對人生的看法。
《相約星期二》的作者米奇。阿爾博姆是一位美國一位頗有成就的專欄作家、電臺主持,他得知自己最尊敬的老教授莫里身患不治之癥,在前往探視中與老教授相約每周二,在與莫里教授相伴的最后十四個星期里,米奇。阿爾博姆聆聽莫里教授最后的教誨,他們聊到了許多的人生問題多,如何面對他人,如何面對愛,如何面對恐懼,如何面對家庭,以及感情及婚姻,金錢與文化,衰老與死亡,人生是莫里教授的臨終一課。這持續(xù)了十四周的人生課題,直到莫里教授的逝去。米奇。阿爾博姆將莫里教授的醒世箴言談話內(nèi)容編輯成冊,書名《相約星期二》。
翻開這本書,我看到面對自己將要逝去的生命,老教授所感受的不是對生命即將離去的恐懼,而是希望把自己許多年來思考的一些東西傳播給更多的人。它沒有發(fā)人深省的警示名言,也沒有什么心靈雞湯之類的詞語,只有記錄了莫里教授用他的`平和、親切、幽默面對即將死去的事實,侃侃談吐自己對人生的態(tài)度,這是一堂關(guān)于如何面對愛與被愛,衰老與死亡的教育課。之所以讓我感動,面對關(guān)愛,當大多數(shù)人在索取,在抱怨自己沒有得到更多一些關(guān)愛時,而莫里教授卻始終保持往以的樂觀和一向飽滿的熱情,繼續(xù)給唯一的學生上課;面對衰老,當大多數(shù)人在哀怨惋惜,在抱怨時光如劍、逝者如斯夫時,而莫里教授坦然的回答:隨著年齡的增加,你的閱歷也更加豐富。如果你停留在二十二歲的年齡階段,你就永遠是二十二歲的那般淺薄。要知道,衰老并不就是衰敗。它是成熟。接近死亡并不一定是壞事,當你意識到這個事實后,它也有十分積極的一面,你會因此而活得更好。;面對死亡,在大多數(shù)人恐懼而終日不可惶恐時,而莫里教授面臨死亡,坦然的說:死亡跟生命一樣自然。它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他保持著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用清醒冷靜和熱情的心態(tài)去審視自己的一生,用自己一生的智慧去辨別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以前,回想自己工作生活的現(xiàn)狀,勤勤懇懇的工作,忙忙碌碌的一生,隨著流失的歲月,也看不到自己人生價值所在的體現(xiàn)。自從讀《相約星期二》之后,我對人生的感悟有了一定的認知,再也不會抱怨和畏懼。我明白自己不能抵擋時間逝去的腳步,也不能抹去歲月留在臉上的痕跡,但我會保持一個陽光的心態(tài),以平常的心態(tài)對待生活,扎扎實實做好每一件事情,踏踏實實的走自己的路,做一個永遠快樂的平凡人。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7
最近在看中國古代的喪葬文化?還一知半解又有點震撼?沒有一種統(tǒng)治能如思想統(tǒng)治這般強大從恐懼、茫然、自我懷疑到現(xiàn)在的慢慢釋然,只有你想明白死的問題以后,才能好好地活,我們都害怕死亡,究其原因,是害怕自己還沒有愛夠,怕自己還沒來得及去愛,來不及去道歉,來不及償還,來不及看看未來。相信沒有人會說是因為我還沒來得及去賺錢和玩手機吧。
很顯然,我們曾想破腦袋的生命價值,其實就在于和愛的人建立聯(lián)系,共同生活。物質(zhì)名利是基礎和保障,也是一個虛榮心,甚至是一個逃避責任的借口罷了。當死亡來臨時,你會發(fā)現(xiàn)一切都那么可笑。
