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描寫孔子的成語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關(guān)于孔子的成語
孔子是我國早期著名的教育家,圣賢,他的思想影響千年,開創(chuàng)了我國文化的先河,而他身上也留下了許多有關(guān)的成語,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些關(guān)于孔子的成語吧!
關(guān)于孔子的成語
1、不敢問津:問津:詢問渡口,問路。指高貴的、深奧的事物不敢過問或嘗試。
2、博文約禮:博:金我,廣;約:約束。廣求學(xué)問,恪守禮法。
3、飽食終日:終日:整天。整天吃飽飯,不動腦筋,不干什么正經(jīng)事。
4、不咎既往:咎:責(zé)怪。對以往的錯(cuò)誤或罪責(zé)不再追究。
5、愛之欲其生:指喜歡一個(gè)人時(shí)總想叫他活著。指極度地憑個(gè)人愛憎對待人。
6、成人之美:成:成就。成全別人的好事。
7、徹上徹下:徹:貫通。貫通上下。
8、苗而不秀:指莊稼出了苗而沒有開花結(jié)果。比喻人有好的資質(zhì),卻沒有成就就不幸夭折。
9、不飲盜泉:比喻為人廉潔。
10、敬而遠(yuǎn)之:敬:尊重;遠(yuǎn):不接近;之:代詞,指對象。表示尊敬卻有所顧慮不愿接近。
11、愛禮存羊:由于愛惜古禮,不忍使它廢弛,因而保留古禮所需要的祭羊。比喻為維護(hù)根本而保留有關(guān)儀節(jié)。
12、博施濟(jì)眾:博:廣泛;濟(jì):救濟(jì)。給予群眾以恩惠和接濟(jì)。
13、不亦樂乎:乎:文言中用為疑問或反問的語氣助詞,這里相當(dāng)于“嗎”。用來表示極度、非常、淋漓盡致地意思。
14、差之毫厘,謬以千里:開始時(shí)雖然相差很微小,結(jié)果會造成很大的錯(cuò)誤。
15、被發(fā)左衽:被發(fā):散發(fā)不作髻;左衽:瓣襟向左掩。指古代中原地區(qū)以外少數(shù)民族的裝束。也指淪為夷狄。
16、朝聞夕死:早晨聞道,晚上死去。形容對真理或某種信仰追求的迫切。
17、不以人廢言:廢:廢棄。不因?yàn)檫@個(gè)人有不足的地方而不采納他的正確意見。
18、不贊一詞:一句話也不說。
19、北辰星拱:北辰:北極星;拱:環(huán)繞。北極星高懸不動,群星環(huán)繞。比喻受眾人擁戴的人。
20、哀而不傷:哀:悲哀;傷:傷害。憂愁而不悲傷。比喻做事沒有過頭也無不及。
21、從心所欲: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樣便怎樣。
22、不知肉味:原指被美妙的音樂所陶醉,因而辨不出肉味。后形容專心學(xué)習(xí),吃東西辨不出味道。也形容生活困難,無肉可吃。
23、持危扶顛:扶持危困的局面。
24、察言觀色:察:詳審。觀察別人的說話或臉色。多指揣摸別人的心意。
25、名正言順:指名分正當(dāng),說話順理成章。后多指說話做事理由正當(dāng)而充分。
26、畫虎類犬:比喻模仿的效果不好,弄得不倫不類。
27、不相為謀:謀:商量。相互之間沒法商量。指彼此觀點(diǎn)不同,不宜共同謀劃事情。
28、簞食瓢飲:一簞食物,一瓢飲料。形容讀書人安于貧窮的清高生活。
29、綿延不斷:形容相同的自然景觀一個(gè)接一個(gè)不間斷地出現(xiàn)。
30、鳴鼓而攻:比喻宣布罪狀,加以遣責(zé)或討伐。
31、斗筲之人:斗:容器,一斗=十升;筲:竹器,容一斗兩升。形容人的氣量狹小,見識短淺。
32、患得患失:患:憂患。擔(dān)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擔(dān)心失掉。形容對個(gè)人得失看得很重。
33、耳順之年:六十歲時(shí)聽別人言語便可判斷是非真假。指60歲的代稱。
34、不念舊惡:念:記在心上。不計(jì)較過去的怨仇。
35、不恥下問:樂于向?qū)W問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學(xué)習(xí),而不覺得不好意思。
36、不豐不殺:豐:厚;殺:減少。不奢侈也不嗇儉。不增加也不減少。
37、邇安遠(yuǎn)至:邇:近處。指近處的人安樂,遠(yuǎn)處的人來歸附。形容政治清明。
