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成語典故
殃: 災(zāi)禍。池: 護(hù)城河,F(xiàn)在我們一般理解為: 城門著了火,人們用護(hù)城河里的水救火,水干了,魚也就死了。其實還有另外一種說法。《太平廣記》卷四六六引漢·應(yīng)劭《風(fēng)俗通》:“城門失火,禍及池魚。舊說: 池仲魚,人姓字也,居宋城門,城門失火,延及其家,仲魚燒死。又云: 宋城門失火,人汲取池中水,以沃灌之,池中空竭,魚悉露死。喻惡之滋,并傷良謹(jǐn)也!
相傳,戰(zhàn)國時期,宋國有個叫池仲魚的人,住在城門附近。有一次,城門失火,一直燒到他家,池仲魚被燒死了。還有一說,宋城門失火,大家都舀取池中的水滅火,把池水都舀干了,池中的魚兒都被曬死了。后一種才是我們今天理解的意思。
另《呂氏春秋·必己》“宋君亡珠,殃及池魚”,《淮南子·說山訓(xùn)》“宋君亡其珠,而池魚為之殫(dān,盡)”。說的是春秋時,宋國的司馬(官名,掌管軍事)桓魋(tuí)得了一顆無價的'寶珠。宋國的國君想奪取他的這顆寶珠,便給他加了一個私藏國寶的罪名,把他驅(qū)逐出境;隔s卻始終不肯交出寶珠。宋君派人去抄家無果,只好逼問他:“你到底把寶珠藏到哪里去了?”桓魋答道:“扔到魚池里了!边@個愛財?shù)乃尉瓜旅睿?汲干魚池的水,細(xì)細(xì)尋找。結(jié)果,寶珠沒有找到,一池子的魚卻遭到了意外的災(zāi)殃。
由此,后人以“池魚之禍”形容飛來橫禍;以“殃及池魚”比喻無辜被牽連受害;以“池魚”比喻無辜受害的人。
《呂氏春秋》是戰(zhàn)國末秦相呂不韋主持編著的。《淮南子》是西漢淮南王劉安及其門客所作。應(yīng)劭則是東漢人。《風(fēng)俗通》的意思,是在解釋“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來歷,可知此語在應(yīng)劭之前就有了。這樣看來,“宋君亡珠,殃及池魚”和“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兩種說法在古文中是并存的,現(xiàn)在一般只引用后者。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原本還有比喻壞事蔓延牽連到好人的意思,但后來這層意思逐漸淡化了,現(xiàn)在一般用來比喻無辜受連累。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成語典故】相關(guān)文章: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成語解釋09-25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成語故事范文03-29
關(guān)于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故事07-20
成語典故05-22
成語典故04-15
肝腦涂地成語的典故-成語典故素材12-24
沒精打采成語典故07-21
暗度陳倉成語典故07-28
廢寢忘食成語典故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