這本書十天前看完的,一直沒寫書評,現(xiàn)在是時候了,我想,最好的直面死亡的'辦法,是做好現(xiàn)在該做的事,無愧你可能會說,就這么簡單?這算什么答案。就這么簡單,也很難。無愧于自己,意味著克制自律又要取悅自己,讓自己保持快樂積極健康的生命狀態(tài)。無愧于別人,意味著對所有人坦蕩,時刻尊重溫柔相待,從不敷衍。對自己很好很好,每天都會有感恩;對愛的人很好很好,每天都坦坦蕩蕩;哪怕有一天,有些人要離開,也不會太遺憾。人生就是一班觀光車,到了某個地方,一些人就下車了,不舍但無悔,就足夠了。
這世界上,從來就沒有他們從此一直快樂地生活在一起的童話。
最好的直面死的方法,是今日無悔,這也是最好的直面活的方法。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8
即將進入而立之年的我,還是幸福的。奶奶健在,八十多歲;外婆健在,身份證上顯示一百零二歲,身體硬朗,行動自如;雖然爺爺中風五次,無法自理,但能勉強站立,用肢體表達情緒。小的時候雖然經(jīng)歷了外公去世,很清晰記得當時的場景,我知道死亡離我們其實很近,但卻未曾想過自然死亡發(fā)生在自己身上時,我會如何去接受。經(jīng)歷過死亡的人也無法述說,而瀕臨死亡的人,或恐懼,或孤獨,或病痛纏身,或無法言語,沒有多少人能夠給我們講述走向死亡的感覺!断嗉s星期二》,一個老人,一個年輕人,給我們上了一堂人生課。
本書以一位患了ALS(霍金教授也患此病,肌萎縮性側(cè)索硬化)的大學教授莫里給記者學生米奇布置作業(yè)為開端,以老師的書房為教室,以老師的身體狀況為時間軸,每周二約訪,最終以葬禮為畢業(yè)典禮,開設了十三節(jié)哲學課,談論的話題包括:世界、自憐、遺憾、死亡、家庭、感情、對衰老的恐懼、金錢、愛的永恒、婚姻、文化、原諒,以及完美的'一天。
“你總是要死的。這不取決于你對自己怎么說!弊兝,是目前人類無法避免的自然現(xiàn)象。但從古代中國的煉丹修仙,到現(xiàn)在采取各種青春常駐的手段,人們都想違背或減緩這一過程,不愿接受它!拔覙酚诮邮芾。隨著年齡的增加,你的閱歷也會更加豐富。衰老并不是衰敗,它是成熟。接近死亡并不一定是壞事,當你意識到這個事,你會因此而活得更好。
一旦你找到了生活的意義,你就不會想回到從前去。你想往前走。你想看得更多,做得更多,你想體驗六十五歲的那份經(jīng)歷。如果你一直不愿意變老,那你就永遠不會幸福,因為你終究是要變老的。我不會羨慕你的人生階段——因為我也有過這個人生階段!苯邮芎吞谷唬沟梦覀兊臅r間反而變得更有價值。地球村使得我們已經(jīng)沒有了白天和黑夜,貌似只有“你死我活”。在分秒必爭的互聯(lián)網(wǎng)“風口”時代,慢下來就好像等于死亡。在這個機會稍縱即逝的時代,我們能否把握住自己內(nèi)心的那點從容,自己控制住節(jié)奏?每每重新翻閱這本書,都會讓我的心和時光瞬間慢下來。
“如果給你最后健康的二十四小時可,你會想去做什么?”要我們回答這個問題,就好像問我們“假如有十個億,你會怎么用?”與“假如只剩六百塊,你會怎么用?”往往只有在場景真實到我們思想可以量化的后者,我們才會仔細斟酌每一塊錢的價值一樣,擁有幾十萬個小時的我們從未曾置身于真實的最后二十四小時,我們很難想象。假如不是金錢,而是時間,作為我們交易的貨幣,我們很多想法會不會改變?時間是上帝賜予最公平的禮物,每天都有且只有二十四小時,但我們卻更愿意為金錢而努力,去透支未來的時間存儲,直到失去健康甚至死亡?刂朴诩姺睆碗s燈紅酒綠、市場創(chuàng)造欲望的當下尤為重要。
整本書沒有華麗的語言,沒有雞湯,但花一個小時讀完這本書,我從時間的奴隸,回到人生的主人。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9
