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席斷義的成語解釋
割席斷義(Gē Xí Duàn Yì)
【出處】《世說新語·德行》載: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翻譯】管寧和華歆二人一起在菜園中鋤地,見到地里有一片金子,管寧把它當(dāng)作磚頭瓦碴一樣的.東西,照舊鋤之,不予理會;華歆卻把它拾起來,然后扔了出去。二人曾在同一張席上讀書,遇有達官貴人從門外經(jīng)過,管寧依舊讀書,不受影響;華歆卻把書拋在一邊,出去看熱鬧。管寧便把席子割為兩半,跟華歆分開坐,說:“你不是我的朋友!
后人據(jù)此闡述交友之道者頗多,“割席”甚至成了絕交的同義語。其實,二人都是三國時候的名士,難分高下。
【成語】國人皆曰可殺
【注音】guó rén jiē yuē kě shā
【同韻詞】惡語相加、敗國喪家、引賊入家、大方之家、議論英發(fā)、噼噼啪啪、一觸即發(fā)、七步八叉、妙筆生花、下馬看花[1]
成語出處
左右皆曰可殺,勿聽;國人皆曰可殺,然后察之;見可殺焉,然后殺之!睹献印ち夯萃跸隆
【釋義】
戰(zhàn)國時期,孟子與齊宣王談?wù)撽P(guān)于選拔人才的問題,孟子認(rèn)為國君選拔人才應(yīng)該不論地位高低與關(guān)系的親疏,關(guān)鍵在于看重人的才能賢能程度。在對于免職與開除問題,應(yīng)該征詢國人的意見,如果國人認(rèn)為他確實可殺,就應(yīng)該殺了他。
【今用】
后人用“國人皆曰可殺”形容罪大惡極的人,全國人民都說他該殺。
成語示例
查汪逆收集黨徒,附敵叛國,訂立賣國密約,為虎作倀,固國人皆曰可殺。
【割席斷義的成語解釋】相關(guān)文章:
割席分坐的成語解釋02-28
義刑義殺成語解釋12-30
成語割袍斷義的典故05-11
快刀斷亂麻成語解釋04-30
踢斷門檻成語解釋01-07
斷發(fā)紋身成語解釋01-08
浮萍斷梗成語解釋12-28
感恩戴義成語解釋04-25
寡恩薄義成語解釋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