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jié)用燈籠造句
【詞語解釋】:
中國燈籠又統(tǒng)稱為燈彩,是一種古老的漢族傳統(tǒng)工藝品。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每年的農(nóng)歷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前后,人們都掛起象征團圓意義的紅燈籠,來營造一種喜慶的氛圍。后來燈籠就成了中國人喜慶的象征。經(jīng)過歷代燈彩藝人的'繼承和發(fā)展,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品種和高超的工藝水平。從種類上有:宮燈、紗燈、吊燈等等。從造型上分,有人物、山水、花鳥、龍鳳、魚蟲等等,除此之外還有專供人們賞玩的走馬燈。
【詞語造句】:
姐倆于是點起燈籠,上了馬棚。
她車上掛的那個燈籠已經(jīng)滅了。
后來,這種燈籠成了沈家的絕活。
我去點個燈籠來。
她們又打著燈籠,把草坪搜了一遍。
拿燈籠仔細一照,原來是張折疊著的紙--一張字條。
數(shù)以千計的燈籠慢慢漂出海去,引導亡靈登上去陰世的歸程。
一輪缺掉四分之一的月亮就懸在上空前方,象一盞斜倚著的燈籠。
我吃過晚飯就動身了,那個領事館的門房走在前面,手里提著燈籠。
家家戶戶門口都掛著特制的燈籠,幫助死者認路。人們徹夜唱歌跳舞。