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古代的年齡稱謂大全
稱謂指人們因親屬或其他關(guān)系而建立起來的稱呼、名稱。稱謂的使用,多種多樣。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砉糯哪挲g稱謂,希望大家喜歡!(點擊對應(yīng)目錄可以直接查閱哦。
【1】古代的年齡稱謂 | 【4】稱謂釋義 |
【2】人物稱謂 | 【5】稱謂來歷 |
【3】概述簡介 | 【6】年歲稱謂 |
古代的年齡稱謂
1、襁褓——不滿周歲黃口——本指雛鳥,后比喻幼兒,10歲以下。
2、總角、孩提——幼年泛稱。
3、垂髫、始齔——童年泛稱。
4、幼學——10歲
5、束發(fā)——15歲左右
6、弱冠——20歲
7、而立之年——30歲
8、不惑之年——40歲
9、知命之年、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50歲
10、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xiāng)之年——60歲
11、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70歲
12、杖朝之年——80歲
13、耄耋(màodié)之年——八九十歲的年紀
14、鮐背之年——90歲
15、期頤(jīyí)之年——100歲
16、初度:生日之時。出自《離騷》:“皇覽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焙笠卜Q生日為“初度”,如《元史》“朕初度之日群臣毋賀”。
17、赤子:初生的嬰兒!犊追f達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18、襁褓:本意是指包裹嬰兒的被子和帶子,后借指未滿周歲的嬰兒。
19、孩提:兩三歲的幼兒,亦作“孩抱”。
20、齠齔:兒童換齒年齡。《韓詩外傳》:“男八月生齒,八歲齠齒;女七月生齒,七歲而齠齒!奔粗钙甙藲q的兒童。
21、垂髫:三四歲到八九歲的兒童。古時童子未冠者頭發(fā)下垂,因此以垂髫指兒童或童年。
22、幼學:十歲左右!抖Y記·曲禮上》:“人生十歲日幼,學。”鄭玄注:“名曰幼,時始可學也!焙笠蚍Q十歲為“幼學之年”。
23、總角:八九歲到十三四歲的少年兒童!抖Y記·內(nèi)則》:“拂髦,總角。”鄭玄注:“總角,收發(fā)結(jié)之!焙笠蚍Q童年時代為“總角”。
24、黃口:本指雛鳥的`嘴,后指兒童。
25、金釵之年:女子十二歲。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頭上金釵十二行,足下絲履五文章。”即指古代女子十二歲開始戴釵梳妝。
26、豆蔻:本是植物名,代指十三四歲的少女。杜牧《贈別》詩:“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焙蠓Q女子十三四歲為“豆蔻年華”。
27、舞勺之年:男孩子十三到十五歲期間。據(jù)《禮記》記載:勺,一種樂舞,古未成童者習之。舞勺指未成童者學習勺舞。
28、及笄:女子十五歲。古代女子滿十五歲結(jié)發(fā),用笄貫之,因稱女子滿十五歲為及笄。
29、志學之年:十五歲。語出《論語·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焙蠓Q十五歲為“志學之年”。
30、束發(fā):男子十五歲。古代男孩成童時束發(fā)為髻,因以為成童的代稱。
31、舞象之年:男子十五到二十歲。原本是古武舞名,后也是成童的代名詞。
32、破瓜:舊時文人拆“瓜”字為二八以紀年,謂十六歲。詩文中多用于女子。
33、加冠: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加冠禮,表示成年。漢代劉向《說苑·修文》:“冠者,所以別成人也……君子始冠,必祝成禮,加冠以厲其心。”后因以“加冠”指男子滿二十歲。
34、結(jié)發(fā):扎結(jié)頭發(fā),古代漢族男子二十歲束發(fā)而冠,女子十五歲束發(fā)而笄,表示成年。
35、弱冠: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經(jīng)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還比較年少,故稱“弱”。后也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紀,不用于女子。
36、襁褓:本指嬰兒的布帶和布兜,后引申為嬰兒時期!读凶犹烊稹罚骸叭松胁灰娙赵,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
37、孩提:襁褓中知發(fā)笑的孩童,兩三歲之間!睹献颖M心》:“孩提之童!