也許是人到中年的緣故吧,最近一來我總是問自己:“人為什么要活著?”、“人生的好處在哪里”,這是二十歲左右的人最愛問的問題。到了四十歲,人大多已經(jīng)很“入世”了,不屑或不敢再問這樣的問題。但是,在一些意想不到的時刻,它還會悄然從心底冒出,讓我黯然神傷。這千古之問,有誰能說得清楚呢?就是那些大哲學家,他們的回答也常常十分高妙卻并不解決我們平凡人的問題。一位老人,在臨終之前,透過他的學生,向我們帶給了一份人生的答卷!耙粋老人,一個年輕人,和一堂人生課”,這是書《相約星期二》封面的話,這句話深深地吸引了我,人到中年,更渴望珍惜人生。
書中講述的是一個老教授莫里,知道自己得了絕癥后,在生命最后的一段時刻里,他與他的學生米奇約定每周星期二上一堂人生課,米奇把他對人生的話題拉了個目錄,每周二飛到老莫里身邊,聽他講述,其實不能叫講述,叫兩個友人之間談心更為恰當,直到老莫里離開。老莫里的談話平和、親切、幽默,他對他即將死去直言不諱,讓人消除了對死亡的恐懼。這是一堂關(guān)于愛的教育課,愛自己、愛家人、愛朋友、愛自然、愛身邊的一切,老莫里漸漸影響著米奇,影響著周邊的人,我想還有讀了這本書的人。
這位叫做莫里的社會心理學教授,在七十多歲時患上了一種叫做ALS的病。這種病從腿部神經(jīng)麻痹開始,一點點地向上蔓延,直至使人不能再呼吸時為止。這是一種殘酷的絕癥——靈魂將眼睜睜地看著軀體一點點死去。但莫里決定帶著尊嚴、勇氣、幽默和平靜活下去。他和他十六年前的學生,已經(jīng)成為專欄作家、記者的米奇相約,每個星期二見一次面,一齊討論“生活的好處”,包括“死亡”、“恐懼”、“衰老”、“欲望”、“婚姻”、“家庭”、“社會”、“原諒”、“有好處的人生”這些重要的課題。從第一次相約到最后一次見面,這樣的討論持續(xù)了14個星期。米奇眼看著他的老師一次比一次衰弱,直到葬禮來臨。
臨終的`老人都說了些什么呢?如果你期盼著微言大義的話,你可能會失望的。他說,人生最重要的是學會如何施愛于人,并去理解愛;他說,要有同情心,要有職責感。只要我們學會了這兩點,這個世界就會完美得多;他說,如果你想對社會的上層炫耀自己,那就打消這個念頭,他們照樣看不起你。如果你想對社會底層炫耀自己,也請打消這個念頭,他們只會嫉妒你。身份和地位往往使你無所適從,唯有一顆坦誠的心方能使你悠悠然應對整個社會……這些極為樸實的話,使我忽然明白了,人生的謎底其實可能很簡單。
但莫里老人并不簡單。就在病魔和死神拼命撕扯著他的時候,他還能談笑風生。談到死后火化,他對家人說:“千萬別把我燒過了頭!闭劦侥沟兀瑢W生說:“我會去,但到時候就聽不見你說話了!蹦镄α耍骸暗綍r候,你說,我聽。”莫里以自己最后的存在,論證了人性的完美。一個普通的美國老頭,一些普通的話語和生活細節(jié),但是讀完卻讓你悵然良久,這就是《相約星期二》。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10
一個老人,一個年輕人和一堂人生課。令人受益匪淺,也給我上了一堂人生的課。
他們的課堂中,不需要課本,卻更好的了解了人生。感情、工作、社會、年齡、原諒,以及死亡。
課堂上的教授,原是一個精力充沛的舞蹈愛好者,意外的,他得了不治之癥,舞蹈戛然而止。但是他依舊豁然,絲毫沒有表現(xiàn)出對死亡有任何畏懼。
他也曾說過,學會了死,也就學會了活。人生莫非也只是生生死死。生,起始。死,終結(jié)。你學會了死,那也就不枉此生。
一生中亦只但是是在一條漫漫長路上前行。沿途便有著不一樣味道的豐碩果實。有時有的果子也可能是帶毒、帶刺的。工作、原諒以及死亡都只是一顆顆小小的'果子。等你吃飽了也就走完了一生。
對于一個知道自己將死的人是什么感受,我不從得知。正因根本沒有辦法去設身處地的設想。他所擁有的是恐慌?漠然?還是自暴自棄,頹廢剩下的活著的時光?
