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陶行知讀后感
走進陶行知讀后感1
走進陶行知是一篇比較知名的文章,文章主要介紹了陶行知的所作所為及人品方面的事情。這讓我們多少也了解了一些有關他的事情。
最近,我懷著崇敬的心情拜讀了《走近陶行知》這本書。在陶行知爺爺光輝的一生中,有許多的故事,這些故事有的使我啟迪很深,有的深深地打動了我,還有的讓我懂得了人世間的各種道理。雖然陶行知爺爺那深遂的文字我有些看不懂,但我依然能體會到陶行知爺爺那高尚、純潔的品質(zhì)和治學的艱辛。他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是我們的楷模。而最打動我的,是陶行知爺爺那勤儉節(jié)約的美德。
陶行知小時候很懂事,為了給家里省錢,就算母親剃的頭再不好,他還是順從地讓母親給他剃。這把剃頭刀,剃了陶行知家的三代頭,因此,陶行知在《吾母所遺剃刀》這首詩中說道:“這把刀,曾剃三代頭。細數(shù)省下錢,換得兩擔油!弊x到這時,我不由得想起我以前浪費的行為。
以前,我很不懂得珍惜來之不易的金錢,認為家里我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什么事情都得聽我的?吹铰愤厰偵嫌泻贸缘模驼J了命要買,說什么也不聽,但買回家以后,又覺得不好吃,怕爸爸媽媽批評,便偷偷地仍了;有的時候,看到一些漂亮的東西就要買,但買回來后用也不用;還有的時候,看到超市里一箱箱美味的牛奶,就嚷著要爸爸媽媽買,不給買就撒嬌,甚至哭鬧,買了之后,一瓶沒喝完就不想喝了,覺得不好喝,就一直擱在那兒,直到快要過期了,爸爸媽媽才趕緊喝,以免浪費。一次,我去鞋服店里買鞋子,家里已經(jīng)有合腳的球鞋五六雙,靴子也有兩雙,但我就是要買?粗@些琳瑯滿目、款式多樣的鞋子,我恨不得全買下來,最后,我?guī)缀醢阉械男佣荚嚧┝艘槐椋耪业搅宋易钕矚g的。
我趕緊叫爸爸來買,他不肯,還說這個價格太貴,而且家里已經(jīng)有幾雙了,再買是浪費。“我不要,我今天就買定它了!”我肯定地說。經(jīng)過我的一再要求,爸爸只好買下了這雙鞋子。買完鞋我還不罷休,又要買衣服、褲子,而且一買就是兩三件;氐郊遥姨焯熘淮┬沦I的,以前舊的都不理不睬。長大了,以前的都穿不下了,那時媽媽就心疼地說:“唉!買這么多鞋也不穿,還是挺新的呢!扔掉了可惜呀!”當時聽了沒什么感覺的,但讀了這本書后,心里覺得很愧疚,這些錢都是爸爸媽媽用汗水換來的呀!他們工作是很辛苦的。陶行知爺爺從小就很懂事,很勤儉節(jié)約,而我就這樣浪費父母的勞動成果,真是不應該!
陶行知爺爺像一盞明燈照亮我們前進的道路,他的每一句話都激勵著我們。我不僅要學習陶行知爺爺勤儉節(jié)約的美德,還要學習他其他優(yōu)秀的美德,爭做新一代的更完美的“小陶子”。
走進陶行知讀后感2
讀一本好書對于一個人來說受益良多,《走近陶行知》,書雖然不厚,卻用一個個小小的故事、片段記錄了一位教育大家給祖國的寶貴饋贈,用質(zhì)樸的言語匯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學研究與實踐的精髓,文章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從“教學合一”、“平民教育”、“學校觀”、“民主教育”等各個方面集中體現(xiàn)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獨特教育思想,這本書對于一名教師而言,不僅是精神上的引領,也是實踐中的導航。
全書的中心用五個字來概括就是“教學做合一”。用陶行知先生的話說,這是生活現(xiàn)象的說明,即教育現(xiàn)象的說明。教學做只是一種生活的三方面,不是三個各不相謀的過程!敖虒W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學的是學生。從先生對學生的關系說,做便是教,從學生對先生的關系說,做便是學。先生拿做來教,乃真教;學生拿做來學,方是真學!彼梅N田為例,指出種田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須在田里學,在田里教。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論來源于美國杜威的“教育即社會,教育即生活”,但是他又在此理論基礎上結合中國教育實情做出了提升,在他看來,“社會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是一種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義是教的方法要根據(jù)學的方法,學的方法要根據(jù)做的方法,“事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學而不做,不能算是學。