38、始齔:才換牙,指七八歲!队薰粕健罚骸笆箭Z,跳往助之!
39、垂髫:兒童不束發(fā),頭發(fā)下垂,指兒童或童年時期!短一ㄔ从洝罚骸包S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40、總角、束發(fā):總角,未成丁者頭頂兩側(cè)束發(fā)為髻!读主煊襁M賈府》:“這院門上也有四五個才總角的小廝!笔l(fā),男孩成童,將頭發(fā)束成一髻!俄椉管幹尽罚骸坝嘧允l(fā)讀書軒中!
41、豆寇:本指一種多年生常綠草木,詩人常以之比喻少女,言其年少而美。杜牧《贈別》:“娉娉裊裊十三余,豆寇梢頭二月初!焙蟪R浴岸箍苣耆A”稱十三四歲的少女。
42、及笄:古時女子十五歲把頭發(fā)綰起,戴上簪子,以示成年。《禮記內(nèi)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43、弱冠、加冠、結(jié)發(fā):古代男子二十歲行成人之禮,結(jié)發(fā)戴冠!端蜄|陽馬生序》:“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薄犊兹笘|南飛》:“結(jié)發(fā)同枕席、黃泉共為友!
44、而立:《論語為政》:“三十而立”,指年至三十,學有所成。后用“而立”指人三十歲。
45、不惑:《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指人到了四十歲,能明辨是非而不受迷惑。后來用“不惑”指人四十歲。
46、半百、知命、知天命:指人五十歲。杜甫詩云:“相看過半百,不寄一行書”!墩撜Z為政》:“五十而知天命!
47、花甲:指人六十歲!盎住奔戳鬃,天干地支紀年,順次組合從“甲子”到“癸亥”為六十年。“花甲之年”也叫“耳順之年”。
48、古。褐溉似呤畾q。杜甫詩《曲江》中“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49、耋耄:八九十歲稱“耋”,泛指老人。清朝劉大櫆《程太夫人壽序》:“八十、九十者所在多有,惟無德以堪之,則雖有耋耄期頤之壽,與朝菌不殊也!
50、期頤:語出《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也稱為人瑞,指百歲以上的老人。因此祝愿夫婦“白頭偕老”,也可說“期頤偕老”。宋朝陸游《初夏幽居》詩之五:“余生已過足,不必到期頤!
人物稱謂
1.親屬稱謂
親屬稱謂指的是以本人為中心確定親族成員和本人關(guān)系的名稱,是基于血親姻親基礎(chǔ)上的親屬之間相互稱呼的名稱、叫法。它是以本人為軸心的確定親屬與本人關(guān)系的標志。
在現(xiàn)代漢語中,親屬稱謂大都能把其身份表明一覽無余,如輩份(父輩:伯、舅;同輩:哥、妹、堂弟),父系或母系(姑、姨),直系或旁系(孫、侄孫),年齡的大小(叔、伯、哥、弟)及血親或姻親(哥、嫂子、姐、姐夫)。
漢語親屬稱謂系統(tǒng)繁復多樣,且直系與旁系、血親與姻親、長輩與晚輩、年長與年幼、男性與女性、近親與遠親等都嚴加規(guī)范,一一區(qū)分,其語義功能細密、描述精確。
2.社交稱謂
社交稱謂是指除去親屬稱謂以外的,反映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相互關(guān)系的稱謂習俗。社交稱謂又分為非親屬稱謂和語境稱謂。非親屬稱謂是以社會生活中在“人”這個本位上,除去表示親屬關(guān)系的稱謂而外的那些表示人際關(guān)系的稱呼。
漢語中的社會稱謂,只要有銜頭的,基本上都可用作稱謂。所有的職務(wù):部長、省長、校長、廠長、經(jīng)理等;軍銜:上校、少將、中尉等;職稱:工程師、教授、編審等;學位:碩士、博士;職業(yè):醫(yī)生、護士、老師、律師等都可以加上姓稱呼別人。
3.特殊稱謂
主要有以下七種:
、侔傩辗Q謂
常見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蒼生、黎元、氓。
、诼殬I(yè)稱謂
對一些以技藝為職業(yè)的人,稱呼時常在其名前面加一個表示他的`職業(yè)的字眼,讓人一看就知道這人的職業(yè)身份。如《庖丁解!分械摹扳叶 ,“丁”是名,“庖”是廚師,表明職業(yè)!稁熣f》中的“師襄”和《群英會蔣干中計》中提到的“師曠”,“師”,意為樂師,表明職業(yè)。《柳敬亭傳》中的“優(yōu)孟”,是指名叫“孟”的藝人!皟(yōu)”,亦稱優(yōu)伶、伶人,古代用以稱以樂舞戲謔為職業(yè)的藝人,后亦稱戲曲演員。
、叟笥逊Q謂
貧賤而地位低下時結(jié)交的朋友叫“貧賤之交”;
情誼契合、親如兄弟的朋友叫“金蘭之交”;