而那老教授注定是特例,他并不像別人那般無措,而是選取安然上課。將他畢生的心得與見聞傳授給他的學生。
雖然知道自己一日不如一日,卻依舊樂觀堅強的活著,直到萬不得已靜靜停止呼吸。
“死亡,是令人悲哀的一件事。但是不幸的活著也同樣令人悲哀。”也許,不幸的活著會比死亡更加悲哀。
雖然在死亡面前,可能還有很多很多想做的事沒有做。有著千千萬萬個所謂的“來不及”。但是,在莫里的人生詞典中,沒有“來不及”三個字。世界不可能為了你而時光倒流,同樣也如米奇所說,“也同樣不能再生活一次”。
“他直到說再見的那一天還在改變著自己。”過去的自己是定格,改變,只能是此刻。
每個周二,一節(jié)又一節(jié)不用教科書的課。不間斷的進行著。不論刮風下雨。
莫里離開的時候,很平靜。也只是正因去拿咖啡。那天,星期二。也作為最后一節(jié)課亦或是第一節(jié)課。
“你說,我聽!
是的,他一向在聽,默默的、認真的聽。
此刻,換你說,我聽。
以后的每一個周二。你來說,我來聽。(我們此刻說的,莫里教授正聽著呢。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11
沉默,無限的沉默。一個老人,或者說一個社會學教授,臨終前的十四堂人生課。在這里我將它簡單的羅列一下:第一個星期二——談論世界、第二個星期二——談論自憐、第三個星期二——談論遺憾、第四個星期二——談論死亡、第五個星期二——談論家庭、第六個星期二——談論感情、第七個星期二——談論對衰老的恐懼、第八個星期二——談論金錢、第九個星期二——談論愛的永恒、第十個星期二——談論婚姻、第十一個星期二——談論我們的文化、第十二個星期二——談論原諒、第十三個星期二——談論完美的一天、第十四個星期二——道別。我不知應當如何形容這本書,因為它富有太多太多的東西了。
有一位悲觀學家說:“人一出生,就是為了走進墳墓。”我想如果每一個人都那么想,那么這個世界將是何等的'冷漠。我們就像一個個牽線的木偶,在人生的大舞臺上匆匆走過。莫里教授,不,我錯了,莫里教練——以一個樂觀豁達的心態(tài)詮釋了人生的美麗,否定了那一句:“人一出生,就是為了走進墳墓!眲傞_始看的時候,我還可以平靜的觀看(我是在網(wǎng)上看的),之后就再也平靜不下來了。我同步的打開我的博客,一看到好的句子就記錄下來。在以后,我的心靈防線完全崩潰,打開音樂盒,借著音樂,讀完了全文。我這才體會到書中作者為何會放棄自己的一切,并不止一次透露——“我被融化了!”是的,不僅僅是作者,我也如此!
