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拔山扛鼎的典故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許多人都接觸過一些比較經(jīng)典的典故吧,從典故中我們可以學到豐富的歷史知識,懂得很多深刻的道理。你還在找尋優(yōu)秀經(jīng)典的典故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拔山扛鼎的典故,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典源出處
《史記 ·項羽本紀》:“ (項) 籍長八尺余,力能扛(gang) 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薄稘h書·項籍傳》亦載。
釋義用法
項籍 (字羽) 力大無比,能把鼎舉起來。后用來形容力大無窮; 也用來借指項羽。
用典形式
【扛鼎士】 宋·吳邁遠:“楚有扛鼎士,出門不得歸!
【扛鼎雄】 宋·蘇軾:“難堪踞床洗,寧挹扛鼎雄!
【拔山姿】 唐·皮日休:“將懷縮地力,欲負拔山姿。”
【力可扛鼎】 晉 ·陸機:“三十時,行成名立有令聞,力可扛鼎志干云!
【拔山扛鼎】 宋·陸游:“八尺將軍千里騅,拔山扛鼎不妨奇。”宋·劉克莊:“千載后,君試看拔山扛鼎俱烏有。英雄骨朽。”
【拔山填海】 明·陳子龍:“拔山填海由來事,為寫煩冤達九原!
成語出處
籍長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氣過人……于是項王乃悲歌忼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保ㄎ鳚h·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
后人據(jù)此概括出成語“拔山扛鼎”。
成語故事
項羽年輕時,在鄉(xiāng)里意氣風發(fā),很受同齡人的敬重,但他力大如山起先卻不為人們所知。有一年臘月,正當每年一度的大典,鄉(xiāng)里煮肉,需要到鄰鄉(xiāng)去借鼎,項羽帶領十幾個小青年去搬運。到了地方,十幾個人七手八腳,累得通身是汗,還是沒辦法將鼎抬走。這時項羽走過來,推開眾人,將鼎扛在肩上轉身便走,將眾人驚得目瞪口呆,以為是天神下界。從此,項羽的威望在家鄉(xiāng)百里之內(nèi)分外顯赫。
秦始皇統(tǒng)一,但老百姓的生活不僅沒有得到絲毫改善,反而負擔日益加重。戰(zhàn)爭雖然暫時停止了,但無窮無盡的徭役,無休無止的征兵仍然困擾著人民。秦始皇病死沙丘,秦二世胡亥靠陰謀嗣位。天下形勢如箭在弦上,一觸即發(fā)。先是陳勝、吳廣在大澤鄉(xiāng)起義,很快星星之火便呈燎原之勢,全國各地到處飄揚反秦大旗。項羽先是跟隨叔父項梁在吳中舉事,一路斬關奪隘,幾次大敗秦兵,力量日益壯大。項梁從此產(chǎn)生了輕敵情緒,甚至以為秦軍不堪一擊。
當時,宋義與項梁同在楚懷王麾下任事。項梁為主將,宋義為副將,項羽為末將。宋義見項梁驕傲輕敵,便勸誡說:“我們雖打了幾次勝仗,但將軍驕傲,士卒懶惰,秦兵的援軍卻源源而至,我們應謹慎才是!
項梁對宋義的話十分反感,就把宋義打發(fā)到齊國公干。
這時秦國大將章邯統(tǒng)兵攻擊楚軍。章邯久在軍旅,作戰(zhàn)經(jīng)驗豐富,一戰(zhàn)大敗楚軍,項梁陣亡。宋義從齊國歸來。有人對楚懷王說:“宋義在楚軍兵敗之前就有預見,看來這個人是很會用兵的,應任命他為大將!睉淹跤谑窍铝,任宋義為上將軍,命項羽為次將,統(tǒng)軍馳援趙國。
楚軍行至安陽,宋義下令駐扎,一連逗留幾十天。項羽敦促宋義進兵,宋義卻說:“軍前交鋒,我不如你;在帳中設計,你不如我!
宋義還針對項羽頒布軍令,說:“有不聽軍令者斬!”
當時,秋雨綿綿,士卒因軍糧不足,饑寒交迫,宋義卻在帳中飲酒作樂。項羽見時機成熟,單身人帳,殺掉宋義,得到楚軍的擁戴。在后來的征戰(zhàn)中,項羽的一系列壯舉威震天下,并自立為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王。五年后,楚、漢在垓下會戰(zhàn),楚軍被漢軍用十面埋伏之計團團圍住。項羽見大勢已去,嘆息道:“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焙笸粐翞踅,因羞于見江東父老而自殺。
成語寓意
項羽打仗很厲害,但是做事沒有謀略,因而才會有最后在烏江自刎的結局。從故事中可以看出,一個人縱使再有天賦,也不能自作聰明,要虛心學習。 事實證明,后天的努力也創(chuàng)造了很多奇跡,謙虛地學習才能使人們在危難來臨時無路可走。
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拔山扛鼎”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定語、補語;形容力氣極大。
運用示例
宋·張君房《云笈七簽》:“ 力則拔山扛鼎,倒曳九牛;誦則一日萬言,五行俱下。”
宋·邵雍《皇極經(jīng)世緒言》第二卷:“漢祖入關破秦而楚后之拔山扛鼎,力大過人!
明·張四維《雙烈記·虜驕》:“王基霸業(yè)今朝定,舉鼎拔山蓋世強!
明·無名氏《衣錦還鄉(xiāng)》:“執(zhí)銳披堅領大兵,排兵布陣任非輕,身懷舉鼎拔山力,獨占東吳數(shù)百城!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五一回》:“拔山扛鼎之義士,再顯神通;深謀詭計之好徒,急償夙債。”
【拔山扛鼎的典故】相關文章:
拔山扛鼎的成語故事12-21
歷史典故關于子產(chǎn)放生的典故04-17
歷史典故《賣狗嫁女的典故》04-17
肝腦涂地成語的典故-成語典故素材12-24
樂不思蜀的典故08-16
蕭規(guī)曹隨的典故08-12
得隴望蜀的典故08-13
興高采烈的典故04-17
樂不思蜀典故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