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叫“刎頸之交”;
在遇到磨難時結(jié)成的朋友叫“患難之交”;
情投意合、友誼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
從小一塊兒長大的異性好朋友叫“竹馬之交”;
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
輩分不同、年齡相差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
不拘于身份、形跡的朋友叫“忘形交”;
不因貴賤的變化而改變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車笠交”;
在道義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
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見過面的朋友)。
概述簡介
豆蔻是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出自】:唐·杜牧《贈別》詩:“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惫侍刂概⒆邮臍q)。束發(fā)是男子十五歲(到了十五歲,男子要把原先的總角解散,扎成一束)。
弱冠是男子二十歲(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表示已經(jīng)成人,因為還沒達到壯年,故稱“弱冠”)。而立是男子三十歲(立,“立身、立志”之意)。不惑是男子四十歲(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知命是男子五十歲(知命,“知天命”之意);资橇畾q。古稀是七十歲。耄(mào)耋(dié)指八、九十歲。鮐背之年指九十歲。期頤指一百歲。
稱謂釋義
湯餅:出生三天,邀親友吃湯餅。
初度:周歲!峨x騷》“皇覽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后稱生日為初度。
生。河啄!犊兹笘|南飛》“昔作女兒時,生小出野里”。
總角:總,聚束;角,小髻,意為收發(fā)結(jié)之,古代兒童將頭發(fā)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扎成一個結(jié),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
垂髫:指童年。古時童子未冠,頭發(fā)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賦》:“被褐振裾,垂髫總發(fā)!碧諟Y明《桃花源記》:“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始齔:齔,兒童換牙,即脫去乳牙長出恒牙。按生理常規(guī),男孩八歲、女孩七歲時換牙,「始齔」便成了童年的代稱。
教數(shù):9歲。
外傅:10歲,出外就學。
束發(fā):束,捆,結(jié)之意。古代男孩成童時束發(fā)為髻,因以「束發(fā)」為成童的代稱,通常年十五歲始稱成童。
古代年歲的`別稱。《大戴禮記·保傅》:“束發(fā)而就大學,學大藝焉,履大節(jié)焉!
舞勺:男子13歲。古代13歲的男孩學習的一種文舞。
豆蔻:女子13~14歲。源自唐朝詩人杜牧詩《贈別》!版砙 pīng ]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
及笄:指女子15歲。
語出《禮記·內(nèi)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绑恰,謂結(jié)發(fā)而用笄貫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歲。
舞象:男子十五歲~二十歲。
是成童的代名詞。原本是古武舞名!抖Y記·內(nèi)則》:“成童,舞象,學射御!薄妒琛吩唬骸俺赏^十五以上;舞象,謂舞武也。熊氏云:‘謂用干戈之小舞也。’”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稱“待字”。
語出《后漢書·曹皇后記》“小者待年于國”。以后稱女子待嫁的年歲為“待年”!段倪x·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聲夙振!
