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與知作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行與知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行與知作文1
暑假,我有幸參加了無錫教育網(wǎng)組織的“行知大學堂”活動。從中我領(lǐng)悟了許多許多……
清晨,陽光普照著大地,徐徐 涼 風迎面吹來,令人精神抖擻。我迫不及待地來到了集合點。上了車,看著一群不相識的學生,猶如進入一個陌生的世界,心中不免有些失落感,卻仍熄不滅內(nèi)心的激動心情。
在一陣歡聲笑語中,我們到達了目的地—江陰農(nóng)業(yè)科技園。天空格外的湛藍,空氣格外的清新,我們頂著炎炎的烈日走在蜿蜒曲折的小路上,看著路邊繁密的不知名的花草,才醒悟自己的知識面是那么的狹隘。只有行走在路上,去觀察、去了解那些自己不曾了解過的,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才能成為一個有學問的行者。瞧,花兒跳著舞,風兒唱著歌,草兒鼓著掌,歡迎著我們的到來?粗鼈兊摹皻g迎儀式”,我們一點也不覺得炎熱了。
不知不覺中我們走到了果農(nóng)園。一串串顆粒飽滿的葡萄掛在走廊上,像一個個紅瑪瑙似的,點綴著走廊?粗渲樗频钠咸,我心中有一股沖動,想要品嘗一下美味。
時間如流水一般,在我們不經(jīng)意間已經(jīng)到十一點多。
午飯后,我們休息了片刻。興致勃勃地來到了鳥魚園。動物們見到我們的到來,都一展歌喉,各種動物都展現(xiàn)出它們獨特的一面?,孔雀們張開艷麗的羽毛,吸引著我們的眼球,鸚鵡們也不甘示弱,聽,它們正在說:“您好,您好呢!”。時間飛快地流逝,為了到達下一個地方,我們依依不舍地離開了。
最后,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來到了具有歷史意義的老房子—中共江陰一大會址?粗堇镪惲械奈锲,我們對先輩們的崇敬心情猶然而生,要不是他們的奮勇拼搏,哪有現(xiàn)在我們美好的生活。不久后,我們便離開了,一天的“行知”活動就此結(jié)束。
回到家中,回眸這一天的活動,我領(lǐng)悟了很多很多……
行與知作文2
由于性格、環(huán)境、生活狀態(tài)等因素的不同,人們對客觀事物的主觀想象往往千差萬別。若想獲得對事物的正確認識,離不開親身的實踐。是所謂空想無憑據(jù),實踐出真知;妄加揣測不可靠,絕知一事須躬行。
《小馬過河》是我們耳熟能詳?shù)墓适。未下河的小馬僅憑小松鼠和老牛的話想象河水的深度,因此猶豫徘徊,終是難以確定深淺;最后它聽從媽媽的話,勇敢地邁進河里試了水深,發(fā)現(xiàn)水位既不像小松鼠說得那樣深,也不像老牛說得那樣淺,才順利地過了河。
若小馬認為河如松鼠形容得那般深,它難免害怕踟躕,止步不前;若它堅信河如老牛形容得那般淺,又很可能會疏忽大意,陷己于危境。只以別人的話作為憑據(jù)猜測事物容易陷入猶疑不決的境地,甚至可能做出錯誤的判斷;親身實踐才是獲得正確認知的途徑。我們應通過親身實踐刻畫出事物真實的樣子,進而運用獲得的認知去解決問題,改善情況,而不是想當然地莽撞行事。
“按圖索驥”的典故中,伯樂的兒子之所以誤把一只癩蛤蟆當作好馬,就是因為他只憑其父所著的《相馬經(jīng)》空想千里馬的樣子,其實他本人并未真正相過馬,他缺少掌握一種本領(lǐng)所需的'最基本的實踐,所以不懂得千里馬的本質(zhì)。
