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相國》讀后感范文(通用5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這時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清相國》讀后感范文(通用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大清相國》讀后感1
今天這篇隨筆用的是十幾年前就用慣了的標題,清楚簡潔又省事兒。
下午剛讀完《大清相國》這本書。不談情節(jié),不談文筆,也不談網(wǎng)上的評分,光從這本書引發(fā)的感想來說,于我個人而言就可稱之為好書。也許是因為最近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些事情,我格外留意書中人物的與人相處之道,這也著實讓我想明白了很多東西。
其實這些東西,看似深刻復雜,但從我現(xiàn)在所理解的來說,就是六個字——明事理,識時務。有句話叫“識時務者為俊杰”,直到今天我才多少領悟到一些道理。
明事理是我們從小受教育懂得的東西。每天都會有家人、老師在教授我們各種各樣的道理,使我們形成正確的三觀。所以大多數(shù)人都還是懂得面對的事情從道理上該做不該做,盡管每個人的約束力和執(zhí)行力差距甚大。
但是識時務卻一直沒有被大部分教育者重視。
什么是“識時務”?簡單來說,就是能看得清形勢,不管是天下大勢還是兩個人之間的氣氛,懂得在特定條件下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而不是一味認死理,更不是不講理。
這真的非常重要。人類終究不是機器,我們有感情,而且在很多情況下大部分人都是由感情主導。學會照顧別人的感情,從別人的角度去考慮一下問題,有的時候難以理解的東西都會豁然開朗。
下面節(jié)選書中的一本分內(nèi)容:
一、“幾日下來,陳廷敬便形容枯槁了。人總有貪生怕死之心,可他的郁憤和哀傷更甚于懼死。憑著皇上的聰明,不會看不到他的忠心,可皇上為什么總要尋事兒整他呢?陳廷敬慢慢就想明白了,皇上并不是不相信王繼文的貪,只是不想讓臣工們背后說他昏。陳廷敬查出了王繼文的貪行,恰好顯得皇上不識人!
二、“陳廷敬起了身,點頭道了謝。張德善悄聲兒說:‘陳大人,您就順著皇上的意,別認死理兒!愅⒕茨c點頭,心里暗自嘆息!
三、陳廷敬回到:‘臣每進一言,都要捫心自問,是否真為皇上著想!
《大清相國》讀后感2
家中書柜有本《大清相國》,是07年自己剛剛踏上村官工作崗位,愛人買來送我的,當時拜讀受益匪淺,今日再拾起,仍然感慨良多。
記得大學剛畢業(yè)那會,意氣風發(fā)踏進村委大門,總覺得自己應該受到重用,可眼高手低工作不是很順暢。接踵而來的雖然不能說是當頭棒喝,也是不小的打擊。在最迷茫的時候,看了《大清相國》,悟出了一個“熬”字,人生路要“厚積薄發(fā)”。
最近再次翻開這本書,扉頁名句躍入眼簾:康熙朝名臣輩出,但都大起大落。明珠被罷官,索額圖痛死囹圄,高士奇最終被貶回原籍,徐乾學去官早逝,滿朝重臣中,但見陳廷敬馳騁官場五十余年,歷任工、吏、戶、刑四部尚書,最終成為文淵閣大學士,乞歸后仍被招回,最后老死相位?滴趸实鄯Q其:“寬大老成,幾近完人”。陳廷敬一生主張清廉,為好官善始善終,這成為古代官場的一個奇跡。
作者王躍文這樣描述陳廷敬50年的官宦生涯:“當年衛(wèi)大人告訴他一個等字,岳父告訴他一個忍字,自己悟出一個穩(wěn)字,最后又被逼出一個狠字,虧得月媛又點醒他一個隱字。若不是這一隱字,他哪能全身而退?”這段話是小說的點睛之筆,也算是全書的文眼。等,要沉得住氣;忍,要能經(jīng)受起磨練;穩(wěn),要謹慎且低調(diào);狠,要堅決徹底;隱,要會急流勇退。這“五字訣”就是告訴當下的自己,要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
說過,“經(jīng)得起風雨,才能長見識;莫好高騖遠,穩(wěn)健才扎實;做事講誠信,做人講良知;你有能力時,決心做大事;沒有能力時,快樂做小事!保鳛橐幻l(xiāng)鎮(zhèn)干部,就要盡自己能力,做好分內(nèi)的事。在思想上,要有執(zhí)政為民的情懷,站穩(wěn)群眾立場,自覺將執(zhí)政為民落實到各項工作中去;在工作中,要始終保持奮發(fā)有為的干勁,深入到問題較多、矛盾突出的地方,俯下身子多聽民聲,掌握真實情況;在學習上,自覺加強業(yè)務學習和實踐鍛煉,學到真本領,練就真功夫,堅決克服走馬觀花、蜻蜓點水;在守紀上,以清廉自守為本、律己修身為要,潔身自好,自覺慎初、慎獨、慎微、慎行。
“幽窗小記”中有這樣一副對聯(lián):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所以,心存平和,認清自己所走的路,達觀進取最愜意!