弱冠:指男子20歲。
語出《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歲行冠禮,表示已經(jīng)成年。左思《詠史》詩之一:“弱冠弄柔翰,卓犖觀群書。”
而立:指30歲。稱30歲為而立之年
語出《論語·為政》“三十而立”。以后稱三十歲為“而立”之年!读凝S志異·長清僧》:“友人或至其鄉(xiāng),敬造之,見其人默然誠篤,年僅而立!
不惑:指40歲。
語出《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歲的代稱。應(yīng)璩《答韓文憲書》:“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強壯:指四十!独m(xù)焚書》卷一·書匯:兄雖強壯之年,然亦幾于知命矣
知命:指50歲。
語出《論語·為政》“五十而知天命”。稱50歲為知命之年
花甲(耳順):指60歲。
以天干地支名號錯綜參互而得名。計有功《唐詩紀事》卷六十六:“(趙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長吉為短歌,對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環(huán)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70歲。稱70歲為古稀之年
語出杜甫《曲江》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币嘧鳌肮畔!薄
皓首:指老年,又稱“白首”。
《后漢書·呂強傳》:“故太尉段潁,武勇冠世,習于邊事,垂發(fā)服戎,功成皓首!
耄耋:指80~90歲
語出《漢·曹操·對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壽終。恩澤廣及草木昆蟲!
黃發(fā):指長壽老人。
語出《詩經(jīng)》,如《詩·魯頌· 宮》“黃發(fā)臺背”。老人頭發(fā)由白轉(zhuǎn)黃。曹植《贈白馬王彪》:“王其愛玉體,俱享黃發(fā)期。”陶淵明《桃花源記》:“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鮐背:指長壽老人,九十歲
語出《詩經(jīng)》,如《詩·大雅·行葦》“黃臺背”,“臺”與,“鮐”通用。《爾雅·釋詁》:“鮐背,壽也!崩先松砩仙呷珲T魚背。
期頤:指百歲老人。
語出《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謂百歲老人應(yīng)由后代贍養(yǎng)。蘇軾《次韻子由三首》:“到處不妨閑卜筑,流年自可數(shù)期頤!
稱謂來歷
在閱讀古文的過程中,經(jīng)常會碰到一些表達年齡稱謂的詞,如:“弱冠”、“耄耋”等。學生往往對此很費解。其實類似這樣的詞還很多,都是我們在閱讀古文的過程中所必須了解的知識。古人的年齡稱謂來源不一,大多根據(jù)不同年齡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襲前人所言而成為固定稱謂的。
在所有的年齡稱謂中,“九十”的稱謂可謂最多最有趣;蚪小磅T背”,鮐是一種魚,背上的.斑紋如同老人褶皺的皮膚。又人到暮年,皮膚上生出老年斑如凍梨之皮,故又稱“凍梨”。
還有依據(jù)生理特征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嬰兒”,是因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喂奶。嬰可與膺通假,膺者胸也。嬰兒即為抱在胸前之兒。七歲除叫做“悼”外,還叫“齠齔”也叫做“毀齒”,因為正是換牙時期,所以有此稱呼。十五歲叫做“童”,“山無草木曰童”。古代十六歲成年,十五歲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此處用的是比喻意。