38、從井救人:跳到井里去救人。原比喻徒然危害自己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行為,F(xiàn)多比喻冒險(xiǎn)救人。
39、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喜愛他時(shí),總想叫他活著;討厭他時(shí),總想叫他死掉。指極度地憑個(gè)人愛憎對待人。
40、鞠躬屏氣:指彎腰曲體,屏住呼吸,一副恭謹(jǐn)畏葸的樣子。
41、表里如一:表:外表;里:內(nèi)心。表面和內(nèi)心象一個(gè)東西。形容言行和思想完全一致。
42、成仁取義:成仁:殺身以成仁德;取義:舍棄生命以取得正義。為正義而犧牲生命。
43、浸潤之譖:指中傷他人的讒言逐漸發(fā)生作用。
44、賜墻及肩:比喻才學(xué)淺陋。
45、不惑之年: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為40歲的代稱。
46、導(dǎo)德齊禮:指用道德誘導(dǎo),用禮教整頓,讓百姓歸服。
47、處之泰然:處:處理,對待;泰然:安然,不以為意的樣子。若無其事的樣子。形容自理事情沉著鎮(zhèn)定。也指對待問題毫不在意。
48、臨危授命:面對危急時(shí)勇于獻(xiàn)出生命。
49、穿窬之盜:穿:指穿壁;窬:通“逾”,從墻上爬過去。從墻上爬過去。指鉆洞和爬墻的盜賊。
50、道不同,不相為謀:比喻志趣不同的人不會在一起共事。
51、不能贊一詞:贊一詞:說一句話。指文章寫得好,別人不能再添一句話。形容文章非常完美。
52、孚尹旁達(dá):指玉的色彩晶瑩發(fā)亮,比喻品德高尚純潔。
53、樂而不淫:快樂而不放蕩。
54、出類拔萃:拔:超出;類:同類;萃:原為草叢生的樣子,引伸為聚集。超出同類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55、不教而殺:教:教育;殺:處罰,殺死。不警告就處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錯(cuò)誤就加以懲罰。
56、不舍晝夜:舍:放棄。不分白天和黑夜。比喻夜以繼日。
57、舉枉措直:舉:選拔,任用;枉:彎曲,比喻邪惡的人;措:罷黜;直:正直,比喻正直的人。起用奸邪者而罷黜正直者。
58、不勞而獲:自己不勞動卻占有別人的勞動成果。
59、金人三緘:比喻因有顧慮而閉口不說話。
60、不得其死:得:取得,獲得。指人不得善終。
61、披發(fā)左衽:左衽:衣襟向左掩。披頭散發(fā),衣襟左開,借指異族入侵為主。
62、名不正,言不順:指名分不正或名實(shí)不符。
63、愛素好古:指愛好樸質(zhì),不趨時(shí)尚。
64、大動干戈:大規(guī)模地進(jìn)行戰(zhàn)爭。比喻大張聲勢地行事。
65、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不擔(dān)任這個(gè)職務(wù),就不去過問這個(gè)職務(wù)范圍內(nèi)的事情。
66、暴虎馮河:暴虎:空手搏虎;馮河:涉水過河。比喻有勇無謀,魯莽冒險(xiǎn)。
67、精益求精:精:完美;益:更加。已經(jīng)好了還要求更加好。
68、出何典記:詰問見于何書,有何根據(jù)。借指無稽之談。
69、大言不慚:說大話,不感到難為情。
孔子的成語
1、哀而不傷[āi ér bù shāng]
釋義:哀:悲哀;傷:傷害。憂愁而不悲傷。比喻做事沒有過頭也無不及。
出處:《論語·八佾》:“子曰:‘《關(guān)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2、愛禮存羊[ài lǐ cún yáng]
釋義:由于愛惜古禮,不忍使它廢弛,因而保留古禮所需要的祭羊。比喻為維護(hù)根本而保留有關(guān)儀節(jié)。
出處:《論語·八佾》:“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
3、愛素好古[ài sù hào gǔ]
釋義:指愛好樸質(zhì),不趨時(shí)尚。
出處:《老子》:“見素抱樸,少私寡欲!薄墩撜Z·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于我老彭!
