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湖龍去的成語典故
典源出處
《史記·封禪書》:“黃帝采首山銅,鑄鼎于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髯 (髯) 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后宮從上者七十余人,龍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髯,龍髯拔,墮,墮黃帝之弓。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胡髯號。故后世因名其處曰鼎湖,其弓曰烏號!庇帧妒酚洝の宓郾炯o(jì)》:“黃帝崩,葬橋山!
釋義用法
黃帝在荊山鑄鼎,鼎成,黃帝乘龍升天,有七十多人跟著一起攀龍而去。另有一些小臣不得上,便拽著龍髯,龍髯斷,掉下來,黃帝的弓也被拉掉了。臣民抱著龍髯和弓號哭。那個(gè)地方便被稱作鼎湖,弓被稱作烏號。后以此典表現(xiàn)追念帝王去世; 或以“鼎湖”、“橋山”表示帝王或諸侯的葬地。
用典形式
【龍舉】 明·皇甫涍:“龍舉空悲劍舄藏,海南漠北俱蕭瑟!
【龍髯】 唐·李頎:“何必待龍髯,鼎成方取濟(jì)!
【號弓】 唐·李紳:“墜劍悲喬岳,號弓泣鼎湖!
【橋山】 明·陳子龍:“橋山既升駕,京臺(tái)亦以荒。”
【乘龍】 三國·曹植:“不見軒轅氏,乘龍出鼎湖。”
【攀龍】 唐·李白:“軒后上天時(shí),攀龍遺小臣!
【攀髯】 明·夏完淳:“烈皇乘云御六龍,攀髯控馭先文忠!
【龍髯絕】 金·元好問:“空悲龍髯絕,永負(fù)魚腹葬。”
【余劍舄】 清·朱彝尊:“千載六陵余劍舄,帝鄉(xiāng)魂斷不堪招!
【抱遺弓】 清·李因篤:“誰抱遺弓攀鶴表, 賜冠空滿扎群!
【泣龍髯】 宋·蘇轍:“何知老侍曾孫圣,欲泣龍髯吐復(fù)吞!
【遺弓淚】 明·李攀龍:“孤臣亦有遺弓淚,不見當(dāng)時(shí)折檻郎!
【遺劍鼎】 明·李東陽:“天遺劍鼎神靈宅,地識河山表里形!
【墮烏號】 唐·元稹:“未陪登鶴駕,已訃墮烏號!
【鼎湖龍】 唐·白居易:“鼎湖龍 漸遠(yuǎn),濛汜日初沉。”
【弓墮龍髯】 清·王士禛:“軒轅鑄鼎此荊山,弓墮龍髯不可攀!
【太息烏號】 清·沈用濟(jì):“太息烏號幾人抱,紅墻日落首重回!
【墜地號弓】 清·錢謙益:“墜地號弓依寢廟,上陵帶劍仰神靈!
【橋山弓箭】 宋·陳師道:“初聞橋山送弓箭,寧知玉碗人間見!
【鼎氣成龍】 北周·庾信:“鹽形或變虎,鼎氣乍成龍!
【龍胡墜下人】 清·錢謙益:“身為馬角生來客,夢作龍胡墜下人!
【鼎湖龍去的成語典故】相關(guān)文章:
成語典故04-15
成語典故05-22
肝腦涂地成語的典故-成語典故素材12-24
成語典故介紹04-19
攀龍附鳳成語典故01-19
先憂后樂成語典故05-25
曳尾涂中成語典故03-31
趨炎附勢成語典故04-27
杯弓蛇影成語典故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