另外,我們常說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則來自于《論語·為政篇》的記載:“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
漢人戴圣所輯《禮記·曲記篇》中說:“人生十年曰幼,二十曰弱,三十曰壯,四十曰強,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其中還有耄年有罪不加身的說法。但后人卻常把“幼學”、“弱冠”等作為年齡稱謂,這恐怕是后代詞匯由單音節(jié)向雙音節(jié)發(fā)展的原因吧
我國還有干支紀年的傳統(tǒng),六十年為一輪,故又有六十歲為“花甲之年”的說法。杜甫有詩句曰:“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庇谑牵呤钟辛恕肮畔≈辍钡膭e稱。
當然,古代年齡稱謂并不止這些,還有許多散見于各類古書中,因較少使用而未被流傳下來。上面所述這些因使用頻率高,生命力強而被后人沿用了下來。有些還已經(jīng)進入了我們的日常交際之中,如:“三十而立”。再如,從“嬰兒”和“兒童”兩個詞中,我們已看不出歷史和今天的區(qū)別了。
年歲稱謂
兒童稱謂
童孺:兒童。
垂髫[tiao]:指兒童。兒童垂發(fā)叫髻。垂髫:髫[tiáo],指古代兒童猶未束發(fā)時自然下垂的短發(fā)。因而就用“垂髫”稱幼兒或指人的幼童階段。也有說“垂發(fā)”的,意思相同,如《后漢書·呂強傳》就有“垂發(fā)服戎,功成皓首”句。垂髫:小孩子頭發(fā)扎起來下垂著,指幼年。垂髫:指幼年兒童(又叫“總角”)。垂髫(tiao)是三四歲至八九歲的兒童(髫,古代兒童頭上下垂的短發(fā))。
齠[tiao]:兒童換牙。齠年:童年。
髫[tiáo]年:童年。
髫[tiáo]齡:童年。
束發(fā):是指青少年。
稚:稱年齡小的為稚。
膝下:幼年,言子女幼年僅能依附父母的`膝下。《孝經(jīng)圣治》:“故親生只膝下!
孺子:兒童!睹献与x婁上》:“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币灿米骼先藢δ贻p后生的稱呼!妒酚浟艉钍兰摇罚骸案溉ダ锼,復還,曰:‘孺子可教矣!
成人稱謂
冠者:指成年人。
待年、待字:指女子成年待嫁的年歲。“愛自待年金聲夙振”(《文選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芭釉S嫁,笄而字!保ā抖Y記·曲禮上》)
有室、有家:男子娶妻、女子出嫁之年。《孟子·滕文公下》:“丈夫生而愿為有室,女子生命而愿為有家!敝祆浼ⅲ骸澳幸耘疄槭遥阅袨榧!
怨女:指年齡大而沒有結(jié)婚的女子!疵献恿夯萃跸拢骸皟(nèi)無怨女,外無曠夫!
曠夫:指年齡大而沒有結(jié)婚的男子。
老人稱謂
杖家之年:五十
杖鄉(xiāng)之年:六十
杖國之年:七十
杖朝之年:八十。
《禮記·工制》:“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鄉(xiāng),七十杖于國八十杖于朝,九十者天子欲問焉,則就其室!
斑白:老人。老年人頭發(fā)斑白,因代指老人。
黃發(fā):是指長壽老人。:指老人,老人的頭發(fā)由白變黃!包S發(fā)”是枯黃的頭發(fā)。人老了,頭發(fā)上由黑變白,白發(fā)則黃。
皓首:白頭,指年老。
久壽:長壽。
眉壽:耄[mao]壽,長壽。人老了眉毛長,所以稱眉壽。
姥[mu]:年老的婦人。
暮齒:晚年,暮年。
暖壽:舊俗在過生日的前一天,家里的人和關(guān)系較近的親友來祝壽。
萬壽:大壽,高壽之意。
遐齡:指人長壽高齡。
【古代的年齡稱謂】相關(guān)文章:
古代對人的稱謂怎么叫03-18
古代稱謂文化常識01-25
古代文化常識之人的稱謂08-09
古代關(guān)于死的稱謂知識講解03-16
古代對百姓的稱謂解說04-04
古代對人的十種稱謂04-12
古代最高統(tǒng)治者的稱謂-法老08-17
古代女子年齡的獨特叫法02-10
我國古代百姓對帝王的稱謂有哪些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