只懂樂理而不去演奏的人不會真正懂得音樂,徒有理論而沒品鑒過真劍的人亦不可能成為優(yōu)秀的鑄劍師。劉勰《文心雕龍》有云:“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實踐能讓書本上抽象的理論化為真實的本領(lǐng),實踐積累出的感受是最可貴的經(jīng)驗。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痹诳茖W界,一切猜想、理論的承認都離不開實踐。楊振寧、李政道1956年提出宇稱不守恒理論,但在次年吳健雄在實驗室中成功證實之后才最終被確認,并于同年摘得諾貝爾獎桂冠;孟德爾懷疑傳統(tǒng)的融合遺傳理論是想當然的謬誤,于是親自種下豌豆,用實驗結(jié)果證明了自己的假說演繹才是真論;關(guān)于光到底是波還是粒子的爭論綿延了三百年,任何想象出的推測都不足以說明說明問題,最后到底是試驗結(jié)果肯定了其波粒二象性?陀^世界的規(guī)律來不得一點主觀猜測,臆斷出的結(jié)論只會在實踐出的真理面前節(jié)節(jié)敗退。要想獲得真理,實驗必不可少。
提倡“躬行”,反對空想,并非是要我們不假思索地莽撞嘗試,不撞南墻不回頭。只想象不動手固然不對,但動手亦不應漫無目的地、匆忙地進行。有計劃、有安排地去實踐,在實踐中加入自己的思索,挖掘事物內(nèi)在的發(fā)展規(guī)律,找尋自己問題的答案才算是有成效的實踐活動。
好奇是人類的天性,探尋真理是人類永恒不變的追求,實踐則是保障探索方向不跑偏的指路牌。絕知一事須躬行,無論想象世界中的萬花筒綻放出怎樣絢爛惑人的色彩,我們都要記得通過自己親手的觸摸去了解真實的一切。
行與知作文3
一滴水在陽光的照射下散發(fā)出七彩的光芒,一塊石在歲月的沖刷下和打磨下將呈現(xiàn)出美玉般的溫潤,那么人生呢?在這個充滿糾紛的世界里,有幾個人有“知榮明恥”的這種觀念呢?寥寥無幾,人們已經(jīng)把它遺忘在心里一個布滿黑暗的角落里。 20xx年,國家主席發(fā)表了自己的意見,人們像睡醒的獅子。猛然間醒了過來,找回那水晶一般透明,美麗的“知榮明恥”觀。 我給大家講一個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故事吧!那是暑假的一天,我準備搭公共汽車去外婆家玩,遠遠望去,車顛簸的向這邊“走”來,我們一群等車的人迫不及待地擁到了路中央,每個人都緊張的估算著對自己有利的位置,用兩只本能的手不停地將兩邊的人向后扒拉。不一會兒,車擦著人群的邊緣駛過來了,沒等車子停穩(wěn),大家伙一擁而上,你擠我推,誰也不甘落后,便一擁上了車門。 也許人的“彈性”很大吧!經(jīng)過一番艱苦的努力,剛才車下的一大堆人竟大都“壓縮”進了汽車狹小的空間。車門總算是勉強地閉攏了。車像個吃地過飽的大肥豬,吭哧,吭哧地前進了,只拋下幾個“老弱殘兵”在望“車”興嘆。 我被人流擠到了窗邊,心想:為什么人們要這樣擠呢,難道他們就不能按次序上車嗎?此時此刻,人們這間便沒有了高低貴賊—緊緊地“團結(jié)”在一起,筆直的西裝和骯臟的工作服挨在一起,白亮的高跟鞋皮鞋瑚亂地踏在 黑亮的大頭皮鞋上;身體高大的盡情發(fā)揮高空優(yōu)勢,身體瘦小的巧妙利用低層空間;滿耳的叫聲、喊聲、罵聲和小孩的哭聲,人們的臉上露出了扭曲的面孔,暴怒的目光...... 車子又到了一站,我挺身子,準備迎接第二次“洪峰”的洗禮,車門在一雙雙手的幫助下,吱吱嘎嘎,車門終于打開了,同樣的場面,同樣的臉孔,同樣的神情在又一次上演,唯一不同的是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出現(xiàn)了一位二十歲穿著軍衣,也帶著軍帽,還帶有幾分稚氣的年輕小伙子,只見他用強壯的手臂,一邊拽著個小女孩和老人推上了車,人們也有秩序地下車和上車了,還有好幾個人站起來讓座,給老人,給婦女,也給那位受人敬重的年青軍人。這時車廂里顯得寬松一些,也許是中間的人自動靠緊了,每個人臉上緊繃的肌肉漸漸都松弛下來,露出了一臉溫和得笑容,流溢出親切的溫情。 “司機,請停一下車,我要在這里下車!彼緳C打開了車門,我望著年輕軍人離去的背影,慚愧地低下了頭,心中有一種說不出的敬佩,不!是偉大,他給我深深的啟迪,讓我深刻地體會到了“知榮明恥,文明出行”的觀念,同學們,我們要從我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讓“知榮明恥,文明出行”的種子播滿全世界!奏出生活中最美妙的音符。
行與知作文4
我認為,知,是知識,是學習,是探索,是認知。行,是旅行,是實踐,是所見,是行動。
