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教育新理念》一書有感
記得年終述職時,曾說過這么一句話:“教育質(zhì)量的提高需要理念上的轉(zhuǎn)變而非教學細節(jié)上的小打小鬧。”幾天后,中午吃飯時,有老師私下對我說,對這句話有特別的感觸。但我在心里卻打了個問號:“我們的課堂究竟需要什么樣的理念”?
今天去圖書館借了一本書,中央教科所袁振國所長編著的《教育新理念》,想借此書豐富一下自己的理論知識,并將平時所想的系統(tǒng)整理一下,而第一篇《以問題為紐帶的教學》就將我的思緒激活了。
一、問題思維為什么湮滅于我們的課堂教育?
記得前幾年,小學部一位數(shù)學教師曾對這個命題十分感興趣,也希望能借該命題,系統(tǒng)反思一下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存在的種種弊病,但最終卻不了了之,甚為可惜。
問題思維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孩子自接觸這個對于他而言陌生的世界時,就會有很多很多的問題,會向周邊能問到的每一個大人詢問。可隨著時間的增長,孩子逐漸長大了,問題越卻來越少,最可怕的是問題意識也在逐步淡漠乃至冷漠,孩提時對知識的那種渴望,越來越難在成長的他或她身上看到。我想這種結(jié)果的出現(xiàn),也許和我們的學校教育有關(guān)(當然板子也不能全部打在學校身上,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庸的處世態(tài)度或許也應該承擔一份罪責)。
《教育新理念》一書中舉了這么一個例子,非常具有典型性,說的是一個美國教育代表團來上海,走訪了一所著名的重點中學,并在當?shù)亟逃块T的安排下,聽了一堂高一物理課,這堂課是一名特級教師上的。在中國教師的眼里,這堂課非常完美,教學目的明確、教學內(nèi)容清晰、教學方法靈活、教學過程活躍、師生互動熱烈,甚至當老師說“這堂課就上到這里”的時候,下課的鈴聲正好響起。但在美國人眼里,這堂課很奇怪,他認為:既然老師的問題,學生都會回答,這堂課為什么還要上?
是啊,這個問題也激起了我的思考,作為一名教師,走進課堂,究竟想要讓學生知道些什么?難道一定要求學生都知道你所提問的.問題的單一答案嗎?小孩子是因為無知而上學的,回答問題不正確,或者“天馬行空”,那是正常的,但為什么我們總是把這種正,F(xiàn)象看作是不正常的呢?這可能與我們的考試制度有關(guān),千變?nèi)f化的世界,一出現(xiàn)在試卷上就變得單一了,成了只有“對”或“錯”兩種可能性,甚至語文中的作文考題,也有偏題,也有答題技巧,這樣的教育是可怕的,也是無奈的。
二、我們能對現(xiàn)在的情況有所改變嗎?
記得這么一句話:“改變能夠改變的,不改變不能夠改變的,努力改變可以努力改變的”。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和滲透也許是屬于第三者的,雖然也有很多限制在那里,例如高考、中考中的答案的唯一性,就要求我們老師在高三、初三教學中需要規(guī)范學生的答題模式、框架、語言乃至方向,但我們在非升學年段還是可以做一些改變的。
課堂教學行為上的改變:例如,改課堂結(jié)尾前問學生“都聽懂了嗎?還有問題嗎?”為“今天課堂上提出的問題是否理解了?還有沒有新的問題?”
課堂教學設計上的改變:例如,在教案設計中,重點在于理清知識線索,對一些知識關(guān)鍵點、重點、難點留足“空白區(qū)”,以便在課堂上與學生充分交流,在生成中,達到探索知識的愉悅境界。
課后作業(yè)設計上的改變:例如,在作業(yè)中布置一個常規(guī)作業(yè):“你對今天課堂上所講知識,有沒有新的想法?新的問題?請你寫下來!
學生期末評價上的改變:例如,增加一項對學生問題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的評價。
《教育新理念》中的這么一句話,我覺得非常好:“問題能力在于學生,能不能以問題貫穿教學在于教師。讓問題成為知識的紐帶吧!”
【讀《教育新理念》一書有感】相關(guān)文章:
讀《教育的威力》有感09-22
讀情商教育童話有感02-08
讀《愛的教育》有感_650字01-24
無私的愛——讀《愛的教育》有感09-22
讀《基地》有感04-12
讀《寒號鳥》有感04-06
讀《爭論》有感12-24
讀《父親》有感08-31
讀《愛的教育》有感優(yōu)秀范文五篇12-15
讀《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_1500字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