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遺失的記憶》有感700字
初讀沈應雄同志《遺失的記憶》一書,第一感覺是:通俗易懂,樸實無華,朗朗上口,毫無贅述之感,竟一口氣讀了十之八九。再讀,仿佛對面坐著一位老友,他不慌不忙、徐徐道來,講述自己的人生、自己的經歷、自己的感受,本地風俗、年代情愫、淡淡鄉(xiāng)愁從中可窺見一斑。
讀之,可知本地風俗。作為一個外鄉(xiāng)人,雖然來徳近十年,相關文化書籍也閱讀了一些,但是,對當?shù)氐奈幕曀椎牧私,更多的來自書中理論式?描述,缺乏生活氣息和活力。讀了《遺失的記憶》一書,感覺地道的德江習俗撲面而來,春倌的記憶、節(jié)氣記憶、山歌記憶、娃娃親、哭嫁等一篇篇文章,把坎上的風物描述地活靈活現(xiàn),很有立體感和代入感,讀完仿佛自己也體驗了一把,很是耐人尋味。
讀之,可明一代情愫。“遠去的身影”板塊是最最吸引我的,也是從這里開始閱讀全書的。母親、父親、大姐、舅母、小姨……從樸實的語言里,我看到了作者生存的環(huán)境、身邊親人的境遇,以及無數(shù)的感動、無盡的思念、無聲的感慨。這些身邊的親人,是作者最難割舍的情愫。他以他的視角,讓我們真實地觸摸了武陵山地區(qū)七十年代人的內心深處。那漸漸褪去顏色的記憶,雖然逐漸遠去,卻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歷久彌香。
讀之,可解一縷鄉(xiāng)愁。全書第一部分為“迷戀的熱土”,記述了石門坎、營盤、小山、老屋、官林、鐵坑等熱土。與另外兩個板塊“遠去的身影”“坎上的風物”一起,把作者散如群星的記憶,串在一起,組成了全書。從里到外、從外到里,都散發(fā)著淡淡的鄉(xiāng)愁。我不禁想到了千里之外的故鄉(xiāng),故鄉(xiāng)的親人、玩伴,熟悉的白楊、道路、老屋……雖然年代不同、角色不同、風物不同,但是,那一縷思鄉(xiāng)之情卻是一般無二,不禁產生了一種為家鄉(xiāng)人、家鄉(xiāng)事、家鄉(xiāng)情記錄文字的沖動。
曾國藩曾言“唯天下之至誠能勝天下之至偽”,個人認為,本書最具特色之處就在于一個“誠”字,作者將自己的靈魂梳理為文字,用筆如實記錄下來,正是這一點吸引著我一口氣讀完全書。沒有冗長說教,沒有華麗辭藻,有的只是心靈的訴說。
【讀《遺失的記憶》有感700字】相關文章:
讀《父親》有感08-31
讀《基地》有感04-12
讀《寒號鳥》有感04-06
讀《爭論》有感12-24
讀《永遠的琥珀》有感10-26
讀《執(zhí)著的力量》有感,09-28
讀《教育的威力》有感09-22
讀《種子的萌發(fā)》有感04-25
讀《網(wǎng)絡的利與弊》有感04-06
讀高貴的施舍有感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