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天飽到好日子
祖國60歲了,我12歲;祖國5000歲了,我還是12歲。我是一只初生的螞蟻,躺在祖國的濃蔭下;我對祖國了解的并不多,但我記下了我用眼睛看到的,用耳朵聽到的——我和我的祖國!
——題記
從我們小區(qū)的西大門走出,有一家快餐店,名叫“天天堡”,顯然是諧音了“天天飽”。老媽自從發(fā)現(xiàn)這家快餐店之后就會時不時地偷點懶,于是我便也常常光顧那兒了。
若是自己一家三口去吃,一進門,在前臺兌40元飯票。飯票是10元一大張的,每一大張又被打孔分成十小張,像整張的郵票那樣,點菜就用這樣的票子。一碗菜多少錢,給相應(yīng)的票子即可,吃完飯剩余的'飯票再交給前臺換回相應(yīng)的錢。雖然整個流程有點煩,但飯票是一目了然的,減輕了找零的負擔(dān)。
這40元飯票常常只用三十幾元就夠了——紅燒魚、紅燒肉、油燜茄子、洋蔥炒土豆、兩碗蛋花湯和三碗米飯,有魚有肉,盡管都是些普通的家常菜,用餐環(huán)境也不怎樣,但確實做到了所承諾的“天天飽”。其中我尤其喜歡油燜茄子,那茄肉里吸滿了精心調(diào)制的醬汁,咬一口,微辣,咸中帶酸,味道很厚重,不知不覺間便把兩碗飯送進了我的肚中。
我們一家,以及小區(qū)里的許多人,都在“天天堡”吃了近五年,然而,“好日子”的到來,竟在短短幾月之內(nèi)搶了它的生意。
“好日子”開張一個月后,我們一家才姍姍來遲。顯然自己是落伍了,偌大的餐廳已經(jīng)座無虛席,當(dāng)然不少都是“天天堡”的老顧客。四周雪白的墻壁上貼著幾張招牌菜的介紹,配以誘人的照片,裝潢得明麗而大派。
初次光顧,我們在店堂服務(wù)臺辦了一張飯卡,永久性的,存錢進去,以后結(jié)賬時只要刷卡就行,比“天天堡”兌飯票的付款方式便捷得多。
后來,我與弟弟共兩家人在那兒吃了一頓,六個人,十幾樣菜,琳瑯滿目擺了滿滿一大桌,六十幾元而已。其中做得最好的當(dāng)屬火鍋了,很素凈,青菜、年糕、粉絲、面筋、金針菇燉在一起,卻又不顯混亂,在沸水中輕輕翻滾著。惟一的葷菜就是幾片牛肉恰到好處地散發(fā)著肉味;撒上點辣椒醬,便在五光十色的菜肴上泛起點點紅光,煞是好看。味道么自不必說,樸素而健康。
前幾天路過“天天堡”,只見玻璃門緊閉,門前堆著一堆廢料。我想“天天堡”一定是拆遷了。沒想到幾天之后,一塊寫著“天天堡”三個大字的嶄新的招牌赫然掛在了那扇玻璃門上。一家面目一新的快餐店即將開業(yè)。
一天,我在報紙上讀到一句話:沒有競爭,就沒有發(fā)展;因為發(fā)展,所以有了競爭。我的祖國,就這樣在不斷競爭中發(fā)展著。
【從天天飽到好日子】相關(guān)文章:
1.讀《好日子》
2.讀《好日子》
3.天天
4.天天
5.自己飽了
6.今天是個好日子
8.今天是個好日子
9.天,天天天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