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中國古代金銀器制作工藝
金銀器由于材料貴重和其繁雜的制作工藝,一般不會如青銅器、玉器、瓷器一樣容易為作偽者所重視,在古玩市場上很少見古代金銀器的偽造、仿造器,即使有也可通過以下各種方法較容易地將其辨別出來。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國古代金銀器制作工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1、鎏金
近代稱火鍍金。系將金熔于水銀之中,形成金泥,涂于銅或銀器表面,加溫,使水銀蒸發(fā),金就附著于器表,謂之鎏金。其工藝流程大體分5個步驟:
、僮鼋鸸鳎瑢€~棍前端錘扁,略翹起。打磨光滑,抹上熱酸梅湯后沾滿水銀,晾干;
、谏方穑瑢ⅫS金碎片放入水銀之中,加熱熔解;隨之倒入冷水之中,形成濃稠的黃金和水銀的混合物――金泥;
、勰ń穑媒鸸髡雌鸾鹉,再沾70%的濃硝酸(古時以鹽、礬等量混合液代替),將其涂在銅器上;用細漆刷沾稀硝酸把金泥刷勻;
、荛_金,將燒紅的無煙木炭放在扁形鐵絲籠內(nèi),用金屬棍挑著圍著抹金的地方烘烤,讓水銀蒸發(fā),使黃金緊貼器物表面;
⑤壓光,用瑪瑙或七八度的玉石做壓子,在鍍金面上反復(fù)磨壓,以使鍍金光亮耐久。二里頭文化三期所出銅刀刀背細紋間見有鎏金痕跡,可能是我國最早的鎏金實物。到戰(zhàn)國時期,鎏金工藝比較成熟,輝縣固圍村戰(zhàn)國墓所出鎏金銅獸為其代表。以后歷朝各代均使用鎏金技術(shù)增強器物的美感。
2、鑲嵌
鑄造銅器時,在需鑲嵌部位表面鑄成淺槽,將松石、紅銅片,或金銀絲、片嵌入凹槽,再打磨平整光滑鑲嵌工藝始于二里頭文化時期,春秋時期較盛行。二里頭遺址所出鑲嵌綠松石的圓形銅器為目前所見最早的鑲嵌實物。
3、錘鍱
此法乃利用金、銀極富延展性的特點,用錘敲打金、銀塊,使之延伸展開呈片狀,再按要求造成各種器形和紋飾。一般來說,凡隱起的器物和紋飾圖案,都是經(jīng)過錘鍱制成的。北京市平谷縣劉家河商代墓葬所出金臂釧、耳環(huán)就是以錘鍱法打造而成。錘鍱技術(shù)是金細工藝的基本技法之一,一直沿用至今。
4、錯金銀
亦稱金銀錯。先在青銅器表面鑄成凹槽圖案,然后在凹槽內(nèi)嵌入金銀絲、片,再用錯石(即磨石)錯平磨光,利用兩種金屬的不同光澤顯現(xiàn)花紋,謂之錯金銀。如果是將純銅片嵌入青銅器表面,可叫做鑲嵌紅銅。此種工藝產(chǎn)生于春秋時期,欒書缶上的錯金銘文和洛陽中州路所出錯金帶鉤就是這種工藝的早期實物。戰(zhàn)國時期廣為運用,東漢以后逐漸衰落。
5、掐絲
將金銀或其他金屬細絲,按照墨樣花紋的曲屈轉(zhuǎn)折,掐成圖案,粘焊在器物上,謂之掐絲。江蘇刊江東漢廣陵王墓所出龍形金飾即有掐絲工藝制成的圖形。此項工藝不僅在寶石、金銀飾上運用,琺瑯器也運用,如掐絲琺瑯器等。
6、炸珠
將黃金溶液滴入溫水中會形成大小不等的金珠,謂之炸珠。炸珠形成的金珠通常焊接在金、銀器物上以作裝飾,如聯(lián)珠紋、魚子紋等。
7、鏨花
系用各種大小、紋理不同的鏨子,用小錘敲擊鏨具,使金屬表面留下鏨痕,形成各種不同的紋理,達到裝飾器物的目的。這種工藝具有獨特的裝飾效果,它使單一的金屬表面產(chǎn)生多層次的、變幻的立體效果,既光彩綺麗,又非常和諧。始于春秋晚期,盛行于戰(zhàn)國,此后歷朝各代均沿用。
8、累絲
將金拉成金絲,然后將其編成辮股或各種網(wǎng)狀組織,再焊接在器物上,謂之累絲。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杭錦旗所出精美絕倫的金鎖鏈就是以多股細如毫發(fā)的金絲編累而成,不僅代表了戰(zhàn)國時期的工藝水平,亦是匈奴金屬編絲工藝的杰作。