4、愛之欲其生[ài zhī yù qí shēng]
釋義:指喜歡一個(gè)人時(shí)總想叫他活著。指極度地憑個(gè)人愛憎對待人。
出處:春秋·孔丘《論語·顏淵》:“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5、博施濟(jì)眾[bó shī jì zhòng]
釋義:博:廣泛;濟(jì):救濟(jì)。給予群眾以恩惠和接濟(jì)。
出處:《論語·雍也》:“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jì)眾,何如。”
6、不恥下問[bù chǐ xià wèn]
釋義:樂于向?qū)W問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學(xué)習(xí),而不覺得不好意思。
出處:《論語·公冶長》:“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
7、不得善終[bù dé shàn zhōng]
釋義:善終:正常死亡。指人不得好死。常指惡人應(yīng)有的壞下場。
出處:《新編五代史平話 梁史 上卷》:“汝家雖出二帝,可惜不得善終!”
8、不勞而獲[bù láo ér huò]
釋義:自己不勞動卻占有別人的勞動成果。
出處:《孔子家語·入官》:“所求于邇,故不勞而得也!
9、不倫不類[bù lún bù lèi]
釋義:不倫:不同類。既非這一類,又非那一類,形容成樣子或沒有道理。
出處:明·吳炳《療爐羹·絮影》:“眼中人不倫不類,阱中人不伶不俐!
10、不偏不倚[bù piān bù yǐ]
釋義:倚:偏。不偏向任何一方。表示中立或公正。
出處:宋·朱熹《中庸章句》題注:“中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之名!
11、不知肉味[bù zhī ròu wèi]
釋義:原指被美妙的音樂所陶醉,因而辨不出肉味。后形容專心學(xué)習(xí),吃東西辨不出味道。也形容生活困難,無肉可吃。
出處:《論語·述而》:“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
12、不好意思[bù hǎo yì sī]
釋義:①表示礙于情面而只能怎樣或不便怎樣。②害羞;難為情。
出處:?
13、不知老之將至[bù zhī lǎo zhī jiāng zhì]
釋義:不知道老年即將來臨。形容人專心工作,心懷愉快,忘掉自己的衰老。
出處:《論語·述而》:“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14、成人之美[chéng rén zhī měi]
釋義:成:成就。成全別人的好事。
出處:《論語·顏淵》:“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15、成事不說[chéng shì bù shuō]
釋義:說:解說。原指事情已成,不要在解說;后指事情已過,不要再解說。
出處:《論語·八佾》:“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毙蠒m疏:‘事已成不可復(fù)說也!
16、川流不息[chuān liú bù xī]
釋義:川:河流。形容行人、車馬等象水流一樣連續(xù)不斷。
出處:南朝梁·周興嗣《千字文》:“川流不息,淵澄取映。”
17、窬之盜[chuān yú zhī dào]
釋義:穿:指穿壁;窬:通“逾”,從墻上爬過去。從墻上爬過去。指鉆洞和爬墻的盜賊。
出處:《論語·陽貨》:“色厲而內(nèi)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
18、若木雞[dāi ruò mù jī]
釋義:呆:傻,發(fā)愣的樣子。呆得象木頭雞一樣。形容因恐懼或驚異而發(fā)愣的樣子。
出處:《莊子·達(dá)生》:“幾矣。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yīng)者,反走矣。”
19、當(dāng)仁不讓[dāng rén bù ràng]
釋義:原指以仁為任,無所謙讓。后指遇到應(yīng)該做的事就積極主動去做,不推讓。
出處:《論語·衛(wèi)靈公》:“子曰:‘當(dāng)仁,不讓于師!
20、道不同不相為謀[dào bù tóng bù xiāng wéi móu]
釋義:走著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謀劃。比喻意見或志趣不同的人就無法共事。
出處:《論語·衛(wèi)靈公》:“道不同,不相為謀。”
21、道不拾遺[dào bù shí yí]
釋義:遺:失物。路上沒有人把別人丟失的東西拾走。形容社會風(fēng)氣好。
出處:《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國無盜賊,道不拾遺。”《戰(zhàn)國策·秦策一》:“道不拾遺,民不妄取!
