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你
人之間往往喜歡說一些夸張的話,來表達自己的情感之濃烈,比方說如果沒有你,日子怎么過之類的話。其實,過生活,自然知道什么是缺不得的,什么是必須品。陷入愛情的人也許過不了多久都會明白,甜言蜜語只是點綴,而實際行動才是真正贏得人心的事。
可是,愛情并不是想得就能得的。如果你面對一個心儀的人,卻無法相戀,你會一千遍地問:究竟我要怎么做才能讓人家愛上我?喜歡一個人也許只是多看了一眼,可是要相愛卻是如此不易,尤其是想走入婚姻,更是條件多多。
你會挑選什么樣的愛人呢?
根據(jù)馬洛斯的需求理論,人有五類需求,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xiàn)需求。生理需求是產生愛情的基本前提,正是生理沖動才會產生激素,有了進一步發(fā)展的可能。而有關人身安全、生活穩(wěn)定、免遭痛苦、威脅或疾病等,以及對金錢的需求的安全方面的需求,則是大部分人擇偶的條件,在中國這樣的人情社會,關于友誼、愛情及其隸屬關系的社交需求,也特別重要,至于成就、名聲、地位和晉升機會等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實現(xiàn)(真善美至高人生境界獲得的需求)也許并不是多數(shù)人擇偶的重要條件。
但是愛情,或者說年輕的、朝氣蓬勃的內心,正是自我實現(xiàn)需求的一部分。如果只在底層的需求上得到滿足,無法站在更高的層面上找到自己,是否也是某種悲哀呢?
我曾聽到一個真實的故事。有一位功成名就的中年男人某日突發(fā)奇想,歷經曲折終于找到了自己的初戀情人?墒撬难矍笆且粋絮叨的中年婦人,向他說著生活的種種不如意,并要求他幫忙為孩子介紹工作。男人落荒而逃,向友人哀嘆親手破掉了美夢。在他的心里,曾經的戀人是那個抱著吉他彈唱的高傲女孩,而不是那個穿著油漬衣服的被生活壓彎了腰的婦人。
當別人在笑話中年男單純時,我卻會為這個女子而難過,生活給了她什么,什么樣的婚姻讓她走到這般境地?
我們習慣從外在條件來簡單地判斷一個男人或是女人應該找一個什么樣條件的對象,可是結果往往大相徑庭,因為需求匹配的.層次是從外在條件看不出來的。不在一個需求的層面,讓兩個人無法走到一起,或者最終不能走完人生。也許更高的層次并不代表更高的財富或是美貌,而是一種更高的精神追求。讓人降低自己的需求層次,去和一個低需求層次的在一起過一輩子,是一件注定要痛苦終生的事。
人生來就是獨特的,但大多數(shù)的人生是一個逐漸變得庸俗的過程,因為人要變得庸俗并不需要付出太多努力。見識越多的女孩,讀書越多,思想越豐富,在自己的道路上走得越遠,也就越難以找到婚姻的對象。因為越往高的需求層次走,維護的成本就越高,而現(xiàn)在有多少人把一個女孩作為擇偶對象時,誰更多地考慮精神層面需求呢?也許更多人考慮的是HOLD得住嗎?
人對于自己需求的認知是需要時間和過程的。有時候我們匆忙上了車,卻發(fā)現(xiàn)坐錯了,或者還有更合適的班次。這時候,婚姻會告訴你,你必須要付出多少才能得到多少。
尋求次優(yōu)而非最優(yōu)既是一種止損策略,也是一種人生智慧。這方面,也許真的要聽聽過來人的意見,因為飽經滄桑的心靈懂得,并不是所有的圓滿都是由完美組成的,我們的生活需要某種缺憾來達到一種平衡。所以追求完美,大抵最后并不能得到完美。很多時候只有知道生命的無奈與痛,才能讓心靈透過縫隙看到陽光。
只是在內心深處,我始終堅持,追求至高真善美的權利和自由是人生最有價值的東西。
如果沒有你,也許我不能知道自己可以這樣美好;如果沒有你,也許我不能改變更多;如果沒有你,也許我并不能感受生命是這樣可貴,這才是你給予的獨特。
我想念過誰,誰又在想念著我,這些給予我生命能量的東西還在我的心靈里嗎?童年時的竹馬青梅,并不代表思想上的同聲共氣。如果當感情最終面臨著考驗時,你會說:不能沒有你嗎?有一對在年前分手的夫妻,妻子有了外遇,夫勸她回頭,她說讓我選擇婚姻和離開他,我寧愿放棄婚姻。曲終人散,回頭一瞥,她會看到什么呢?曾經的恩愛最后結局竟然是黯然離別,她會想到當初兩人曾經歷幾多挫折才走到一起。
人是會改變的。只是這個變化永遠無法預料而已。
俗話說,飛得越高看得越遠。只是曾經比翼雙飛的,卻因為飛的路線和高度不一致,無法同頻共振。
什么樣的愛才能永不褪色?相愛容易,相守難。
生命需要更新,也需要以更多的耐心面對自己,用更多的慈悲面對命運。
愛情和親情所給予的,在我看來最大的功效是可以讓人無懼面對人間的風霜,是用以對抗時間腐蝕的永恒動力。當一份感情最終可以攜手面對無垠的時空,我想,根本不必再多說什么,滿心的歡喜,不著一語。
【如果沒有你】相關文章:
1.如果沒有你
2.如果沒有你
3.如果沒有你
4.如果沒有你
5.如果沒有你們
6.如果沒有你們
7.媽媽如果沒有你
8.如果沒有你的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