《大清相國》讀后感3
本書主要講了陳敬,后被皇帝賜名為陳廷敬,從晉身官場之日起,一步一步走向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生經(jīng)歷。面對官場的勾心斗角,爾虞我詐,權益利欲時,他的應對之策以及功成身退的人生選擇。
小說中記得特別清楚的是他的人生五字,“等”是他從衛(wèi)大夫話里學到的態(tài)度,“忍”是他從岳父話里悟出的精髓,“穩(wěn)”是他自己在官場中的切身體會,“狠”是被別人逼出來的決絕,“隱”是妻子點醒的大徹大悟。這五個字可以高度概括陳廷敬的一生,也充分展示了他的一生,今天我想淺談這五個字。
我覺得這五個字也可以用在我們的生活中,現(xiàn)在的生活節(jié)奏很快,競爭也很激烈,生活工作中難免會碰到失敗、挫折,但是我們應該學會等,等到自己努力到一種程度,等到一個適合的機會,該是自己的東西,一定可以爭取到。反倒是急于求成,耐不住寂寞的人,不會取得成功。現(xiàn)在的通訊技術很發(fā)達,大家的生活也是暴露在公共場合,刷刷朋友圈就可以看到有些人又在吐槽自己的不如意,欲求不得。請把等當做一種常態(tài),但是不要放棄應有的努力。
陳廷敬的忍可能不是我們生活所說的那種忍一時風平浪靜的忍,他的忍是一種在自己能力還不夠的時候,面對高士奇,索額圖等奸臣的隱忍,為的是厚積薄發(fā),一招命中。
穩(wěn)是他自己的感悟,人在官場走,得一步一步走穩(wěn),剛入仕途,因為自己不愿意做一些官場的潛動作,因為自己的過分直言,被其他大臣遠離,被皇上貶過官職,后來才明白,人在官場走,獨自一人是不行的`,行事要穩(wěn)得,需要幫手。
狠是被逼的,成王敗寇,你輸我贏,最后扳倒大奸臣,陳廷敬并沒有明面上出馬,而是通過張鵬翮(he)、劉相年、索額圖、阿山等一幫大臣互參,最后由皇帝裁決,而自己在背后默默引導局勢發(fā)展,結果是他取得了勝利,登上了那大家都追逐的高位。
陳廷敬的隱是一種全身而退的睿智,不貪戀權位帶來的榮耀,而是自己選擇功成身退,這一點令人佩服。他的隱退也很有意思,沒有直接上書自己希望隱退,而是通過裝病裝聾,結局很是完美。
《大清相國》讀后感4
最近抽空閱讀了王躍文先生的長篇歷史小說《大清相國》一書,心情很是有一種沖動的欲望。沖動的是我很景仰這樣的作家這樣的水平,因為他寫出了那個時代的權利和官場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勢利和猥瑣,以及為官為人為文為事的紛紜復雜。
《大清相國》這本書的封頁上有這樣一段話:康熙朝名臣輩出,但都大起大落:明珠被罷官,索額圖痛死囹圄,高士奇最終被貶回原籍,徐乾學去官早逝,滿朝重臣中,但見陳廷敬馳騁官場五十余年,歷任工、吏、戶、刑四部尚書,最終成為文淵閣大學士,乞歸后仍被招回,最后老死相位。
王躍文集中筆墨來寫陳廷敬為官的一生,寫他如何從一個擁有正義感的青年舉子,逐步成長為胸有城府、老練沉穩(wěn)的官僚。晚年回到家鄉(xiāng),他總結自己近50年的官宦生涯,記得小說的最后又有這樣一段話:“當年衛(wèi)大人告訴他一個等字,岳父告訴他一個忍字,自己悟出一個穩(wěn)字,最后又被逼出一個狠字,虧得月媛又點醒他一個隱字。若不是這一隱字,他哪能全身而退?”這段話是小說的點睛之筆,也算是全書的文眼。等、忍、穩(wěn)、狠、隱,陳廷敬的一生幾乎就是這5個字的形象寫照。