22、道聽途說[dào tīng tú shuō]
釋義:道、途:路。路上聽來的、路上傳播的話。泛指沒有根據(jù)的傳聞。
出處:《論語·陽貨》:“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漢書·藝文志》:“小說家者流,蓋出于稗官,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
23、德才兼?zhèn)鋄dé cái jiān bèi]
釋義:德:品德;才:才能;備:具備。既有好的`思想品質(zhì),又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
出處:元·無名氏《娶小喬》第一折:“江東有一故友,乃魯子敬,此人才德兼?zhèn)洹!?/p>
24、登堂入室[dēng táng rù shì]
釋義:堂、室:古代宮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登上廳堂,進(jìn)入內(nèi)室。比喻學(xué)問或技能從淺到深,達(dá)到很高的水平。
出處:《論語·先進(jìn)》:“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25、導(dǎo)德齊禮[dǎo dé qí lǐ]
釋義:指用道德誘導(dǎo),用禮教整頓,讓百姓歸服。
出處:先秦·孔子《論語·為政》:“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26、斗筲之人[dǒu shāo zhī rén]
釋義:斗:容器,一斗=十升;筲:竹器,容一斗兩升。形容人的氣量狹小,見識短淺。
出處:先秦·孔子《論語·子路》:“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27、耳順之年[ér shùn zhī nián]
釋義:六十歲時(shí)聽別人言語便可判斷是非真假。指60歲的代稱。
出處:先秦·孔子《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28、邇安遠(yuǎn)至[ěr ān yuǎn zhì]
釋義:謂近居之民以政治清明而歡樂,遠(yuǎn)地之民則聞風(fēng)而附。指政治清明。
出處:《論語子路》:“葉公問政,子曰:‘近者說,遠(yuǎn)者來。’”
29、發(fā)憤忘食[fā fèn wàng shí]
釋義:努力學(xué)習(xí)或工作,連吃飯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奮。
出處:《論語·述而》:“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30、犯上作亂[fàn shàng zuò luàn]
釋義:犯:干犯。封建統(tǒng)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義。
出處:《論語·學(xué)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31、孚尹旁達(dá)[fú yǐn páng dá]
釋義:指玉的色彩晶瑩發(fā)亮,比喻品德高尚純潔。
出處:三國·魏·王肅《孔子家語·問玉》:“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達(dá),信也!
32、過猶不及[guò yóu bù jí]
釋義:過:過分;猶:象;不及:達(dá)不到。事情做得過頭,就跟做得不夠一樣,都是不合適的。
出處:《論語·先進(jìn)》:“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唬骸粍t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
33、和顏悅色[hé yán yuè sè]
釋義:顏:面容;悅:愉快;色:臉色。臉色和靄喜悅。形容和善可親。
出處:《論語·季氏》:“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也。”邢昺疏:“善柔,謂面柔,和顏悅色以誘人者也!
34、花言巧語[huā yán qiǎo yǔ]
釋義:原指鋪張修飾、內(nèi)容空泛的言語或文辭。后多指用來騙人的虛偽動聽的話。
出處:《朱子語類》:“‘巧言’即今所謂花言巧語,如今世舉子弄筆端做文字者是也。”
35、患得患失[huàn dé huàn shī]
釋義:患:憂患,擔(dān)心。擔(dān)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擔(dān)心失掉。形容對個(gè)人得失看得很重。
出處:《論語·陽貨》:“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茍患失之,無所不至矣!”
36、誨人不倦[huì rén bù juàn]
釋義:誨:教導(dǎo)。教導(dǎo)人特別耐心,從不厭倦。
出處:《論語·述而》:“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7、畫虎類犬[huà hǔ lèi quǎn]
釋義:類:象。畫老虎不成,卻象狗。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倫不類。
出處:《后漢書·馬援傳》:“效季良不得,陷為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也!
38、見賢思齊[jiàn xián sī qí]
釋義:見到德才兼?zhèn)涞娜司拖脍s上他。
出處:《論語·里仁》:“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39、浸潤之譖[jìn rùn zhī zèn]
釋義:比喻暗中誹謗別人的壞話。
出處:《論語·顏淵》:“浸潤之譖,膚受之訴,不行焉,可謂遠(yuǎn)也已矣!
40、盡善盡美[jìn shàn jìn měi]
釋義:極其完善,極其美好。指完美到?jīng)]有一點(diǎn)缺點(diǎn)。
出處:《論語·八佾》:“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武》:‘盡美矣,未盡善也!