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庇纱怂貏e強調(diào)要親自在“做”的活動中獲得知識,也就是“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論,讓我感受到了應該在教育教學中讓學生讀活書,活讀書。在傳統(tǒng)的教育中我們讓學生讀死書,為了考試而背一些默一些詩句啊、文章啊。陶爺爺形象的把傳統(tǒng)教育比喻為吃人的教育。生活教育他教人做人,要教人生活。健康是生活的出發(fā)點,他第一就注重健康,他反對殺人的考試,因為這種考試不應該是我們追求的。新課標中重要的一點是讓學生活起來,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讓他們自主。他倡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現(xiàn)代學習方式,這對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是多么的重要,F(xiàn)代的教育必須使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上取得和諧發(fā)展。這也要求了學生從“要我學”的死胡同中解放出來,步入“我要學”的求知天地。
讀著陶行知先生的文集,感受著他純樸而又精深的理論,更讓我震撼的是,像這樣“生活即教育”、“行知行”的理論,其實就是陶行知在生活和實踐中得出來的,他也用自己的行動成就證明了他的觀點。所以,我認為作為一名教師,對學生知識的傳授固然重要,但是,教師通過自身道德修養(yǎng)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人格教育、道德教育才是我們教育的最根本目的。
總之,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是極為深邃和豐富的,我們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所要學習和所要做的也是多方面的。我作為一個年輕教師,更要向陶行知先生學習,向前輩們學習,一方面從理論上提升自己,多積累知識,另一方面從實踐中充實自己,多和孩子們相處,和他們成為親密的好朋友,成為他們心目中優(yōu)秀的老師。我相信經(jīng)過我們的努力,我們的教育會發(fā)展的越來越好!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想也會更加的發(fā)揚光大!
走進陶行知讀后感3
陶行知爺爺是我國偉大的教育家,我十分尊敬他。今天,我有幸讀了《走進陶行知》這本書,它使我對陶行知爺爺?shù)恼J識又更進了一步。陶行知一生做人做事的高尚品行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我,要做一個像他一樣的人。他的“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時時回想在我耳邊。讀完全書,我真切地感受到陶行知先生“求真知,做真人”、“善即真,美即真”,“真善美合一”等主張真的是非常得有道理的。
印象很深的是《兩只口袋》的故事,故事主要講陶行知爺爺?shù)?衣服有兩個口袋,一只口袋裝公款,一只口袋裝私款。有一次,他要坐車回家,可他沒有私款了,公款是有的,可是他心里想:“決不挪用公家一分錢”。于是他就從十里外步行回家。陶行知爺爺這件小小的事讓我深有感觸,我覺得自己要向陶爺爺學習這種公私分明的精神。正如他所說的“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在學校生活中,我們也要向陶爺爺學習,不破壞學校的一草一木,保護校園的自然環(huán)境,使大家在一個充滿生機、充滿綠意、充滿活力的校園中快樂地學習;其次不拿班集體的一針一線,對班集體的公共物品要像自己的東西一樣愛護,真正做到物歸公家、物有所用。
陶行知爺爺不光是一位教人做真人的教育家,他的心中更是“愛滿天下”。他愛國家、愛民族、愛他人、孝敬長輩……說到這兒,我又想起書中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四塊糖果》。陶爺爺把四塊糖果獎給了犯錯誤的學生王友,使他深深地感動了,從而達到了教育的目的。從這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上我看到陶爺爺以獎勵的獨特方式來教育學生,使人知錯就改,非常得睿智!
像這樣的讓我有感觸的地方還有很多,比如當我讀到“誠實無欺”的內(nèi)容時我不由得回想起了以前老師、家長對我們講過無數(shù)次的道理,再一次告誡自己:要做一個誠實的人。陶爺爺身上,真的有很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以后,我要努力,爭做新時代的“小陶子”!