總結起來,“等、穩(wěn)、忍、狠、隱”與“識時務者為俊杰”是陳廷敬馳騁官場的真經(jīng)秘訣。陳廷敬能夠耐得住寂寞,一步步做到了“等、穩(wěn)、忍、狠、隱”,不參與派系與集團斗爭,有自己的道德操守,講究政治謀略又不去害人,能夠更新觀念、迅速轉變角色,從錯誤的思想中走出來,識時務、處處小心謹慎、避免鋒芒畢露。用自己的方式報效朝廷、造福子民。這些都是很可貴的?滴趸实鄯Q其:“寬大老成,幾近完人”。
《大清相國》讀后感5
看完了妻子給我借回來的王躍文先生寫于20xx年的《大清相國》,因為書中的主人翁是山西300年前非常著名的入仕53年、歷任經(jīng)筵講官(康熙帝的老師),《康熙字典》的總裁官,工部尚書、戶部尚書、刑部尚書、吏部尚書的陳廷敬,我又于20xx年去參觀過他家的私宅皇城相府,所以看完一半時就迫不及待地寫了一篇《大清相國讀中感》,上周全部讀完后,頓時覺得醍醐灌頂,有一種酣暢淋漓的感覺,對人生也突然有了好多新的認知和看法?纯串斀窆賵,一個個落馬的或大或小或高或低,或有德無才或有才無德者比比皆是,但能做到像陳廷敬那樣在人生的各個階段,很好地把握"等、忍、穩(wěn)、狠、隱"的幾乎少之又少。全書的內(nèi)容其實就是圍著"等、忍、穩(wěn)、狠、隱"五個字展開的。
" 等"——即厚積薄發(fā),相機而動。陳廷敬的老師、山西老鄉(xiāng)衛(wèi)向東大人告老還鄉(xiāng)之時送給陳廷敬的只有一個字,那就是"等"結合當時的形勢和陳廷敬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其實我們不難理解。陳廷敬作為當時的青年才俊,可謂少年得志,在學業(yè)上一路高歌猛進,深受皇帝欣賞。但是,當時的制度環(huán)境下,就是中了進士,也得在翰林院繼續(xù)學習幾年。此時,如果陳廷敬守不住清貧、耐不住寂寞,過于急功近利的話,那估計也不會有后期的發(fā)展。正所謂"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作為領導干部,特別是年輕干部,在得意之時千萬不能忘形,在機會不好時也千萬不要強求,而要充分利用等待的這段時間,加強學習,從而做到厚積薄發(fā)、相機而動,等到機會到來的時候我們早已做好準備。
" 忍"——即心胸豁達,顧全大局。正所謂"小不忍則亂大謀"陳廷敬的老丈人李祖望老先生送他一個"忍"字大概就是要告訴他這個道理。事實上,陳廷敬在日后的為人處事過程中也是這么做的。官做得越大,他理解得越深。高士奇屢次拿假的古玩、字畫哄騙皇上,他雖心知肚明,但考慮到對國家、對君王不會有什么大害,就一直沒有揭穿。像這樣的例子書中還有很多。"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身在官場,特別是身處陳廷敬這樣的高位,天天在皇上的眼皮子底下活動,如果不能做到一個"忍"字,今天參這個,明天參那個,四面樹敵,那最終等待他的恐怕也只能是殺頭或流放。就算你再忠,皇上恐怕也愛莫能助。因為,"一把手"得顧全大局,很多時候他得綜合考慮、綜合權衡。泱泱大國,穩(wěn)定與平衡才是最重要的。