41、精益求精[jīng yì qiú jīng]
釋義:精:完美,好;益:更加。好了還求更好。
出處:《論語·學(xué)而》:“《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渌怪^與?”宋·朱熹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復(fù)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復(fù)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42、敬而遠(yuǎn)之[jìng ér yuǎn zhī]
釋義:表面上表示尊敬,實(shí)際上不愿接近。也用作不愿接近某人的諷刺話。
出處:《論語·雍也》:“務(wù)民之義,敬鬼神而遠(yuǎn)之。”
43、舉枉措直[jǔ wǎng cuò zhí]
釋義:舉:選拔,任用;枉:彎曲,比喻邪惡的人;錯(cuò):廢置,罷黜;直:筆直,比喻正直的人。起用奸邪者而罷黜正直者。
出處:《論語·為政》:“舉枉錯(cuò)諸枉,則民服;舉枉錯(cuò)諸直,則民不服。”
44、舉一反三[jǔ yī fǎn sān]
釋義:反:類推。比喻從一件事情類推而知道其他許多事情。
出處:《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
45、金人三緘[jīn rén sān jiān]
釋義:比喻因有顧慮而閉口不說話。
出處:《孔子家語·觀周》:“孔子觀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廟。廟堂右階之前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46、盡美盡善[jìn měi jìn shàn]
釋義:盡:極。極其完善,極其美好。形容事物完無缺。同“盡善盡美”。
出處:《論語·八佾》:“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武》:‘盡美矣,未盡善也!
47、開花結(jié)果[kāi huā jié guǒ]
釋義:比喻工作有進(jìn)展,并取得了成果。
出處: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 蔣興哥重會珍珠衫》:“如今方下種,還沒有發(fā)芽哩。再隔五、六年,開花結(jié)果,才到得你口。”
48、侃侃而談[kǎn kǎn ér tán]
釋義:理直氣壯、從容不迫地說話。
出處:《論語·鄉(xiāng)黨》:“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
49、空空如也[kōng kōng rú yě]
釋義:空空:誠懇,虛心。原形容誠懇、虛心的樣子,F(xiàn)形容一無所有。
出處:《論語·子罕》:“有鄙夫問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
50、苦心孤詣[kǔ xīn gū yì]
釋義:指苦心鉆研,到了別人所達(dá)不到的地步。也指為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而煞費(fèi)苦心。
出處:清·翁方綱《復(fù)初齋文集·格調(diào)論下》:“今且勿以意匠之獨(dú)運(yùn)者言之,且勿以苦心孤詣戛戛獨(dú)造者言之,公且以效古之作若規(guī)仿格調(diào)者言之!
51、老之將至[lǎo zhī jiāng zhì]
釋義:多用作自稱衰老之語。
出處:宋·陳亮《謝胡參政啟》:“少不如人,所向墻壁;老之將至,乃罣網(wǎng)羅!
52、樂此不疲[lè cǐ bù pí]
釋義:因酷愛干某事而不感覺厭煩。形容對某事特別愛好而沉浸其中。
出處:《后漢書·光武帝紀(jì)》:“我自樂此,不為疲也!
53、樂而不淫[lè ér bù yín]
釋義:快樂而不過分。指表現(xiàn)的情感有節(jié)制。
出處:《論語·八佾》:“《關(guān)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54、樂在其中[lè zài qí zhōng]
釋義:喜歡做某事,并在其中獲得樂趣。
出處:《論語·述而》:“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55、了如指掌[liǎo rú zhí zhǎng]
釋義:形容對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東西放在手掌里給人家看一樣。
出處:《論語·八佾》:“或問禘之說。子曰:‘不知也;知其說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指其掌!焙侮碳庖淘唬骸翱鬃又^或人言知禘禮之說者,于天下之事,如指示掌中之物,言其易了!
56、臨危授命[lín wēi shòu mìng]
釋義:在危急關(guān)頭勇于獻(xiàn)出生命。
出處:《論語·憲問》:“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57、綿延不斷[mián yán bù duàn]
釋義:形容相同的自然景觀一個(gè)接一個(gè)不間斷地出現(xiàn)。
出處:《孔子家語·觀周》:“涓涓不雍,終為江河;綿綿不絕,或成網(wǎng)羅。”
58、鳴鼓而攻[míng gǔ ér gōng]
釋義:比喻宣布罪狀,加以遣責(zé)或討伐。
出處:先秦·孔子《論語·先進(jìn)》:“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59、被發(fā)左衽[pī fà zuǒ rèn]
釋義:被發(fā):散發(fā)不作髻;左衽:瓣襟向左掩。指古代中原地區(qū)以外少數(shù)民族的裝束。也指淪為夷狄。
出處:《論語·憲問》:“微管仲,吾其被發(fā)左衽矣!
【孔子的成語】相關(guān)文章:
描寫孔子的成語10-18
孔子斷糧的成語故事07-26
孔子座右銘11-06
關(guān)于孔子04-15
孔子曰07-08
孔子的故事05-14
孔子的悲哀07-08
孔子簡介05-17
孔子是哪個(gè)朝代的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