人一生匆匆而過,想要銘記的太多太多,我想如果你有像莫里教練一樣的豁達開朗,一切就夠了,就夠了!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12
《相約星期二》是米奇·阿爾博姆(美國著名作家、記者、劇作家、廣播和電視節(jié)目制作人、音樂人)撰寫的一本廣受好評的暢銷書。
書中的社會學教授---莫里·施瓦茨是作者曾經(jīng)的大學老師,他已年邁,罹患肌萎縮性(脊髓)側(cè)索硬化癥(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漸凍癥),已走到人生的末途。在他接受一家電視臺采訪時,被他十六年前的學生米奇·阿爾博姆偶然看到,于是學生匆匆趕去探望即將離世的老師,而老師則宣布要給這位學生上最后一門課,每周一次,上課時間為星期二。這門課持續(xù)了14個星期,直到最后一堂課---葬禮。莫里教授在他生命的最后時光里坦然講述著他關(guān)于世界、感情、婚姻、家庭、文化、衰老、遺憾、原諒、死亡等問題的思索與看法,在老師謝世后,學生根據(jù)老師的遺愿將“聽課筆記”整理出版,于是便有了這本《相約星期二》。
整本書沒有華麗的辭藻、雖難免有些許道別的悲哀,但卻沒有過分的煽情,沒有絲毫的壓抑。作者一邊回憶著大學時代與莫里的師生相處片段,一邊記錄著莫里逐漸被疾病吞噬的生命的最后時光。一個星期又一個星期,死神一步步向莫里逼近,但這位老人沒有恐懼、沒有自憐、沒有惶然無措、沒有將目光僅盯住自己,他是那樣的坦然與平靜,在生命最后的時刻將一生的智慧毫無保留地講述出來,用最后的溫情指引著他所愛著的世人,正如他自己說的“人們把我視為一座橋梁......我已經(jīng)踏上了最后的旅程---人們要我告訴他們該怎樣打點行裝。”
掩上書,我仿佛看到了莫里,他雖然被疾病禁錮在軀殼之中難以活動,但他卻一直面帶微笑,蒼老的眼睛因智慧而閃爍,他語音低沉,娓娓訴說:
“人生最重要的是學會如何施愛與人,并去接受愛”
“如果沒有家庭,人們便失去了可以支撐的根基”
“我屬于任何一個年齡,直到現(xiàn)在的我。我不會羨慕你的人生階段---因為我也有過這個人生階段”
“錢無法替代溫情,權(quán)力也無法替代溫情......它們不能使你感到滿足,真正使你滿足的是給與他人你應該給與的東西,比如時間、關(guān)心、陪伴......”
“愛情和婚姻還是有章可循的`:如果你不尊重對方,你們的關(guān)系就會有麻煩;如果你不懂怎樣妥協(xié),你們的關(guān)系就會有麻煩;如果你們彼此不能開誠布公地交流,你們的關(guān)系就會有麻煩;如果你們沒有共同的價值觀,你們同樣會有麻煩......婚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如果你沒去嘗試,你就會失去很多很多”
“我們不僅需要原諒別人,我們也需要原諒自己......原諒自己應該做而沒有做的事”
“死亡終結(jié)了生命,但沒有終結(jié)感情的聯(lián)系。只要我們彼此相愛,并把它珍藏在心里,我們即使死了也不會真正的消亡。你創(chuàng)造的愛依然存在著。所有的記憶依然存在著。你仍然活著---活在每一個愛你的人的心中”
......
或許,當我們能夠真正地體悟這些的時候,我們也能夠坦然地應對人生中最困難的事情了吧,那就是----“與不完美的生活講和”。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13
《相約星期二》這本書很簡單,我可以用三個短語來概括,那就是一個老人,一個年輕人,一堂人生課。老人是莫里教授,年輕人是作者米奇,人生課就是這本書《相約星期二》。這本書也很復雜,講述了作者米奇與自己老師莫里的一段故事,是他的親身經(jīng)歷,也是他的人生感悟。星期二仿佛是獨屬于他們倆的約定,星期二是作者大學時莫里教授每周上課的日子,也是作者在經(jīng)歷了金錢至上的忙碌后,在教授來日不多時每周的見面之日。星期二對其他人來說只是普通的一天,但對于莫里教授來說卻是一周中最有意義的一天。因為只有在這一天,他可以忽略身體上的病痛,重拾教師的身份,把自己的人生經(jīng)驗毫無保留的傳授給學生。正如莫里教授寫給自己的碑文一樣“一個終生的教師”。在莫里教授生命最后的這段日子里,他們共進行了十四堂課,每堂課都有一個主題。例如遺憾、衰老、死亡、金錢等等。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九堂課“談論愛”。
走到生命盡頭的莫里教授說,“不甘枯竭而死,要勇敢地面對死亡”。為何莫里教授面對衰老和死亡時能夠如此淡然呢?我認為和書中的一個重要話題有關(guān),那就是“愛”。莫里教授說,“我們要追求我們應當追求的東西,當我們追逐名利時,其實我們想要的并不是物質(zhì)上的金錢或者地位,而是被關(guān)注,被需要。就像伴侶送的禮物,人們想要的不是禮物,只是通過禮物寄托的愛意與真誠!边@讓我想到了一個流行詞——儀式感。墜入愛河的少男少女們尋求的并不是“儀式”而是“感”,尋求的是愛人通過這個儀式所傳遞出的愛與重視。這不是正好貼合了莫里教授這句話嗎?