走進陶行知讀后感4
陶行知,這個耳熟能詳?shù)拿郑谏蠈W的時候就認識了,但對于他的教育理念卻不曾了解,當拿到《走近陶行知》教育讀本,看到“一個不知陶行知、不學陶行知的人,怎么可以在中國做教師”這句話的時候,就覺得自己真的要認真的去學習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了。認真拜讀了這本書后,頓覺獲益匪淺,它不僅囊括了生本教育的教與學,還強調(diào)了做,與我們的新課程標準不謀而合。陶行知先生不愧為中國現(xiàn)代大教育家,他的學識與為人,隨世推移,其偉大至今與世人共識。
陶行知認為,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法、學法、做法應當合一,教師既教又學,學生既學又做;教學不只是教人學,而更為重要的是教人做事
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師的教應該根據(jù)學生的學來定,而學生的學要看這件事該怎么做,所以一切都歸根于“做”這個字上面。
例如,在跑步過程中,一年級的小朋友跑步的時候經(jīng)常不能跑成直線,老師要求他們跑直線,小朋友們就學習怎么跑成直線,由于他們的年齡較小,小腦發(fā)育不完全,對空間的感知能力不強,老師就要教他們沿著地上的直線先走后跑,慢慢的讓他們形成直線跑的空間感覺。所以學生要做到一個怎樣的水平,就要采用相應的方法去學,學還得根據(jù)學生自身的具體情況來定,學情不一樣,學的方法也就不一樣,教師教的方法也跟著變化。這也就是教法、學法、做法應當三者合一。所以教師在因材施教的過程中,教會學生的不僅是知識與技能,更為重要的是要在使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過程中學會學習的方法,學會做人做事的方法。
因此教師的教學不能忽視學生的學,先生的責任不在教書,也不再教學生,而在于教學生學——教學和一的精髓
教學“做”字當頭,沒有學生的參與、行動、思考、探索、創(chuàng)造,就不是真正的教育在教學相長的同時,陶行知還認為,“做”非常的主要,教和學都應落在“做”字上面,沒有做,就沒有實踐,沒有經(jīng)過實踐而得出的真理不是真正的真理,所以在新課程理念下,學生積極參與、行動,思考,然后探索、創(chuàng)造出來的,才是真理。但教師實施的這個過程才叫做教育。教師用嘴告訴學生,沒有學生自己動手參與而獲得知識的傳統(tǒng)教育,就好比人類吃維生素片代替吃蔬菜,吃各種營養(yǎng)劑代替食物,雖然營養(yǎng)一樣的吸收了,但是人的消化系統(tǒng)卻沒有發(fā)揮他應有的功能,久而久之消化器官便會退化。如果學生沒有經(jīng)過自己實踐探索,直接從教師那里拿來已成型的知識,他們的大腦沒有思考,就慢慢的會退化,就會變成一個生銹的轉不動的機器。
比如學生在學習彎道跑時,教師直接告訴學生:整個身體向內(nèi)傾斜,左膝稍向外展,左前腳掌外側著地,右腳腳掌內(nèi)側著地,同時擺臂時,左臂擺動幅度稍小,靠近體側前后擺動;右臂擺動的幅度和力量稍大。學生便只知道模仿這樣的技術動作,如果讓學生先體驗直線跑,然后體驗彎道跑,讓學生自己談談兩種跑的區(qū)別,讓學生在思考與探索中自己總結出彎道跑的方法,他們學到就不僅僅是彎道跑的技術動作了,學到更多的是一個思考與分析的方法,得到的更多的是一種思維的鍛煉。
這就和陶行知先生認為的“教學不能忽視學生的學,先生的責任不在教書,也不再教學生,而在于教學生學”的理念一致了,那我們的教育應建立一種平等、民主、相互尊重、友好合作的師生關系,讓學生的學習情感始終處于自由、安全、寬松、積極的狀態(tài),使學生的學習思維能進入一個自由馳騁的空間。
陶行知說:“生活即教育,教育不能脫離生活,教育要通過生活來進行,無論教育的內(nèi)容還是教育的方法,都要根據(jù)生活的需要,教育與生活要高度一致。想要受什么教育,就要過什么生活”。
那么在當下的學校中,我們的教育是否脫離了生活,我們是不是通過生活來實施教育的呢?我們在教室里和學生說,不要亂丟紙屑,垃圾要丟進垃圾桶,見到老師、長輩要禮貌的問好,可出了教室,出了校園,學生還記得不能亂丟垃圾嗎?在校外見到老師還記得要問好嗎?我就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在校外,一學生和媽媽逛街看到對面的老師迎面走來,瞬間把頭偏向一方裝作沒有看見。
那我們的這些來自生活的教育,這些超出課堂、學校以外的時間,才是更好的教育時機。
【走進陶行知讀后感】相關文章:
《陶行知文集》讀后感800字02-17
陶行知教育勵志名言08-14
陶行知教育名著讀書心得04-01
《陶行知教育文集》的讀書心得04-06
關于《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通用9篇)08-03
讀《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_1500字08-18
愛讀書的陶行知名人讀書故事03-02
陶壅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