拓展:古代金銀器的特征與斷代
金銀器由于材料貴重和其繁雜的制作工藝,一般不會如青銅器、玉器、瓷器一樣容易為作偽者所重視,在古玩市場上很少見古代金銀器的偽造、仿造器,即使有也可通過以下各種方法較容易地將其辨別出來。
1、先從材質(zhì)上鑒別,一般說來唐代金器以金、銀或金、銅合金為多見,其含金量占80%左右,銅或銀為20%,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18K金,軟硬適中,色澤光亮、耀眼,更適于加工、鏨刻。遼代的金器,含金量較高,一般達到90%以上,甚至用赤金制作。
2、造型,依據(jù)造型判斷年代主要應(yīng)注意兩點:第一,各類器物在各個時代的總體特征,如商至漢早期金銀制品只有金片飾金葉、臂釧、面罩及金笄等,此期無器皿,而造杯、碗、盤、壺是在唐代開始出現(xiàn)的,尤其要注意的是只為某個時代所特有的造型或品種如宋代的蕉葉形碗、遼代的雞冠壺等;第二,各種造型出現(xiàn)至消失的時間,即器物存在的時空范圍,比如圓盤,在唐、宋、元時期都比較常見,但桃形和雙桃形的盒器則僅見于唐代,而八曲長杯主要流行于魏晉時期至唐,以后則很少見。
3、紋飾,依據(jù)紋飾判斷年代,主要掌握三點:第一,各時代或地區(qū)所特有的某種紋飾,如摩竭紋只見于唐代與遼代,其他時代均不見;第二,同一紋飾在不同時代的不同特點,如唐代的龍,一般以單個出現(xiàn),為三爪形象,較為樸實,而明代的龍多成對出現(xiàn),為山龍趕珠,極富神異兇悍的神采。又如唐代的鳳,有的像長尾鳥,有的像孔雀,與飛禽懸殊不大,明代的鳳則身體卷曲,形象兇狠;第三,參考同時期其他材質(zhì)器物上的紋飾,由于受特定時代風(fēng)格的氛圍限制,在紋飾上往往表現(xiàn)出相似或相同的特點,如戰(zhàn)國時期的金盞,其上的蟠螭紋、云雷紋大量出現(xiàn)在同時期的青銅器及漆器上。
4、工藝,中國古代金銀工藝,從商周至明清,每個時代都在繼承前代的基礎(chǔ)上不斷推陳出新,并由此形成各時代的工藝特點,兩漢以前早期工藝因受青銅工藝的影響,主要采用范鑄工藝,兩漢時期除范鑄工藝外,還從西方傳入了金絲抽拔及炸珠焊接等技術(shù),魏晉至唐代青銅工藝的影響已基本消除,器物的裝飾及成型主要采用捶揲和鏨刻工藝,宋、元時期流行夾層技法,自秦漢以來習(xí)見的掐絲鑲嵌、焊綴金珠技法幾乎不見,而花絲、鑲嵌主要流行于明清時期,點燒透明琺瑯工藝只有清代才有。
5、銘文,經(jīng)科學(xué)發(fā)掘出土的金銀器物,由于有明確的墓葬年代、地層關(guān)系以及其他伴出物,其時代或時期的判斷相對比較容易。而對那些非正規(guī)考古發(fā)掘發(fā)現(xiàn)的金銀器的時代,則只能通過銘言語、造型、紋飾、制造技術(shù)等方面的綜合分析進行間接的推斷(偽器不在此例中)。
銘文是斷代最直接、最重要的依據(jù)之一。從中國金銀器的發(fā)展看,唐代中期以前金銀器上的銘文很少見。唐代中期以后,有銘文的金銀器顯著增多。借助銘文,不但可以比較容易地確定器物的時代,而且還可以了解器物的名稱、用途、制作機構(gòu)等相關(guān)信息。
【中國古代金銀器制作工藝】相關(guān)文章:
我制作的工藝品07-18
【每日小記】制作工藝品05-09
小學(xué)六年級作文:制作工藝品08-06
中國古代諺語09-05
中國古代經(jīng)典對聯(lián)01-01
中國古代歷法常識10-19
中國古代的胎教方式11-04
中國古代的警枕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