“被需要,被關(guān)注”這之中所蘊含的愛意是很有分量的。當我們被關(guān)注時,表明對方愿意付出時間和精力;當我們被需要時,我們感覺到自己是有價值的。我想,這個觀點在師生之間也是適用的。每一個孩子都想要被關(guān)注,被需要。無論是事事都能做完美的優(yōu)等生,還是認真上進的中等生,亦或是調(diào)皮;暮筮M生。給予他們需要與關(guān)注,實際上是在給予他們愛意。孩子們又不傻,對于給予他們愛意的人肯定打心底里尊敬的。以前的我不明白這個道理,對于那些不愛學習的學生,我總想著忽略他們,覺得越理他們肯定會越來勁?墒呛髞,我發(fā)現(xiàn)這樣行不通。原來他們也想被關(guān)注,被需要,一味的忽略只會讓他們在課堂上變本加厲。
這讓我想起我之前的一名學生。暑假結(jié)束,我在教室里等著學生們回歸校園。但有一名學生遲遲未到。忙碌過后我撥打了家長的電話,在打到第三遍的時候終于打通了。一個蒼老的聲音接了電話,在我表明來意后,這位老人告訴我她管不了自己的孫子,接下來便是長達一小時的家庭情況的哭訴。喪子喪夫的打擊對這位老人來說無疑是巨大的,然而對于我的學生來說,他只有奶奶這一個親人。不對,還有一個哥哥,一個好吃懶做并且會對他和奶奶進行肢體暴力的哥哥。在我和奶奶的多次勸說之下,他終于來到了校園。果然,破碎的家庭對他的影響是巨大的。暴躁,內(nèi)向,執(zhí)拗,不合群。相對于這些來說,我覺得學習差只是一個小問題。畢竟學習不好我們還有其他出路,但性格缺陷可能會伴隨著他的一生。所以,關(guān)心他的生活和發(fā)現(xiàn)他的優(yōu)點是我的工作重點。后來在一次聊天中,我發(fā)現(xiàn)他喜歡畫畫而且畫得還不錯,便讓他和文藝委員一起完成黑板報。在和同學一起完成任務的同時他感受到了與人合作的樂趣,也獲得其他同學的贊賞,認識到了自己的價值。“關(guān)心他的生活”就是“被關(guān)注”,“發(fā)現(xiàn)他的優(yōu)點”就“被需要”。這就是愛意。我不奢望這能夠徹底改變他,我只希望這些快樂的校園回憶能給他的生活增添一些暖意。
書的最后,莫里教授離開了他最愛的世界。雖然毫無懸念,但我的淚水還是浸濕了眼眶。這堂人生大課,帶給我很多思考。生命只有一次,時間也無法逆返,一切都彌足珍貴。愛讓我們擁有了或是歡笑或是流淚的回憶。現(xiàn)在的我們都還年輕,談起衰老、死亡似乎都太過遙遠,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一直都在得到與失去。在我們充滿精力的時候,我們拼命地向前趕路,放肆地去忽略愛,盡管我們正處于被愛的世界中?僧斘覀兟砷L,精神上的愛卻變成了最高必需品。因此,不管在什么時候,都不能丟棄愛。更不要因為家人、朋友是理所當然的而忽略了表達自己對他們的熱愛。我們接受愛意的同時,更要愛自己,這是對愛著我們的人的一種回報。正如莫里教授所說我們要學會如何施愛于人,并去接受愛。
愿我們都能活得像楓葉一樣,在歲月的浸浴下變得愈發(fā)紅火燦爛;像禮花那樣,絢爛暗淡的夜空,自由自在地美好,無所顧忌地綻放;像莫里教授一樣,在愛意的洗滌下變得更加清醒坦然!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14
《相約星期二》這本書講述了一位老人,或者說一位老學者生前的14條人生教訓。