孔子認為有“生而知之者”、“學而知之者”和“困而學之者”。他既重見聞,又重思索,并主張知行結(jié)合,學以致用、言行一致;墨子把認識的來源歸結(jié)為“聞之見之”,主張“口言之,身必行之”;孟子主張人有“良知”、“良能”,認為人的道德認識是先天的;老子持“不行而知”的觀點,主張“不出戶,知天下”;莊子則根本否定人們認識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主張“齊是非”,“辯無勝”。荀子明確提出“不聞不若聞知,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知的一種表現(xiàn)方式,是讀書。一本好書,不僅是先人們的智慧結(jié)晶,還包含了他們的認知,對世界的理解。為什么這么說,是因為學習也是一種知。而讀書,就是學習。學習書中先人的見解,琢磨他們的觀點,揣摩他們的思想,吸收書中的精華,豐富自身。書,承載著作者不同的心情;?qū)庫o,或激動,或沉寂,或……而我們看書,就是在他們的想法里暢游,與他們創(chuàng)造的人物交流,甚至看見他們所看見的。這就是讀書。
讀書和學習,包含了知的所有。
行的一種表現(xiàn)方式,是旅行。人生的意義,在于行動。如果固守在原地,不去看看奇妙的大千世界,那么,無論讀再多的書,眼界也始終有限,視野也不能真正的開闊。所以,行,也同樣重要。我們要把從書中學到的,運用到生活中,讓知和行互補互助,將知的積累應用到現(xiàn)實世界的改造中,為社會創(chuàng)造出財富,以及這個創(chuàng)造過程中體現(xiàn)的精神。
知和行更重要的,體現(xiàn)在人生。人生,其精神之一在于探索。人類從嬰兒起便開始探索,探索說話的方式,日常的行為,并學習。人生,其精神之二是實踐。把所想及所得實踐在現(xiàn)實生活里,取得成功,證實想法,這是知和行在人生中的意義。
學習,認識,實踐,再學習,再認識,再實踐。這種形式,循環(huán)往復以至無窮。這就是知行。
我要知行并重去書寫,去描繪,去創(chuàng)造我的精彩人生!
行與知作文5
在我國古代的哲學中,關(guān)于行和知的關(guān)系一直在被很多哲學家所探討,他們主要的觀點都是,行要先與知,要靠行來推出知。簡單來說,只有我們真正行動過,才能夠真正明白事物的真理,這也就是行先于知的道理。但這畢竟是古代哲學家們得出的道理,由于受到了當時很多條件的限制,我們現(xiàn)在需要根據(jù)古代哲學家的觀點,重新進行定義一下知與行。
知與行,應該是一種二者相互結(jié)合的關(guān)系,知與行其實應該是一個整體,知道不行,那我們就成了葉公好龍式的人物,知則無畏,無知不行。紙上談兵的故事我們每個人都知道,趙括知道的很多,談論其軍事來頭頭是道,但是真正領(lǐng)兵打仗卻畏縮不前,他知道的很多,但是卻不敢做、不會做,不禁成為后人的一個笑柄。
現(xiàn)在我們就要堅決的抵制那種“空談誤國”的小人,現(xiàn)在就是有那么一種人,批判社會慷慨激昂,捶胸頓足,可是細細看來,他們的為人處事也不過如此。所謂“言語的巨人,行動的矮子”指的就是這種人。
所謂“知無窮盡,行無止境”就是說知行永遠都沒有終點,人生就一個不斷學習探索的過程,我們不能夠成為葉公好龍式的人物,也不能當行動的矮子,我們要做到知行合一,努力去探索、去追求。
【行與知作文】相關(guān)文章:
陶行知教育勵志名言02-19
陶行知教育名著讀書心得04-01
《陶行知教育文集》的讀書心得04-06
《陶行知文集》讀后感800字02-17
讀《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_1500字08-18
真知與半知寓言故事12-03
關(guān)于《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后感(通用9篇)08-03
關(guān)于裴行儉與妻子的故事11-21
《行香子·天與秋光》譯文及鑒賞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