因此,作為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在工作中,一定要做到以大局為重,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宰相肚里能撐船"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 穩(wěn)"——即遇事沉著,處事嚴謹。"穩(wěn)"并不是說該說的話不說,該做的事不做,而是在說話與做事之前,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處事原則,不能毫無主見、人云亦云。山西鄉(xiāng)試,當學子們因考場腐敗而怒砸孔子像的時候,陳廷敬就感覺到了其中的不妥而未盲目參與;了解到老友張汧想帶暗藏機關的硯臺上考場,他極力勸阻,勸阻不成,就暗中拿走了機關中所藏之物,不但維護了張汧的面子,也暗中救了老友一命;山東奏報全省糧食豐收,群眾為感激皇恩,自愿捐建龍亭,正當康熙皇帝欲全國推廣的時候,陳廷敬卻提出了"大凡提群眾自愿者未必真實"的觀點,后經(jīng)查核果然發(fā)現(xiàn)問題,避免了一次全國性的決策失誤。像這樣的事還有很多,包括身在官場中的他從不輕易站隊等,無不體現(xiàn)了他的老成、智慧與穩(wěn)重。當然,穩(wěn)重不是與生俱來的,它需要在豐富的實踐中加以歷練,經(jīng)歷多了自然也就成熟了。我想這也是為什么當前用干部要注重干部基層工作經(jīng)歷、多崗位鍛煉的重要原因吧!
"狠"——即意志堅定,行為果斷。一旦看準了,就得堅持不懈。遇山開路,遇河架橋。這才是英雄當有的氣魄與擔當。陳廷敬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后期康熙南巡期間,在幕后組織的那場連環(huán)參,皇上身邊的大臣彼此間幾乎被參了個遍,包括太子也未能幸免,但誰能想到幕后的指使者和組織者卻是這個老謀深算的陳相國。對于"狠",可能我們理解起來會有所偏差,總認為這樣做似乎不太地道,有點背后捅刀子的味道。但實際上,我理解這恰恰體現(xiàn)了一個官員的執(zhí)行力,有了前期的"穩(wěn)",必須要有后期的"狠",它體現(xiàn)的恰恰是一種敢于擔當、勇于碰硬的膽量和一往無前、一抓到底的氣魄。
"隱"——即審時度勢,急流勇退。能夠在風華正茂的年齡不斷追求、積極向上,成就一番事業(yè),固然令人欣喜;人到暮年,能夠審時度勢、急流勇退,愉快地將接力棒交給后人,又何嘗不是一種智慧呢?其實說實話,書中的明珠大人同樣是一個比較厲害的人物,他的智、他的謀絲毫不遜于陳廷敬,但他在"隱"字上的功力卻顯然比陳廷敬差了很多,位高權重卻不能正確定位,終于落得一個老來深陷圇圄的下場。反而,陳廷敬70高齡時的裝聾賣傻讓他得到了一個完美的收場。身在官場,善始者未必能善終,如何把握好一個度,掛好前進擋,踩好急剎車,確實是當前很多官員需要認真思考的一個問題。
【《大清相國》讀后感范文(通用5篇)】相關文章:
蕭曹兩相國01-09
《人間有味是清歡》讀后感800字02-17
上下五千年故事:蕭曹兩相國10-21
清喜的散文08-11
《文子》守清06-14
《史記》卷五十四 曹相國世家第二十四06-21
童年讀后感范文(通用11篇)08-09
《師道》讀后感范文(通用8篇)11-26
《傷逝》讀后感范文(通用11篇)10-23
《傷逝》讀后感范文(通用15篇)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