米奇是個幸運兒,他在短短14周內(nèi)學到了一些適用于今生的東西;莫里也是一個幸運的人,在他生命的最后14周里,他讓每個人都成為了他的學生,聽我們來聽聽他的`想法;我們更幸運地在遙遠的地方聽到了莫里教授的殷切教誨。(是的!我們都是幸運的。
讀這本書時,我仿佛覺得莫里教授就在眼前。那個輪椅,那個微笑,那個錄音機,我聽到他說,“我不想讓世界恐慌。我想知道發(fā)生了什么,接受它,進入平靜的心態(tài),然后走!睍,有很多莫里所說的值得珍藏的人生格言,而這是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
這是一種對生活的淡定。生活中,難免會遇到一些挫折。冷靜面對無疑是很重要的。哪怕是死亡。當然,莫里教授的話還有很多值得珍惜的地方。就像,“我們不僅需要原諒別人,我們也需要原諒自己! “活著也一樣難過! “人們把我看作一座橋梁。我不像以前那樣活著,但我沒有死……我類似于……介于兩者之間! “你知道嗎?我死后,你說我聽! “……”很多很多,這些話,這些真心話,值我的命。
莫里的死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種悲傷。這位終身教師,在他生命的最后14周里,完成了自己的愿望,也完成了所有人的愿望。看完這本書,我深受震撼。什么是真理,什么是啟蒙,莫里的話無疑告訴我們:“就是它了!”
每個人,總有一天,都會死去。死之前,沒有人像莫里那樣死得有意義,也沒有人像莫里那樣無私地死去。我想每一個看過這本書的人,這輩子都會受到莫里的影響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15
有人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钡窃谶@本書中的這位生命垂危的老人說出的話又何止只是“善”?莫里在他生命垂危時,繼續(xù)完成作為教授的最后一課。
如果,你說,這只是一本書,那么就大錯特錯了,準確的說這又何止是一本書、一堂課。這是莫里教授與心靈的對話,這十四節(jié)課又何償不是對于人生的一番徹底醒悟?他無私的'把這些分享給了我們,在他的面前,我們都是人生這門課程的學生。▽!我們都有幸成為這樣的學生。┧劳鲇肋h讓我們恐懼,當我們知道生命快要結(jié)束了的時候,又會做些什么呢?也許現(xiàn)在我們無從得知。但是顯然莫里教授選擇的是好好的活下去,帶著樂觀和笑容繼續(xù)活下去!
面對他我們是多么的渺小,甚至到現(xiàn)在還有那么多人拼命想結(jié)束這看似毫無意義的生命,這種人是可恥的、無知的,他們從來不會感恩,從來不會學會去愛別人,這種人茍活在世界上又有什么意義?就這樣結(jié)束了,他們想過家人的感受嗎,以為以這種方式結(jié)束就可以擺脫一切嗎?不,當看到家人悲痛欲絕的時候,你逃得了心靈的譴責嗎,面對生命與愛,這一切都太渺小了。
莫里依舊活著,在每個人的心靈深處上著這個關(guān)于人生與死亡的大課!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相約星期二作文12-12
《相約星期二》讀后感04-28
讀《相約星期二》有感04-30
【精選】讀《相約星期二》有感03-07
與相約作文03-11
與書相約作文12-22
瘋狂星期二作文04-16
激情冰雪相約冬奧征文05-31
相約好時節(jié)作文11-20
與死神相約了十五年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