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初三記敘作文700字
麻雀在枝頭嘰嘰喳喳,地跳來跳去,不時從樹叢中一竄而起,在遼闊的藍(lán)天下,這一個個小黑點(diǎn)兒,自由得讓人。
可當(dāng)我們試圖拉近與這些生靈的距離時,她們是不領(lǐng)情的。把她關(guān)在精美的籠子里啊,她不吃不喝,要么一動不動斜睨地望著你,直至死亡,要么抄起小翅膀蠻力地飛來撞去,好似飛蛾撲火。麻雀是養(yǎng)不住的,它與你的距離不會因為你的手緊貼著它的身體而縮短。
人與麻雀的距離是人與自然的距離,是統(tǒng)治者與庶民的距離。
人類是自然的精靈,是萬物靈長,然而人與自然的距離卻一直擴(kuò)大著。這是個巨大的遺憾,遺憾總是進(jìn)步身后寂寞的影子。純真、簡單,還有關(guān)于與世界的啟示,都被巨大的陰影掩遮著。
一些人填補(bǔ)這遺憾。所以,陶淵明不做官了,到南山采菊;所以,林和靖不打仗了,到孤山去養(yǎng)鶴;所以,李白要放白鹿青崖間,劉禹錫要修德行于陋室中。
距離上,似乎都愿與自然親近了,然而,他們的靈魂深處,是要拉近與自然的距離,還是要扯遠(yuǎn)與社會的距離呢?
陶淵明不堪官場污濁而選擇把酒東籬的吧?林和靖家破人亡才隱居西湖的吧?李白政治失意才喊著叫著要走的吧?劉禹錫為免遭案牘之勞形才獨(dú)愛野居的吧?
他們拉近了與自然的距離,然而真正的距離并沒有縮短。
瓦爾登湖畔的梭羅卻自然地為我們詮釋了怎樣縮短人與自然的距離。湖畔,沒有陶淵明的酒,沒有林和靖的鶴,只有一個純粹的屬于荒野的'自然。寂寞曾是梭羅心頭唯一的感覺,因為除了花鳥魚蟲,這里什么也沒有。而當(dāng)歲月讓那段距離縮短了,自然變得無比豐富了。鳥鳴,花香,野樹,輕風(fēng),雨露,都融入到了他的心中,他也融入到了自然的心里。此時,他只是自然的一片葉或一枝花。
他是為自然而去的,他真的是為了拉近距離而親近自然的,他不為求得什么,只是因為一種原始本真的聲音在召喚著一顆醒著的游子的心。
這距離,不是啟示我們?nèi)祟悹N爛的,只是啟示人們自然時先縮短與母親這一起源的距離,這時人類才能真正體會到。
世界的啟示在荒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